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综合整治质量监测研究

土地综合整治质量监测研究
土地综合整治质量监测研究

第31卷,第6期

2014年1

2月15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

e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Vol.31,No.6

Dec.15,

2014 doi:10.3969/j

.issn.1009-4210.2014.06.008收稿日期:20

14-03-20;改回日期:2014-09-24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20120628)作者简介:韩 莉(1990—)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资源评价研究。通信作者:王冬艳(1967—),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土地资源评价研究。E-mail:wang_dy@j

lu.edu.cn土地综合整治质量监测研究

韩 莉,王冬艳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6

1)摘 要:通过研究土地整治质量的监测内容、评价指标及监测技术,为不断推动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的发展提供借鉴。监测内容包括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景观维护以及土地整治可持续5个方面,并总结了相应的监测指标和监测手段,监测技术主要有常规的测定仪器、实验室分析方法、3S技术、探地雷达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应该向着“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方向发展,传统技术手段结合新的科技将促进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不断走向深入。关键词:土地整治;质量监测;监测技术;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

210(2014)06-052-06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主导方向,同时对我国的土地综合整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土地综合整治是依法在农村地区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修复地域景观、结合新农村建设,促使土地利用状态达到合理利用状态的综合措施和

政策工具[1-2]

。为实现土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和

生态管护的目标,土地整治质量监测内容应包含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壤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景观维护和土地整治可持续等5个方面。本文将景观维护和土地整治可持续纳入土地整治质量监测体系,希望对推动我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良性运行具有借鉴价值。

1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监测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是指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约定对土地整治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及环境保护等特性的综合要求。1.1 评价体系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和《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104

1-2013)》,并结合各工程的工艺流程及相关学者的研究[

3-5]

,在剔除项目区外以及超项目工程部分的基础上,按照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划分得到工程项目及监测内容项目(表1

)。·

25·

表1 工程项目及监测内容

单项工程

单位工程

主要监测内容

土地平整工程

耕作田块修筑、耕作层地力保持1.

对土地平整工程中的水田、水浇地、林地等用地类型进行实时监测2.对土地平整工程进度和功能进行监测。包括:坐标、高程符合测量精度要求;标高

(平整度)符合要求、中线位置符合设计要求、断面尺寸不应偏小、

边坡坡度不应偏陡灌溉与排水工程水源工程输配水工程

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输配电工程

1.

对塘坝、小型拦河坝、泵站、农用井、明渠、小型集雨设施等用地类型进行实时监控2.

对灌溉与排水工程进度和功能进行监测。包括监测混凝土尺寸和位置,如:柱、排架、墙、基础的轴线位置,竖向垂直度、断面尺寸、长度、顶面标高;砌体尺寸和位置,如:顶面高程和护坡高程钢筋骨架构成;预埋件及预留洞的位置和尺寸;渠道中心线、渠底高程、渠道底宽、渠道边坡、断面尺寸、

伸缩缝长度田间道路工程支道、田间到、生产道

1.

对道路工程中主干道、田间道、生产道等用地类型进行实时监测2.

对道路工程进度和功能进行监测,包括:路轴线、平整度、宽度、厚度、横坡等1.2 监测手段

1.2.1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工程监测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已经成为遥感对地观测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土地平整工程的监测中,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提取工程地物,能够获取整理区总面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以及土地整理后土地斑块密度;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监测,能够获取灌、排渠长度,灌、排渠覆盖面积;通过计算道路长度和道路通达性分析实现对田间道路工程的监测;通过提取防风林面积和防洪林面积完成林区分布合理性研究,实现对农田防护林工程的监测。1.2.2 基于探地雷达的工程监测

探地雷达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发射天线向地下发送脉冲形式的高频、甚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空洞、分界面等地下目标体时,电磁波发生反射,返回到地面时由接收天线所接收

[6]

,通过数据处理和图像识别反馈

信息,在涵洞、土壤质量等隐蔽工程及隐形部分的质量监测方面有较大优势。

(1

)农田地埋管埋深探测模型。z0=v t0

/2(1

)式中:v为电磁波波速;t0为探地雷达通过管线目标顶点位置垂直距离时的双程走时。

(2

)农田地埋管管径探测。由探地雷达图像可知,双程走时与横轴测道道次序存在以下关系:

tn=

2v

(v t0/2+R)2+(xn-x0)2d槡2-()R(2)式中:v为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xn和tn分别为雷达天线测线道数和对应的双程走时;x0和t0分别为目标体定点反射在雷达图像中的位置;d为测线道之间间隔的距离;R为管线目标体半径。

由式(2

)可得目标管线管径的理论表达式:R=

4(xn-x0)2 d2

+(v t0)2-(v tn)

24v(tn-t0)

(3

)1.2.3 其他监测手段

在遥感难以获得高分辨率影像、探地雷达难以保证高精度和高效率的情况下,全站仪和平面多角

度定位技术[

7]

能够有效弥补这些不足,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在实际工作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简单可行的方法,如在土方开挖的质量监测中,标高可通过水准仪检查、长度宽度可以用经纬仪和钢尺检查、边坡坡度可以通过观察或坡度尺检查,平面平整度通过2m靠尺和塞尺检查,回填土料通过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分层厚度及含水量可以通过观察或

土样分析[

8]

等等。2 土壤质量监测

由于不同地区、地形和土地类型的存在,以及土地使用目的和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人们难以对土

·

35·第6期

韩 莉,等:土地综合整治质量监测研究

壤质量进行统一的量化,土壤质量的概念也是动态

的[9]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界定土壤质量是

综合土壤肥力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及土壤健康质量三方面因素,既体现土壤内在性质又反映人类使用和管理影响下土地的动态特征,进而衡量土壤保证生物生产能力和环境净化能力、维护生态安全以及

