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四、教学准备:有关琥珀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讲的是一位科学家根据一颗化石展开的想象,题目叫《奇异的琥珀》。(出示课件1)

二、揭示课题,质疑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出示课件2:琥珀简介)

2、课文为什么以《奇异的琥珀》为题?(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与普通的琥珀不一样。)

3、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3)

三、播放朗读课件,分析课文的结构。(出示课件4)

四、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交代了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告诉我们琥珀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

2、“约摸”是什么意思?(大概)

五、学习第二段 (第2─12自然段)。

1、学习第一层(2─9自然段)

(1)、学生齐读2─9自然段

(2)、第2─6自然段是介绍什么的?(介绍当时的环境)

(3)、划出2─6自然段描写太阳句子和气温的变化词语。

(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体现气温的变化词语有“暖暖”、“火热”、“热辣辣”。)

(4)、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这块琥珀的形成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因为只有松树才有松脂,而且必须是一棵老松树上,只有老松树才会掉下大滴的松脂。②、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松脂滴下来裹着它们。)

2、默读第7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很凑巧?(出示课件5,齐读)

3、如果不是这么凑巧,就不会形成这块奇异的琥珀。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 (出示课件6)

①、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

②、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

③、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

……

4、除了情况凑巧,还需要什么时候条件吗?

①、必须要“松脂继续滴下来”,如果就这么一滴,俩家伙可能会挣扎出来。

②、松脂要积成松球,如果松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5、从2─9自然段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出示课件7)

①、夏天,阳光强烈──渗出松脂;

②、老松树──渗出大滴的松脂;

③、苍蝇、蜘蛛巧遇松脂──同时被裹着;

④、松脂继续滴下来──积成松脂球。

6、学习第二层(10─12自然段)

(1)、学生默读10─12自然段

(2)、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出示课件8,找出相应的句子)

2019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奇异的琥珀导学案语文

第二十一课奇异的琥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琥、珀、脂、黏、稠”,会写“琥、珀、嗡、脂、晌、渗、澎、湃、黏、稠、详”,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写作思路。 3、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也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简要写出琥珀的形成过程。例如:列表格、画箭头、写小标题、文字叙述等方式 5、读了课文,你对琥珀还有哪些了解?针对课文内容还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琥珀的了解。 2、你觉得生字表中的哪些生字特别值得注意?你想提醒大家。 第1关:扫除拦路虎 3、勇闯第二关: ?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议一议: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4、摘录描写太阳强烈的词语或语句,完成填空。

出示:描写太阳强烈的词语或语句有: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原因是_ 。 三、探究交流 1、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2、课文主要写的是 3、课文结构分析 四、展示练习 课后检测:1、词语理解:推测、约摸、拂拭、渗出 比一比:黏()脂()渗()详() 粘()指()参()祥() 五、我的课堂评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这块奇异琥珀的形成的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培养自己逻辑推理能力及爱科学的精神。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想象的,通过对琥珀的探究,对词句的品味,学习体会课文是如何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的。 3、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明理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我会说: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 1、在那块()的琥珀里,有一只()和一只()。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和它们的腿的()显出好几圈()的()。 2.这块琥珀奇就奇在()和()是一对天敌,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二、自主学习: 1、琥珀形成的故事十分有趣,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默读课文1—12自然段,用“~~”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说说喜欢的理由,并做好批注。[方法支招:勾画——读——揣摩——批注 2、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句子,读得有情有趣。

《琥珀》说课稿

《琥珀》说课稿 一、说教材 《琥珀》是第二单元展现科学世界的第一课。本课属于科普小品,从琥珀的形成、被发现、科学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生动易懂,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感受生命的突变和渐变,还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以及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怒吼、松脂”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能根据琥珀的形成过程,说说课文推测的依据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引导入境,促进朗读,帮助理解。 2.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达到以读促悟;通过小组讨论法,给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的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年级学生思维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且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展示琥珀图片,让学生描绘琥珀。 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会用哪些词语来描绘琥珀?这么美丽、珍贵的琥珀是怎么来的呢?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难理解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考察学生认读情况。 指导正音,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怎样更好地记住这个字?怎么把这个字写得工整好看?学生交流、讨论写字的发现,我再根据情况做写字指导。 (三)了解文章内容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琥珀说课稿

