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网络媒体运用 加强主流舆论引导

重视网络媒体运用  加强主流舆论引导
重视网络媒体运用  加强主流舆论引导

重视网络媒体互动加强主流舆论引导

国新办2010年6月8日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指出:互联网为人们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和直接渠道,为政府了解人民意愿,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指出,留言、跟帖和评论成为Web .2时代的主要特色之一。网络留言和评论也成为了解民情、听取民意、集中民智的新形式。越来越多的人籍由网络媒体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所以,必须清醒认识网络媒体给党的执政地位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网络运用能力,积极创新管理方式。

一、重视网络媒体的运用

转变认知是提高网络媒体运用能力的前提。要了解和把握互联网媒体,利用其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来构筑有效的社会和谐沟通平台,一要破除对网媒的偏见,认为网络是娱乐工具,传播低俗、荒诞的东西,对个人和社会危害较大。二要充分认识到网媒在舆情搜集上的重要作用。三要敢于面对和容纳网络带来的“杂音”。不论政府去不去重视,网络媒体的影响就在那里;积极主流的声音不去占领,那么网络杂音一定不会销声匿迹。

二、网络媒体的资政作用

(一)收集信息。舆群信息通常反映群众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是科学决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网络舆情信息代表着不同阶层、职业、年龄群体的价值观,其背后隐藏着各种利益群体的诉求,对其

进行批判性地解读,看清本质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尤其是解决好群众反映比较集中和热烈的问题,可以有效避免公共事件、负面新闻事件的发生。

(二)舆论引导。群众利用网络媒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多是发表有利于政府的建设性舆论,但不可忽视与否认,也存在着不良煽动舆论:一是网络不良情绪言论,既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偏激言论,这些言论如果不加以控制大范围扩散,加上恶意附和歪曲,以偏概全放大细节环节瑕疵,直接伤害政府整体形象,危害社会稳定;一是网络谣言,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网上谣言传播速度远远大于现实生活中的传播速度,网络谣言最直接后果是引起人们无端猜测和恐慌,威胁社会安定。加强积极主流舆论引导,针对这些随时出现的网络热点及时发布应对信息,有利于引导舆论走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三)树立形象。网络媒体时代,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变得轻而易举。要善于利用网络信息了解本部门、下级部门存在的问题,加强监督,平息民怨,树立政府良好形象和权威。听取网络民意、实际解决问题,可以形成“虹吸效应”,把一些不良情绪和棘手问题纳入到特定的网络渠道中加以宣泄和解决,可以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本地基层,初始状态。并且,通过政府督办、部门承办,群众监督、追究问责,能将问题焦点有效下移、降温,打造社会不良情绪的“排压阀”,从而防止舆论失导盲目攻击政府、全局被局部“抹黑”、政府替部门“受过”的现象出现,使政府工作开展立于主动地位,最终有利于政府部门整体形象维护。

三、遵循规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掌握话语制高点。首先要尽早。重大、突发事件敏感度高、影响力大、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政府处于信息发布的前台,信息发布的速度和准确性,决定了后期舆论引导的力度。如果信息发布迟缓,公众首先接触到片面虚假消息,就容易谣言四起、导致舆论局面混乱,使舆论引导工作处于被动地位。其次要客观。客观真实地发布信息是取信于民的前提,在信息发布时必须做到严格遵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依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报道,不能歪曲事实,更不能凭空捏造,在报道中还需选准角度,把握基调、讲求技巧,最终达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第三要持续。公众往往对重大事件保持长时间关注,因此,要持续地把事情进展及时通告群众,既满足群众对真相的追逐,又能防止谣言传播。

(二)遵循舆论传播规律,攻破公众心理关。首先,满足公众需求,先入为主。根据心理学“首因效应”,受众往往对第一次接触到的信息印象最深刻,一旦不真实的舆论形成,就会很难改变公众想法。因此要了解公众猎奇心理,及时提供信息,避免公众因好奇而选择其他信息路径。其次,了解受众心理,疏通民众情绪。当前,我国社会存在不少矛盾,比如腐败、不公平现象、民生问题等。每当网上出现这些问题的相关事件,就会引起公众高度关注,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舆论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声音要求查处涉腐官员、消除不公平现象、加紧解决民生问题。通过解决这些矛盾,疏通不良情绪,网络舆论就会有所缓和,群众态度也就会向有利于政府的方向转变。

