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线性鉴定评分与淘汰率

体型线性鉴定评分与淘汰率
体型线性鉴定评分与淘汰率

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评分与淘汰率

作者: 张文志 张夫千 张成

单位:宁夏四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北郊 邮编:750200

饲养奶牛是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要达到此目的,一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二是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延长利用年限。奶牛的体型不仅与其健康水平和使用年限紧密相关,而且决定着本身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所以做好奶牛的体型线性鉴定,为正确评价奶牛经济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荷兰专家Kees.Zuidberg 先生2006年6月在宁夏四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交流时,介绍了荷兰荷斯坦协会公布的荷兰奶牛遗传育种专家研究的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评分与淘汰率和绘制的柱形图;有力的証明了奶牛的体型与其健康水平和使用年限紧密相关,体型线性鉴定评分越差,其淘汰率就越高,利用年限就越短,经济效益越低;奶牛经济价值就大大降低。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评分与淘汰率和绘制的柱形图,如下:

一.三项部位评分与体型外貌总分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一):乳房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71737577798183858789

分析:奶牛的乳房是奶牛的主要生产器官,决定着奶牛本身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乳房评分的高低,反映了奶牛乳房质量的优劣;评分越高,其乳房健康水平.泌乳能力和生产潜力就越高,淘汰率就越低,利用年限就长, 经济价值就越大;乳房评分低的奶牛,其乳房健康水平.泌乳能力和生产潜力就越低下,淘汰率就越高,利用年限就短, 经济价值就越大大降低。

(二). 肢蹄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71737577798183858789

分析:肢蹄是奶牛的主要运动器官;肢蹄评分越高,其肢蹄运动功能就越强,肢蹄病发病率就低,健康水平高,泌乳能力和生产潜力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淘汰率就越低,利用年限就长, 经济价值就越大;肢蹄评分低的奶牛,则反之。

(三). 体型外貌总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

20

25

30

35

40

45

50

71737577798183858789

分析: 体型外貌总分包含了奶牛的乳房. 体躯结构容量. 尻. 肢蹄和乳用特征各个方面的整体状态; 体型外貌总分评分越高,其健康水平.泌乳能力和生产潜力就越高,淘汰率就越低,利用年限就长, 经济价值就越大;评分低的奶牛,则反之。

(四). 体躯结构容量(体躯大小) 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71737577798183858789

分析: 体躯结构容量(体躯大小) 评分则反映了奶牛的心.肺代谢功能和奶牛对精粗饲料的采食能力; 评分越高,奶牛的心.肺代谢功能和奶牛对精粗饲料的采食能力就越强, 其健康水平.泌乳能力和生产潜力就越高,淘汰率就越低,利用年限就长, 经济价值就越大;评分低的奶牛,则反之。

二.六项描述性性状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一) 后乳房附着高度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

30

35

40

45

50

55

60

123456789

分析: 本性状是乳房容量的一个指示性性状,可表示奶牛潜在的泌乳能力。后乳房附着高度越高的奶牛,即后乳房的乳腺发育越好,泌乳能力则很好;乳房的后系韧带在奶牛后部的附着也越高,附着面也越大,因而,后乳房下垂的概率则很低;相对乳房健康状况也比较好;淘汰率就降低,利用年限增加长,经济价值就增大。而评分低的奶牛,则反之。

(二).中央悬垂韧带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123456789

分析:中央悬垂韧带与乳房的应有深度、乳头的正常分布和减少乳房受到损伤的机会均有密切关系。评分高的奶牛,其中央悬垂韧带很结实,悬重能力很强, 乳房下垂的概率则很低; 乳头的分布正常,挤奶比较方便; 乳房炎和乳房受到损伤的机会则很低, 因而, 淘汰率低,利用年限长,经济价值就增大。而评分低的奶牛,则反之。

(三). 尻角度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

30

35

40

45

123456789

分析: 尻角度这一性状无论评分高(斜尻)或低(逆斜尻)均属于缺陷; 无论是逆斜或极斜的状态,均对产后子宫恶露和平时生殖道内分泌物的排出产生影响,直接影响奶牛的繁殖系统的健康,形成繁殖障碍,使繁殖率降低。因而, 淘汰率高,利用年限短,经济价值降低。比较理想的尻角度评4-6分, 其淘汰率较低,利用年限较长,经济价值比较大。 (四). 尻宽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30