《琥珀》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解说的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生命》主题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琥珀》。解说的题目是:感知生命,诠释永恒。 我今天解说的流程是:一、研读课标,把握方向——说课标;二、分析教材,明晰意图——说教材;三、把握学情,有效安排——说学情;四、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说目标;五、理论引领,高屋见顶——说理念;六、优化方法,轻负高效——说过程;七、画龙点睛,凸显重点——说板书。下面,我将对《琥珀》一课进行解说。一、研读课标,把握方向——说课标 课标对于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方面的要求是: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课标的要求结合到本单元、本课,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第5、6、7条。 二、分析教材,明晰意图——说教材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话题,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或诠释了生命的内涵;或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神奇力量;或介绍人和植物生命的相关知识或讴歌生命;或阐述生命与真理、信仰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科学小品文《琥珀》以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让人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也描述了生命的突变和渐变。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三、把握学情,有效安排——说学情; 说明文在小学语文文本中出现的不是很多,但是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理解本文的难度不是很大。 四、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说目标; 1、单元教学要点: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积累优美的词句,能够背诵精彩的句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深入领会语句的内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教案 奇异的琥珀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一、温故导入,问题再现(5') 1、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一组琥珀图片。琥珀(板书)结合刚才自己欣赏图片后的感受把我的这句话补充完整:刚刚我们欣赏了一组()的琥珀图片。(生交流)(补充课题) 2、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块琥珀的呢?(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 3、师:课文中又是怎样介绍这块琥珀形态的奇异的呢? 4、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吗?(生回顾问题) 二|、潜心批读,解疑自探(8') 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用“——”画出来,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2)与同伴互相交流、补充。 2、生按自读提示进行自学。 三.多元导悟,解疑合探(15') 1、师: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概括说明:太阳树脂苍蝇和蜘蛛 2)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师:想想作者写了几次太阳?

师:读了这三处描写太阳的语句,给你的感觉怎样? 师:,为什么要这么多次的写太阳? 师:能不能把这几个条件连在一起说? 生试着说说。(如果...就...因为...所以... 只有...才...) 3)水陆变迁 2、刚才的讲解让大家了解了这块琥珀奇异的形成过程,他们的讲述也深深吸引了大家,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也深深吸引着我们呢,让我们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1、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 (2)、自读第二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如果孩子没有赤着脚走在沙滩上,就感觉不到沙里的硬东西——琥珀。) 2、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师: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自然万物的奇异。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科学家亲眼看到来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他的观察真是太细了。(科

《5琥珀》公开课优秀教案及说课稿

《琥珀》公开课优秀教案及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 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2. 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图片。 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 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 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 1. 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 2.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 四、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理解课文。 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

题?(生答) 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 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 小组讨论后回答。 三、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第二单元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奇异的琥珀》教案

奇异的琥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理解“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四、教学准备:有关琥珀的课件 一、开放性导入。 交流讨论:什么是化石?什么是琥珀?两者的关系? (化石:保存在地质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赅及其活动的遗迹、遗物的总称。 琥珀: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因为它的晶莹透明,往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等。 关系:整个植物或动物因陷进某种物质而与空气隔离,尸体不腐,从而产生活生生的化石。琥珀就是其中的一种。琥珀看起来很像透明的黄色塑料,实际上,它是树流出的粘稠的树脂长期与空气接触而变硬,最后与死树一道被埋进泥土里,几百万年之后变成的化石。) 【设计意图】:从琥珀的理解入手扫除阅读中的潜在的理解

