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辆厂安全检查总结_工作总结

机车车辆厂安全检查总结_工作总结

由局安监局、机务处、车辆处、监造处组成检查组对机车车辆厂安全管理、专业管理进行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机车、车辆检修工作总体情况

1.机车检修方面:2015年承修南宁局大修机车49台(内燃41台、电力8台),占南宁局2015年大修机车总台数的65%,2015年承修南宁局机车共发生责任机破7件,责任临修95件,产生返厂修16台次,大修出厂整修“零公里”检查报活3254件、平均每台报活66件。

2015年上半年在全路10个机车大修厂综合评价排名第9名,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一是大修机车质量不稳定,质保期内大部件故障造成返厂修多;二是机车返厂后处理故障不及时,造成返厂机车停时较长;三是返厂修后问题不能彻底处理,同台机车造成多次返厂修。

2.车辆检修方面:一是车辆部门2015年检查发现厂修客车发生构架、摇枕等大部件裂纹故障20多件,发生配线老化、龟裂、破损故障较多,2013年厂修的86辆客车存在通过台顶板检查门合页结构不合理、容易发生脱落的问题。二是2014年改造的8辆八桂货物宿营车柴油发电机组交付使用后存在部分柴油机组排气管断裂、启动马达烧损、汽缸

排气管漏机油、消音管内严重积碳等问题。

二、检查发现的主要安全问题

(一)安全管理方面:

1.安全职能职责不明晰。未及时对岗位职责进行修订,检查《岗位说明书》发现,技术处工艺员负责对技改、加改项目的审核工作,但在岗位职责说明书上没有体现,“”事故分析会要求及时修订,但检查时仍未修订完善;部分处室未根据本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制订相应的工作标准,也未提出具体的量化检查标准;制订的岗位安全管理工作标准过于简单,机车、车辆质量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职责与工作标准完全一致。

2.安全管理“七项”工作制度落实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每日安全信息追踪分析制度未执行,未对每日安全信息进行记录、流转和分析;二是周质量安全分析质量不高,部分处室周质量分析会记录只登记了会议上通报的质量问题及整改措施,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比较简单,无整改期限要求,也未对问题整改效果进行追踪;未对每周劳动安全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也未要求各车间每周上报安全分析报告;三是安全问题深度分析工作不到位,检查发现深度分析报告对事件或故障概况描述不清,没有通过深入现场调查发现存在的作业、管理层面问题并进行分析。四是典型事故问题通报、典型事故交班、安全对话会制度落实存在差距,典型事故或问

题通报未明确责任部门,交班会、对话会无会议记录或纪要,2015年主管厂领导未按照《机车车辆厂安全管理“七项”工作制度》(安[2015]52号)的要求参加轻伤事故分析会。五是安全风险预警只是将上级部门下发的安全风险预警通知书转发至相关处室、车间,2015年以来,未结合本单位实际下发安全预警通知书。

3.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待加强。的《安全风险控制手册》为2012年6月制订,未将近期补充修订的内容纳入手册进行管理,未能实现安全风险动态研判。落实研判机车大修过程高风险作业环节、细化质量控制措施要求不及时。

4.干部量化考核制度执行力度不足,且未实现逐级评价。检查2015年9、10月领导干部《安全量化检查月报表》:一是部分干部未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件数未按标准完成、未填写发现的具体问题。二是安全量化检查月报表中未能实现逐级检查,工作质量未能实现分管领导或部门领导审核签阅评价。

5.事故(故障)管理不到位。一是吸取事故教训不深入。1月5日下发的《机车车辆厂关于吸取“”事故教训,开展安全质量大反思活动的通知》(企﹝2016﹞6号),只对机车系统相关部门、车间和业务处室提出了反思要求和记名传达,未对其他车间如何开展汲取事故教训提出要求,且机车系统相关部门的反思材料和记名传达登记未进行统计。二是

事故台帐管理不规范。2015年共发生4件D类事故,查事故管理台账记录有5项事故记录,其中1件未定责也记录在事故档案中。如8月2日D21事故处理报告填写的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与《铁路交通事故认定书》09D20150091号记录不相符,事故认定书填写的时间是7月30日娄底至韶山区间主定子开路烧损机车无流无压,事故处理报告填写的是8月2日0时12分,常德东至德山区间K92+640处。三是行车设备故障管理不到位。《客车行车设备故障登记本》仅记录有2015年“”、“”、“”等3件责任客车车辆行车设备故障,但检查无“”责任行车设备故障的调查分析资料。

6.安全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一是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不详细、无针对性。现场检查机车车间12月份培训记录无考试成绩汇总,无培训小结,不利于发现职工业务能力短缺的部分,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二是设备故障案例培训不全面。查《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安全汇编》(2009~2015年)共收集事故案例42件,其中机车案例仅5件、占总数的%,除火灾5件外,其它配件脱落、制动故障、走行部故障均没有案例。

(二)专业技术、质量管理方面:

1.工艺技术管理细则有待完善。一是外来技术资料(图纸)转化流程中只有1个技术管理委员会评审流程,但评审的组织工作职责未分解到部门,且也无哪种资料(图纸)需要评(会)审、评审工作采取何种形式、评审的工作期限、

