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P的收敛详解

RSTP的收敛详解
RSTP的收敛详解

RSTP

802.1w能与802.1D进行协商的,802.1W兼容802.1D协议。

802.1D,即STP是被动收敛,也叫等待收敛,因为要让几种计时器超时后才收收敛。802.1W是主动收敛,因为它会主动去确认端口的状态。

802.1W保留了根桥(选举方式也STP的一样)、根端口,指定端口,选举原则与STP几乎一样。但不包括blocking端口,但用替代端口代替alternative port(从其它<非同一个>的网桥收到比本地更好的BPDU的接口,即是到根的一个替代路径)和备份端口Backup port (从同一个网桥上收到比本地更优的BPDU的接口,提供了到同一链路的冗余的连接)来代替。

边缘端口:收到BPDU后,马上变成转发状态,跳过侦听和学习状态,直接进行转发状态,类似于STP的portfast端口。

点到点和共享是按双工模式来分的,点到点是全双工,共享模式是半双工。

Flag字段八位都用到了,

proposal:建议位,建议怎么协商

port Role:端口角色位,一共有四个角色,Alternative/Backup/Root/Designated Learning:学习状态

Forwarding:转发状态

Agreement:协商同意、一致位

RSTP的版本为2,STP的版本为0

RSTP的hello时间和最大老化时间也没有改变

收到协商位的端口将进行转发状态。

RSTP要收敛协商的过程中是不依赖于任何计时器。

TCN会发给相边所有交换机,RSTP的TCP信息不依赖于根和计时器,这样就会马上收敛,收到TCN的交换机将收到所有MAC的信息列表。缺点是增加了泛洪量。

RSTP收快速收敛的本质有三点:1.边缘端口;2.proposal 位;3.Agreement 位

RSTP收敛是分段收敛:

当收到Proposal置位的BPDU,交换机将会把所有非接收端口以外的端口置为Sync状态(如果本身端口是同步的,就保持原状态,如果端口是指定端口,则将该指定端口变为Block状态),当两台交换机把DP和AP选择好了之后,AP的端口会向DP的端口发送Agreement置位的BPDU,之后,这两个接口的角色收敛了。其它链路的接口收敛的方法与此类拟。BPDU报文里面,高位是TCA,低位是TC。

注意:在点到点链路,即双工模式下的链路下,就可以进行RSTP的快速收敛,如果是共享式链路,即半双工模式,则是通过STP收敛的。

RSTP拓扑图发生变化之后,将会处理两个问题:1.接口收敛;2.CAM表的刷新。每台交换机都有处理这两个问题的能力,所以RSTP将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下发给每台交换机,而STP则由根统一指挥。

STP每交换机会发BPDU的HELLO形式的包,允当keep-alive的任务,与OSPF一样。

在配置RSTP协议时,所有的交换机应该启用RSTP,如果有一台是STP的话,将会影响所有配置RSTP的交换机。

RSTP收敛过程的详细分析:

拓扑图:

如果所示:红色字体为优先级;P+数字为交换机端口ID

首先,这六台交换机运行RSTP协议,这六台交换机会有以下操作:

1.选择根网桥:

每台交换机会从自己不为边缘端口(类似于STP的Portfast端口)的端口发送BPDU喧称自己是根网桥,这种选择方法与STP一样:每台交换机会把自己的网桥ID,端口ID等填到BPDU里面,然后发给相邻的交换机,当相邻交换机收到由其它交换机发来的选举根网桥BPDU以后,会把自己本地的BPDU与收到的BPDU 的网桥ID做一个比较,如果更优,就喧称对方为根;由于选根的BPDU交换是所有生成树实例交换机的行为,所以,最优的BPDU的信息会被所有交换机所接收和保存。例如:SW1会把选根的BPDU发给SW2/3,当SW2/3收到后,发现SW1发的BPDU更优(因为SW1的优先级更小),这时SW2/3会把接收到更优的BPDU与接收端口信息保存起来,并且会分别向SW4/5/6发送SW2/3收到的更好的BPDU(里面标识根为SW1),SW4/5/6通过比较(优先级),发现SW2/3发来的BPDU更优,所以SW4/5/6同样会把更优的BPDU与接收端口信息保存起来。这样,拓扑里的所有交换机通过比较BPDU优/劣情况,最终所有交换机一致认为SW1为根桥,此时,根桥就被选举出来了。

在这里要注意几点:

1.RSTP与STP在选举根桥的最大的相同点就是选举方法和参数;

2.RSTP与STP在选举根桥时,都是相互间发BPDU,并且把更优的BPDU信息传给所有邻接交换机的;

3.通过记录更优的BPDU与接收端口信息,可以很容易确定交换机有几条路径可以到达根;

所以总结一句,RSTP与STP在选择根桥的方法和参数基本一样,这点一定要清楚;对于边缘端口,就是RSTP吸取了STP的Portfast的优点,即在RSTP的生成树实例下,每台交换机也可以在连接终端设备(如PC 或路由器)的接口上输入spanning-tree portfast来启用边缘端口。但当启用边缘端口的接口一但收到了BPDU后,该端口的状态马上就会从边缘端口状态进入到正常的生成树接口状态。从这里可以看书,边缘端口的优点与STP的portfast端口的优点是大致一至的。

2.在非根桥上选择根端口、指定端口以及备份或替代端口:

