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内两部法规的情况汇报

旅游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内两部法规的情况汇报
旅游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内两部法规的情况汇报

旅游局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内两部法规的

情况汇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项法规活动,确保各阶段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加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的重要准则。我局切实贯彻落实好新《准则》、《条例》两部法规,积极开展了学习贯彻活动,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及时成立学习领导小组

为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教育和掌握《中国共产党廉洁从政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项法规活动,我局为切实贯彻落实两项法规的学习,经班子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从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活动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XXX为组长,组织委员XXX、纪检委员XXX为副组长,全面组织我局开展深入学习《准则》、《条例》两部法规。把学习贯彻《准则》、《条例》作为党支部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落实到责任领导和责任股室,全面协调推进学习贯彻工作的开展,针对学习重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目标,靠实责任,确保学习贯彻推进有力。

二、周密部署,扎实开展两部法规学习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从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贯彻实行《准则》和《条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局党支部召开专题学习会,学习两部党内法规,研究全局学习宣传方案,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部法规,要求各党员干部严格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专题会上,党支部书记罗伟平同志从两部党内法规修订前后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进一步传达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的特色以及战略意义,要求全体党内干部,尤其是领导党员要以身作则,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带头遵守党章以及两部党内法规规定,不断强化领导班子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要把学习贯彻两部党内法规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结合起来,确保各项学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创新载体,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为保证党员干部能更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从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部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有助于开展自查自摆自纠,把《准则》和《条例》作为检身正己的“指南针”,我局创新形式,多措并举,确保学习取得成效。为巩固两部法规的学习成果,我局各党员

共进行了四个阶段的测试,各党员都能通过测试,且成绩十分理想。同时,各党员干部还充分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在全单位范围内抓好两部党内法规的宣传,让“讲政治、守纪律、守规矩”成为全体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行动。还通过制作简报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习范围,把宣传两部党内法规作为当前思想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加以宣传。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定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通过开展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从政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两部党内法规,我局全体党员干部思想上、行动上能较好的保持一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未能较好的把两部法规联系到实际的旅游工作当中。面对问题党支部书记罗伟平同志提出:一要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通过学习党内法规,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明党纪法规。二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绝不允许突破纪律底线。三要树立工作新标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源城旅游工作上来。全面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坚持更高标准,敢于担当,敢于较真,确保两部党内法规落实到位,切实履行党员干部义务及要求。

招教考试卷:教育学、新课改、法规

教育学、新课改及法规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3.决定本国教育目的的直接因素是() A.传统文化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生产力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巩固知识 C.上课 D.应用知识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A.了解学生 B.制定目标和规范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掌握班主任工作规律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7.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认识与自然关系的美与恶,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体现了学校教育的()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 8.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教授,最早始于() A.培根 B.康德 C.赫尔巴特 D.黑格尔 9.教学过程的最根本矛盾是() 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C.学生与教学手段之间的矛盾 D.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 10.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是()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学记》 11.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学专著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爱弥儿》 1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5.新课程改革的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正式颁布的时间() .1999 C 16.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知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1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培养创新精神 18.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是() A.斯密斯 B.泰勒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19.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20.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周岁以下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周岁以下 21.《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这体现了教育法的()原则。 A.方向性 B.平等性 C.公益性 D.全面性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 A.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 B.中小学学生管理 C.民办学校教学管理 D.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教育学与教育法规

—1— 一、考试性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是全区统一的选拔性考试,从教师应有的职业素质、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试结果将作为我区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 二、考试目标 能够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应聘者掌握教育学与教学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分析、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对报考群体初步筛选的目的。 三、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精神,结合教育学和教学法学科知识体系以及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 (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5)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3.学校。 (1)了解学校的定义。 (2)理解学校公益性特点。 (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4)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5)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6)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2—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教育政策、法规的概念,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理解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在理解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处理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第一节教育政策、法规的内涵与特点 一、教育政策的概念 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系统的一部分,是国家政策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子系统。掌握政策的含义是理解教育政策的前提。 (一) 政策 政策的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其作为一门科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策的本质进行了解释和假设,大致可分三类:一类认为政策是某种有目的地进行价值分配,以处理问题或实现既定目标。如政策科学的倡导者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认为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哈曼和我国学者孙光等支持这种观点。第二类认为政策是某种行为准则、计划、法规、文件、方案或者措施等,即某种由人们来执行或者遵守的“文本”。如美国学者伍德罗 ? 威尔逊认为“政策是由政治家,即由具有立法者指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我国学者王福生、林德金、陈振明等都赞同这种对政策的解释。第三类认为政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的过程。如詹姆斯 ? 安德森认为,“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者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个问题及其有关事物的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从中外学者对“政策”内涵的界定和解读可以看出,从广义上讲,政策是个人、团体或政府等为了达到某个目标,实现某种目的所提出的各项有计划的活动的总称。从狭义上讲,

