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能量结构——数学建模分析

产业能量结构——数学建模分析
产业能量结构——数学建模分析

1.1问题背景

能源是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能源保障。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时期,第二产业比重大,对能源消费依赖性较强,而且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存在资源浪费现象[1]。所以经济快速发展虽会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但过快会导致能源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无法承受,不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必须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1.2问题重述

能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物质动力,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可靠供应。我国每个省份(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每个地方都希望从自身出发加快发展,但过快的经济增速会使能源过度消耗,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合理控制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手段之一就是合理控制各地能源消费量。当全国总的能源消费量在某个给定水平时,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方案将这有限的资源配置给各个地区,使得各地在合理均衡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提升发展质量。

请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请分析不同产业的能量消耗特征,建立评价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特征的指标,并依据

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对各省份能源消费特征进行分类。

2、除了产业结构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还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分析能源消费总量

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

3、选用可以反映以上分析的因素的典型经济指标建立数学模型,以2010年为基准,提

出下一发展周期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按省份的分配或者分解的一种方案,注意分解方案要考虑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4、请提出监督和考核各省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完成情况的实施方案,尤其要重视

提高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

5、结合前述有关研究,假如你是某省份能源管理部门负责人,提出具体落实分解目标

的措施。

1.3问题条件

问题一中的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能源消费特征。

除了产业结构外,在问题二中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还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例如:资源禀赋、能源消费结构(即能源消费构成,如煤、油、气、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

问题四在现实中,及时监督各省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是不容易的。例如,很难精确量化统计某个省一个较短期间(如一季度、半年)的煤炭消耗量。为了便于及时监督和考核各省份落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情况,需要对控制目标的阶段性测量和考核。

结合前述有关研究和第4问的考核方案,以某省份能源管理部门负责人主角意识,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分解的形势下,对分解目标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

2.1对问题一的分析

问题一是根据查找的数据,分析不同产业的能量消耗特征,确定能源消耗特征的指标和各省份能源消费特征的类别。

通过MBA 智库百科的资料显示,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2]。一般情况下,不同的产业分类法对产业的能源消耗特征及其指标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确定产业的分类法。产业能量消耗特征的分析属于定性分析,需要结合产业的不同特性。

在确定能源消费特征指标过程中,确定能源消费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3],从而将能源消费与不同种类的能源建立联系。部分种类的能源消费总量是已知的,而且不同产业对不同种类的消费量不同。根据产业的特性可推断多个能源消费特征指标,对评价产业结构的能源消费特征的效果却是待定的,可以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

查询资料可知,能源消耗是指工作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料、电力、水等而人力[4],这与能源消费的概念有重合,所以可将其两者进行等同。而各个省份的能源消费的能源种类相似,但省份个数和能源消费特征的种类众多,且两者之间独立存在与整个能源消耗的系统中,从而可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进行分类。 2.2对问题二的分析

在第二问中,排除产业结构因素,考虑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消费结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资料的查询可知,资源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歉[5]。其他因素与资源禀赋同样具有抽象性,对此进行定性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表达效果,所以对他们进行量化。

能源消费总量与上述因素不存在不确切的相关性。能源结构中包含多种能源,这就扩展需要研究的变量,而且不同种类能源对能源消费总量影响不尽相同。则需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求解。 2.3对问题三的分析

问题三中要求建立典型经济指标反映不同省份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并且以2010年为基准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并按省份进行分配或者分解。

在问题二的基础上,可以明确反映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的典型经济指标和能源消耗总量具有一定的关系。经济指标之所以典型,是因为已经存在于经济生活。而经济指标与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需要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典型经济指标。

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需要考虑资源消费能源的基数及其变化规律,而能源消费的变化规律显隐性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可以转化为建立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与经济指标之间的联系。按省份分配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就需要考虑31个省份不同经济指标对应的不同数值,且与不同省份的资源消费总量相关程度不一致,可建立灰色预测()1,1GM 模型进行求解。 2.4对问题四的分析

在第三问中考虑现实情况对及时监督各省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的不可执行性。对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测量和考核,就需要确定考核的标准。资源消费总量在第三问的预测中,已有相应的计算方法。因此可以通过计算资源消费总量。

可控范围确定考核的标准。各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各有不同,针对31个省份分别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的实际操作性不高,所以需要从不同省份能源消费总量和实施方案的共性制定。

2.5对问题五的分析

第五问相比第四问,针对实施方案和落实分解目标,更深一步挖掘具体的实施措施。分解目标是在前四问对能源消耗总量的相关因素和分配的方案提出的,所以具体的措施也应考虑与能源消耗总量的相关程度高的因素,逐层深入。

三、模型假设

结合本题的实际,为了确保模型求解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我们排除了一些其他因素的干扰,提出以下几点假设:

1、假设所查找的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并且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2、假设假设在资源禀赋中只考虑自然资源,不考虑社会资源;

3、假设能源消费总量与GDP有直接关联;

4、假设各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之和不会超过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

四、符号说明

五、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经过以上的分析和准备,我们将逐步建立以下数学模型,进一步阐述模型的实际建立过程。

5.1问题一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对于问题一要求分析不同产业的能量消耗特征,建立评价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特征的指标,并依据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对各省份能源消费特征进行分类。问题中涉及产业结构、能源消耗和能源消费这几个相互影响而有不同的概念。对于产业结构的划分运用国际通用的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能源消耗的不同指标根据权威部门设定的不同指标进行计算是,筛选出能够评价能源消耗特征的指标。对各省的能源消耗特征进行分类,需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省份的不同特点和对产业结构的分析和确定的指标。求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5.1.1能量消耗特征的分析

对于产业结构中涉及的不同产业,本文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不同的产业。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2]。

在我国三种产业的划分依此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两大类。

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光、声、热、电,有太阳能、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等。根据不同产业的划分可知,不同产业需要的能量不尽相同,消耗的能量也就不同。消耗特征的分析应依据产业本身的特色。

图1 我国三大产业能量消耗总量图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对象是土地资源,产品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由于地势、技术水平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业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农业产用大规模机器化生产,而是以小规模,部分机器化为主。所以我国的第一产业消耗的能量趋向自然能源的利用,比如太阳能、风能和机械能。

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生产对象为半成品的原料,产品为可在市场流通的产品和半成品。无论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离不开动力的支持和能源的供应。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能源的开发,多极化能源消费成为趋势。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以纺织工业等轻工业为主,石油和煤炭仍是我国的第二产业最基础最重要的能源。所以第二产业消耗的能量,以化学能、热能为主。

第三产业涉及流通和服务两个涵盖面广的部门,涉及到人类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各个方面。作为服务性质的产业,大规模直接消耗能量的情况较小,所以能耗总量相对较少。

综合以上来说,第二产业往往能量消耗较高,如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而第三产业能量消耗较低,尤其是设计研发、金融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第一产业的能量消耗最低,尤其是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传统产业。

5.1.2建立评价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特征的指标

1、数据的预处理

根据对我国年度具体能源消费总量数据的观察可知,相关的能源消耗特征指标已经确定,并应用对经济和能源发展状况的监控。通过国家统计年鉴查找的相关数据(详细的统计数据见数据包一)可知,每个产业主要消耗的能源分为9类:煤炭、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电力、原油。

在原始数据中,每种能源指标的消耗涉及到总共49个不同的产业。为了便于以下数据的处理,本文仍引用第一问中三次产业的划分法对不同的产业划分为三大类产业:第一产业,农、林、牧、渔、水利业;

第二产业,从工业到建筑业等44个不同的产业;

第三产业,涉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行业、生活消费等其他产业。

运用Excel按年份和三大产业进行分类整合数据,得到第一、二、三产业不同能源

的年消耗总量,单位万吨。第二产业的不同能源年消耗总量如下表(第一、三产业的能源年消费总量表见附录1)

耗量不同,除了煤油的年消耗量普遍较低之外,其他的能源的消耗量相对稳定且保持在很高的数量水平上。

同样在第一产业原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基本为零,而在第三产业焦炭的消耗量相对较小且数量值低。所以对于整合的初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剔除相关性较小的数据。将9种不同的能源以19 按表格中第一列从左到右依次编号,运用Spss 对三种产业的年消耗量进行相关分析,得到如下的相关系数矩阵(其他的相关矩阵见程序包):

123456789

110.90.50.70.20.70.90.90.920.910.40.80.20.70.90.90.930.50.410.20.30.50.60.60.640.70.80.210.30.70.70.80.850.20.20.30.310.50.10.20.260.70.70.50.70.510.70.70.770.90.90.60.70.1089 .710.90.90.90.90.60.80.20.70.910.90.90.90.60.80.20.70.90.91??

????

??????????????????

????

