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秦汉宋元时期)第1讲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精练)试题

模块一中国古代史

第一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一、选择题

1.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 C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巩固国家统一 D.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2.(2017临沂中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B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D )

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封建知识分子的不满

B.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C.秦的统一,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D.秦的暴政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C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5.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这一思想启发了西汉政府实施( C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推恩令 D.科举制

6.“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那么,“古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哪个朝代( B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7.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始于( A )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8.东汉中后期以后,政治黑暗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D )

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C.皇帝昏庸不理朝政

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9.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B )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10.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C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二、非选择题

11.【国家统一】

材料一如图

图1 图2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者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1历史人物是谁?图2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巩固统治,该人物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答:秦始皇或嬴政。统一货币。郡县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答: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结合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答:追求大一统。

12.【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凯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的历史任务。

(1)材料一的“制度”是谁创立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什么制度?

答:秦始皇。郡县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写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汉朝统治者为加强对此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有什么意义?

答:新疆。西域都护府。表明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尉缭等。其中,尉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时秦王嬴政发现这位出色的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的架子,“衣服食饮与缭同”,后来任命他统领军事。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时,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让被举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查,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

(1)简要说明秦王嬴政、汉武帝主要历史贡献。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开疆阔土——北击匈奴,开发南疆越族地区,建造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率兵将匈奴彻底赶到了大漠以北,匈奴势力由此衰落,结束了匈奴多年骚扰汉朝边境的局面,又命张骞出使西域,为开发新疆地区作出了贡献。

(2)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秦王嬴政和汉武帝在为政治国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任用贤才(任人唯贤)。

14.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们的统治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地方推行①____________。经济和文化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材料二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全盛时期。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民族关系上,两次派②________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往来。

(1)请将上述两则材料中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①__郡县制__ ②__张骞__

(2)材料一中的秦始皇和材料二中的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的相同措施是什么?在对待哪一问题的态度上却截然相反?

答:统一货币;儒家思想。

(3)综上所述,秦、汉两朝的统一离不开秦始皇、汉武帝的励精图治,而统一又为两朝文化的昌盛、辉煌奠定了基础。请写出两例昌盛的秦汉时期的科技发明。

答:纸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的麻沸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

15.材料秦时明月汉时关,滚滚黄河蓝蓝的天……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大汉天子》片头曲

请回答:

(1)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采取哪些措施?

答: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候王封国势力;大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每个州郡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16.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箎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材料一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答:西汉末年。蔡伦。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

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答:重要地位: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现实价值: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围绕其中任意一点展开表述即可)

高中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材分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因此,理解掌握本专题内容很重要。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中历史出现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等名词,学生尤感陌生。 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原始材料等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 2、了解秦王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认识和理解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郡县制等重要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之处。 2、通过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历史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秦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创建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评价秦王朝采取的“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手段,认识严酷的思想文化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秦的迅速灭亡并产生了极其消极的影响。 重点难点:

2015-2016高中历史 专题一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习题 人民版必修1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统一过程。 (1)灭六国: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军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等国,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2)北伐匈奴: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一举夺回河套地区。此后,秦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 (3)南征岭南:灭六国后,秦军展开了统一岭南的战略攻势。公元前214年,开凿沟通湘水和漓水的灵渠,平定了岭南。秦在岭南设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4)通“西南夷”:秦朝在当时被称之为“西南夷”的广大地区,开辟了史称为“五尺道”的交通路线,并在其中部分地区委任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央政权版图的开始。 2.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秦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巩固、扩大疆域,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应用示例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A) 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④有利于发挥秦始皇个人的权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海内为郡县 1.起源: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郡县制的建立。 (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等职责;“县”隶属于“郡”,“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3.特点及影响。 (1)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2)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020届湖南中考初三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秦汉统一王朝 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届湖南中考初三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秦汉统一王朝专题练习 1.公元前219年他东巡琅琊台时曾留下这样一段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黄帝 B. 周武王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2.古代皇帝诏书中常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在( ) A. 夏朝 B. 春秋时期 C. 秦朝 D. 西汉 3.“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 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禅让制 D. 世袭制 4. 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这项举措() A. 有利于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理 B. 有利于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 C. 有利于政令在全国各地的推行 D. 有利于征收赋税、兵役、徭役 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秦国统一天下 B. 建郡设县;统一文字 C. “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 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6.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 刘邦、项羽起义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陈胜、吴广起义 7.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西

