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9—14日四川持续性暴雨分析

1981年7月9—14日四川持续性暴雨分析
1981年7月9—14日四川持续性暴雨分析

维普资讯 https://www.360docs.net/doc/572290616.html,

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推理公式法

省推理公式计算设计洪水手册

一、基本公式: 推理公式是无资料地区由暴雨推求洪水比较常用的方法,我省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洪水的计算也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在流域面积200km 2 以下采用)。它是假定汇流时间降雨强度是均匀,并将汇形面积曲线概化为矩形,导出如下计算公式: 当τ≥c t 时,即全面汇流情况下, F R Q m τ τ 278 .0= (1) 当τ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2006版)

四川省储血点基本标准 第一条根据《四川省储血点管理办法》,为做好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储血点规范化建设,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特制定此基本标准。 第二条人员配置 (一)储血点工作人员配置应根据供血范围、用血量需要设置业务负责人1名,工作人员若干名。 (二)储血点业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应具有国家认可的卫生专业学历和相应的专业职务,相关的临床输血专业知识。经输血基础理论、技能培训合格后取得上岗资格。储血点业务负责人还应具有中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和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第三条房屋设施与设备配置 (一)房屋设施 1、房屋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设在清洁区,值班室、办公室应设在半清洁区,报损血液及废物处置设在污染区。 2、储血点应具有消毒、空调设施,且通风、光线良好,并应远离污染区域。 3、储血区洁净度要求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规范Ⅱ类环境标准,

储血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二)设备配置 1、4℃专用储血冰箱1-2台。 2、-20℃低温冰箱1台。 3、专用血小板保存箱1台(根据需要) 4、空调器1台。 5、专用运血箱若干。 6、专用传真直拨电话1部。 7、备用电源。 8、电脑1台,打印机1部。 第四条工作制度 (一)储血点工作制度 (二)血液入库、储存、发放、运输制度 (三)工作环节交接制度 (四)血液登记、保存制度 (五)差错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六)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反馈制度 (七)血液报损管理制度 (八)资料记录、信息、统计的收集整理、保管制度 (九)专用设备使用、维护、报废制度

2013年强台风“尤特”(1311)连续暴雨的成因分析

2013年强台风“尤特”(1311)连续暴雨的成因分析 朱志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京 210044 摘要:在2013年8月14-18日这一段时间内广东省涌现出了自从气象记录之后最为恶劣的一次持续不断的 暴雨环节,此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降水量也非常大,均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经过研究此环节大气 环流的特点,同时研究了处于较低纬度的季风涌与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发现,处于副高强地区的比较 平稳,脊线在背部处、地区相对偏西,南海区域的有着非常强的夏季风,与此同时,气流在南海的北部产 生了气旋性的弯曲,在此之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向台风变弱之后的低压环流传输能量与水汽,使得相对较 强的台风“尤特”在登陆之后削弱成气旋环流保持比较久的时间;广东周围的气流辐合非常显著、气旋性 的环流曲率相对较大,是引起此次连续暴雨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水汽通量散度的改变方向和暴雨区 域的变化有着非常大的联系。 关键词:天气学;强台风“尤特”;季风;暴雨;广东 引起台风暴雨原因不但需要具备充足的水汽、较强的上升趋势以及位势不平稳等基础的物理情况,还和台风自身的强度、移动的速率、着陆以后可以存在的时间长久以及台风周围所具有的环境场存在着非常大的联系,方向与强度完全一样的台风在着陆之后所造成的降雨有可能由于环境场的不一样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在最近的几年内,国内以及国外非常多的专业人士针对此作了非常多的分析与探讨。程正泉等人使用合成的方式研究得知,导致大部分区域出现较多降雨的台风在着陆以后仍然与源自于西南方的急流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夏季的风在较低的空间迅速的向台风传递大量的水汽能够帮助其保持自己所具有的框架,在水汽传输的环节遇到困难的时候,之前所具有的气旋性构造便会被打破,强降雨的环节便会减弱,台风的不断改变破坏了水汽之前所具有的格局,之前所具有的动力构造使得降雨量逐渐增多。经过卢珊等人所经过相关的探讨可以发现,频率较低的季风针对台风暴雨有一定的增强功能。 按照广东省当地的气象台所实施的有关数据统计,由于1311号非常强的台风“尤特”与相对较强的西南季风等原因,在2013年的8月13-19日这一段时间内,全省出现了非常大的暴雨,整个省份里面所有的监测站检测到的数据是平均雨量为250 mm,受暴雨与特大暴雨造成影响区域的面积分别占据了全省的87%与10%,全省在一段时间内的降水总量大约为438亿t,这是历史同期最大的降水量,惠东县高潭镇的最大降雨量达到了1 199. 2 mm。此次台风与较强的季风所导致的持续不断的暴雨环节导致了的直接经济损失超出了29亿元,同时导致部分人员的伤亡。为了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天气灾害所引起的伤害,针对如此恶劣暴雨环节的预估方式存在着非常大的研究需求。此研究分析了此次暴雨所引发的大气环流所具有的特征、水汽流通的数量以及暴雨地区之间的关联对于台风、强降雨环节等所造成的影响。 1、资料来源和方法 本次研究所搜集相关的资料都是来自于广东省国家气象监测站所给出的具体的降雨状况、国家相关的气候机构所给出的距平场与环流平均、NCEP/NCER 10 x 1“和2.50 x2.5“空间分辨的逐日再研究要素场;采取功率谱研究与带通滤波的形式。 2、天气过程概况