以上的矩阵就表示9种不同的能源之间的相关联性,其中整列数值越小表示与其他相关性越小,对整体影响程度越小,可以剔除不计。上矩阵中标号为5即煤油与其他种类的能源相关性最小,予以剔除。

同理在第一产业剔除原油,在第三产业中原油与其他能源的相关性系数基本维持在0.2左右,予以剔除。

2、确定能源消耗特征指标

将剔除后的相关性较少数据作为样本观测的数据,用 np x 来表示样品n 的第p 个观测数据,其中(1,2,38;1,2,38)n p == ,以此来构造样本观测数据的矩阵X :

1112121

22212

p p n n np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

?

在构造矩阵X 的基础上,对样本阵元即能源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

*j ij

x x x -=

其中j x 和*

ij x 表示标准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其中(1,2,38;1,2,38)i j == 。而上式中var()j x 和j x 表示第j 个数据指标的标准偏差和平均值,公式如下:

21

1var()()1n

j ij j i x x x n ==--∑ 假定原始数据标准化*

ij x 中仍用ij x 表示,为了求出指标间的相关矩阵,用下式计算

指标数据的相关系数:

1

1.1n

ij ij ij i r x x n ==-∑ 运用上式求得相关矩阵R ,其中ij r 表示具体的相关系数值:

111212122212...............j j i i ij r r r r r r R r r r ??????=????????

在已知相关系数矩阵R 的基础上,通过协方差对变量进行代替,确定具有高度相关性的指标。用雅克比方法求特征值123(,,)p λλλλ 和相应的特征向量。

运用Spss 对三个产业9个能源消耗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进行的特征值,第二产业的特征值呈现如下(第一、三产业的特征值图见程序包):

图2 第二产业各成分的碎石图

从上图可知,成分1的特征值大于6,而其他七种成分的特征值均小于1。根据特征值的性质,特征值小于1的,指标间的相关性差。第一、三产业成分1、2成分均大于1,其他成分小于1。

在算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23(,,),1,2i i i i ip a a a a a i p == 后,根据各个成分的累计

贡献率来确定主成分。贡献率是指每个主成分的方差占全部方差的比重:

1

=

i

p

i

i λλ

=∑贡献率

在上式中,贡献率越大说明,说明主成分包含的原始变量的信息越强。

最后计算主成分得分,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按照各个样品分别代入主成分表达式就可以得到各个主成分下的各个样品的新数据,即为主成分得分。通过Spss 计算三个产业的不同能源指标的初始特征值和最终的累积贡献率,以第二产业为例得出以下结果(第一、三产业的解释总方差表见附录一):

由上表可知第二产业中1代表煤炭,他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3.253%,因此第一产业中煤炭的能源消耗最多。同理在在第一产业中,煤碳、焦炭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1.213%,第三产业的煤碳、焦炭累积贡献率达到91.747%,则其消耗最多。

根据三个产业中不同能源的的贡献率确定几种描述产业能源消耗指标后,需要对对于模型进行KMO 检验。根据KMO 的大小从而检验初步确定的指标是否合理。运用专业处理数据软件Spss 计算三个产业各自能耗指标之间的KMO 值,如下:

理。并且依据据不同产业的能耗特征和不同种类能源指标的贡献率,最终确定评价不用产业能源消耗的指标。

两个能源:煤炭和焦炭。 5.1.3分类各省份能源特征

根据三个产业能源消耗特征指标煤炭和焦炭,可以分别查找出31个省份的煤炭和焦炭的消耗量进行分析,在运用系统聚类的算法分析将31个省份进行归类从而达到分类效果。

系统聚类算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择适当的分类数目和初始聚类中心。

确定初始聚类中心有两种选择方法,本文是根据某种准则选取,不同产业的能源消耗特征指标集中在煤炭和焦炭即作为初始聚类中心。

设选取的分类数目为c ,对应的c 个初始聚类中心为:(1)(1)

(1)12,,,c O O O 其中(k)i O 代表在第k 次迭代中第i 个聚类中心[5]。

步骤二:选取距离准则。

在本题中,主要利用专业的统计软件Spss 对所查找的原始数据聚类分析,所以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假设ij x 表示第i 个省份第j 个要素的消耗量其中(1,2,,31,1,2)i j == ,公式如下:

j ij ij

j

x x x s -'=

上式中,j x 和j s 分别表示原始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将处理过后的数据进行导入软件距离计算。

步骤三:选取新的聚类中心。将每个类中的所有矩阵选取平均值,将得到的平均值作为这一类新的聚类中心。表达式为:

(k)

(k)1j j j

j x s O x n ∈=∑ 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至聚类中心不在发生变化位置,结束聚类。 依据以上的系统聚类分析的具体步骤,可以绘制成以下的流程图,清晰表示算法的运行步骤:

图3 系统聚类分析算法的流程图

根据以上的算法,运用Spss 对所查找的原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每一步,得到将31个省份按照煤炭和焦炭的消耗量划分的类别(具体的数据见程序包一),如下:

类别 省份

I 北京 海南 西藏 陕西

II 天津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III 河北

IV 山西 内蒙古 山东 河南

V

辽宁 江苏

业主要是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能源消费虽然还是涉及煤炭、焦炭,但是总量低。第二、三、四类的省份煤炭和焦炭能源消费总量依此增加。第五类的省份产业是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煤炭、焦炭和其他的能源消费总量最高。

误差分析:运用系统聚类算法进行聚类之前,首先要确定若干个初始聚类中心,但在确定初始聚类中心时,却从保证所选择的聚类中心能够精确描述不同类别省份的能源消耗特征,从而造成误差。 5.2问题二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根据题意可知,要求分析能源消费总量与资源禀赋、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根据所查的资料分析可知,这些因素属于经济不同领域的抽象概念,不易可测量。而能源消费总量指目前九大能源消耗的总量,以标准煤为计量单位。能源结构是由包括煤、油、气、电等能源的构成。资源禀赋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某种要素相比于其他地区的优缺。

对能源消费总量与资源禀赋、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关系的分析,就不直接依据这些因素的本身,而是对他们进行量化,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最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具体步骤为: 5.2.1因素的量化

对资源禀赋的量化采用资源禀赋系数进行测算。而资源禀赋系数是国际上常用的一种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某种资源相对丰富程度的计算指标。

计算资源禀赋系数,先计算样本省市各种资源占全国的比重,然后与各省市GDP 与全国GDP 的比重相比,得出最终数值,公式如下:

=i wi w E E

Y Y 资源禀赋系数

上式中,i E 、wi E 某一省市和国家拥有的i 种资源,Y 、w Y 某一省市和全国的GDP 。如果该系数大于1,那么说明某省市的i 种资源是丰富的具有优势的。

对于能源消费结构的量化,因为能源消费构成主要包括煤、油、气、电等能源,依据第一问所建立评价能源消耗特征指标,将样本省市的煤炭、焦炭、汽油、天然气和电力能源消耗作为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构成,并用年度消费总量来量化成能源结构。

至于经济发展水平采取每个省份的年度生产总值GDP 作为衡量标准。

依据以上的指标进行查找相关的资料,查找11个省的能源消费总量、资源禀赋系数、能源消费结构(煤炭、焦炭、汽油等)、经济发展水平(地区GDP )的相关数据并且整合。下表是五个代表性较强的省和直辖市的数据(具体的11个省的数据见附录二):

观察上表可知,处在不同地域的省份在资源消费总量、资源禀赋系数、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相互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山西的资源禀赋系数大,资源相对很丰富而能源消费总量和地区GDP 却相对较低。江苏能源消费总量和地区GDP 都比较高,各种能源消费的总量都相对较高。但同时地区GDP 高的上海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结构中各个因素的消费量却很少。 5.2.2能源消费总量和因素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1、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根据量化后的因素间数值的分析可知,资源消费总量和地区GDP 的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确切的正负相关的关系。而能源消费总量高的省份,能源结构中各个不同的能源消费的总和比较高,但各个能源的年度消费总量却不一致。所以需要对消费能源总量和资源禀赋系数、能源结构、地区GDP 建立多元线性相关分析的模型来进行分析。

假设第i 个省市的能源消耗总量为i Y ,而第i 个省市的资源禀赋系数、煤炭、焦炭、汽油、天然气、电力、地区GDP 分别为1234567,,,,,,i i i i i i i X X X X X X X 。则可以建立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

0112

27

7

i i i i i Y X X X u ββββ=+++++

上式中i β()1,2,37i = 指各个未知元的回归系数,0β是回归方程的常数项。 2、求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针对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用矩阵表示为:

1211Y Y Y ??????=??????

112171122272111

211

711111X X X X

X X X X X ?????

???

?

?

?? 0111βββ???????????? 1211u u u ??????+??????

则样本回归函数可以简化为:

U X Y +=β

用相应的矩阵表示如下式:

e X Y +=β?

其中用矩阵具体可以表示为:

01

11216111

217102122262122272011

111

211

611111

211

71111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

???

?

????

127????βββ

β??????=????????