保障人类健康程度的综合量度[

10-11

]。2.1 监测指标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同土壤质量的定义一样,都面临着因地而异和因人而异的复杂性,例如在丘陵区,有学者选取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台面坡度、排灌设施、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有机质、pH值、电导率和容重作为评价因子;在平原区,有学者选取有效土层厚度、地下水埋深、土壤质地、土体构型、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有机质、pH值、电导率和容重作为评价因子

[12]

;在林地,有学者建立了以水分有效性

(WA)、养分有效性(NA)和根系适宜性(RS

)三大类划分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

13]

。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 395-2012)》、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地整治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关系

[14-15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得到土壤质

量监测内容为: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剖面结构、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pH值、电导率和容重等指标。在工业污染引起的污染土地复垦中,还需要重点对重金属和相关污染物残量进行监测。2.2 监测手段

2.2.1 基于G

IS的土壤监测利用不同有机质或无机物的光谱反射特性,能够对采样点的土壤进行有机质含量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壤植被指数,能反映出植物冠层的背景影响,如土壤、潮湿地面、雪、枯叶、粗糙度等;由于土壤水分对土壤反射光谱的影响机理随着波长和土壤组成物质吸收波段的位置和强度而异,基于土壤湿度与反射率的关系,

能够实现对土壤含水量的监测;利用遥感信息LBV综合分析解译EKONOS、Landsat-TM影像数据,能够实现对土壤潜育化面积等指标的监测。2.2.2 基于探地雷达的土壤监测

土壤的物理特性(结构、密度、温度)和化学特性(有机质、盐类含量、含水量、pH值)突变的位置将导致表征大地电磁特性的几个参数(介电常数,导磁率,导电率)发生变化,雷达波通过反射在突变面形

成了明显的雷达剖面图像[

16]

。通过分析光谱图像,反演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信息、刻画土壤层结构、了解土壤盐碱化程度;通过筛选与土壤有机质相关的TM波段,

建立土壤有机质反演模型,并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和偏最小二乘法估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潜力。

2.2.3 基于G

IS/SOTER数据库的土壤监测SOTER数据库和GIS系统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是一个包括数字化地图单元和属性数据的土壤与地形体的数据库。如地形、植被、坡度、水文、土地利用、气候和人口密度等,在GIS环境中能够方便地对土壤属性进行调取和研究,主要应用包括水土流失危险性评价、土地退化和粮食产量评价、土壤盐碱化和土壤酸化评价、土壤多样性和丰富度的评价等。2.2.4 其他监测手段

土壤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17]

和各种仪器设备在生产活动中应用较为普遍,例如土壤养分速测仪、台式近红外土壤养分速测仪、手持式土壤养分速测仪等用于土壤养分的测定;定时定位土壤水分速测仪、便携式土壤墒情测定仪等用于土壤水分的测定;消化装置、调压变压器和振荡机等用于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3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生态环境质量是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种表达,是为满足生态环境中有机生命体的需要而

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能力[

18]

。进行生态环境质·

45·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第31卷

量监测最大的意义在于明确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从而起到生态环境备案和预警的作用。3.1 监测体系

土地整治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建设仍在探索阶段,本文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GB156

18—2008)》《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以及众多学者对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研究成果,得到土地整治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表2

)。表2 土地整治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准则层Ⅰ

准则层Ⅱ指标层

空气环境质量

必选项目

选测项目其他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总悬浮颗粒物、铅、氟化物、苯并[a]花、有毒有害有机物风速、风向、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雨量土壤环境质量

基本项目

重点项目其他项目

H、阳离子交换量镉、铬、汞、砷、铅、铜、锌、镍

土壤水分值、土壤温度值、土壤EC值,地下水位值,EC值

水环境质量

地表水监测

地下水监测

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水温、p

H、透明度、溶解氧、电导率、痒还原电位、浊度、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粪大肠菌群、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铅、铬(六价)、镉、汞、砷、硒、氟化物。锌、铜、总氮

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氟化物、大肠杆菌群色、嗅和味、浑浊度、氯化物、硫酸盐、碳酸氢盐、石油类、细菌总数、硒、铍、钡、镍、六六六、滴滴涕、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铅、铜、锌、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2 监测技术

通用的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主要有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快速流动式自动化学分析仪等。这些通用监测分析仪器中有些不但能够检测气体和液体中无机污染物和金属离子,而且能检测有机污染成分,有些甚至直接检测固体

污染物中的污染成分[

19]

。现代的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3S技术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基于3S技术展开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研究主要是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所获取能够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环境容量、环境恢复能力等方面的指数,进而建立相应的模型对生

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20]

,它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的范围小、现势性差、

信息不足等缺点[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各种能够采集农田监测要素的传感器节点通过网络协议而

形成的一个或者多个无线网络[

22]

,保证了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动态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尤其在监测有难度的偏远地区发挥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4 景观维护和可持续土地整治监测

土地整治项目必然引起景观格局的变化[

23]

,结合RS和GIS对斑块水平指标和景观水平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斑块水平包括形状指数和斑块分维数;斑块类型指标包括斑块总面积、景观百分比、最大斑块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景观水平指标包括形状指数、斑块分维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imp

son均匀度指数、

优势度指数和平均形状指数[24]

。通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改善环境等方面,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整个项目,做到规划编制科学、项目设计合理、工程施工高效、权

·

55·第6期

韩 莉,等:土地综合整治质量监测研究

属确认公正,从而达到在环境、资源代价最小的情况下取得经济最大收益的一种土地利用的合理状

态[

25-26

]。5 结语

现阶段我国已有大量项目进入运行阶段,预期目标和效益是否实现等尚不明确,亟需加强土地整治的监测工作。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土地整治项目内涵已经从增加耕地面积向提高耕地质量、注重生态响应和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未来对土地整治质量监测的实施力度和重视程度也将不断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三者的监测作为土地整治的现阶段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对土地整治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景观维护和土地整治可持续的监测是我国土地整治监测的必然趋势,是对前三者的补充和提升。目前,3S技术在土地整治质量监测领域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同时,将探地雷达和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与常规仪器等传统手段相结合将对我国土地整治质量监测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土地整治质量监测的进一步发展对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杨建波,王莉,刘润亚,等.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态势与重点研究领域[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29(1):94-101.

