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知识与看法

陈嘉映:知识与看法
陈嘉映:知识与看法

陈嘉映:知识与看法

知道、认为、所知

“知道”总是与真相相连,“我知道p”,蕴含“p是真的”,我不能说“我知道他来了,其实他没来”。自奥斯汀等人之后,这一语法已人所周知。我们拿“认为”和“知道”对照来看,这一点很清楚。“他知道你不会去”和“他认为你不会去”这两句中国话的区别,人人一听就明白。*“我当时知道他会来,结果他没来”是个病句,必须改成“我当时认为他会来,结果他没来”之类。

大致可以说,“认为”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而“知道”却没有这份保留。所以很多人〔例如爱耶尔〕认为,知道和认为的区别是心理上确定程度不同。的确,谦虚或圆滑的人多说“我认为”,自信或狂妄的人多说“我知道”,但“认为”和“知道”之所以能反映心理上的差异,原在于两者在语法上有别。我们,或哲学,总是首先关心语法。

无论有人知道没人知道,所知都已经放在那里了,它是公共的,唯一的东西。你知道它是什么样子,我所知道的也就是那个样子,否则就有一个人其实不知。看法属于持有看法的人,他认为太阳系有六个行星,这只是他的看法,只在他之中。而所知却不属于有所知的人。“做梦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醒来时,我们只有一个共同世界”(赫拉克利特语)。在“知道”这个场域中,所知是中心,知

道者围绕所知。他的知识在某种意义上是他的,在某种意义上却不是他的。

和“认为”相应的名词,大概是“看法”,“他认为你不会去”这话可以改写成“他的看法是你不会去”,或“按照他的看法,你不会去”。“认为/看法”和“知道/知识”的区别,希腊人用episteme 与δοξα来表述,可以说,这组对偶构成了希腊认识论的主线。

我们有“看法”这个名词和“认为”这个动词对应,然而,我们并没有一个和“所知道的事情”相应的名词。我们刚才使用了“知识”这个词。然而,在实际用法中,“知识”比“所知道的”狭窄得多。我知道你刚才咳嗽了一声,知道弟弟昨天到了北京,知道怎么熬粥,我们通常不把这些叫作“知识”。我们也可以从“知识分子”这个词看出点苗头,对于上面提到的那些事情,知识分子所知道的并不特别多,我们把他们叫作“知识分子”,不是因为他们在一般意义上所知道的事情特别多,而是因为他们的书本知识特别多。“知道”是个平平常常的词,“知识”却一幅登堂入室的模样了。比起“所知道的东西”,“知识”是一个更加书面的概念,这个差别并不是琐碎无足道的。书面,白纸黑字,例如书面保证、书面道歉,意味着某种更正式的东西,而这恰恰是“知识”和“所知道的东西”的一个重要区别。顺便提一下,“真理”与“是真的”也有这种区别。“真理”在广义上泛指“真的事情”、“真的看法”,但在更严格的意义上则指“真正的真理”,“真理”和“真的看法”于是有别。

可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免不了要用一个词来概括一切“所知道的东西”,我把我们知道的事情称作所知,指最广义的知识。

这种宽狭两义之别不唯汉语特有,英国人不把一切所知称作knowledge,德国人不把一切所知称作Wissenschaft。但在汉语的动词如“知道”和相应的名词如“知识”之间,差别往往更大。一般说来,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更大。换言之,“知识”、knowledge、Wissenschaft几者之间并非完全对应。

知识概念的广义和狭义不是任意给予的。我们所知道的,广义上都是“知识”,都与看法相对而言。Episteme在希腊文里,一开始也在这种宽泛的意义上使用。然而,在进一步的思考中,人们发现一般以为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其实很可能是些看法而已,只有某些所知能够通过严格的检验,真正符合“知道”的语法,才是真正的所知即知识。希腊人用episteme来标识这种“真正的所知”,我们译作“知识”或“科学”,甚至干脆译作“真理”。梁启超的科学定义。这个词就被用来标识那些不会错的所知,真正的所知。当然并没有为“所知”提供新的属性。

知识概念本来是通过对日常用语“知道”加以深入反省逐步建立起来的,但一旦建立起了权威的知识概念或科学概念,就不可避免地造就“科学知识”和普通人的日常所知之间的区别。否定这些是知识,把它们叫作“意见”等等。在对古典主义作抗议的时期,人们提出了知道怎样作(know how)和知道情况如何(know that)两个对偶范畴,多多少少重新开始重视这种所知。当然,这种区分还有知其

然和知其所以然之别,这是希腊认识论一开始就重视的区别,并且把重心给予了后者。

附注一,“知道p”蕴含“p是真的”。然而我们有“就我所知”这样的说法,似乎对结论不敢肯定。但仔细考察这个说法就会了解,“就我所知”表示我所知道的情况可能是片面的,可能是过时的,因此依照这些所知得出的结论也许是错的,但我知道的情况却仍然是真实的。

附注二,知识系统的增长使得没有人能够掌握现代知识体系的哪怕一小部分,没有人能成为古代意义上的饱学之士。知识分子是一些专家。专家的产生正与一般劳动分工中没有人掌握自己产品的全过程这种分化相对应。

附注三,δοξα后来经常译作Meinung、opinion,汉语译成“意见”,于是常见“知识和意见”、“真理和意见”(Wahrheit

和Meinung,truth和opinion)这样的提法。然而“真理与意见”对举颇让人困惑,我是从中文翻译开始读西方哲学的,那时对“真理与意见”对举颇为困惑:”他认为你不会去“这话也可以说成”他的看法是你不会去“或”按照他的看法你不会去“,却不可说成”按照他的意见你不会去“。在我看来,episteme和δοξα的对举显然应当译作”知识和看法“。

附注四,近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哲学,还提出一对概念,knowing/believing或knowledge/belief,汉语通常译作”知识和信念“或”知识和信仰“。belief译作”信念“,往往太重,译作”

信仰“就更重了。尤其是动词to believe,通常宜译作”认为“。【译名只是路标,指引我们进入概念内容的园地。而要确定一个概念的位置,第一步就是看它是和哪个概念对举的。”知识“在不同的语境中和不同的概念对举,例如知识对无知,知识对迷信,知识对”外面在下雨“这一类称不上知识的所知。】

我将专辟一节讨论知道、理解和相信。

自以为知道与真知

上一节讨论了”认为/看法“和”知道/所知“在语法上的区别:”错误的看法“是个常用词组,”错误的知识“则是个矛盾用语,我的看法绝不会错是一个实质命题,我的知识绝不会错是一个分析命题。一度被当作知识的,后来发现是错的,我们就不再说”当时我们知道“,而要改成”那时我们还以为“。

