2017年12月社会学概论网络试题100%通过

2017年12月社会学概论网络试题100%通过
2017年12月社会学概论网络试题100%通过

社会学概论网络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道小题,计20分)

1、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 )1章A、孔德B、马克思C、霍曼斯D、布劳

2、社会进化论的创使人是(B )1章A、孔德B、斯宾塞C、迪尔凯姆D、韦伯

3、韦伯是(A )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1章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4、引入西方社会学第一人的是(C)1章A、孙本文B、李达C、严复D、许德珩

5、农村社区中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A )8章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混合关系

6、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C)为主8章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混合关系

7、职业女性难以关爱年幼的儿女,一个干部在秉公办事与朋友求情中左右为难等,这些都属于(B)4章B、角色冲突

8、社会保险是(B)12章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9、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重要特征是(B)5章B、成员间关系亲密

10、提出划分社会阶层三重标准的是(A)7章A、韦伯

11、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C)提出来的11章C、E.A.罗斯

12、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是(A)11章

A、标签论

B、亚文化群体论

C、手段-目标论

D、失范理论

13、个人开始直接、全面的学习和承担成人责任和权利通常发生在(C )3章

A、儿童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青年时期

D、中年时期

14、“集体行为”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B)提出来的4章A、齐美尔B、帕克C、布劳D、林顿

15、社会政策作为一个概念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C)12课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

16、社会政策的核心是(A)A、改善基本民生

17、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称为(A)A、消极控制

18、在本原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分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是(A)9章A、派生的社会制度

19、将社区分为经济型社区、行政型社区、文化型社区、宗教型社区等,是按照(B)进行的分类8课B、功能

20、首先提出初级群体这一概念的是(C)5章C、库利

21、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布劳等人对社会组织的分类(A)6章A、强制性组织

2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1章D、单一性

23、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是(A)7章A、社会分化

24、“角色扮演”这一概念最早由(A )提出4章A、米德B、孔德C、马克思D、韦伯

25、按照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分类,社会群体可以分为(C)5章C、初级社会群体与次级社会群体

26、关于社会的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2章A、多样性B、复杂性C、变动性D、综合性

27、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1章A、建设性B、科学性C、批判性D、单一性

28、一个人接受角色规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称为(C )4章C、角色认同

29、一个人因为在公司基层岗位表现突出,被晋升为领导岗位,因此需要到总公司接受岗前培训。这种现象我们称为(D )3章D、继续社会化

30、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区别是(C )2章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

31、哪位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C )6章C、麦格雷戈

32、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生活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这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B )11章

A、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社会失范论

33、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期中的这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并且自觉地去实践的社会化控制属于哪种类型(B )11章A、消极的控制B、内在的控制C、积极的控制D、非正式的控制

34、三代或者四代同堂,每代至多只能有一对夫妻但最小一代上面那一代的一对夫妻必须健全的家庭是(B )5章

B、主干家庭

35、依附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A)14章A、普雷维什B、弗兰克C、丁伯根D、沃勒斯坦

36、最早把行政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环节的提出者是(B)6章B、法约尔

37、只要“不发达”国家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努力克服自己内部各种不利于现代化的因素,从各方面追赶发达国家,最终就会变成和现今的发达国家一样的现代化国家的论述是(A)14章A、社会趋同论

38、社会指标的概念首次出现于1966年美国社会学家鲍尔编辑出版的名为(A)的论文集13章A、《社会指标》

39、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基本思想是(C)13章C、进化

40、社会的各范畴、各类属之间比较稳定的联系方式称为(B)13章B、社会结构

41、社会工作者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有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工作方法是(A)12章

A、个案工作

42、在一定社会用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B)11章B、道德

43、科学管理理论是美国管理学家(C)为企业管理设计的一条价值理念和管理方法6章C、泰罗

44、只有夫妻两个人单过,子女或老人缺损或因为某种原因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称为(B)5章B、夫妻家庭

45、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A)4章A、加芬克尔B、吉登斯C、布鲁黙D、米德

46、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是(A)4章A、拟剧论

47、文化一词在学术上的明确定义首先是由英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C)做出的2章C、泰勒

48、社会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是(B)1章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9、斯宾塞在(A)中详细分析了各种制度对于维持社会这个有机体的功能1章A、《社会学原理》

50、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是(C)1章C、迪尔凯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道小题,计30分)

1、孔德认为,人类精神的发展经历了(ABC )三个阶段。1章

A、神学阶段

B、形而上学阶段

C、科学阶段

D、

2、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主要体现在(ABCDE)1章

A、整体性观点

B、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

C、科学性

D、应用性

E、建设性和批判性

3、社会学对于社会的管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1章

A、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B、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

C、社会学能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

D、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E、社会学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进步程度

4、社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ABC)2章

A、多样性

B、复杂性

C、变动性

D、群体性

E、稳定性

5、人类是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来的,它在不同层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在(ABCD)2章

A、整合功能

B、导向功能

C、维持秩序的功能

D、传续功能

E、传播功能

6、韦伯认为的权威就形成而言分为(ABC)6章

A、法理型权威

B、传统型权威

C、魅力型权威

D、现代型权威

E、创新型权威

7、家长制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式主要的特点有(ABCDE)6章

A、组织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组织最上层,不向下分权

B、最高领导人和管理者基本上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

C、管理行为有较大的随意性

D、组织的领导人把组织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不容别人干涉

E、组织中缺乏严格的办事规则,没有明确的组织规范

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有(ABC )6章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B、法约尔的一般行政理论

C、韦伯的科层制理论

D、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E、帕雷托的精英循环理论

9、社会保障由(ABC)组成12章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服务

D、人道主义

E、社会医疗

10、从稳定社会秩序与维护社会正义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社会控制应该做到(ABCD)11章

A、周密地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制定社会政策,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

B、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C、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D、加强法制建设

E、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11、社会问题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其特征体现为(ABCD)10章