在选择根网桥过程中可以看书,当有多条路可以到达根的话(从多个接口收到更优的BPDU),这里就只能选择一条路,即通过一个端口到达根了,那么这个端口就叫根端口。对于RSTP与STP选举根端口的参数

与STP的基本一样,只是BPDU的发送方式和状态的定义和变化不一样。在RSTP里,所有生成树实例的交换机都要相互(指相邻交换机之间)发送BPDU。

具体过程是:

当根选择出来之后,根交换机会发出一个proposal(协商)位置位的BPDU发给所有的邻居交换机,邻居交换机收到后,会把其它所有的接口状态变为sync(同步)状态(这样做的效果是,同步状态对于边缘接口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但对于连有其它交换机的参入到生成树选举的端口则有很大的影响,sync状态会把这些端口给阻塞掉,这样做的目的是切断了当前链路的环路,使RSTP在一个无环的环境下生成)。例如:SW1被选为根之后,它会马上发proposal置位的BPDU给SW2/3,并且会在根路径成本字段里标识为0(因为它就是根),当SW2/3收到之后,它们会将除P3/4其它的所有端口置为sync的状态,这样的结果是P6/7/9/10/11/12这个四端口都会被暂时地阻塞掉,暂时切掉链路的环路,同时会将根路径成本进行路径成本的磊加(根路径成本计算方式与STP的完全一样)(proposal置位,表示在和对方说:我发给你的这个BPDU是不是最优的?如果是最优的话,那么你接收我的这个BPDU的接口可以马上变为根端口<如果当前没有根端口,则该端口会快速度成根端口>或指定端口了<如果该交换机有根端口,那么该交换机收到最优的BPDU的接口就快速度成指定端口,这样就不需要等计时器超时再变,这也就是RSTP生成树能快速收敛的主要原因之一>);然后,会将根路径成本改后的BPDU发给SW1,并将Agreement(协商一致、同意)位置位,这一方面是对SW1发出的proposal置位的BPDU的最优确认,同时对相连接口状态的确认,即该端口变成根端口(或指定端口,当然在这里SW2/3都没有根端口,那么自然会变成根端口,这是选举的顺序)。这时,SW2/3会把P3/4端口角色变为根端口,状态变为转发状态,SW1收到之后,现发Agreement置位,并且根路径成本比SW1自己发出的要高,这时SW1会把P1端口角色变为指定端口,状态变为转发状态;

注意:如果链路的接口是半双工模式,那就不能照上面的快速收敛的方式来收敛生成树,它会回到STP的收敛方式,只有全双工模式的链路接口才会用这种收敛方式。

如果是处于阻塞状态的接口或边缘端口,并且是全双工模式时,收到proposal 置位的BPDU则会进入到转发状态;对于指定端口才会变为blocking状态,通过下一轮的proposal和Agreement的协商才能进入到转发状态,并选举成对应的接口角色。

block和边缘端口是同步端口,所以proposal置位的BPDU对这样的端口没有什么影响。

之后,SW2/3向除SW1之外的所有交换机发BPDU,同样proposal置位,并且会附带根路径成本(就是刚才算出来的值);当相邻交换机收到之后,会做与SW2/3收到SW1发出的proposal置位的BPDU后相同的动作。这里要注意一点的就是:原来有端口被选为根接口状态不是会变的,它们只会对发送的BPDU的优/劣进行比较,谁发的优,对应的那个端口就会变成指定端口,相应的另一端为替代端口,替代端口的状态是被阻塞的,即:SW2和SW3之间相互发送BPDU时,就会通过发出BPDU的根路径成本和网桥ID来选择指定端口(因为SW2/3的根端口已经被选出来了),优的那一方会变成指定端口,即P7,那么链路的另一个端口P6会变成替代端口(当根端口失效后替代根端口到达根网桥的路径,如果有多个替代端口,可以通过替代端口到达根桥的根路径成本、发送方网桥ID和发送方的端口ID来先择到达根桥的最优路径)。那么、对于SW2/3与SW4/5/6的情况,那就与刚才的SW1与SW2/3的情况一样了,但不同的是,SW5会从两个接口上收到BPDU,那么SW5就会根据收到的BPDU的优劣来选择根端口和替代端口,选择方式与前面一样,两两之间都发送BPDU,并看各自发出的BPDU的根路径成本和网桥ID,哪一方优,那么对应的接口将成为指定端口,对应的另一端接口通过比较两条路径的优劣来确定端口是根端口角色还是替代端口角色。

最后就是SW4/5/6相互之进行交流,选举指定端口和替代端口,选举方法与前面讲的一样,看各自发出BPDU的优劣作为依据来判断哪边为指定端口,哪边为替代端口,最终生成树收敛。

最终的收敛拓扑图:

通过以上选举:P6/15/17/19最终成为了替代端口,被阻塞掉了。

以下是RSTP生成树收敛的过程:(cisco=HC)

第一步:收到proposal置位的提义BPDU;

第二步:依次block掉其它端口;

第三步:发Agreement同意BPDU,链路两端的接口的角色确定,并状态变为Forward;

第四步:通过第二步block掉的端口依次向下游交换机发送proposal提义BPDU,等待Agreement回应,最终确定端口角色和端口状态;

第五步:其它交换机的处理过程依此类推;

要注意的是:

1.对于RSTP,这些端口选举是主动去协商选举的,速度比STP的通过等待(计时器超时)协商的方式要快的多;

2.RSTP这种选举和收敛方式,在1~2秒的时间内就可以让整个交换网络收敛;

