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信息技术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信息技术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 粤教版必修1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一、案例背景信息

1 .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2 .年级:高一年级

3 .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 .学时数:6课时

5 .学习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与理念

本章学习采用的是建构-探究(Construction-Inquiry Learning)学习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协作的探索研究活动,完成学习目标、有效改善学习、培养学习者学习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的获取网上信息;?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过程与方法?利用各种不同方法收集信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与筛选?对收集后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主动收集个人主题中的相关资源,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正确引用网络信息资源,尊重知识产权,以避免侵犯版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结协作意识

(三)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教材《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中四节的内容,分别包括“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获取信息的策略与技巧”、“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以及“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游计划”。这部分内容涉及搜索引擎的相关操作,如果按教材的先后顺序进行学习,学生没有从需求出发很难理解学习内容的实际意义,我将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适时穿插于整个主题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前提下,带着热情去探索新知,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还能自我建构出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2.学习重点

1)搜索引擎的策略与技巧

2)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3.学习难点

1)高效率的收集整理信息

2)相关经验的提炼

(四)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之前已经开始接触网络,对搜索引擎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在应用到学习上的意识有待引导与深入挖掘。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激趣导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引入研究性学习必做的课题,以课程整合的形式让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思考,为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2.激疑导探

教师变“主体”为“循循善诱”,以导向性信息创设探究环境,引领学生思维方向。为了避免探究无序、混乱,教师在学生着手主题探究之前需提供探索的脚手架,不要求在开始阶段就完全理解,而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自然产生理解镶嵌式教学情节所提供的概念和方法的需要。在学生进行主题探究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困惑,此时要鼓励学生质疑,多运用探究性提问、讨论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解决问题的同时体验到探索的乐趣与强烈的成就感。

3.激评导促

任务跟踪评价表中的自评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作品展示中的互评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总结性评价中的师评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提升学习强动力,产生最为强烈的成就感。

(六)教学资源

在教学实施前,教师整理好了《爱鸟报-禾花雀专辑》作品以及计划书提供给学生学习参考;同时学生已经在各班共同的ftp://jf下建立好自己的姓名文件夹以存放个人收集整理的资料。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一)课时安排

本章学习内容由6节课组成(每节课40分钟),由于本章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主题进行,故流程相当长,在此只记录第一堂课简单的教学流程:

(二)教与学详细过程描述

第一课时创设情景激趣导思

教学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2分钟

欣赏《爱鸟报-禾花

雀专辑》(参考教学光碟

上资源)

欣赏,并开始语私下交

流各种评语

提供给学生探究主

题的整体概念,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6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爱鸟

报-禾花雀专辑》计划书

以及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决定主题,进行分组

选择哪个主题,寻求相

近兴趣爱好者,交换座位

引导学生团结协作

的意识,并提供他们自

主选择主题的权利

22分钟

教师提供计划书模

板,引导学生开始书写计

划书。

教师巡视,对分组进

行适当调配,指导小组规

划创作内容和进程。

学生自主讨论以下内容:

1 .具体需要收集的内容

的确定

2 .信息的来源确定

3 .信息采集方法确定

4 .确定小组分工

商讨本小组的创作计划以

引导学生分工协作

的意识,让学生参与设

计本组计划的过程中初

步体验书写计划书的方

法,并对信息的来源与

采集方法等有一个简单

的理论概念。

及填写计划书

5分钟

展示个别已完成的

作品,指导学生完善计划

学生对同学计划书交

换各自的意见

让优秀的学生体验

成功的喜悦,让有差距

的学生有借鉴的学习

5分钟

提醒小组将计划书

保存到服务器上组长姓

名文件夹内,并指导操作

不熟练的学生以完成

学生开始保存并抓紧

时间完善计划书

让学生下节课能快

速准确的下载计划书以

进行第二堂课的学习

教学学案:

请兴趣相似的同学(3-5人一组)选好主题后参考“《爱鸟报-禾花雀专辑》计划书”填写下表:(可参考主题:①搜索引擎大比拼②设计一个旅游计划③父母辈收集信息的主要方式④中学生收集信息的主要方式⑤中国游戏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⑥书写一份职业规划书⑦攒机技巧大全⑧……等等,可自命主题。)