我们不说*”我当年(曾)知道……(狮子不吃腐肉)“,就像我们不说*”事实曾是……“。就是说,结果表明我当时只是自以为知道而不是真正知道,表明我其实并不知道。固然,我们也有”我们当时知道“这个说法,这话大致是说:”我们当时就知道,现在当然还知道“,而不会是说”我们当时知道是这样的,而今天我们知道不是这样“。

澄清了”知道“的语法也许不无益处,但这对实际上怎样区分知识和看法却似乎并无大补。实质问题仍然是:我们什么时候真知道,什么时候只不过自以为知道?人们稀里糊涂,常把道听途说的、想当

然的,说成是他”知道“,把无根的观念当成”知识“,即使正确,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仍然是些看法,只是碰巧正确罢了。

怎样从人们轻率地认作”所知“的东西里挑出真正的知识?什么是真正的知识,什么只是冒充知识的看法?一度被当作知识的,后来发现是些愚蠢的错误,这种情况我们知道得太多了。如果在一件事上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就保不住在另一件事上也出现这种情况,推而广之,会不会所有说”知道“的,其实都只是自以为知道,其实没有任何人知道任何事情,或最多只知道一事:”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语〕。

听起来,这种多米诺式的思维方式太简单了。但真要提出一个或一套标准来区分知识和看法,区分我们什么时候真知道什么时候只不过自以为知道,殊非易事。而这项没完没了的工作,就是”认识论“。 (柏拉图,97d-98b)。

知识和看法的区别,episteme与δοξα的区别,不等同于正确和谬误的区别,因为有错误的看法也有正确的看法。认识论的目标不在于区分哪一个是正确的哪一个是错误的,而在于找到一个或一套标准来区分哪些是必然正确不可能错误的东西,哪些是可能正确可能错误的东西。认识论,或哲学整体,都是二阶的。这一点,从怀疑论者的反面眼光来说就更加清楚:”即使有谁碰巧说出了完满的真理,他也不会知道。但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看法。“〔克塞诺芬斯语〕

也许我们最好能有办法直接决定我们自以为知道的事情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事先就能决定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那些错的当作自己知道的事情。

然而,我们有没有办法把无论如何不会错的所知和将来有可能发现其为错的所知区分开来?与此相应,episteme不是泛指正确的东西,而是指必然正确的所知。〔绝对正确不会错的东西,必然和绝对的关系,显然,谈到知识,必然是更好的概念,换言之,绝对正确是由逻辑必然来的〕

认识论是从柏拉图开始的。柏拉图先前大致认为,episteme就是带有account带有logos的真δοξα。〔justified true belief,true belief plus an account or logos(201d)。〕episteme不仅是正确的,而且还讲得出它为什么正确,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我赞成安乐死。为什么?不为什么,我就觉得安乐死是对的。这是δοξα,停留在δοξα上。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教条主义相去很远,但也有点共通处,那就是封闭了进一步对话的可能性。我就爱吃白菜,就恨刷牙,就觉得欧几里德第五公理不像条公理,你还跟我讨论什么?另一种作法与之相反。你赞成安乐死。为什么?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生理上的延续,而在于能够享受生命。这就从δοξα转向episteme。我不仅持有赞成安乐死的看法,而且我能为赞成安乐死提供理据。当然,只要你准备提供理据,你就得允许我追问: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享受生命吗?为他人的幸福承受痛苦就没有意义

吗?logos就这样展开了。

episteme,或”知识“,要求论证。论证为所知之为真提供了保障。看法有对错之分,但即使正确的看法也不同于知识,因为它没有经过论证。摹西在西奈山上听到神喻,传为十诫,作为宗教的启示,十诫不可能是错的,这些宗教的启示也许至高无上,但它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知识,因为它没有经过论证。

毕达哥拉斯。希腊人之所以格外兴奋,因为他们相信或知道他们的理论是真正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正当的理论,而不是一些臆测,更不是胡编滥造。这一点上,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发现了真理,而不是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虽然亚里士多德在很多问题上倾向于后者。这是因为他对柏拉图哲学的一些疑难点作了反复思考后所采取的一种立场。

论证怎么会有这么大威力呢?因为论证把我们的所知组织起来了,只有组织起来的,才是知识。【组织可以是严密的也可以是松散的,松散的组织和无组织之间没有明确界线,但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某一推论是坐落在日常理解中的还是坐落在知识体系中的,就是说,所知组织在topos里还是组织在知识系统中。就像人天生在社会中,而社会是一种组织,一种自然的组织,但是说到某人加入某个组织,当然是说一般社会组织之内的某种特殊组织。加入组织的人,受到一般人不受的约束,同时具有一般人不具有的力量。约束和力量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系统知识有一种优势,即它的扩张速度非常之快。知识的优越性突出地来源于它的系统性:系统的认识,有组织的知识。感性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理性通盘计算出来了。理性知识的

系统性使得既有的知识能够互相推演,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知识体系规模越大,前提的比重越小。我们只需少量原理和少量前提即可获得无穷之多的知识。就像我们只需一些有限的语词就能表达说出无穷多的句子。这是间接性最突出的优势。实际上,科学昌明为人类带来了第二个间接性转折。罗素曾为这一事实惊奇。科学是语言之后的又一飞跃。系统的所知。知识,首先要求你在这个方面知道得相当多。例如我没有什么化学知识,但在这方面也不是一无所知。但是,更重要的还不是堆积,而是组织。

一个三角形,你可能一眼就看出它三个角相等,这里依赖的是感性,你也可以证明它三个角相等,这是理性认识。依赖某些原理和程序进行论证的能力被称作”理性“,知识和看法的区别因此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区别。并且,知识对看法的优越地位也移植为理性对感性的优越地位。

你一抬头看到天上有颗星星,这是稀松平常之事。你什么都没看见,你单凭一些力学公式算出来那儿必定有颗行星,这里有某种令人惊异的东西。你和阿坚相处一年,知道他是个坏人,这没什么新鲜的,但你若能从他的生辰八字推算出他是个坏人,那就令人惊异了。推论的力量,理性的力量,其中有某种神奇的东西。我们凭借理性的力量能够到达感官望尘莫及的所在,一万年之前,一万年之后,遥远的射电源,无穷细微的中微子。这种神奇,已经分析为很多相关的概念,先天性、普遍性、确定性、清晰性、永恒性、系统性,等等。所有正方形的对角线都是根号2,根号2是无理数,这些不是通过反复

