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_邓颖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_邓颖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_邓颖

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邓 颖1,李宁秀2,刘朝杰2,杨维中1,吴先萍1,毛正中2

(1.四川省卫生防疫站,四川成都610015;2.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公共卫生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 了解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增进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定额抽样的方法,分别调查家庭、社区老人的个人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用SF—12量表评价老人的生命质量;t检验、x2检验和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时,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收入、疾病、养老方式等因素与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大多数领域均有关系;多因素分析发现,对生命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养老方式、慢性病患病、收入、年龄。结论 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搞好老年预防保健,提高老人的经济收入,是提高老人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养老模式;生命质量;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63(2002)01-0044-03 Study of Quality of Lif e of the Elderly with Diff erent Models of Providing for the Elderly and Its Inf luential Fac-tors./Deng Ying,et al.//The Chinese Health Service Management—2002;18(1):44~46

Abstract O bjectiv es.T o lear n quality o f life of the elder ly w ith the fa mily pro viding fo r t he elderly model and the community pro viding for the elder ly mo del and t heir influential factor s to pr ov ide r efer ence basis fo r enhancing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M ethods.U sing strat ified quota sampling m ethod to investig ate cha racter istics of the families and the elder ly,sit uat ion o f having chr onic diseases,possible factor s influencing quality o f life,w hich included so cial,eco nomic and culture facto rs.We appraised the quality o f life o f the elder ly w ith SF-12and analy zed t he data with t-test,x2 test and st epw ise multiva ria te r eg ressio n metho ds.Results.A ge,sex,mar ital st atus,educatio n level,income,chr onic diseases and model of pr ov iding for the elder ly ar e co rr elated w ith mo st o f dom ains of SF-12w ith one-w ay facto r analy sis.T he main facto r s influencing quality o f life o f the elder ly ar e mo del o f pro viding fo r t he elder ly,chr onic dis-eases,income and age with multi-facto r analy sis.Conclusio ns.Dev elo ping co mprehensive community pr ov iding for the elder ly and ser v ice sy st em t aking family pr ov iding for the elderly as the do minant factor,doing w ell pr evention and healt h car e for the elder ly and incr easing income o f the elderly ar e impor tant st eps to impr ov ing quality o f life o f t he el-der ly.

Authors′address Sichuan P ro vincial Health Pr eventio n and A nt i-epidemic Stat ion,Chengdu,Sichuan Pr ovince,P. R.China.

Key Words M o del of P ro viding for the Elder ly Quality of life F actor s influencing quality o f life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据估计,我国目前已有1.28亿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近10%,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65亿,2050年是我国老龄化的高峰期,老年人口将达4.12亿,占总人口的27.4%[1-2]。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敬老院、老年公寓、幸福院不同方式的养老机构也越来越多,我们通对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老年人的调查,以期了解两种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增进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为政府对老年设施的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成都市城区实足年龄满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采用分层定额抽样方法,调查家庭(社区)老人555人,养老机构老人528人,共回收有效问卷1064份,有效率98.25%。

1.2 调查内容

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文化程度、婚姻、职业等)、养老状况、健康状况、生命质量四个方面,调查对象的生命质量评价采用SF-12量表(根据华西医科大学刘朝杰等人“36条目简明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制定),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3]。

SF-12是一个12条目的结构式问卷,包括8个领域,分别测定与健康有关的8个维度,即躯体活动功能(PF)、躯体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P)、疼痛(BP)、健康总体自评(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E)、心理功能(M H)[3]。

1.3 调查方法

所有调查均由有医学本科以上水平、并经过专门调查培训的调查员通过入户访谈完成。

1.4 分析方法

调查表通过审核合格后,用V isual F ox pr o5.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查错,用SP 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对老年人生命质量的各领域评分,评分采用国内制定的评分标准[3],分数为0—100之间,0分为最差,100分为最好。生命质量各领域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资料的质量评价

调查表是在查阅文献、专家审核、反复修改后定稿的,生命

?

44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年第1期(总第163期)【社会医学】

质量问卷部分已具有很好的信度、效度[3]。本次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调查对象本人回答率为98%以上,调查对象中95.5%有很好的合作态度,从而保证了此次调查的质量。

2.2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完成108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64份,有效率98.25%。调查对象最低年龄60岁,最高年龄106岁,平均年龄75.17岁;男性511人,女性553人,性别比为0.924,其中家庭养老的性别比为0.721,机构养老性别比为1.201,两种养老模式老人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V2=17.68,P=0.000)。老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9.5%,职业以农民(占32.4%)、工人(占23.4%)为主,有收入的老人占77.7%;

27.3%的老人独居,4.7%的老人需要护理;老人对亲情的需求中,精神安慰占43.9%,生活照顾占33.9%,经济支持占10.8%。老年人急性病患病率15.8%,慢性病患病率56.4%,一年内住院率7.8%。