[2]

陈美球,龚捷,鲁敏,等.科学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策略探索[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3):98-102.

[3]高骏.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实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4]顾来水,高骏.土地整理施工工程技术[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5]

鞠正山,吴建生,赵艳玲,等.土地整理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技术出版社,2013.[6]

赵艳玲,王金,贡晓光,等.基于探地雷达的复垦土壤层次无损探测研究[J].科技导报,2009,27(17):35-37.[7]何保喜.全站仪测量技术[M].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20

05.[8]

高俊强,严伟标.工程监测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

005.[9]

刘世梁,傅伯杰,刘国华,等.我国土壤质量及其评价研究的进展[J].土壤通报,2006,37(1):137-143.[10

]赵其国,孙波,张桃林.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Ⅰ———土壤质量的定义及评价方法[J].土壤,1997,(3):113-120.[11]汪媛媛,杨忠芳,余涛,等.土壤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17-22622.

[12

]张雯雯,李新举.泰安市平原土地整理项目区土壤质量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7):106-109.[13

]黄宇.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

2):2219-2205.[14

]金晓斌,何立恒,王慎敏,等.基于农用地分等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地质量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93-96.

[15

]张玉娟,周勇,宁晓锋,等.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整理项目分析和评价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增刊1):172-176.

[16

]胡振琪,陈星彤,卢霞,等.复垦土壤盐分污染的微波频谱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56-60.[17]张甘霖,龚子同.土壤调查实验室分析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8

]欧阳志云,郑华,高吉喜,等.区域生态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19

]刘建国,刘文清,魏庆农.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1,14(2

):7-12.[20

]张春桂,李计英.基于3S技术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060-2071.[21]来永斌.3S技术在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

[J].环境保护科学,2007,33(4):74-76.

[22

]刘荣,周杰,杜景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监测系统的网关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672-1675.

[23

]喻光明,魏雅丽,陶文星,等.土地整理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

——以湖北省安陆市辛榨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3)

:·

65·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第31卷

457-4

61.[24

]田劲松,过家春,刘琳,等.基于GIS和景观生态学的土地整理景观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1,1(88):110-114.

[25]赵炳鉴,金梅.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资源与产业,2008,10(4

):67-69.[26]张正峰.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与评估[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7

):1-7.Research on Quality Monitoring 

of Land ReclamationBased on New 

UrbanizationHAN Li,WANG Dong-

yan(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Chang

chun 130061,China)Abstract:This study attempts to research the content,evaluation index and quali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land reclamation in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quality monitoring of land remediation in China.The content ofthe monitoring involves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s,the quality of soi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he landscape andsustainability of land reclamation.The monitoring technology mainly includes conventional measuring instruments,laboratoryanalysis method,3S,GPR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quality monitoring of land reclamation inChina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direction of“attaching equal to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land and managing ecology”,and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new technology will constantly promote the quality monitoring of land reclamation.Key 

words:land reclamation;quality monitoring;monitoring technology;evaluation index·

75·第6期

韩 莉,等:土地综合整治质量监测研究

农村土地整治清理自查情况报告

农村土地整治清理自查情况报告 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清理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国土资【2016】384号)要求和安徽省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培训会议部署,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2016年以来全区农村土地整治进行专项全面清理和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土地整治基本情况 (一)清理自查工作开展情况。 1、精心组织,周密安排。9月18日全省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清理检查工作培训会后,南谯国土分局立即将本次清理检查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向区委、区政府进行了汇报,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以南谯国土分局局长桑东风、区财政局副局长徐友林为组长,两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清理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清理检查工作,并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清理检查的范围、工作重点和具体工作部署,全面摸清情况,不拍暴露问题,不走过场,把查找问题与总结经验并重,既总结好的做法,也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清理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2、全面清理,不走过场。按照部、省、市清理检查工作部署,对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进行

全面清理和梳理;对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检查,特别是对沙河镇土地整理项目、腰铺镇姑塘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法人制、招投标制、公告制、合同制、监理制等制度执行情况,项目立项论证、审批、实施、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后续管护及群众参与、土地权属管理和项目档案资料管理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并针对沙河镇土地整理项目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开展整改工作,加快项目验收进度;对2016年以来全区实施的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在增加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建设成效进行全面清理总结,对成功实施了2016年11月26日全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工程开工仪式举办地的腰铺镇姑塘村土地整治项目的做法与经验以及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梳理和总结;对全区土地整治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梳理,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资金管理、加强资金监管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开展整改工作。 (二)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为推进南谯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土地整治机构建设,2016年10月成立了南谯区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南编字【2016】01号),将我区土地整治工作推向新的里程碑。中心成立后,切实加强了土地整治制度建设,强化了土地整治各类项目实施管理。