主题组长

组员姓名(学号)主要负责

的任务

确定信息需求的内容,来源以及采集方法

编号信息需求内容信息来源采集方法

编号信息需求内容信息来源采集方法

编号信息需求内容信息来源采集方法

编号信息需求内容信息来源采集方法

编号信息需求内容信息来源采集方法

成果目标所需要载体

三、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1)脚手架的搭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

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是学生顺利开展探究学习,建构知识的关键一环。探究性学习的宽松互动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是缺乏必要的指导、知识、框架的穿引,效果会大大折扣的。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包括必要的知识精讲以及教会学生吸取别人的思想、经验来创作作品,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2)主题设计兼顾学生兴趣差异以及学习能力的分层需求

主题的设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展开探究学习的强动力。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相整合。由于新课程对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要求是完成五个研究性课题,一方面学生有学习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有自主选择主题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为六堂课顺利进行开始了很好的铺垫。

(3)作品展示形式的评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引入竞争和评价机制,大大提升了学生创作的动力,而且邀请优秀的组展示计划与作品,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以及荣誉感,其他学生羡慕的同时,也激发了对以后创作的积极性。同时在展示的过程中共同分享知识、经验和技巧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不足之处

在小组合作充分性探索上,有很多值得探讨的空间,在我带的八个班级中,有个别班级有5-6个学生完全没有参与小组合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如很容易投入游戏中不能自拔,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引导和监督。

另外由于是初次实施,很多小细节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完善,其中一个是每个班都有个别调皮的学生肆意修改别人的姓名,甚至有个别学生偶尔会删除其他同学的作品;因为这个我不得不禁止删除权限,最后导致要修改文件名和删除文件的学生必须到讲台服务器上进行,而这个过程必将由授课教师监督,所以同时花费了许多额外的时间。

虽然本单元设计的初衷是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但最后发现个别学生选择的纯粹是个人爱好资源的搜集整理,但所幸的是多数学生表示提高了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四、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

参考资源:教师用书光盘资源,广东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五、学生作品及成果

计划书:

主题建立环保世界组长***

组员姓名(学号)主要负责

的任务

确定信息需求的内容,来源以及采集方法

02 *** 收集信

息,调查

编号信息需求内容信息来源采集方法

1 国家环保条令网络查找

2 已实施的环保措施书刊阅读

03 *** 整理,记

载资料,

调查

编号信息需求内容信息来源采集方法

1 环保做的好的城市电视观看

2 公民对未来的希望网络问卷调查

成果目标研究性报告所需要载体WORD文字处理软件

六堂课后的主题总结:

主题建立环保世界

作者*** 班级***

正文内容(填写在下一栏)

(个人对小组收集的资料整理阅读后,产生的个人观点及想法,1000字左右)环保是一直以来人们都关注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地域的环境,还体现了一个国家制度治安的好坏,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体现。一个国家环境的好坏从一个地区开始,有很过过国际性大都市已经为我们做好了榜样,环保先驱,如:上海,青岛……那么,我们怎么来因地制宜,借鉴先驱们的经验来建设文明和谐的株洲呢?

从上海说起,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 15 年以来, 快速干道的建设一直是浦东新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浦东地区已建成快速干道 250km, 附属绿化面积达780 万 m2。大量风格独特、生态效应良好的绿化系统体现出现代都市的魅力与精神。上海的目标是建设绿化面积达城市60%的环保城市。株洲是一个工业城市,它的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酸雨严重区,湘江是株洲的母亲河,河水被洗煤场,化工厂等等排放的工业废水废渣,以及甚或垃圾等等所破坏。沿途幼湘江可以看到有很多的垃圾在水面上漂浮,水面上还有游船游过是留下的油污……湘江受污染河段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总大肠菌群、非离子氮、石油类、溶解氧、总砷、总汞等,其中以矿物污染和化学污染最为严重。湖南省政府参事、老水利专家聂芳容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即使在枯水期湘江也从未出现过四类以下的水质,而现在丰水期的七八月份四类以下的水质也常有出现。湖南省水质监测中心对湘江43个河段进行一次监测中,只有11个河段水质在三类标准以内,达标率仅为25.6%。32个河段水质为4类,属已污染水体,其中湘江干流有2个河段水质为五类,已根本无法饮用。