35

40

45

50

123456789

分析: 尻宽和奶牛的繁殖有直接关系,评分低,则尻极窄,容易发生难产; 而评分高, 则尻极宽,虽然发生难产概率低,但是,生殖道过于宽大,产后生殖道复原比较慢,容易发生感染, 形成繁殖障碍;也容易发生子宫及生殖道松弛, 子宫下沉腹腔, 形成繁殖障碍, 使繁殖率降低。因而, 淘汰率高,利用年限短,经济价值降低。比较理想的尻宽评4-6分(尻宽20-24CM), 其淘汰率较低,利用年限较长,经济价值比较大。

(五). 后肢侧视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

30

35

40

45

50

55

123456789

分析:后肢侧视评分低分(1-3分) 或高分(7-9分)分属于直飞和曲飞; 直飞牛只,后肢骨胳和关节的压力过大,易引起腿关节和骨骼的损伤;而曲飞严重的牛只,腿上巨大的压力作用于肌肉和肌腱上,而引起肌肉和肌腱的损伤;直飞的牛只因蹄底磨损程度比较均匀,蹄病发病率较低,而偏曲飞的牛只,蹄底磨损程度不均匀,蹄病发病率较高。因而, 直飞和曲飞的牛只淘汰率较高, 曲飞的牛只淘汰率高于直飞的牛只,利用年限短,经济价值降低;具有适当弯度(评4-6分)的牛

只,骨骼和肌腱均不至于受到损伤,是最理想的状态。

(六). 蹄角度评分与淘汰率柱形图

:

30

35

40

45

50

55

123456789

分析: 蹄角度评分低分(1-3分)蹄角度小,蹄冠薄使蹄璧变得长而平展,需要经常修蹄,极容易引起蹄损伤、蹄变形和蹄病,严重影响奶牛的耐久力和运动能力,因而影响采食能力及生产性能的发挥; 评分高(8-9分)的牛只, 蹄壁陡直, 蹄腕容易挫伤,因而, 影响影响奶牛的运动能力。因此,蹄角度太小和太大都容易引起蹄损伤、蹄变形和蹄病,造成淘汰率高,利用年限短,经济价值降低。而蹄角度小的牛只淘汰率远远高于蹄角度大的牛只

三.总结:

荷兰专家Kees.Zuidberg 先生介绍的荷兰奶牛遗传育种专家研究的荷斯坦牛体型线性鉴定评分与淘汰率和绘制的柱形图;有力的証明了奶牛的体型与其健康水平和使用年限紧密相关;除尻宽评分的淘汰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比较大的差距外,其他体型线性鉴定评分的淘汰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尻宽评分的淘汰率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比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饲养管理水平偏低,特别是后备母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太低,后备母牛生长发育较差, 尻宽普遍偏窄,所以尻宽特别宽的个体比较少,矛盾不突出,随着后备母牛的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尻宽普遍提高,尻宽特别宽的个体的增加, 尻宽极宽个体的淘汰率矛盾就会显露出来;目前,此矛盾短期还不可能显露出来。

四.建议:

目前,我国的荷斯坦牛遗传育种工作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提高产奶量工作上,体型外貌的改良工作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提到议事日程表上或刚提到议事日程表上;因此,我们建议饲养奶牛要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一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二是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延长利用年限。要达到此目的,我国的荷斯坦牛遗传育种,工作人员,在荷斯坦牛遗传育种工作中,不仅关注我国荷斯坦牛产奶量的提高,同时,一定要注意奶牛体型外貌的改良和其他一些管理性状如:产犊难易.体细胞数等性状。一定要注意作到奶牛的平衡育种,不可顾此失彼;使奶牛饲养者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LECD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③LEC法。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 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 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D的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表3 发生事故可能性(L)

危险源辨识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名词解释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一级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安全: 免不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险源识别的目的: 1、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 2、是全面挖掘系统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3、是真实实现“四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 4、是杜绝各类隐患事故的有效措施; 5、是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危险源的五种识别因素和六种类型。 1、五种因素: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人员失误、环境; 2、六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性。 危险源时态: 指所识别出来的危险源存在的时态(即过去、现在、未来)。 是非判断法 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 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法适当控制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 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 L 值表示); 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1.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预防性原则: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2识别范围 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 (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 (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 (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3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辨识

《热动力系统动态学》课程论文 题目:基于BP神经网络对电力系统负荷的预测控制学院: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姓名:赵乾学号:20091002055 指导教师:杨晨(教授) 成绩: 2010年7月30日