A、破坏性

B、普遍性

C、复杂性

D、时空特征

E、毁灭性

12、一般来说,家庭功能主要包括(ABCDE)5章

A、生物功能

B、经济功能

C、抚育功能

D、赡养功能

E、休息与精神满足

13、继续社会化通常发生在(CD )时期3章

A、青少年时期

B、青年时期

C、中年时期

D、老年时期

E、儿童时期

14、社会政策的特征包括(ABCD )12章

A、以改善民生为直接目的

B、政府干预

C、一定的排他性

D、追求社会公平

E、共同富裕

15、我国人口的基本问题主要表现在(CDE)10章

A、人口规模过大促进了社会发展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年轻人口比重高、规模大,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

D、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要求

E、未富先老带来严重挑战

16、集体行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ABD)4章

A、群体性

B、非组织性

C、组织性

D、突发性

E、计划性

17、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实体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ABCDE)8章

A、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人群

B、一定的地域界限

C、共同的社会生活

D、社区文化

E、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8、社会组织的特征包括(ABCE )6章

A、社会组织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群体

B、社会组织的目标比较简单、明确

C、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与初级社会群体比较不那么亲密

D、社会组织成员的不可替代性强

E、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19、城市社区的特点包括(ABCD)8章

A、城市社区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B、城市居民的异质性高

C、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感情色彩薄弱

D、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较明显的区分

E、同质性高

20、组织目标的功能主要体现在(ABCD)6章

A、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合法化根据

B、组织目标是不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

C、组织目标为组织参与者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基础

D、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成效的标尺

E、组织目标是相同性质的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准

21、关于文化的特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2章

A、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和学到的

B、文化是群体共享的

C、文化是建立在象征符号之上的

22、斯宾塞认为社会的功能由(ABC)组成2章

A、支持系统

B、分配系统

C、调节系统

D、功能系统

E、供给系统

23、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ABCDE)3章

A、学生生活的基本技能

B、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C、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D、明确生活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

2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集中反映了三个主要观点(ABC)10章

A、两个公理

B、两个级数

C、两个抑制

D、两个函数

E、两个定律

25、虚拟社区的特性有(ABCD)8课

A、以计算机、移动电话等高科技通讯技术为媒介

B、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

C、成员身份相对固定,相互之间能感受到其他成员的存在

D、互动具有群聚性

E、成员具有一定的同质性

26、按群体形成的基本缘由分为(ABC)5课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正式群体

E、非正式群体

27、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帕森斯对社会组织的分类(ABCD)6课

A、经济生产组织

B、政治目标组织

C、整合组织

D、模式维持组织

E、文化目标组织

28、默顿等人认为社会问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即(ABC)10章

A、社会期望的事物被中断

B、社会规定的正当的东西被破坏

C、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脱节

D、社会期望的事物正常运转

E、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良好

29、社会调查研究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具有的特点是(ABC)15章

A、直接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收集资料并对之进行分析

B、科学的方法

C、以认识社会现象的规律为目的

D、系统的方法

E、复杂的方法

30、现代化的主要特征(ABCDE)14章

A、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转变过程

B、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

C、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D、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

E、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

31、帕森斯用其系统理论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提出了社会进化的四个特征(ABCD)13章

A、分化

B、适应力提高

C、包容

D、价值普遍化

E、统一

32、从社会变迁主体的规模特征来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AB)13章

A、整体性变迁

B、局部性变迁

C、社会进步

D、社会倒退

E、社会革命

32、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ABCD)12章

A、个案工作方法

B、小组工作方法

C、社区工作方法

D、社会行政

E、团队工作方法

33、社会政策的功能有(ABCD)12章

A、保障和改善民生

B、促进社会公平

C、维护社会秩序

D、促进社会团结

E、促进世界和平

34、社会政策的基本领域包括(ABCDE)12章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卫生医疗

D、教育

E、住房

35、影响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的基本因素有(ABCD)12章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因素

C、社会结构

D、社会福利文化

E、文化因素

36、传统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具有以下(ACD)特点12章

A、选择性

B、普遍性

C、共担责任

D、较低水平

E、政府承担主要责任

37、与传统的家庭、社区之间的社会支持和商业保障相比,社会保障有以下基本特征(ABCD)12章

A、针对基本民生

B、由政府组织实施

C、福利性

D、社会性

E、预防性

38、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ABCD)9章

A、价值系统

B、规则体系

C、组织系统

D、设施系统

E、经济系统

39、推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BCD)8章

A、工业化

B、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C、城乡差别

D、城市的中心作用

E、农业化

40、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特征主要有(ABCDE)8章

A、自给性强

B、简朴

C、比较保守

D、同质性高

E、生活节奏的自然化

41、按照流动的参照基点,社会流动分为(AB)7章

A、代际流动

B、一生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E、人个流动

42、中国单位组织的特点体现在(ABCD)6章

A、功能合一

B、组织资源的非流动性

C、组织成员对组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

D、行政等级性

E、组织成员对组织具有相对独立的关系

4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ABCDE)6章

A、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B、确定的目标

C、规范性的章程

D、权威的领导体系

E、物质基础

44、初级社会群体一般有以下特征(ABCD)5章

A、规模较小

B、持续的直接而全面的交往

C、人际关系亲密

D、非正式控制

E、正式控制

45、导致角色混淆的主要原因有(AB)4章

A、角色认知不清

B、场景分辨不清

C、角色失败

D、角色冲突

E、角色紧张

46、现代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是(AB)4章

A、霍曼斯

B、布劳

C、斯金纳

D、戈夫曼

E、加芬克尔

47、从纽带的角度来看,社会关系基本上分为(ABC)2章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协作关系

E、对立关系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道小题,计20分)

1、法国哲学家孔德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确立了实证主义在科学史上的地位。(√)1章

2、最早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家是斯宾塞(×)1章

3、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是韦伯。(√)1章

6、从纽带的角度来看,社会关系基本上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三大类。(√)2章

7、在现代社会组织中,法理型权威占主导地位。(√)6章

8、行为科学的管理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主张不应把人看作被动的,而应该努力启发人的积极性。(√)6章