,1211e e e e ??????=?????? 由上,假设010*******X X X ''= ()()

,那么表达式可以写成: 01122i i i Y X X βββμ=+++

简化后的矩阵仍可用表达式:

Y X U β=+

根据上式利用最小二乘估计计算∧

β,那么:

e X Y +=β

? β??X Y = 寻找实际值与拟合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的回归直线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残差平

方和”,其计算公式为:

2

22011771

????()()n

i

i i i i i

i Q e Y Y Y X X βββ==∑=-=----∑ 要使“残差平方和”达到最小,其充分条件为:

2

()

02,,??i j j

e Q j ββ??===?????∑7

0117700117771

0117777

???2()0?

???

2()0

? ???

2()0?i i i i i i i i i i i Q Y X X Q Y X X X Q Y X X X ββββββββββββ??=-∑----=?????=-∑----=???????=-∑----=??? 在已知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对原有矩阵表达式的列向量求导,使其结果行向量转置:

e X X X Y X '+'='β

? 转置后得到:

β

?''X X Y X = 介于()

1

X X -'存在,用X X '左乘方程两边得参数(向量),那么β的最小二乘估计的

公式表达为:

Y X X X ')'(?1-=β

在最小二乘估计计算公式求得后,需要对该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判定

系数为:

2

2

2

??()()()

i

i

i

i

Y Y Y Y Y Y -=-+-∑∑∑

上式中的自由度分别是:1n -,1k -,n k -。用TSS 表示总离差平方和,其计算公式为

2()i TSS Y Y =-∑。用ESS 表示回归平方和其计算公式为2?()i

ESS Y Y =-∑。用RSS 表示剩余平方和,其计算公式为2

?()

i

i

RSS Y Y =

-∑。

最终判定系数的计算公式为下式:

22

2

11()

i i e ESS RSS R TSS TSS Y Y ==-=--∑∑

通过专业统计软件Spss 对该多元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从而得到如下2R 的值:

2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R 值为0.991无限接近于1,说明因变量的全部变量中能通过,且回归系数被自变量解释的比例很高。在对回归系数和自变量的被解释程度检验后,通过专业统计软件Spss 做该多元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得到如下的P P -图:

图3 回归标准残差的标准P P -图

上图中,横轴表示观测的累积概率,而纵轴表示期望的累积概率。回归标准化残差的标准P-P 图,图中的点基本位于一条直线上,说明该方程有意义。

在检验方程的变量和方程的可行性和确切性后,计算回归系数β值如下表:

表8 回归系数β值表

元回归方程为:

1234567319.2820.668 2.704 3.10630.04914.591 1.6185528.890Y X X X X X X X =+++--+-

从上述方程可以得出的回归系数可知资源禀赋,煤炭,焦炭,汽油,地区GDP 的回归系数为正,那么能源消耗总量与资源禀赋,煤炭,焦炭,汽油,地区GDP 成正相关,同理能源消耗总量与天然气,电力成负相关。 5.3问题三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对于问题三要求建立可以反映不同省份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的典型经济指标,并且以2010年为基准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并按省份进行分配或者分解。在前两问的基础上,可知能源消费总量和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存正相关,与能源结构中的天然气和电力曾负相关。为了更好地探究能源消费总量和这三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需要找出相应的指标来量化,并且和资源消费总量建立对应关系,从而达到预测不同省份未来的能源消耗总量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5.3.1三种因素的量化

根据查找的资料和第一问中不同产业的能源消费特征指标研究可知,每一个产业所消耗的主要能源,并且能源的消耗必定与地区GDP 增长和单位GDP 能耗有关。一个地区的GDP 增长速度更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在目前国内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而言,GDP 增长速度快,能源消费总量也就增加。所以初步确立GDP 增长速度和单位GDP 能耗作为两个典型经济指标。

为了对两个典型经济指标进行最终的确定,必须考虑他们是否能够反映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之间。从而需要对这种因素进行量化,对于产业结构,按照三次分类法可知,每个地区的生产总值即三个产业的产值总和来替代。在资源禀赋方面,将一个省份所有能源全部转化成标准煤的形式即可计算出能源产出总量。在经济水平方面,衡量经济水平一个主要依据就是GDP ,那么经济水平就采用GDP 总值进行量化。 5.3.2确定典型经济指标

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两个经济指标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需要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动态过程的发展态势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地区GDP 增长和单位GDP 能耗与上述三个因素的关联程度,从而确定最终的典型经济指标。

灰色关联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对此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对两个指标和三个因素进行关联分析。

步骤一:确定分析数列

根据查找国家统计年鉴,得到与在第二问中相同的11个省的省2010、2011年生产总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和资源总产量能耗资料,并进行简单整合,得到地区GDP 增长。令()1((1),(2),,())i i i i i i X X x x x x n ''''== 求各序列的初值象,作为参考数列。

在求得参考数列后,运用下式求差序列:

()()()i i k x k x k ''?=- 上式中,()(1),(2),,()i i i i n ?=??? ,(0,1,2,,)i m = ,由此可求得作比较数列。 步骤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下式求两极最大差和最小差,从而使得各因素列中的

数据量纲统一。

max max ()i i

k

M k =? m i n m i n (

i i

k

m k =? 步骤三:求关联系数,表达式为:

0()()i i m M

k k M

ξγξ+=

?+

上式中,

()0,1ξ∈,0,1,2,,i m = ,1,2,,k n = 。

步骤四:计算灰色关联度。为了避免关联系数过多而导致信息过于分散不利于整体比较性,需要运用以下公式计算灰色关联度,从而作为比较参考列和比较列的数量表示:

001

1()n

i i k k n γγ==∑

在上式中,0,1,2,,i m = 。在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tlab 编写相应的程序进行运算得出得到两个指标与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之间的相对关联度(具体的程序见附录三)具体数值的如下表:

度达到了0.5以上,所以说明两者之间关联较大。而GDP 又能直接反映经济发展水平,所以上述两个指标能作为反映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典型经济指标。 5.3.3预测各省份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分配 1、建立灰色预测()1,1GM 模型

在现实中国家对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分配主要取决于一个省份GDP 增长所需要的能源消费总量。在确立GDP 增长速度和单位GDP 耗能为典型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考虑资源消费总量的预测,就需要建立对应的关系。依据第二问的分析的结果可知,能源总量和地区GDP 总值呈正相关,和 GDP 增长速度和单位GDP 耗能相关联大。所以能源消耗总量可以简单用下式数量表示表示:

()=GDP GDP ?能源消耗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单位能源消耗 在上式中两个经济指标都含有不确定因素,为此想要从原始的地区生产总值和既定的单位GDP 能耗的数据中找到各个省份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规律,则用灰色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即灰色动态预测()1,1GM 模型。。 2、建立模型

通过查找31个不同省份2010及其之前的数据,包括GDP 总值、GDP 增长速度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价值)(吨标准煤/万元)。(具体的数据见数据包二)依此建立灰色动态预测()1,1GM 模型。

记原始数据序列(0)X 为非负序列()()()()()()()()(){}

00000

1,2,3,...,X x x x x n =其中,

(0)()0,1,2,,x k k n ≥= 。

对原始数列做一阶累加生成,后再进行一阶均值生成数据序列为(1)X ,公式为:

(1)

(0)1

()(),1,2,,k

i x k x i k n ===∑

设(1)Z 为(1)X 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则()()()()()()()()

(

){}111111,2,3,.,.X x x x x n =可表示

为,{}(1)(1)(1)(1)(1),(2),,()Z z z z n = 其中, (1)(1)(1)()0.5()0.5(1),1,2,Z k x k x k k n =+-= 。

根据以上对原始数列的处理设立以下公式作为为()1,1GM 模型:

(0)(1)()()x k az k b +=

在上式中,a 和b 是需要通过建模求解的参数,若(,)a a b T =为参数列,且

(0)(0)(0)(2)(3)()x x Y x n ??????=?????? ,(1)(1)(1)(1)(2)1(3)1(4)1(5)z z B z z ??-??-??=??-??-??