用可再生,绿色资源,不乱排放垃圾废物,处理工厂垃圾,可再生资源的更新与恢复是构成资源承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并增强其再生能力前提下对其进行持续利用和永续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我国日趋严峻的资源形势,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法律制度设计必须实现“从静态保护到动态发展,从经济性开发到生态性建设”的战略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立足可再生资源的自然与生态属性,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培育和发展资源更新产业将成为国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新的途径和方式,与此同时,有关自然资源更新产业化的立法也必将成为当前自然资源立法的优先行动领域。

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护天护地护花护草护环境*爱山爱水爱林爱鸟爱株洲同心描绿色,众... 福自环保来。绿色贵在保持,环保重在行动。打开蓝天的窗,扣开青山的门,走进环保世界,共享美丽人...

让我们的故乡摆脱工业污染,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好,株洲有更美好的明天……

任务跟踪评价表

班级 *** 班学号 ** 姓名 ***

第一节明确任务--确定信息需求及信息来源

任务主题名称建立环保城市组长***

评价1、你对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的思想含义理解吗?

A.理解 B不理解

结果

A

2、这节课过程中能战胜了自己吗?

3、A.是 B.不是

结果

A

4、信息的来源的环节中,每条信息确定了几个来源。

A、1条

B、2条

C、 2条以上结果

C

4.是否到其它小组交流一下他们在确定信息来源的这个环节中是怎么做的?A、是 B、否结果

A

第二课时采集信息—信息收集阶段

评价项目初级(D)中等(C)较好(B)典范(A)

收集搜索的相关信息收集到很少的

相关信息

收集到少量的相

关信息,对自己

搜索经验有所帮

阅读了收集的信

息,对写作有所帮

收集并阅读了大量

信息对写作有了明

显的帮助

结果√

第三课时采集信息—信息收集阶段

独立工作的能力不太习惯,完

成少量的任务在他人帮助下能

基本完成任务

能完成任务,很少

需要别人的帮助

无需别人提醒独立

完成所有任务

结果√

第四课时采集信息—小组互评、修改、交流搜索与下载技巧

介绍能力难以介绍论文

里的信息能大致说明论文

中所做的研究

较精炼地总结出论

文中的精采之处

精彩地总结得到听

众的好评

结果√

结论能力难以总结出搜

索与下载的经

验能大致总结出搜

索与下载的经验

总结出比较详细的

经验技术提高较快

总结出一些新的经

验,有新的感悟收获

结果√1、你明白了“专家搜索”的概念了吗?谈谈看法。

答:明白,专家搜索能很精练很明白的回答我所需求的答案

2、通过以上论文的写作你的收获是什么?

答:1明白的环保重要性。

2学习到一些关于环保的知识

3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的方便

And so on

第五课时采集信息、保存信息—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能力有一些认识,

掌握了少许鉴

别与评价的方

认识到了重要

性,掌握了一些

鉴别与评价的方

对鉴别与评价的重

要性有了较多认

识,基本掌握鉴别

与评价的方法

对鉴别与评价的重

要性有了充分认识,

灵活掌握了鉴别与

评价的方法

结果√

第六课时教学评价--获取信息小结、评价

角色扮演能力很少回答角色

承担的问题

回答部分问题回答大多数问题回答所有问题结果√

合作意识从不与队友合

很少合作有时合作经常合作结果√

结论能力难以说明所做

的研究能大致说明所做

的研究

对所做研究有条理

地说明,并且有自

己的见解

对所做的研究作严

整的说明,并

且有较为创新的思

结果√

课堂回顾

1、通过上面的各项分析,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A、很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A)

2、请对本章的教学过程给老师提些意见或建议,以帮助老师改进教学,衷心地感谢你!(一定要回答,这可是必答题噢!)

教学新颖且有一定内容,望继续多教导些实用内容.谢谢!

