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说课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5.教学准备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二、说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书再现地理分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师生对诗

先播放音乐《思乡曲》,以“这表达的就是思乡的情感。歌曲能表达思乡的情感,诗词也可以”导入师生对诗,再以过渡语“现在,我们继续这一思乡之旅,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泊船瓜洲》”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并释题意,确定泊字的读音。

这样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1.一读知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①出示课题,揭示“泊”字的意思,明确“泊”的读音为bo

②让学生结合预习资料说一说自己对作者王安石的了解

(2)通读全诗,指名读诗,纠正字音。如:“间”读 jiàn;“万重山”的“重”读сhóng;“还”读 huán;

(3)通过画地形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全诗的大意。《课标》指出阅读古诗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能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诗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一读知诗意

2.二读品诗句

(1)读诗词前两句,分析“一水间”“只隔”,说明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体现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读诗词后两句,通过讲解绿字的妙用,渗透王安石仔细推敲的

精神。

(3)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4)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品诗句

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使学生深刻体会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捉住诗眼深入剖析,借助诗眼凝练全诗情感的特点,帮助学生体会诗文感情。

3.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旁用语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这里运用了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的画面中,变成诗人的角色,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4四读熟吟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价。

(2)当堂练习背诵,

(3)指名学生背诵

(4)配乐全体背诵

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三)总结

回顾古诗四读法

渗透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古诗学习提供一种参考

小学五年级语文5《古诗词三首》说课稿

5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等等;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a、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b、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c、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6《泊船瓜洲》说课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泊船瓜洲》。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王安石,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啊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家乡?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停船瓜洲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学会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品诗境—诵诗句”这五个步骤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构建“解—知—明—品

—诵”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也用“解—知—明—品—诵”的方法来学习本诗,明确目标要求,多读细品。 三、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积累,引入诗文。 导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古往今来,游子思乡,远离故土的游子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请同学们把你积累或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给大伙诵读一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等。 学生:积极交流。 师: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不但能积累所学古诗,还主动搜集课外古诗,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表示思乡之情的古诗词,体会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二)学习古诗 对古诗的教学我让学生按( “一、知诗人,解诗题;二、读正音,画节奏;三、抓字眼,明诗意;四、入诗境,悟诗情”这四个步骤进行自学。”) A.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课件:王安石简介:王安石是宋朝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一位著名诗人。官至宰相,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必修5说课稿精编版 3.9《说 木叶 》

53.《说木叶》说课稿精编 教材分析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我首先想到这样一段话。诚如林先生所言,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答的。 林先生在这篇诗论中所给的结论是: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种“潜在的力量”,诗人“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成为令人玩味无穷的“精妙”的诗歌语言。在吟咏之间,那些“潜在的力量”便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读者,感染启发着读者,让人情思灵动,视通万里。就比如文中所说的“木叶”,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然而,“木”却“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起了叶子”,这样,也就有了“落叶”的暗示,还有颜色的暗示——“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诗句便“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读着它,甚至“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之于“树叶”一字千里的差异。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我们将会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 二、教法探究 1、小组讨论研究。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2、通过诗歌鉴赏实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文的教学目的是: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教学重难点为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林庚的《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迷吧。 二、整体感知把握全文(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来理解全文) 1、四人一组讨论寻找你认为能表现文章行文脉络的疑问句,并加以整理。

苏教版泊船瓜洲公开课教案推荐

苏教版《泊船瓜洲》公开课教案(推 荐) 《泊船瓜洲》公开课教案1 一、简介作者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同学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

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同学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 “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 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同学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

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 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同学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把“明月”换成“月亮”行不行? (明月是圆圆的,代表团圆,“明”字更能突出

2021年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 说课稿简单的说就是教师为说课而准备的文稿,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供大家阅读参考。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 ___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2、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他们大部分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具有一些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 ___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围绕“读中求解,读中求悟”这一主题,,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对古诗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学情,下面我谈谈本课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简笔画 ___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感悟、诵读、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必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导学生读文、能有感情地背诵。 3、想象法:在教师的启发鼓励,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并发表独到的见解,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1、学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能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修养。 围绕教学目标,我依据“读——理解——感悟—巩固延伸”这样的格局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XXX市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诵读 《泊船瓜洲》公开课教学设计

XXX市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泊船瓜洲》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学会正确地读写词语,能默写《泊船瓜洲》。 2.能借注释,查阅资料,连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诗的描写和叙事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1.感知诗的内容,理解诗的大意; 2.体会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法:启发式 学法:查阅有关资料,自主学习、同桌对学、小组合作学。 过程: 一、步入新课 1.师: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都收集到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2.学生分享收集的古诗。(评价:读的真好,多美的诗句啊) 3.师: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月亮代表什么吗? 是的,月亮是乡愁的文化符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泊船瓜洲》中的那一轮千古明月,去感受王安石内心的情感世界。 4.出示课件 了解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洲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主要成就推行维新变法,改变北宋积贫、