(三)提供全面信息,调节公众心理。重大事件给公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震撼,使人产生慌乱、愤怒情绪和被欺骗感、不安全感。一旦不能及时调节公众心理,公众就会把不满情绪全发泄给政府,这种情绪在心理层面的反应是恐慌和对政府的不信任,在行为层面的反应是社会生活的无序和紊乱。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相关信息对于公众心理引导,消解恐慌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四、创新机制,打造良性互动平台

(一)创新机制。与时俱进,建立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潮流的管理创新机制,引入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引导机制,建立网络舆情搜集、研判机构和政府信息快速反应、部门联动应急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加强网上舆情收集与监控,准确及时发现热点事件线索,使热点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查结之后及时向社会通报权威信息。目前,群众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公共问题的参与意识不断加强,网络正成为一个简便的表达渠道,而网民也已经日益不满足于单向表达。而政府与网民双向互动,更有利于加强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所谓双向互动,并非是政府对网民意见的机械接纳与程式化的回复,互动的理想结果应该是点对点、高精度的“点穴打靶”,切实解决一些问题,而不是答非所问或顾左右而言他。“网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如能见到实效,必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虹吸效应”,将社会一些不良情绪和棘手问题纳入特定渠道加以宣泄和解决,政府勇于回应来自网民的质疑,排解忧烦、化解怨气,疏解情绪,有利于矛盾化解在本地状态、萌芽状态。

(二)搭建平台。对社会舆情进行引导,需要搭建政府主导的网络平台,以体现政民互动的官方权威性、有效性。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经验,挂靠县内强势网站论坛,搭建沟通平台,将有关基层部门推到政民互动的前台直面群众;一些能够在基层部门解决却得不到解决的事情,在互动平台上晒一晒,是非曲直一目了然,这种局面对政府减压减负、对社会不良情绪释放都是有利的;同时要完善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的相关制度,搭建工作框架,从舆情受理的程序、跟踪办理的流程、办结回复的程序等方面进行规范;还要完善问责机制,保证工作落实,对网络舆情接办推诿、扯皮,不负责、不作为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人严肃问责,确保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从而进一步畅通网络诉求渠道,满足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三)营造队伍。提高对网络媒体的引导能力,必须吸纳组建起一支高知、有力的网民队伍。舆论传播过程中,威望往往能引导舆论走向。积极引入具有权威性的社会意见,可以起到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组织一支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网上信息阅评队伍,有助于监测舆论动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网络事件背后,都有一批活跃的网络意见领袖在推动,这些人往往以独特魅力吸引网友,主导舆论走向。遴选一批专业素质高、对社会进言献策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的网络人,并引导其加强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使之成为站在全局发展高度为政府说话、为群众说话的网络舆论主体,无疑对引导舆论方向是非常有效的。

如何提高高校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新闻宣传;舆论引导;高校 1.2 把握时事热点,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大多只关注国际和国内的热点事件以及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应该密切关注国家时事热点,及时报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事热点,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如在“九﹒一八”事变81周年之际,某大学发布特别报告,在报告中,教师和学生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其他专业学科分析中日关系,理性看待冲突,积极指导、理性的表达,坚持舆论引导的“权威性”。 1.3 挖掘校园热点,增强舆论引导的“贴近性和互动性” 新闻宣传应扎根教师和学生中,让更多的学生把重点放在校园新闻,要牢固确立大众观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想看的信息,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可亲可信。 2 改进高校对外宣传工作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宣传工作本质上是信息交流的过程,高校宣传工作水平参差不齐,一般由党委宣传部门负责,但党委宣传部门更多的注重校园内部宣传,而忽视对外宣传,所以应改进高校对外宣传工作,提升其舆论引导能力。 2.1 主动宣传,注重新闻的实效性 目前,高校新闻价值偏低,其原因之一是宣传思维僵化。一些大学不注重新闻的实效性,延迟宣传;一些高校因为担心媒体炒作或不透明,在宣传上因循守旧,缺乏特色;同时,也存在资源占有不均的情况,这将导致不同的院校可以动员的媒体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也存在差异。许多院校忽视了社会的驱动的宣传影响,很难打破现有模式,未能充分发挥宣传的主观能动性。 2.2 注重公众舆论,提高预期的效果 一些高校抱有侥幸心理,一味等待媒体关注,而忽视公众舆论,并认为公众舆论冷却意味着一切都好。在这样的情况下,便打乱了公众舆论的整体节奏,公众舆论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一些大学缺乏经验,在处理公众舆论方向判断不准确,很难做到有序和有效。因此,应注重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提高宣传的预期效果。 2.3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宣传机制 有效率的宣传必须在科学指导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任何重要的涉及学校形象的宣传和发展应该由宣传部门统一规划、协调和实施,从而形成力量,对外宣传;同时,优化工作流程。宣传的分工、职责、内容、时间、要求、反馈、评估应该有明确、详细的规定,包括宣传计划如何发展,舆论监控提交等。 2.4 充分注意媒体关系管理 2.5 建立正面典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引导校园舆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宣传应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科技创新、校园生活的新措施进行积极宣传,进行典型的正面宣传、采访,尽量做到有趣、活泼、接近校园。其次,应反映教师和学生的利益需求,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11传媒学院新闻二班赵敏 2011415436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各阶层实现了网上平等对话。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结构,形成了舆论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 新媒体日益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各种媒介越来越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而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公众通过网络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就社会热点问题、公共话题发表评论和意见,有力地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与存在方式,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传播对象。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了“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