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质疑引入。 1.根据课题质疑。 2.理解“奇异”。 (通常的琥珀中是不包有昆虫的,文中提到的“琥珀”是一种特例。那是昆虫等有生命的东西,爬过树干或在树枝上玩耍,对这种闪光的东西产生好奇,靠近它被树脂粘死。开始是作拼死的挣扎,然而树脂越滴越多,终因饥饿和疲劳而死,并被树脂裹起来。最后与死树一道被埋进泥土里,几百万年之后就变成奇异的琥珀。) 【设计意图】:从“奇异”入手,引出课文的学习突破口,以利于兴趣的激发。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小组交流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2.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完成填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琥珀”——“琥珀的”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对预习情况的检测扫除语言文字上的理解障碍。 四、学习课文,初步理解琥珀的“奇异”。 自读课文最后一节,圈划有关句子学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的。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

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 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 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老师谈话引入 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

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理解松脂球形成的各种条件,体会作者推测的合理性。 1、同学们默读课文,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因此要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阳光强烈 2、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3、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①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4、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五单元 21 奇异的琥珀》优质课教学设计_10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运用了童话的笔调,语言极富特色,兼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引入。 (师在黑板上书写课题——21、《奇异的琥珀》)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生:这块琥珀很特别,很奇异·····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想象,说的很好,很不错。 师:那什么是琥珀呢?我请同学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同学们说出了自己理解的琥珀,琥珀实际上是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可做琥珀酸和漆,也可入药,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 。(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亲眼见过琥珀吗?请同学们欣赏课件中琥珀的图片,(出示琥珀的图片)——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 ——而这些是由琥珀加工制成的工艺品,每一个都显得十分精巧美丽。 师:和孩子们一起看过了琥珀的图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要说琥珀是奇异的?那奇异这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跟寻常的不一样,奇异而特别。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心,齐读课文,领略这块琥珀的奇异特别之处?读的时候注意勾画出生字词语。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新字词 1.学习生字 师:读的很整齐,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掌握生字词语了吗?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生字,每个生字读两遍。 师:现在我请同学起来说你认为哪个字最容易读错,哪个字最容易写错。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够记住他们,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 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掸读dǎn 不要读成chǎn 或dān)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实用,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妙招啊。但是在以后遇到形近字时,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辨别清楚。比如:掸和禅;稠,凋和调;祥,详;裹、衷。 2、学习词语 师:学习了生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同样的每个词语读两遍。 3,、出示词语注释,帮助理解文意。 师:同学们昨天都预习了课文,现在快速的看课件上出示的词语解释,不清楚的自己快速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做好标记。 三、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琥珀》说课稿(最新)

《琥珀》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是来如意,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奇异的琥珀》。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奇异的琥珀》是六年制小学s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主题的一篇精读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形象,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细读课文,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 2、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粘稠、详细”等词语,积累“美餐、热辣辣、淹没、冲刷”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篇课文是以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要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文中答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并播放多媒体(琥珀图片、动画展示形成过程)来深入理解课文。在反复品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

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初读感知——简述形成——感受奇异——小结背诵。 爱因斯坦曾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又与文章中心紧密相连,因此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奇异的?谁发现的?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这一环节包括:检查自学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分段。在对文章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可采用画箭头、文字描述等不同方式,简述琥珀形成过程。(主要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指名上台板演或简述。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而显得活泼生动。第一课时宣告结束。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奇异。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在设计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从课题中的“奇异”二字入手先理解“奇异”的意思:跟平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异。再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层深导,感受“奇异”。 1、透过样子,感受“奇异”。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引导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观察课件(琥珀图片)。 2、揣摩形成过程,感受“奇异”。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先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把关键词“松脂球——化石”板书出来。下面我们再认真地读读文章第一大段,看看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让学生边读边画。第三步:先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名学生说说琥珀形成过程,再找学生补充,教师板书。第四步动画演示形成过程。 3、谈论“发现”,感受“奇异”。我们学习第二段,看看琥珀的发现是否也存在一种巧合呢?让学生齐读,引导找出答案“赤着脚”。 4、分析推测,感受“奇异”。那么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异呢?读第十八自然段,学生体会。理解"推测"的意思:从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再让学生分析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松脂球形成化石等相关知识,琥珀的样子,发现琥珀的过程。) 第五个环节:小结课堂,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思考,讲述。课后作业:用自己的话写写琥珀的形成过程。