附:学生的部分选题:

中国动漫的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 魔兽世界以后会不会有人玩 / 爱护野生动物 / 海洋生物的保护 / 恐龙为什么会灭亡? / 湖南旅游简介 / 西藏旅游指南/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获得诺贝尔奖 / UFO会不会出现在我们视野 / 趣味英语 / 父母辈收集信息的主要方式 / 火星到底有没有生命 /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后果 / 为什么中国动漫拥有雄厚的资历却不受青少年欢迎 / 中国现在与未来环境的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就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得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得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就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得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得习惯与自主学习得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得获取者就是刚刚升入高中得学生,按照人得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得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得认识,可以让她们从大量存在得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她们应该获得得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得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得各种信息,感受信息得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得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与学习得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得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得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得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得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就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您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瞧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得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得信息。 ……师:同学们举得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得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得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得身体内部得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就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得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得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得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得特性,也就有相同得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得信息,找出它们共同得特性。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粤教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

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学习欲望;通过学习,努力提高鉴别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和水平,更有效的利用信息;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教案 粤教版选修4

感受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数据管理技术(选修四)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一课时 非上机时间10 分钟,上机操作时间15 分钟,其他活动(如:阅读、讨论、评价、展示、小结等)大约用20 分钟。 5. 设计组成员资料: 姓名性别通信地址QQ号码电子邮箱 王健男株洲北师大附校495931434 Janssen0313@https://www.360docs.net/doc/4817922849.html, 张喜女株洲县第一中学405384475 Zhangxi086@https://www.360docs.net/doc/4817922849.html, 易李平女醴陵市第一中学529024569 llyzylp@https://www.360docs.net/doc/4817922849.html, 汪博男醴陵市第四中学10266775 Wangbo830309@https://www.360docs.net/doc/4817922849.html,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数据管理技术及数据库的概念。 2、知道利用数据管理技术能达到什么样的管理效果。 3、实例分析、实践操作感受并理解数据管理技术。 4、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数据管理技术》课的开篇,是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的基础上对数据管理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拓展与加深。共有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体验数据管理技术,二是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这节课既要学生了解认识数据库,又要学生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一些概念,并且激发学生对数据管理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认识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学生分析: 数据管理技术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信息技术基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数据库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有初步的了解,而且有些同学在上 Internet 网的时候上过类似数据库的网站,或者接触过 Access 数据库,但又比较陌生是因为只见过没有真正去认识,认真的用过、理解过。 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因为数据管理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因此针对学生对象的分析,运用“任务驱动”,“情感引导”,“分层探究”,“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的实现。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新课讲授探究、讨论案例分析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总体介绍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朱光明/李文郁 摘自:《蚌埠教育网》 一、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以国家课程改革有关文件为依据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充分体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有关要求。 2.教材要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 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校际差异和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合理延伸或拓展课程内容;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3.注意内容的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教材内容力图科学、客观、准确,语言表达要严谨且通俗易懂;选择具有广泛适用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和蕴含着信息技术的基本思想方法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适当选择能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4.注意贴近生活,渗透人文精神,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让信息技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顺利开展;要注意展现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并有意识地设计人文、社会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不断内化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养成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5.注重“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流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交流、协作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并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能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期末复习题1汇总

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B ) A.知识、经济、能源 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 D.物质、材料、通信 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B ) A.报上刊登的广告 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 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C ) A.文字 B.视频 C.声音 D.图像 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5.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D) A.价值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性 D.共享性 6.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C)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7.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B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8.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 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C) A.可以共享的 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 C.可以增值的 D.具有实效性

例1.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支柱是(A ) A.计算机技术 B.液压技术 C.通信技术 D.微电子技术 例2.通信技术主要是用于扩展人的(B )功能 A.处理信息 B.传递信息 C.收集信息 D.信息的控制与使用 例3.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B )。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例4.下列属于现代通信技术应用的是(B ) A.飞鸽传书 B.移动电话 C.烽火狼烟 D.动画制作 例5.下列选项中,体现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是(D)A.印刷术的发明 B.文字的使用 C.造纸术的发明 D.语言的使用 例6.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B ) A.语言的使用 B.印刷术的发明 C.文字的使用 D.电报、电话、广播的发明和普及 例7.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深入应用,将引领信息技术朝着( B )

