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浅谈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它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储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概括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应该是无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无主观不适的感觉,无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然而20世纪70年代,医学界曾掀起有关生物医学模式必须转变的大讨论,如今的医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而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当今社会医学模式不仅注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而且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容置疑的是医生必须具有生理和病理的专业知识,但同时应该具备基本的心理知识,其包含对自身的心理调适和对患者的基本心理分析。

研究表明在新的医学模式的运作之下,心理现象中与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的有心理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所以我结合自己对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浅淡临床医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认知地程是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临床医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因为医生这一特殊职业,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

疾病,以及导致各种各样疾病的各种各样的原因,需要配合各种各样的治疗手段。所以,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交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依赖于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的心理过程。

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新的治疗手段和医疗器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医生的学习能力,主创新能力必须很强。对各种各样的疾病的治疗方案,都能很好的去分析和总结。这样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就能更熟悉,更精确。我们临床医生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治疗手段和新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才能不被医学界所淘汰。

医患沟通不畅,或者说在语言交流中缺乏思想情感,忽视语言交际的艺术性、规范性和科学性,漠视患者语言中传达的信息,这些都是导致当今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和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医疗纠纷的直接原因之一。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上,专家们提出:“21世纪所期望的医师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有效的治疗者”。世界医学峰会对医师提出了应具备交际能力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打破了长期以来在医学实践中以病论病的纯生物模式,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性出发去认识、治疗患者的模式,要求医生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了解患者心理、人格特征、社会因素、个体差异,只有与患者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依赖的平等关系,才能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

临床医学必须懂得基本的心理知识,其包含对自身的心理调适和对患者的基本心理分析。自身的心理调适是要求一名医生具有健康稳定的情绪、清晰而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对患者的心理分析则是需要考虑患者的生活环境、情绪等对病症的影响和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对医生来说,自身不健康的情绪反应会影响到自己对患者的治疗;对患者来说,不健康的情绪反应可影响到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从而影响神经内分泌轴的正常分泌,使生理变化过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导致病理改变,使病情更加的恶化。

因此加强对和谐医患关系的理解很有必要,新的医学模式将医患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强调了患者自身的潜能发挥和自我的调节作用,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疗法。医生则需要有广博的爱心,同情、理解、帮助患者。诱导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一种良好的情绪,这样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很重要。

意志过程

意志过程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因此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都由意志过程所支配。

医德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是反映和调节人们现实生活利益关系的重要领域,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标尺。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普通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医生面对的是疾病和得病的人。在各方面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没有坚强的信念,没有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意志,就可能使医生的职业道德偏离轨道,有愧于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综合以上论述的观点,当代的医生应该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培养出的新型医生,应该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有效的治疗者。医生应能够更好地提供初级保健直至高级医疗服务,能与患者沟通思想,成为有见解的、毕生努力学习的学者,能与个人和群体建立有效联系,促进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的信息家以及应用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实践者,在医学服务中实现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目标。

09级本科临床六班022汪志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