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电影发行系统是怎样运行的

中国的电影发行系统是怎样运行的
中国的电影发行系统是怎样运行的

中国的电影发行系统是怎样运行的

广电总局与电影管理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或称广电总局(SARFT),是国务院下属的监管中国境内所有广播、电影与电视内容的执行性部委。更多介绍请见维基百科。广电总局是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其设有一个电影管理局,专门针对电影管理。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CFGC或CFG)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或称“中影”,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其拥有将外国电影进口至中国的独家权利。中影也是最大的本土与合制电影制片方,并且是国内本土与外国电影的最大发行商。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华夏成立于2003年,是第二大、也是除中影外唯一的其他发行外国电影的发行公司。华夏电影公司不能进口电影,且其发行能力也没有中国电影集团那么大。

分账电影

分账电影是由中国电影集团引进,由中影或者华夏电影公司或者两者共同发行的,通过签订协议许可外国供应商从该影片中获得中国影院总收入的规定份额而从国外引进的影片。通常,仅有好莱坞大片可以作为分账电影被引进。第一部分账电影,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The Fugitive)于1994年11月12日公映。其后,每年允许10部分账电影进入中国影院。2002年,年度配额升至20部。而2012年,其配额升至34部,其中有14部必须是3D或IMAX电影。

买断电影

买断电影是由中国本地发行商以固定价格所购买的在中国放映的外国电影。买断价格通常从几万美元到几十万美元不等。

第一次买断交易发生在80年代中期,当时,中影从华纳兄弟手中以5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超人》(1978年)的影院放映权。大部分买断影片由中国本土电影发行商发行。中影和华夏每年也进行少量买断交易。通常,本土发行商通过像戛纳及美国电影市场(AFM)这样的电影节或电影市场寻找外国电影,或者外国制片商主动将其电影提供给本土发行商,以寻求合作,而本土发行商将电影提交至中影申请进口许可。在获得进口许可后,本土发行商将电影提交至中影或华夏总发行。也就是说,实际发行工作是由本土发行商进行的。中影或华夏实际上仅仅是提供发行授权,并就此收取电影总收入的差不多1/4。

买断有两种形式:(1)一次性买断(如上面所介绍的),多数买断属于这一类;(2)分账式买断,操作方式同上,但当电影在中国影院的总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外国制片方除买断价格外还可收取该电影收入的一定份额。9月份的热门影片《敢死队2》(The Expendables 2)、相对论传媒(Relativity Media)的《惊天战神》(Immortals)与《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Mirror Mirror )均是分账式买断电影。

2005年以后,分账电影才普及起来,当年买断配额已扩大到30部。仅有4到5部买断配额电影可以是好莱坞/美国电影;其他则必须来自欧洲、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拉美等,或者来自跨国联合制作影片。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

广电总局的一个下属机构,本文中将称之为“协会”,由超过3000家当地发行商与放映商组成,负责安排电影放映时间,并监督所有电影的整体运行情况。

中国的好莱坞大公司

迪士尼、派拉蒙、索尼、二十一世纪福克斯与环球都在中国大陆设有分支机构,华纳兄弟是通过其香港分公司来处理在内地的业务的。几大制片公司中,环球在中国的势力目前是最弱的。

迪士尼正在上海建造160亿美元的主题公园,而梦工厂动画也正计划在上海建设一家斥资30亿美元的工作室。

目前,迪士尼、派拉蒙、索尼与福克斯在中国的业务均很强劲。长期来看,迪士尼或成为行业在内地最大的公司。

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电影管理局的下属单位,或称“中国电影资金办”,负责中国的电影票房统计。就每部电影,其收取该电影院线总收入的5%作为支持本地电影制片及影院建设的专项资金。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其收取的这5%影院是免缴营业税的。

更多内容将在第2部分发表。还有,别忘了发送邮件给我,获得免费电子书。

中国的电影院

尽管拥有居世界第二位的电影银幕数量,即截至本文撰写之时超过12000块银幕,但是按照人均银幕数量来说,中国仍是世界上银幕最缺乏的主要地区。美国大约平均7800人即拥有一块大银幕,而中国仅为每112, 000人。在中国,有很多五十万至百万人口的城市甚至还没有一块现代电影银幕。如中国欲在人均拥有量上与美国比肩,那么它将不得不再开设160, 000块银幕。

因为中国大多数综合影院均是在过去5年建成的,其影院设施非常现代化并且技术领先。在该国差不多12000块大银幕中,10000多块是有数字投影的,并且,约7000块配置了3D技术。在中国,45家商业电影连锁企业运营着约3300家电影院,其中有2200家进行每日票房报告。

总体说来,2012年前6个月,有1286个影院创造了票房销售超过百万人民币(约合160,000美元)的成绩,并且,有约100家电影院在头半年中销售票房超过了百万美元。1月至8月间,已有423家新影院的2500块新银幕向观众开放。

收入分成

在今年早些时候新WTO谅解备忘录达成之前,可参与收入分成的进口电影依据电影制作的实际成本仅可从其总票房收入中获得13%至约17.5%。“总票房收入”是由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告的金额决定的。这一数据几乎肯定总是少的,下文将会说到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电影院有大量瞒报情况。在WTO谅解备忘录达成前,如果一部分成的好莱坞电影票房收入不足4500万元,其将仅获得报告收入的13%。那些总收入超过4500万元的电影将获得17.5%。WTO谅解备忘录达成后,分成电影现在可以直接获得总票房收入的25%。简单得多,并且对于外国制片商来说更加有利。