信息技术必修一知识点

第1章知识要点 1.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 ◇依附性 ◇共享性 ◇价值性 ◇时效性 3.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略) 第2章知识要点 1. 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 信息来源的确定 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3. 信息获取的方法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图书、资料获取信息的阅读法;通过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文献法;通过与人沟通获取信息的访谈法;通过广播、电视、影视资料获取信息的视听法;通过实验研究获取信息的实验法;通过亲临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信息的调查法;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注:以下所有考点,要求理解+背诵。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中国古代信息传播方式有:信鸽传书、烽火告急、结绳记事等。 二、信息定义的不同观点: 1、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3、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三、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五、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2、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3、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六、信息技术包括的四大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七、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八、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九、信息技术对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十、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 2、信息犯罪 3、信息污染 4、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十一、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遵守信息法规。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 一、获取信息需要经历的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二、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等 三、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四、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类搜索引擎的应用(观看提供的Flash动画) 五、搜索时怎样用好关键词? 1、提炼关键词:提炼最具有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添加关键词 3、用好逻辑符号:“AND” 、“OR”、“NOT”、“+”、“-”、“&” 、“^” 4、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 五、常见下载文件的类型: 1、音频(.mp3) 2、视频(.avi)

高中信息技术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教学设计1 粤教版必修1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始终渗透着如何鉴别与评价信息的问题,而信息的纷繁复杂也很容易扰乱人们的注意力。因而,学会准确地鉴别和评价信息,对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本节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设置的。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根据信息论的知识,信息价值判断可根据信息的特征考虑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趣味性、时效性及实用性等。但从教材结构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本节将对信息的价值判断归结为“真实”、“有用”,为此教材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价值判断,即“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从信息来源进行判断”强调的是要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中确认权威、可信的信息源,从而鉴别信息的真实性;“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强调的是对于不同的角色,他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只有满足自己需要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强调的是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时效性,这是信息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学情分析】: 学生对从外界获得信息具备了简单、直观的判断能力,但是缺乏全面的理论支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信息鉴别的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不良信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案例掌握鉴别和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并能对信息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判断,形成信息安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很难通过一两节课的学习形成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教学手段】: 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合作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1、载体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2.信息的价值性。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及信息技术》知识点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及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必须依附于一定的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 可转换的特点。 2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 三大要素。 ☆信息又是 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 人们利用才 能体现出其 价值,而有些 信息的价值 则可能尚未 被我们发现。 3 ☆时效性及价 值性紧密相连, ☆信息如果没 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 效了。 4---信 息不同于物质、能量 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 ☆信息共享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1、信息技术( IT )是指一切及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 意义: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 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意义: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载体举例: 报纸、课本、光盘等 信息举例: 报纸上刊登的足球消息 CCTV播出的新闻等 价值性举例: 学习材料、生产技术 商业信息、GPS定位系统 时效性举例:

天气预报、股市信息 交通信息 共享性举例: 网络信息、课本图书等 【问】: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高中信息技术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粤教版选修2

《片头的集成》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有教材版本:广东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六章第二节多媒体作品的集成中的中头的集成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AuthorWare的流程;认识Authorware几种图标的作用。 能够导入外部声音、动画;欣赏和体验用图标方式集成多媒体作品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经历作品片头的集成过程,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本节课内容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常见作品片头的创作,让学生了解AuthorWare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了解AuthorWare界面、图标、窗口等的特点,掌握几种图标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制作简单的Authorware作品的过程与乐趣。 3、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Authorware作品的展示,学生对用Authorware开发作品跃跃欲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AuthorWare这个软件有了初步的印象,但该软件相对于学生以前所学的所见即所得的软件而言,无论是界面还是设计思想独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讲解、练习与个别指导的力度,让学生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图标、数字电影图标、声音图标、等待图标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Authorware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基于图标和流程线的工作原理 5、教学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粤教版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的第一章节,内容涉及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特点;信息社会及其特点;信息处理的概念及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因此,教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肯定不感兴趣,所以,针对此特点,进行分组讨论的方式,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发现自己身边有关信息方面的问题,通过教师设置讨论题目,使教学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再者,现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方面的认识并不是一概不知,只不过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信息技术”这两个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设计思想 设计思想:将教学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再创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既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能培养他们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判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更利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改进教学策略。 四、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1)能够掌握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和影响(2)明确信息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3)明确信息技术对自己和社会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2)通过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不可替代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讨论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了解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式,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激发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全套教案,粤教版必修1(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_信息技术全套教案_粤教版必修1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教案 教师:雷萍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 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1、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有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 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 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 ☆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 2☆ 物质、能量 和 信息 是 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 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 ☆ 4☆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 ☆ 信息共享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1、信息技术( IT )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 语言的使用, 意义: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 印刷术的发明, 意义: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载体举例: 报纸、课本、光盘等 信息举例: 报纸上刊登的足球消息 CCTV 播出的新闻 等 价值性举例: 学习材料、生产技术 商业信息、GPS 定位系统 时效性举例: 天气预报、股市信息 交通信息 共享性举例: 网络信息、课本图书 等 【问】: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 )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高中信息技术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教案 粤教版必修1