9、提出“X理论”和“Y理论”两种假设的管理学家是麦格雷戈(√)6章

10、首先提出标签论思想的是默顿(×)11章

11、霍曼斯的交换理论具有行为主义的特点(√)4章

13、马克思是最早对“现代”社会进行系统研究的现代思想家之一(√)14课

15、根据越轨行为的特征,越轨行为分为正向越轨和负向越轨行为(×)11课

16、个人越轨比群体越轨对社会规范的破坏要大(×)11课

17、迪尔凯姆在研究社会分工和自杀现象时指出了失范状态,他认为,失范不会导致人的自杀(×)11课

20、从社会变迁主体的规模特征来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社会进化与社会革命两种主要形式(×)13课

22、根据规范形态的不同,可以把社会控制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11课

36、自然社区、法定社区是按照社区的规模进行分类的(×)8课

21、宗教不是一种社会规范(×)11课

34、在同一生活领域中不同背景的人们也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制度(√)9课

23、在初级社会群体或非正式组织中非正式控制被普遍使用(√)11课

25、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重点仍然在城市(×)10课

26、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48、人际交互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4课

50、人是无目的但是有意识的行动者(×)2课

70、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5章

27、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的要求(√)10课

28、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10课

29、人口规模过大抑制社会发展是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10课

30、马尔萨斯是站在贵族阶级立场上阐述其人口理论的代表(√)10课

31、从社会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制度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9课

33、整合功能不是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9课

37、血缘群体是最基本、最持久的群体形式(√)5课

38、业缘群体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群体形式之一(√)5课

39、艾兹奥尼将社会组织分成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范性组织等三类(√)6课

41、马克思最先阐述了社会冲突论思想(√)7课

42、组织中具有严格的办事规则和明确的组织规范是家长制的特点之一(×)6课

43、根据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交往是由个人来完成的,只是单纯的个人交往(×)4课

45、初级社会群体的过分发展可能会抑制个人的发展(√)5课

46、作为一个社会成员,人只是一个消费者(×)3课

47、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化的机构(√)3课

51、对于人的个体特别是年轻的个体来说,只具有较短的依赖生活期(×)3课

52、孔德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相类比,从而成为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1课

53、冲突是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55、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希望、但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自己拥有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使劳动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现象(√)10章

58、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2章

59、家长制是手工作坊式企业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6章

5、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2章

12、社会问题不是少数人或个别人遇到的问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大多数人遇到的问题(√)10课

14、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其中包括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秩序等功能(√)12课

24、社会控制类型中,制约是以单向的管束或制裁为基础的(×)11课

32、社会制度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产物,社会制度实际上是稳定的规范体系,而不是随时变化的个别规则,它的作用是指导、约束人们的行为(√)9课

35、社区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规定的(√)8课

44、社会群体成员之间具有模糊的、短暂的社会关系(×)5课

40、社会分化的类型中,水平分化是指社会成员之间所产生的,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等级意义的分化,这种分化表现为社会不平等(×)7课

18、社会政策是政府的公共政策的组成部分,它是特殊的公共政策(√)12课

19、从社会变迁的速度或激烈程度的角度看,社会变迁可以分为整体变迁和局部性变迁(×)13课

4、社会学产生于欧洲,但蓬勃发展于美国。(√)1章

49、社会关系是个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中具有单一性、偶然性的联系。(×)2课

54、社会救助是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12章

56、社会角色是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4章

60、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8章

57、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11

61、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有直接关系(√)12章

62、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帮助处于困境的个、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其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社会生活的职业服务活动(√)12章

63、社会福利是由国家立法对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态(√)12章

67、社会组织的结构是一个社会组织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组织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在组织运行中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6章

74、社会交往是马克思分析人类社会过程的重要概念(√)4章

79、社会行为规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但是并非所有的行为规范都由当事人创造而产生(√)3

85、社会学是“经世致用”的学科(√)1

86、社会学理论,是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1

87、社会关系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的共同的交往活动为基础的(√)1

88、社会学是从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多个层面去研究社会现象,并力图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性(√)1

69、初级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互动,这种交往是暂时性的(×)5课

68、同一代中有两对夫妻在一起生活的家庭被视为核心家庭(×)5课

64、以流动的方向为标准,社会流动可以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7章

65、家长制会极大地促进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6课

66、网络化组织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在需要时实行生产外包,对外购买部分部件(√)6章

71、常人方法学认为实践活动具有能力性(√)4章

72、拟剧论的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吉登斯(×)4课

73、符号互动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4章

75、符号互动论的创始人是乔治·米德(√)4章

76、从宏观上讲,组织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一种社会互动(√)4章

77、工作单位是以业缘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它是现代社会结构的基础(√)3

78、大众传播媒介是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对其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网络等(√)3 80、整合也称为社会整合,它是社会学家斯宾塞从功能主义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3

81、文化丛在时空中可以作为一个单位存在并发挥作用(√)2

82、文化元素是不可以独立存在并表明某种意义的(×)2

83、文化模式是分层次的(√)2

84、吉登斯认为,行动者与结构的构成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系列,而是体现着二重性(√)2

89、《资本论》是马克思用经验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典之作(√)1

90、孙本文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1

91、组织管理学巴纳德是诱因概念的提出者(√)6

92、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的环境要素是单独发挥作用的(×)6

93、爱默森认为,一个组织在资源上过分依赖其他组织就会生成权力,即过分依赖会丧失权力(√)6

94、系统的社会资本概念及理念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6

95、中国单位组织成员对组织有很强的依赖关系(√)6

四、材料分析题(每小题30分,共1道小题,计30分)