中影与华夏从外国电影放映中收入中获得约22%。其余的金额扣税后由放映方获得,金额大体上为总收入的45%。

相比之下,本地电影制片人发行产品几乎不受限,通常他们——制片方与发行方——可共同获得总收入的43%。大体上来说,电影放映方从好莱坞电影中的获利比本地电影略高。

放映排期

每部电影的上映时间是由广电总局下属的政府办公室电影放映发行协会决定的。在一部电影获得上映日期前,该影片的终版须经电影局审批。获批后,发行方将该片提交电影放映发行协会谋求获得上映日期。发行方、放映方、协会有时甚至是电影局之间就放映日期进行多方谈判。

仅在协会发放相应的放映许可证与通知后,影片才算正式排定日期,排期可能拖到影片上映前几天才敲定。电影越大,其迅速获批与获得排期的难度就越大,对于引进电影更是如此。好莱坞大型制片厂只能对这一排期程序逆来顺受,自己根本说不上话,因为他们不是发行方。而对于外国买断电影来说,本地发行方发挥的作用有限,而对于本地电影来说,本地发行方对于其电影的排期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影院放映

下文的讨论主要是就引进版外国电影而言的。

一经电影局批准,影片将交由特定本地制片厂(通常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或北京电影制片厂)配音、配字幕及拷贝。对于引进分成电影,外国电影制片厂须对这项服务付费,对于买断电影,这项费用通常由本地发行方支付。在中国,电影的

大多数营销宣传活动始于这一阶段。在电影排期确定前,花钱做市场营销是没有意义的。这一过程通常使得在中国对一

部影片进行营销宣传的时间比大多数其他地区要少。

2012年之前,大多电影发行还采用实体正片拷贝的方式。但自2012年早期起,拷贝的方式越来越少见,最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影院现在只进行数字投影。每一样片拷贝须花费10000元人民币,因为太贵而已经被淘汰。今年之前,低预算买断电影通常的获播率很有限,但是缘于数字发行的上映成本更低,现在这些低预算买断电影更广泛地上映成为

了可能。

在实体拷贝的全盛时期,一次大范围放映通常意味着几百套拷贝样片。最大的一次实体拷贝放映——《变形金刚2》共做了差不多700套拷贝。现在,一次大范围的放映可覆盖超过2200家影院。不足1000家影院还在进行实体拷贝放映,它们大多是单银幕的老电影院,放映通常仅在首次数字版本放映后放映几天或几个星期,因此它们并不能对一部电影的总

收入做多大贡献。在2012年的所有进口电影中,除了4套非数字的IMAX版《黑暗骑士崛起》外,几乎没有一部使用拷贝方式。

一部影片的数字拷贝仅在影院有适当的数字密钥时才可以投放。所有的密钥均由中影集团发放与管理。密钥每15天便过期。通常,一部大片的密钥可以展期,并且享受30日的首次大范围公映,大范围公映后通常接着2周的有限公映延展期。但是,在过去的9月份,像《黑暗骑士崛起》、《超凡蜘蛛侠》、《普罗米修斯》与《敢死队2》这样的影片却未获得

上映展期的许可。有时,有强大支撑因素的影片可以获得2次甚或多次展期。比如,《碟中谍4》处于前十的时间长达7周。该部影片整个放映期间从1月28日至3月31日,达64天。这部影片与《盗梦空间》一起,成为继《阿凡达》后

上映时间最长的影片。

《碟中谍4》口碑很好,使得其在创纪录的首映周末后,票房翻了6番。但是《阿凡达》才是票房翻番之王。自2010年1月4日上映后,直到5月份还有多家影院仍在放映这部电影。个别影院甚至在2010年11月还在放映该片。上海和平影都《阿凡达》IMAX版场场售空的情况连续了3个月。

营销广告

大体上说,好莱坞的制片厂为其在中国影院放映的影片的营销与广告费用买单,而中影或华夏(或两个共同)为拷贝付

款(他们也可能会为印刷海报/电影院易拉宝广告买单)。但是,为保护本地电影,制片厂仅被许可在互联网与户外场所进行有限的广告活动。好莱坞电影的直接电视广告宣传是不允许的,而这恰恰是在中国推广电影最有效的方式。而因为

电视广告对于本地电影来说相对太过昂贵,很少看到电视中播放本地电影。在中国营销一部电影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互

联网广告(便宜、方便,常常非常有效)及在电影院中做广告(既传统又有效)。

两年前,电影放映前常常可以看到好莱坞与本地电影的电影预告片,但是现在,好莱坞电影预告片在中国影院几乎绝迹。怎么回事?好莱坞电影预告片被成批的广告——汽车、房地产、购物及本地电影——所取代。为什么?因为中国大多数(80%以上)银幕现在已经数字化,预告片与广告能够被轻易删除。好莱坞的制片厂对于其电影在中国的发行控制力很弱,但