领导干部需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领导干部需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舆论导向在我们的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平台,这既为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不断高涨,急需广大领导干部积极予以回应。在网络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群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表达诉求。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这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积极通过网络察民情、知民意、集民智,及时发现热点问题特别是对涉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事件及其舆论及时作出回应,切实为广大群众答疑、释惑、解忧,从而有效疏导公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另一方面,网络舆情鱼龙混杂,急需广大领

导干部积极加以引导。网络上的信息十分丰富,但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实消息、不健康内容、不负责任的言论等随处可见。尤其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利用网络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主动进行网络舆情分析和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在我们当前的网络舆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意识不到位,解决问题不及时,新闻触觉不敏锐等等,都给我们的网络舆情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多措并举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新形势下,广大领导干部应充分认识到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事关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从而不断增强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自觉性。一是做好网上接访,着力提高网上科学执政水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关注网络舆情,正确对待和及时处理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其发展方兴未艾,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广大领导干部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发展,认真学习网络媒体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媒体,确保网络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三是创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面对网络媒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作者:发布时间:2010/01/20 责任编辑:陈晓红来源:金华报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大课题。作为地方党报,组织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抢占舆论制高点,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是掌握舆论主动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 一、深刻认识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1.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其中,专门提到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纳入整体应急管理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我们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2.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们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近年看,我们面临的突发事件主要有自然性灾害,如台风、冰雪气候造成的灾害;事故性灾难,如地铁塌陷;公共卫生事件,如“甲流”;社会治安案件,如“杀人恶魔”董文语抢劫凶杀案、杭州“5·7”交通肇事案等。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本身会造成局部的危机,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运用传媒的力量来减缓乃至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3.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我们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对我们地方党报而言,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实践“三贴近”、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突发事件考验着新闻媒体的新闻策划能力、组织报道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使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最大化,媒体通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客观报道来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并且引导突发事件向消除误解、吸取教训、完善措施、平息事态的正面转化。正确把握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提高应急报道水平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媒体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媒体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1.突发事件发生后,有些事件责任部门封锁消息,阻挠采访,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的问题。突发事件因其“突发”,公众关切、关注;媒体无论是从职业特性还是从社会责任出发,都十分重视。然而长期以来,一些突发事件因有“负面作用”,一些事发地的基层党政部门和事件责任部门怕媒体曝光,怕舆论监督,怕影响当地形象和投资环境,因此,常常封锁现场,阻挠媒体采访,导致不真实或不准确的小道消息在社会上到处流传,并且愈加失真。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往往失去有利时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被动。杭州“5·7”飚车撞死在斑马线上行走的大学生就是典型案件。 2.突发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的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不对称的问题。 目前,中国互联网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舆论场,网络与传统媒体互相渗透的传播格局也是前所未有的,由此产生的互动舆论场也是突发事件报道中舆论引导的新挑战。当前,传统媒体尤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与传统纸质媒体相比,网络具有全时、无界、互动的特点。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结构,信息单向流动变成了双向沟通。公民在网络上可以自主发表言论,反映利益诉求,网络成为社会舆论表达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对某些社会现象、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网络舆论还可以加强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 对于各级政府树立执政形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党和政府的新闻管理,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媒体舆论要引导,引导谁?引导什么?媒体舆论要引导的是公众,引导公众的实质是引导和化解公众情绪。许多突发性事件本身不是危机,只有不能及时处理好,及时引导和化解群众的情绪,才会酿成危机。 地方政府要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工作,首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积极作为,及时、适度调整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变被动为主动,立足于“疏”和“导”。综合运用政府行政管理、政府立法管理、技术手段控制、网络行业和用户自律等多种管理方式。 二积极建设主流媒体网站,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新闻网站和政府网站建设,努力增强与公众互动的功能,增强政府与群众沟通。 三、创新政府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制度, 提高网络舆论应对能力。如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制度等。通过网络即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尽快澄清虚假信息,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网络舆论。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要遵循“双进入”,危机处置小组和临时新闻中心。对公众的第一期待要亮明态度,第一处置要公正,第一时机不错失,第一情绪要化解。严格技术管控,防范有害舆论的传播扩散,打击网络犯罪。创建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搭建政府与公民沟通互动的平台。