1、材料一:下面是一段对话:(A):嘿,雷,你的女朋友感觉怎么样?(B):“她感觉怎么样?”你是什么意思?指身体还是精神?(A):我是问她感觉怎么样。你怎么了?(B):没什么。只是请你解释清楚一些。(A):算了吧,别谈这个了。你向医学院的申请怎么样?(B):“什么怎么样?”你是什么意思?(A):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B):我真的不知道。(A):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病了?材料二:一个人觉得他现在自己的左手都不相信右手,“左手帮右手挠痒痒,右手想,挠得那么舒服,不知用心何在。右手帮左手擦肥皂,左手想,搓得那么起劲,然后要干甚么?两只手端一碗热汤,左手想,我得自己端住,别指望右手;右手也同样这么寻思。结果,害得他多花了一倍的劲。材料三:许多人挑选服装,总会考虑到穿这样的衣服在他活动的群体中是否适宜。然而什么是适宜?并不完全是由他个人的舒适感决定,而是来自群体形成的评价。也有人追求与众不同。这看起来似乎是我行我素,与他人无关,但是,不同恰恰是在与他人比较、区隔中体现的,可以说是对他人影响的一种逆反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社会互动?试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两个好朋友之间的互动出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0分)(2)材料二的结果是由什么所导致的?(10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试分析这种现象。(10分)(限500字)

答:(1)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以信息传播和感情交流为基础的。互动中往往伴随着信息交流或思想、情感的交流,材料一中因为第二个人的积极性不高,使双方交流出现障碍,互动难以持续。(2)合作是指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互相配合的互动方式。当只靠单方的力量不能达到目的时,人们就寻求由多方参与、共同达到目的而后共同获利的行为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合作,个体就难以生存;没有合作也就没有社会。材料二由于左手和右手之间缺乏信任,导致合作行为难以发生,因此造成多花了一倍的劲。

(3)材料三所反映的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行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在某种特殊场合下会发生一种无规则的、以当时的场景为基础的互动现象,如时尚、赶时髦、骚动等。集体行为大多发生于公众场合,那些因受到环境压力而心理不安的人容易参与其中,加之社会生活的大众化,容易发生集体行为。

2、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准逮捕。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义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根据报纸上的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其目的是为了儿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上海《生活周刊》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30分)(限500字)

答:第一,角色也称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是一套有关权利、义务的规范,是人们对处于特定位置上的人的行为的期望。

第二,社会角色的扮演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经过人和某种规范的认可才能扮演。也就是说,要进行角色确定,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来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该角色。

第三,陶姓女工在确定自己是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上不存在问题。但是在非法集资这一问题上,陶姓女工没有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即出现了角色确定不当。从而出现了违法事件。

第四,陶姓女工在扮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出现了角色混淆现象,犯了角色认知不清的错误。即陶姓女工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规范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从而导致了角色失败。

3、1912年4月15日清晨,世界上最大的客轮在其首航冰山林立的北大西洋途中沉没。一丝安慰:人们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注意遵守“优先救助妇女儿童”的社会规范。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其中:头等舱:有钱人——60%生还。二等舱:中产阶级职员和商人——44%生还。三等舱(及更低):贫穷移民——26%生还。头等舱中男乘客生还率比三等舱中儿童的生还率还要稍高一点。确切说:头等舱和二等舱的妇女和儿童优先。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材料揭示了什么问题?(10分)(2)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0分)(限500字)

答:(1)上述材料揭示了由社会分层所导致的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2)由于穷人和富人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同,导致他们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社会分层。这种由社会地位带来的社会分层意味着不同阶层的人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同。在同样的条件下,社会地位高的人拥有更多的权利。这种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是有助于社会发展的。但是这种分层应该有个适度的界限,即应该倡导现代社会的自致性的社会分层制度,而不是那种建立在出身等先赋地位上的地位获得或社会分层制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建立一种机会平等的制度。不合理的、过分的不平等蕴含着社会冲突。社会分层中应保持适度不平等。另外,社会还应有一种平衡过分不平等的制约和补偿机制。最后,社会还应尽量缩小下层社会的规模,同时扩大中、上层社会的规模,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

4、材料一:到1997年末,中国下岗职工总数已达1151万人。同时,当年末城镇社会登记失业人口570万,社会登记失业率3.1%。实际失业率与实际失业人数均达1992年以来的最高点。由于资源枯竭以及部分产业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等原因,局

部区域的实际失业率还要高很多。另外,每年尚有约3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向非农产业转移。1998年末,全国下岗职工人数比上年下降了22.5%,但绝对数仍然很大,此外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仍有571万,城镇登记失业率仍为3.1%。特别是局部区域的就业形势没有缓解,东北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下岗职工人数占全国总数的1/4.这还仅仅是城镇的失业和下岗人数,如果加上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不足,则总失业量可能会更高。

材料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还发现,企业当前最急需人才的前三位人才依次是:营销、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分别占调查企业需求比例的14.4%、12.1%和10.9%。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较强烈,排第六位,占调查企业需求的8.9%,加上企业对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需求,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比例占31.9%。

材料三:据统计,2003年全国农村劳动力流到乡以外地方流动就业人数达到9800万人。而且农民工绝大部分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发达地区很多城市,外来农民工已远远超过当地常住居民数量,对加快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工实际工资远远低于城镇职工的工资水平。专家分析,在我国20世纪最后20后9%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当中,劳动力流动的贡献占到16.3%。

材料四:新华网北京2003年11月24日电(记者齐中熙孙玉遐)当前,拖欠工资现象比较普遍,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突出。全国总工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可能在1000亿元左右。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目前劳动就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2)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相应对策。

答案: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劳动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就业压力大,一般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而高技能人才数量短缺,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第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使隐性失业显性化,导致下岗失业;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给就业带来巨大压力;

第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巨大;

第五,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仍未得到充分保护。

(2)根据我国目前劳动就业显现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调查和改革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速度,尽量减少其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人数,加快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发展;

第二,不断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

第三,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培训工作,使劳动力的供需趋于一致;

第四,发展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积极推进非正规就业和灵活性就业工作的展开,努力做好劳动力外输工作。