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布部门】四川省技术监督局 【发布日期】1993.12.17 【实施日期】1993.12.1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993年12月17日四川省技术监督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有效地控制四川省区域环境的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生态破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行政辖区内排放大气污染物(简称“排污”,下同)的一切单位。 2标准分类、分级 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将本标准适用区域划分为三类,分别执行四级标准。

2.1特别保护区域 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自然区保护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建设其他设施和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一级标准。 2.2重点保护区域 2.2.1城市规划区内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非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一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二级标准;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二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 2.2.2城市规划区内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非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二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工业区内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四级标准。 2.3一般保护区域 2.1、2.2以外的地区:新建排污单位执行三级标准;现有排污单位执行四级标准。 2.4本标准所称“新建”排污单位,系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立项的建设项目;“现有”排污单位,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立项,建设及建成的排污单位。 3标准值 3.1以排气筒(烟囱等构筑物)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其排出口处的排放量或排放浓度不得超过表1、表2、的规定。 3.2表1、表2所列的排气筒高度,系指从排放源的建筑物地坪面起至排气口处的垂直距离。 3.2.1排气筒实际高度位于表1中所列两个高度之间时,标准值用内插法确定,计算式为: Q2-Q1

全省小型水库设计洪水位查算 方法

xx省小(2)型病险水库应急除险定型设计 设计洪水位查算方法(参考) 由于本次应急处理的小(2)型病险水库数量众多,按照常规设计步骤难已在短时期内完成除险设计。根据xx省小(2)型水库的特点:水库集水面积较小一般为1~5 km2,且水库及附近流域没有水文资料,水库设计洪水一般采用《xx 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规定方法进行计算。为便于各地有关单位对小(2)型水库应急除险设计,特编制xx省小(2)型水库设计水位查算图,供有关单位对小(2)型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设计参考应用。 1 水库设计洪水位计算原理 水库设计、校核洪水位是水库工程一个重要的特征参数,是水库大坝坝顶高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水库设计、校核洪水位的确定,一般根据水库的规模、坝型,按照SL 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确定其设计洪水、校核洪水标准,然后根据水文资料条件,选用一种或多种计算方法,求得水库设计、校核洪水过程线,而后根据水库高程~容积曲线、水库水位泄流曲线,进行洪水调节计算,求得水库设计、校核频率下的最高调洪水位,即为水库设计、校核洪水位。

2 本次小(2)型水库设计洪水位查算图编制方法 2.1 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1)设计暴雨 根据xx省水文局2010年编制的《xx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有关附图(最大1h、最大6h、最大24h暴雨均值、Cv等值线图),将xx省归纳为赣北和赣南2个分区(详见图1),各分区时段点暴雨设计参数及设计采用成果见表2.1。 表2.1 xx省小(2)型水库分区暴雨设计参数及成果表 分区名称时段点暴雨参数和设计值备注 1h 6h 24h 赣南区均值(mm)45 70 110 1区Cv 0.4 0.45 0.4 P=2%(mm) 93.6 157.5 228.8 P=0.5%(m m) 113.8 195.3 278.3 赣北区均值(mm)45 85 140 7区Cv 0.45 0.5 0.45 P=2%(mm) 101.3 205.7 315.0 P=0.5%(m125.5 260.1 390.6