3.RSTP的端口角色与STP的不太一样,但本质没有多大变化;

4.替代端口是对到达根桥路径的备份;备份端口是对指定端口的备份,或是其它交换机到根的由经路径的

备份;

5.RSTP的端口角色的选举参数与STP的完全一样:根路径成本(算法也是一样的)、发送方或相互的网桥ID、发送方端品ID

总结:RSTP与STP的选举参数与比较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生成树形成的过程有区别;RSTP的选举方式更快,这样就使得生成树的收敛时间更短;但如果RSTP 的交换机与STP的交换机一起收敛,那么RSTP的快速收敛方法将不会被正常应用于生成树的收敛之中,因为RSTP是兼容STP的,所以一旦RSTP与STP互操作,结果就是都变成STP了。

RSTP的拓扑变更分析:

例如:当SW3与SW6相连接链路断开,此时,SW3/6都监测到了(链路断开,接口就为DOWN),SW6的根丢失,然后马上将P15变成根端口(因为P15是SW6到达根的备份),并将自己的CAM表的超时时间由原来默认的300秒变为一个转发延迟15秒,然后会从新的根端口P15发出拓扑变化的BPDU,TC置位。SW3也同样会发这样TC置位的BPDU。SW5/2/1收到之后会将这个BPDU泛洪给其它相邻交换机,并且会把自己的CAM表的超时时间改为15秒的转发延迟时间,让CAM表快速超时,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所有交换机在拓扑图变化的环境下将帧发往正确的方向,其它收到TC置位的交换机的做法也是如此。

注意:

1.对于STP,当拓扑图发生变化时,阻塞端口需要近50秒会变成根端口,或指定端口,而RSTP则是马上;

2.对于STP,在拓扑图收敛以后,只有根桥才会发送BPDU,而其它非根桥只会去转发它;而RSTP则是每2秒钟,每台交换机会向它的邻居交换机相互之间发送BPDU,以此确定邻居交换机是否存活着,如果当3个周期(一个周期默认为2秒)没有收到邻居交换机的BPDU,则此交换机会认为邻居丢失(邻居有可能是指定根或指定网桥),拓扑变化。如果有替代(阻塞)端口就变成根或指定端口,这就类似于STP的uplinkfast功能一样。同时由上面可以看出,替代端口或备份端口也会发BPDU,因为这也是为了与邻居间生成树进行保活。不同接口发的BPDU状态标识不一样,必须与当前接口的角色或状态对应。

RSTP较STP收敛快的原因有三个:

1.边缘端口:边缘端口的引入,大大缩短了终端设备或路由器连入交换网络的时间(正常情况下,致少需要30秒);

2.角色选举:在选择根端口/指定端口/替代或备份端口时,RSTP则是主动而快速,STP则等待而缓慢;

3.拓扑变更:在拓扑变更时,RSTP里面的每台交换机都会发送BPDU,并且每台RSTP生成树实例的交换机

会把拓扑变更的信息泛洪给与之相连的其它交换机上。

拓扑变更的本质在于两点:

1.CAM表的超时与刷新,以此保证数据帧的正确转发;

2.阻塞端口的启用,以此恢复链路的畅通;

STP.RSTP协议理解

STP/RSTP 协议理解 拟制 Prepared by 沈岭 Date 日期 2004-11-03 评审人 Reviewed by Date 日期 yyyy-mm-dd 批准 Approved by Date 日期 yyyy-mm-dd 华为三康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3Com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记录Revision Record

目录 1 S TP 生成树协议 (7) 1.1STP的主要作用 (7) 1.2STP的基本原理: (7) 1.3STP端口的角色和状态 (8) 1.4端口状态: (9) 1.5STP算法 (9) 1.5.1问题1 (12) 1.5.2问题2 (13) 1.6STP的计时器: (13) 1.7STP拓扑结构改变 (14) 1.8问题讨论 (16) 1.8.1问题3的答案: (16) 1.8.2附加题: (16) 2 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 (19) 2.1RSTP的改进 (19) 2.2P/A协商 (22) 2.3拓扑结构变化 (23) 2.3.1问题1: (24) 2.3.2问题2: (25) 2.3.3问题3 (25) 2.3.4问题4: (25) 2.3.5附加题 (26) 2.4RSTP新增特性 (26) 2.4.1BPDU Guard (26) 2.4.2Root Guard (27)

2.4.3Root Primary/Secondary (27) 2.4.4Loop Guard (27) 2.4.5STP Mcheck (28) 2.4.6STP TC-protection (28) 推荐资料: (29) 参考资料: (29)

理解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802.1w) 注:本文译自思科的白皮书Understanding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802.1w). ---------------------------------------------------------------------------------------------------------------------- 介绍 Catalyst 交换机对RSTP的支持 新的端口状态和端口角色 端口状态(Port State) 端口角色(Port Roles) 新的BPDU格式 新的BPDU处理机制 BPDU在每个Hello-time发送 信息的快速老化 接收次优BPDU 快速转变为Forwarding状态 边缘端口 链路类型 802.1D的收敛 802.1w的收敛 Proposal/Agreement 过程 UplinkFast 新的拓扑改变机制 拓扑改变的探测 拓扑改变的传播 与802.1D兼容 结论 ---------------------------------------------------------------------------------------------------------------------- 介绍 在802.1d 生成树(STP)标准设计时,认为网络失效后能够在1分钟左右恢复,这样的性能是足够的。随着三层交换引入局域网环境,桥接开始与路由解决方案竞争,后者的开放最短路由协议(OSPF)和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能在更短的时间提供备选的路径。 思科引入了Uplink Fast、Backbone Fast和Port Fast等功能来增强原始的802.1D标准以缩短桥接网络的收敛时间,但这些机制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们是私有的,并且需要额外的配置。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IEEE802.1w)可以看作是802.1D标准的发展而不是革命。802.1D 的术语基本上保持相同,大部分参数也没有改变,这样熟悉802.1D的用户就能够快速的配置新协议。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经任何配置RSTP的性能优于思科的私有扩展。802.1w能够基于端口退回802.1D以便与早期的桥设备互通,但这会失去它所引入的好处。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的配置课程设计