《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而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从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娱乐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节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其他章节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节主要内容介绍 本节设置了两方面的内容: 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掌握搜索引擎的目录类搜索、全文搜索。搜索引擎的出现和应用,使得在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其搜索技巧的娴熟运用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难点: 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搜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搜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策略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的合作方式。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方面的操作技能不再成为今后学习和进步的障碍。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由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交流探究并实践的基础上,让上机操作能力好的学生进行上机演示,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其操作的过程及想法,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习题答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考点】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 1.信息的基本概念p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容称之为信息。(例 如:教科书的容为信息,而教科书是信息的载体)人类不可缺少的三大资源:物质、能量、信息。 例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例2.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 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例3.收听电台广播,其主要的信息载体形式是() A.文字B.视频C.声音D.图像 2.信息的一般特征: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相对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⑦传递性: ①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一定的媒体介质表现出来,如:看到蚂蚁搬家可以知道快下雨了 ②价值性:信息能够满足人们某些方面的需要,如:信息会考时间为6月13日对高一的学生具有价值。 ③时效性:信息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④共享性:一个信息可以由多分进行分享;如: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 ⑤真伪性:“明修栈道、暗渡仓”、诸亮“空城计” ⑥可处理性:玉不琢,不成器。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⑦传递性: 例4.下列关于信息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修栈道、暗渡仓”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真伪性的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日常生活事件说明了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C.信息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D.“盲人摸象”的故事说明了信息具有依附性的特征 3.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围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与支柱)、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P8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章节重点内容模板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 享性。 3、信息的基本容量单位是字节( Byte ) 最小的存储容量单位为位(bit) 1 Byte=8 bit(位) 1 KB=1024 Byte 1 Mb=1024 KB 1 GB=1024 MB (二)信息技术与社会 1、信息技术的(广义)定义: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 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信 息技术又称为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 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显示信息等的相关 技术 2、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语音技术:包括语音识别(语音到文字的转换)和语音合成(文字到语音的转换)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第二章:信息获取 第二章第1节信息获取 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1)定位信息需求。 (2)选择信息来源。 (3)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现场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检索法(卡片式、计算机) ●阅读法 ●视听法 (4)评价信息。 第二章第2节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1.我们想搜索因特网上的信息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你的计算机必须是能够上网的。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沪教版)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1. 什么是信息 信息学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信息和物质、能量一样也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态之一。 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 3.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4. 信息技术的历史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计算机技术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操作使用将更方便。 第2章知识要点 1. 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 信息来源的确定 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 (2)哪些是可靠的信息来源? 3. 信息获取的方法 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图书、资料获取信息的阅读法;通过查阅专业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文献法;通过与人沟通获取信息的访谈法;通过广播、电视、影视资料获取信息的视听法;通过实验研究获取信息的实验法;通过亲临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信息的调查法;通过观察事物的属性和特征获取信息的观察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取信息的问卷法;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网络检索法;通过遥感遥测技术获取信息的遥感遥测法…… 4. 网络信息检索 因特网上有一种非常有效的信息搜索工具——搜索引擎。利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有两种主要方式:目录检索和关键词查询。 (1)目录检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