浅析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浅析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 新媒体拥有快速动员聚合社会力量,形成社会舆论的巨大能量。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这个转型过程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各种社会矛盾很容易在新媒体的聚集和放大作用下,形成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负面舆论。如何加强新媒体时代舆论的引导能力,如何加强新媒体舆论的正面引导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一、新媒体 新媒体是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的概念,它是继传统三大媒体之后产生的媒体的总称。新媒体是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有线通信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和电子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数字信息处理终端,为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从目前来看,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微博、贴吧等。 二、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具有信息容量极大、传播与更新速度极快、开放性与传受平等性等特征。 1、信息容量极大 新媒体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是数字技术。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各类信息都可以经过模数转换和编码后存储在容量极大又极易扩充的硬盘、硬盘阵列乃至云存储设备中。一块容量为1T的硬盘就可以保存约200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得益于飞速发展的数据存储技术,网络可以逃脱诸如报纸版面、广播电视频道、时间之类的限制,从而可以几乎囊括世界上所有的新闻信息。 2、传播与更新速度极快 传统媒体的制作需要时间、审核把关需要时间,此外还有截稿时间、印刷出版、播出时间的限制。因此,广播电视的新闻延迟以小时计一算、报纸以天计算、期刊图书就更长了。而网络上的新媒体则不受这些限制。各种事件的当事人或日击者使用手机在现场就可以收集编写消息,并通过自媒体即时发布。 3、开放性与传播的平等性 与传统大众媒介相比,这一点可以说是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传统的大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作者:————————————————————————————————日期: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新闻学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李倩 【摘要】由于我国主流媒体性质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上的重要性。舆论引导强效有力,是主流媒体面对未来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强力保证。因此,作为我国主流媒体,要在充分认识新时期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能动性和策略性,不断适应和塑造符合社会发展的舆论生态,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策略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新兴的信息传播载体不断演变,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间接地影响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接受方式。不仅如此,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信息和观点,从表面上看,虽促进了信息繁荣和信息民主,但是也容易形成一个分散的、失真的、不受约束且易被人利用的舆论生态环境。这将在客观上减弱了受众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度,同时也增加了主流媒体对于舆论引导的难度。 主流媒体作为我国重要舆论阵地,具有整合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舆论引导的实质,就是主流媒体对社会上产生的重要舆论进行梳理优化,采取必要手段确保社会舆论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顺应社会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及主导文化趋向,必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①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随着人们自我表达意识的提升以及表达渠道的多元化,社会舆论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之也出

网络舆论引导

浅议新兴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媒体,无线通讯等新兴媒体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当前媒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中青年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舆论也更容易形成,如何在新形势下,掌握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媒体发展到今天,由于它传播的平等开放性,使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今天的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大家的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就可以畅所欲言,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进而对我们的政府或者是社会组织和个人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当然也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削弱了网上言论发表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许多虚假信息,负面舆论肆意传播,这对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和挑战。 二、新兴媒体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1、传播主体多元化,个人和社会组织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空前提升。