则求微分方程(0)(1)()()x k az k b +=的最小二乘估计系数列,满足

1?()T T a

B B B Y -= 称(1)

(1)dx ax b dt

+=为灰微分方程, (0)(1)()()x k az k b +=的白化方程,也叫影子方程[6]。 如上所述,则有:

1)、白化方程(1)

(1)dx ax b dt

+=的解或称时间响应函数为 (1)(1)?()((0))at b b

x

t x e a a

-=-+ 2.)、()1,1GM 灰微分方程(0)(1)()()x k az k b +=的时间响应序列为 (1)(1)?(1)((0)),1,2,,ak b b

x

k x e k n a a

-+=-+= 3)、取(1)(0)(0)(1)x x =,则

(1)(0)?(1)((1))ak b b

x

k x e a a

-+=-+ 4)、根据以上步骤累减还原得到,最后的灰色动态预测()1,1GM 模型

(0)(1)(1)???(1)(1)()x

k x k x k +=+- 在上式中,1,2,,k n = 。 3、()1,1GM 模型的检验

对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检验本文采取小误差概率来进行检验,首先根据查询所得的数据设原始序列{}(0)(0)(0)(0)(1),(2),,()X x x x n = ,则相应的模型模拟序列为:

{}(0)(0)(0)(0)????(1),(2),,()X

x x x n = 相应的残差序列可修正为:

{}(0)(1),(2),()n εεεε=

{}(0)(0)(0)(0)(0)(0)???(1)(1),(2)(2),,()()x x

x x x n x n =--- 在以上的基础上,用(0)11()n k x x k n ==∑做为(0)X 的均值,2

(0)211

1(())n k s x k x n ==-∑做为(0)

x 的方1

1()n

k k n εε==∑作为(0)x 的残差均值。

根据以上的数据的显示,运用下式计算小误差概率:

()1()0.6745p p k s εε=-<

在上式中,对于给定的00p >,当0p p >时,称模型为小误差概率合格模型。根据以上的检验理论,运用Matlab 计算关于31个省的GDP 的预测数值所差生的后验差值(具体编写的程序见附录三,具体的计算数据见程序包)具体见下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也同样全部大于0.95,因此精度等级为一级。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少所造成的误差是允许的,所以单位GDP 的能耗数据能作为灰色预测。 4、求解模型

通过检验确立了灰色动态预测()1,1GM 模型求解的可行性,运用Matlab 编写相应的程序进行运算得出以2010年为基准31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的预测(具体的程序见附录三),由于31个省份的数据过多,在此具体展现五个省份资源总量的预测数据(具体数值见附录三)如下表:

源(万吨标准煤)。可以看出各省份能源消耗总量是逐年上升的。从31个省的预测总数据来说,除了西藏自治区的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却异常的低,其他省的能源总量分配都将按照能源消耗总量的预测数据进行合理的分配计划,且逐年按照各省对能源的实际需求量对原定的能源分配计划进行调整。 5.4问题四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1、确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在现实中很难精确量化统计某个省在一个很短期间内的能源消耗总量,但是在第三问中确定反映能源消耗总量的两个指标 GDP 增长速度和单位GDP 的能耗。因此可以在现实中通过对某个省份GDP 的增长速度进行统计从而达到对能源消耗总量进行统计。而在同一年中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位GDP 的能耗应该维持在同一水平。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省份对于自己一年的GDP 增长速度都有预测。假设某个省份在一个较短期间内的实际GDP 增长速度为α,而本身对于这一年的GDP 增长速度为β。

假设同一年中单位GDP 的能耗保持不变均为γ。设立一个基本的GDP 值为λ,用E 表示能源消费总量。因此在这一个很短期间内该省的能源消费总量应该如下式:

()()11E λαγλβγ+≤≤+ 上式表示能源消费总量应该控制在预测和实际能源消费量之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以上的几个因素都具有可以通过相关数据的调查整合可得。 2、监督和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实施方案

对于第四问要求制定具体的监督各省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施方案。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监督方案关键在于地区间分配能源总量。对于整体方案来说,从有关理论和实际的实施步骤、方法进行制定,重点在于监督方法的的具体制定。

从监督方案的整体大纲来看,主要包括监督的目标、范围、执行机构和方法。 监督的目标指能源总量控制目标,主要是对煤炭、焦炭在资源消费总量比例进行控制。监督考核的范围包括三大产业的各个能耗产业。监督的执行机构主要是各省分政府从上而下的监督和考核,还有公民自下而上的配合与监督。考核方法在制度方面上,建立能源消费总量预测预警机制、分解机制严格的赏罚制度。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方面,全面加强用能管理,切实改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最后将每一个用于控制目标分解的措施、效果、效益都应该予以记录,作为实施方案改进的依据。

从监督方案的具体组成部分来看:企业自查、现场监督检查、建立预警调控制度。 在企业自查方面,要求每一个重点用能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对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工序)能耗、电耗情况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准备相关报表资料,为监督检查提供真实、全面、准确依据。并向相关政府机构提交有关自查报告。

在现场监督检查方面,省、市节能监察机构深入企业现场,了解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源计量系统、能源购销系统、能源转换输送和利用系统、主要生产系统、机电设备使用的基本情况。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主要包括能源管理、能源统计报表、各分系统和主要耗能设备的运行情况、生产报表、技改项目、机电设备台账等有关数据资料,依据国家、省能耗限额标准核定企业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工序)能耗和电耗,填报能源消费基本情况表,对照企业实际情况填报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在用情况表。 在建立预警监控制度方面,通过跟踪监测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等指标,设定产业煤炭、焦炭等其他高耗能源的消耗限额,并依据限额的大小和其他的因素划定不同的预警等级,从而达到对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地区及时实行预警调控的目的。 5.5落实分解目标的措施

随着近年来雾霾天气、气象气候异常,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主要控制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为了实现这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要建立分解落实机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从某省份能源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角度出发,从产业分级、产业的定向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革新管理方式这几个方面具体实施,来具体落实分解目标。

产业分级的运用,主要是对于能源增长过快的省份,应该要求政府依据国家及省能耗限额标准中的产品能源消耗核算原则,核算企业主要产品的单位产品(工序)能耗和电耗,并划分本省的产业为高低耗能两种不同的产业。

产业的定向发展,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落实国家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钢铁、铁合金、焦化、电解铝、电石、汽车等13个行业准入条件。对于煤炭行业,重点关闭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规模和安全标准的矿井等。对于建材行业,重点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窑水泥熟料生产线、综合能耗不达标的水泥粉磨

站、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等落后工艺设备[7]。

大力发展低能耗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发展生态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运用,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此要推动不同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推进企业废物“零排放”;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支持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

革新管理方式方面,实行合同能源管理,互助管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政府与高耗能企业签订能源管理合同,相互协同帮助,实现能源消耗的降低。

通过产业分级、产业的定向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革新管理方式几项措施能够实现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降低的目标,从而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模型检验

对于灰色预测模型()1,1GM 模型的检验采取后验差比值来进行检验,首先根据查询所得的数据设原始序列{}(0)(0)(0)(0)(1),(2),,()X x x x n = ,则相应的模型模拟序列为:

{}(0)(0)(0)(0)????(1),(2),,()X

x x x n = 相应的残差序列可修正为:

{}(0)(1),(2),()n εεεε=

{}(0)(0)(0)(0)(0)(0)???(1)(1),(2)(2),,()()x x

x x x n x n =--- 在以上的基础上,用为(0)

X

的均值,2(0)2

1

1

1(())n k s x k x n ==-∑为

(0)x 的方差2

22

1

1(())n

k s k n εε==-∑为残差方差。根据以上的数据的显示,运用下式计算.后验差比值:

21

s c s =

在上式中,对于给定的00c >,当0c c <时,称模型为后验差比合格模型根据以上的检验理论,运用Matlab 计算关于31个省的GDP 的预测数值所差生的后验差值(具体编写的程序见附录三,具体的计算数据见数据包三)具体见下表:

观察上表可知,进行的后验差比值检验,对于31个省的单位GDP能耗后验差比值除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也同样全部小于0.35,因此精度等级为一级。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少所造成的误差是允许的,所以单位GDP的能耗数据做灰色灰色预测是合理的。第三问对于两个指标影响下的各省的能源消耗总量进行动态灰色预测是合理的。

七、模型评价

7.1模型的优点

1、用主成分分析通过计算综合主成分函数得分,简化了对客观经济现象进行科学评价;

2、用多元线性回归直观、快速地分析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提高预测方程式的效果;

3、灰色预测模型根据时间序列,提高预测未来近期的数据的可行性,降低预测难度;

4、运用系统聚类分析降低了操作的复杂度,提高了分类效率。

7.2模型的缺点

1、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忽略了交互效应和非线性的因果关系,可能会导致结果存在

误差;

2、系统聚类分析不能很好的表现变量之间的内在特征,影响结果精度。

八模型的推广

第一问中主成分分析还可以应用于集团运营绩效的分析,评价指标的确立,管道外的腐蚀影响因素等。在第二问中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应用于公路客运量的发展预测。

第三问中灰色关联分析“样本要求低,计算量小”的优点,使得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等等很多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8]。特别是近几年来,该方法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中的其他原理方法相结合,不仅解决了广泛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具有灰色性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拓展了灰色关联分析的应用范围,例如将其应用于地学、水文学、金矿构成元素分析、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聚类、石油天然气勘察等等。

九、参考文献

[1] 陈赟,我国能源消费特征研究,能源技术经济[J]2012,24(1):24-28。

[2]产业结构M B A智库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3848564.html,/wiki/%E4%BA%A7%E4%B8%9A%E7%BB%842014年5月1日。[3]能源消费百度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3848564.html,/view/3029909.htm?fr=wordsearch1 2014年5月2日。

[4]能源消耗百度百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3848564.html,/view/11771825.htm2014年5月2日。

[5]孙吉贵刘杰赵连宇,聚类算法研究[J],软件学报2008(01):26—28。

[6]邓聚龙著,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7]李志琴罗家海游江峰等,广州市化石燃料燃烧与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估算

[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934-939。

[8]张路蓬苏屹刘晓静,基于灰色关联的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调整分析[J],统计与决

策,2011(15):55—58.