奇异的琥珀--同步练习题

《奇异的琥珀》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 【课前练习】 1.照样子写词: 前(俯)后(仰)→前()后();前()后(); (承)前(启)后→()前()后;.()前()后。 2.写出近义词: 约摸——()推测——()仍旧——() 仔细——()晌午——(). 照射——()3.写出反义词: 柔嫩——();火热——();古老——() 继续——()。 4.填上合适的词: ()的琥珀()的琥珀()的松脂 ()的松脂()的光彩()的事情 ()的圆环()的松树()的泪珠 ()的森林()的绿翅膀()的波涛 5.填空: 琥珀形成经过()和()两个阶段,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因此说这真是块奇异的琥珀。 【第一教时家庭作业】 1.把下面这句话抄写一遍: 根据文中描绘的琥珀模样,作者推测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课文叙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2.抄写词汇表中词语。 3、自读课文两遍,完成填空:

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而又的想象,进行了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而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 1.形成松脂球 2.埋入 3.。 【第二教时家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抄写最后一节(子要写的端正)。 2、按要求摘录词语: 描写太阳强烈的词语; 描写海浪汹涌的词语: 3、尝试用倒叙的记叙顺序复述课文(提示:可适当添加词句)。 4、看着小苍蝇和蜘蛛动作的词语,完成缺少的词语。 小苍蝇:展开——飞舞——()——飞进——()——停在——伸起——()——拂试——沾满 蜘蛛:爬——()——爬——()过去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串用自己的话把整个过程说一说吗?写下来。 【课后练习】 一、根据组词给下面的多音字注上拼音。 [ ] [ ] [ ] [ ] 挣——(挣.扎)(挣.钱)重——(重.复)(重.量)

琥珀说课稿

《琥珀》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普性的说明文。作者由一块稀世珍宝琥珀,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采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推测并再现了这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文章布局严谨,语言细腻形象,逻辑推理严密,真实与想象相结合,使文章具有神奇色彩。教学时,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真实情景描写的简洁翔实,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切感受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描写的生动传神,细致巧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想象的科学依据。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在上新课前我先对上课时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对琥珀有了一个了解,谁说说什么是琥珀呢?在学生说出琥珀的概念时,紧接着问本课中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琥珀?学生回答是同时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琥珀。这时我又过渡性提问这块包裹着苍蝇和蜘蛛的奇异的琥珀又是怎么发现的呢?引起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琥珀的发现部分时让同学们读课文15-19自然段的同时。提问: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渔民为什么说这块琥珀是很少见的?说明了什么?这时同学们说琥珀是渔民带着儿子在沙滩上经过时,儿子踩着了琥珀并把它挖了出来。渔民认出这是一块琥珀,并说是一块很少见的琥珀。我进行小结一块琥珀同时裹着两只虫子是很少见的。说明这块琥珀是不可多得的,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 2.学习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 学生读课文20自然段。提问:这块琥珀有着怎样的科研价值?学生相互讨论后汇报: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的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苍蝇和蜘蛛了。在学生汇报后理解词语“推测”。通过理解推测导入琥珀形成部分的学习。

小学语文课文《奇异的琥珀》

小学语文课文《奇异的琥珀》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sà)飒地响。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股松脂(zhī)的香味。 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dǎn]掸翅膀,拂拭(shì)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踏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niánchóu)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城关回小马小玲 11月18日,我们骨干教师一起到六年级(3)班听了马晓丽老师的一节课,课题是《奇异的琥珀》。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文章,是六年级的文章。本课讲了德国科学家柏吉尔根据一块里面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听了马老师讲的这一课后,我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个片段: 一是导入环节比较好,因为这一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马老师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读部分,从整体上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点构建的过程,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进行组块教学。 二是马老师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马老师以问题为纽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在课堂中学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问题。马老师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

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马老师则以“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加强了朗读训练。这篇课文虽是一篇科普短文,但故事性强,语言描述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好多地方适合指导朗读,如描写小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这些都适合学生朗读,因此很适时地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优点很多,要说建议也有几点: 一是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有的学生一节课回答了好几次,有的一次也没机会起立回答问题。 二是最好能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增强直观性。 三是在处理生字词时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