土地沙化现状及治理建议

土地沙化现状及治理建议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面积大,分布范围广, 危害严重。土地沙化恶化生态环境,吞噬人们的生存空间,制约经济发展,给我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笔者对当 前沙化形势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今后防沙治沙的思路与建议,对我国防沙治 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沙化;现状;治理建议 前言 沙化是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地呈现出沙质或砾 质为主的土地退化,沙化土地是由此而形成的地表呈现出以沙(或砾)物质为主 的土地。下面针对于土地沙化现状及治理建议进行如下分析: 1土地沙化现状 截至2016年底,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11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 18.03%,分布在除上海、台湾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3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920个县(旗、区)。不同类型的沙化面积。根据不同土地沙化类型 划分,流动沙丘(地)40.61万km2,半固定沙丘(地)17.72万km2,固定沙丘(地)27.79万km2,露沙地9.97万km2,沙化耕地4.46万km2,风蚀残丘 8898km2,风蚀劣地5.57万km2,戈壁66.08万km2,非生物工程治沙地66km2。从土地沙化类型上看,戈壁所占比例最大,达38.17%,然后依次为流动沙丘、固 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这3个沙化类型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近50%,露沙地、沙 化耕地和风蚀劣地所占比例10%左右,风蚀残丘和非生物工程治沙地最少。 2导致土地沙化的因素 2.1过度开垦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剧增,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为解决粮食问题,从而大规模开垦草地,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由于干旱、半干旱区多为沙质土,基质稳定性差,再有这里的风大、持续时间长,易于使表土层破坏的土地遭受风蚀,导致沙化。 2.2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洲区,耕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对水资源的消耗 非常大,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由于耕地面积的增加,人为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配,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2.3车辆引起土地沙化 由于近年来机动车辆增多,在沙质草地上的行车道的废弃相当普遍,几乎5 年左右就会有一条新道废弃,这极大地破坏了草地资源,而且还常引起沙化。 2.4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造成土地沙化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矿产资源开发、石油勘探、道路修筑等资源开发和 基本建设活动,若不采取相应防护和保护措施,就会在局部地区直接造成土地沙化。尽管因此而造成的沙化土地面积不大,但其沙化程度却相当严重。 3土地沙化治理建议 3.1制度措施 ①对天然植被进行全面保护。对风沙区的植被(如林地、草地、湿地、荒漠等)要进行全面保护,切实禁止新的开垦,禁止滥挖滥樵,确保现有的植被不再 遭到新的破坏。②实行“耕地总量控制”政策。要转变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加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一、基本情况 (一)工程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人口、产业、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等情况(工程项目区涉及多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现状与人口分村进行统计)。 (二)工程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重点从发展基础、群众意愿、整治潜力、生态修复能力等方面阐述)。 二、工作目标 主要包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目标,各项目标设定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可量化、可统计、可考核。 三、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情况 (一)划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根据村土地利用规划、当地自然条件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优化,合理划分农业生产、村庄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明确各功能分区重点整治内容(明确各土地利用功能区重点整治内容,合理划分整治分区,明确整治任务和目标)。 四、统筹安排项目 (一)土地整治项目安排(统筹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旱地改水田、耕地质量提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等项目,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二)各类建设项目安排(对新农村建设、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拆违治违、村庄环境整治、交通、水利等具体项目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三)生态修复项目安排(对损毁土地复垦、土壤污染防治、废弃矿山治理以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等具体任务进行安排,明确各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实施期限及进度计划 (一)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进度计划。对分年度实施计划进行安排。 六、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阐述项目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协调、工作落实等举措。 (二)资金保障措施:项目投资总额、资金来源以及资金平衡情况等。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阐述工程实施生态保护防治

土地整理竣工报告

林州市茶店镇茶店村等十六个村土地综 合整治试点项目(I期)旧村复垦子项目 竣工验收报告 工程名称:林州市茶店镇茶店村等十六个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I期)旧村复垦子项目 建设单位:林州市茶店镇人民政府 监理单位:郑州众城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河南京都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林州市茶店镇茶店村等十六个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I 期)旧村复垦子项目位于林州市茶店镇茶店村、郝家窑村、山拐头村、翟二井村、李家湾村、西峪村,批复项目建设总规模463.79 万元,项目建设期为180天,主要建设任务有: 1、平整土地 平田整地茶店村0.5101公顷、郝家窑村1.266公顷、山拐头村0.6568公顷、翟二井村1.7081公顷、李家湾村0.8468公顷、西峪村6.1009公顷。 2、地埋管道 西峪村874.5米、李家湾村716.2米、山拐头村90米、郝家窑村412米。 3、碎石路基 西峪村215.7米。 二、项目实施准备情况 根据国土资源部对项目的批复,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批复,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对批复的项目设计和预算进行熟悉并实地进行踏勘。依据批复资金,组织设计单位对预算进行调整并审核确定。由设计单位向项目承担单位进行设计交底,针对项目设计存在的问题同设计单位对项目设计的工程量进行了实地核查,为项目招标和实施工作打好基础。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工程进度情况 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施工单位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后,于2014年7月22日申请并经监理单位批准后正式开工建设,于2015年1月22日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并进行了自检后,向监理单位申请了分部工程验收,2016年6月5日监理单位组织了分部工程验收并向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了单位工程验收申请,2016年8月项目承担单位组织了项目自验。 (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本项目建设内容分为土地复垦、地埋管道、碎石路基、客土回填、石坎修筑,全部完成了变更后确定的工程量,完成的工程量:茶店村:复垦面积0.5101公顷;客土回填2550.49m3;石坎修筑183.74m3。郝家窑村:复垦面积1.266公顷;地埋管412米;客土回填3797.99m3;石坎修筑216.52m3;山拐头村:复垦面积:0.6568公顷;地埋管90米;客土回填3152.63m3;石坎修筑308.91m3。翟二井村:复垦面积1.7081公顷;客土回填11102.63m 3;石坎修筑698.76m3。李家湾村:复垦面积0.8468公顷;地埋管716.2米;客土回填3810.59m3;西峪村:复垦面积6.1009公顷;地埋管874.5米;碎石路基215.7米;客土回填37825.54m 3。 四、项目实施管理及制度执行情况 该项目作为国家投资项目,严格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以“五项制度”为基础,在具体管理中进行加强和完

遥感对土地沙漠化处理

遥感图像处理课程设计项目报考书 题目(不超过20字) 1.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土地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地区的土地退化。及时准确地掌握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情况是有效防止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基本前提。目前遥感技术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提取土地荒漠化信息,通过遥感影像所表现的不同信息,可以判断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与否以及发展程度等。在进行土地荒漠化信息提取时,常用的方法有人工目视解译方法、监督分类方法、非监督分类方法、决策树分层分类方法、神经网络自动提取方法等。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选择其中的一种或结合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提取。 研究意义如下:

1.通过处理后的遥感图像更清晰地了解土地荒漠化情况 2.使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存在荒漠化问题的地区 3.便于对土地荒漠化地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理 2.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沙漠化即沙质荒漠化,是我国荒漠化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中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万km[2],占国土面积的%,其中,干旱区沙漠化土面积万km[2],半干旱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万km[2]。有关专家研究表明,5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年均扩大1560km[2],年均增长率为%,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均扩大面积2100km[2],年均增长率为%,而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这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危害。依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全球荒漠化损失的评价标准,我国土地沙漠化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亿~亿元,全部经济损失可达近900亿元。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

土地整治项目工作情况汇报

宾阳县和吉镇惠良村土地整治项目 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3月初以来,我镇党委、政府组织镇整治办工作人员专题就惠良村土地整治项目平整区土地重新调整分配及备耕备种进行宣传发动,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分别到村到点,多次组织召开各村干部、群众代表会议及户主大会,专题研究解决土地整治项目平整区土地重新调整分配问题,针对组织备耕备种进行多次宣传发动,并以上门座谈、发放通知,张贴备耕通告等多种形式发动群众进行备耕备种,同时全力协调配合施工方对工程质量问题按设计要求进行整改。至7月5日,已动工平整2295亩,涉及果粽、中良、三叉、新安四个自然村,已确权到户1500亩,尚未确权到户约800亩,其中果粽已动工平整的约1600多亩已分配到户约1200多亩,中良375亩已确权到队未确权到户,三叉、新安两村约300亩,现已全面确权到户。目前我镇党委、政府组织继续组织镇村干部对已动工平整土地确权到户工作,同时积极宣传发动群众进行晚稻备耕备种工作。计划在7月15日前全部完成已动工平整土地确权到户工作,并组织群众做好晚稻备耕备种工作,确保不丢荒土地,维护社会稳定。另外,针对部分群众对平整区的质量及部分水渠、道路不够畅通的问题,由镇整治办协调组织施工、监理单位,群众代表(涉及的相关农户)进行现场办公,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建议进行限时整改,尽最大努力做到群众满意,保证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主要存在问题 1、雨水较多,而平整区全部是水田,田面长时积水,以致材料无法送到位,施工难度大。同时施工方在平整区的工程技术力量、施工人员、机械等投入不足,致使施工进度相对缓慢; 2、部分群众对平整区整体质量不满意,以工程质量不好为由不配合分地,耕种作物。 3、群众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大局意识淡薄,造成镇党委、政府和村集体的决定决议,反复受阻,难以执行。

土地沙质荒漠化遥感调查与监测

土地沙质荒漠化遥感调查与监测 吉林大学地探学院地信专业李允62120206 摘要:土地荒漠化是全球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对荒漠化进行调查与监测,掌握荒漠化的现状、程度及动态演变规律,是有效防治荒漠化的必要前提。近年来,全球其他国家及我国在荒漠化监测方法上已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荒漠化因其面积广大、类型复杂等特点,在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围绕着利用遥感技术来对土地荒漠化进行调查和监测,主要包括:国内外调查和研究现状,遥感调查和研究的基本原理,相关的遥感新技术,结果和存在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 关键词:土地沙质荒漠化遥感监测 一,国内外调查和研究现状 土地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 区的土地退化。2007年6 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治理荒漠化上海高峰论坛”中明确指出:根据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全世界现有占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六分之一的人口,三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受到荒漠化的威胁,荒漠化正以每年(5~7)*10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美元423亿美元,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危害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土地荒漠化具有发生范围广,面积大的特点,因此,使用人工地面进行普查的方法,具有很局限性。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荒漠化的监测,如:阿根廷完全基于遥感手段对土地荒漠化的状态进行了评估;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利用国外卫星数据进行资源调查和灾害,环境的监测;80 年代初期开始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有关土地荒漠化的资源调查。朱震达等用1975年的航片和1987-1988年的TM影像对科尔沁地区沙漠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此外1984-1986年,水利部遥感中心组织了全国土壤侵蚀调查,采用遥感方法对全国包括风蚀,水蚀和冻融在内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调查。此后,遥感技术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二,遥感技术在土壤荒漠化应用的基本原理 任何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地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别。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角度不同,它们反射和吸收的光谱也各不相同。遥感技术就是根据这些原理,对物体作出判断。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 在荒漠化地区,根据地表荒漠的反射光谱和吸收光谱来反映不同荒漠地区的特征,进而对荒漠地区进行研究。

土地整治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及承诺

土地整治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措施及承诺 一、工程质量承诺 以我公司“诚信守法,让顾客满意;精于求精,交优质工程”的管理方针为指导,执行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行业及其他现行相关标准,符合国家国土资源TD/1011-1013-2000标准,保证本工程一次验收合格。 二、质量保证体系 严格执行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认真接受监理工程师监督和指导,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工程,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职工执行安全规则的自觉性,争创无工伤事故工程。 贯彻以项目经理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方针,项目经理与各部、室、班组长、职工层层签订内部质量安全承包经济责任书,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机构,配足专(兼)职质量管理人员和各项制度,定期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检查、考核、兑现,确保质量安全,定期对职工进行质量安全教育,提高职工“优质安全促效益、企业信誉自会增”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隐患,急时整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

做好工程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重点应是有关规定和要求。在组织施工前,项目应对各专业施工员,质量检查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各专业施工员应针对所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组织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交底主要内容为: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施工工艺操作要点(特殊施工工艺必须有详细的施工方案)。保护好环境,保持施工场内材料堆码有序,整洁美观,废碴废物堆弃指定地点,生活垃圾及废水不乱扔乱倒,废气、粉沫、噪声达到规定的标准。 三、施工质量管理机构 在本工程施工中,工程质量由项目经理部和试验室直接负责控制,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职检查工作师,对重要工序设置质量检查控制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开展QC活动,在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推行TQC 全面质量控制管理。 四、质量目标 在施工及管理的全过程中,全体职工牢固树立优质高效的思想,提高工作质量,严格按“PDCA循环”组织施工,做到质量与生产同抓共管,力争产品一次验收100%合格,优良率达90%。