建立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15.4锁具装箱问题 [学习目标] 1.能表述锁具装箱问题的分析过程; 2.能表述模型的建立方法; 3.会利用排列组合来计算古典概型; 4.会利用Mathematica求解锁具装箱问题。 一、问题 某厂生产一种弹子锁具,每个锁具的钥匙有5个槽,每个槽的高度从{1,2,3,4,5,6}6个数(单位从略)中任取一数。由于工艺及其它原因,制造锁具时对5个槽的高度有两个要求:一是至少有3个不同的数;二是相邻两槽的高度之差不能为5。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制造出来的所有互不相同的锁具称为一批。销售部门在一批锁具中随意地抽取,每60个装一箱出售。 从顾客的利益出发,自然希望在每批锁具中不能互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是,在当前工艺条件下,对于同一批中两个锁具是否能够互开,有以下实验结果:若二者相对应的5个槽的高度中有4个相同,另一个槽的高度差为1,则可能互开;在其它情况下,不可能互开。 团体顾客往往购买几箱到几十箱,他们会抱怨购得的锁具中出现互开的情形。现请回答以下问题: 1.每批锁具有多少个,能装多少箱? 2.按照原来的装箱方案,如何定量地衡量团体顾客抱怨互开的程度(试对购买一、二箱者给出具体结果)。 二、问题分析与建立模型 因为弹子锁具的钥匙有5个槽,每个槽的高度从{1,2,3,4,5,6}这6个数中任取一数,且5个槽的高度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至少有3个不同的数;相邻两槽的高度之差不能为5。所以我们在求一批锁具的总数时,应把问题化为三种情况,即5个槽的高度由5个不同数字组成、由4个不同数字组成、由3个不同数字组成,分别算出各种情况的锁具个数,然后相加便得到一批锁具的总个数。在分别求这三种情况锁具个数的时候,先求出满足第1个条件的锁具个数再减去不满足第2个条件的锁具个数。在求这三种情况锁具个数的时候,主要依靠排列组合的不尽相异元素的全排列公式。 下面用一个5元数组来表示一个锁具: Key=(h1,h2,h3,h4,h5) 其中h i表示第i个槽的高度,i=1,2,3,4,5。此5元数组表示一把锁,应满足下述条件: 条件1:h i∈{1,2,3,4,5,6},i = 1,2,3,4,5。

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分析与预测

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分析与预测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对自数学建模竞赛开展以来各高校建模水平的评价比较和预测问题。我们将针对题目要求,建立适当的评价模型和预测模型,主要解决对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的评价、排序和预测问题。 首先我们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广东赛区各校2008年至2011年及全国各大高校1994至2011年数学建模成绩,从而给出广东赛区各校及全国各大高校建模成绩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排序;其次运用灰色预测模型解决广东赛区各院校2012年建模成绩的预测。 针对问题一,首先我们对比了2008到2011年参加建模比赛的学校,通过分析我们选择了四年都参加了比赛的学校进行合理的排序(具体分析过程见表13),同时对本科甲组和专科乙组我们分别进行排序比较。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先分析得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获奖情况和获奖比例,其中获奖情况主要考虑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并依据判断尺度构造出各个层次的判断矩阵,对它们逐个做出一致性检验,在一致性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公式与matlab求得各大学的权重,总结得分并进行排序(结果见表11);在对广东赛区各高校2012建模成绩预测问题中,我们采用灰色预测模型,我们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得到该校2012年建模比赛获奖情况为:省一等奖、省二等奖、省三等奖及成功参赛奖分别为5、9、8、8(其它各高校预测结果见表10)。 针对问题二,我们对全国各院校的自建模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建模成绩排序采用与问题一相同的数学模型,在获奖情况考虑的是全国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运用matlab求解,结果见表12。 针对问题三,我们通过对一、二问排序的解答及数据的分析,得出在对院校进评价和预测时还应考虑到各院的师资力量、学校受重视程度、学生情况、参赛经验等因素,考虑到这些因素,为以后评价高校建模水平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权向量灰色预测模型模型检验 matlab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对策与决策方法建模6决策树法

§6 决策树法 对较为复杂的决策问题,特别是需要做多个阶段决策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决策树法。决策树法是把某个决策问题未来发展情况的可能性和可能结果所做的预测用树状图画出来。其步骤如下: 1、用方框表示决策点。从决策点画出若干条直线或折线,每条线代表一个行动方案,这样的直线或折线称为方案枝。 2、在各方案枝的末端画一个园圈,称为状态点,从状态点引出若干直线或折线,每条线表示一个状态,在线的旁边标出每个状态的概率,称为概率枝。 3、把各方案在各个状态下的损益期望值算出标记在概率枝的末端。 4、把计算得到的每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标在状态点上,然后通过比较,选出损益期望值最小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例1某厂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产量可以在三种水平n1、n2、n3中作决策。该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可分为畅销、一般和滞销三种情况,分别为S1、S2、S3。通过调查,预测市场处于这三种情况的概率分别为0.5、0.3、0.2。三种决策在各种不同市场情况下的利润见下表: 表1 基于各种决策的各种市场情况的利润表(万元) 我们可以计算每种决策下利润的期望值: 实行在水平n1下生产的利润的期望值为:90×0.5+30×0.3-60×0.2=42 实行在水平n2下生产的利润的期望值为:60×0.5+50×0.3-10×0.2=43 实行在水平n3下生产的利润的期望值为:10×0.5+9×0.3-6×0.2=6.5 由于在水平n2下生产利润的期望值最大,因而应选择产量水平n2生产。 可以应用决策树帮助解决这样的决策问题,把各种决策和情况画在图1上: 图1

图中的方框(□)称为决策点,圆圈(○)称为状态点,从方框出发的线段称为对策分支,表示可供选择的不同对策。在圆圈下面的线段称为概率分支,表示在此种对策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概率分支上注明了该情况出现的概率。在每一个概率分支的末端注明了对应对策和对应情况下的收益(利润)。在计算时,我们把相应的期望值写在相应的状态点旁边,再由比较大小后选择最优决策,在图上用∥表示舍弃非最优的对策,并在决策点上注明最优决策所对应的期望利润。 图2 利用决策树还可以解决多阶段的决策问题。 例2 某公司在开发一种新产品前通过调查推知,该产品未来的销售情况分前三年和后三年两种情况。因此生产该产品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建造大厂和建造小厂。如果建造大厂,投资费用5000万元,当产品畅销时,每年可获利2000万元,当产品滞销时,每年要亏损120万元。如果建造小厂,投资费用1000万元,当产品畅销时,每年可获利300万元,当产品滞销时,每年仍可获利150万元。若产品畅销可考虑在后三年再扩建,扩建投资需2000万元,随后三年每年可获利1000万元;也可不再扩建。预测这六年该产品畅销的概率为0.6,滞销的概率为0.4。试分析该公司开发新产品应如何决策? 根据问题的各种情况可以画出决策树如下:这是一个两阶段的决策问题。注意到图中有两个决策点,反映建小厂的方案中可以分成前三年和后三年两个阶段,并在后三年还要做出一次决策。 图3 把各种数据填到图适当的位置后,由后向前计算获利的期望值。由图可见应采用决策:建造大厂。 500 900 1000*3=3000 300*3=900 6.5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1: 自行车外胎的使用寿命 问题: 目前,自行车在我国是一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小巧、灵活、方便、易学,而且价格适中,给广大居民带来了不小的益处。但是,自行车也有令人头痛的地方,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扎胎了。扎胎的原因有很多,但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外胎磨损,致使一些玻璃碴、小石子很容易侵入、扎破内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如何估计自行车外胎的寿命,及时更换? 分析: 分析角度:由于题目里未明确指出我们是应从厂家角度,还是应从用户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因此需要我们自己做出合理判断。若从厂家角度,我们面对的应当是一大批自行车外胎的平均寿命的估计。这样的估计要求一定精确度和相对明确的使用环境;而从用户角度来说,面对的仅是个人的一辆车,不需要很高的精确度,这样的寿命估计更简单,易于随时了解,下面仅从用户角度进行分析。 产品的使用者需要了解产品的寿命,是基于安全性及更换的费用来考虑的。我们将这两个标准作为主要标准来分析,首先值得注意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是如何定义寿命、何时为寿命的终止。寿命的定义要做到科学,直观,有可比性,在航空工业中航天飞机的使用寿命是用重复使用的次数来衡量,而工厂机器设备的寿命则以连续工作的时间来定义。本题外胎的寿命亦可用时间来表征,但由于外胎的寿命直接与其磨损速度相关;而磨损速度又与使用频率及行驶速度相互联系,致使外胎的寿命不一定与使用时间成正比(这种非正比关系使我们不能拿一辆—天跑200公里的自行车与一天只跑1公里的自行车进行寿命比较),降低了可比性。如换成自行车的路程寿命来比较,就好得多。产品寿命是在安全性和更换费用相互制约下达到的一个点,在这个点上,外胎的安全系数降到用户不可接受的最低值,更换费用(寿命越长,在一定意义上更换费用越低)也达到了最大限度的节省。 弄清了上面两个问题后,我们继续明确建立模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及建立模型的重点难点。 自行车使用过程中,一来影响因素多,二来这些因素之间彼此相关,十分复杂,要做到比较准确地估计使用寿命,不但要对外胎的性能有相当的了解,而且对使用环境更不能忽视。当然我们由于是站在用户角度上来考虑的,相对地就可忽略一些次要的影响因素。 这样的数学模型面对着两个主要问题。一、自行车使用寿命与外胎厚度的关系,二、外胎能够抵御小石子破坏作用的最小厚度。后者可处理得相对简略些(如只考虑一块具有一般特征的小石子对外胎的破坏作用),而重点(也是难点)是第一个问题。车重、人重、轮胎性质(力学的、热学的、甚至化学的)和自行车使用频率等都左右着它们的关系。这么多相关因素,不必一一都加以考虑(用户是不会在意这么多的),有些因素,可以先不考虑,在模型的改进部分再作修改,采取逐步深入的方法,如:摩擦损耗有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损耗两种,由于滚动摩擦占用的时间(或路程)显然占绝对优势,因此可重点考虑。但滑动摩擦造成的一次损坏又比滚动摩擦大,在刹车使用过频的情况下,就不能不考虑了。 最后,需对得出的结果用简单清晰的文字进行说明,以供用户参考。 案例分析2:城市商业中心最优位置分析 问题: 城市商业中心是城市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定位过程。商业中心的选址涉及到各种因素制约,但其中交通条件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即商业中心应位于城市“中心”,如果太偏离这一位置,极有可能在城市“中心”地带又形成一个商业区,造成重复建设。 某市对老商业中心进行改建规划,使居民到商业中心最方便。如果你是规划的策划者,如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新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题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常规赛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常规赛论文格式规范和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常规赛通知。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资料(包括网上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列出,并在正文引用处予以标注。在网上交流和下载他人的论文是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我们以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名誉和诚信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协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的参赛队号:25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 易阳俊 2. 令月霞 3. 刘景瑞 日期: 2016 年 10 月日 (请勿改动此页内容和格式。此承诺书打印签名后作为纸质论文的封面。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常规赛竞赛 编号专用页 评阅统一编号(数学建模协会填写):