汉朝廷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颁布“推恩令” B. 重用人才 C. 休养生息 D. 严刑峻法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到:“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 汉高祖 B. 汉景帝 C. 汉武帝 D. 汉光武帝 9. 针对如下中央和地方权力失衡现象,汉朝最终采取的解决方法是() A. 废除井田制 B. 实行“推恩令” C.“杯酒释兵权” D. 推行行省制 10.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望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气。”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1.“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秦统一全国 B. 汉武帝北击匈奴 C. 昭君出塞 D. 丝绸之路的开辟 12.“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新疆从开放的后方变成前沿。历史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 秦统一六国 B.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西域都护的设立 D. 宣政院的设立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测试题(有答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测试 一、选择题 1战国后期,独强于天下的诸侯国是……………………………………………()A.秦国B.韩国C.燕国D.楚国答案:A 2秦国灭掉韩国是在………………………………………………………………() 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19年D.公元前215年答案:A 3公元前215年率军北击匈奴的秦军将领是……………………………………()A.蒙恬B.李斯C.商鞅D.屠雎答案:A 4秦朝时期,史禄负责修建的水利工程灵渠沟通了…………………………………() A.湘水和离水B.长江和湘水C.黄河和海河D.汉水和离水答案:A 5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A.郡—县(道)—乡一里B.郡一乡一县(道)一里 C.县(道)—郡一里厂乡D.郡一县(道)—里一乡答案:A 6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答案:C 7秦朝“九卿”中的治粟内史,主管………………………………………………()

A.国家财政B.礼仪教育C.皇室财政D.宫廷修建答案:A 8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的太尉…………………………………………………()A.协助皇帝助理万机B.主管军事C.协助丞相负责监察D.主管教育答案:B 9我国封建政府正式宣布废除“挟书律”是在………………………………()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汉惠帝时D.光武帝时答案:C 二、非造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博士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捕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均摘自《史记?泰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对此提出了什么措施?(3)你如何评价材料二的观点和措施? 参考答案: (1)观点:实行分封制有利于统治的稳固。论据:商周时期都因分封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含答案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社会政治大转型”是指() A.从土地国有到土地私有B.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D.从奴隶制到封建制 2.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3.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州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叫“光武中兴”,他是 A.刘邦B.曹操C.光武帝刘秀D.汉武帝 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变化 5.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6.西汉初年,由于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以德化民“的政策,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应运而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7.造纸工艺的进步使得书写材料发生了根本革命。导致这场“革命”的造纸技术革新家是() A.张角B.蔡伦C.董仲舒D.张衡 8.古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孕育出了与西医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与概念范畴的中医学。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 A.擅长针灸的华佗B.尝遍百草的神农氏 C.使用“四诊法”的扁鹊D.“治未病”的张仲景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史晓亮 一、课程标准分析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它上承夏商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下启从汉至清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因此从结构上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课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重要的一页,也是整个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块:一、秦始皇的统一,二、百官公卿,三、郡县制。从内容上,本节主要介绍新制度的内容特点,理论性很强,新的概念短期内不易被绝大多数学生完全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为河北正定中学(东校区)高一年级5、6班。正定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5、6班又是重点班级,学生基础较好,初中历史掌握得比较好。关于秦朝统一的内容,他们都非常熟悉。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秦统一前的历史背景,皇帝称号的由来、秦朝中央官职的主要构成以及郡县制的建立。 (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皇帝制度的特点等。 (3)能够分析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图表等多媒体形式展现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部分史料的展示并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使学生渐渐掌握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郡县制产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合理的制度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认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理解及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六、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法、图示法。PPT上有文字、地图、图片和史料。运用讲授法主要讲授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配合讲授法的运用。地图的运用,让学生了解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为讲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中央集权制度做铺垫。运用了多张图片,分别有不同的作用。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是为了导入,秦始皇像和虎符图片是为了增加讲解的趣味性,配合对皇帝制度特征的解读。运用多处史料,是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使讲解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图示法的运用,利于学生对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朝政府组织等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从李白的《古风》和秦陵兵马俑的图片导入。找同学朗诵《古风》的前两句,体会秦王统一六国的恢弘气势。放映一张秦陵兵马俑的图片,感受秦军的威武,顺利过渡到本课的第一个子目:六国毕,四海一。 2、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讲秦朝统一。 1、首先讲解当时有利于统一的因素: ①社会基础: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的统一(分裂阻碍经济发展) ②民心基础: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族人民的初步融合,有利于统一 秦统一六国自身的因素: ①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第二单元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开创《中考说明》知识点