在传统媒体统领舆论市场的时代,舆论的主体较为单一,普通民众并没有真正的话语权。对此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这样说道:“世界历史只不过是伟人的自传。”他认为,少数英雄、权力人士和名人塑造了我们的集体命运。但是这一理论因为网络而得以改变。传统媒体从上到下信息传播方式已经不适应今天日益公平的对话格局,取而代之的是双向互动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这种平等的对话模式才使的普通民众也享有了充分的话语权,今天很多舆论的声音都是自下而上来自于我们的草根网民。从杨达才到雷政富,从杭州飙车案到深圳飙车案,29岁县长到杜泽勇,等等这样的一些网络事件,我们可以感受到,5亿多网民每一点唾沫星,都可以是澎湃巨浪;每一声轻轻的叹息,就可以是慷慨悲歌;每一次不经意的鼠标轻击,就可以是一次空前的围观事件。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互联网和通讯网既是一种传播方式,也是一种彻底改变民主进程的工具。这种媒体的互动性鼓励更多的公民参与公众舆论表达、政府治理和决策。 传统媒体不再是新闻发布的唯一渠道,个人和团体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无线通讯网络,通过贴文、博客、播客、微博、手机短信等形式发布信息、形成舆论甚至进行动员组织。每个人都可以借助网络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而网络主体的广泛分布也导致了它构成的复杂性,除了普通的网民,还有在其中发挥强势导向作用的网络意见领袖,另外还包括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介组织。这些都是我们说到的网络传播主体。

网络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网络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网络舆论引导的难题 舆论的新闻源头不可控。过去的新闻信息传播只有各级宣传部门领导或监管下的报纸、杂志、出版、电台和电视台等出口。而互联网上的百多万家网站,包括新闻站点、专业信息站点、公司站点、机构组织站点、个人博客和电子邮件等等都是新闻信息的源头和出口,而且这些新闻出口都无需有关部门审批。虽然国家有政策规定只有具备登载资质的网站才能发布新闻,但现实情况是,只要愿意,谁都能发布、登载新闻。舆论的新闻源头实际上已不可控。 网上舆论的快速转化不可控。在网上发表的言论,只要提出的问题令人关注,不管是喜欢或者讨厌,很快都会有所反应。网上言论在没有形成舆论之前,其议题广泛而丰富,其活跃度远远超过传统媒体的言论,网络成为潜舆论的最合适的表达场所。而随着网民议题关注的相对集中,以及网民活跃指数的上升,一部分潜舆论很快会变成显舆论,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网上舆论的分散性与多元化不可控。网民的职业、身份、年龄各不相同,所关注的主题也各式各样,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多数情况下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同派别,各持己见。由此也造成了网上舆论的分散性和多元化。 网络舆论极易被放大而难控。互联网是高度开放的空间,一则有代表性的帖子如果得到认同并引起共鸣,通过反复转贴和跟帖,很快就被放大,形成一边倒的舆论意见而产生雪崩式的效果。网络空间的无限性和隐蔽性使得网络管理者不可能对因特网上的言论逐一进行检查评价,导致网络舆论的难以调控。 唱响主旋律 新形势下,要求网络媒体适应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及时反映网民的呼声、愿望和要求,通达社情民意。这既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也是推进网站建设的要求。 网络媒体在“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堪称为社会的“防火墙”、“安全阀”和“减震器”。网络媒体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能起到心理疏导、安抚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当然,网络媒体不能只满足于作网民的“出气筒”,而要紧紧围绕网民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人们的各种思想疑虑,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把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告诉网民,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公共领域,各种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在网上充分集合、碰撞和交汇,在多种声音中也难免夹杂着有害的、负面的“杂音”和“噪音”。网络媒体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同时要尊重差异,包容