是他们还是要为大多数广告买单。

到目前为止,最大型的营销宣传活动属于《阿凡达》、《变形金刚3》与《泰坦尼克3D版》。

人流与车流大的都市地区常常可以看到好莱坞主力电影的户外条幅或广告牌。虽然不能在有线电视上播放广告,但是索

尼等制片厂经常在上海地铁内的广告屏幕上播放电影片段。报道称,宣传《黑衣人3》时,做这样的广告,2周花费约为800,000元。

票房报告

中国目前仅有3条常规票房报告渠道,但是它们的数据非常有限,不是非常精确,也不是非常权威。中国各大电影网站

自2008年起一直报告本周排名前十,声称它们的数据是从广电总局/电影局下属的组织获得的。每周二,在中国最流行

的社交媒体——微博上也能找到票房数据。

各种报告渠道的数字通常彼此略有不同。那么,以哪一个数字为准呢?每一个都可为准,因为归根到底所有报告的数字

都只是估算。他们所报告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因为只有专项资金办公室有

日/周原始票房数据。

专项资金办公室有一个全国范围的影院计算机售票计数系统,覆盖中国大多数商业影院。目前,只有674家销售情况最好的剧院受该系统的实时记录。这部分一般可覆盖一部电影票房总收入的70%。其他一千多家影院可以进行日终(通常在凌晨2时剧院关闭时)或次日(通常在上午10时日常业务开始时)票房销售报告。在第二日近午时,通常有约1900至2200剧院已报告前一天的票房,而到此时,一部影片高达95%-97%的(日)票房得以报告。剩下的来源于按周或者甚至按月报告的其他数百个剧院。

遗憾的是,专项资金办公室自己并不做任何周/日报告,尽管他们为一些媒体提供付费订阅服务。

周票房报告完全是根据专项资金办公室的数据得出的。而鉴于电影网站的报告似乎是最为准确的,我在此使用它们的数量,如有必要,有时由其他来源补充。

尽管仍有一些影院未被专项资金办公室计算在内,但是提供给制片厂与发行方的分成数据却是源自专项资金的计算报告的。例如,某部影片下线时的实际票房收入可能为1.05亿元人民币,但是在本轮播映后1.05亿中报告数据仅有9700万元。这9700万将被专项资金、发行方、放映方与国外制片厂分享。3个月后,另外500万可能会被报告出来,届时再以同样的方式将分享这500万。如发现其他额外收入,将再行分成。到最后,如果专项资金报告出的数字只有1.03亿,那么1.03亿将是影片的最终票房数字,也就是清算/会计数据。在这个长期的阶段中,200万元蒸发了。再次以《阿凡达》为例,没有人真正知道以这种方式多少钱蒸发掉了。一般的保守估计,损失掉的金额高达2亿元。

总体而言,在中国仅有一些人有进入专项资金数据系统的充分权限。许多本地电影发行商也可进入该系统,但仅限于其自己发行的电影。

好莱坞的电影制片厂在中国的分办公室无权进入专项资金报告。他们确认中影或华夏向他们报告的数据的唯一方法是对本地的每一家影院和连锁院线进行核查。

除专项资金外,还有另一个全国性的票房统计机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

协会的票房统计数字是根据放映商的主动报告,甚至包括那些不具备电脑销售系统的影院,但他们的报告可能需要等上几个月。因此,协会的数据通常会比专项资金的略高。但协会不公布周数据,仅公布月、季、半年与年数据。中国官方公布的年终报告往往使用协会数据,而不是专项资金计算报告中报告给制片厂、发行方或放映方的制片厂,分销商或参展商的数据。例如,比方说专项资金称《黑暗骑士崛起》收入3.29亿元而协会的最终数字为3.45亿元,那么,对于华纳兄弟来说要紧的是3.29亿这个数字,因为他们最终是依据这一数字获得分成的。

中国影院运营商、发行商和电影制片人广泛承认中国影院发行与会计系统中存在缺陷,广电总局对待这些问题似乎非常严肃认真。中国在现代化影院行业内仅有短短数年,并正在不断取得稳步改善。这些改进最终是否能够使外国电影供应商获益仍然有待观察。

——Firedeep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浅论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 摘要:毫无疑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这里,很多人在高兴之余也不免会产生出这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是社会分层?社会是怎样进行划分的,为什么这样划分?社会分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怎么样……等等不一而足。为此,本文主要从读者有疑问的地方写起,将本文大致分为三部分:亦即首先介绍一下社会分层的概念;然后阐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以及为什么这样划分;最后针对当今的社会分层理论提出自己的一点评价。而对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进行阐述时,我会进一步选取当代两个比较有影响李强和陆学艺的观点简要介绍,最后再一一对应着进行相应的点评。 关键词:当代社会;社会分层;分层原因;分层影响 正文: 社会分层的概念:众所周知,无论是介绍科学知识,还是日常与人打交道,首先都离不开对所要说明事物的具体介绍,以增强认知者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而社会分层作为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学的核心领域,对他的研究更是如此。所以,我会在进入正文之前,大致介绍一下什么是社会分层。根据《社会学教程》介绍:(1)所谓社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的过程。“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

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在西方社会学中社会分层是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专有名词,常常与阶级、阶层同义,尤其在苏联解体之前甚至有替代,淡化阶级概念的学术倾向。我国在建国初期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现象,后来在国家正确引导下才慢慢走上正轨。简而言之,(2)社会分层概念的实质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利益关系及其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的观念反映。尽管西方的社会分层理论是建立在与我国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之上,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以阶级划分的社会分层理论,韦伯的以财富,权力,声望,划分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以及涂尔干主义社会分层理论……依旧对我国学者研究社会分层提供了借鉴意义。 社会分层现状: 当代中国介绍社会分层现状的理论比较多,在此我谨选择李强和陆学艺的观点进行介绍。 李强在《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一文中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方法分析五普数据,发现现在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而且认为造成该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的分隔。他使用的具体方法是,采用社会经济地位指标测量全国就业人口,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处在很低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群体,该群体内部的分值是一致的,在形状上类似于倒过来的汉字"丁"字型的一横,而丁字型的一竖代表一个很长的直柱型群体,该直柱型群体是由一系列处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上的阶层构成。(3)根据调查显示:丁字型社会结构反映的是