石河子大学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网络技术>课程设计成果报告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名称:
利用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实现现交换机之间的冗余链路备份
专 班 学
业: 级: 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科 2012(一)班 2012508013 蒋 曹 能 传 凯 东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二○一五

一 月 七




一 课题介绍 ......................................................................................................................................................... - 3 1.1 课题名称 ............................................................................................................................................... - 3 1.2 课题简介 ............................................................................................................................................... - 3 1.3 课题拓展 ............................................................................................................................................... - 3 二 RSTP 简介....................................................................................................................................................... - 3 三 实验环境介绍 ................................................................................................................................................. - 5 3.1 实验软硬件环境 ................................................................................................................................... - 5 3.2 实验参数 ............................................................................................................................................... - 5 3.3 实验拓扑图 ........................................................................................................................................... - 8 四 实验内容 ......................................................................................................................................................... - 8 五 实验详细步骤 ................................................................................................................................................. - 9 5.1 绘制实验拓扑 ....................................................................................................................................... - 9 5.2 交换机及 PC 的基本配置 .................................................................................................................... - 9 5.3 Spanning-tree 的配置 .......................................................................................................................... - 13 5.3 链路测试 ............................................................................................................................................. - 14 六 课题总结 ....................................................................................................................................................... - 17 附录 A 参考文献................................................................................................................................................ - 18 -

实验13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实验十三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实验名称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实验目的 理解生成树协议的配置及原理。 实现功能 使网络在有冗余链路的情况下避免环路的产生,避免广播风暴等。 实验设备 锐捷S2126(或S3550)交换机2台,网线4根。 实验步骤 1.用2根网线从交换机(除了1和2号端口)分别连到2台计算机,这两台计算机的IP 地址设为同一个网段地址。 2.连到交换机1,对交换机1进行配置。 3.对交换机1开启生成树协议。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交换机全局配置模式) spanning-tree(开启生成树协议) spanning-tree mode rstp(设置生成树模式为802.1W) spanning-tree priority 8192(设置此交换机的生成树优先级为8192) end show spanning-tree(显示交换机生成树的状态) StpVersion : RSTP

SysStpStatus : Enabled BaseNumPorts : 24 MaxAge : 20 HelloTime : 2 ForwardDelay : 15 BridgeMaxAge : 20 BridgeHelloTime : 2 BridgeForwardDelay : 15 MaxHops : 20 TxHoldCount : 3 PathCostMethod : Long BPDUGuard : Disabled BPDUFilter : Disabled BridgeAddr : 00d0.f8b8.1c5b Priority : 8192 TimeSinceTopologyChange : 0d:0h:7m:24s TopologyChanges : 0 DesignatedRoot : 200000D0F8B81C5B RootCost : 0 RootPort : 0 freezing1# 4.连到交换机2,对交换机2进行配置。 5.对交换机2开启生成树协议。 configure terminal(进入交换机全局配置模式) spanning-tree(开启生成树协议) spanning-tree mode rstp(设置生成树模式为802.1W) spanning-tree priority 16384(设置此交换机的生成树优先级为16384) end

Cisco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协议原理及配置

Cisco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协议原理及配置

实验8 Cisco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协议原理及配置 一、相关知识介绍 1、生成树协议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在利用生成树算法、在以太网络中,创建一个以某台交换机的某个 端口为根的生成树,避免环路。二是在以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通过生成树协议达到收敛保护的目的。 2、根网桥的选择流程: (1)第一次启动交换机时,自己假定是根网桥,发出BPDU报文宣告。 (2)每个交换机分析报文,根据网桥ID选择根网桥,网桥ID小的将成为根网桥(先比较网桥优先级,如果相等,再比较MAC地址)。 (3)经过一段时间,生成树收敛,所有交换机都同意某网桥是根网桥。 (4)若有网桥ID值更小的交换机加入,它首先通告自己为根网桥。其它交换机比较后,将它当作新的根网桥而记录下来。 3、RSTP 协议原理 STP并不是已经淘汰不用,实际上不少厂家目前还仅支持STP。STP的最大缺点就是他的收敛时间太长,对于现在网络要求靠可靠性来说,这是不允许的,快速生成树的目的就是加快以太网环路故障收敛 的速度。 (1)RSTP 5种端口类型 STP定义了4种不同的端口状态,监听(Listening),学习(Learning),阻断(Blocking)和转发(Forwarding),其端口状态表现为在网络拓扑中端口状态混合(阻断或转发),在拓扑中的角色(根 端口、指定端口等等)。在操作上看,阻断状态和监听状态没有区别,都是丢弃数据帧而且不学习MAC 地址,在转发状态下,无法知道该端口是根端口还是指定端口。RSTP有五种端口类型。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这两个角色在RSTP中被保留,阻断端口分成备份和替换端口角色。生成树算法(STA)使用BPDU来决定端口的角色,端口类型也是通过比较端口中保存的BPDUB来确定哪个比其他的更优先。 1)根端口:非根桥收到最优的BPDU配置信息的端口为根端口,即到根桥开销最小的端口,这点和STP 一样。请注意图8-16上方的交换机,根桥没有根端口。按照STP的选择根端口的原则,SW-1和SW-2和根连接的端口为根端口。 2)指定端口:与STP一样,每个以太网网段段内必须有一个指定端口。假设SW-1的BID比SW-2 优先,而且SW-1的P1口端口ID比P2优先级高,那么P1为指定端口,如图8-17所示。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目录 1.RSTP定义 (1) 2.STP技术原理 (1) 3.端口状态 (1) 4.RSTP的P/A机制 (4) 5.RSTP相对于STP的改进 (4)