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几点不足和建议

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几点不足和建议 摘要: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除司法、立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力量,如何能够利用好舆论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而在引导舆论方面,我们的传统主流媒体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可替代的优势。提高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不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长远作用。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不足或缺失,很容易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与此同时,传统主流媒体还可以通过自身优势对新兴媒体的某些误导加以指正,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曲折和损失。 关键词: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不足建议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去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做出了“更好地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舆论导向作用”的指示及5点意见。其中,他明确提到了传统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在胡总书记提出“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能力”之后,传统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的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首先,新闻真实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不足 真实才是对受众真正的负责。这里所说的真实不仅仅是指事件真实,更是指细节真实。一直以来,传统主流媒体承担着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任务,人们对于传统主流媒体充满着信任和依赖。虽然近几年新兴媒体的力量不断壮大,但是人们对于传统主流媒体的信任度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然而,一些传统主流媒体的不实报道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人们的信任。2007年北京电视台关于《纸做的包子》的报道让人记忆犹新,不实的报道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当然,像这样完全虚假的新闻并不多见,而更常见的是细节上的失实。一些传统主流媒体播出或者刊载的信息来源于网络,而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把关的环节比较弱,这就使得一些不实信息在网上流传。一旦这样的不实信息被传统主流媒体不加核实的引用和传播,对于舆论的引导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引导舆论的时机把握不到位 舆论的爆发是有一个过程和时间的,能否抢在舆论爆发之前做好前期的引导工作则是传统主流媒体仍然需要努力的一个课题。 在对7.23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中,就是因为传统主流媒体没有抓住最有利的引导舆论的时机,导致了社会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在事故发生第二天,媒体新闻报道的事故时间由前一天的20点34分变成了20点27分,而对事故时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重视网络舆情,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得决定》,从各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决定强调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如今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策源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正确认知网络舆论极端重要的作用,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着力提升新兴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面临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网络舆情极力扮演主信息源角色。从发展阶段看,当前媒体已超越所谓的精英媒体、大众媒体阶段,进入到人人皆为媒体、人人皆为信息发布者、人人皆为舆论制造者的阶段,新兴媒体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面临巨大压力。而从媒体加快分众化、对象化的角度分析,新兴媒体以其占有主要信息源、众多信息源、即时信息源的优势,向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议程设置模式、运作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并加速舆论格局的复杂化。 网络舆情积极向群体心理领域聚焦。处在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许多问题所产生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来释放。此间,如果对正在形成的网上舆论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势必导致或强化一些网民产生从众心理和逆反心理,在一些“意见领袖”的左右下,网民的这两种心理相互交融,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加速放大“破窗效应”和“链式效应”,进而

转为群体心理。这无疑为我们克服和纠正网络舆论引导的反向作用增加了难度。 网络舆情更加置身意识形态前沿。随着若干“杂音”和“噪声”对网络“嵌入式”渗透、“价值论”引导和“话语权”干预的不断增强,网络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将日益凸显。一方面,网络舆论跨界影响空前直接,价值观互相激荡,“思想战”、“精神战”、“文化战”、“政治战”等更是“短兵相接”;另一方面,争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象更趋于白热化。互联网毫不掩饰地演变为没有硝烟的前沿主战场。 网络舆情进一步深化网络“问政”的维度。从“黑砖窑”事件到前不久伊朗政府围绕选举与西方发生的网络战争,再到我国乌鲁木齐市发生的“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等,无不显示出了网络“问政”的巨大力量和现实威胁。如果说网络“问政”将继续从广度上引导更多网民有力地去表达心声,那么,网络“问政”还将从加压领导干部心理焦虑、约束其作风建设和促进执政方式创新等方面的深度上,着力发挥影响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在网络舆论已经占据当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略制高点的新形势下,我们虽然在提高认知水平,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畅通舆论引导主渠道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很多工作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

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如何运用网络媒体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范围急剧扩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最新型媒体,也显示出了强大的传播力和渗透力。这一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存在,你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怎样?这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如何快速适应网络媒体的特点,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扩大宣传影响,应对突发事件,提升形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大家交流一些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我讲七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给诸位介绍一下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情况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特点 目前,互联网在我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一种态势,网民人数逐步增加,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业态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互联网以更加迅猛的势头

融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总之,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网络应用保持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底中国网民人数突破5.64亿,互联网普及率突破42.1%,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成为全球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互联网市场之一。手机用户9亿多,手机网民3亿多,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并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中国互联网正向“全民时代”迈进。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亿多,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微博成为当前最活跃的网络舆论场。现在微信、易信也急速发展,每个人都可轻松方便的在手机客户端网上发布消息,发表言论,获取信息。一个人人拥有麦克风的“全媒体”(也有称“自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在信息获取、文化生活、电子商务、交流沟通等方面的应用稳步增长,新产品加快普及。特别是微博客、微信成为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截至去年底,中国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3.09亿,微信用户规模达到3亿。近两年,电子商务在中国扩张迅速,越来越多的商家在传统销售模式外大力开拓网络渠道,网民也越来越热衷于网络购物。据统计,2012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2.42亿,比2011年增长了24.8%;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8.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1年增长了