题目:数据的分析问题 摘要 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就诊人员体内7种元素含量来判别某人是否患有疾病G和确定哪些指标是影响人们患疾病G的主要因素。通过解读题目可知,此类问题为典型的分析判别问题。我们先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剔除了有异常数据的样本,然后采用元素分布判别法、马氏距离判别法和Fisher判别法,应用Excel、SPSS和MATLAB等软件来对某人是否患病进行判别,并通过绘制7种元素含量的折线图等来确定患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最后应用综合判别法对之前的结论进行了检验。 对于问题一,在对数据预处理之后,我们删除了序号为10这个高度异常数据样本,然后我们分别采用元素分布判别法、马氏距离判别法和Fisher判别法对49个已知病例进行判别。对于元素分布判别法,我们通过数据预处理知道7种元素含量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然后我们确定了以均值为大致中心的元素正常含量范围,得出其判别准确度为96%;对于马氏距离判别法,通过编写MATLAB 程序(见附录)来进行判别,得出其判别准确度为90%;对于Fisher判别法,通过SPSS软件来进行判别,得到线性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度为96%; 针对问题二:我们运用问题一中建立的三个判别模型对25名就诊人员(见附录)的化验结果进行检验,判别结果如下表1: 行对分析,我们初步判定元素4与元素5是影响人们患疾病G的主要因素,然后用方法一的三种判别方法进行检验,其准确度在85%以上; 对于问题四,我们根据问题三得出的主要因素,分别用三种判别方法对25名就诊人员进行判别,再与问题二的判别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它们判断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最高为24%。 对于问题五,由于三种判别法都有不足,所以我们采用了综合判别法,将三种判别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最终我们通过主要因素进行判别的差异性下降到了12%,与问题一的判断结果的一致性达到了88%。 关键词:马氏距离判别,Fisher判别,综合判别,MATLAB,SPSS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 插值与拟合方法建模1数据插值方法及应用

第十章 插值与拟合方法建模 在生产实际中,常常要处理由实验或测量所得到的一批离散数据,插值与拟合方法就是要通过这些数据去确定某一类已经函数的参数,或寻求某个近似函数使之与已知数据有较高的拟合精度。插值与拟合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线性插值方法、多项式插值方法和样条插值方法,以及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相应的理论和算法是数值分析的内容,这里不作详细介绍,请参阅有关的书籍。 §1 数据插值方法及应用 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常常有这样的问题:由实验或测量得到变量间的一批离散样点,要求由此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得到样点之外的数据。与此有关的一类问题是当原始数据 ),(,),,(),,(1100n n y x y x y x 精度较高,要求确定一个初等函数)(x P y =(一般用多项式或分段 多项式函数)通过已知各数据点(节点),即n i x P y i i ,,1,0,)( ==,或要求得函数在另外一些点(插值点)处的数值,这便是插值问题。 1、分段线性插值 这是最通俗的一种方法,直观上就是将各数据点用折线连接起来。如果 b x x x a n =<<<= 10 那么分段线性插值公式为 n i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x P i i i i i i i i i i ,,2,1,,)(11 1 11 =≤<--+--= ----- 可以证明,当分点足够细时,分段线性插值是收敛的。其缺点是不能形成一条光滑曲线。 例1、已知欧洲一个国家的地图,为了算出它的国土面积,对地图作了如下测量:以由西向东方向为x 轴,由南向北方向为y 轴,选择方便的原点,并将从最西边界点到最东边界点在x 轴上的区间适当的分为若干段,在每个分点的y 方向测出南边界点和北边界点的y 坐标y1和y2,这样就得到下表的数据(单位:mm )。 根据地图的比例,18 mm 相当于40 km 。

[实用参考]高中常见数学模型案例.doc

高中常见数学模型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KK 年4月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常见模型有如下几种: 一、函数模型 用函数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方法。函数模型与方法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广泛运用,两个变量或几个变量,凡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用数学形式表示出来,建立起一个函数关系(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函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属于函数模型的范畴。 1、正比例、反比例函数问题 例1:某商人购货,进价已按原价a 扣去25%,他希望对货物订一新价,以便按新价让利销售后仍可获得售价25%的纯利,则此商人经营者中货物的件数P 与按新价让利总额P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 分析:欲求货物数P 与按新价让利总额P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关键是要弄清原价、进价、新价之间的关系。 若设新价为b ,则售价为b (1-20%),因为原价为a ,所以进价为a (1-25%) 解:依题意,有25.0)2.01()25.01()2.01(?-=---b a b 化简得a b 4 5=,所以x a bx y ??==2.0452.0,即+∈=N x x a y ,4 2、一次函数问题 例2:某人开汽车以60km/h 的速度从A 地到150km 远处的B 地,在B 地停留1h 后,再以50km/h 的速度返回A 地,把汽车离开A 地的路P (km )表示为时间t (h )的函数,并画出函数的图像。 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可得出路程P 和时间t 得函数关系式P (t );同样,可列出v(t)的关系式。要注意v(t)是一个矢量,从B 地返回时速度为负值,重点应注意如何画这两个函数的图像,要知道这两个函数所反映的变化关系是不一样的。 解:汽车离开A 地的距离Pkm 与时间th 之间的关系式是:?? ???∈--∈∈=]5.6,5.3(),5.3(50150]5.3,5.2(,150]5.2,0[,60t t t t t x ,图略。 速度vkm/h 与时间th 的函数关系式是:?? ???∈-∈∈=)5.6,5.3[,50)5.3,5.2[,0)5.2,0[,60t t t v ,图略。 3、二次函数问题 例3:有L 米长的钢材,要做成如图所示的窗架,上半部分为半圆,下半部分为六个全等小矩形组成的矩形,试问小矩形的长、宽比为多少时,窗所通过的光线最多,并具体标出窗框面积的最大值。 解:设小矩形长为P ,宽为P ,则由图形条件可得:l y x x =++911π ∴x l y )11(9π+-= 要使窗所通过的光线最多,即要窗框面积最大,则: )44(32)442(644])11([322622 222 2ππππππ+++-+-=+-+=+=l l x x lx x xy x s

数学建模方法和步骤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 第一、模型准备 首先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必需的各种信息,尽量弄清对象的特征. 第二、模型假设 根据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合理的简化,用精确的语言作出假设,是建模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对问题的所有因素一概考虑,无疑是一种有勇气但方法欠佳的行为,所以高超的建模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辨别主次,而且为了使处理方法简单,应尽量使问题线性化、均匀化. 第三、模型构成 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间的等式关系或其它数学结构.这时,我们便会进入一个广阔的应用数学天地,这里在高数、概率老人的膝下,有许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是图论、排队论、线性规划、对策论等许多许多,真是泱泱大国,别有洞天.不过我们应当牢记,建立数学模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并能加以应用,因此工具愈简单愈有价值. 第四、模型求解 可以采用解方程、画图形、证明定理、逻辑运算、数值运算等各种传统的和近代的数学方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一道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纷繁的计算,许多时候还得将系统运行情况用计算机模拟出来,因此编程和熟悉数学软件包能力便举足轻重. 第五、模型分析 对模型解答进行数学上的分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quot;,能否对模型结果作出细致精当的分析,决定了你的模型能否达到更高的档次.还要记住,不论那种情况都需进行误差分析,数据稳定性分析. 数学建模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一)、机理分析法:根据对客观事物特性的认识从基本物理定律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来推导出模 型. 1、比例分析法:建立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代数方法:求解离散问题(离散的数据、符号、图形)的主要方法. 3、逻辑方法:是数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在决策,对策等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4、常微分方程:解决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关键是建立“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 5、偏微分方程:解决因变量与两个以上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数据分析法:通过对量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与数据拟合最好的模型 1、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2、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3、回归分析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由于处理的是静态的独立数据,故称为数理统计方法.