测量确定的,这些不是看法、经验。我们凡人能产生感觉增加经验,但这些真理独立于所有经验天然正确,这些知识的真理性不可能从人发源,其真理性的来源是神性的。

附注一,知识不仅能够促进知识,而且能揭示错误。人们曾说”我知道“的地方,有时被证明他们只是自以为知道,人们怎样知道自己错了?因为他有了更广更可靠的知识。只有知识能揭示错误,无知并不能把”知道“转变为”自以为知道“。由于我们只能依赖于知识揭示错误,我们就只可能一件一件地表明哪些事情人们其实并不知道,而不可能表明完全没有什么事情是人知道的。

亲知、听说、推知

不以人废言,直觉,”一定“通过论证,人类建立了巨大的知识体系,不同于信仰的体系、阴阳五行之类的体系,这一点有目共睹。然而,论证需前提和逻辑,论证是否真实可靠,似乎最终可以还原为:这两样东西是否真实可靠。莱布尼茨的两种自明真理。笛卡尔的逻辑反证法来寻求最初的自明性,胡塞尔的明证,罗素则采用了感觉原子论的进路。

增。我们平常都通过什么样的途径知道一件事情?我走进屋里一看,坐着一个人,于是我知道屋里有一个人。你走出屋子,告诉我屋里还有一个人,于是我知道屋里有一个人。我从屋里出来的时候屋里还剩三个人,后来我见着出来了两个,于是我知道屋里还有一个人。我这三种知道的方式,分别称作亲知、听说、推知。

一,亲知。--刚才下雨了。--你怎么知道的?--我当时在外头站着呢。山里红会自己从树上掉下来。

亲知是一种基本的理据,但不是”不可错“的,我知道他在屋子里,我刚才亲眼看见的,然而,他却并不在屋子里,他已经从窗户跳出去了。

也许这个例子在玩弄刚才/现在的把戏。那我们换个例子。亲眼看见开枪杀人也可能错,他开枪其实没打中,或他开的是玩具枪,后来另一个人杀了她。Cornelia知道Simon受了重伤不可能去谋杀Linnet,她亲眼看见Jacky对他开了一枪,血从腿上冒出来。然而,那却是Simon和Jacky玩弄的花招。

二,听说,被告知。亲知尚不能保证绝对无误,听说就更不可靠了,有很多熟语说到这一点,道听途说啊,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啊。让事情更加严重的是,我们的绝大部分知识恐怕都来自听说,来自父兄老师的教诲,来自权威的教科书等等,想一想你是怎么知道你生在北京或湖南?怎么知道曾有恐龙存在?

三,通过推论知道。你怎么知道67x58=3886?--我算过了,我验算过了。一说起推论,我们就会想起欧几里德几何,直到现代逻辑发明之前,欧几里德几何始终被认作是论证的最佳范式,甚至唯一完美的论证。一个三角形,你一眼就看出它三个角相等,那是你眼力好,你可以通过测量得知它三个角相等,这里依赖的仍然是感性。欧几里德几何不教我们怎样通过反复测量提高测量的精度,它教我们推论、论证,你通过推论知道它三个角相等。唯有这种认识是理性认识。希

腊人强调只有经过论证的结论才是episteme,在很多哲人眼里,正是欧几里德几何为这类知识提供了范例。

但我们平常说推论,远不都限于这样严格形式化的推论。我推想我哥哥昨天到北京了。――他前天从郑州出发,每天骑车300里。(其中包括一个计算:600/300=2。)再说,今天一早他有个重要的会议。(排除半路游山逛水。)这是推想,有很多可能发生的意外,例如生病,走错路。

这两种推论,我暂时称为数理推论和常识推论,看来有巨大的区别。数理推论被认作获得知识的最严格的方式,而常识推论却十分可疑。虽然Poirot推论说他有动机、有杀机、有时机,但最后还是要拿出直接的证据来。你通过推论知道人一定是他杀的,但”一定“总含了一点点不一定,完全一定的事儿我们就不说”一定“,一个小职员成家二十年天天回家哪天对老婆说我今天晚上一定回家非把老婆

吓一跳。

我下面要分别讨论这几种认识方式,会涉及很多细节,在此之前,我愿先提一下一个一般性的看法:亲知、听说和推知在人类生活中各有其位,并没有哪一个具有特别优先的地位,是另外两种方式的保障,而这又是因为,在我们的实际认识活动中,各种认识方式是交织在一起的,三者的区分是形式上的说法,我们只是根据特定的需要,才追问我们的所知是从何种途径获得的,以便确定这一所知的在哪方面可靠哪方面可疑,因为各种途径各有它容易出错的地方。

附注一。

我似乎遗漏了一种重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那就是直觉。直觉是比较通用的词,在哲学专著里,Anschauung、intuition常译作’直观‘。

直觉和亲知不同。我站在天安门广场,看着天安门城楼,这是亲知,但不能说我正在直觉天安门。直觉的对象不是摆在眼前表面上的东西,而是看见藏在背后藏在深处的东西就像人们看到摆在眼前表面上的东西。

从概念上说,直觉和论证对偶。常能听到人争论在思想中直觉更重要还是逻辑论证更重要。一般说来,一个领域里的初学者会更加强调直觉,强调笼统的深刻性。从世故的眼光来看,这一点非常自然。需要更加严肃考虑的,是那些成熟思想家对直觉的注重。一个人能不能不通过论证就达到别人需要通过复杂推论才达到的结论?直觉和

猜测是什么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我将在直觉与论证一节中讨论。

感觉和直觉。直觉似乎是感觉中更偏于认识论的方面,--因为它强调预测功能。就是说,它不像感觉那样是前道理的阶段,而是与道理平行的。

你怎么知道的?

知道的途径大致可以通过”你怎么知道的“来询问。亲知:我哥哥昨天到北京了。――你怎么知道的?――我自己到火车站去接的。听说:我嫂子告诉我的。推论:我推想的。他前天从郑州出发,每天骑车300里。(其中包括一个计算:600/300=2。)再说,今天一早他有个重要的会议。(排除半路游山逛水。)

”怎么知道“这个问法有一定限度。这是我妈妈。――你怎么知道的?无法回答。不是我毫无根据,而是我根据的东西太多了,音容笑貌。(我们要想象一种特别的语境使这话成立。)

比较:

我昨天看见观世音了。--你怎么知道那是观世音?

我昨天看见我祖父托生的那个人了。--你怎么知道那人是你祖父托生的?

”怎么“这个问法一般就有一定限度。

他骂了她一顿。--他怎么骂的?

他”哼“了一声。--*他怎么哼的?

*你怎么相信的。――比较:你为什么相信?