国内外沙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概述_王葆芳

国内外沙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王葆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要利用国内外资料,从狭义的沙漠化定义出发,评述了国内外沙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分级标准和评价方法。 关键词沙漠化指标体系分级 标准 沙漠化所造成的环境恶化和经济贫困被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不仅制约全球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社会稳定。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9亿人口受到沙漠化危害。因此,从1977年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大会之后,沙漠化监测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对荒漠化发生过程和发展程度评价及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为实现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战略目标,必须正确评价和预测荒漠化的发展进程,为防治荒漠化提供宏观决策和科学依据。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在1990 ~1995年实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及沙漠化防治总体战略中,将沙漠化过程监测与评价和进一步发展为沙漠化监测服务的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另外,从1988年DESCONAP网络开通以来[2],沙漠化评价领域就是网络优先考虑的部分,并于1992年11月在Tehran成立了地区间的工作组织机构,其宗旨是组织专家组制定沙漠化或土地退化评价和制图的指导方针草案。 中国十分关注荒漠化的动态变 化,已将沙漠化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和沙漠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 究,纳入5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 行动计划6中。为加强对全国防治 沙漠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指导,成 立了中国防治荒漠化监测中心,在 全国30个省(市、区)开展了荒漠化 普查与监测,其范围涉及680个沙 区县(市、旗),每年对全国沙漠化现 状进行监测,为全国防治荒漠化工 作的宏观管理提供了依据。 鉴于此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 晚,尚未形成完善的配套技术,本文 就国内外研究现状抛砖引玉,供林 业工作者在工作中借鉴。 1沙漠化定义 沙漠化首先在非洲干旱和半干 旱地区发生,随即在大陆其它地方 出现,而且界线已移到半湿润地区。 沙漠化已由区域性问题扩展为影响 100多个国家生态环境的全球性问 题。沙漠化已成为世界生态环境问 题之首。 /沙漠化0一词,是首先由法国 植物地理学家A.Aubreville[3]在研 究西部非洲湿润区土壤侵蚀时描述 土壤侵蚀现象于1949年提出的,是 一种广义的沙漠化(荒漠化)概念。 它包括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两大特 征,土壤退化包括水蚀、风蚀、土壤 板结和水涝及盐渍化等多种环境退 化过程。由于定义不确切,人们对 定义的理解各不相同。为了统一认 识,更好地执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制定的防治沙漠化行动计 划,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对沙 漠化进行了定义:/沙漠化指土地生 物潜力的减少或破坏,最终导致出 现类似沙漠景观的状况0。因该定 义未考虑沙漠化的发生条件类型和 区域范围,故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对沙漠化概念重新界定为/沙 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干燥半湿润 地区,人类不利影响引起的土地退 化过程0。其内涵包括:植被退化、 水蚀、风蚀、盐渍化、土地退化、人为 因素等。这与1994年/联合国防治 荒漠化公约0对荒漠化作的定义相 一致。实质上这是荒漠化概念,可 理解为广义沙漠化。 国内所指沙漠化是以狭义沙漠 化定义为主体的。根据我国实际状 况,1981年中国兰州沙漠研究所朱 震达等首次提出沙漠化定义:/沙漠 化是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多风和疏松 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的 土地利用,破坏了脆弱的平衡,在原 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 环境退化过程0。虽然这个定义基 本上为国内广大群众所接受,但是, 对于沙漠化的发生区域仍持有异 议。于是,1989年朱震达等将定义 修改为/具有一定砂物质基础和干 旱大风的动力条件下,由于人为过 度活动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下所 产生的一种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 的环境退化过程0。两者的结合构 成了定义的完整性。但存在不足, 收稿日期:1997)02)08

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土地综合整治可研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缘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从统筹城乡发展、保护耕地和粮食安全、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几方面阐述。 1.2项目类型、范围、规模 说明项目的位置、范围、建设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 1.3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 说明项目建设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2.项目实施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3.项目区概况 3.1项目所在县情况 简述项目所在县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和土地利用、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情况。 3.2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状况 说明项目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要重点叙述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位和水质特征,说明地下水含水量、各地层渗透性、富水程度和地下水动态特征)、气候、植被、工程地质(要说明引水建筑物和交叉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说明输水线路、田间道路和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初步提出基础处理措施)、土

壤、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分析项目区光热、水、生物资源状况。 3.3社会经济条件 说明项目所在乡(镇)、村的居民点数量、人口、户数;概述主要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状况。 3.4土地利用现状 3.4.1土地利用结构 明确项目实施以前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特征,说明基本农田面积及其分布。土地利用结构应根据最新变更数据,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规定,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统计汇总。 3.4.2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土地垦殖率、耕地耕作制度(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经济效果(作物单产水平、投入产出状况等)。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交通状况 说明项目区对外的道路交通状况;说明项目区内部道路等级、分布和质量状况。 3.5.2灌溉排水设施状况 查明项目区外部河流水系、防洪设施条件等;说明项目区内水源及引水工程、灌溉、排水骨干设施现状;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设施现状。 3.5.3电力设施状况 说明变电站、用电、变电设备的位置、规模、容量、归属和运营状况;说明项目区内输配电线路的路径。 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保护设施现状。

省2017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

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报告 从2010 年度开始,为了保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势性,在全国范围内采用新机制、新方法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省级核查任务工作是为了保障全省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有序开展,保证全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质量,及时更新省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全省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国土资源“批、供、用、补、查”日常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申报了2017 年省财政厅拨款的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投资金额258 万元。为科学、客观、全面、规范地评价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了项目绩效评价。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依据“绩效导向,突出结果”的评价思路,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具有丰富调查经验、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小组,经过查阅资料、不断研究完善等过程,制定了涵盖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预算资金执行率共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及25项三级指标。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综合本项目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2017 年度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组织管理及项目效益实现情况,本项目绩效评价自评得分98 分,评分等级优秀。总体上达到了专项资金预设的绩效目标,政策实施效果良好,群众满意度较高。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立项背景及目的 为准确掌握2017 年度江西省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持续更新全省土地调查数据,充分发挥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等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全省开展了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省级国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负责全省工作进度、成果质量检查。按照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江西省2017 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项目由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实施,承担单位为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是省厅内设职能处室,主要职责是拟订地籍管理、土地确权、登记、争议调处办法,调处重大土地权属争议;承担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整理、共享和汇交管理工作;拟订土地调查、监测、统计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土地调查、监测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市、县(区)地籍工作。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国土资源局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总结