积弱的局面,收复五州。 1.师:快速默读作者的资料,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谈谈从资料中获取的信息(评价: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了解了作者,接下来就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探究新知(一) 出示课件: 自主学习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师:1.谁愿意来读一读,他读对了吗?注意这首诗中有几个难读的多音字。 课件出示:间.(jiàn)只.(zhǐ)数.(shù)还.(huán) 2.大家一齐读一读这几个多音字。 3.还有谁想来试读一下这首诗?谁来评一评他读的怎样?(生评价:要读出古诗的节奏) 4.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美、韵律类,请听老师读一读(师配乐范读)。 5.学生模仿老师自读,指名展示。(评价) 6.全班配乐朗诵。 7.这首诗,如果你还要读的更有味道,还需要进一步理解它的意思 探究新知(二) 同桌对学 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借助注释或资料,边读边想象的方法,同桌交流这首诗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说木叶》说课稿

《说“木叶”》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15号考生杨小水。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说“木叶”》。 首先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说“木叶”》是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文艺评论。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这些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我们将会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多数对文艺评论不甚了解,阅读也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见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文艺评论,感悟古典诗歌的意象美。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我制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出示课件)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 1、德育目标:了解古人在运用意象时所寄托的丰富感情内涵;品味作者高雅的审美情趣。 2、知识目标: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诗歌的赏析能力,掌握从小处着手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 (四)教学难点:诗歌艺术鉴赏学以致用。 接下来,我将对本节课的教法进行分析。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拟采用朗读法、品读文本法、设疑讨论法、深入浅出引导法。 1、小组讨论研究。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大海啊故乡》是朱明瑛演唱的歌曲由王立平作词及谱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大海啊故乡的说课稿欢迎大家的阅读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 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 课时设计歌词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 爱之情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亲切节奏严谨虽然采用三拍 子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究歌曲为F大调3/4拍子小行板速度歌曲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 素无华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第一段(前两个乐句)用较平稳的旋律起句第2、4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结尾以稍 加拉宽的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第二段(两个乐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爱恋之 情第二段中出现的新节奏与歌词紧密相连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 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说学情: 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思乡情感对于现在的中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没有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经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 合朗诵经典的以思乡主题的诗词或欣赏《梦驼铃》、《故乡的云》等歌曲从多个侧面启发学生更深刻地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 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五、说教法、说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音乐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具备了分析乐曲各种音乐要素以及简单读谱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和 学生实际水平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教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以启发、点拨、引导为主辅以示范和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

2016四川教师招聘面试:小学语文《泊船瓜洲》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泊船瓜洲》。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遥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这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想诗,学习这首诗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我所面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但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不够,对诗歌深层内涵理解不透,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诵,提前预习,用心品读,感悟诗歌所写之景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品味诗歌的优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词意思,体会作者的心声;本课难点为:体会诗人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深层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

5古诗三首说课稿

古诗三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三首》,(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分别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韩翃的《寒食》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今天我主要说的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听到了清脆的啼鸣。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的节奏更明快、更流利。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还”,掌握蹊、留连、还等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情感目标: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讲述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

幼儿园中班古诗泊船瓜洲FLASH课件动画教案

幼儿园中班古诗泊船瓜洲FLASH课件动画教案 幼儿园中班古诗泊船瓜洲FLASH课件动画教案包含了FLASH课件 动画,参考教案,活动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 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 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 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 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 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 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作文指导课《二十年后回故乡》说课稿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指导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十年后回故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是本单元“月是故乡明”这一主题学习的延续.学生通过品读《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三首古诗词和课文《梅花魂》、《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体会到了作者款款的思乡情,领悟到了作者用人、事、景、物来表达情感的写法,同时也积累了表达思乡之情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进行这次习作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因为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除此之外,还让学生练习把体会的感情与领悟的写法,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说教学理念 想象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绝非易事,对于小学生来说,世事变化,岁月沧桑,并不容易体会,他们的想象可能显得稚嫩,情感可能显得肤浅.因此,本次习作教学设计的理念是: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观察现实生活为基础,以情感去点燃学生的生活激情,以变化去激活学生的想象,以精当的点拨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如何想象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情景,学会用人、事、景、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口语交际,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说的愿望,写的兴趣,明确要求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变化,以自已美好的心愿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2、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已的习作中。 五、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采访所得,初步感受家乡变化。 要让学生感受二十年的变化时间跨度太大了,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采访家长,了解二十年前的情况,作好记录,在课前交流.老师还可结合自已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家乡近些年来的变化,完成这一体验.在学生交流时,将谈到的内容板书到黑板上(如公路、街道、商店、学校...吃、穿、用、精神面貌....)交流完后,再根据板书总结出家乡二十年的变化体现在两大方面: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变化.从交流变化到分类概括变化,水到渠成,为学生后文的想象提示了明确的方向。 (二)创设情境,教给方法,想象和表述“变化” 1、用课件播放歌曲《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让学生在歌声中再次感受:二十年,无论是祖国、家乡、还是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祖国一定更美,再顺势点燃学生的生活激情、展望家乡美好的未来: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也一定更美. 2、启发谈话:那么,再过二十年,我们的家乡哪些地方会变得更美呢?也可以这样想,你希望家乡哪些地方发生变化,变得更美好.用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引导学生按照自已美好的心