5、英特尔公司

与IBM、微软和苹果公司齐名的英特尔公司,是当今个人计算机市场的主要角逐者之一。英特尔公司发明了个人计算机的大脑——微处理器,目前,它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为75%。这项发明及其精心的设计,使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1996年,该公司的年度销售额是280亿美元,年度营业收益是52亿美元。

然而,如果没有干劲十足、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员工,就不会有英特尔公司的今天。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认为:“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使组织上下达成共识。不论身处何种地位,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坦诚交流是我们的一贯政策。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问,我们以这种方式已经淘汰了很多不合理的想法。”格罗夫称之为坦诚交流的政策,无需担心后果,员工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思想,也可以把真实的想法告诉上级。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当人们在交流中遇到某种障碍时,公司就鼓励他们越过障碍进行真正畅通的交流,这种交流通常是好主意产生的方式。格罗夫每年要在英特尔公司的不同地点举办大约六次开放式样座谈会。他回忆说:“我去参加会议,会议厅坐满后,先放几张幻灯片,以此开始整个会议。然后,人们举手发言或提问。我发现,在所讨论问题的多样性和尖锐性方面,这些开放式的员工座谈会远比那些安全分析会议更能激励员工,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加州阳光谷的英特尔公司总部,另一个更新颖的做法:把几张写有公司目标的纸条包在幸运的甜饼里,然后把小甜饼发给员工。甜饼的纸条包括这样两条启示:

1.工作第一;

2.个人电脑只是个工具。

英特尔公司废除了传统的封闭式办公室以支持坦诚交流的政策,促进员工交流和鼓励正在进行的员工参与活动。在英特尔公司,全体员工,从董事长戈登。穆尔往下,都在开放的隔板式样办公室中工作。只要格罗夫在,他欢迎任何员工同他交谈。人们发现,采用隔板式办公,扫除了经理和员工之间、不同部门之间和不同工作单位之间的交流障碍。

格罗夫有9项管理启示,阐释了他对员工参与的承诺:

1.动力发自人的内心。管理人员最大的职责,就是创造一种环境,使目的明确的员工在此环境下人尽其才,获得成功。2.出色的教练员不是依靠个人的威望使团体获得成功,而是依靠运用熟练的管理艺术,激发队员的拼搏精神,创造团队的佳绩。

3.想一下,为解决和避免明天的问题,你今天必须要做些什么?

4.尽力为同事提供最好的服务。

5.时间是你有限的资源。记住:当你答应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必须拒绝做另一件事。

6.每天抽出一小时的时间,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不可避免的干扰事件。

7.对工作的评价是绝对必要的。

8.为了解公司各个部门的真实情况,不事先通知地走访他们,观察那里所发生的事情。

9.如果员工不在干活,对此只有两种解释,那就是:他做不了这项工作,或者不愿意做。要判断属于何种情况,可采用下列测试方式:如果完全靠这项工作谋生,是做还是不做?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就是出在人的动机上;如果回答是否定

的,问题就出在缺乏能力上。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1)什么是社会组织?根据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对组织所做的分类,英特尔公司属于什么组织?

(2)英特尔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3)格罗夫的管理理念是什么管理理论的具体运用?这种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

(1)社会组织也简称组织(organization)。关于社会组织,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家族、政府、军队、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则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根据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对组织所做的分类,英特尔公司属于集约组织。

(2)英特尔公司的组织结构属于矩阵式结构。

(3)格罗夫的管理理念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具体运用。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组织形态上要重视民主的、非集权的且少等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强调权力均等,反对非人格化的科层组织。

6、北京市西城区是中国首都北京的中心城区之一,面积31.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万,设有10个街道办事处,28个居(家)委会。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95亿元,财政收入23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1.1万元。西城区既是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又是重要的金融、商业活动区。

1995年,西城区从中心城区的特点出发,以社区建设为依托,通过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社区教育和科普、社区文化、社区医疗服务等工作,先后实施了120多项示范工程,开展了一批可持续发展行动。其中,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始终是西城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西城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作了一项卓有成效的行动——绿色行动。

西城区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在区政府的积极倡导和引导下,在全区范围内发起了创建绿色小区、绿色学校和绿色商店的绿色行动。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全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创造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文明和谐的新型关系。绿色行动方案同时提出了“绿色”标准和绿色小区、学校和商店的具体内容。“绿色”小区倡导小区的绿化美化;小区有文体设施,开展有特色的群体活动;邻里和睦,互助互爱,居民遵纪守法,小区社会秩序良好;有科普宣传栏等宣传设施,开展面向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积极推广新型节水、节电技术与器具,实现垃圾袋或垃圾分类,开展加收废旧电池等环境危险物活动。“绿色”学校倡导中小学在校园内建立宣传可持续发展内容的提示牌、板报、宣传栏等,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校园内使用节水节电设施,实行垃圾分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绿化、美化社区环境、建设校园等社会公益劳动,宣传可持续发展等。

“绿色”商店要求商店内环境整洁、购物环境良好,倡导绿色消费,优先向消费者推荐销售有国家认定的环境标志商品,在世界水日、“3.15”消费者权益日等,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公益宣传活动,增强消费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在政府的组织引导下,西城区内有关街道社区、商店和学校都积极行动起来,投身于“绿色”小区、学校和商店的建设活动。

例如,西城区大乘巷家委会共有350户居民,1200多人,分别居住在两幢楼28个门里。在北京地球村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大乘巷发起“环境保护,从垃圾分类做起”的行动。逐渐有60%多居民主动实行垃圾分类。至2000年下半年,共收集废塑料6400多公斤,废纸6000多公斤;尤其重要的收获是,居民们减少垃圾量400多车(人工车),实现了垃圾减量。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社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2)通过上面材料,评价北京市西城区的建设情况。

答案:

(1)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领域。社区发展:按照联合国1960年的定义,社区发展是指社区成员与政府机关协同改善社区状况,并进一步推动国家发展的一种程序。在这里,社区发展包括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是社区成员自身主动参与改善自己生活水准的活动;二是为社区提供有效的技术和其他服务,鼓励社区成员自强、互助。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及其全体成员依靠自身力量,协调社区各方面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通过互助和自治方式,改善和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使社区走上更高发展阶段的过程。