2.3 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用T检验、V2检验对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2.3.1 人口特征与生命质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生命质量8个领域的评分均值越来越小,除了心理功能一项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男性老人生命质量评分普遍高于女性;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老人的生命质量越来越好,在PF、RP、V T、SF、RE五个领域,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有配偶老人的生命质量比没有配偶老人的生命质量好,在PF、RP、V T、SF、R E、M H六个领域,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05)。

2.3.2 收入与生命质量:老年人随着收入的增加,生命质量评分也增加,在P F、RP、BP、SF四个领域,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01);老人的收入主要依靠子女补贴的,其生命质量评分低于来源于工资、政府救济的,在P F、R P、BP、VT、SF、RE六个领域,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3 疾病与生命质量:四周内未患病的老人的生命质量普遍比四周内患病的老人生命质量好,在R P、BP、G H、V T领域,生命质量评分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5);没有慢性病的老人的生命质量远高于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除M H领域,其他领域的差异都具有显著性(P<0.000);一年内没住院的老人的生命质量较住院的老人的生命质量好,仅VT、M H两个领域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分析还发现,每月慢性病费用越高,老人的生命质量越差,除了RE领域,其余领域的评分均值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3.4 养老模式与生命质量:家庭养老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各领域的评分均值比养老机构中的老人高,家庭养老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总评分均值70.65,机构养老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总评分均值59.35,两种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见表1。

表1 不同养老模式老人的生命质量评分均值生命质量PF RP BP GH VT SF RE M H 家庭养老65.8978.7180.6044.8657.8381.8383.0672.40机构养老46.5562.8469.3136.5648.9365.0474.8070.80 P值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9

2.4 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从上述结果可看出,老人的生命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排除生命质量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找出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分别用生命质量各领域的评分为因变量,各种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影响生命质量各领域的因素有所不同,有的领域影响因素较多,有的领域影响因素较少,但总的来看,养老方式、年龄、疾病和经济收入是四个对生命质量有主要影响的因素,它们对生命质量的各领域或多或少均有影响。婚姻状况、医疗费用负担形式、家庭提供的服务种类、老人对亲情的需求种类对生命质量的一些领域影响也较明显,而文化程度、职业、老人请人护理与否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不显著。根据逐步回归分析所得标准偏回归系数,列出影响生命质量8个领域的因素,见表2。

表2 生命质量各领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标准偏回归系数

PF RP BP GH VT SF RE M H

养老模式-0.152-0.139-0.107-0.135-0.182

年龄-0.354-0.296-0.227-0.112-0.161-0.239-0.163

疾病

四周内是否患病-0.062-0.092-0.073

患慢性病否-0.262-0.192-0.203-0.361-0.209-0.205-0.112-0.169收入0.119-0.1380.1490.1110.0810.105

婚姻有配偶0.0940.093

医疗费负担全自费 0.0780.0770.0740.0730.067家人提供服务聊天玩耍0.0900.1000.2500.0920.107

对亲情的需求经济支持-0.130-0.072-0.067精神安慰0.0800.1060.0930.2330.134

3 讨论

生命质量是近年受到人们重视的一种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本次调查所使用的SF-12生命质量评价量表从反映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综合评价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家庭养老老人的生命质量各领域评分高于养老机构的老人,通过多因素分析,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养老方式仍然是影响老人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不难看出,社区家庭养老在目前仍有很大优势,因为家庭

?

45

?

湖南省老年医疗保健问题研究

肖祥敏1,张多来1,李俊玲1,刘晓玲2,卢清华1,邹正生1

(1.南华大学,湖南衡阳421001;2.南华大学附一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人口老龄化给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年医疗保健带来了重大影响,作者对湖南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和分析,并为解决老年医疗保健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老年医疗保健;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63(2002)01-0046-0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一个国家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在7%~14%之间称为老龄化国家。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公布的主要数据显示:湖南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29%,已经是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

人口老龄化给湖南老年医疗保健带来重大影响,首先,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实行计划生育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我省出现了“4-2-1”的家庭结构,根据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湖南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44人,比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时的3.77人减少了0.33人,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核心化,能够负担老人的能力降低。其次,人口老龄化面临的老年医疗保健矛盾更加突出,老年人对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生活服务的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老年人的健康是相对的,医疗保健护理等首当其冲迎接了挑战。因此,老龄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将成为我省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1 湖南老龄人口医疗保健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缓解我省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的困难,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提高我省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我们于2000年7月—8月对我省部分城乡(衡阳、株洲、长沙、湘潭、岳阳、怀化、邵阳)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本课题组采取随机抽样的现场调查方法,带领南华大学(原衡阳医学院)1998级临床医学本科学生,按照统一印制的《湖南老年医疗保健情况调查表》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调查表设计了多项内容,下发调查表900份,收回850份,有效调查表832份。调查资料经复核合格后,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

1.1 一般情况

1.1.1 城镇与乡村:本次调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共832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38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5.7%;居住在乡村的45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4.3%。