国土资源局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们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支持,深入开展土地整治,切实把每一项工程作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来抓,先后申报并组织实施地方占补项目124个,建设规模840.846公顷;省级联合项目1个,建设规模13.268公顷;市级联合项目4个,建设规模36.87公顷;省级投资项目9个,建设规模3570.7466公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了实施一项工程、改变一片生态、培育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为把土地整治这一好事办好,我们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国土、财政、水利、农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对每个项目相应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县政府还与项目镇、镇与项目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特别是在项目动工前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将项目区面积、工程概况以及拆迁补偿标准等内容向群众公开,对土地权属调整依法、公正、公开操作,充分利用各类会议、简报、标语、宣传手册、新闻媒体和上门走访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凝聚群众共识,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格局。 2、科学规划,注重可行。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

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红安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土地整理区域规划。对荒地开发整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衡量田、水、路、林,确保合理布局;对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整理,以实现“三个集中”为重点,即农民住宅向中心村和小集镇集中、乡镇村办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重新界定村庄、居民点和乡村界限权属,科学修订镇村规划;对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通过移土回填、剥离回填等方式,改善耕作层,使“瘦田”变“肥田”,“低产田”变“高产田”;集中整理“荒、废、闲”项目,重点是挖掘土地的整治潜力。 3、创新模式,阳光操作。为保障招投标活动顺利推进,县政府成立了工程项目招标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纪委、招投标办、国土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招标专班。为减少项目招标中的情感因素和人为因素,我们严格执行招投标公告制度,由省国土资源厅摇号产生的具有招投标资质的代理机构全程代理,实行明标明投,并且请纪委、监察局、财政局采购办以及局纪检组(监察室)全程监督,开标后确立的中标单位在网上发布公告,确保每个项目招投标阳光操作。 4、落实资金,加强监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我们严格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建立专帐;坚持按照规定范围开支,绝不突破相应概定总额;坚持法人“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管理关;坚持科目资金决算,严格资金审计。对项目建设资金,严格做到“五个到位”,即工程预算到位、施工合同到位、签字核实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 前言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的通知》(林沙发【2008】261号)统一部署和安排,为了掌握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荒漠化和防沙治沙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我区开展了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全区大部处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和沙化严重,是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布最为广泛的省(区)之一,也是国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的重点省(区)。我区的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在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自治区林业厅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历时15个月,圆满完成了全区的各项监测任务。 本次监测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数据判读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路线,全面应用了“3S”技术。监测范围包括涉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12个盟(市)90个旗(县、市、区),监测面积97.69万平方公里。全区直接参加监测的技术人员达303人,区划和调查地面小班58.1万个,获取各类信息3021万条,更新了《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地理信息系统》。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已经过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专家组的审定,并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的验收。监测结果表明:我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呈现了持续双减少,重点治理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沙区植被总体上仍处于初步恢复阶段,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和反复性。 本公报根据全区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编写,简要介绍了截至2009年底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动态及防沙治沙对策措施,旨在让社会各界了解我区的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共同关心和支持我区的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事业。 一、荒漠化①和沙化②土地现状 (一)荒漠化土地现状 截至2009年底,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61.77万平方公里,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52.2%,分布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12个盟(市)的79个旗(县、市、区)。 1.气候类型区荒漠化土地现状 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4.27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3.10%;半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5.05万平方公里,占40.55%;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2.46万平方公里,占36.35%(图1-1)。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基于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刘 义,于克蛟,于凤荣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哈尔滨150036) 摘要:遥感技术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分析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优势,简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以及数据与特点,并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1 引言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当时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要求,在国家原计委、财政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的支持下,我国农业领域的RS技术应用工作经历了“六五”期间的技术与设备引进和人才培养,“七五”、 “八五”期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到“九五”期间的实用化、运行服务系统的基本建立,已经成为初具规模,能够承担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农业灾害监测等多种任务的农业RS应用主力军之一。多年来,R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3~1996年,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组织相关技术单位,利用美国最新陆地卫星影像连续4年开展了全国耕地变化RS监测工作;“十五”期间农业RS应用领域重点建设主要是农作物RS监测系统、国家农业资源监测系统、数字农业和精确农业示范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以为建立农产品预警系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资源区域优势分析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供基础性和支持性信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面、交通、城市用地等各类生产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灾害对土地利用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 2 应用卫星R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优势 a.卫星的轨道一般在距离地面150~3000km 广阔的空间领域,能在太空俯视地面很大的范围,并将大范围的地面物的形态和特征囊括在一张很小的RS影像上。通过影像可以覆盖400多km长、40多km宽的广袤区域。在影像上可以找到这个地区的详收稿日期:2007208210细地物,方便快捷地观察地物的变化情况。 b.利用卫星RS技术克服了因地形复杂和气候条件极度恶化给人类实地调查监测造成的困难。 c.卫星RS技术采用的是信息自动采集汇总分析系统,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度。那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数据处理工作在计算机中进行,减少了很多的调查环节,消除了大量的因测量工具和各种人为技术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d.计算机应用技术、解译分析、影像融合和影像增强处理技术的发展利用,使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和较少投入的情况下,得到大量丰富、珍贵的信息资料,配合完成各种动态监测任务。 e.利用卫星R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监测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3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动态RS监测利用最新时相的卫星RS资料和3S技术对土地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分类。R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应用通过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将推向一个向多时相和多数据源的最佳融合技术、计算机辅助的定量自动制图、分析和计量探索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土地利用动态RS监测是以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图为本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处理和RS影像处理分析等技术,从RS影像上利用处理分析软件提取变化信息。其工作流程是,以RS技术获得的多光谱多时相的RS数据为依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软件(如MA P GIS、SU PERMA P、ENV I、ER2 DAS等)进行影像纠正、配准、镶嵌、多源数据融合、变化信息的取得,与以前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再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引导外业实地调查,进行样方验证和数据核查,最后完成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工作。 4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数据和特点