《奇异的琥珀》导学案

21奇异的琥珀(导学案) 第一课时 【温故知新】 一、读拼音写词语,把字写得正确、规范、美观。 hǔpòsōng zhībāo guǒpéng pài nián chóu xiáng xì (琥珀) (松脂) (包裹) (澎湃) (黏稠) (详细)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裹”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G﹚,再查音节﹙guo﹚;用部首查字法可先查﹙衣/亠﹚部,再查﹙8/12﹚画。“包裹”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抱起来并捆好;包扎;②包裹而成的整体。文中应选第﹙②﹚种解释。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大概、估计。(约摸) 2、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前俯后仰)

3、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推测) 【激疑导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琥珀”是古代松脂球的(化石)。《奇异的琥珀》与一般说明文不同的是,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写,使文章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文章思路清晰,从“琥珀的(形成)——发现琥珀——琥珀的(样子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2、这块琥珀的奇异在于里面的(苍蝇)和(蜘蛛)这对天敌同时被关在一起,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3、从最后一段话可知,那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有两个方面:(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和(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1奇异的琥珀(导学案) 第二课时 【激疑导学】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过程分两个阶段,一是形成(),二是松脂球变成()。形成松脂球有四个必要的条件:⑴必须在炎热的夏天;⑵在()树林里;⑶()和()在一起,刚好被滴下来的松脂()住;⑷(),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两个条件:⑴地壳变动,松脂球被埋在泥沙下;⑵()。 2、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时,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读一读,体会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巩固达标】 按照琥珀的形成过程给下列句子排序: ()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奇异的琥珀》2018年同步练习卷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奇异的琥珀》2018年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拼一拼,写一写。 cāng ying zhī zhū yān mòchì jiǎo rè là là 2.(3分)比一比,再组词。 慢怒佛 漫努沸 稠泊贴 绸珀粘 3.(3分)选择最合适的词填空。 推测推想猜想幻想 (1)从这块琥珀,我们可以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 (2)人类到月球上去,这已不是。 (3)你一下,这幅图是谁画的? (4)从它各部分骨头互相关联的情况,可以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逼近靠近接近 (5)演出尾声了,已经有观众准备退场。 (6)在弹药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只有等敌人了再打。 (7)海水渐渐漫上来,那古老的森林。 4.(3分)替换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请不要改变原义。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落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 (3)从那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详情。 (4)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5.(3分)根据课文《奇异的琥珀》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在那块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地。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的松脂里怎样,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发生在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时代,世界上早已有了。 (1)“两个小东西”指什么?根据什么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松脂里挣扎? (2)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6.(3分)古生物演变成化石,这样的变化真令我们惊奇。你知道化石吗?见过化石吗?快快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与大家分享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21奇异的琥珀_语文S版

21奇异的琥珀同步练习 、看拼音写汉字。 h u p o zh i gu o sh en () 松() 包( ) ( )出 p e n g P ai ni a n ch ou xi a ng c an ( )( )()细美( ) 二、正确搭配词语。 飒飒地飞舞高大的腿 快乐地照射长长的松树 嗡嗡地响透明的松脂 慢慢地穿过厚厚的波涛 热辣辣地爬澎湃的琥珀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翻()怒()前()后() 灭()之灾大()世界 成千上()来()不易 四、缩写卜列句子。 1.晌午的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2. 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五、填空。 琥珀形成经过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阶段,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因此说这真是块奇异的琥珀。 六、阅读,完成练习: 杜鹃花 杜鹃花通常为常绿或落叶灌木,株高1米至2米,叶呈椭圆状卵形,两面均多