基于BP神经网络对电力系统负荷的预测控制摘要:电力系统的负荷曲线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非线性的函数,该文文献提出应用BP神经网络对电力负荷系统的预测控制,来抽取和逼近这种非线性函数。通过MATLAB仿真实验得到,对电力系统的短期负荷预测与实际负荷之间的误差很小,具有很好的应用前途。 关键词:BP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电力负荷 引言 随着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其在控制领域的广泛应用,神经网络[1]、遗传算法[2-3]模糊理论[4]等方法被应用于系统模型预测和辨识。其中,由于BP神经网络 (Back Propagation,BP)由于具有非线性逼近能力强,网络结构简单,学习速度快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对非线性系统的建立和预测。电力系统负荷的预测对电力系统和电厂设备的控制、运行和计划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电力系统负荷的变化一方面有未知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随机波动,另一方面又具有周期变化的规律,使得负荷曲线具有相似性,而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对负荷的变化具有很好预测性。 1.BP神经网络辨识理论基础 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即误差反传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学习过程,由信息的正向传播和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输入层各神经元负责接收来自外界的输入信息,并传递给中间层各神经元;中间层是内部信息处理层,负责信息变换,根据信息变化能力的需求,中间层可以设计为单隐层或者多隐层结构;最后一个隐层传递到输出层各神经元的信息,经进一步处理后,完成一次学习的正向传播处理过程,由输出层向外界输出信息处理结果。当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不符时,进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误差通过输出层,按误差梯度下降的方式修正各层权值,向隐层、输入层逐层反传。周而复始的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过程,是各层权值不断调整的过程,也是神经网络学习训练的过程,此过程一直进行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者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1.1BP算法内容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最新版) 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 危险源识别的准备、工作活动的分类 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 确定危险源是否可容许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 3.1危险源识别准备 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 (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

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系统辨识是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辨识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估计表征系统行为的重要参数,建立一个能模仿真实系统行为的模型,用当前可测量的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预测系统输出的未来演变,以及控制器的设计。非线性系统辨识是系统辨识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直是现代辨识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课题,对其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非线性问题的主要困难之一是一直缺乏描述各种非线性系统特性的统一的数学模型。为此,人们提出了多种类型的模型,如块联模型]1[、神经网络模型]2[、双线性模型]3[、非线性参数模型等等。 Hammerstein模型属于块联模型,由一个线性动态系统跟随一个非线性静态模块构成。自从Narendra& Gallman 1966年提出了Hammerstein模型后]4[,由于模型结构简单且能有效地描述常见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特性,所以许多学者相继研究了Hammerstein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近年来Hammerstein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辨识Hammerstein模型的意义在于:利用辨识结果获得中间层输出,选择合适的性能指标,就可以把原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分解为线性模块的动态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模块的静态求根问题,因此可以有效结合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成熟理论解决这类非线性对象的控制问题,避免传统非线性控制方法计算量大,收敛性和闭环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等诸多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线性模块的动态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模块的静态求根问题。因此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运用比较新颖的优化算法得到Hammerstein模型的参数解集,并能通过和传统算法的比较论证阐述采用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什么是Hammerstein模型,它的基本结构式怎么样的; 2.确定Hammerstein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思想和实现方法; 3.熟悉PSO/BFO优化算法和熟悉最小二乘法估计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 3.1危险源识别准备 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 危险源识别的准备、工作活动的分类 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 确定危险源是否可容许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 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2)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通用版

解决方案编号:YTO-FS-PD989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通用版 The Problems, Defects, Requirements, Etc. That Have Been Reflected Or Can Be Expected, And A Solution Proposed T o Solve The Overall Problem Can Ensure The Rapid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控措施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可用于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整体问题的方案(建议书、计划表),同时能够确保加以快速有效的执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危险源辨识 根据本矿实际情况,矿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Ⅳ级(重大风险)有以下几种,即:瓦斯事故、火灾事故、水灾事故、爆破事故、顶板事故、机电运输事故、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煤尘事故、排水系统事故等。 二、危险源管控措施 (一)顶板事故Ⅳ级(重大风险) 1、顶板事故隐患分析 ①、设计支护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②、掘进工作面,支护达不到标准要求,人为的造成初锚力不达标,造成顶板离层、掉矸、漏顶、冒落。 ③、锚喷支护巷道,锚、喷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围岩破碎,未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时。 ④、煤巷锚杆锚固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 ⑤、掘进工作面顶板破碎,巷道未及时支护时。 ⑥、掘进工作面空顶作业时。

