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发现过程

刘军两次参加河姆渡遗址发掘工作,并在之后十多年时间内进行文物清理修补工作,见证了一段段河姆渡遗址成为文明摇篮的精彩瞬间。

一把锄头刨出的文明

1973年6月下旬,天旱。当时余姚县罗江公社渡头村兴修水利建排涝站,地基深挖到3米以下,突然,一个农民的锄头被磕了一下,捡起来一看,是一个陶片,接着,其他人挖到成堆很奇怪的泥土——混有破碎的陶罐、陶盘,还有鹿角、骨针和木矛等。由于泥地里夹杂着石头瓦片甚至是骨头,划破了农民的脚,挖掘工作很难进行。

时任罗江公社的干部罗春华到工地检查,将这个情况报告给县文化站,紧接着,情况又转报给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省里来专家了,很快被确定为文物。因事关重大,发掘工作由浙江省文管会、浙江省博物馆直接主持。

当时,刘军是浙江省文管会和浙江省博物馆革命领导小组的成员,接到任务后,他和同事们赶到罗江,并被任命为发掘队的一负责人。

随着挖掘进程的展开,很快便确证了这是浙江省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人们这才发现,脚踩的泥土下,竟然埋藏着一个石破天惊的人类文明大宝藏。月,有18户断了粮。到春耕前,入社的100多户中断粮户扩大到38户。

古人的智慧让人惊叹

河姆渡遗址共分两次发掘,让刘军印象最深刻的还是1973年11月开始的第一期发掘过程。

当时,刘军承担的是37、38、39号坑的发掘工作,当他清理到第37号坑的第二文化层底部时,发现一层木构建筑遗迹,还与毗邻的坑连不连成片看不出究竟,随着发掘深入,木构建筑遗迹逐渐清晰——四四方方,长条形木头堆叠成一个“井”字,“原来这是一处木结构的水井遗迹,要知道这是一口中国迄今为止发现得最早的水井,怎能不叫人高兴!”刘军回想着,言语中充满兴奋。

惊喜接踵而至。在39号坑的第四文化层中,整整13排带有榫卯结构、南北走向的大型木桩遗迹横陈眼前,弄得他既紧张又高兴。高兴的是,他从发现木桩的第一眼就知道,这肯定又是一个人类发展大文明;紧张不安的是,在未完全发掘出来之前,他一直在猜测,这到底是什么。“刚露头时,看得我一头雾水,后来才发现这是一种以桩木为基础的干栏式建筑遗迹,就像我们现在的屋子,桩木好比打桩,用地梁固定,再在上面悬空立柱搭建房子,人住上面,牲畜住下面。”刘军说,“这里靠近江河,有时候可能会涨潮,干栏式建筑避免被水淹,实在是非常聪明。”


据考证,干栏式建筑是中国长江
以南新石器时代以来的重要建筑形式之一,目前河姆渡发现视为最早。

黄灿灿的稻谷和现在一模一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两件东西常常被人提及,一个是精美绝伦的双鸟舁日牙雕,另一个就是人工栽培稻谷遗迹遗物。

“刚出土的时候跟现在的稻谷一模一样,黄灿灿的,可惜一接触空气,稻谷马上就氧化发黑了,现在陈列在博物馆的稻谷就是原件。”刘军介绍说。

在河姆渡遗址稻作出土之前,关于稻作起源早已众说纷纭。据了解,在印度、日本、韩国和越南等地出土过一些稻作遗迹,考证出来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不等,尤其是印度马哈加拉出土的稻谷遗存,考证出来距今约6570年,一度成为稻作起源争夺战中的佼佼者。与沸沸扬扬的争论相比,河姆渡则冷静了很多,因为它不用加入这场论战就证明了一切:7000年前的稻米,多达150吨之多的出土数量,毋庸置疑,中国才是最早栽培稻谷的国家,“河姆渡的稻作文明是一份沉甸甸的证据,因为数量如此巨大的稻谷遗迹遗物在其他考古实践中并不多见。”刘军说。

除此之外,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农耕、伐木工具,人工饲养的猪、狗、水牛骨骸和其它植物果实等骨、石、木、陶文物6100余件,在考古界被称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成果。

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中学教科书

2009年5月26日,余姚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开幕,近千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游客相聚余姚。河姆渡再度成为媒体的焦点。

作为余姚人,余秋雨在他的散文《乡关何处》中就对河姆渡遗址的发掘充满了肯定和赞叹:河姆渡着实又使家乡风光顿生。

他曾经这样说过:河姆渡文化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重要,它所罗列的很多历史观点,告诉全世界很多古老的东西、源头的东西在东方,在中国。在过去,国外有欧洲中心论,中国有黄河中心论,但随着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这些论断慢慢地被推翻了。河姆渡遗址告诉了世人,古老的文明在东方,中国长江流域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现在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文明。”余秋雨说,史前的河姆渡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并称河姆渡是“发现后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中学教科书的古迹”。

为宁波打开历史文化名城之门

自从河姆渡名声渐起,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宁波。而同时,宁波也把握住了时机。上世纪80年代,申请历史文

化名城的浪潮刮起,宁波也开始整理起自己的文化来。

宁波是“海上丝绸
之路”的起点之一;天一阁藏书楼的历史在亚洲位居第一;王守仁开创“阳明学派”流传海外……究竟该把什么写进申请条件之列呢?当时,参加申请工作的考古专家们着实花费不少脑筋,最后,申请小组确定了四大理由,其中河姆渡遗址成为重中之重。

“河姆渡遗址是宁波史前文明的一个最难能可贵的礼物,它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作为申请工作主要负责人的林士民介绍说。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宁波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不能说全靠河姆渡遗址宁波才赢得文化名城美誉,起码四分之一的重量还是有的。”当北京传来宁波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时,林士民早就把孰轻孰重放在一边,在他看来,一定要评出个轻重已不重要,他宁愿将这些文化理解为:河姆渡为宁波的历史文化锦上添花,而他们的相辅相成让宁波变得更加美丽多姿。

(记者 袁妙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