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湖北十堰)

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十堰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添加日期:11年06月20日 一、主动应对国家城市圈(带)发展趋势,明确十堰未来的发展走向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有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逐步形成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大国际化大城市圈及武汉、东北、山东、成渝、西安、中原、海峡等七大国家级城市圈(带)。十堰从地理位置上处于武汉、成渝、西安、中原等四大城市圈(带)的中心位置,距离在300公里左右,从十堰的人口产业、辐射范围等方面来看,十堰无论与襄樊、南阳、安康等市怎样联接融合都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圈。所以,十堰在区域性大城市建设中,要主动应对上述四大城市圈发展趋势,一方面接收上述城市的辐射,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十堰的城市功能,放大其辐射效应。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十堰要坚持东进西出、南依北靠的发展思路,尤其是要以东进为主,首先就是要依靠武汉城市圈,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同时西连西安推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南依成渝、北靠中原,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作,积极争取京津等受水地区的对口支持,把十堰建设成国家级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在此基础上,主动融入上述四大城市圈(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其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为此,特建议十堰市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从宏观上要充分考量上述四大城市圈(带)尤其是武汉城市圈的发展规划,做好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工作。 二、在城市空间拓展上,要坚持靠山近水的原则 随着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十堰市城区发展空间已基本饱和,拓展发展空间既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市委、市政府对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问题十分重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立足十堰、郧县发展实际,提出了推进市县对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7月7日上午,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市县对接发展工作会议,对推进这项工作必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我们认为,十堰在城市空间拓展方面要坚持“靠山近水”原则,体现东进、北联、西扩的发展思路。靠山,也就是靠近武当山,向东拓展发展空间,切实发挥武当山的龙头作用,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主导产业之一。另一方面要近水,也就是向北发展,靠近汉江、靠近郧县县城发展;向西靠近黄龙镇及堵河下游发展,从而使十堰成为依山傍水、既有山的凝重、又有水的灵性,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现在的问题是向北发展、与郧县对接扎实推进,而向东发展则动静不大,形成强烈反差。建议市委、市政府对东向发展问题也要给予高度重视。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要进一步解决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既要做好十堰市与郧县的对接,也要做好十堰市与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规划上的对接工作。

暴雨防范应对措施

暴雨防范应对措施 1、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 强行通过。 2、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应下车到高 处等待救援。 3、在山区旅游时,注意防范山洪。上游来水突然混浊、水位上 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 4、暴雨期间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应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 的地段,要注意观察,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 5、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 6、预防居民住房发生小内涝,可因地制宜,在家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危旧房屋或在低洼地势住宅的居住人员 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7、室外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 8、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 9、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 1、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要将垃圾、杂物丢入马路 下水道,以防堵塞,积水成灾。 2、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 高的地方。 4、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开关。 4、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把它们放到高处。