在新中国60多年的电影历史上

在新中国60多年的电影历史上,一大批优秀电影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历史记忆、情感记忆,并在时间的流逝中积淀为具有永恒魅力的经典。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前电影生产主要集中于上海,电影发行主要依赖上海和南洋,电影观众则主要是大中城市的小市民阶层。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性的变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合力的推动下形成了与其它任何电影形态都不一样的新中国电影范式。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在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下形成了独特的“工农兵电影流派”,并以革命英雄主义为其主旋律,最终完成了“英雄神话” 在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大量工农兵形象以主人翁的姿态走上了银幕,成为了新中国电影一个划时代的特色。“十七年”电影无论是解放叙事(如《白毛女》、《柳堡的故事》、《红色娘子军》),英雄叙事(如《南征北战》、《董存瑞》、《上甘岭》、《红旗谱》、《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革命历史叙事(如《林则徐》、《甲午风云》),还是新生活叙事(如《今天我休息》、《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民族叙事(如《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阿诗玛》)等,都充满了自信、向上、乐观的精神,洋溢着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其中,最具光彩和感染力的就是英雄形象的塑造。这些充满着性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力量的英雄形象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代表,构成了一幅真正的时代英雄画卷,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培养了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英雄主义情结。这些英雄形象不仅是属于个人的,更是属于时代,属于集体,属于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情感记忆,甚至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所蕴含的主流价值、核心价值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在艺术表现方面,这些作品都注重情节的丰富性、多样性,注重民族文化叙事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建构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流行的电影。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以强烈的英雄主义精神、理想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优越感和民族自豪感,帮助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塑造了一种难以复制的乐观的、向上的社会生活氛围,培养出了“50年代”和“知青”一代人的英雄崇拜情怀和情结。这一时代氛围感染了他们,成为他们不可磨灭的终生记忆。“十七年的电影的主流充满革命的激情和健康的情趣,迥异于那种游离于历史潮流之外、热衷于琐亵情欲和迎合庸俗趣味的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为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为移风易俗,把人民培养成为具有崇高革命理想和健康审美趣味的社会主义新人,为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发挥了强大威力。” 在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历史背景下,不少作品关注现实人生,对社会生活、民族传统进行文化观照和反思,具备了一种史诗品格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新的发展时期。老中青艺术家都焕发出了空前的创作热情和激情,同台献艺,创作出了一大批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佳作如《小花》、《天云山传奇》、《喜盈门》、《人到中年》、《城南旧事》、《少林寺》、《牧马人》、《人生》、《孙中山》、《芙蓉镇》等。不少作品体现了现代中国电影难得一见的批判性和内省性气质,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内涵,其代表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xx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 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26.78 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17.95 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14.83 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12.46 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秦国实施变法图

2010中国电影年鉴目录-翻译

2010年中国电影年鉴目录 1、电影界庆祝建国60周年特载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迎接中国电影黄金机遇期……………………………………童刚——电影局局长童刚在新中国电影60年论坛上的总结讲话 新中国电影60年成就及其展望………………………………………………………饶曙光 电影界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活动综述…………………………………………………洪宇 2、电影工作会议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2009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在哈尔滨召开 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2009年电影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电影局召开通气会总结2009年电影工作成绩 全国电影素材工作会在京召开 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3、电影文件选编 电影产业振兴规划 广电总局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电影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素材收集工作的通知 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电影贴片广告和映前广告管理的通知 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数字电影发行、放映和加强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质量认定管理工作的通知 4、故事片 2009年国产故事片创作综述…………………………………………………黄治 站在产业的起点上………………………………………………………………张宏森张煜——与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谈《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导演感言………………………………………………………韩三平黄建新 我们未必把正义写在脸上………………………………………………………高群书 用心做电影细节定成败………………………………………………………王坪 新时代的“铁人”——尹力访谈………………………………………………尹力胡克 《十月围城》的坚守与突围——陈德森访谈…………………………………陈德森罗卡 零下26度——《高考1977》片场手记………………………………………………周显欣( 49 ) 2009年故事片目录(456部) 2009年故事片简介 5、纪录片 奉献精品共庆华诞…………………………………………………………郭本敏 ——中央新影2009年创作巡礼 纪录片《筑梦2008》和《永恒之火》的创作特色…………………………顾筠 表达与肯定……………………………………………………………………郝蕴 ——有感于金鸡奖评委会对《决战太原》的评语 中国,依然要挺住——评优秀纪录片《人民至上》………………………陈光忠 《决战太原》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唐义路 ——评文献纪录电影《决战太原》

中国电影整合营销策略分析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市场营销实务》期末试卷 (文秘 1301) 考试形式课程论文 考试时间 班级文管 1301 学号100132341 姓名陈镝 成绩