知识就是力量作文20篇

知识就是力量作文20篇 知识就是力量作文(一): 如果你站在2019年的深圳大街上,你或许会看见一个头上系着头巾,写着Full(满的),身上Nothing(一无所有)的奇怪的人。他就是刘伟。一个刚毕业没有工作的落迫大学生。他开发出了一个自认为能够盈利过十亿的程序,于是他准备找腾讯公司的CEO马化腾先生投资。最终他打动了马化腾先生,他用自我满脑的知识换来了美满的人生。刘伟的例子告诉我们,你能够一无所有,但你不能没有知识;只要你拥有知识,你也能够从一无所有变得无比富有。 知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仅能够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富有,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内在修养,丰富我们的内涵,开阔我们的视野。 相反,一个没有知识的人,在社会上是没有立足之地的。他们有很多事情都不明白,就很容易被骗。他们只能做一些繁重的体力活来维持生计。他们像一头任人宰割的羔羊,毫无力量,只能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 知识的力量是伟大的,有了知识,才有了晴空一鹤云排去,便引诗情到碧宵的文学境界;有了知识,才有了艺术宝库中的颗颗珍珠;有了知识,才将这个本一片荒芜的世界变成异彩缤纷的画卷我们都应当用知识的力量,给人生添上一个响亮的惊叹号

知识就是力量作文(二):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知识便萌芽在人类的智慧中,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高度礼貌的当代,每一次社会的提高。无不显示出知识的巨大作用。知识的提高,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礼貌。知识就是力量 当前,世界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繁荣、富强,就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人民文化知识水平。我认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即使一个国家暂时还不够富裕,但只要它有智慧的人民,有重视知识的传统,那就能够断言:这个国家是有前途的。而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目前很富裕,却供养着一群不学无术之徒,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它必须会渐渐地衰落下去。 历史上的唐朝之所以构成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除了皇帝的开明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得以充分发展。国内人才济济,国家力量强大、威震四海。 古时候,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都被视作神的行为。每逢大旱,老百姓就杀猪宰羊。送上祭坛,磕头求神,听命道士呼凤唤雨。在今日看来,这些似乎太愚蠢可笑了,然而它正是没有知识而导致的必然结果。此刻我们有了科学知识,有了人工降雨的办法,即使遇上大旱,庄稼照样能够长得很好。老天也不能卡我们的脖子了。人定胜天,就是因为人们有了知识。 由此可见,国家的繁荣、富强是离不开知识的。 知识就是力量作文(三):

陈嘉映:再议实践

再议实践 陈嘉映这样的题目,我也有点担心,因为现在像这样在概念上踱来踱去,是否还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百十来年的倾向就是,在做经济学、法学等社会科学时,就是希望做得硬。硬有它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可能我们会说有点僵硬,好像概念是确定的,方法是确定的,然后就是产生数据、得到结论这么一套做法。这跟以前的做法是不一样的,以前的做法是天然的,像法学、经济学这些都跟哲学联系得非常紧密。比如亚当?斯密,你说他是哲学家也好、经济学家也好,再如韦伯,你说他是社会学家、法学家、哲学家都可以。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内容不是今天要说的。 今天主要就是想谈谈“实践”的概念。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论理的时候经常用到“实践”这个词,如“实践检验真理”“理论指导实践”等。只要是喜欢论理的人,你读书甚至写东西可能都会用到这些词,但是,我们在论理中这样使用“实践”这个词,这样来想“实践”这件事,基本上——我可能说得比较重——已经误入歧途,然后会得出很多混乱的结果。 比较简单的如“中国革命据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指导的”,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发现当时共产党的领袖基本上都不太懂马克思主义是怎么回事(我没有批评的意思)。就是说,他们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套理论到现在可能主要是学院里面在研究,当然就更不用说共产党的那些基层、中层的革命干部了,他们可能连

马克思的书都没读过一行。在什么意义上理论能够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这是一个政治学的大问题。但是,像“理论指导实践”这些话,只要你稍微想一想,就会觉得很奇怪。 再比如“实践检验真理”。物理学家争论“黑洞是否存在”、“是不是有能量从黑洞中溢出”、“宇宙爆炸三分钟之后,宇宙的温度大概是11℃”,所有这些东西有真有假,你叫它真理也罢或者什么也罢,但是,你怎么可能用实践去检验呢?这跟实践好像没关系,但跟实验有点关系。实验和实践,显然不是一回事。实际上如果深入地说,实验和实践是两个相当对立的观念。我只是想说明平常我们在论理中使用“实践”这个词,有不少耳熟能详的命题,这些命题的意义都是高度可疑的——如果不说它们是错的话。 整个人生就是一场实践 人类活动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就是单纯“取效”的活动。我指的就是糊火柴盒、扛麻袋、挖沟,等等。这些活动没有人喜欢,只是用这件事来挣钱或者生活,目的单一。另外一类活动就是像象棋那样的游戏。跟“取效”的活动相反,它的目的本身一点都不重要,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活动设的,是内置的目的。有时候你能问一个人“为什么挖沟”,但是你不能问一个街头的人“为什么下棋”。 我想说的是:人类的活动基本上介于游戏和单纯“取效”之间,即实践活动。我们探讨实践的特点、实践的本质结构,对于我们理解

对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及当代启示讲解

对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解读及当代启示 摘要: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不仅深刻地反映了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及实践精神,也对人类思想史和实践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精神在我国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有着具体而切实的体现。同时,对这句话的过分推崇和片面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知识就是权利”、追求功利化、盲目地向大自然索取等误区,值得我们对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深刻反思,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知识就是力量改革开放当代启示 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样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却深刻地反映了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及实践精神。这个命题所内含的价值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并且转化为人们追求知识、尊重知识、创新知识的不竭动力。近400年过去了,“知识就是力量”蕴含的哲学精神在我国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有着具体而切实的体现。同时,对这句话的过分推崇和片面理解,导致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就是权利”的错误认识,片面追求功利化,特别是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诸如此类的当代社会存问题,需要我们加以深刻反思,从而更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背景 培根是近代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马克思对培根在科学史、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誉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样振聋发聩的口号,与当时英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条件有着紧密联系,他的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因此,要解读“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含义,就需要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开始考察。 培根生活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成长的时期,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时期。资产阶级为了完成其革命任务,更迅速地发展资本主义,繁荣资本主义经济,要求冲破各种封建羁绊,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迫切需要开拓知识领域和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正是在这一需求的推动

知识就是力量演讲稿(完整版)

知识就是力量演讲稿 知识就是力量演讲稿 第一篇: 《知识就是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知识就是力量》 同学们,你一定幻想自己能成为呼风唤雨,所向无敌的英雄吧!你知道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让我来告诉你,要想实现这个愿望的窍门,就是学好文化,练就本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现在这句话已被无数个事实所证明。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知识,才能帮助人们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才能有现在这样发达的社会。假如不懂得地质学,人们就不会知道中国土地下的宝藏;假如不懂得信息科学,就会变成耳聋眼花的现代人;假如不懂得基因科学,就不能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知识就是力量,建设祖国需要知识,管理国家需要知识,建设好我们的学校同样也需要知识。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是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的;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会落后,挨打。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知识呢