5、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家住平房的居民应在雨季来临之前检查房屋,维修房顶。 按照气象专业技术规范,日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降雨统称为暴雨。按照日降雨量大小又可分为暴雨、大暴雨(100毫米以上)、特 大暴雨(250毫米以上)。无锡市属北温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 温和,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是1000毫米左右,进人梅雨期,全市降雨量明显偏多,单站年最大降雨量2068.7mm,最小降雨量 483.7mm。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分属长江干流、太湖湖区、太湖南溪三大水系。 出现暴雨时往往降雨强度较大,降雨较为集中,容易造成积水、洪涝等现象,可能导致水浸、交通中断等事件的发生,严重时也可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暴雨过程常常还伴有雷暴,因此防止雷电 袭击往往也是暴雨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暴雨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 山泥倾泻等地质灾害。连续2天以上的暴雨过程造成水浸、山体滑 坡等灾害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连续2-3天的暴雨到大暴雨甚至特 大暴雨,累计雨量可达400-500毫米,往往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并出现次生的地质灾害,如山泥倾泻、山体滑坡等。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1、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防灾提示: 暴雨天气来临前,检查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降低易淹鱼塘水位; 交通货运要盖严实物品,以免雨水渗漏; 仓储尤其要防止门窗渗水; 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疏散低洼地区易浸物资,避免财产受损; 暴雨来临,关闭门窗,防止雨水扑入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切断电源。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习题集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复习思考题 1.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原因是( C) A.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精度高 B. 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方法简单 C. 流量资料不足或要求多种方法比较 D. 大暴雨资料容易收集 2.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时,一般假定(C )。 A.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B. 设计暴雨的频率小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C. 设计暴雨的频率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D. 设计暴雨的频率大于、等于设计洪水的频率 3. 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 A) A. 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B. 暴雨观测、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 C. 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D. 暴雨选样、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选择典型洪水、推求设计洪水 3. 对于中小流域,其特大暴雨的重现期一般可通过(A ) A. 现场暴雨调查确定 B. 对河流洪水进行观测 C. 查找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 D. 调查该河特大洪水,并结合历史文献灾情资料确定 4. 当一个测站实测暴雨系列中包含有特大暴雨时,若频率计算不予处理,那么与处理的相比,其配线结果将使推求的设计暴雨(A )。 A. 偏小 B.偏大 C. 相等 D.三者都可能 5. 暴雨资料系列的选样是采用(A ) A. 固定时段选取年最大值法 B. 年最大值法 C. 年超定量法 D. 与大洪水时段对应的时段年最大值法 6. 若设计流域暴雨资料系列中没有特大暴雨,则推求的暴雨均值、离势系数CV可能会(B) A. 均值、离势系数CV都偏大 B. 均值、离势系数CV偏小 C. 均值偏小、离势系数CV偏大 C. 均值偏大、离势系数CV偏小 7. 对雨量观测仪器和雨量记录进行检查的目的是(D )。 A.检查暴雨的一致性 B. 检查暴雨的大小 C.检查暴雨的代表性 D. 检查暴雨的可靠性 8. 对设计流域历史特大暴雨调查考证的目的是(C )。 A.提高系列的一致性 B.提高系列的可靠性 C.提高系列的代表性 D.使暴雨系列延长一年 9. 暴雨动点动面关系是(D) A. 暴雨与其相应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 不同站暴雨之间的相关关系 C. 任一雨量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 暴雨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面雨量之间的关系 10. 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是(C ) A. 固定站雨量与其相应流域洪水之间的相关关系 B. 流域出口站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C. 流域中心点暴雨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D. 各站雨量与流域平均雨量之间的关系

大跨度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大跨度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中共山西省侯马市委书记:王醒安) 山西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强调,要抢抓机遇,明确思路,在转型跨越崛起中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推进发展,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把全省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这既是省委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理解,也是对建设新山西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要求。我们要按照省委的新要求,从侯马的实际出发,大跨度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科学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新的一届侯马市委,站在更高、更远、更开放的位置,重新审视侯马、认识侯马,认为与周边县市比较,侯马具有五个方面的比较优势。一是交通优势。境内同蒲、侯西、侯月铁路和大运公路、108国道以及大运高速、晋侯、侯禹高速公路在市区交汇,距运城飞机场仅60公里里程;二是区位优势。侯马地处太原、西安、郑州三大城市经济圈和临汾、运城、晋城三个中等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也是山西省南部黄河旅游精品线路必经之地;三是人文优势。春秋时期的晋国曾在此建都209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境内有一大批地属以上企业和团建制以上的驻军及军工企业,集聚着大量的人才;四是生态优势。境内基本没有重工业污染,空气质量良好,蓝天碧水,绿树成阴,并且有丰富的地下温泉;五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侯马虽是县级市,但设有海关、商检、口岸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第二大移动呼叫中心,山西省最大的邮件分拣中心,华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也落户在侯马。但是,市域面积小,没有矿产资源,也是侯马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克服不利因素,将现有的五大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我们认为,需要“全方位、高起点、大跨度地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精品农业示范中心、先进制造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休闲中心,大力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努力建