RSTP(生成树协议) 1. RSTP定义 快速生成树协议(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IEEE802.1w)是由生成树协议(STP IEEE802.1d)发展而来,该协议在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能更快的收敛网络。它比802.1d 多了两种端口类型:预备端口类型(alternate port)和备份端口类型。 2. STP技术原理 RSTP是从STP发展而来,其实现基本思想与STP一致,但它更进一步处理了网络临时失去连通性的问题。RSTP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处于Blocking状态的端口不必经历2倍的Forward Delay时延而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如网络边缘端口(即直接与终端相连的端口),可以直接进入转发状态,不需要任何时延。或者是网桥旧的根端口已经进入Blocking状态,并且新的根端口所连接的对端网桥的指定端口仍处于Forwarding状态,那么新的根端口可以立即进入Forwarding状态。即使是非边缘的指定端口,也可以通过与相连的网桥进行一次握手,等待对端网桥的赞同报文而快速进入Forwarding状态。当然,这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握手,但握手次数会受到网络直径的限制。 功能介绍生成树协议最主要的应用是为了避免局域网中的网络环回,解决成环以太网网络的“广播风暴”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网络保护技术,可以消除由于失误或者意外带来的循环连接。STP也提供了为网络提供备份连接的可能,可与SDH保护配合构成以太环网的双重保护。新型以太单板支持符合ITU-T 802.1d标准的生成树协议STP及802.1w规定的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收敛速度可达到1s。 3. 端口状态 (1)STP(802.1d)端口状态 STP定义了的5种端口状态:阻塞blocking、监听listening、学习learning、转发forwarding、关闭(disable)。 Blocking:处于这个状态的端口不能够参与转发数据报文,但是可以接收配置消息,并交给CPU进行处理。不过不能发送配置消息,也不进行地址学习。 Listening:处于这个状态的端口也不参与数据转发,不进行地址学习;但是可以接收并发送配置消息。 Learning:处于这个状态的端口同样不能转发数据,但是开始地址学习,并可以接收、处理和发送配置消息。 Forwarding:一旦端口进入该状态,就可以转发任何数据了,同时也进行地址学习和配置消息的接收、处理和发送。

交换机快速生成树协议配置

交换机生成树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生成树协议工作原理; 2.掌握快速生成树协议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3 Cisco公司开发的packet tracer软件平台。 三、实验步骤: 1.打开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平台,构建网络拓扑图,如图1.1; 其中两台普通台式机的FastEthernet端口分别与两台2960交换机的FastEthernet0/7 端口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再用双绞线连接,端口号对应都是fastEthernet0/1、FastEhernet0/2。 图1.1 2.配置PC1的IP Address:192.168.0.7,Subnet 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0.1 PC2的IP Address:192.168.0.17,Subnet 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0.1 此时两台主机是已经彼此连通,可用ping命令检测,如图1.2;

图1.2 交换机之间经过传送BPDU协议单元选出跟交换机和根端口,以确定各端口的转发状态。有图1.1可看出两台交换机相连之间的四个端口有三个是“绿色的”,即处于转发,还有一个端口是“红色的”,即处于堵塞状态。一般交换的的生成树协议是开启的,生成树协议的开启保证了交换机之间的物理环路的断开,在逻辑上让一个端口处于“堵塞状态”备用,这样避免了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当原来的网络不通时,即启用备用的堵塞端口,并进行重新选举根交换机和根端口。 但是,要更改生成树协议为快速生成树协议,需要手动进行配置。 3.对两个交换机都进行配置快速生成树协议,步骤相同如下: 首先划分fastEthernet0/7端口到vlan 2(即port vlan)如图1.3; 然后设置fastEthernet0/1-2两个端口为trunk端口(即tag vlan),如图1.4; 最后更改生成树协议为“快速生成树协议”,如图1.5。 图1.3