非线性系统辨识综述

系统辨识综述 张培硕研4班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系统辨识中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包括多层递阶辨识方法,以及把神经网络、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知识应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而得到的一些新型辨识方法,最后概括了非线性系统辨识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非线性系统辨识;多层递阶;神经网络 1 引言 系统辨识作为现代控制论和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通过运行(或实验)数据来建立控制与处理对象(或实验对象)的数学模型。因为系统的动态特性被认为必然表现在它变化着的输入/输出数据之中,辨识就是利用数学方法从数据序列中提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从本质上说,系统辨识是一种优化问题,当前常用辨识算法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建立系统的参数模型,把辨识问题转化为参数估计问题。这类算法能较好地解决线性系统或本质线性系统的辨识问题,但若要应用于本质非线性系统则比较困难。可是,真实世界中的模型都不是严格线性的,它们或多或少都表现出非线性特性,因此越来越多的非线性现象和非线性模型己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非线性系统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非线性现象和非线性系统已经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混沌现象的发现被誉为“ 二十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目前关于非线性理论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建立描述非线性现象和非线性系统的模型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基础。线性系统辨识理论已经趋于成熟,但一般的线性模型实际上是某些非线性被忽略或用线性关系代替后得到的对真实系统的近似数学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对控制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复杂非线性的系统不能用线性模型来近似,所以研究非线性系统辨识理论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对于非线性系统参数模型的辨识问题,人们最早涉及的是某些特殊类型的非线性系统,如双线性系统模型、Hammerstain 模型、Wiener 模型、非线性时间序列模型、输出仿射模型等。针对每一类特殊模型,各国学者都作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不少辨识算法。同时,也对这些算法的估计一致性问题进行了讨论。随着人们对非线性系统辨识问题研究的日益深入,更为一般的普适性非线性模型的辨识问题就显得日益重要。常用的非线性系统描述方法有微分(或差分)法、泛函级数法、NARMAX 模型法及分块系统法等。一些学者已经对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进行了某方面的综述。例如,1965 年Arnold 和Stark 讨论了正交展开方法在非线性系统辨识中的应用,1968 年Aleksandrovskii 和Deich及1977 年Hung 和Stark综述了核辨识算法,1989 年Titterington 和Kitsos总结了非线性试验设计的最新发展,并列举了十五个在化工领域中常遇到的非线性模型。 本文对近年来新的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方法作以简单的综述。

2017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附件: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6年修订) 一、说明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

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195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

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类内容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密封不良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或距离不够等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静电、雷电、电火花 噪声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振动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辐射核放射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液体飞溅、坠落物等 明火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策划服务过程时,应同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在以下时机,应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A.管理体系建立之初; B.承接到新的产品服务项目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时; C.对生产活动中的每一具体环节进行策划时; D.修改策划时; E.公司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 F.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 G.发生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后; H.采取管理方案、纠正或预防措施使策划的活动发生变化时。 一、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步骤: 根据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和易于辨识的原则,采用分析伤害的方法进行辨识,辨识的步骤为: A.确定生产活动中容易产生的伤害 (如维修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等); B.确定那些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危险物质是造成伤害的根源,即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的人员、在人员上方的物体、电及其载体、运转的机械等); C.分析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条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改变方面分析确定,即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的组合是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辨识的危险源。 二、公司内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C.发生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危险); 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相关方)的活动; E.工作场所内的生产作业设备(如机械、设施、附属设施和工具等,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租赁或临时进入的外部设备)。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A.询问、交谈:选择从事某项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询问交谈,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源; B.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 C.查阅有关记录:查阅被辨识部门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D.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通过分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 E.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被辨识部门成员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危险源; F.安全检查记录:通过查阅检查记录,可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公司生产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四、对于不立即采取措施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应停止作业活动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五、风险评价 1、本公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和经验判断法相结合; LEC法的评价方法: A. B.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表2018年3月(标准)