水文分析计算课程设计-2.设计暴雨

2、设计暴雨推求 依据良田站控制小流域的特点,本次计算区域设计面降雨首先采用区域综合法计算面设计暴雨量,然后依据暴雨公式计算短历时设计降雨量,并选取典型暴雨同频率放大推求设计暴雨过程。 1. 区域降雨资料检验 为推求该区域设计面降雨量,选取吉安、桑庄、寨头与峡江四站降雨检验该区降雨是否选同一总体。选择四站1957~80年数据(74年出现极值暴雨,不参加检验),对各站数据取自然对数,对转换后数据进行均值与方差检验,各站转换后系列的均值及方差见表2-1。 表2-1 吉安、桑庄、寨头与峡江站最大一日降雨资料取对数转换后 的均值与方差 项目P吉安P峡江P桑庄P寨头 均值X 4.562 4.453 4.519 4.482 样本方 差0.0980.0970.1460.071 1)均值检验 选取均值差异最大的吉安站(X 1 )和峡江站(X2)两站进行检验。 假设H : X1 = X2 构造统计变量: 取α=0.10,查得|tα/2|=1.68>|t|,接受假设H,即可认为吉安、桑庄、寨头与峡江站均值相等。 2)方差检验 选取方差差异最大的桑庄站(S1)和寨头站(S2)两站进行检验。 假设H : S 1 = S 2 构造统计变量:

取α=0.10,查得F1=2.05,F2=0.49。可认为F2

(地方标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

ICS03.100.50 C 79 DB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DB 510183/T 002—2012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2012- 09-15发布2012-09-20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及其职责 (8) 4 制度要求 (10) 5 应急管理 (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邛崃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市邛崃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宏伟、刘仕忠、张军、朱云。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特种设备使用要求、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及职责、制度要求、应急管理等。 本规范适用于邛崃市行政区域内的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2.1 特种设备 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列入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目录》的设备,并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2.2 使用单位 是指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2.3 安全监察 指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政府机关为了实现安全的目的而从事的决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 2.4 安全技术规范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我市位居第76位,在省内仅次于武汉市。在鄂豫陕渝四省毗邻地市中,十堰城市综合竞争力最强,竞争力趋优。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域”范围应是: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省(直辖市)直属的7个行政区,即陕西安康市、商洛市、重庆巫溪县、河南南阳市、湖北十堰市、襄樊市、神农架林区等5市两县(区),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00万人。 坚持生态第一、开发第二,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提升交通、信息、物流三大要素功能,强化开放先导、人才强市、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建立市场配置、区域合作、协调服务三大机制,突破性发展汽车、旅游、水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努力把十堰建设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开放型、多功能、强辐射、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关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几个概念 (一)关于“区域”的范围。从理论上讲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划分:一是从地理学上来看,是指围绕一个城市的毗邻地区,就是我们说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这一片。二是从经济学来看,主要指一个城市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合作和协配的区域性关系。三是从社会学来看,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交通、文化、教育、科技与周边区域相联系、生活方式的相近性以及社会交往的密切度,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一个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关系。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一般为100一150公里,形成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城市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若干个地域相邻、文化相近、产业相关的卫星城和城镇群相包围的经济发展圈。我国城市化水平不高,城市关联度不强,一般把中心城市势能辐射半径调整为30-200公里。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域”范围应是:以十堰为中心的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省(直辖市)直属的7个行政区,即陕西安康市、商洛市,重庆巫溪县,河南南阳市,湖北十堰市、襄樊市、神农架林区等5市两县(区),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00万人。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十堰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在某些方面的辐射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地区,我们的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性影响。 (二)关于“中心”的概念。所谓“中心”,从地域上看,它的位置居中;从经济学和社会学来讲,它主要是经济文化的社会中心。“中心”必须具备两大功能:一是资源配置功能,就是对区域内各种发展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二是经济社会辐射功能,就是对区域内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辐射能力。 区域性中心城市有三大类型:一是综合性中心城市,就是特大型城市,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综合实力特别突出,如长三角的上海;二是特定区域内城市功能十分突出的大城市,如深圳市,就是沿海开放城市这一典型。三是在一定区域内具有某些方面特色的城市。 不管哪一种类型,都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具有互补共荣的产业纽带,二是科技金融服务的深层次协作,三是辐射与被辐射的能量相互转换。因此,我们可以把区域中地理位置居中、综合实力较强、资源配置和辐射作用力较大、对周边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力的城市称之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独特的区位,每个城市的主要功能往往不尽相同,从而也就构成了