中国电影的营销策略 如今,全球经济 ( 包括娱乐产业 ) 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 已成为世界电影工业发展的典范,美国电影在全球电影票房收入中占到80%以上,而对 于拥有 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电影市场拥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有专家指出,不超过 1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6]电影营销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迫切要求,而目前国 内电影市场不容乐观,国产影片大量生产但良莠不齐,加上进口大片对市场的争 夺,更重要的是缺乏科学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电影营销模式,使很多国产影片埋没其中, 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回报,更不能开发出非荧幕后续产品使效益最大化。 中国的电影现在还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也没有科学的宣传营销策略,没有商品化的 运营模式,娱乐完了也没有附加产品的接轨。外国许多电影的广告,产品醒目地出现在 各大商场,电视,一边宣传电影本身,一边为电影做着营销。本文将对中国电影如何开 拓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营销之路进行分析。 一、中国电影的营销现状 (一)中国电影营销方式 这些年来中国电影界开始有些摸到影片整合营销门路的发行方操作起各种营销手段 来开始有些发展。主要宣传手段除以往的搞盛大首映式曝炒负面新闻加大各传统媒体的 广告投放力度外,新媒体(户外电视,网络 ) 。流行元素嫁接、利用强势媒体互动等手法 也被越来越多地惜鉴,其中有些是效法好莱坞的成功模式,有些则是土法造车但不 论是打西方牌还是东方牌,其营销作用都是相当明显的。[8]中国电影营销主要采用的方 法有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 1.拉式营销 指的是利用电影的强势品牌力,制造市场轰动,让消费者和媒体充满期盼、主动靠近, 如张艺谋《十面埋伏》的演唱会营销策略和《泰坦尼克》主题歌营销法。这种方法 撕开市场的力度大,立竿见影,省时省力,《十面埋伏》数天内票房达到 5000 万人民币, 就是利用从 CCTV《同一首歌》那里学来的演唱会营销法。 2.推式营销 指的是电影品牌力还没有得到认同,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主动把自己的电影推向市 场,绝大部分电影产品采用的就是这种营销传播法。但是如果策划不周、营销不力,很 容易难以立足于市场。 3.联合促销 联合促销是电影营销的一种合作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商家所采用。它可以网聚 消费者的“眼球”,使一个企业或产品的营销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可以帮助产品实现接 触更多消费者的目标,接触到许多传统企业广告无法企及的消费者。 对电影企业来说,联合促销则意味着获得更多额外 ( 免费 ) 的电视与平面广告宣传,以 及出现在全国各个大型超级商店和公共场所的广告机会,扩大了电影本身的广告宣传效果, 增加票房。联合促销确实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有效技法,但是,若运用得不好,一不小心 就可能招来官司,甚至导致市场惨败。《英雄》与多普达,《十面埋伏》与方 [15] 正电脑进行联合促销,实际上是在相互借势,共同造势,共占鳌头,以求双赢。 (二)近年中国电影营销成果 这些年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速,票房比起以前也可以算是有长足发展。青春偶像 片《头文字 D》7200 万票房,武侠片《英雄》 2.5 亿票房,新年档的文艺片《黄金甲》 3 亿,魔幻票房史诗《无极》 1.7 亿票房,还有功夫片《功夫之王》首周突破 8000 万票房。 [10]但是中国电影目前只注重票房,对电影后的娱乐产品、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是少之又 1

新中国电影发行变迁谈(一)

新中国电影发行变迁谈(一) 提要:从新中国建立到2009年这60年来,中国电影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而作为连接电影制作和放映两大环节的电影发行业也日渐成熟,在经历了打破“统购包销”、引入进口分账大片、推行电影院线制、吸引多种资本主体、迎来数字发行新时代等这一系列发展变迁后,中国电影发行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之势。虽然在我国电影发行市场变迁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过并正在出现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电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电影产业的不断成熟,电影发行市场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与可能. 关键词:电影发行;变迁;启示 2008年,中国电影市场取得的43.41亿元(不含农村市场)的票房佳绩较2007年增长30.48%(增幅为全球之首),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更是首次跻身全球市场前十强之列。而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作为电影产业链之腰的中国电影发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中,中国电影发行业也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计划走向市场,经历着深刻的变迁与蜕变。1993、1994、2002、2003年和2005年……这些在中国电影发行体制改革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年头,更是一路见证着中国电影发行业改革变迁中的艰辛、曲折与反复。而在建国60年之际,分析和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电影发行主体和发行体制之变迁,无疑可以更加清楚和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电影发行业的发展轨迹,为中国电影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电影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启示. 沿袭“统购包销”中国电影市场举步维艰我国电影业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从各方面全面模仿“苏联模式”,而电影发行环节自然也不会例外。具体来说,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都在沿袭着一种“统购统销”+“层级发行”的发行模式,即大小制片厂生产的影片都一次性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入输出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公司)买断,且价格固定不变. 然后再由中影公司分别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家电影院. 一部影片制作完成、通过审查、被中影公司一次性买断发行权后,就与片方断绝了一切经济上的联系,由影片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分配在制片与发行(放映)方之间形成了倒挂现象。以1991年为例,当年全国票房收人23.6亿元,但是全国制片总收入仅为1.79亿元. 影片由中影公司按照行政区域向下层层发行,在横向上几乎没有交集,呈现出一种典型的树状管理型模式结构,严重阻碍了中国电影业的市场化发展进程. 这种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具有高度计划性、强烈行政事业色彩的影片发行模式,与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对立矛盾,导致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状态. 出台“3号文件”电影发行奏响改革进行曲1993年1月5日,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终于下发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细则》,即业内通常所称的“3号文件”,该文件的出现改变了在我国沿袭了四十余年的由中影公司定额(1992年是每部影片100万元左右的预付发行权费)收购所有国产故事片,再统一按照中影公司—>省级发行公司—>地市级发行公司—>县级发行公司四级垂直发行的电影发行渠道形态,改由电影制片厂自办发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影片直接销售给各省级发行公司,通过省级发行公司向下发行。而中影公司的身份也由发行商变化为供片商(但是外国影片的进口和发行仍由中影公司独家经营),并代行全国放映网的行政管理职能. “3号文件”的出台,改变了中影公司一家独大的市场现象,但是随即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因为在当时中国大陆的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各自内部都只有一条发行网络,各级公司间有着明确的上下级管理体系,一部影片要想进人某一个省份,就必须跟该省的省级发行公司谈,谈妥后再由其向下发行。这就意味着,一部影片要想进人整个中国大陆市场就需要制片公司背着拷贝走遍全国,跟所有大陆内的31家省公司洽谈发行业务。可见,虽然“3号文件”明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于全球经济均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均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于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于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于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于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均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均频频出当下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壹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于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均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壹般均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09年的1,509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09年的1687和4723. ——电影产业的市场渗透潜力巨大: 尽管增长迅速,但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较成熟的市场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仍比较落后。但我们相信这壹块产业的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电影娱乐的市场渗透也将持续增加。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壹直均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和者