养老的老人膝下有子孙承欢,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无疑起促进作用,但目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这对传统的养老模式提出了挑战;而机构养老的老人,虽然摆脱了家务事的烦心,却常感孤独,且养老机构为保证老人的安全,对老年人的行动有较多限制,老人的社会功能较差,另外,老人很少得到亲人的体贴照顾,情绪也要差一些,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较差;同时,中国传统观念使他们认为老年缺乏子女的陪伴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故而影响老人的生命质量。目前,就我国人口老化的趋势来看,机构养老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如果克服了机构养老中存在的问题,完全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改进条件,完善管理,服务周到,给以足够的自由,发展以使老年人能独立生活的各种医疗及照护体系,使老年人感觉自己就象是在家一样,帮助老年人具有常人的能力[4],机构中养老的老年人生命质量将会有很大提高。

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年龄是对老人生命质量影响较大的因素,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部分的功能都将削弱,生命质量也随之降低。疾病对老人生命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无论是单因素分析或是多因素分析,是否患有慢性病仍然是影响老人生命质量各领域的重要因素。经济收入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也较大,多因素分析发现,其对生命质量的6个领域均有影响,经济状况影响人的生活水平、营养状况,间接影响人的身体、心理健康,从而影响人的生命质量。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老人的生命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养老方式是重要的因素,要想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理想,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目标,今后的老年人照顾模式必定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若盲目地发展各种养老机构,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在我国现有经济条件下,老人服务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大力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使老人得到有关临时托老、生活照顾、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心理咨询、临终关怀等服务,这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中国,显得更为迫切。同时,搞好老年预防保健,提高老人的经济收入,也是提高老人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洪国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研究,

1997;21(4):44~47.

[2] 李绍先,黄鸣,易国胜.武汉市部分老龄人长期照护需要研究[J]

.中国医院管理,1998;188(2):24.

[3] 刘朝杰,李宁秀等.36条目简明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研究

[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32(1):39~40.

[4] 杜 鹏.北京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变化[J].中国人口科学,

1998;2:39.

[收稿日期]2001-10-12

(责任编辑 方晓明)

?

46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2年第1期(总第163期)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空巢家庭的养老问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各种迹象表明,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农村老龄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农村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如何化解他们的养老困境,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 (一)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 (三)缺乏幸福感,孤独无助。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独居的和没有配偶的老人中,感到孤寂的比例更高。在农村,青壮年很多是夫妻双双外出谋生,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外出的青壮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了。 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的变迁改变了家庭的各种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这样就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出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直接带来了经济发展以及个人收人的提高,客观上有利于增强对老年保障的经济支付能力;另一方面直接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生产方式,促使更多的青壮年子女在外寻求发展机会。 (三)现代价值观念的冲击加剧。在经济的转型期,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文化的冲击很大,有“万事孝为先”的传统受到了挑战。在市场经济浪潮面前,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关系,家庭成员的地位不再是依靠年龄和经验,而是获取经济资源的能力、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社会关系网络。而所有这些,恰恰是农村空巢老人相对缺乏或日益减少的资源。这就间接促使了家庭成员角色的重新定位,进一步加剧了空巢家庭的产生。地位的缺失又更加导致处境的恶化,使这些空巢老人“弱上加弱”。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一)加快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实现农村养老的社会化。社会化的养老方式,是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的制度。目前,农村老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家庭赡养,而子女的外出务工并不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援助,这就意味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 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 而老年人群体中,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 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 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 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 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 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 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 最近, 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 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 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 占总数的13.42%, 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 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 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 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 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 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 采取点面结合, 随机抽样, 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 辅以一定的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王江萍: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王江萍 【摘要】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社会调查所获取的资料,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对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理想的城市老人的居住方式。 【关键词】老年入;居住方式;养老;理想方式 完善的居住条件和令人愉悦的物质环境,对于 所有人的幸福生活都是必要的,理想的居住方式对 于任何人的生活质量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其 住所实际上就是其所有活动的中心,而适宜的居住 环境和居住方式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它有利于老 年人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减少对政府各类援 助的需要。2000年4月我们对武汉市部分社区居 家老人和中青年人进行了老年居住问题的调查,该 调查在武汉三镇各选取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小 区,按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被访问的老 年人中60~70岁的占58.3%,70~80岁的占 28.3%,另有13.4%的老人80岁以上,居家老人 的问卷共回收187份(男性占43.3%,女性占 56.7%),中青年的问卷共回收92份,调查结果基 本真实有效。 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武汉市老年人的居住方式 以与子女同住为主占65.2%。有47.6%的老人希 望与子女共同生活,52.4%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分开 居住;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有64.8%认为这种方 式很理想,而有35.2%的老人则希望能分开居住; 现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有84.6%仍愿与子女分开住,15.4%的则希望与子女同住(表1)。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发生 表1老人居住方式调查结果 现在的居住人比例希望与子女比例希望独居比例方式数%同居的人数(%)的人数(%) 与子女同住12265.27964.84335.2 未与子女同住6534.81015.45584.6 合计1871008947.69852.4 252图1在宅养老独居老人对居住方式的选择 着变化,转而更注重生活质量。 调查表明,虽然有52.4%的老人理想的居住方式是独居,但大都选择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其中有82%的老人愿住在普通的住宅里,而与子女同社区近邻者居多数(图1)。这说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居家养老仍占据重要地位。另外,在选择独居的老年群体中,不同年龄层选择独居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年龄越高的老人选择独居方式的越少,这是由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对传统居住方式的认可度决定的。当然,老人选择独居也并非完全割断与子女的联系,在空间上和心理上仍有与子女接近的愿望。 中青年人对未来老年人居住方式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青年一代(20~25岁)仅有28.5%,中年人(40~50岁)有42.8%,希望将来与子女住在一起(表2)。当他们进入老年时, 我国的各种养老机构已很完善,其中很多人会选择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