参加评审的部门、评审后的运用等工作仍需细化制定。二是作业指导书未及时修订完善,部分作业指导书引用已废止文件原客车厂修规程(铁运〔2002〕73、74号文),且作业指导书虽有归口管理部门,但作业指导书参不参与技术评(会)审未明确。三是技术管理不严谨。对涉及技术问题的要求未下发技术通知,只下发业务联系书,不严肃,且未抄送监造项目部。《质量检验文件》、《工艺管理体系文件》修订以及机车车辆图纸梳理整改进度慢,仍有无效文件存在。四是技术文件转化不及时。对总公司文件转化不及时,如《关于印发等25项标准性技术文件的通知》(铁总运〔2014〕364号)文件中技术条件未全面转化,工厂KMIS管理办法未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公布的通知》(运辆客车函〔2014〕239号)进行修订。

2.质量分析、考核不到位。抽查机车车辆厂2015年上半年机车质量反馈点评分析,其中柴油机专业发生质量问题37件,比2014年上半年增加4件;电机专业发生质量问题25件,比2014年上半年增加15件,但技术管理部门未针对质量下滑严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质量分析工作效率不高,2015年机车大修质量分析工作未完成,惯性、突出质量问题未梳理。查机车车辆厂2015年上半年外购件质量问题共计42件,落实到部门责任的较少,定责率低。

3.质量数据收集不全。机车车辆厂《机车大修综合评价

及考核办法》(企〔2015〕90号)考核指标中机破、临修、返厂修等数据仅由厂生产处售后服务人员提供,数据收集不全面。如柳州厂首台大修柳州机务段SS3B-6054机车,自2015年11月底交车投入运用以来,质量问题频发,多次派人到配属段进行处理,但工厂生产处、技术处对该机车质量故障情况均不掌握,质量信息仅停留在车间层面。

4.工艺流程评估整改不深入。技术处组织各车间工艺员、生产管理人员对各型机车主线工艺流程和大部件检修工艺流程进行评估,仅提出“柴油机车间精密件班组场地搬迁改造”一项,未对“机油燃油管路清洗质量、排气支管流黑油、DF4B抱轴碾瓦”等三项突出质量问题立项整改。

5.工艺标准执行不到位。一是客车布线工序部分配线改造车辆电热线槽(开口)内布线未固定,线槽接地座表面喷塑接地不良,线管未使用尼龙软管,与运辆客车函[2013]9号部文要求不符。二是检修合格的车钩未按规定涂打或粘贴检修合格标记,抽查一套组装好的车钩,车钩“三态”作用不良,钩舌冲击台与钩体冲击台磨碰;三是厂修车YW25G677370一位折角塞门油漆污染,标线不清;电子防滑器排风阀接线不规范,线管固定在制动管路托架上;副风缸防松标记不清晰。

6.整改措施落实不细致。针对工艺技术管理存在漏洞制定的整改要求是,修订工厂《工艺管理细则》Q/LZG-Ⅲ

-07-014(2015)版,对其他渠道收集来的技术资料如何流转明确管理职责、补充管理流程,1月8日前完成。但重新修订的机车车辆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工艺技术管理细则,附加说明却代替2012年第一版的Q/LZG07-014工艺管理细则,与整改要求不符。

7.现场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配件混放,没有将不同型号的120阀分类存放;Φ4与Φ6规格触杆排气孔的传感阀混放在一起。二是工具未进行定置管理,组装车间调整下心盘垫板工位没有放置下心盘螺栓扭力矩扳手;在油漆喷涂作业场地进行客车设备、灯具等的安装。

三、整改建议

1.强化基础管理,加强风险控制。从技术、质量源头入手,管理上定规矩,履责上立方圆,按照“一岗一责一标准”的要求夯实基础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及标准,安全风险管控必须与日常检查控制重点相结合,确保所有的问题都有人管、有人问,做到安全关键不失控,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2.严格落实安全管理“7项”工作制度。重新修订《机车车辆厂安全管理“七项”工作制度(安[2015]52号),明晰各部门管理职责,规范各项工作标准及流程,严格组织有关部门贯彻执行。

3.加强技术资料的管理。以完善“三个体系”“三化”

建设为核心,对既有技术管理层面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按照领导负责、分工负责、专业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单位)和各管理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以达到“法定性、完整性、全履盖性和可追溯性”;加强按图修理的交验工作,并制定技改、加改项目的验收程序,对技改、加改项目要单独重点验收,确保各单位按图修车;加强对技术资料、图纸进行合法性的检查与审核,确保机车车辆各修程中使用的技术资料、图纸为合法性资料,且在进行设备的各修程前,要召开图纸会审、技术审查会,对分解的各配件修程、工艺及技术资料要按照合法的资料、图纸进行审核后方可进行修理。

4.动态修订完善各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流程。要依据承修项目的合法性技术资料、图纸、工艺要求及更改、技改、加改技术文件,修订完善检修工艺流程及作业指导书,并经本单位组织的技术审查后方可交与作业班组或人员使用。

5.加强现场修车工艺落实执行检查力度。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全面清理并实现归口管理,定期组织进行风险研判,各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风险管控的检查标准深入现场,对工艺标准执行、卡控措施落实、现场规范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组织落实整改。

6.严格干部履职考核。要重新明晰各管理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和工作标准,并实行月工作质量逐级评价制度,对履

职不力、量化标准未完成的干部严格考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