1027李霞师专四课说课稿定

《泊船瓜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泊船瓜洲》。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泊船瓜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 《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漂泊在外的游子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家乡的,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家乡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远。通过学习本诗,让学生体会对家乡的思念,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已学过很多古诗,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有了一定的语言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有描写春天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等;有写借明月而思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等等; 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读”为面,“说”为线,“品”为聚焦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感情真挚强烈。因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学会学古诗 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重点)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策略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1古诗两首说课稿

1古诗两首说课稿 说教材: 课文是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原题为《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前四句,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乃”:就。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里,辰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的滋润着万物。“润物”:滋润万物。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诗题中的“晓”是指早晨。前两句写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小鸟的婉转叫声。“眠”睡觉。“不觉晓”晓,天亮;不觉晓就是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后两句写想起夜里听到阵阵风雨的声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诗自然平实,蕴含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乃”“晓”“随”的笔顺。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 前置性作业: 1自主学习课后生字并组词 2借助拼音朗读两首古诗 3搜集杜甫、孟浩然的资料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诗人 4搜集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初步懂得两首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揭题: 1背诵杜牧的《山行》 2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四步骤吗? (1解诗题,知诗人2读诗句,解诗意3品诗句,悟诗情4诵古诗,想画面) 3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老师有三个要求:1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2读懂,明白古诗的意思3读好,读出诗人的心情(出示) 二检查前置性作业: 1、出示生字:乃晓随细眠润潜 同位互读-----指名读,同位组词-----齐读 2、自学生字,借助笔顺记住“乃”“晓”“随”的笔顺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 元说课稿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890486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本次我所说的教材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下面我按照“说课标,说教材,说 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评价”的几个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课标,明方向 1、总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等感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 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2、本册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认字200个,会写150个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阅读

泊船瓜洲的教学反思

《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是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佳作,此诗是诗人第二次上京任职,坐船远离家乡在上京途中写的。 这首诗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当时王安石并不是这样写的,没有用上“绿”这个字,他改了十几次才改成了现在的“绿”字。这一句也是本首诗的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句时,我将当时诗人如何改诗的过程告诉了学生,同时我也请班上的孩子们当一回诗人,也来改一改,此处还能用上什么字,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同学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我让他们一个个轮流说,他们用上了很多字,有“吹,越,暖,过,掠,拂,飘,满,抱,入,来,去,栽,见,返……”听完孩子们的回答,我很意外也很高兴,意外的是想不到他们会想出这么多替代“绿”字的字来,尤其是“暖”、“拂”、“掠”几个字用得很贴切,他们说出这些字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我表扬了孩子们,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们更是来劲,又想出了一些字。 当孩子们沉浸在改诗取得的成就感时,我话峰一转,引回到本课的教学中,我问道:“为什么诗人不用你们刚才所说的字,而要用这一个’绿’字呢?” 学生又炸开了锅的讨论起来。我再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诗人是什么季节离开家乡?他在船上看到了哪些景物?”这样一问,学生就更明白了,原来是春天来了,吹风吹绿了长江两岸。这样学生对于“绿”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理解诗 人为什么会选择用“绿”字,也更好的体会了诗人的这一份思乡之情,这种教学又何乐而不为呢?泊船瓜洲教学反思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也讲过不少次的古诗教学,总认为古诗非常好讲。但是来到一实验之后,我对古诗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古诗教学并不简单,而是非常复杂。 前几天,我讲了一节达标课,我所讲的内容恰恰是一首古诗一一《泊船瓜洲》<这是一首表达思乡的诗,脍炙人口。对于学生来说,读诗、背诗已不是重点和难点,因为他们早在三年级时就积累过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感受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这也是我在请教同年组多位教师之后的共同意见。于是,我便在怎 样感悟古诗的情感上仔细揣摩,探寻方法。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我颇有收获: 1、注重朗读,熟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体会古诗感情的最好方法。通过朗读, 学生和诗人的感受会贴得更近。新课伊始,我先指名让学生朗读古诗,并指出多音字的准确读音。之后,在学生讨论诗意汇报时,让学生读出诗句再解释诗意。分析完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后,又多次朗读,每读都有新的要求。我觉得学生的感情应该是越来越强烈的,他们的这种感情恰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2、重点明确,安排合理: 真正优秀的教师不是讲好一节课,而是能根据学生的现状因材施教。这首古诗学生早就背诵过了,所以重点应放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时间的分配上,初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只用了半节课,后半节课意在品味诗情,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 ------群文阅读 永城市第一小学聂喜梅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从单篇精读课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设计转变,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教学三首古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这三首古诗词是《泊船瓜洲》《望月怀远》和《月夜忆舍弟》都属于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该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泊船瓜洲文本解读五上