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题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常规赛论文格式规范和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常规赛通知。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资料(包括网上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列出,并在正文引用处予以标注。在网上交流和下载他人的论文是严重违规违纪行为。 我们以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名誉和诚信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建模协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的参赛队号:25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1.易阳俊 2.令月霞 3.刘景瑞 日期: 2016年 10 月日 (请勿改动此页内容和格式。此承诺书打印签名后作为纸质论文的封面。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编号专用页 评阅统一编号(数学建模协会填写):

题目:数据的分析问题 摘要 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根据就诊人员体内7种元素含量来判别某人是否患有疾病G和确定哪些指标是影响人们患疾病G的主要因素。通过解读题目可知,此类问题为典型的分析判别问题。我们先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剔除了有异常数据的样本,然后采用元素分布判别法、马氏距离判别法和Fisher判别法,应用Excel、SPSS和MATLAB等软件来对某人是否患病进行判别,并通过绘制7种元素含量的折线图等来确定患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最后应用综合判别法对之前的结论进行了检验。 对于问题一,在对数据预处理之后,我们删除了序号为10这个高度异常数据样本,然后我们分别采用元素分布判别法、马氏距离判别法和Fisher判别法对49个已知病例进行判别。对于元素分布判别法,我们通过数据预处理知道7种元素含量分布均符合正态分布,然后我们确定了以均值为大致中心的元素正常含量范围,得出其判别准确度为96%;对于马氏距离判别法,通过编写MATLAB 程序(见附录)来进行判别,得出其判别准确度为90%;对于Fisher判别法,通过SPSS软件来进行判别,得到线性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度为96%; 针对问题二:我们运用问题一中建立的三个判别模型对25名就诊人员(见附录)的化验结果进行检验,判别结果如下表1: 行对分析,我们初步判定元素4与元素5是影响人们患疾病G的主要因素,然后用方法一的三种判别方法进行检验,其准确度在85%以上; 对于问题四,我们根据问题三得出的主要因素,分别用三种判别方法对25名就诊人员进行判别,再与问题二的判别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它们判断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最高为24%。 对于问题五,由于三种判别法都有不足,所以我们采用了综合判别法,将三种判别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最终我们通过主要因素进行判别的差异性下降到了12%,与问题一的判断结果的一致性达到了88%。 关键词:马氏距离判别,Fisher判别,综合判别,MATLAB,SPSS

初中数学建模案例

中学数学建模论文指导 中学阶段常见的数学模型有:方程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几何模型和统计模型等。我们也把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统称为应用建模。可以分五种模型来写。论文最好自己写,如果是参加竞赛的话从网上找的会被搜出来的。 一、建模论文的标准组成部分 建模论文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有意义的尝试,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建模论文的标准组成部分由论文的标题、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现就每个部分做个简要的说明。 1. 题目 题目是给评委的第一印象,所以论文的题目一定要避免指代不清,表达不明的现象。建议将论文所涉及的模型或所用的计算方式写入题目。如“用概率方法计算商场打折与返券的实惠效应”。 2. 摘要 摘要是论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摘要应该使用简练的语言叙述论文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思想。如果你有一些创新的地方,一定要在摘要中说明。进一步,必须把一些数值的结果放在摘要里面,例如:“我们的最终计算得出,对于消费者来说,打折比返券的实惠率提高了23%。”摘要应该最后书写。在论文的其他部分还没有完成之前,你不应该书写摘要。因为摘要是论文的主旨和核心内容的集中体现,只有将论文全部完成且把论文的体系罗列清楚后,才可写摘要。 摘要一般分三个部分。用三句话表述整篇论文的中心。 第一句,用什么模型,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句,通过怎样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第三句,最后结果怎么样。 当然,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也可以不写摘要。 3.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论文的写作中,正文应该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模型—建立模型—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逐渐进行的。其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应该是清晰简短。而选择模型和建立模型应该是目标明确、数据详实、公式合理、计算精确。在正文写作中,应尽量不要用单纯

数学建模各种分析报告方法

现代统计学 1.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即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其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 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可以方便地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消费以及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哪些,以及它们的影响力(权重)运用这种研究技术,我们还可以为市场细分做前期分析。 2.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和cluster analysis一起使用,c,和判别分析一起使用,比如当变量很多,个案数不多,直接使用判别分析可能无解,这时候可以使用主成份发对变量简化。(reduce dimensionality)d,在多元回归中,主成分分析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共线性(条件指数),还可以用来处理共线性。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区别 1、因子分析中是把变量表示成各因子的线性组合,而主成分分析中则是把主成分表示成个变量的线性组合。 2、主成分分析的重点在于解释个变量的总方差,而因子分析则把重点放在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协方差。 3、主成分分析中不需要有假设(assumptions),因子分析则需要一些假设。因子分析的假设包括:各个共同因子之间不相关,特殊因子(specific factor)之间也不相关,共同因子和特殊因子之间也不相关。 4、主成分分析中,当给定的协方差矩阵或者相关矩阵的特征值是唯一的时候,的主成分一般是独特的;而因子分析中因子不是独特的,可以旋转得到不同的因子。 5、在因子分析中,因子个数需要分析者指定(spss根据一定的条件自动设定,只要是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进入分析),而指定的因子数量不同而结果不同。在主成分分析中,成分的数量是一定的,一般有几个变量就有几个主成分。 和主成分分析相比,由于因子分析可以使用旋转技术帮助解释因子,在解释方面更加有优势。大致说来,当需要寻找潜在的因子,并对这些因子进行解释的时候,更加倾向于使用因子分析,并且借助旋转技术帮助更好解释。而如果想把现有的变量变成少数几个新的变量(新的变量几乎带有原来所有变量的信息)来进入后续的分析,则可以使用主成分分析。当然,这中情况也可以使用因子得分做到。所以这中区分不是绝对的。 总得来说,主成分分析主要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技术,在分析者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之前,用主成分分析来分析数据,让自己对数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主成分分析一般很少单独使用:a,了解数据。(screening the data),b,

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灰色系统方法建模2灰色预测模型GM(1-1)及其应用

§2 灰色预测模型GM(1,1)及其应用 蠕变是材料在高温下的一个重要性能。处于高温状态下的材料长期受到载荷作用时,即使其载荷较低,并且在短时间的高温拉伸试验中材料不发生变形,但在此情况下仍会有微小的蠕变,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使材料发生破坏。高温材料多应用于各种车辆的发动机及冶金厂中各种设备上,如果因蠕变引起破坏,可能造成很大的事故。 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在某一使用温度下,预先知道该材料对不同载荷应力下断裂的时间是很重要的。过去,人们都是通过蠕变试验测量断裂时间。而做蠕变试验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结果,即使通过试验得出的数据,也只是对某几个具体试样而言,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不能代表普遍的规律。如果将实测的数据用灰色系统理论来处理,可以预测在某一温度下的任何载荷应力的断裂时间。 一、灰色预测模型GM (1,1) 建模步骤如下: (1)GM (1,1)代表一个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 u aX dt dX =+)1() 1( (1) 式中,u a ,是需要通过建模来求得的参数;) 1(X 是原始数据) 0(X 的累加生成(AGO )值。 (2)将同一数据列的前k 项元素累加后生成新数据列的第k 项元素,这就是数据处理。表示为: ∑==k n n X k X 1 )0() 1()()( (2) 不直接采用原始数据) 0(X 建模,而是将原始的、无规律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使之变得较有规 律,然后利用生成后的数据列来分析建模,这正是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之一。 (3)对GM (1,1),其数据矩阵为 ???? ?? ? ? ?+--+-+-=1)]()1([5.01)]3()2([5.01)]2()1([5.0)1()1()1()1()1()1(N X N X X X X X B (3) 向量T N N X X X Y )](,),3(),2([)0()0()0( = (4)作最小二乘估计,求参数u a , N T T Y B B B u a 1)(?-=??? ? ??=α (4) (5)建立时间响应函数,求微分方程(1)的解为 a u e a u X t X at +-=+-))1(()1(?)0()1( (5)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教学案例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教学案例 1引言:新修订的高中数学课程提出,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 其中,对于数学建模,详细描述为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特级教师张思明提出“我们通过数学建模的教与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近年来,数学建模应用题的数量和分值在高考中逐步增加,可见在命题中已经在转变传统的数学学科体系观念,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未来,实现高考命题改革与中学教育、教学观念改革的结合。 2.中学数学模型的教学 2.1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分类: (1)与函数的最值相关问题。工程中的用料最省、利润最大,列出所求量的函数解析式,利用代数工具解函数最大值。 (2)线性回归直线、非线性回归直线;如中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关系,红铃虫产卵数与温度的关系。 (3)与周期有关的三角函数模型建立。电路信号,音频震动,潮水涨落周期。 (4)线性规划问题。关于求解含有多个约束条件的,目标函数的最有解问题。 (5)抽样统计调查类,独立性假设检验。 2.2数学建模的课堂陷入几个误区。 (1)数学建模课堂,教师陷入了对数学建模理论的讲解,而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介绍集中常见的数学建模工具,里面有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到,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领会很少。