新中国的文艺实验:1949年到1966年的“人民电影”(1)

新中国的文艺实验:1949年到1966年的“人民电影”(1) 中国是个有良好修史传统的国度,历史典籍的完整与连续性在世界上无与伦比。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却成了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度。近百年来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对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不是被当局有意湮没,就是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国史如此,专门领域的历史亦如此,无一不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撰写信史已经成了历史学界欠下的积年旧账。国内学界所以要不断地谈论重写历史,就是因为“前账不清”而“后账已接”,如此接下来的自然是一笔糊涂账。 一、电影领域里的“思想一元化” 这里所说的“思想一元化”,就是将所有人的思想、所有领域的工作置于某种思想的统治之下,在“十七年”时期这种思想就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毛泽东思想。它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雷霆之力彻底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在文艺领域,毛泽东以列宁那篇“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为理论基础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对文艺界实行思想一元化控制的纲领。在文艺诸门类中,电影最有影响力,因此,“一元化”对电影的操控也远在其它领域之上,这种操控在“文革”中达到顶点,那时所谓“电影是文艺界的重灾区”的说法,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一元化” 对电影界的“高度重视”。 在“十七年时期”,“一元化”对电影的操控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从根本上改造从业人员的思想,二是在艺术上彻底改变电影的创作。前者主要通过政治运动,以党性、阶级性、革命立场、斗争哲学为武器,打击、压制乃至于消灭与“一元化”思想相异或对立的人性、个性、主体、多样性和多元价值观;后者主要是通过“一元化”文艺思想的灌输,以“讲话”为武器,规范宣传教育口径、统一文艺思想、确立创作模式。这两种手段(镇压异端和正面灌输)或双管齐下,或交替进行,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文艺界的“思想一元化”。 电影界的第一个灾难就是1951年5月毛泽东发动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由此又殃及《关连长》、《我们夫妻之间》等私营电影公司制作的影片,随后电影界率先开展了“文艺整风”,教育界则开始讨伐陶行知。这一连串事件表明,按照“思想一元化”的尺度,编剧对历史的不同理解、导演对艺术的独特构思、演员对人物的个性化体验、艺术家对人物的多样性的思考、文学家在修辞上的推敲润饰、学者对历史、思想和人物实事求是的评价,一概属于禁区。“武训传”被批判后,电影界一片死寂,一年半内没有制作出一部故事片。 批判《武训传》意在镇压异端,1953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文代会”则重

国产动画电影发行模式研究

n 4号,行距l.25倍) …… …… Keywords:XXXXXX;XXXX;XXXXX(摘要正文下空一行顶格打印“关键词”,“关键词”之间以“;”间隔,为Times New Roman 4号,1.25倍行距)

目录(另起一页,三号黑体居中,单倍行距,与正文空一行) 摘要......................................................................................................I ABSTRACT .............................................................................................II 绪论 (1) 一、绿色环保服装的设计理念 (1) (一)×××××× (1) (二)×××××× (2) 1.×××××× (2) 2.×××××× (3) 二、绿色环保服装设计的发展现状 (4) (一)×××××× (4) 1.×××××× (4) 2.×××××× (5) (二)×××××× (6) 1.×××××× (6) 2.×××××× (6) (三)×××××× (7) 三、绿色环保服装的设计策略 (7) (一)×××××× (7) (二)××××××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附录 (13) 后记 (14) 注:目录一般列两级或三级标题,要与正文标题一致。目录正文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行距1.25倍。

绪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动画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研究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形式一定程度上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 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近年来呈快速发展趋势,其市场不断扩大。国内许多动画品牌从最早期的系列剧发展至现在的动画电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很多动画电影的发行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单部电影票房来看,进口动画电影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与进口电影竞争激烈。国内电影数量逐渐增多,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各种竞争日益热化,导致动画市场发行方式不够规范缜密,营销方式欠缺考虑。 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动画电影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市场规律,以便使动画电影制作和发行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最终可以达到促进中国动画电影发行规范发展的目的,从而促进中国动画产业方面发行和营销方面的发展。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通过对国产动画电影发行模式的研究,为国产动画电影完善或创新发行模式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材料。通过对中外动画电影发行模式的对比分析及研究,使中国动画电影发行能够从中得到经验,改善发行模式,更顺利的进行市场宣传与推广。争取做到新的发行模式能够适应动漫产业发行,成为动画电影发行的主流模式,进而促进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一、动画电影发行概述 动画电影是指以动画形式制作的大型电影,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动画电影包括剧场版,OVA。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动画电影与剧场版电影动画不同的是动画电影故事取材并不是由电视动画或OVA中取材。从电视动画或OVA取材的称为剧场版或电影动画。 动画电影的发行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渠道,各个工作室制作完成动画电影后,由发行商出资,制成影片以及销售音像制品,在影院上映,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所以在每个国家动画电影的发行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在美国工作室没有发行渠道,所以借助一些类似迪斯尼这样旗下拥有院线的集团进行发行。在中国一些知名的动画公司大多是以制片为主体,形成一种策划、制作、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企业,而且这些公司大多是电视台的母公司,或与一些广播集团有联系,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发行。 二、国产动画电影发行模式 (一)国产动画电影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