感知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历史时序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对各种历史信息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阐释能力:指发现、思考、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能力:对各种历史信息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阐释能力:指发现、思考、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感知能力: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历史时序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对各种历史信息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阐释能力:指发现、思考、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理解能力:对各种历史信息进行观察、分析的能力。 阐释能力:指发现、思考、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知识点 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 一、单元特征——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 二、知识点概况 1.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定都咸阳。 2. 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1)秦的暴政:繁重的兵役、劳役;沉重的赋税;严刑峻法。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名起义。 4. 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定都长安。 5.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 6. 识读“丝绸之路图”,探讨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西汉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2)随着中国同欧亚国家关系快速发展,古老的丝绸之路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7. 东汉的建立:25年,刘秀称帝史称 光武帝,定都洛阳。 8. 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文化的作用: (1 政治上:奠定了中国两干多年来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经济、文化上: 有利于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统一。 军事上:巩固了边疆,沟通南北维护统一。 长安 河西走廊 西域(今新疆) 西亚 欧洲 西汉初年已经发明了纸,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 盐铁官营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习题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 一.选择题 1.“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官僚制度 D.朝议制度 2.《汉书·贾山传》载:“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4.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首创郡县制 5.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了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了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A.地方行政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自治权 D.县的统治区域一般比封国小 6.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 7.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8.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让谁担此职,最可能的原因是()A.秦始皇为了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缺乏可委如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C.秦始皇为了自己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9.《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定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 10.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关系最相近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度 1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 二.简答题(材料略) 1.秦王朝实行郡县制(李斯所谓安宁之术)的特点与影响? 2.皇帝制度的特征与本质?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2、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课 1、“六王毕,四海一” (1)、“六王毕” 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 ②展示李白的《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提问:“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什么历史事件? ③请同学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和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 [过渡]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2)、“四海一” ①设问: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帝国,迫切要做的是什么?说一说秦始皇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 ②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秦长城的资料。 ③图片展示:秦朝疆域图 [过渡]师: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2、海内为郡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设问: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地方? (1)、地方——郡县制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分析 [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设计】 一、课前探究 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 “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新 “六王毕,四海一” “六王毕”

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教案

第3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6 主要内容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单元总体目标(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来的基础。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统一国家的出现避让要求扩大对外联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联系比较发达的时期。对外联系的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出于政治动机,如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二是为了商业往来,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三是出于宗教原因,如佛教东来。(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早在秦汉时期就在一些领域中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与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重点难点关键秦统一六国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通过“评述秦始皇”和“秦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通过秦亡前后的史实明确人心向背的作用。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特别注意对重要历史人物汉武帝的评价。 明确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和平友好为主流。秦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再现和运用分析能力。 单元学情分析通过一段时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愈来愈浓,他们会在课前查找资料编演小品,现在的历史课堂是活跃的紧张的充实的。一节课下来许多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感觉学生们是喜欢历史课的。当然他们还不太会对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对一些人物的评价还略显淡薄,可是他们已经慢慢的进步。相信学生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会有更上佳的表现。 单元教学建议在掌握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基础知识后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的大一统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理解与记忆,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各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朝的中外交流,结合地图弄清“西域”“丝绸之路”的概念,通过归纳张骞的功绩,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课本或课外资料中援引图片、史书记载、文物等获取信息来了解把握张骞通西域的情况及认识丝绸之路。 单元备课(三)

2020高考人民版历史-课时规范练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时规范练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邢台月考,6)下面为秦国部分著名人物的原籍和主要事迹。据此表可知() A.楚国是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的国家 B.战国时期的人才都流向秦国 C.重用外来人才助推秦的崛起与统一 D.秦国的统一策略具有连续性 2.(2019河北廊坊期中,8)有位学者在论及三公九卿时说,“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政府“有几处亦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此材料表明() A.王室与政府已完全分开 B.权力分工结构体现原始色彩 C.三公九卿均是国家政务官 D.三公九卿之间互相牵制 3.(2019吉林吉林三模,2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4.(2019广西南宁一模,25)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5.(2019广东茂名二模,25)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据此可知,秦朝()

A.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 B.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 C.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 D.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6.秦朝正式开启了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王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但马克思却形象地比喻其为:“好像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马克思这番话旨在强调() A.先秦分封制催生了中央集权 B.秦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C.秦官僚政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D.秦表面的统一掩盖不了“分散”的现实 二、非选择题 7.(2019山东临沂月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载,在周公摄政时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姓子弟。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 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周朝的分封主 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 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所说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此举体现了国野制度崩溃,国人 与野人界线泯灭的变化。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事在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两事,是秦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转折点。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这样一来,就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 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基层地方行政组织体系。从秦统一天 下后将县的幅员定为“大率方百里”的原则看来,在商鞅集小乡聚为县时,必然也已有某种分划的原则。同时每一县都由国君任命的县令担任长官,也标志着官僚制的完善。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建立分封制度的内容与影响。 (2)秦国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何重大变化?对秦国加强统治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doc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国家管理制度化 B.从人治到法 C.礼仪与政治分离 D.为民主政治奠基 2.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谧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谧法。秦始皇此举意在( ) A.维护皇权尊严 B.弘扬三纲五常 C.废除宗法制度