失独老人的现状及需求 摘要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却增加了一些家庭的风险,使得“失独老人”成为近几年社会上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散落在乡村、城市,很多人还处在社会的底层。一些失独老人开始走进寺院,一边在寺院的安养院养老,一边借由宗教的力量求得内心的解脱,这也是他们不得以的选择。面对如此大的失独人群,仅依靠零星的寺院养老院来解决他们的养老和心理建设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应以政府供养为主,运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 关键词 失独老人寺院养老精神心理危机返贫政府回应 1.研究背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全国总人口规模约为13.7亿,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地区约13.4亿,老年人口达1.78亿。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养老本身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也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失独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的困难不仅有养老问题,更多的是心理上的痛苦,社会应更多的给予这一群体关怀并运用各方力量共同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 2.失独老人界定 失独老人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群体,或许由于通过字面就很容易理解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定义,以下是笔者尝试着下的定义:失独老人即指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这里的老人可以是一对夫妇,也可以是独身老人。失去的形式多为独生子女死亡。 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30余年,它为中国的前行减少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它也为一些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近年来“失独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开始出现并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计划生育的负面作用和如何应对引

消费养老的发展理念及其模式研究

消费养老的发展理念及其 模式研究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消费养老的发展理念及其模式研究(“消费-投资-养老模式”课题组) --以上海“我爱我买”电子商务平台的实践为案例 一、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分析 2007年以来,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公司搭建的“我爱我买”电子商务平台一直在探索消费养老的企业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特别是以其母公司上海家帝豪集团公司生产的4款保健养生产品销售为主体,在实践消费资本化理念及其电子商务模式的过程中已经在业内形成一定影响。但是,客观上讲,包括上海家帝豪电子商务公司已经碰到并将可能继续碰到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许可问题,也已经碰到并将继续碰到是否能够长期获得社会认同及其长期信用的问题,还已经碰到并且继续碰到企业发展转型所必然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等重大问题。因此,以上海家帝豪集团公司以及其“我爱我买”电子商务平台为案例,认真总结已有的做法并且深刻思考面临的重大困难和问题非常必要,也很及时,有利于这类企业的长期稳定、快速安全地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在我国拓展出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或者说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消费资本化路径和企业经营模式。 1、我国现行养老模式及其养老资金来源与消费养老模式的实践价值 基于特殊国情背景下的人口政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过早地遭遇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从而导致我国现有1300多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养老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且收入不稳定以及个人社会保障帐户不充实等情况非常严重,如期不能尽快

改善可能将成为影响我国养老工作的重大制约因素,以及成为保障养老安全的重大隐患。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模式主要包括家庭养老、单位养老和社会(社区)养老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家庭养老是主要模式。与上述三类基本模式相对应,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障资金来源也分别来自于家庭自筹(即个人储蓄包括子女提供的资金)、单位补助和政府补贴,社会资助三大类。同时,也包括各类商业养老保险这一补充渠道(但是从性质上讲,这一类资金来源的源头仍然是家庭自筹资金和单位补助)。 根据我国国情,在养老及其资金保障的问题上,可能存在着如下发展趋势(也是主要特点):第一,家庭养老(居家养老)仍然是我国实现养老保障的主体模式,因此家庭各成员长期积累的自筹资金则将是养老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 第二,单位养老将随着我国深化社会保险制度及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而将发生重大变化,各类单位(包括事业单位、企业、机构等,甚至包括政府公务机构)现在承担的离退休员工统一养老任务将逐步从以单位为主转移到以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养老模式为主上来。这样,相应的养老资金来源也将会从单位划转当地政府统筹使用,而这一块养老资金的供给将不再与单位职工的工资基数或者单位经营业绩直接挂钩,从而使得现有单位职工的养老资金筹措转换为更加稳定更加公平的模式。 第三,社会养老将会逐步多样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各类社会养老机构的福利水平、服务质量、居住安全、性价比等等都将成为其竞争老

2019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2019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而老年人群体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在研究老龄问题时,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伴随城镇化的加快,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最近,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占总数的13.42%,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