四川省地方标准-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桥式起重机安全评估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二〇一四年十月

《桥式起重机安全评估规程》是2014年成都市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之一,由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院和成都市标准化院联合起草。起草组在起草过程中,充分结合了成都市实际情况,并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协调、论证、修改,同时还广泛地征求了起重机械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以及检验机构和监察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现在的《桥式起重机安全评估规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现将《标准》编制中的主要情况说明如下。 一、工作简况 1.必要性 起重机械作为八大类特种设备之一,广泛使用于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设施。截止2014年1月,成都市在用起重机械2万多台,其中桥式起重机高达1万4千多台。数量众多的桥式起重机特别是一些使用年限已较长的起重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1、使用管理水平低下;2、维护保养未及时跟进,不能落实到位;3、设备服役时间长,工作等级高,结构及机构损耗大。多方面因素导致了该类特种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带病运行。 目前,我市大部分桥式起重机的使用单位严重依赖特检机构每2年一次的定期检验。而起重机械的定期检验是国家法定的强制性检查工作,该项工作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手段都是检验技术规程所规定,只能反映起重机械静态的安全状况,即设备检验当时的状况。由于使用工况的繁重,加之维护保养水平、使用管理水平、工作环境和相关设备参数的不同,该类特种设备的综合安全状况不能通过定期检验工作体现出来。显然,要彻底解决起重机械的安全问题,仅仅依靠每次的定期检验是无法满足的。因此,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对一些使用年限已较长的桥式起重机的安全状况进行预测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该类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全面掌握桥式起重机该类特种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加强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宏观控制,变该类特种设备的安全事

50年一遇的重大灾害性暴雨天气分析

50年一遇的重大灾害性暴雨天气分析 发表时间:2010-11-08T10:12:01.750Z 来源:《中国科教博览》2010年第9期供稿作者:王秀丽李新芳 [导读] 本文对洛阳地区2010年7月24日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天气,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卫星云图、雷达回波。 王秀丽李新芳(民航河南空管局, 451161; 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 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2010年7月23日夜里到24日白天,一场50年一遇的强降雨横扫洛阳地区。本文对洛阳地区2010年7月24日发生特大暴雨灾害天气,利用欧洲中心数值预报、卫星云图、雷达回波。溃变理论对此次过程进行诠释预报,以便今后有更好的方法做好暴雨预报防范工作。溃变原理-结构分析法是欧阳首承教授经过三十多年的潜心钻研,研究出来的一套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非均匀或不连续的真实信息,来预报天气演化的转折性变化,,在天气的转折性变化和雷暴、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测中取得了成功. 目前对暴雨的预报手段很多,利用常规资料分析,数值预报、雷达回波分析、卫星云图分析,物理量分析等等。当然对局地性暴雨预报也是气象界难题,因为时间短,尺度小爆发性强,不易预报,所以,暴雨预报也是我们气象界同仁不断进取研究的方向。关键词:暴雨灾害 V-3θ图人字形切变 中图分类号:V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1-8755(2010)09724 一概况 2010年7月23日夜里到24日白天,一场50年一遇的强降雨横扫洛阳。洛阳地区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特大暴雨。洛阳地区大量房屋、道路被雨水淹没、冲垮,洛河、伊河、涧河等多条主干河流“告急”。洛阳市区中心降雨量达到95毫米,51个乡镇出现100—200毫米降水,受灾最为严重的栾川,最大降水量241毫米,栾川县14个乡镇的道路电力中断,交通中断,桥梁垮塌,桥上19人失踪,37人遇难。除栾川县城的联通手机通信和固定电话通信畅通外,14个乡镇的移动、联通、电信公司的移动基站和固定电话通信全部中断。栾川县石庙镇常门村是本次洪灾受灾最重的乡村之一,一些村民房屋被洪水冲毁,还有出现险情的尾矿坝威胁,使这个村的2000多户居民无家可归或有家不能回。受灾人数为12000余人。 二环流形势分析 500Hpa环流形势是:两槽一脊型,一槽在经度70—80E,巴尔喀什湖到吉尔吉斯山之间,有一窄而深的南北向槽线,另外一槽在鄂霍次克海到日本海之间有一东北西南向的深槽;贝加尔湖以南,乌兰巴托、阿尔泰山、鄂尔多斯高原,是一个大高压脊,然而高压脊里面有一个冷低窝,中心在甘肃的庆阳附近,温度中心-5度,有闭合的两条等高线,低压中心高度580,闭合的气旋,周围风速18—20m/s,从700 Hpa伸展到400Hpa在同一位置,所以说有深厚的辐合气旋,逐渐向本区移动,到下午4点左右,影响洛阳地区,配合地面冷空气耦合作用,而发生暴雨。由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形成南北向的高压带,豫西地区已被副高控制,其边缘源源不断地水汽输送到洛阳的偏西偏南地区,导致除位于偏东地区的偃师、伊川没有出现暴雨外,其他县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雨、大暴雨。 三人字形切变线分析 如图(1—4)从风场形势分析,从底层到高层有人字形切变线,且切变辐合较强,925东南风风速大于10m/s,850Hpa风速大于10m/s,从底层到高层形成强有力的水汽输送通道。400Hpa有干冷空气下传,中低层水汽充足供应,冷暖交汇于河套地区,进而发生了洛阳地区强暴雨。 三溃变理论V-3θ分析 V-3θ图是成都气象学院欧阳首承教授设计出来的运用图像结构来预测天气的结构预测方法,主要是根据大气中压、温、湿、风的垂直分布,判断大气滚流对天气演变的影响来预报天气转折性变化。V-3θ中的3θ指的是θ(位温)、θse(假相当位温)、θ*(假定为饱和状态下的计算值),在图中θ线位于左边,θse居中,θ*居右;而V则是探空资料中各层风向、风速的实际观测值,在图中标在θ*线上。