有毛。花冠形状有如铜钟的,亦有似漏斗的。花色有红、紫,深浅不等。在丘陵山野中,杜鹃花成片分布,形成灌丛,春天盛开怒放,映红了坡坡坎坎,在阳光照耀下十分壮丽,故又称“映山红”。藏、滇、川西南山区的杜鹃花名气盛,既有灌丛,也有乔木,其踪迹也能在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甸上出现,不仅有灿如云霞的各种红杜鹃花,还有蓝紫、淡紫、乳黄、亮黄、洁白的五色杜鹃花,美如锦绣,蔚为壮观。蓝天、白云、雪山、佳卉、相映生辉。 杜鹃花家族中不乏“巨无霸”。1919年,英国植物学家傅礼士在云南原始森林中发现了“杜鹃之王”,这棵巨树高达20米,胸径近1米。傅礼士将其盗伐,截取一段树干圆盘带回英国。这块圆盘展示年轮有280圈,表明这株杜鹃花树已有,后定名为“大树杜鹃”。60年后,我国植物学家在云南黎山中考察,发现了更多的大树杜鹃,其中一株高达25米,主干直径达3米,估测树龄超过500年,称得上王中之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椭圆②草甸 2. 在文中找出符合给出意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①聚集在一起,形成雄奇伟观的事物或风景。() ②互相映衬得光辉美丽。() 3. 鹃花又名“映山红”,得名的原因是。 文中的“藏”、“滇”、“川”是我国、、三省区的简称,在那里,杜鹃花“名气更盛”,是因为。?大树杜鹃花因其、、,所以被称为杜鹃家族中的“巨无霸”。 4 ?第二节中横线处应填写的文字是() A. 280年的生存历史 B.280年的生成历史 C.280年的栽种历史 D.280年的收藏历史? 参考答案 、琥珀脂裹渗澎湃粘稠详餐 、飒飒地.. 飞舞咼大的腿 快乐地.照射长长的松树 嗡嗡地. 响透明的■松脂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奇异的琥珀》评课稿 金伟丽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本课讲了德国科学家柏吉尔根据一块里面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推测出它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听了金艳秋老师执教这一课后,受益匪浅,印象最深的是这几个片段: 一是导入环节比较好,因为这一课是第五单元的起始课,金老师先让学生阅读单元导读部分,从整体上明确单元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点构建的过程,无论是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特点看,还是基于系统论教学的思想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进行组块教学。 二是金老师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尽力把读的时间,说的机会,问的权利,评的自由还给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金老师以问题为纽带,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保护和发展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在课堂中学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在回答他们问题的过程中,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激发他们更多的问题。金老师创设了多处鼓励学生自由提问的环节,学生既分别对课题提问,“琥珀为什么是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包含了什么故事……”,又能在课中随即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写它们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什么要写早已有了那样的蜘蛛和苍蝇……”这些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中我则以“松脂球的

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奇异在什么地方松脂球要变成化石需要哪些条件”作为讨论的主线,这些问题连接起来组成了一条问题的纽带,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推敲,在文本中探究,在一系列的“生疑-质疑-解疑”过程中,理解琥珀的特征,琥珀形成的过程和科学价值,从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和文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是加强了朗读训练。这篇课文虽是一篇说明文,但故事性强,语言描述生动传神,细致入微,好多地方适合指导朗读,如描写小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再如,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这些都适合学生朗读,因此很适时地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优点多多,不再一一赘述!要说建议也有几点:一是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有的学生一节课回答了许多次,有的一次也没机会起立回答问题;二是在处理生字词时能让学生动手写一写。

2017秋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奇异的琥珀教案语文S版

奇异的琥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澎湃、黏稠”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体会它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大家知道琥珀是什么吗?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燃烧时有香气,还具有科学价值。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又称为“奇异”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珀、脂、湃的读音。注意澎湃、黏稠的字形。 2、理解词语的意思:约摸、飒飒、热辣辣、前俯后仰、化石、黏稠、推测。 3、概括课文大意:写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课文共分三部分:一、(1——12)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二、(13——17)写琥珀被渔民父子发现。三、(18)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在十分巧合加快了广泛 2、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总结交流。 (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 (2)必须是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 (3)树林的不远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 (4)必须要很长时间。 3、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4、琥珀有什么价值?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获得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价值,可是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第二课时 一、回顾初读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种化石,它叫什么?(琥珀)谁能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