中国社会心理状态分析 关于《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总结 调查人数:91人男:51人女:40人 调查对象:社会各界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企外企、个体、学生、工人阶级、自由职业、农民、无职业、离退休人员、其他 调研形式:问卷调研 “中国当下社会现状”调研是为了更加深入理解我国现在社会各界 人员对我国当下社会的看法,面对不同阶级,人们对于中国现今的法律、经济、 生活、政府都具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为我们幸福的生活做好铺垫。据此云南大 学旅游文化学院09级文新系汉语言专业在充分收集资料、归纳总结的基础上, 设计了“中国当下社会现状的”问卷调查。此问卷以社会各阶级人员为对象,通 过对参与者所填写的问卷内容进行客观分析,我们认为具体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 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资料 处于社会不同阶级的人们对于社会有不同的理解,那么这次问卷调查中 我们调查对象是哪些?他们在这次调查中所占的比例是多少?问卷中基本状况 的1~3,问卷内容中1~2题涉及到了哪些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图一(您的性别?) 图二(您的年龄?)

图三(您的职业) 图四(您属于哪个区域的居民?)

图五(您平均月收入大于?) 从图一、二、三、四、五的数据可以看出,这次调查的人数中男士居多,而且年龄20~60之间,职位居多是自由职业,多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且由上可得月收入平均在于2000—3000左右。 二、您对于“社会当下现状”的看法: 这次我们调查的范围比较广,不同的人对于我国现今社会状况的看法都不

相同,那么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您对其看法又是哪些呢?而又要如何根据这些状况来改进呢?这些正是我们所关心的,问卷的第2、4、5涉及到这些内容,分析如下: 图六(您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看法) 图七(您觉得中国现在哪些问题较突出)(多选)

新中国经典电影的历史价值与当下意义

新中国经典电影的历史价值与当下意义(推进体制机制创 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6)) 饶曙光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24 版) 《建国大业》 阅读提示 新中国电影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获得本土观众的文化认同和审美认同的影片,大多是与本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经验相一致的影片。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有效建构和表达,是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也是中国电影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在新中国60多年的电影历史上,一大批优秀电影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历史记忆、情感记忆,并在时间的流逝中积淀为具有永恒魅力的经典。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前电影生产主要集中于上海,电影发行主要依赖上海和南洋,电影观

众则主要是大中城市的小市民阶层。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性的变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合力的推动下形成了与其它任何电影形态都不一样的新中国电影范式。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在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下形成了独特的“工农兵电影流派”,并以革命英雄主义为其主旋律,最终完成了“英雄神话” 在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大量工农兵形象以主人翁的姿态走上了银幕,成为了新中国电影一个划时代的特色。“十七年”电影无论是解放叙事(如《白毛女》、《柳堡的故事》、《红色娘子军》),英雄叙事(如《南征北战》、《董存瑞》、《上甘岭》、《红旗谱》、《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烈火中永生》),革命历史叙事(如《林则徐》、《甲午风云》),还是新生活叙事(如《今天我休息》、《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民族叙事(如《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阿诗玛》)等,都充满了自信、向上、乐观的精神,洋溢着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其中,最具光彩和感染力的就是英雄形象的塑造。这些充满着性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力量的英雄形象是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代表,构成了一幅真正的时代英雄画卷,代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精神理想和价值追求,培养了一代人乃至数代人的英雄主义情结。这些英雄形象不仅是属于个人的,更是属于时代,属于集体,属于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情感记忆,甚至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所蕴含的主流价值、核心价值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在艺术表现方面,这些作品都注重情节的丰富性、多样性,注重民族文化叙事传统的传承与创新,建构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流行的电影。 更重要的是,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举全国之力迅速建立起了覆盖全国各地的厂矿、农村和部队的发行放映网络,使广大工农兵群众享受到了观赏电影的权力,从电影的百花园中取得丰富的精神食粮,受到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他们热爱表现他们自己的电影,电影甚至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工农兵电影、英雄电影的不断生产在培养了自身大批电