土地 整改报告

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 项目自查报告 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得到了省、市两级国土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汉滨区政府及所在乡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项目实施所在村组的积极配合。安康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精心组织,经过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方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经过300余天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工程任务。工程验收在即,我们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方进行了验收前的最后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概况 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以陕国土资耕发[2006]年49号文对《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张滩等(2)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2008年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7年中央和中央划拨省级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的通知”正式下达了项目批复,批准项目建设。该项目预算总投资1200.63万元。项目涉及汉滨区张滩镇和迎风乡共9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490.90公顷。分成两片,即张滩镇项目片和迎风乡项目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和其它工程。 二、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该项目工程于2009年3月20日开工建设,2010年9月底工程全面完工。该项目建设内容分为土地平田、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其它工程四大部分,全部完成了变更后确定的工程量,完成的工程量如下:(一)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21.3公顷(319.96亩)。 (二)农田水利 (1)加固衬砌引水总干渠1条,长7624m; (2)干渠2条,长10854m; (3)支渠1条,长1900m; (4)制作安装各种规格闸门32套; (三)村组道路 村组道路2条,长2775m。 (四)加固红霞泵站引水枢纽,加固引水低坝1座,溢流宽度103米; (1)加固引水渠1条,渠长551米; (2)更换引水口、冲砂闸铸铁闸门2座,退水闸2座; (3)新修临河护坡426米。 三、项目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 该项目总投资1600.84万元,其中1200.63为中央投资,400.21 为地方配套资金。到位资金1200.63万元,项目实际支出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万元,设备购置费万元,前期工作费为 万 元,业主管理费为万元,不可预见费万,竣工验收费万元。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严格执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专人管理”,并且严格按照预算支出使用资金,没有出现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的情况发生。 四、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 (一)工程质量安全

中国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工作得到明显成效

中国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工作得到明显成效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家林业局今天(14日)在北京公布了最新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结果表明,中国实施的一系列防治土地荒漠化、沙化的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近五年来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面积平均每年减少8800多平方公里,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中国是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止到2004年,全国仅荒漠化土地就有2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以上。荒漠化和沙化问题每年给中国造成数百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威胁着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沙治沙措施,其中主要包括营造植被、涵养水土等。 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4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先生在公布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的最新动态时表示,当前中国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工作已取得良好的成效。他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出现的)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绝大部分省区的治理面积大于破坏面积,全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00多平方公里转为每年减少1200多平方公里。” 最新的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近五年来,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同时在减少,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7500多平方公里;同时,荒漠化和沙化的程度有所减轻,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明显下降。目前,中国大部分省区的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呈现好转的态势。 据介绍,2000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批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并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采用生物、农艺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综合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中国政府还制定并实施了数个有关荒漠化和沙化治理的法律法规,有效地保障了防沙治沙工作的顺利进行。过去五年中,中国中央财政共投入100至150亿美元用于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治理。 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中国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形势仍很严峻,防治任务还非常艰巨。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先生指出:“全国现有的17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中,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具备治理条件。如果按现有的治理速度,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治理。同时,全国还有近32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这种土地是临界于沙化与非沙化土地之间的一种退化土地,如果利用不当,极易成为新的沙化土地。” 他说,导致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扩展的主要的人为因素在中国还没有根本消除,部分地区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行为;另外,不利的气候因素,特别是干旱对加速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他表示,今后中国将继续加强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力度,不断加大投入。此外,中国还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到防沙治沙工作当中。

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探索

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中的应用探索 现代测绘技术定位灵活、获取信息速度快、精准度高且覆盖范围广泛、操作简单便捷,已经成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多个领域的高效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将其运用到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能够快速获取现势空间数据,为此工作提供许多便利。论文主要对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做一番探讨,以供参考。 【Abstract】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le positioning,fast information acquisition,high accuracy and wide coverage,simpl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and it has become a widely used technology in many fields of society to acquire information efficiently. Through applying it to land resources survey and monitoring,we can obtain the up-to-date spatial data quickly,which can provide many facilities for this work.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 land resource survey and monitoring,for reference. 标签:测绘技术;土地资源调查与检测;应用 1 引言 土地资源调查与检测在土地资源的规划与利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为我国地形地势条件复杂,再加之在调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高速精准的数据并不容易获取,但将测绘技术应用到土地资源的调查与监测中,则能将复杂烦琐的调查工作信息化,进而快速获取土地资源的各项信息数据,为土地资源的管理与规划工作提供便利。论文主要分析几种常见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具体应用[1]。 2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常见但非常重要的现代测绘技術,其具有定位速度快、精准度高、操作简单便捷、全天候作业以及提供3维坐标等特点,因此在土地资源的调查与监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GPS技术能够实现全球信号的连续覆盖,因而在现势空间数据的获取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也被广泛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中的空间数据定位以及采集工作中。我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发展于80年代,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之后,现在的GPS技术已经研究发展出了GPS硬件与掌上电脑的集成系统,GPS硬件与掌上电脑的集成系统在土地野外的调查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空间数据获取速度快,且精准度高,也能有效应对野外各种客观因素对调查工作的干扰,确保土地资源获取的连续性。同时,将PDA应用于土地资源野外调查工作中,还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的存贮,能有效防止信息数据的遗失,也能通过注入PDA的土地变更软件实时更新土地利用图件,为土地资源的调查工作提供最新的土地资源信息。除此之外,GPS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有效应对变更图区域内形状、大小不规则的情况,能够准确测量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