任务6 运行快速生成树协议实现交换网络冗余链路

授课章节§1.6运行快速生成树协议实现交换网 络冗余链路 授课形式现场教学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冗余交换网络的模型及广播风暴、多帧复制和MAC 地址表抖动等概念; 2.能够描述生成树协议(STP)和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原理和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1.能够规划、设计交换网络的冗余链路,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2.能够正确配置交换网络的快速生成树协议; 3.能够配置交换网络中的根交换机和非根交换机的根端口。 素质目标:1. 培养学生网络工程可靠性设计的基本素养。 教学重点生成树协议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配置快速生成树协议,为交换网络提供冗余备份链路,并解决交换网络中的环路问题。 补充内容 教学场地 及教具使用 锐捷网络实验室RG-RCMS试验台 教学过程方法手段时间分配 导入 回顾,问答: 1.何配置Port Vlan? 2. 如何利用Tag Vlan功能实现跨交换机的信息控制? 学生发言、回答 问题 10分钟 新课§1.6运行快速生成树协议实现交换网络冗余链路 分析工作任务: 中小型计算机网络一般采用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三层 网络拓扑结构。通常用二层交换机作为接入层设备,将计算机 接入网络;用三层交换机作为汇聚层设备,将各子网连接起来, 并与核心层设备或服务器群连接。在接入层与汇聚层之间通常 有一条链路连接一个子网,这条链路就成为这个子网与网络其 它部分连接的唯一通路,一旦这条链路出现故障,这个子网与 网络其它部分的通信就中断。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需要在 接入层与汇聚层之间增加冗余链路,请对网络进行规划和配置, 以实现交换网络的冗余链路。 讲授为主(多媒 体演示) 35分钟

第06章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配置

第六章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配置 6.1 生成树简介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是生成树协议的英文缩写。STP的目的是通过协商一条到根交换机的无环路径来避免和消除网络中的环路。它通过一定的算法,判断网络中是否存在环路并阻塞冗余链路,将环型网络修剪成无环路的树型网络,从而避免了数据帧在环路网络中的增生和无穷循环。 STP在网络中选择一个被称为根交换机的参考点,然后确定到该参考点的可用路径。如果它发现存在冗余链路,它将选择最佳的链路来负责数据包的转发,同时阻塞所有其它的冗余链路。如果某条链路失效了,就会重新计算生成树拓扑结构,自动启用先前被阻塞的冗余链路,从而使网络恢复通信。 MyPower S41xx以太网交换机所实现的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是生成树协议的优化版。其快速体现在根端口和指定端口进入转发状态的延时在某种条件下大大缩短,从而缩短了网络拓扑稳定需要的时间。 6.2 RSTP配置任务列表 只有启动RSTP后各项配置任务才能生效,在启动RSTP之前可以配置设备或以太网端口的相关参数。RSTP关闭后这些配置参数仍然有效。 RSTP 主要配置任务列表如下: ◆启动/关闭设备RSTP 特性 ◆启动/关闭端口RSTP 特性 ◆配置RSTP 的工作模式 ◆配置交换机的Bridge 优先级 ◆配置交换机的Forward Delay 时间 ◆配置交换机的Hello Time时间 ◆配置交换机的Max Age 时间 ◆配置交换机路径耗费值的版本号

◆配置特定端口是否可以作为EdgePort ◆配置端口的Path Cost ◆配置端口的优先级 ◆配置端口是否与点对点链路相连 ◆配置端口的mCheck 变量 6.2.1 启动/关闭设备RSTP特性 配置命令 spanning-tree {enable|disable} 【配置模式】全局配置模式。 【缺省情况】缺省RSTP功能是“enable”。 6.2.2 启动/关闭端口RSTP特性 为了灵活的控制RSTP工作,可以关闭指定以太网端口的RSTP特性,使这些端口不参与生成树计算。 配置命令 【配置模式】端口配置模式。 【缺省情况】各个端口缺省情况下均参与RSTP算法。 注意: 当这些端口不参与生成树的计算时,则该端口在链路up时始终处于Forwarding状态并进行数据转发,有可能会形成回路。 6.2.3 配置RSTP 的工作模式 RSTP 可以和STP互通,如果交换网络中存在运行STP的交换机,可以通过该命令配置当前的RSTP运

试验二快速生成树协议配置

实验二快速生成树协议配置 一、实验目的 理解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的原理及配置。 二、实验设备 二层交换机(2台)、主机(2台)、直连线(4条) 三、实验原理 生成树协议(spanning-tree),作用是在交换网络中提供冗余备份链路,并且解决交换网络中的环路问题。生成树协议是利用SPA算法(生成树算法),在存在交换环路的网络中生成一个没有环路的树形网络。运用该算法将交换网络冗余的备份链路逻辑上断开,当主要链路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的切换到备份链路,保证数据的正常转发。生成树协议目前常见的版本有STP(生成树协议IEEE802.1d)、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IEEE802.1w)、MSTP(多生成树协议IEEE802.1s)。 生成树协议的特点是收敛时间长。当主要链路出现故障以后,到切换到备份链路需要50秒的时间。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在生成树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种端口角色:替换端口(alternate Port)和备份端口(backup Port),分别做为根端口(root Port)和指定端口(designated Port)的冗余端口。当根端口出现故障时,冗余端口不需要经过50秒的收敛时间,可以直接切换到替换端口或备份端口。从而实现RSTP协议小于1秒的快速收敛。四、实验内容 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用2条链路将交换机互连,同时要求在交换机上做快速生成树协议配置,使网络避免环路。本实验以两台S2126交换机为例,两台交换机分别命名为SwitchA,SwitchB。PC1和PC2在同一网段,假设IP地址分别为192.168.0.137,192.168.0.136,网络掩码为255.255.255.0。实验拓扑如图2所示。 五、实验步骤 步骤1: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生成树协议STP和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的配置及原理