D.取消分封制度 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 ) A.导致秦短命而亡 B.有利于君主专制 C.不利于巩固政权 D.更有利于百姓 4.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 A.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 B.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C.华夏民族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 D.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

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 A.对中国后来的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现 6.下图为汉代画像砖的拓片,它反映了(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农民生活的殷实富足 D.棉纺织技术日渐成熟 7.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说课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现在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此次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进行第一个环节:说教材。这一环节我从五点内容来完成。 ㈠教材的地位: 本课时是必修Ⅰ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承继和发展,对以后封建王朝产生重要影响。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不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占据重要地位。 ㈡教材的联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表现,与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同属古代政治文明的内容,与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脉相承,反映了中国从古到今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民主化进程。因此,学好本课时,有利于我们队必修一之后专题的学习有更好的横向、纵向的联系与比较。 ㈢教材处理: 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对教材也做了些许处理,例如:在讲授“六王毕、四海一”这一目中,适当增加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了解和商鞅变法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秦统一的必然性;把第二目、第三目结合一起,作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根据教材处理,按照课标和考纲要求,并结合高一年段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㈣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⑵阐述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过程和方法: ⑴解读有关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资料、图片,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到“大一统”政治制度建立的学习,探讨政治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欣赏其政治智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是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下面我将从说课程资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说课程资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出处:《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 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2、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因此,理解掌握本专题内容很重要。 (二)说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样的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三)说学情 我所授课对象是我校06器小、06舞蹈、06梆大和09大班新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中历史出现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等名词,学生尤感陌生。 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

课改教学设计——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二、走向“大一统”和秦汉政治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秦统一六国与秦朝疆域,秦汉中央官制的构成和特点,郡县两级制,焚书坑儒和挟书律。 (2)、过程与方法: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利用,文物图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课时:1.5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给学生回忆:分封制和宗法制相关内容 [导入新课]: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下,群雄割据争天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走向四海一家的大一统局面。走向“大一统”和秦汉政治 (多媒体展示)《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郦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思考:①诗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②诗中的历史人物为何落到“金棺葬寒灰。”的下场? ③诗人对他的叙述评价是否客观?为什么?

[讲授新课] 思考:在群雄逐鹿中原的战国时代,为什么偏偏只有秦国能够异军突起而有实力消灭其他六国呢? 一、秦统一六国——条件、过程和意义 多媒体展示:(1)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人民渴望统一; (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 (3)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4)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 结合课本秦朝疆域图,使学生了解秦灭六国过程及秦朝疆域“四到”,在此基础上认识秦统一的意义。(多媒体展示) 过渡:秦统一六国后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管理国家的机构。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理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概念。(多媒体展示) 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具体制度: 1、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1)名称来源:“三皇”“五帝” 秦始皇之所以把“皇”和“帝”两字结合起来,说明他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人间的最高统治者,他还要将他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神化自己的君权,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2)内容: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君臣关系:主子与奴才关系 总结: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秦始皇为了巩固他的封建专制统治,除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外,还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官僚机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一部分内容。 2、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和朝议 展示:三公九卿各自内容及相互关系 丞相:左丞相:百官之首

人民版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1《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枣阳市第二中学段新建 教学思路设计 关于“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对本课内容较生疏,对于这些政治制度的影响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而秦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朝创立西汉巩固的各种制度尤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基于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认识与把握,本课教学设计分两个环节:秦朝的统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设计中提供大量的材料,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秦汉政治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帮助学生领略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特色,体会秦始皇等政治家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会辩证地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简单讲述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指出该故事发生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一提起秦始皇,同学们就想到“暴君”两字,秦始皇仅仅是一位“暴君”吗?他的本来面目怎样?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回到2235年前,回到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看一看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 [设计意图]由歌曲和民间故事引出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 问题情境1:秦朝的统一 [课件展示] 材料一提供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的资料。 材料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典故和成语故事(尊王攘夷、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围魏救赵、负荆请罪、纸上谈兵)。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这一融合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1] 材料四(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2) [问题设计]阅读上述材料,分析秦统一的条件。(从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即政治、经济、民族、人心所向、秦实力及策略来分析)。 [教学反馈]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诸侯兼并战争为统一打下初步基础;社会动荡,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奠定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强盛。[教师总结]秦的统一条件应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主要是社会发展的条件(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和秦国的条件(秦实力及策略即国力强盛、“合纵”、“远交近攻”)。最后归纳:统一条件、过程、结果(结束割据,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和意义(政治、经济、民族)。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并不复杂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问题情境2: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 [问题设计]西周时,面对辽阔的疆域,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秦始皇完成统一,建立庞大的帝国时,他将如何统治?仍然实行分封制吗?(学生回答,引出郡县制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