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教学设计

永康五中周宝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列出东汉、三国至西晋时期的王朝变更及时间顺序;罗列并举例说明东汉末、三国分立及西晋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曹操),同时以史实为依据,评判并分析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及相关文献史料,在阅读中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通过探究及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学会多角度、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不同朝代的疆域,并能够认识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终结,认识历史发展统一的趋势;

教学难点:学会多角度辩证的去评价及分析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林俊杰的歌曲《曹操》一段:“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ppt:插入歌曲)

问题:歌词中“东汉末年分三国”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引入本课,拉近书本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问题的提出,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板块一:一祸引割据

呈现两幅文献地图:《东汉疆域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释义导入中的“东汉末年分三国”问题。(ppt:展示地图)通过阅读课本及地图,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两幅地图的变化,并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何种形势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教师简要概述补充教材内容的缺失。如: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兴起,和很多因素有关(皇权旁落、外戚宦官专权等),但黄巾起义是其中直接相关的因素。此所以谓之曰:“一祸引割据”。

(设计意图:由导入中歌曲“戏说历史”的内容开始,转入出示历史地图,让学生知道历史的严肃性。同时,以历史文献(地图)为基础,让学生自主解决疑惑,同时锻炼学生阅读史学图籍的能力)

板块二: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和《三国鼎立图》。

让学生思考:三国鼎立的局面如何最终形成?(ppt:呈现地图)步骤一:完成探究问题:课本中有关“官渡之战”的三则材料。分析其战前形势、取胜原因及其影响。步骤二:完成探究问题:分析所引用的《三国志》及《曹操传》的中资料,分析“赤壁之战”时的战前形势、取胜原因及其影响。步骤三:完成探究问题:填充《三国鼎立的形成》表格,了解其建立者、疆域和举措。由学生阐释何为“两战分三国”。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怎么看?

(设计意图:板块二是本节课的重点,围绕“两战三分国”展开。主要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地图和文字史料,让学生自己去挖掘、理解并分析,真正懂得“两战三分国”的含义。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要基于史实,要一分为二。)板块三:学生阅读课本,说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老师提问:解释“四马定西晋”。老师补充些资料,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出示《东汉疆域图》《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三国鼎立图》和《西晋疆域图》(ppt:呈现地图)提出思考题:三国鼎立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设计意图:此一环节,着重在于四幅地图的呈现。着重在于让学生体会三国时期的局部性统一,为之后的大一统所作出的贡献)

板块四:出示《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图》,指出西晋的灭亡。(ppt:呈现地图)

(设计意图:西晋的灭亡不能以课本文字呈现,结合《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图》来让学生认识。利于以后民族融合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

课堂小结:

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方法总结:实事求事、多个角度、一分为二、发展眼光

课外活动:

1、请同学们搜集与三国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歇后语等。

2、评说历史人物:三国的历史人物,你最崇拜谁?

3、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一次三国历史故事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