泊船瓜洲文本解读 【课本原文】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文本解读】 一、知体裁,明格律 《泊船瓜洲》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古诗,按格律规范分,为格律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则属于七言绝句。同时,七言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 ①正格平起式两种: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②偏格仄起式两种: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泊船瓜洲》属于偏格仄起式的第一种,仄起平收,首句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全诗押“an”韵,在朗读中要把握诗的格律,读出古诗的停顿、节奏与韵味。 【注:括弧中的是可以平可以仄的字。(平声为普通话的一二声,仄声为普通话的三四声),也可以此解释间为什么读作第一声。】 按主题分,《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尚书尧典》中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人在里面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也有表达出自己的抱负。 二、观诗人,解背景 诗人生平: 王安石(1021-1086),北宋人,字介甫,晚号半山,汉族江右民系。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少年英才)。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两次变法,两次罢免) 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也称王荆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在散文、诗歌、词等方面成就显著。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写作背景:

泊船瓜洲说课稿定

《泊船瓜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泊船瓜洲》。 一、说教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本单元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通过学习本诗,让学生体会对家乡的思念,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有了一定的语言的积累,本诗较浅显,学生结合注释很容易读懂。因此,本课教学我以“读”为面,“说”为线,“品” 为聚焦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这首诗语言平实易懂,感情真挚强烈。因此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学会学古诗的一般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及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感情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构建“解一知一明一品一诵” 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 学生也用“解一知一明一品一诵”的方法来学习本诗,明确目标要求,多读细品。 三、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课伊始,我问孩子们:“当看到圆圆的月亮时,你会想到什么呢?”“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看到圆月都会感慨万分,借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谁见过这样的诗,能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诗,看作者借月抒发什么情怀?” 谈话导入,以旧引新,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教学。 (二)学习古诗 对古诗的教学我让学生按“解诗题一知诗人一明诗意一品诗境一诵诗句”这五个步骤进行自学。 1解诗题 齐读课题结合注释自学理解课题。这样把课堂的学习自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者”为激励,组织学生主动学习的学者。 2、知诗人 让孩子们自由谈谈对诗人王安石的了解,然后我归纳简介诗人及写诗的时代背景,

苏教版《泊船瓜洲》公开课教案(推荐)

苏教版《泊船瓜洲》公开课教案(推荐) 《泊船瓜洲》公开课教案1 一、简介作者 二、范读诗歌 三、学习古诗 (一)、学习前两行诗。 1、同学朗读古诗,找出哪一个字写诗人想回家?(还) 2、诗人为什么想回家,看到什么景物使他想回家?我们先来看题目。 3、“泊”是什么意思?汽车停站,能否说“泊”站? 4、诗人把船停在瓜洲看到什么景色?朗读一、二行诗。 5、这两行诗中有两个地名,谁知道京口是在什么地方?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教师画图表示京口的位置,指名同学在图上指出瓜洲的位置 6、“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把“一水”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还有什么说法?(京口瓜洲被一条长江隔开了)还有几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种说法,说明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解释古诗。

7、齐读第二行诗,钟山在什么地方?(在图上画出)“数重山”是什么意思?这一行诗连起来怎么说? 8、从“一、只、数”可以看出什么?(离家乡不远)京口是在对岸,可以看得见,那么钟山与诗人有什么关系? 9、我们刚才抓住了“一、只、数”来理解,那么这两行诗该怎么朗读呢?同学练读。 10、诗人离家很近了,应该怎样?(靠家近应该还) 11、用“靠家近应该还”的语气再读这两行诗。 (二)、学习后两行诗 1、读 三、四行诗,这里有一个字较难理解:“绿”是什么意思?整行诗的意思怎么说?可以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这句话说得美一些?(春姑娘又一次给江南的原野披上了绿装)“又”是什么意思?说明诗人离开家的时间…… 这句话写出诗人怎样?用三个字概括。(离家久) 靠家近,应该还;离家久,怎么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怎么说?(更该还) 2、朗读第四句诗,这句诗中有哪些字不理解?(同学说出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解决) 这句诗的意思该怎么说?加上感叹词把这句话说得更好些,该怎么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