注:1、L ——可能性;E ——发生频率;C ——危害程度; 2、风险等级:如果风险值D ≥160则为重大风险,对应危险源为不可接受风险危险源;D <160为一般风险,对应危险源为一般危险源; 3、现有风险控制措施:A 、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管理;B 、制定制度,规范操作;C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定期检查; D 、加强警示、注意安全;E 、加强设施检修,确保完好;F 、加强协商沟通/签订安全协议;G 、加强教育培训;H 、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应急响应。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表 部门: 姓名: 岗位: 时 间: 2018年3 月 8 日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表 序号 场所 危险源 潜在危害类别 LEC 评价法 控制策略 控制措施 例图 发生可能性(L ) 暴露的频繁程度(E ) 后果(C ) 判断 依据(D) 风险 等级 1 材料 装卸场 材料淋雨损坏 财产损失 10 10 1 100 3 显著,需要整改 A 、C 2 钢管卸载人力操作 砸伤 10 2 7 140 3 显著,需要整改 B 、C 、D 3 钢管堆放无固定 滑塌 10 10 1 100 3 显著,需要整改 A 、B 、C 、D 、G 、H 4 人员站在钢管上 滑到、摔伤 10 3 3 90 4 一般,需要注意 A 、 B 、 C 、 D 、F 、G 5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未佩戴带PPE 受伤 10 6 3 180 2 高度危险,要立 即整改 A 、 B 、 C 、 D 、 E 、G 6 人员现场抽烟 火灾 10 6 3 180 2 一般,需要注意 A 、B 、C 、D 、F 、G 、H 7 未设置安全标识 受伤 10 10 3 100 3 显著,需要整改 A 、B 、C 、D 、G 8 场地硬化,车辆清洗 污染环境 10 10 1 100 4 显著,需要整改 A 、D 9 施工围挡破损 财产损失 10 10 1 100 4 显著,需要整改 A 、C 、D 、E 10 安全网脱落,破损 砸伤、坠落 10 2 15 300 2 高度危险,要立 即整改 A 、 B 、 C 、 D 、F 11 钢管车辆拉运固定 受伤 10 10 15 300 2 显著,需要整改 A 、B 、D 12 钢管堆区混乱放无明显标志 污染、财产损失 10 10 1 100 3 显著,需要整改 B 、 C 、 、

非线性系统辨识模型选择方法综述

文献2:Model selection approaches for non-linear system identification: a review X. Hong, R.J. Mitchell, S. Chen, C.J. Harris, K. Li and G .W. Irw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2008,39(10): 925–946 非线性系统辨识模型选择方法综述 摘要:近20年来基于有限观测数据集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的研究比较成熟。由于可利用现有线性学习算法,同时满足收敛条件,目前深入研究和广泛使用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是一类具有万能逼近能力的参数线性化非线性模型辨识(linear-in-the-parameters nonlinear model identification )。本文综述了参数线性化的非线性模型选择方法。非线性系统辨识最基本问题是从观测数据中识别具有最好模型泛化性能的最小模型。综述了各种非线性系统辨识算法中实现良好模型泛化性的一些重要概念,包括贝叶斯参数正规化,基于交叉验证和实验设计的模型选择准则。机器学习的一个显著进步,被认为是确定的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为基础的内核模式,即支持向量机的发展。基于凸优化建模算法,包括支持向量回归算法,输入选择算法和在线系统辨识算法。 1 引言 控制工程学科的系统辨识,是指从测量数据建立系统/过程动态特性的数学描述,以便准确预测输入未来行为。系统辨识2个重要子问题:(1)确定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模型结构;(2)估计选定或衍生模型结构范围内模型参数。最初自然的想法是使用输入输出观测值线性差分方程。早期研究集中在线性时不变系统,近期线性辨识研究考虑连续系统辨识、子空间辨识、变量误差法(errors-in-the-variable methods )。 模型质量重要测度是未知过程逼近的拟合精度。由于大多数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非线性的,非线性模型通常要求满足合格的建模性能。定义非线性离散系统输入)(t u ,输出)(t y ,训练数据集合N D ={}N t t y t u 1)(),(=,基本目标是找到 )()),(()(t e t X f t y +=θ (1) )(?f 未知,θ相关参数向量,噪声)(t e ,通常假设方差(2σ)恒定,满足独立的同分布(i.i.d.)特 性。模型输入[]T e u y n t e t e n t u t u n t y t y t X )(),1(),(),1(),(),1()(------= 。y n ,u n ,e n 分别为输出、输入和噪声的延迟。方程式(1)是NARMAX 模型表达式,代表一大类非线性系统。 由于大多数工业过程满足光滑连续特性,非线性函数)(?f 辨识等价于函数逼近,即用f ?代替f 函数。为了逼近函数,用户选择各种非线性建模方法[1],如分段线性模型、有理多项式模型、Hammerstein/Wiener 模型、投影寻踪回归(PPR )和多项式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 )、周期神经网络。逼近论中,一种通用函数表示方法是非线性基函数的线性组合。具有参数线性化结构、表示非线性输入输出关系模型表达式 ∑==m i i i t X t X f 1))(()),((?θφθ (2) ((t X i φ为已知非线性基函数映射,例如RBF 或者B 样条函数,i θ未知参数,m 模型中基函数个 数。参数线性化模型具有适合自适应学习的良好结构,具有可证明的学习和收敛条件,具备并行处理能力,明确的工程应用[2]。然而,非线性系统辨识中仍然存在一些重大挑战和障碍: (1)模型的泛化性 采用有限数据辨识模型,不仅要求模型训练精度较好,同样要求模型测试精度良好。由于)(?f 未知,