基本缺失的老年人。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采取点面结合,随机抽样,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收集有效样本57个。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总人数3538人。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70—79周岁1088人,80—89周岁728人,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低保边缘户659户,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 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总体看来,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探索争鸣 2013年7期(上) 61 国外养老模式研究 符敏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湖南 同德 415000) 摘 要:在西方社会中,与中国社区养老最相近的做法是“社区照顾”。主要是指通过动员社区资源并运用社会人际关系资源对老年人开展服务,使老年人不脱离所生活的社区,在社区内接受养老服务。本文针对西方典型国家的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并总结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对中国的社区养老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区;养老模式;西方发达国家 养老服务的社区照顾模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随后被众多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借鉴,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的首选模式。养老方式正逐渐从机构养老向社区居家养老转变,一些国家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比例非常高,其中英国为95?5%,美国为96?3%,日本为98?6%,菲律宾为83%,越南为94%。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在国外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英国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践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即“社区老年照护服务”。到70年代,社区照顾在英国已经成为养老的普及模式。90年代初期,英国政府颁布了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这些法令都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西方所推行的居家养老是以社区照顾作为居家养老的补充,西方学界主张大力发展社区助老服务,从而为居家养老的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该设法让年长者能够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并且建议社会福利服务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全面的服务,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强调,以社区为单位,让老人尽可能长期在家里居住。在国外,社区养老不仅强调理论创新,而且强调实践应用;不仅把老年人作为群体关注,也把老年人作为个体关注;不仅有宏观层面的指导理论,也有微观层面的操作方法;不仅重视被照顾者,也同样关注着照顾提供者。 二、国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 (一)英国的社区照顾养老模式 英国人的平均寿命在上世纪时,男性为49岁,女性为52岁。而全英老年人仅为180万,老龄人口比重只有4.7%。目前,英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0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7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70万。面对逐日庞大的老年人群,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启动了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英国关于社区照顾有明确的法令指出,为使老年人尽可能的独立要在社区内为养老群体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照顾。主要是指老年人在家就能接受由家人或者邻居或养老志愿者提供的养老帮助。具体包括:第一,物 质支持,如提供所需食物、安装保健设施、税收减免等。第二,生活帮助,如打扫卫生、帮助老人购物、照顾不方便老人的起居等。第三,专业培训,如教老人了解及学习简单的治病、护理知识及传授养生之道等。第四,整体关怀,指以改善养老群体的整体生活环境为目标、发动周围资源予以支持等。从运行模式看,英国社区照顾的主要特点是依托社区、官办民助或民办官助。不管哪种方式,政府都发挥着主导作用。表现为制定社区照顾的相应法规政策,并组织予以实施;兴建社区照顾设施及维护,聘请养老服务人员,开展社区照顾工作;为民间社区照顾事业提供财政支持、监督检查民间组织和私人机构开展社区照顾的工作情况等。除此,非政府非赢利组织发挥着骨干作用,它们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承担社区照顾任务,并组织广大志愿者无偿低偿地开展社区照顾活动。此外,英国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大量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老人服务机构,以弥补社区照顾模式的不足。社区照顾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对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融合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和集中院舍养老的优点,更强调对老年人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和照顾,在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质量的同时,真正体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二)美国的居家养老援助模式 在20世纪,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1999年,美国65岁及以上年龄的人口数迅速升至3460万。同期,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25跃升至1/8。在1990至2020年期间,年龄在65一74岁之间的人口数预计还会增长74%,美国百岁老人的人数显著增长。1990年,美国有37306名百岁老人,2010年将增至131000人。 美国于1981年正式实行以医疗服务为重点的社区服务计划,为符合医疗补助资格在家养老的弱势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该计划主要包括病历管理、成人日间照顾、家庭健康扶助、个人照料、杂务服务等。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家庭保健中心,美国的老人在自己家中养老,家庭保健中心为在自己家中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及护理服务,收费标准视服务项目而定。第二:托老所,这种机构都是非盈利的社会福利事业,由市政府委托社区管理,其日常活动通常是以恢复性训练为主。美国的托老所与其他行业一样竞争激烈,办得越好,社会的声望越高,以此吸引人们的捐款。该机构为那些与子女或其他亲属住在一起,但白天要照看的老人或残疾人士设置。提供日常生活照顾及关怀,供应早午两餐,开放时间一般为周一到周五,上午8点至下午5点,收费每日5一65美元不等,或根据低收入者的收入酌收一定比例的费用。第三:老人活动中心,除为老年人提供养老午餐外,还组织文化、娱乐、教育、旅游等活动。第四:免费教育,各社区大学都有义务接收65岁以上老人的免费进修,但没有学分,不发毕业证。第五:志愿者服务,大多数社区都向老年人提供充当志愿者的机会,老年人可以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去帮助他人。美国政府还帮助社区建立志愿者工作方案,老人的社会福利服务的实施主要由志愿者来完成。此外,一些大中城市的私营公司开始建造居家援助式老年公寓,供家境比较富裕的75岁以上的能够自理老人选择,入住老人不需要24小时的医疗照顾,有专门的服务人员上门打扫室内清洁,或提供穿衣洗澡和膳食服务。 (三)德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德国的老年护理方式首选家庭护理。护理经费由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和支付,除少数人外,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公民都要投保长期护理保险。此保险分为社会保险和私人保险两类,分别覆盖人口的90%和10%。保险资金由政府、企业、个人和医疗保险机构四方负担,政府负担1/3以上,企业与个人负担较小。护理服务由独立的盈利或非营利性机构提供,两者约各占50%。凡申请家庭护理或入住老年护理院的老人,须由本人或家属提出申请,保险公司根据老人身体系统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进行评估,并定出护理级别。护理机构根据不同级别提供相应服务。服务内容主要有基础护理服务、家政服务、陪伴服务、暂息服务、医疗器械提供、房屋改建等。其中,凡从事家庭护理的人员必须是老年护理培训学校毕业并具有“老年护士证书”的护士,或为护士学校毕业并具有护士执照的护士,具有专业知识水平。 (四)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由市政府设 061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随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许多不同模式的养老护理方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养老护理模式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5种模式。1老年护理院 老年护理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且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机构。 但是这种养老护理方式经济费用高,无论是给老人还是其子女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在老年护理院里老年人没有家的归属感,并且伴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所以说老年护理院也未臝得多数老年人的青睐。 2养老院 养老院又称敬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性组织。这种养老护理方式一般适于经济收入不乐观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养老费用基本由国家承担,提供给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 某些养老院缺乏相对完整配套的医疗服务设施,对于慢性病多发的老年群体而言,无疑是一种缺陷。所以相对于当今的现实而言,这种养老护理模式是不为提倡的。 3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是指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患者,在其家庭建立的病床。家庭病床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因为大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康复,而家庭病床既能解决这种需求又能解决经济费用,具有方便、经济、环境熟悉的优点。但是家庭病床增加了子女的负担,尤其是对于现代“四二一”式的家庭。对于家庭小型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家庭病床模式的养老护理似乎背道而行。况且家庭病床在养老护理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4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即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6]。居家养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具有经济、实用、灵活、相对专一等特征,多适于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与护理。在这种养老护理模式中,社区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医疗护理等服务,并且与老年人联系方便、及时。 在我国许多城市居家养老护理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在宁波海曙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即由当地政府出资,向非营利组织——宁波海曙区星光老年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落实居家养老人员,每天上门为辖区内600余名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服务[7]。这种新兴的养老护理模式,目前适于我国人口老龄与高龄化趋势,同时也被人们所青睐。 5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是被西方国家广泛运用的概念。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室内保健、居住地保健和福利机构服务、日间照顾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等。换句话说: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8]。我国目前城市老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自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 这种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模式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方式而探求的适于中国国情与老龄化现状的一种养老护理方式。具有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社区照顾资源的多元性等优势,与居家养老相比更为系统与全面,与政府的扶持功能更贴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更适用于所有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养老护理。