社区建设: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是指在政府的主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过程。

(2)北京市西城区的绿色行动,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理念。从社区的全方位建设入手,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社区的各项工作,充分动员了各类社区主体和社区力量(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商店、企业以及群众)共同建设自己的社区,发挥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体现了社区建设工作的综合性、社会性、区域性和计划性。而且绿色行动具体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现实需要,便于群众参与,使社区居民、学生、工作人员和消费者都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投身于可持续发展事业。“绿色”行动由于政府的推动力度大,公众参与广泛,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当地居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幅度提高,改善了西城区的生活环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一条有价值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社区建设很好的示范。

7、下面是一些统计数据:

1.中国按照分三步实现现代化的构想,在20世纪最后20年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构想,是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2.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加快和政策放宽,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2002年城市化水平由18%上升到39.1%,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低将近10个百分点,与同等工业化程度国家相比大约低20个百分点。从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业水平、工业占工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等项指标考察,我国现在都超过经济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水平,但城市水平只大体相当于英国1850年(37%),北美1910年(41%),日本1950年(38%)。

3.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工业化进程加快。1978—2002年,农业在GDP中的比重由28.1%降到15.4%;

农业劳动力在总就业中的比重由70%以上降到50%左右;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商品总额的比重由50%下降到10%以下;制造业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4.自19世纪60年代中国工业化启动以来,地区差距总体上呈扩大之势。

——经济总量:1980——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增加到59%,上升9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相应下降。这种趋势90年代以来明显加剧。

——人均GDP:1980年东部地区比全国平均数高34%,2002年高53%;同期,中部地区从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下降到75%,西部地区从70%下降到59%。

——人均GDP相对差距:1980—2002年,西部和东部由1:1.92扩大为1:2.59,中部和东部由1:1.53扩大为1:2.03;西部和中部由1:1.25扩大为1:1.27。

5.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80年代中期的1.8:1,90年代中后期的2.5:1,扩大到2003年的3.2:1。

6.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0—2002年,增收农户占总农户的56.4%,收入持平农户占1.6%,减收农户占42%,全国农村有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近6000万人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温饱状态。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农村更为突出。可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7.据统计,2003年全国农村劳动力流到乡以外地方流动就业人数达到9800万人。但是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转型时期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非常棘手的现实情况。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青少年将面临着被社会“边缘化”的危险,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机。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材料,回答下面关于中国目前现代化进程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社会现代化?

(2)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评述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

答案:

(1)社会现代化(social modernization),是指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a. 现代化是一个剧烈的转变过程。现代化是一个用“现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结构来取代“传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结构的过程,它需要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改变社会的原有面貌。

b. 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变革过程。它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一个领域和方面的现代化不是现代化。

c. 现代化是一个因某些偶然因素而首先在西方国家发生的过程。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并非意味着绝对的“西方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基于本国国情的现代化。

d. 现代化与城市化相伴随。

e. 现代化是一个全球化过程。

f. 现代化是一个趋同化过程。

g. 现代化是一个功过并存的过程。

(3)首先,中国刚刚完成总体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即: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全面小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历史环节。

其次,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城市化滞后,反映出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的不平衡性。

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而且这种二元结构还延伸到了社会和居民生活等领域,比如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二元结构特征,以及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

③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既有自然地理条件、原有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市场潜力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经济体制、政策选择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主观原因。

④中国目前的现代化还是注重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经济与社会发展其他组成部分的协调发展。

第三,中国在今后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在如下方面加以改进:

①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②加快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消除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差异,为城乡居民提供平等的机会。

③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④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注重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⑤加快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中国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8、材料一:

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因其所办公司涉嫌偷逃巨额税款,于2002年7月24日被依法逮捕。此前,刘晓庆已于6月20日被北京市公安局依法刑事拘留。

中国高层质疑某些富豪不纳个人所得税的消息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现在刘晓庆的被捕更是激起人们的反思,富人纳税为何这么难?谁来监督中国“明星纳税”?怎样才能逐步建立起“纳税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法治环境……

材料二:

案主姓名:XX。25岁,外企白领。性格有男孩子的气质,很有大家风范。说话频率很快,而且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有见地。追求自由和比较独立的生活。定居城市。

纵观成长史,大学之前一直都是乖乖女,上了大学之后交了一个写诗并有诗人之称的男朋友,是文学社的风云人物。但是在交流上存在障碍,互动不足,案主自语:“……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都不了解他,甚至都说不清爱不爱他……”而两个人都是相对独立的人,“在学习上,生活上,我们都是自己照顾好自己,尽量不给对方添麻烦……”毕业之后更是两人分居,很少在一起,即是有,也是案主主动去找男朋友。一直都是案主主动。

性史:在大学时就与男朋友有性行为,并且得到满足。有两次堕胎的经历,第二次堕胎后与男朋友关系恶化。有数十个一夜情情人,并且至今仍追求一夜情。

个人生活方式:绝对的追求自由和独立,虽然有性的要求,但是拒绝婚姻。工作忙碌。在与男朋友

分手前与男朋友聚少离多。迷恋网络。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偷税漏税和一夜情都属于什么行为?