生成树协议STP和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的配置及原理 生成树协议STP和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 生成树协议的由来:由于网络中会存在单点故障而导致网络无法访问,系统瘫痪,因此在网络中提供冗余链路即引入备份链路来解决单点故障问题,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单点故障,增加网络可靠性;缺点是:产生交换环路,会导致广播风暴、多帧复制、MAC地址表抖动。因此生成树协议是为了提供冗余链路,解决环路问题(作用)。 生成树协议的原理:使冗余端口置于“阻塞状态”;网络中的计算机在通信时,只有一条链路生效;当原本的链路出现故障时,将处于“阻塞状态”的端口重新打开,从而确保网络连接稳定可靠。 实验目的:使网络在有冗余链路的情况下避免环路的产生,避免广播风暴等 实验拓扑:

配置过程:(此实验需要先配置再连线,只能在真实机上做) 生成树协议STP: 1.开启生成树协议:(A和B同) switchA#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A(config)#spanning-tree 开启生成树协议 2.设置生成树模式:(A和B同) switchA(config)#spanning-treemode stp !设置生成树模式为STP(802.1D)验证测试:验证生成树协议模式为802.1D 3.验证生成树协议已经开启:(A和B同) switchA#showspanning-tree !显示交换机生成树的状态 switchA#showspanning-tree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显示交换机接口fastethernet0/1的状态 switchA#showspanning-tree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 !显示交换机接口fastethernet0/2的状态 4.测试结果: C:\Users\pdsu>ping -t192.168.10.1 正在Ping192.168.10.1 具有32 字节的数据: 请求超时。 来自192.168.10.1 的回复: 字节=32 时间=1ms TTL=64

RSTP (802.1W)协议机制详解

【生成树】RSTP (802.1W)协议机制详解 一、基础知识点 1.RSTP 端口状态 丢弃(也就是802.1D 中的禁用、阻塞、侦听的合并) 学习 转发 2.端口角色: 根端口:收到最优的BPDU 的接口就是根端口。这是距离Root 最近的(cost 最小)的接口。 指定端口:在每一个segment 上选择一个指定端口,该端口将发送这个segment 上最优的BPDU。 替代端口:丢弃状态。本交换机除了根端口外,其他到根路径的端口,如果活跃的根端口发 生故障,替代端口将成为根端口,所以替代端口可以理解为根端口的可替代者 备份端口:丢弃状态。指定端口的备份,出现在一台交换机有两个端口连接到同一个共享 介质时。 禁用端口

STP 与RSTP 的端口对比: 二、BPDU 格式和操作 1.80 2.1W BPDU 格式 RSTP 只在802.1D 基础上对BPDU 做了少量修改: 在802.1D 中,TYPE 字段只使用了最高位和最低位,来表示TC 和TC 确认,RSTP 对该字段进行的扩展:

RSTP BPDU 的协议是2,版本是2。 2.BPDU 操作 在802.1D 中,非根交换机只有从根端口收到根桥发送的BPDU,自己才能产生BPDU。而在RSTP 中,即使非根交换机没有从根交换机处收到BPDU,其自己也以“hello 间隔”为周期(默认2S)发送BPDU。 3.Faster Aging of Information 在特定的接口,如果连续三个周期没有收到BPDU(或者max-age 超时),接口上的STP 协议数据将迅速老化,如此一来,BPDU 又有点类似交换机之间的keep-alive 机制。 这种快速老化的机制有助于对拓扑变化的快速响应。 4.Accepts Inferior BPDUs 这个机制与CISCO 的BackboneFast 特性非常类似。当交换机从其他指定交换机或根桥 收到次优BPDU,802.1D 遇到这种情况是首先忽略这些 次优BPDU,而RSTP 是立即接受这些次优BPDU 同时回传一个更优的BPDU。 看上图,初始情况下,C 的一个接口被选举为非指定端口被Block,B 会从指定端口发送BPDU 给C。我们先考虑一下802.1D 的情况,当Root 及B 之间的链路故障了,由于C 上连接B 的接口被BLOCK,它不发送BPDU 给B,因此,B 此刻认为自己是Root,于是 向 C 发送自己为Root 的BPDU。而由于这个时候 C 的接口上还存储着之前 B 发给自己的BPDU, 而这个BPDU 相比与 B 后来发送给自己的BPDU 更优,因此C 直接忽略这些次优BPDU,