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安证兴 【摘要】社会发展的进程总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的发展和不断的深化。然而伴随着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西方的发展成果和文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始传入中国,使得我们的家庭规模越来越趋向于核心化,这也就潜在地促使“空巢”这一现象在我国逐渐的普遍化,而空巢老人的人数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他们有的也许是自己主动选择空巢,有的也许是被动的选择空巢。而如今在养老这个大难题的背景下,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式,积极寻求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 【关键词】空巢老人;困境;解决途径 Empty Nester city pens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n Zhengxing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is always at an amazing spee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deepening. However, along with this change rapidly changes, achievements and development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began in a variety of ways to make our China, family size tends to the core, it is the potential to the phenomenon of "empty nest" in our country generally gradually, but the number of Empty Nester showed a linear upward trend, some of them may be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choice of empty nest, or perhaps choose empty passive. And now in the pension problems in the background, the pension problem Empty Nester is facing a very severe form, so that we actively seek approach is really imperative to solve this problem. 【Key word】Empty Nester; The mire; solution 2000年我国在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时候,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在那个时候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队伍。在整个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空巢”问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在中国的养老大潮中,有这样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灾祸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如何安度晚年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失独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原因和解决途径几方面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失独家庭养老困境途径 一、引言 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逐步进入老年,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养老大潮中,我国存在着这样一个规模可观的特殊群体:他们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然而,疾病或意外又使他们遭遇了独子早逝的厄运,这一群体被称为“失独者”,他们的家庭就是“失独家庭”①。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他们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失独的家庭变故不仅打破了他们正常的家庭结构更使家庭功能变得残缺不全,这些失独者在经历了失独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在抱残守缺中独自承受精神无依的折磨和生活无靠的压力。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都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除给予生活支持外,还要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使他们养老有所保障,安享晚年。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及原因 失独父母大多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调查发现,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①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探析 方 云 毛 伟 高 荣 1 苏普玉 1 (安徽医科大学2007级妇幼卫生专业,安徽合肥230032)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中国〔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4-0881-03;doi :10.3969/j.issn.1005- 9202.2012.04.108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No.20100344)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通讯作者:苏普玉(1980-),男,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公共卫生学研 究。 第一作者:方 云(1989-),女,在读本科,主要从事妇幼专业研究。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也居世界首位;同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至2009年,中国老龄化率已达到11.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3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接近70%,我国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与速度均高于城市 〔1〕 。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1 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现状 自1978年以来,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亦在随之转型,历史上自然经济状况下以土地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广大农村地区显现出多种养老模式并存的景象,也出现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如社区养老、养老保险、以房养老等。每种养老模式各有其优劣势,影响农民选择不同养老模式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现今,中国两代人分居现象较为普遍,一些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虽然仍趋向 于家庭养老,但已开始接受一些新型养老模式。不同的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不同,使得城乡、国内外的养老模式具有较大差异。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在农村也面临着一定挑战,同样也蕴有巨大的机遇。良好的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的老年人有更好的生活状态,而那些未婚的和那些被报道有巨大家庭冲突的老年人则生活状态较差。1.1我国农村现有几种养老模式的利弊1.1.1 家庭式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中国最古老的养老方 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子女、配偶或其他直系亲属为老年人提供经济、生活和精神照顾,以保障的老年人基本生活。家庭养老体现了代际间经济上和生活上的互惠互助。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老年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用越来越小,使得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逐渐增多,老人寂寞的问题也日益突出。1.1.2 机构式养老模式 老年公寓虽然较大,设施和服务均 较齐全,便于同龄娱乐、医疗照顾以及专项服务,但前期资金投入高,直接导致收费较高,超过了一般农村老年人承受标准,并且减弱了老年人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造成了部分子女弘扬美德的感情剥离,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其他如养老院 、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创新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创新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所而临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身心健康等方而的困难,反思当前我国养老模式的实际和不足,文章提出了建立社会支持网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路,对已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继承和创新,可为有关组织和个人研究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社会支持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为小争的事实,然而,作为老年人中一个特殊群体的空巢老人,其数量和比例的不断攀升已使得我国老年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巢问题已日渐凸显,有预言,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和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种种迹象也表明,空巢问题已成为新时期人们谈论人口、养老等问题的焦点,而农村地区的空巢问题更成为当下老年工作的重大课题。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观念和做法相对普遍。人们偏好以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大家庭为荣,认为几代同堂、兄弟小分的联合家庭、扩大家庭是繁荣幸福的象征。然而,如今家庭的日渐核心化、空巢化,使得空巢老人在经济上依靠子女供