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致于在他的座位下面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宋朝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在他房中,柜里装书,桌上堆书,床上铺书,他睡觉枕的还是书。因此他给后人留下了9000多首诗,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也是视时间如生命,视知识如美肴,为了学习,工作都彻(he)夜不眠,以致于写出了那么多激情飞扬的文章和诗词,新中国也就从此诞生了。毫无疑问,这些人的成就与他们的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同学们,他们那些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尚且认真读书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尤其是我们这些同学,在这样一流的 学校里,家长,老师给我们创造了那么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发奋学习吗?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腾飞需要科学技术;时代告诉我们,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祖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向着世界科技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吧!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第二篇: 知识就是力量中学生励志演讲稿 尊敬学校领导、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们是xx。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知识就是力量。

事实与价值

并没有两个世界,一个事实世界,一个价值世界,我们也不掌握把价值贴到事实上的魔法 陈嘉映 一 今天的知识人都知道“这是银元”是个事实判断,“银元是好东西”是个价值判断。我们有时的确需要区分事实与价值,但不宜把事实和价值截然分开,仿佛我们有两个世界,一个事实世界,另一个价值世界;客观世界由价值无涉的事实组成,是我们把价值粘贴到事实之上。我们是怎么把价值粘贴到事实上的?价值的粘性有多强?我们能把比如“仁慈”这种价值粘贴到乌干达的“食人总统”阿明 身上吗? 要弄清楚事实和价值的关系,不妨从“事实”和“事情”的区别说起。 我们总是从静态说到事实的,事情却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我们说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事情正在起变化,事情的经过一波三折,事情终于过去了。然而,事实却不发生,也不发展、结束或改变。的确,有的事情曾长期被当作事实,但我们后来认识到它并非事实,这时我们不说“它曾是事实”,而说它“曾被当作事实”。 “事实”这个词儿有很强的证据含义,我们确立事实,是为了解释什么,证明什么。事实是静态的,这跟事实的证据含义有关——证据当然不能一时这个样子一时那个样子。 我们不妨把世上的事情比作树林,把事实比作木材。树木生长、壮大、死亡,树根长在泥土里,又跟别的树的根系纠结在一起,枝叶互相交叉,又有藤蔓缠绕其间。我们要打桌椅、盖房子,跑到树林里,伐下合适的树,截成立柱和檩子,制成木板。树是自生之物,事实是有用之材。我们从自生之物取有用之材。我们从林林总总的事情那里选择、截取事实,为某种看法提供证据。 既然事实是从实际发生的事情截取而得,我们自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截取。“李四打了张三一拳”是个事实,但这可能是从“张三先打了李四两个耳光,李四回了张三一拳”截取下来的。由于截取的角度、长度、密度不同,同一件事情可以提供颇不相同的事实,有时甚至会“歪曲事实”。世界上每天发

[知识就是力量国旗下讲话稿]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知识就是力量国旗下讲话稿]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提出的著名格言,古往今来这句话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下面是给大家的知识就是力量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同学们,你一定羡慕神话故事中那些力大无比的人吧!你一定也幻想自己能成为呼风唤雨,所向无敌的英雄吧你知道 __实现自己的梦想呢让我来告诉你,要想实现这个愿望的窍门,就是学好文化,练就本领,掌握现代科学知识.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现在这句话已被无数个事实所证明. 知识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知识,才能帮助人们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才能有现在这样发达的社会.假如不懂得地质学,人们就不会知道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下的宝藏;假如不懂得信息科学,就会变成耳聋眼花的现代人;假如不懂得基因科学,就不能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知识就是力量,建设祖国需要知识,管理国家需要知识,建设好我们的学校同样也需要知识.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会落后,挨打. 那么 __拥有知识呢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致于在他的座位下面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宋朝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在他房中,柜里装书,桌上堆书,床上铺书,他睡觉枕的还是书.所以他给后人留下了9000多首诗,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也是视时间如生命,视知识如美肴,为了学习,工作都彻夜不眠,以致于写出了那么多激情飞扬的文章和诗词,新中国也才能够从此诞生了.毫无疑问,这些人的成就与他们的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同学们,他们那些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尚且认真读书学习,而我们现在的条件这么好,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尤其是我们这些同学,在这样一流的学校里,家长,老师,还有餐厅的阿姨们给我们创造了那么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发奋学习吗

现代汉语下册期末考试题

现代汉语期末考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15分) 短语: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分句:在结构上与单句相同,没有完整而独立的句调 层次分析法:逐层顺序找出语言结构每个层面上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巧妙地运用于乙事物 层递: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 二、单项选择题:(20分) 1、下列词语只有( b )组词性完全相同。 a 快活主要翠绿b刚才过去目前 c 重视清楚愿意d毅然突然纵然 2、下列句子( d )中的代词是活用。 a 你去办这事。b他会来帮助我们的。 c 咱们一起去。d这也不是,那也指责。 3、下列成语都是连动式结构的一组是( a ) a 画蛇添足丢盔弃甲负荆请罪破釜沉舟 b 过河拆桥狭路相逢莫名其妙深谋远虑 c 借花献佛引人入胜锲而不舍近水楼台 d 杀鸡取卵调虎离山山清水秀持之以恒 4、下列句子是形容词非主谓句的项是(c ) a 松花江畔。b下雨了。 c 真宁静啊!d好美丽的公园! 5、下列词语都是兼类词的一组是( d ) a 充实音节花瓶茶壶b明白矛盾汉语指示 c 冤枉困难报纸香烟d标准安定繁荣丰富 6、下列句子只有( c )是复句。 a 前任领导遗留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解决。 b无论什么人,都要服从组织纪律。 c 因为领唱缺席的原因,合唱排练停了一周。 d 由于天降暴雨,他们的损失十分惨重。 7、下列成语每组内两个的结构关系都相同的是( d ) a 飞黄腾达司空见惯b翻天覆地不求甚解 c 轻歌曼舞求全责备d滥竽充数掩耳盗铃 8、“一个阔人说要读经,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这句话运用了( b ) a 双关 b仿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的新词 c 反复d对偶 9、下列短语只有( c )的功能类别(即相当于什么词性)不同于其余三个。 a 热情歌唱b十分谦虚 c 感谢老师d贯彻执行 10、下列短语的层次分析,只有()是错误的。

