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制作与应用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及数据解析

5

DEC 2017 NO.23

“微课制作与应用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及数据解析

王珏 K12教育网

教育信息化从理论上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巨大变革,起初,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往往存在着“两层皮”现象。然而,2012年,“微课”的出现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转折。为了能够揭示微课在中国教师群体中的认知、实践与评价情况,笔者制作了“微课制作与应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并通过网络、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各种方式进行了广泛发布,最终回收了474份有效数据。以下是对部分调查数据结果的发布,并对部分数据进行了解读。

● 学段分布

调查数据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竟有19.20%的高中/中职教师使用微课,排在第三位。从学段占比上,小学最高,接近40%(39.45%),初中接近30%(29.96%),排第二,而高校占比则为8%左右(8.02%)(如图1)。

其实,从2016年起,笔者就遇到很多高三教师自发制作并应用微课。例如,江苏省无锡六中的吴华老师,从高一到高三共制作了300多个微课,不仅获得了学生的好评,而且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如,本期专题中的《8分钟学会运用多元史观解读历史》微课的制作者程丽老师,她也是位高三年级的历史教师,她为了解决学生复习和提升的需求制作了该微课。此外,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的张伟老师、西安高新一中的王宏伟老师等,都完全依靠个人力量制作了很多高三备考的“码卷”(卷子中的二维码链接指向一个解题类的微课)。

总之,高三教师自发制作和应用微课是微课与教学深度结合的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微课对于学习的作用,被一线教师所认可。

● 微课制作动机

那么,大家都因为什么动机或动力来制作微课的呢?调查显示,主要以教学应用为目的微课制作动机占比超过40%,即第一大动机(44.09%)。这一比例之大,恐怕会刷新我们对微课制作动机的认识。排在第二位的是“参赛获奖”(21.14%),第三位是“学校要求不得不做”(17.56%),而完全“出于个人兴趣制作”的比例,居然也达到了17.27%,考虑到微课制作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个人兴趣,因此这一比例也远超意外(如下页图2)。

如果我们把“教学应用”与“个人兴趣”归类为内在动力,把“参赛获奖”和“被迫制作”归类为外在动力的话,内在动力驱动与外在动力驱动之比为6∶4。相信这一比例足以证明教师们对微课制作的需求。

● 微课质量满意度

教师们对自己制作微课的满意度如何呢?调查显示,将近65%的教师“基本满意”(64.32%),这可以解读为:大多数教师对自己制作的微课会有基本的质量要求,而且教师们对微课所能达到的教学水平的评估与面授教学大体相同。

与此同时,仍然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对自己制作微课的质量“不满意”(33.18%),且对自己制作微课的质量“很满意”

的比例极

图1

teacher@https://www.360docs.net/doc/501634700.html,

专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