第8章答案_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八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洪水 2. 流域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流域面雨量之间的关系,设计面雨量 3.同频率 4.同频率法 5.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暴雨量级、重现期等分析判断 6.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7.邻站直接借用法,邻近各站平均值插补法,等值线图插补法,暴雨移植法,暴雨与洪水峰或量相关法 8.算术平均法 9.泰森多边形法 10.流域上雨量站分布均匀,即各雨量站面积权重相同 11.适线 12.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暴雨动点动面关系 13.实测大暴雨 14.水汽因子,动力因子 15.大,小 16.设计的前期影响雨量P a,p,降雨径流关系 17. W m折算法,扩展暴雨系列法,同频率法 18.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流域一定历时的理论最大降水量 19.可能最大暴雨产生的洪水 20.垂直地平面的空气柱中的全部水汽凝结后 21.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地区露点的理论最大值 22.饱和湿度 23.水汽条件,动力条件 24.水汽压,饱和差,比湿,露点 25.大,低

26.假湿绝热过程 27. 0.2/h 28. P W W P m m = ,P W W P m m m ηη= 29.历史最大露点加成法,露点频率计算法,露点移植法 30. 24℃ 31.(1)通过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或水文手册)查算统计历时的设计暴雨量,(2)通过暴雨公式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㈡选择题 1.[c] 2.[c] 3.[a] 4.[b] 5. [a] 6. [d] 7. [d] 8. [c] 9. [b] 10.[d] 11.[c] 12.[a] 13.[b] 14.[b] 15.[b] 16.[d] 17.[b] 18.[d] 19.[d] 20.[c] 21.[d] 22.[b] 23.[a] 24.[b] 25.[b] 26.[c] 27.[a] 28.[c] 29. [b] ㈢判断题 1.[T ] 2.[F] 3.[F] 4.[F ] 5. [T ] 6. [F ] 7. [T] 8. [T] 9. [T] 10.[T] 11.[T] 12.[T] 13.[T] 14.[T] 15.[F] 16.[T] 17.[T] 18.[F ] 19.[T ] 20.[F] 21.[T] 22.[F] 23.[T] 24.[F ] 25.[T ] 26.[T] 27.[T] 28.[T] 29.[F] 30.[F ] (四)问答题 1、答: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最直接,精度也较高。但在以下几种情况,则必须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即:①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②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 ③要求多种方法,互相印证,合理选定;④PMP 和小流域设计洪水常用暴雨资料推求。 2、答: 洪水与暴雨同频率,即某一频率的暴雨,就产生某一频率的洪水。如百年一遇的暴雨,就产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3、答: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①暴雨选样;②推求设计暴雨;③推求设计净雨;④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答:判断大暴雨资料是否属于特大值,一般可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 的大小、暴雨量级在地区上是否很突出,以及论证暴雨的重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5、答:特大值处理的关键是确定重现期。由于历史暴雨无法直接考证,特大暴雨的重现期只能通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区域性中心城市4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区域性中心城市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到2016年把XX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阶段性宏伟目标,这既是我市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强化在鲁南经济带中龙头地位的现实需要,更是立足区位特点、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内在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客观体现。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凝心聚力,加快发展。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概念。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的城镇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起关键作用,带动该区域共同发展的大中型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内最大、最集中的经济活动和商贸流通场所,是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的中心,通过较强的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发挥龙头带动和引领作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区人口要达到50万以上,三产占GDP的比重在 50%以上。根据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可分为交通运输中心、商品流通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等。 (二)基本特征。一是经济集中度高,规模最大,实力最强。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经济势能、经济总量占比、人均发展水平均高于周边,形