《语言哲学》陈嘉映 读书笔记

《语言哲学》陈嘉映读书笔记 前面四章谈语言哲学的背景、简要介绍语言哲学一些基本论题,中间九章介绍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20世纪重要语言哲学家。14章简要介绍以往哲学家对专名问题的看法,探讨指陈/意义问题,15章简要介绍语言哲学发展后期几位哲学家对隐喻的看法,探讨字面/隐含问题。16章整体上探讨语言和现实的关系,概述我(陈嘉映)对语言哲学的见解。 本书偏重19世纪末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哲学家。原因是这一时期语言哲学最有影响,且以后的语言理论均以此形成。本书所作的是了解语言哲学的知识的辅导性材料。(书中作者采取的是复述形式,学多原文出处作者声明不作详细说明,引用需区分作者个人观点还是原著者思想,最好是查阅到原文献进行阅读。)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语言哲学题解 语言是所有人都有,且只有人类才有。太初有言(逻各斯)。 语言和心灵、精神密切相关。洪堡“语言是世界观”“语言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就是其语言”。培根“人们以心智指挥语言,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语言控制着人们的心智。”先秦诸子,“白马非马”之辩,墨学逻辑对语言本性思考。孔子的名和言,言辞达意。后世儒学语言通道的途径。老庄对名实在、有言无言的思考。 语言是一种心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系统(施指系统)是纯形式,无实质用途,这个施指系统的力量乃至存在都依赖其本身的系统。语言的系统性来自其分节的清晰性。语词的“功能”在句子关系中。 “语言哲学”广泛上用法指20世纪以语言为主要课题的哲学研究,狭窄指分析哲学传统中语言哲学。 20世纪西方哲学传统分类:1、分析哲学,主要代表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奥斯汀等人。2、现象学-解释学,代表人物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格-庞蒂、德里达。3、实用主义,皮尔士、威廉·詹姆士、约翰·杜威。一般认为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接近。皮尔士被视为分析哲学-现代语言哲学开创人之一。本书只说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解释学两个传统,外延上“语言哲学”特指分析哲学传统的语言哲学。 内涵上“语言哲学”。塞尔区分philosophy of language 和linguistic philosophy,前者研究语言的普遍性质,如指陈、意义、真假,关心普遍哲学问题,后者研究特定语言中特定语词的用法。万德勒区分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linguistic philosophy和philosophy of language。philosophy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哲学学科对意义、同义词、句法等语言学共相进行哲学思考,对语言学理论的逻辑地位和验证方式研究。这一学科与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哲学并列。linguistic philosophy包括基于自然语言或人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的任一种概念研究。如亚氏关于存在的思考、罗素的特称描述语理论。philosophy of language是对语言哲学原初领域剩余部分的研究,包括语言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关系和少有哲学性质论著。如沃尔夫《语言、思想和现实》、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陈认为对哲学理解为对重要概念的考察。概念分属不同领域,有语言哲学、历史哲学等,其中语言与概念关系最为密切,经常不能区分概念和语词,于是一切概念考察就是语词考察,语言哲学等于是哲学本身。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是第一个“语言哲学家”。“一切哲学都是‘对语言的批判’”。陈的结论是,语词是概念的最高形态,但概念考察不限于考察其最高形态,因此,不宜把哲学等同语言哲学,而应把语言哲学视作与科学哲学并列的一个格外重要的哲学分支。 第二节古希腊哲学对语言问题的思考(p5-9) 赫拉克利特。从各个角度阐述logos,logos大致有言谈、思考、所思、所谈、所写,公理,理性,论证、尺度诸义。一般音译为“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提出,“逻各斯是公共的”,是“必须遵从的共有的东西。”他把逻各斯比作清醒人的理智、法律。 高尔吉亚主张存在无法被认知,更无法被言说。语言与物体不同,我们用感知语言的途径不同于感知物体的途径。语言和感觉异质,语言和存在更相异,用语言传达存在自然不能成功,而且即便可用感觉传达,但各个人感觉均不同。可视作私有语言讨论先声,高尔吉亚还提出语言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 柏拉图《克拉底鲁篇》。对话中,赫摩根尼主张语词约定俗成,同样东西不用民族有不同名称。克拉底鲁则认为语词用法根据自然,有对错之分。苏格拉底借赫摩根尼为托,他持自然说反对约定说。原因1、我们不能把“人”叫作“马”,也不能把“马”叫作“人”。2、命题由语词构成,命题有对错语词亦有对错。苏格拉底进一步用工具来说明语词,语词的选择如工具制造者选择何种材料创制工具,“质料可以不同,形式却是一样。”苏格拉底隐示,他说的是理想的词语,正确的词语显示出被命名事物的不变本质。苏格拉底引入模仿说,认为语词用字母组合来模仿事物的本质,每个字母本身就有某种特征,如o模仿圆。对话的后半部分,苏格拉底用语词比作肖像,表示一幅肖像可能不够真实,但不完全走样。克拉底鲁反驳,肖像可能不大像原型,但是仍然可辨认的肖像,但一个语词减去一个字母,可能就另一个词或不是词了。(这里苏格拉底的词语图像说与后世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接近)不真实的话语是错误还是没有意义?成为语言哲学的争论点之一,苏格拉底没有给出答案。对话的进展,苏氏转而列举有利于约定说的事例,逐步调整语词模仿本质主张,结论是:如果语词能够完全模仿事物的本性,我们就得到完善的语言,然而实际语言却总是由约定来加以补充。

知识等于力量辩论赛

知识等于力量辩论赛 知识等于力量辩论赛 发布时间:2019-12-13 个人认为知识是使力量更强大的武器,你懂杠杆知识,但这不是你1撬石头,而是使力量变大,或使所需力量变小,这只是一个途径,而不等于力量 正方:可以延伸力量的概念,当然不一定是物理的力量增大,知识改变命运,这也是大力量。可以有许多励志例子 反方:鲁迅笔下的“两脚书橱”就是有知识不会运用的人,碌碌无为而终,何谈力量。知识只是运用的规律改变一些曾经难以实现的条件,只是科技历史的进步,换了更加好的方式,不一定是力量。如果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这个词,就是等同关系,难道说力量就是知识吗??那为什么要学习要问要探究,练肌肉不是也可以吗?因为对方辩友说知识就是力量嘛!我方认为知识不等于力量,不是说里面没有推动的力量,而且知识是包含方方面面的。不然什么叫素质教育嘛,什么说和谐发展嘛。所以我方认为,知识不等于力量 正方的立场,应该是说,知识是一种潜在的力量。 而反方更侧重于论述,知识并不必然能转化成力量。无论是征服自然还是什么的。 真主创造你们,然后使你们死亡。你们中有人复返于一生中最恶劣的阶段,以致他在有知识之后又变得一无所知。 “知识就是力量”是科学家兼文学家培根的名言,曾经激励过多少有志青年。诚然,当人们有了一定知识后,对任何事情和问题的看法或认识肯定与那些没有知识的人会更加理性和更加准确,但这个“力量”所代表的应该是根据社会和人们现实生活中做需要的能力和财富。而根据当今社会大量的事实证明,知识并不等于力量。 《古X经》说有些人在“有知识之后又变得一无所知道”,又说:“知识来临他们后,他们才为互相嫉妒而分派别。”(42:14)可见“知识”有时也会有消极的作用,不一定所有的知识都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圣人每日祈祷说:“主啊!求你教给我有益的知识吧。”伊斯兰十分重视学习知识,把求知列为主命,但是,重点强调学习“有益”的知识。而不是把学习所有的知识都列为主命。 如果说知识等于力量,那么,为什么当今的许多有知识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们从新闻上看到: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毕业后去卖肉