(2)分析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

(3)对这种行为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答案:

(1)二者都属于越轨行为。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也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2)a.从生物学角度,人类生物和生理方面的特征可能是上述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这也被称为体质理论。

b.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以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本我即无意识,由欲望和冲动构成。社会越轨的原因在于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未得到平衡发展,破坏了三者间的平衡关系,使本我失控,从而导致越轨行为的产生。另外,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克森认为,没有人生来就是越轨者,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越轨。一种可能产生越轨有个性类型是“外向性格”(extrovert)——有这种个性的人善于交际,但也好冲动,他们对丰富多彩和刺激具有强烈需求,其行为很可能逾越人们可接受的范围,成为越轨者。

c.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越轨行为的产生可能与社会文化和社会变迁等有关。

(3)对越轨行为的控制和防范,可以采取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方法。内在控制(internal controls):指那些引导人们自我激励并按遵从方式行动的过程。一旦社会规范的内化成功,内在控制可能是对社会越轨进行防范和控制的最有效途径。外在控制(external controls):指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约束来促使人们遵从的各种外在压力。非正式的社会制裁,如谴责、批评等。正式的社会控制,如书面警告、撤职、开除、定罪等。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2018.10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B.数学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霍曼斯B.科塞C.达伦多夫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社会学课程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8.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实地研究 B.问卷调查C.实验方法D.统计调查 10.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文化采借B.文化互斥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 C.二级社会化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B.社会实践C.观察学习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题目(有答案)

任务1 单项选择 1/32)、“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2分) A、冲突 B、顺应 C、竞争 D、合作 (2/3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2分) A、语言 B、直立行走 C、思维 D、劳动 (3/32)、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为中介发挥作用。(2分) A、主观因素B、社会因素C、客观条件D、自然环境 (4/32)、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2分) A、数量规模的体现 B、个人关系的总和 C、结构的总和 D、关系的集合 (5/3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年代。(2分) A、19世纪3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 6/32)、“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2分) A、生理的 B、自尊的 C、安全的 D、归属的与爱的 (7/32)、文化是指()。(2分)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C、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D、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8/32)、()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2分) A、康有为 B、严复 C、吴文藻 D、费孝通 (9/32)、马克思认为,()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2分) A、经济交往 B、国际交往 C、政治交往 D、人际交往 (10/32)、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2分) A、物质需求 B、生存需要 C、生理需求 D、规则需求 (11/3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分) A、需要层次论 B、宏观需求理论 C、激励理论 D、社会需求理论 (12/32)、从一岁半到六七岁的阶段。该阶段,作为能够进行思维活动的人来说,是开动和运转思维机器进行实际运算操作的准备阶段,是()。(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属于斯宾塞主要社会学代表著作的是C A.《实证哲学教程》孔德 B.《社会动力学》 C.《社会静力学》《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研究》 D.《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 2.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A.社会发展 B.社会行动 C.社会心态 D.社会问题 3.达伦多夫的代表著作是D A.《社会行动的结构》帕森斯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默顿 C.《冲突的社会功能》科塞 D.《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4.艾尔弗雷德·舒茨创立了A A.现象学社会学 B.后现代社会学 C.理解社会学韦伯 D.符号社会学米德、布鲁默、戈夫曼 5.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开设“群学”的是A A.康有为 B.梁启超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题第1 页共8 页

C.章太炎《社会学》 D.谭嗣同《仁学》 6.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中,田野调查指的是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 C.文献法 D.实地研究 7.定量分析的资料整理的步骤是A A.审查、分类和编码、汇总 B.汇总、分类和编码、审查 C.审查、汇总、分类和编码 D.分类和编码、审查、汇总 8.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B A.自然资源 B.文化 C.人口 D.环境 9.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被称为C P89 A.文化采借 B.文化冲突 C.文化传播 D.文化震惊 10.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民族的,这被称作A A.文化中心主义 B.文化优越主义 C.文化排斥主义 D.文化相对主义 11.再社会化也称D A.二级社会化 B.文化反哺反向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重新社会化 12.在社会化的相关理论中,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分为B P97 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 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C.四种水平八个阶段 D.五种水平十个阶段 13.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的过程是C P105 A.角色领悟→角色期待→角色实践 B.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期待 C.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D.角色实践→角色领悟→角色期待 14.在合作的类型中,金钱借贷属于C A.指导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契约式合作 D.自发性合作 浙00034# 社会学概论试题第2 页共8 页

社会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建立在个人的顺从动机基础之上,即让人出自内心地感到这样做是对的。奖励、赞扬、记功、晋升等,这属于()控制的措施。 A.消极控制 B.个人控制 C.积极控制 D.内在控制 2.我国的社区研究是从以()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A.费孝通 B.吴文藻 C.严复 D.康有为 3.“现代化”是()以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新术语。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要求个体放弃原来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接受一套对他本人完全是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属于()。 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社会化 5.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为()。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6.所有社会制度中最普遍、最悠久的制度是()。 A.军事制度 B.家庭制度 C.福利制度 D.政治制度 7.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8.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9.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0.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手段——目标论” B.“差异交往”说 C.亚文化群理论 D.标签论 11.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外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他人控制 12.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属于社会制度的()。 A.概念系统 B.规则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兰大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内容: 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岗前培训是( )的重要表现 A、预期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 D、再社会化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 B、理性主义模型 C、规范最佳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内容: 交际场合一般人们之间的距离应保持( ) A、18英寸以内 B、18英寸到4英尺 C、4英尺到12英尺 D、12英尺以上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个性的中心内容及形成和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人格的完善程度 B、自我的完善程度 C、道德的完善程度 D、学习的多少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 )首先修正了理性决策模型中的绝对最优标准,提出了具有相对性的满意化决策准则,从而提出了被人们称为有限理性的决策模型。 A、查尔斯.林德布洛姆 B、戴维.伊斯顿 C、拉斯韦尔 D、西蒙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社会教化的起点,是个体遇到的第一个社会化的执行者,也是极其重要的执行者,个体社会化成功与否与家庭的父母教化有直接的关系。 A、家庭 B、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播 学员答案:A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全国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0034)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社会学之父”的社会学是 A.孔德 B.马克思 C.涂尔干 D.斯宾塞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37 2.在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中,“五脏六腑”被用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提出者是 A.费孝通 B.杨庆堃 C.孙本文 D.吴文藻 正确答案:A(1分)教材P54 3.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提出的社会现代化理论是 A.世界体系理论 B.信息社会论