中国社会不公平现状分析其它经济学论文

【摘要】面对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中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到普通民众的发展都飞越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享受快速发展成功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的“社会发展副作用”,或者说是“经济发展失灵带来的负产品”。这其间社会不公平问题又是首当其冲,本文正是基于此在分析当前中国社会不公平的现状和探索出现这种情况下,对国家政治体系构建中成本的影响。 关键词:国民经济社会公平政治体系成本 一、中国当前社会不公平现状分析 在探讨社会不公平这一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收入分配不公,另一个是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公更多的是强调收入分配机会和过程的不平等,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更多的是反映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收入分配不公在很大程度上又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并使这个差距不断加大。在当前中国社会不公平收入分配的不公又表现在横向和纵向的不公平上,横向主要是产业间的不公,第二产业收益落后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又落后第二产业的产业分配局面一步步定格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系中,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拉大。农民不如工人,工人不如“卖笑者”,“笑贫不笑娼”的另类解释可以在这里验证;纵向的分配不公是东部和西部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收益更多留在了东部,西部只是一味的“输血”,而营养又远远没有跟上,东西差距也在一步步拉大,而在地区差异的城乡居民的分配不公又是最突出的表现了。 二、社会长期不公平可能带来的结果 1、抵御重大公共危机能力的消弱 社会不公平和收入不配的不公首先带来的就是抵御重大公共危机能力的消弱,当我们面对2003年那场“非典”时期,试想那如果爆发在一个不发达的省份或者地区是,普通低收入的民众如何能够向北京那样抵御重大公共危机,但靠援助或者救助恐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实质问题。这将是社会不公和收入分配不公加大后,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抵御重大公共危机成本的巨大化。 2、社会发展成本的加大。 社会不公和收入分配失衡可能导致的第二个后果就是极易引发社会动荡,尤其长期将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后,随着这种局面的长期得不到解决后,社会和经济动荡必将爆发,此时社会发展的成本将不可避免的加大,额外的社会成本和经济的外部性都将来耗费大量有限的生产要素,这必将减少了投入正常的社会发展的需求数量。 3、国家政治体系构建的成本加大与收益失衡 而以上两个由于社会不公引起的结果最终导致的结果将是国家政治体系构建的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衡。一个国家政治体系构建的基础就是能够为社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提供一个外在的管理和引导体系。可在社会问题日益加剧的局面下,国家政治体系必须面临着改革或者变革,这对于中国追求稳定发展的长期战略将是致命和不能接受的。尤其我们在从国家政治体系构建的成本和收益的均衡角度出发,政治体系构建的宗旨首先是“不与民争利,而是让利与民”,但是每一次国家政治体系的构建必将是一个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过程,追求改革和变革的成本和收益的均衡。 所以正是这种国家政治体系构建成本的巨大,也不可能接受我们进行政治体系的重建。 三、社会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1、分配体系对过分强调发展呈现出滞后性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经济增长成为政府的主要目标,收入差距开始产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快速增长,相应的收入分配制度却没有建立起来,社会中存在着很多暴富的机会,政府一直没有采取有效方法改善这种局面,导致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由此可见,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健全是引起现阶

从中国电影票价变化史看电影行业的发展

从中国电影票价的变化史看电影行业的发展 ① 由上图可知,到2005年,我国的电影票价已由50年代的一毛钱的平均票价上涨到40元。票价图的意义在于它并不是只指涉了自身或中国的电影票价与国外的电影票价相比的多么不合理,中国观影人是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之中而依旧不自知,或即便自知仍然极具忍让性,继续“飞蛾扑火”似的支持中国电影,而在于电影票价本身的变化史提供了一个透视中国电影史发展的有效途径,一张反映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路线图。这包括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的基础设施情况,观影者的消费心理变化,电影业经历从计划到市场之后的战略调整等。 对于如今稳定的保持在低则三四十,高则八十到一百多的电影票价,呼吁降价与呼吁保持原价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要么以日、欧美、印度等的票价与普通工薪阶层的月收入比来谴责中国电影票价的荒诞,要么认为中国院线面临各方压力,票房回收,院线建设,社会各方的摊派,降价等于刎颈自杀。却少有人去

追寻票价升高,只升不降的原因,票价对于中国电影业发展提供了怎样的讯息。由此使得呼吁,谴责,自辩等都是隔靴搔痒之举。 对于票价直线从几分、几毛上升到一块,几块、十来块,四十块,八十块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当然是票价的制定者(尤其是在票价由十来块飙升到四十、八十块的)——中国电影公司。八十年代以前,计划经济主导的体制之下,几乎所有人都习惯于电影的政治身份和福利色彩。虽然当时观众看电影仍需购票入场,而作为统购统销角色的中国电影公司也享有票价的制定权,但在国家资金扶持的前提之下,所谓的买票、定票价在本质上更接近国有资产的内部流动。对于中影公司或长影,上影等制片厂而言也毫无市场压力。他们只需要知道自己生产什么,不需要知道观众想看什么。而自90年代电影行业深化市场化的改革以来,政府资金扶持撤退的速度太快,对制片厂下放权利的速度太过迅猛,使得一时间之间一贯都以影片生产为主,没有专门的试产发行人员,没有成熟的发行网络的制片厂们措手不及,票房急遽下滑。而当时唯一负责电影进出口的中国电影公司也因票价低,票房下滑而资金吃紧。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打报告,提出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优秀外国影片。②谁会来料到分账大片以来,中国的票价便步步高升,中影为改变“财政赤字“之举无意中却成了票价飙升的始作俑者。 以1998年《泰坦尼克号》为例,其上映时,北京首轮影院票价高达80元,首映高峰后的最低价也不少于40元,③。令人震惊的是,接下来实现高票价高票房梦想的是国产片,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一下颠覆了国产电影低票价和低票房的传统,平均票价飙至50元,个别影院高达100元。这一票价基本框定了中国电影票价,使之后的票价一直在50元上下波动。 如果说中影当年的十部大片进口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今天的高票价,中影并不冤屈,但如此一叶障目的后果是我们无法看到隐藏在这一票价巨变之后中国电影行业的运行轨迹。票价的飙升和被固定并非中影一己之力,而是一场合谋之下导致的恶性循环。 1、首先不得不说中影在十部大片引进中的这一场野心的票价制定多少有 些黄牛党人的心理——底层人民翻身之后的报复性囤货居奇。在国家 资金扶持迅速撤退之后,自谋生路的中影在市场经济中所承受的迷茫,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