知识就是力量英语作文

The saying “Knowledge is power” has been well known for hundreds of years, while Bacon was meaning that “Do you want power? Then learn knowledge.” What is knowledge? Knowledge is everything that is known by man through his long experience in the world. Knowledge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all the wisdom of the history. The great role of knowledge have shown ever since man appeared on the earth and every period of social development. Nowadays it is a popular view that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rely on the people's cultural knowledge level of the country. I think this view is reasonable. There are many examples in the history. The government of the Qing Dynasty implemented the seclusion policy, which had brought about serious consequences. In?comparison, the Tang Dynasty had adopted enlightened policies at that time, while culture and science was widespread in the country. As a result, the Tang Dynasty become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the Qing government fell down quickly. The prosperity of a country can't be separate from the knowledg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especiall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motive power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in ancient times thunder and the other natural phenomena have been regarded as acts of god. If there happened to be a drought in the area, what the ancient people can do is praying for god's help. However, now we have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With the artificial rainfall approach, crops can be grown still good even in case of severe drought. Man can conquer nature with the knowledg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uman beings have been using their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ir life

知识就是力量_描述知识的作文800字

知识就是力量_描述知识的作文800字 知识的力量是伟大的。 于人,知识能使我们沉迷时变得清醒,贪求时变得淡泊,软弱时变得坚强,骄纵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愁苦时变得欢快。拥有知识,人类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令人神往。 于国,知识能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的竞争力。轨道卫星的发射成功,华为科技的全球覆盖,比亚迪汽车的欧洲普及,无不彰显着科技的力量,知识的魅力。 于古,我们有文人墨士,骚人墨客,知书能文,心系天下,虽从来都不是社会的统治者,却有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强烈使命感。“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胸怀诗文,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出祁山,这是诸葛亮博览群书,运筹帷幄,为的就是天下三分终有一和;更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他们生活在不同年代,却同为知识分子,满腹经纶,为天下苍生祈福,为百姓请命。 于今,我们有总理幼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袁隆平怀揣“解决全人类吃饭问题”的梦想,开创杂交水稻领域,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远走美国的清华天才施一公,在成为世界各大名校争抢的学术大牛时,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

身教授时,毅然放弃海外丰厚待遇,弃美归国,为的就是科学报国,培养一批有理想、敢担当的年轻人,承载起中华民族实现强国大梦之重任。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中国崛起离不开科学知识,离不开科学家们,更离不开我们年轻一代的读书人。 往事越千年。寻着历史的足迹,总有一些感动无与伦比;嗅着时代的气息,总有一些事迹惊天动地。千年的浪涛淘尽了英雄,多少霓裳舞,多少琵琶调,都化作微弱的吟哦,消匿于滔滔的历史洪流之中,唯有那知识的精髓是丈量这尘世的一把尺,是燃烧在古往今来无数拳拳赤子们心中的一把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年轻一代的读书人,让我们从脚下的点点滴滴做起,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那么每一个人的力量,终将汇成一股洪流,使社会进步,使国家富强!

知识就是力量作文4篇

知识就是力量作文4篇 知识就是力量 生长在这个无比丰富的世界上,如果没有足够多的知识,将寸步难行。因为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文化。古今许多圣贤就是因为重视学习才能呼风唤雨,做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事业。如果你也想干一番伟业,必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增长本领,施展特长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现在这句话已被无数个事实证明。正是由于人类对知识的探索,才激发人们发现大自然无穷的奥秘。为了实现一次又一次的梦想,人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研究地质学让人们知道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下的秘密;研究信息科学让现代人懂得科技发达带来的奇迹;研究基因科学,人们学会克服遗传障碍,掌握好了基因工程的信息。无论是物理化学还是生物数学都等待着人类的进一步探索。 知识就是力量,建设我们的祖国需要知识,管理庞大的国家需要知识,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需要知识。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立足,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会落后挨打。 要想拥有广博丰富的知识需要付出刻苦的学习,以顽强的意志完成学习任务。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为写《资本论》付出了巨大的心智,经过辛勤地工作,通过无数个日夜的艰

苦奋斗,才终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正因为他辛勤的努力,马克思主义才得以发扬光大。马克思常去的图书馆有个座位下面留下了他两个深深的脚印。由此可见要获得知识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宋朝诗人陆游非常喜爱读书,相传他的房中处处都放置着书。因为如此执着他为后人留下了九千多首诗,被誉为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无论是普通的知识分子还是学校精英都是热爱学习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提高自身的修养,增长自己的才干。 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更应该勤奋的学习,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从而为人类做贡献。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做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必须珍惜光阴,努力学习有用知识,将所学运用到现实工作与生活中。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仿佛一只有力的铁拳,冲击着那些无知者的心灵,让世人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知识好比在茫茫海上的孤岛点起的长夜明灯,给身处黑暗的人带去力量和光明。霍金身患疾病,无法动弹,但他不愄困难,用知识的力量点亮人生,从绝望的生活走向五彩的世界;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老师和父母都说他是个笨蛋,但他不放弃追求,用知识的力量证明自己;海伦·凯