数学建模-数据的统计分析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课程设计 学院数理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2015年6月

数据的统计分析 摘要 问题:某校60名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如下: 93 75 83 93 91 85 84 82 77 76 77 95 94 89 91 88 86 83 96 81 79 97 78 75 67 69 68 84 83 81 75 66 85 70 94 84 83 82 80 78 74 73 76 70 86 76 90 89 71 66 86 73 80 94 79 78 77 63 53 55 计算均值、标准差、极差、偏度、峰度,画出直方图;检验分布的正态性; 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估计正态分布的参数并检验参数; 模型:正态分布。 方法:运用数据统计知识结合MATLAB软件 结果:符合正态分布

问题重述 某校60名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如下: 93 75 83 93 91 85 84 82 77 76 77 95 94 89 91 88 86 83 96 81 79 97 78 75 67 69 68 84 83 81 75 66 85 70 94 84 83 82 80 78 74 73 76 70 86 76 90 89 71 66 86 73 80 94 79 78 77 63 53 55 (1)计算均值、标准差、偏差、峰度,画出直方图; (2)检验分布的正态性; (3)若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估计正态分布的参数并检验参数。 模型假设 假设一:此组成绩没受外来因素影响。 假设二:每个学生都是独自完成考试的。 假设三: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相同。 三.分析与建立模型 像类似数据的信息量比较大,可以用MATLAB 软件决绝相关问题,将n 名学生分为x 组,每组各n\x 个学生,分别将其命为1x ,2X ……j x 由MATLAB 对随机统计量x 进行命令。此时对于直方图的命令应为 Hist(x,j) 源程序为: x1=[93 75 83 93 91 85 84 82 77 76 ] x2=[77 95 94 89 91 88 86 83 96 81 ] x3=[79 97 78 75 67 69 68 84 83 81 ]

数学建模步骤

数学建模的基本步骤 一、数学建模题目 1)以社会,经济,管理,环境,自然现象等现代科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背景,一般都有一个比较确切的现实问题。 2)给出若干假设条件: 1. 只有过程、规则等定性假设; 2. 给出若干实测或统计数据; 3. 给出若干参数或图形等。 根据问题要求给出问题的优化解决方案或预测结果等。根据问题要求题目一般可分为优化问题、统计问题或者二者结合的统计优化问题,优化问题一般需要对问题进行优化求解找出最优或近似最优方案,统计问题一般具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寻找一个好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二、建模思路方法 1、机理分析根据问题的要求、限制条件、规则假设建立规划模型,寻找合适的寻优算法进行求解或利用比例分析、代数方法、微分方程等分析方法从基本物理规律以及给出的资料数据来推导出变量之间函数关系。 2、数据分析法对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求规律建立数学模型,采用的分析方法一般有: 1). 回归分析法(数理统计方法)-用于对函数f(x)的一组观测值(xi,fi)i=1,2,…,n,确定函数的表达式。 2). 时序分析法--处理的是动态的时间序列相关数据,又称为过程统计方法。 3)、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生存数据分析)。 3、计算机仿真(又称统计估计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由计算机产生随机变量对动态行为进行比较逼真的模仿,观察在某种规则限制下的仿真结果(如蒙特卡罗模拟)。 三、模型求解: 模型建好了,模型的求解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好的求解算法与一个合

适的求解软件的选择至关重要,常用求解软件有matlab,mathematica,lingo,lindo,spss,sas等数学软件以及c/c++等编程工具。 Lingo、lindo一般用于优化问题的求解,spss,sas一般用于统计问题的求解,matlab,mathematica功能较为综合,分别擅长数值运算与符号运算。 常用算法有:数据拟合、参数估计、插值等数据处理算法,通常使用spss、sas、Matlab作为工具. 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多元规划、二次规划、动态规划等通常使用Lindo、Lingo,Matlab软件。 图论算法,、回溯搜索、分治算法、分支定界等计算机算法, 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四、自学能力和查找资料文献的能力: 建模过程中资料的查找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现行方案不令人满意或难以进展时,一个合适的资料往往会令人豁然开朗。常用文献资料查找中文网站:CNKI、VIP、万方。 五、论文结构: 0、摘要 1、问题的重述,背景分析 2、问题的分析 3、模型的假设,符号说明 4、模型的建立(局部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基本模型,最终模型等) 5、模型的求解 6、模型检验:模型的结果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 7、模型评价:优缺点,模型的推广与改进 8、参考文献 9、附录 六、需要重视的问题 数学建模的所有工作最终都要通过论文来体现,因此论文的写法至关重要:

小学数学建模案例

小学数学建模案例 相遇问题。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的两边同时相向而行,可以让学生重复多走几次。接着可以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会有很多,如:他们在中间碰到了;两个人面对面在走;两个人背对背在走……此时就可以引入相遇问题中的一些条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背而行、途中相遇。当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入教学重点了。例如: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地、乙车到达A地后均立即返回,第二次在距A地6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路程。②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导入学习课题。此题可以将整个过程用线段图来形象地描述,这就是这个相遇问题建立的数学模型。③研究模型,形成数学知识。 总结出一般规律之后可以举个例子让学生做,看看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是否会应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H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它们在距离甲岸720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分钟,以便让乘客

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在距离乙岸4OO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可以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同学做在作业本上,然后讲解,并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时会遇到“牛吃草问题”,牛吃草问题又称消长问题或牛顿牧场,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提出来的。典型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 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的,所以草的存量随牛吃的天数不断变化。例:牧场上一片青草,每天牧草都匀速生长,这片草地可供l0头牛吃20天,或者可以供l5头牛吃10天,问:可供25头牛吃几天?分析:这类题目难就难在牧场上草的数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要想办法从变化当中找到不变的量。总草量可以分为牧场上原有的草和新长出来的草两部分。牧场上原有的草是不变的,新长出来的草虽然在变化,因为是匀速生长,所以这片草地每天新长出的草的数量相同,即每天新长出的草是不变的。下面就要设法计算出原有的草量和每天新长出的草这两个不变的量。

初中数学建模案例

初中数学建模案例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 地震。萧山金利浦地震救援队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 赶赴震区进行救援。救援队利用生命探测仪在某建筑 物废墟下方探测到点 C 处有生命迹象,已知废墟一侧 地面上两探测点A 、B 相距3米,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 分别是30°和60°(如图),试确定生命所在点 C 的深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2 1.41,3 1.73) 解:如图,过点C 作CD ⊥AB 交AB 于点D. ∵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为30°和60° ∴∠CAD=30°,∠CBD=60° 在Rt △BDC 中,BD CD 60tan ∴3 60tan CD CD BD 在Rt △ADC 中,AD CD 30tan ∴3 330tan CD CD AD ∵3 BD AD AB ∴33 33CD CD ∴) (6.2273 .13233米CD 答:生命所在点C 的深度大约为 2.6米。

分析:这是综合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画出示意图,先计算出 360tan CD CD BD ,再计算出3330tan CD CD AD ,进而由关系式3BD AD AB 计算出CD 的长,最 后确定生命所在点 C 的深度。 设计说明与思路: 实际问题是复杂多变的,数学建模较多的是探索性和创造性,但是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常见的建模方法还是有规律可以归纳总结的, 本题涉及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常需要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转化为几何或三角函数问题求解。 初中数学题源于实际问题,探讨这类问题的解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建模就是 将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问题,通过数学抽象转化为数学模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思路是: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数学问题的解决----抽象----解答----解释(检验)。 在应用性问题和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应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 自己通过观察,只考虑去提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建模教学的重要环节。不要只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展示给学生看,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协作精神,让学生能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探索发现、使用计算机工具和建模求解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应用性问题与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中学数学、 用数学、得到“微科研”的体验,从而达到学好数学,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目的,达到“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更 多可以广泛应用、与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数学! 让所有的学生学到有价值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让所有的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 并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索!”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