详解生成树协议STP RSTP

详解生成树协议STP/RSTP 生成树协议是一种二层管理协议,它通过有选择性地阻塞网络冗余链路来达到消除网络二层环路的目的,同时具备链路的备份功能。 生成树协议和其他协议一样,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的。“生成树协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并不是特指IEEE 802.1D中定义的STP协议,而是包括STP以及各种在STP基础上经过改进了的生成树协议。 STP/RSTP 在网络发展初期,透明网桥的运用。它比只会放大和广播信号的集线器聪明得多。它的学习能力是把发向它的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和端口号记录下来,下次碰到这个目的MAC 地址的报文就只从记录中的端口号发送出去,除非目的MAC地址没有记录在案或者目的MAC地址本身就是多播地址才会向所有端口发送。通过透明网桥,不同的局域网之间可以实现互通,网络可操作的范围得以扩大,而且由于透明网桥具备MAC地址学习功能而不会像Hub那样造成网络报文冲撞泛滥。 透明网桥也有它的缺陷,它的缺陷就在于它的透明传输。透明网桥并不能像路由器那样知道报文可以经过多少次转发,一旦网络存在环路就会造成报文在环路内不断循环和增生,出现广播风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后来提出了生成树协议。 STP协议中定义了根桥(RootBridge)、根端口(RootPort)、指定端口(DesignatedPort)、路径开销(PathCost)等概念,目的就在于通过构造一棵自然树的方法达到裁剪冗余环路的目的,同时实现链路备份和路径最优化。用于构造这棵树的算法称为生成树算法SPA (Spanning TreeAlgorithm)。 要实现这些功能,网桥之间必须要进行一些信息的交流,这些信息交流单元就称为配置消息BPDU(BridgeProtocol Data Unit)。STP BPDU是一种二层报文,目的MAC是多播地址01-80-C2-00-00-00,所有支持STP协议的网桥都会接收并处理收到的BPDU报文。该报文的数据区里携带了用于生成树计算的所有有用信息。 生成树协议的工作过程: 首先进行根桥的选举。选举的依据是网桥优先级和网桥MAC地址组合成的桥ID(Bridge ID),桥ID最小的网桥将成为网络中的根桥。在网桥优先级都一样(默认优先级是32768)的情况下,MAC地址最小的网桥成为根桥。 接下来,确定根端口,根据与根桥连接路径开销最少的端口为根端口,路径开销等于…1000?除于…传输介质的速率?假设中SW1和跟桥之间的链路是千兆GE链路,跟桥和SW3之间的链路是百兆FE链路,SW3从端口1到根桥的路径开销的默认值是19,而从端口2经过SW1到根桥的路径开销是4+4=8,所以端口2成为根端口,进入转发状态。 根桥和根端口都确定之后然后是裁剪冗余的环路。这个工作是通过阻塞非根桥上相应端口来实现的。 生成树经过一段时间(默认值是30秒左右)稳定之后,所有端口要么进入转发状态,要么进入阻塞状态。STPBPDU仍然会定时从各个网桥的指定端口发出,以维护链路的状态。如果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生成树就会重新计算,端口状态也会随之改变。 当然生成树协议还有很多内容,其他各种改进型的生成树协议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基本思想和概念都大同小异。 STP协议给透明网桥带来了新生。但是它还是有缺点的,STP协议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收敛速度上。 当拓扑发生变化,新的配置消息要经过一定的时延才能传播到整个网络,这个时延称为

理解快速生成树协议(802.1w)

理解快速生成树协议(802.1w) 注:本文译自思科的白皮书Understanding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802.1w). ---------------------------------------------------------------------------------------------------------------------- 介绍 Catalyst 交换机对RSTP的支持 新的端口状态和端口角色 端口状态(Port State) 端口角色(Port Roles) 新的BPDU格式 新的BPDU处理机制 BPDU在每个Hello-time发送 信息的快速老化 接收次优BPDU 快速转变为Forwarding状态 边缘端口 链路类型 802.1D的收敛 802.1w的收敛 Proposal/Agreement 过程 UplinkFast 新的拓扑改变机制 拓扑改变的探测 拓扑改变的传播 与802.1D兼容 结论 ---------------------------------------------------------------------------------------------------------------------- 介绍 在802.1d 生成树(STP)标准设计时,认为网络失效后能够在1分钟左右恢复,这样的性能是足够的。随着三层交换引入局域网环境,桥接开始与路由解决方案竞争,后者的开放最短路由协议(OSPF)和增强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能在更短的时间提供备选的路径。 思科引入了Uplink Fast、Backbone Fast和Port Fast等功能来增强原始的802.1D标准以缩短桥接网络的收敛时间,但这些机制的不足之处在于它们是私有的,并且需要额外的配置。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IEEE802.1w)可以看作是802.1D标准的发展而不是革命。802.1D 的术语基本上保持相同,大部分参数也没有改变,这样熟悉802.1D的用户就能够快速的配置新协议。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经任何配置RSTP的性能优于思科的私有扩展。802.1w能够基于端口退回802.1D以便与早期的桥设备互通,但这会失去它所引入的好处。

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

RSTP 快速生成树协议 本文主要介绍RSTP协议,STP相关的算法和细节在本文中不再涉及。虽然这种分割的做法不利于产生全局的观念,但通过对RSTP改进点的详细介绍,将会使你对该协议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继IEEE 802.1D定义了STP标准后,IEEE又推出了802.1w这个草案作为802.1D的补充,并定义了RSTP标准。在新版本的802.1D(2004)中已经接纳了RSTP标准,取代了原来的STP。 RSTP保留了STP的大部分算法和计时器,只在一些细节上做了改进。但这些改进相当关键,极大的提升了STP的性能,使其能满足如今低延时高可靠性的网络要求。后续诞生的MSTP,单个实例中的算法和RSTP几乎一模一样。可以说从STP发展到RSTP的这套算法,是整个生成树协议的精髓。 1RSTP的改进 1.1BPDU的变化

图1 RSTP/STP BPDU的区别 RSTP的BPDU被称作RST BPDU①,和STP Config BPDU的主要区别在协议版本号,BPDU类型和Flags字段。RSTP中没有了TCN和TCA报文,在拓扑结构变化时只发送TC报文。对拓扑结构变化的详细描述请参考1.5。 2 STP的Flags字段 TCA=Topology Change Acknowledgement TC = Topology Change Port role =00 Unknown 01 Alternate / Backup 10 Root 11 Designated 图3 RSTP的Flags字段 RSTP的Flags字段增加了端口属性和状态,Bit1和Bit6两个字段在1.4中会提及,用于点到点链路端口的快速迁移。常见的几种Flags需要记住,2c(Forwarding,Designa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