读书知识竞赛试题

读书知识竞赛试题(冲刺阶段)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 )说过的一句话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 ) A.《论语》 B.《岳阳楼记》 C.《资治通鉴》 D.《史记》 3.“知识就是力量”是()的名言 A.培根 B.卡耐基 C.恩格斯 D.马克思 4.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 );地势倾,君子以厚德载物” A.生生不息 B.奋斗不息 C.自强不息 D. 好自为之 5. 《三国志》:“勿以( )小而为之,勿以( )小而不为” A. 善,恶 B.恶,善 C. 丑,美 D.过,功 6.“推敲”的典故源于唐代诗人()痴迷于吟诗炼字的故事 A.孟郊 B.贾岛 C.韦庄 D.刘长卿 7.下列是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名句的是( )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下列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二月春风似剪刀 D.春色满园关不住 9.以下是龚自珍《己亥杂诗》的句子的是()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我国古代最有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是( ) A.《诗品序》 B.《文赋》 C.《人间词话》 D.《文心雕龙》 11.“仁”、“兼爱”、“仁义”分别是以下思想家的主张() A.孔子、墨子、孟子 B.老子、列子、荀子 C.韩非、庄子、孔子 D.孔子、老子、孟子 12.下列关于“四书、五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A.“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B.“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仪》、《春秋》 C.“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墨子》 D.“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 13.清代我国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它是()A.《康熙字典》B.《四库全书》 C.《永乐大典》 D.《二十四史》14.《搜神记》是东晋时期干宝所著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最高成就的() A .笔记体志怪小说 B.地理著作 C. 神话故事 D.文人随笔 15. 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指的是() A.《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B.《玉台新咏》《乐府诗集》 C.《楚辞》《古诗十九首》 D.《孔雀东南飞》《古诗十九首》

以知识就是力量为话题的英语作文

以知识就是力量为话题的英语作文 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几篇以知识就是力量为话题的英语。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喜欢。 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Knowledge is power, especiall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the motive power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Without them human society could never have developed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modern society. Therefore, to conquer and transform nature, we must master scientific knowledge. However, social knowledge is also essential. Without it we can not understand society and don't know the law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we are unable to tovern society. Therefore, besides scientific knowledge we need to master social science, philosophy, politics, history, aesthetics, etc, so that we can know society from all perspectives and form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20.5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试卷共7页,答题纸共2页。 2.所有作答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水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 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⑵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⑶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 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则关于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以远方亲友的殷勤致意,引发词人的凄伤哀怨。 【答案】 (1).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 孟子 (3). 弦弦掩抑声声思 (4). 驿寄梅花 (5). 鱼传尺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文学常识类题目,需要考生熟记大纲规定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分类整理记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辟”“驿”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政治老师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为题做一次讲座,以下哪一句是最不可能出现在这次讲座内容中的?()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句或古语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运用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了解诗句的出处及诗句的含义;然后分析题目所给的语境,从内容、对象、感情色彩等角度分析诗句是否符合语境要求,哪些句子不符合语境。

那一次我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4篇)

那一次我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第一篇: 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你们可能会说:金钱的力量、友情的力量、大自然的力量……,可我觉得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知识的力量。因为,知识的力量不仅使人拥有金钱、权利等等,而且让你一生受用不尽。 我发现历史上有许多人都在追逐着知识,直到生命凋零的最后一刻。如:海伦·凯勒、巴金、叶圣陶。尽管他们已经有了很渊博的知识,但他们还是在不断地探索着那引人注目的知识。我知道知识好比大海,而我们学到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于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着那无边无际的知识。其中,有些人身患疾病,却在努力地探索着知识。比如:海伦·凯勒,她是一个盲人,她却活得比正常人还好。所以,让我们一起歌颂知识的力量,感谢“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与幸福。 在古代,人们也在无可止境追求着知识。从前,有一个人,他很穷,他很喜欢读书。到了晚上,他没有钱买蜡烛,就在自己家的墙壁上砸了一个洞,这样邻居家的光就可以供他读书写字。还有一个追逐知识的小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东汉候,有个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孜孜不倦,勤奋好学,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的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他就是用这个特别办法,刻苦地学习。 知识的力量实在是强大啦!强大得让我震撼。知识实在太令人垂涎欲滴,我恨不得在知识的海洋里翱游。知识好比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的心田;知识好比一团火焰,它温暖了我的心田;知识好比一涌泉水,它滋润了我的心田。 那一次我认识到了知识的力量第二篇: 雨的力量在于它可使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转眼变得沟沟壑壑,混乱不堪,而知识的力量则在于它可改变命运,扭转乾坤,缔造美好的未来。 诗仙李白,家喻户晓。幼,他只是一个终日游手好闲的顽童,一次偶然际遇“铁杵成针”成为他勤奋苦学的不竭动力,知识把他推上了文学高峰。 在与知识的碰撞中,一个无所事事的顽童转瞬成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文坛巨匠,正是知识,他才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豪言壮语,才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乐观信念,知识的力量在于它可改变人的命运。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这是一句流传至今的名言。地球对人类来说太大,大到人们难以想象,但在知识面前,它只是一个平凡的重物,一个适当的支点,一根牢固的杠杆便可把它移动,这绝不是口出狂言,杠杆定律的问世已经向人类显示这一让人难以置信的信息。 在阿基米德对知识的探索中,知识早已将他高高托起,穿越重重大气,擦出璀璨迷人的智慧之花。知识原力量在于它可打破一切迷团,洞察平凡生活的美丽。

文库小学六年级“知识就是力量”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六年级“知识就是力量”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六年级“知识就是力量”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活动意义: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 活动过程: 李由:暖暖的春风来到了我们身边,也就预示着2010年——这个奥运年悄悄地来了,温暖着我们这些蓓蕾初绽的少年。 王简卉:是呀,我们六年级了,已经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走向了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少年。为了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我们 举办了这次“知识就是力量”主题班会,展示我们的累累硕 果。 李由: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游戏规则:比赛分二轮,第一轮是必答题,每人答一题,若答不上来,其他人可抢答。 王简卉:第二轮是抢答题,以摇铃为标准。所有题答对加十分,答错或不答减十分。 齐:竞答比赛现在开始! 一.必答题 1组:—10分 (1)填入适当的公制单位:飞机每分钟飞行30,000( ) (2)请猜:哥俩一样高,一天出三操,虽然没有嘴,什么味道都尝到.( ) (3)在春天,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4)睡觉做梦多发生在睡熟时,还是睡得不踏实时? (5)戏园里有个怪物.看戏时它不给你看,不看戏时它偏让你看,这是什么东西?( ) (6)说出人民币的不同面值 2组:0分 (1)填上适当的单位:大树高10( ). (2)什么是xx?什么是xx? (3)怎样预防沙眼? (4)一个三位数,正着看要比倒过来看少了这是什么数?( ) (5)国际劳动节是哪一天?( ) (6)安装电池时,电池的凸起部分接触阳极(+)还是阴极(—)? 3组:10分 (1)请填上适当的单位:轮船每小时行27( ). (2)人的牙齿有多少颗? (3刷牙时,用牙刷横刷好还是竖刷好? (4)把电风扇对着寒暑表吹,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 ) (5)xx教师节是在哪一天?( ) (6xx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组:0分 (1)“0”不能作为被除数和除数,对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