养变得困难,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护理失去了依靠,精神失去了寄托、心理缺少了抚慰,使得空巢老人在各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 经济上,农村空巢老人依然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生活水平偏低。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空巢家庭”老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靠“自己劳动所得”,“子女给予”的比 重偏低,“农村低保金”和“政府资助”更是少得可怜。在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而政府和社会在农村的养老作用仍扮演着配角的情况卜,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只有“生命不息,劳作不止”,不存在“退休”一说。青壮年子女进城务工、经商,所挣得的钱要用来供自己的孩子读书、交房租、交水电费等,很少有多余的钱来供养老人。因此,农村空巢老人还得靠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由于老人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医疗费用也是他们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啃老”现象在农村并小是个别,很多农村地区子女的抚养、教育、求职、结婚、买房等都还需要父母的支持,这样一来这些老人的经济生活就变得更加拮据。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村空巢老人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度明显高于其他需求。 生活照料上,缺位现象日趋增多。生活照料缺位是指空巢老人在生活上需要照料但没得到应有的照料的现象。家庭中的子女本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上的主要照料者,但这些子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在老人身边亲自服侍,因而造成农村空巢老人在生活照料上缺位。同时,由于子女外出打工,除少数之外,大多数“空巢老大,还

失独老人小组计划书

关爱失独老人小组计划书 一、理论构建 以小组形式开展本次活动,最主要是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社会重建理论、活动理论等为此次小组的组员服务。 (一)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依据社 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 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此次的组员主要是失独老人,他们因为情况特殊,所以, 不免因为各种因素导致问题出现,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帮 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让失独老人走出阴霾, 重新面对新生活。 (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 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 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失独老人因为之女的离开,精神上受到了打击,对生 活不免失去信心,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利用社会重建理论,帮助老人走出忧伤,重 拾对生活的信心。 (三)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针对社会撤离理论所提出的老年人因活动能力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而愿 意自动地脱离社会的观点,活动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无论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还是从日常生活观察表明,“用进废退”基本是生物界的一个规律,因此,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在态度和价值取向上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切社会活动,而且更需要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二、活动背景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传统的观念,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却增加了一些家庭的风险,使得“失独老人”成为近几年社会上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卫生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散落在乡村、城市,很多人还处在社会的底层。面对如此大的失独人群,仅依靠零星的养老院来解决他们的养老和心理建设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应以政府供养为主,运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因此,我们应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陪伴他们去更好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三、小组名称 ,关爱失独老人,与爱同行 四、小组目标 1.让失独老人走出失去子女的悲伤中,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2.让老人走出家庭,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生活。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报告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 2020 年预计将达到2.43 亿,2025 年将超过3 亿。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 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 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 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范。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规划研究与实践 式的内涵进行解释与分类。分析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以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核心区为例,提出从设施配套、市场运营、活动体系三方面进行的创新实践。总结得出养老产业城模式在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及产业发展方面都较为理想,应是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 1.医养结合成我国健康养老发展新趋势 1.1高龄化、空巢化的老年人口发展趋势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的及以上人口人总数为1.18亿,占人口总量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其中85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总数约为2000万,占总口总量的1.57%,比2000年的人口普查上升0.62%。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2014)表示,“2000-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升到45.6%;65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数量,将由目前5000万增到2050年的近2亿。”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人口发展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正逐渐加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失能的风险逐渐上升,对护理型养老机构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1.2医养结合成解决养老难题新思路 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备受关注。传统养老模式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有助于解决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支持的“硬伤”。 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内涵 2.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特征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是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重要的位臵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有足够具备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2.2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分类 2.2.1“医养融合”模式 一般由具备医疗功能的养老机构和具备养老功能的医疗机构演变而来,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模式,分为医疗区和养护区两大功能。老年患者在疾病的加重期或治疗期进入医疗区接受治

