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立法四十年——读《人大读书笔记:百年抉择》有感

2018.8上 |

公民与法治

栏目编辑:白玲岩

投稿邮箱:bly@https://www.360docs.net/doc/5f1970052.html,

立法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立法是国家重要的政治活动,是法治建设的源头环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法可依。我结合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王万宾所著《人大读书笔记:百年抉择》一书,就立法工作谈些个人粗浅体会。 

一、1979年至1988年:立法工作得到恢复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

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必须加强立法,使我国尽快走上法制轨道,以避免“文革”悲剧重演。按照全会精神,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大踏步向前推进。越是立法任务繁重而艰巨的时候,越要特别注意从政治上、原则上把好关,不出大问题。时任委员长彭真指出,要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法就是实践证明了的正确

的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法律化,对立法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从本国

国情实际出发,脱离实际的法律肯定是行不通的。要广泛充分发扬民主,在民主基础上集中。法律是在矛盾的焦点上砍一刀,而矛盾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欢迎和鼓励不同意见、敢于争鸣,这样才能使制定的法律避免或少出错误。要保证法律的严肃性,不能朝令夕改,除非情况发展变化了,及时进行修改。

这一时期,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修订了国家机构(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刑法、刑诉法)、民事(民法通则、民诉法)及其他方面(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

人大立法四十年

——读《人大读书笔记:百年抉择》有感

郝亦谦

国殡仪馆,供群众吊唁。灵柩是宋庆龄送的一具价值3000元的棺木。灵堂四周摆满了各界人士和民众送的挽联和花圈。吊唁期间,数万群众扶老携幼前往守灵吊唁,从早到晚络绎不绝,情景十分感人。三天吊唁过后,于10月22日下午二时起灵。租界内是不允许组织群众集会游行的。出殡那天,外国工部局派了马队在万国殡仪馆四周巡逻,那些耀武扬威的马兵,也不敢触怒那数千悲愤填膺、秩序井然的送葬群众,只好无可奈何地勒马徐行,前后左右地监视那四人一排的、六七千人组成的庄严肃穆的送葬行列。蔡元培、沈钧儒、宋庆龄等德高望重的人士,走在队列的最前面,并一直

步行到万国公墓。追悼会就在公墓礼厅的石阶前举行。蔡元培、沈钧儒、宋庆龄、章乃器、内山完造、邹韬奋等人都在墓前讲了话,公开批评国民党迫害鲁迅,号召大家继承鲁迅精神,继承他未竟的事业,打倒帝国主义,消灭一切汉奸走狗,完成民族解放运动……最后由胡愈之致哀词,由章乃器、王造时等四人献“民族魂”大旗,覆盖在棺木上。“民族魂”三个大字是沈钧儒先生的手笔,用黑丝绒绣在白软缎上面。

鲁迅先生的葬仪团结了左、中、右各界人士和广大民众,体现了鲁迅先生不分派别,一致对外、联合抗日的精神。向国民党和甚嚣尘上的日本侵略强盗显

示了团结抗日、一致救亡的威力。国民党当局因此对救国会又恨又怕,终于在事隔一个月后的11月22日深夜,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的“七君子”。

胡愈之平生参加过无数次葬仪,而最使他伤痛、留给他不可磨灭印象的是鲁迅先生的葬仪。后来他与人回忆,当时,他守立在先生的灵柩旁,从半开着的棺盖下,望着先生瘦削的熟睡般的面容,想到这个与黑暗奋斗了一生的战士,直到生命垂危的最后几天,才不得不放下那支如投枪匕首的笔,不禁潸然泪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