加强新闻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摘要: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是企业的重要工作,对推动企业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离不开人才建设、载体建设,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本文以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意义为切入点,从教育引导、人员培养、载体创新等多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了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宣传舆论机制载体队伍 一、引言 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这给传统的舆论引导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对于弘扬优良文化、传播正能量、推动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对本企业形象和发展面貌的体现,也关系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和谐稳定与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只有持续做好新闻宣传基础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宣传管理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注重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二、加强措施落实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实效 1.提高认识,充分把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 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党和国家的意志通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而形成的一种共识。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能否凝聚最广大的员工力量投身企业发展建设,关系到社会新风尚、正能量能否有效传播。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引导和教育全体宣传工作以对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宣传工作中;要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纳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全力营造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人人关心、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 2.创新载体,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科学化建设 企业党政工团组织要高度重视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根据自身实际,认真制定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支持力度,形成新闻宣传、舆情监测、引导等良好的工作机制。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方,共同行动、形成新闻宣传整体合力,迅速快捷传达上级党组织的声音,及时全面地反映员工群众的心声,营造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集中精力积极抓好网络管理,进一步整合宣传、信息、维稳等相关部门的力量,建立灵活、有效的协调机制,切实提高舆情监控和引导水平。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持续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展板、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党的方针政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

网络舆论引导协调联动机制的构建随着公民政治素质的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的热情不断高涨,人们更多地通过网络媒介发表自身对某些社会现象、公共政策乃至突发事件的看法和意见。这使得政府能更为直接和便利地掌握社情民意,有利于做出更加贴近民意的公共决策,大大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网络舆论还可以加强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对于各级政府树立执政形象、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网络的快速发展,给党和政府的新闻管理,特别是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能否处理好政府与网络媒体的关系,引导网络舆论和谐,进而增进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和社会和谐,将成为衡量各级地方政府及领导干部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 创新网络舆论引导的治理结构 首先,政府一方面要扶持主流舆论网站的建设,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贯彻“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网站,使之在网络舆论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坚决克服多家齐头并管的局面,多头管理只会造成部门间互相推诿、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的尴尬和被动局面。 其次,网络媒体是网络舆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党和政府对网络舆论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性意见都要通过网络媒体才能起作用,他们的态度和责任感与网络舆论的引导有直接的关系。 最后,特别是我国未实行网络实名制,政府对人的管理要实现“从虚拟到现实”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引导网民自发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操守,特别要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管理作用,要继续加强组织、协调工作,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规范,为会员需要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我国的互联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健全网络事件的处理机制 首先,健全网络舆情常态预警机制。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要及时反馈,做好预警防范。一方面,建立信息报送工作制。我网络舆情中心设立了舆情信息监看与报送小组,每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一、新媒体对舆论生态的深刻影响 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2、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今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12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例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手机已经超过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其中微博、微信用户都超过5亿,无论人们对新媒体的快速扩张持欢迎还是批评的态度,新媒体已经无可阻挡地强势嵌入我们的生活,对现有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格局正在产生深远影响。 (1)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 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 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消解大众不满情绪的解压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2)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