成对区域经济的集散效应。二是社会分工发达,产业结构优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社会大生产程度高,是专业化分工协作最强的地方,既发生在中心城市的核心区,也延伸辐射到周围区域。三是科教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中心城市生产要素集约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和科技进步的发源地,是培养人才、开发智力资源、广泛交流和传播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重要基地。四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中心城市是大市场、大流通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和枢纽,具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通讯设施,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区域经济网络的核心。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构成开放型的经济循环系统,是区域性中心城市内空间流转的集中点,是区域性的经济活动与资本集聚地或制造中心。 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条件。一是区位人口优越。我市地处淮海经济区和鲁南经济的带中心位置,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XX总人口170万,其中城区人口60万,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泰安、徐州等城市之间惟一城区人口过50万的城市。二是立体交通体系完善。104国道、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和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纵贯南北,特别是京沪高铁的通车,XX东站成为全线三个、全省惟一的县级高铁站,我市全面进入高铁时代,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融入长三角、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征求 意见稿)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工作组 二〇一四年九月

一、工作简况 1.编制背景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居民的生活观念、方式和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城乡居民对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逐步增强,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构建和谐城区迫切需要通过社区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建立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保障。而社区服务保障是建立在具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之上的,社区用房(或称社区公共用房)是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市社区用房存在建设不均衡,面积差异较大,功能布局不科学,服务不完善,标识标牌不统一等问题。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规范社区建设方面先后出台了文件,并做出了具体要求。如(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要求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率达到90%,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基本建成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相配套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2)四川省委办公厅于2013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创新管理服务的意见》(川委办〔2013〕22号), 明确提出到2015年,每百户居民拥

有的社区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社区服务站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街道(乡镇)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3)成都市委办公厅于2013年出台了《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成委发〔2013〕3号),明确要求城区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300平方米,涉农社区及村的办公和服务用房不低于400平方米。为推动社区用房的规范化建设,成都市民政局在综合成都市社区用房现状和政府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成都市社区用房建设规范》研制工作,并委托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起草标准。 2.编制目的和意义 为了保障社区服务功能的建立和完善,使社区居民在寻求社区公共服务和休闲娱乐等方面得到应有的服务,对社区公共服务用房进行标准规范是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的基础。 本标准对成都市各类社区用房的总建筑面积做出了明确要求,并针对社区应具备的服务功能,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原则提出了社区用房分类及其相应面积要求;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和保障社区用房的稳定,本标准对社区用房的标识标牌、管理和维护也做出了相应规定。 目前国外的管理体制和对社区所赋予的服务功能不同,在社区公共用房方面没有相应规定;国内部分省市虽然在社区用房上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基本都是从宏观层面对社区用房总面积提出了要求(具体情况见附表),本标准则是从具体层面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