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

社会和谐社会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数量增多,使得空巢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因各种原因离开老人,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独守空巢的家庭,空巢老人也随着产生。本文通过访谈法,对空巢老人进行了基本情况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分析空巢老人的成因、目前面临的困境,从而探讨解决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的对策。 一、“空巢”家庭的成因分析 从我国空巢家庭数量增多、比例增大的情况来看,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现代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流动的加快、居住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因素。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家庭从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模式转变,空巢家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家庭类型。下面从个人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三个方面分析空巢家庭的成因: (一)个人原因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确立,人们更加关注自我,对个人的生活质量也较为注重。从老人的自身情况而言,当前住房情况的改善,老人在离退休后能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许多老人更希望过自己独立自由的生活,特别是低龄老人,他们身体状况良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生活上能够自理,因而会倾向与选择单独居住;此外,从老人所居住的社会环境而言,它们是居住已久的社区,有良好的邻里关系,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在周围,对现在的居住地具有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离开已经习惯的环境。鉴于上述两者理由,因而不跟随子女一起住。 (二)家庭原因 据研究发现,老人虽有与子孙后辈的生活一起的意愿,但是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插于,容易发生家庭矛盾,为避免矛盾,老人会选择独立生活。此外,当前家庭结构的转变,子女的压力较大,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担心影响子女的事业和前途,因而不与子女一起居住。虽然有极少数子女,他们具备丰富的物质条件,但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很少关心老人,嫌弃老人,代际关系的不融洽,使得老人不得不留守“空巢”。 (三)社会原因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家庭人口锐减尤其4-2-1家庭结构的出现,双方老人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要求很难同时满足,使得必须有一部分老人主动或被动地独立生活而形成空巢家庭。此外,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人口流动加快,年轻人异地求学和就业大量增加,出于对教育的需求和对事业的追求,子女们往往选择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流动,寻求更好的受教育机会或工作机会,从而导致空巢家庭的产生。空巢家庭的产生受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社会原因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空巢”老人养老困境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既是家庭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老人在经济上、生理上、心理上都相对脆弱,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学习与就业,家庭就会出现“空巢化”,而家庭养老功能就随之被弱化,老人生活照料和亲情的精神慰藉需求增加。随着空巢老人队伍的不断增大,带来的空巢老人养老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经济问题 在城市中,城市的老年人大都或有离退休金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经济上基本上有自我支持的能力。在一个夫妻俩共同生活空巢家庭中,夫妻两位成员都有退休金,其家庭生活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也相对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空巢家庭只有夫妻一方有退休金,这就使得在“一老养两老”情况存在,如夫妻双方只有一人有退休金,而子女每月没有额外的供给,老人的经济上就会可能困难一些。但是在农村中,农村的空巢老人大部分有子女抚养,这势必造成农村老人的养老完全依靠子女,一旦子女无能力的赡养,老人的晚年生活就得不到保障。此外,老人非常担心自己生病,且不论身体上的病痛,就大病导致的巨额医疗费用,也使得老人难以承受这额外支出,在我国当前的如此高昂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只要家中其中有一位老人患有大病,势必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从而拖垮家庭经济,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二)日常生活的照料 据研究显示,日常的生活照料也成为空巢老人的一大难题之一。对于年龄尚未不大的老人,自己有自我照顾的能力,一般日常生活上不会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是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体力的逐渐衰退,高龄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的困难会明显增大,如基本的买菜、做饭、洗衣等基本生活生活都会存在着困难,身体较为不好的老人,甚至需要完全又他人照顾。面对这些基本的生活困难,有配偶的老人还可由配偶直接照顾,但是如果没有配偶,或配偶双方都体弱而力不从心,则需要女定期或不定期地看望陪同、照顾老人。因此如果子女工作很忙,子女给予的帮助与照料就会较少,从而在对老人的的日常生活照料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健康。 (三)精神和情感需求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上的照料,还需要情感和精神的支持。老年人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后,闲暇的时间自然多起 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及对策 付美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在现代化进程中,家庭结构也随着现代化的转向,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空巢期的延长,使得空巢老人的养老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使得我们需要从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来解决空巢老人养老的问题。 关键词:空巢老人养老困境对策 13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