从《新闻1+1》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李庆年 传媒个案从《新闻1+1》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I/=今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观念大碰二j撞、文化大交融的多元化时代,人们对许多问题的判断标尺、价值观念正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亮出主流的声音,切实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新闻l+l》作为主流媒体的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在议题选择、舆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方面履行着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同时体现出新闻人应有的新闻态度和社会精神。 《新闻l+13》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周一至周五晚9:30首播,次日凌晨2点重播。《新闻l+l》采用。l+l竹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白岩松,董倚联合主持)的双人谈话模式,就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述。栏目定位于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 嵌新闻l+l》作为一档日播新闻类节目,每天从国内外海量的新闻信息中选择一个新闻话题进行评述,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在受众头脑里就新闻议题进行排序,告知人们今天发生了哪些“大事”。倒如,2010年11月14日、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为期两天的APEC会议,《新闻l+l》适时推出了两期节目,名为《走过二十年,APEC还有用吗?》,《亚太:一盘散沙还是走向一体化?》,以评述的方式将APEC会议及相关议题等新闻信息告知受众,结合数据、实例,用评论的方式引导受众思考。再如,20lO年12月9日的一期节目名为《(糖醋活鱼:谁的糖?谁的醋?》,讲的是一道中国传统名菜。糖醋活鱼”视频在国外网站引发热议的事情。《新闻l+l》 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选择这一议 题向民众传达了文化差异,网络传 播、文化认同等信息。《新闻l+l》 作为主流媒体的一档新闻类评论节 目,在议题选择时自有其价值标准、 舆论导向,这即是在引导受众。怎 么想”。 大千世界,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新 闻事件,新闻媒体也不可能有闻必录, 在选择新闻议题的时候就涉及到“把关 人”及其所代表的机构、利益团体的价 值取向、立场问题。我国主流媒体担负 着建构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 命,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更 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新 闻l+l》主持人白岩松的评述,既是个 人对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同时也是代表 央视传播主流的声音,进行舆论引导。 如。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新 闻1+1》立即在7月6日至8日连续三 天播出题为《(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暴力犯 罪事件(上/下)》、《稳定第一》、《。7?5” 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三期节目,将 乌鲁木齐发生暴力事件的事实情况和最 新进展告诉大众,同时,董倩,白岩松 扮演着受众提问和评论员分析的角色。 通过一问一答的主持模式正确地引导广 大民众如何看待此次暴力事件以及以何 种心态面对暴力事件等后续问题(如物 质损失、心理创伤、社会秩序的恢复重 建等)。这也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职责, 在对选定议题评述的同时,借主持人之 口进行舆论引导。 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也应 该发挥积极作用。《新闻l+l》在重大新 闻事件上采取跟踪式报道、分析、评述。 不仅赋予议题“显著性”,在一定程度 上还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 现。仍然以。乌鲁木齐7?5事件”为例, 持续三天对民众、事件、城市最新动态 的关注,除具有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外。 其传播的稳定情绪、理性思考、从容面 对的价值观即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种生 活态度,理念和方式。《新闻l+l》节目 专注于热点,甚至是敏感事件,以其开 放式的评论模式传达,发表有深度的评 析见解。除主持人、评论员自身具有较 高新闻素养外,其开放的新闻态度和社 会精神也是对受众负责的表现之一.这 种敢说敢议的评论风格在主流媒体传播 平台中独树一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Ⅸ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当 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时期。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人们对许多 问题的判断标尺,价值观念正悄然发生 着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亮出主流的声音,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潮的社会整 合力,从新闻业务和传播理念上切实提 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 传媒学院) 青年记者?舶11年3"巾r石r 万方数据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传媒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普及,特别是网络论坛、新闻跟帖、博客播客、聊天评论等网络平台很容易使一些非主流舆论发酵催化,形成舆论热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成为摆在宣传文化系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让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网络舆论的特性 (一)网络舆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网络媒体是一种个性化的传播工具,网民在网络上有较为宽泛的话语权,能够随意地发表观点,表达看法。高度自由的网络舆论不时地催化产生突发网络舆论事件。 (二)网络舆论具有较强的扩散性和影响力。 因网络开放性强,网络舆论的扩散速度快、影响力大。可以由境内网站向境外网站扩散,还可以由网络媒体向传统媒体扩散。网络舆论强大的扩散性,使得一条普通的消息可能被迅速放大,引发社会大众的关注,甚至引发一场舆论哗变。 (三)网络舆论的负面信息较易受人关注。

网络舆论的整体形势好的,特别是各级主流媒体通过各种形式宣扬倡导真善美和社会的进步,但受当前社会国际国内形势复杂性的影响的影响,人们对负面舆论的关注成度甚而超过了正面舆论,特别是网络权力腐败、野蛮执法、暴力案件、不法行商等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丑恶现象更易引起网民的兴趣和关注,多数情况下,网民会情绪性非理性化,很多时候对问题的探讨往往演变为谩骂和损人,甚至是极端的人身污蔑与攻击,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当前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意表达负荷过重加大了网络舆论引导难度。 在常规渠道不能完全满足民意表达需求情况下,各方面的意见意愿表达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涌向互联网,致使我国的网络承载了过多的民意表达、情绪宣泄功能。发达国家网民主要把网络作为实用工具,而我国网民则将网络视为重要的舆论平台。尽管西方总是攻击我国的网络管理,但事实上我国的网络舆论发达程度在全世界是很少见的。在我国,网络已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在客观上给我国网络舆论引导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大大增加了网络舆论引导的难度。 (二)政府公信力不足及在网络的“弱势”加大了网络舆论引导难度。 网络既是虚拟的社会,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近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