C.后工业社会论 D.依附理论 正确答案:C(1分)教材P267 4.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被称为 A.人文主义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C.功能主义方法论 D.实证主义方法论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64 5.在统计调查中,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被称为 A.问卷调查 B.抽样调查 C.普遍调查 D.统计报表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67 6.在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取个别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和周密的实地调查研究,以推断调查总体的研究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正确答案:B(1分)教材P68 7.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被称为 A.矿产资源 B.环境资源 C.生物资源 D.自然资源 正确答案:D(1分)教材P82 8.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是 A.文化市场 B.文化模式 C.文化特质 D.文化产业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 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C ) 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C.阶级斗争理论D.政治经济学 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A) 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功能学派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 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A.文案法B.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D)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 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A) 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 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 A ) 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整体性社会结构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A.人口素质B.人口规模C.人口结构D.人口分布 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C) 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C.文化震惊D.文化排斥 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D ) 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12. 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被称为(A) A.先赋角色 B .开放性角色 C .首要角色D.表现性角色 13.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被 称为(A ) 14.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被称为

(完整word版)2019秋季东师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离线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越轨 答:社会越轨是指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2、社会互动 答: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从本质上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社会互动,通过社会互动构成各种社会过程。 3、社会分化 答:社会分化是指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即功能专一化与地位多样化。 4、科层制 答: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它是以正式规则为主体,以系统的权力划分为基础,具有专业化功能、权威分层和固定规程的管理方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那些因自然灾害、经济社会、个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生产救助,住房社会救助,教育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等。 第二,社会保险。是指国家在既定的社会政策下,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及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从而全部或部分失去生活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对本人及其家属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护理保险、残障保险等。 第三,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举办或资助的社会福利事业,其宗旨是改善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保证人们在文化和教育、医疗和健康、就业和住宅以及养老等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概括的说,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提供的福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四、 五、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七、? 八、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十六、

十七、6.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关系性社会结构 C.规范性社会结构 D.整体性社会结构? 二十二、 二十三、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 B.人口规模 C.人口结构 D.人口分布? 二十五、 二十六、9.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文化边际 C.文化震惊 D.文化排斥? 二十八、 二十九、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 B.孙本文 C.李达 D.费孝通? 三十一、 三十二、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1 4全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 孙中山 写下了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 撰写了 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 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 次提出 “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 ?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 康有为,在1891年。 4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 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 6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 _________ 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 器官而做事 ,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社会需要是人们的 —社会关系 _________ 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 一需要层次论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 11 ?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___自我意识___的获得是一个 关键环节。 12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 、 相互影响 的活动。 13 ? 社会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 14 ? _ _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 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 二、单项选择题 1 ?“社会” 一词源于( A A.中国 B 第一信号系统 、 第二信号系统 。 德国 )。 ?美国 C ?英国 D . 2. 文化是指(D )。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3. “工作安定”属于(B 丿需^<。 A.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 自尊的 4. “镜中自我”是(B )提出来的。 A.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 托马斯 5?—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 叫做(B )。 康有为 在青年时代就 —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

2018年4月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涂尔于提出社会学的特殊对象是 A.社会现象 B.社会问题 C.社会事实 D.社会行为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是 A.理解社会学 B.历史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科学社会学 3.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的重要内容是 A.理想类型 B.社会交换 C.社会冲突D.AGIL功能分析图式 4.创立现象学社会学的是 A,米歇尔·福柯 B.艾尔弗雷德·舒茨 C.安东尼·吉登斯 D.皮埃尔·布迪厄 5.在社会学传人中国之时,酋次提出“社会学”之名的是 A.谭嗣同 8.康有为 C.严复 I).章太炎 6.孪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是 A.《大众哲学》 B.《中国社会学》 C.《唯心主义的破产》 D.《社会学大纲》 7.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A.个人与个人的关系 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群体与群体的关系 D.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8.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中,被称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诠释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9.非介入性研究法又称为 A.实验法 B.个案法 C.文献法 D.统计法

社会学概论第四次作业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四次作业 及答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总分) 1.有关越轨的分析视角,“强调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在越轨中的作用”,这 是( )的解释。(分) A. 心理学 B. 生物学 C. 社会学 D. 经济学 2.( )不是从客观条件上去探讨社会问题,而是侧重于在主观方面探讨社会问 题。(分) A. 偏差行为理论 B. 标签论 C. 社会解组论 D. 价值冲突论 3.按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来划分,可将其分为(分) A. 政治性社会问题、经济性社会问题、文化性社会问题和日常生活中 的社会问题 B. 结构失调性社会问题与功能失调性社会问题 C.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劳工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家庭问 题、交通问题、犯罪问题 D. 普遍性社会问题与特殊性社会问题 4.长期以来主宰社会学研究的是(分) A. “主体一客体”二元结构 B. “主体一主体”二元结构 C. “主体一客体一客体”三级结构 D. “主体一客体一主体”三级结构 5.西欧现代化的“内生”性,决定了其现代化的主要推动者来自(分) A. 政治变革 B. 政府 C. 社会精英 D. 民间 6.成功的社会运动的最后阶段是( )。(分) A. 制度化阶段 B. 正式组织阶段

C. 预备阶段 D. 非制度化阶段 7.“资本主义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全球性影响,正是由于它是一种经济秩序,而不是一种政治秩序”,持这一观点的理论是(分) A. 查尔斯泰勒的本土化理论 B. 吉登斯的现代性后果理论 C. 罗伯森的全球场理论 D.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8.( )认为,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分) A. 偏差行为理论 B. 批判理论 C. 社会建构主义 D. 社会病理学 9.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出现的“经济上的消费超前现象”属于(分) A. 两难现象 B. 畸变现象 C. 错位现象 D. 失衡现象 10.社会中的贫困现象主要是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权力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结果,持这一观点的理论是(分) A. 结构主义理论 B. 贫困文化论 C. 建构主义的观点 D. 个体主义观点 11.早发内生性现代化的主要手段是(分) A. 创新 B. 管理 C. 改革 D. 采借 12.较少带有政治色彩,几乎不直接触及社会结构的社会运动是(分) A. 抵抗运动 B. 表意运动 C. 改革运动 D. 革命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