(LECD)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 3.1危险源识别准备 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

(1)危险源的识别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危险源辨识及分析评价(LEC)一览表(参考)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LEC)一览表编号:BZH-JL-9-03 序号作业活动及工序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 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控制措施 L E C D 1 通用部分未按照标准穿劳保用品其他伤害 3 2 7 42 一般危险按照标准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 2 点检时设备未使用专用工具机械伤害 3 2 7 42 一般危险点检时必须使用测温枪、听针等专用工具 3 酒后上岗其他伤害 6 2 7 8 4 显著危险严禁酒后上岗或班中饮酒 4 静态点检、测量运转部位及进入设 备内部未办理停电、挂牌、卡开关 手续 机械伤害 1 3 7 21 一般危险 静态点检、测量运转部位及进入 设备内部严格办理停电、挂牌、 卡开关手续 5 动态点检运转部位身体及工器具接 触旋转部位或距运转部位小于 300mm 机械伤害 1 3 7 21 一般危险 动态点检运转部位身体及工器具 严禁接触旋转部位,并距运转部 位大于300mm 6 未避让施工地点物体打击 1 3 7 21 一般危险对尚在进行土建施工或进行结构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LEC)一览表 1

件安装的地点要绕道行使,防止高空坠物 7 未遵守交通规则车辆伤害 1 3 7 21 一般危险途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抢道,不抢占他人行使通道,不撞红灯 8 未在安全通道行走物体打击 1 3 7 21 一般危险必须走安全通道,避让车辆,设备,皮带机等,防止机械伤害 9 上下梯子手不扶栏杆其他伤害 3 6 1 18 稍有危险上下梯子前确认梯子是否完好,脚踩稳,手扶好 10 未确认行驶道路其它伤害 1 3 7 21 一般危险途中注意坑井、洞等一些障碍物,及时避让 11 攀爬设备或翻越栏杆高处坠落 1 2 15 30 一般危险严禁攀爬设备或翻越栏杆 12 高处设备点检时未确认手扶、脚踩 和身体所处位置 高处坠落 1 3 7 21 一般危险 设备点检必须确认手扶、脚踩和 身体所处位置、抓牢站稳 13 上下扶梯未扶牢站稳高处坠落 3 2 7 42 一般危险点检时上下扶梯要经过确认扶牢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LEC)一览表 2

【开题报告】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

开题报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非线性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系统辨识是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辨识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估计表征系统行为的重要参数,建立一个能模仿真实系统行为的模型,用当前可测量的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预测系统输出的未来演变,以及控制器的设计。非线性系统辨识是系统辨识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直是现代辨识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课题,对其研究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非线性问题的主要困难之一是一直缺乏描述各种非线性系统特性的统一的数学模型。为此,人们提出了多种类型的模型,如块联模型]1[ 、神经网络模型、双线性模型、非线性参数模型等等。 ]2[]3[ Hammerstein模型属于块联模型,由一个线性动态系统跟随一个非线性静态模块构成。自从Narendra& Gallman 1966年提出了Hammerstein模型后,由于模型结构简 ]4[ 单且能有效地描述常见的非线性动态系统特性,所以许多学者相继研究了Hammerstein 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近年来Hammerstein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非线性系统辨识。辨识Hammerstein模型的意义在于:利用辨识结果获得中间层输出,选择合适的性能指标,就可以把原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分解为线性模块的动态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模块的静态求根问题,因此可以有效结合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成熟理论解决这类非线性对象的控制问题,避免传统非线性控制方法计算量大,收敛性和闭环稳定性不能得到保证等诸多问题。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Hammerstein模型的辨识问题,可以归结为线性模块的动态优化问题和非线性模块的静态求根问题。因此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运用比较新颖的优化算法得到Hammerstein模型的参数解集,并能通过和传统算法的比较论证阐述采用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什么是Hammerstein模型,它的基本结构式怎么样的; 2.确定Hammerstein非线性系统辨识的思想和实现方法; 3.熟悉PSO/BFO优化算法和熟悉最小二乘法估计方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