? 4 ?政策是政府、政党和其他政治团体等具有公共权力的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等各项发展目标而提出的政治性的行为依据和准则。它是一系列计划、法律、措施、规章、规则、条例、策略和方法的总称。狭义内涵的“政策”等同于“公共政策”,二者具有相同的范畴结构和方法体系。本书所讨论的政策是狭义的政策。 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对人们行为产生引导与约束作用的价值准则与规范,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正式性与强约束性。正式性是指这种价值准则与规范是由正式组织机构制定与颁布的。强约束性是指这种价值准则与规范比较稳定,对每一成员都具有约束与影响作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第二,由掌握公共权力的机构制定与组织实施。掌握公共权力的机构主要是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第三,广泛的社会适用性。公共政策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适用性,其社会适用性大小与制定主体密切相关。 (二) 教育政策 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和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公共性特征、教育活动的公共性质、教育问题的公共性日益增强;教育研究对象及方法论愈来愈成为公共议题,体现出复杂性思维特质;教育理论研究中公共理论的介入和教育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关联不断得到强化。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在承办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等教育发展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日趋增大,教育政策作为国家、政府、政党利用其公共权力定制的公共政策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调节教育内外关系的行动依据和准则,表现为教育路线、教育方针、教育战略、教育规划、教育决定、教育法律法规等形式。 二、教育政策的特点 教育政策作为国家总体政策一部分,除了具备政策的一般性特征以外,还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 (一) 政治性与原则性 政治性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教育作为一项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和统治阶级接班人的社会事业,具有鲜明的上层建筑特质。任何国家和政党的教育政策,都必然以满足其自身的利益和政治意图,它规定人民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提倡或鼓励什么。 (二) 目的性与可行性 教育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体现和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明确的目的性是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没有目的性的教育政策是不存在的。同时,要使教育政策的目的变成现实,就要充分考虑教育政策的可行性。因为,再好的目的,如果脱离了现实条件,是难以实现的,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必须把其目的性和可行性联系起来考虑,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学和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规范学科专业素质1

学教育学复习指要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本章重点:学校教育制度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与杜威 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 前制度化教育(孔子);制度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3《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非制度化教育思潮(“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库姆斯非正规教育伊里奇非学校化)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街道有板砖象征了地位” 5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近代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0世纪以后的教育新特点:“全民终身教育化” 5点:教育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第一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 第一节教育政策 一、教育政策概述 (一)定义: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根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为准则 (二)类型 1.根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 2.根据政策内容与层次的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根据政策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 4.根据政策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鼓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 5.根据政策适用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短期政策、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 (三)体系结构:是指政党、国家和社会团体制定的有关于教育政策的存在及其表现形式横向结构是指不同领域的教育政策,依照横向并列关系加以排列形成的组合方式和秩序 纵线结构是指依照教育政策的内在逻辑关系作出的纵向排列。 二、制定过程 (一)认定教育政策问题:又称教育政策问题诊断 (二)确定教育政策目标:方向正确;抓住要害;适度;具体 (三)拟定教育政策方案:调查研究和预测 (四)选择教育政策方案 (五)公布教育政策方案:领导和专家咨询;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模拟试运转和正式提请上级部门批准 第二节教育法规 一、概述 (一)含义: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二)类型: 1.依据教育法规创制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2.依据教育法规的效力等级和内容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 3.依据教育法规规定的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4.依据教育法规的使用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法和特殊法 二、教育法规的体系结构 (一)纵向结构: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律文件组成的等级、效力有序的纵向体系 1.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教育基本法:“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中“母法” 3.教育单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4.教育行政法: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5.地方性教育法规 6.教育部门规章:(1)由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育规章;(2)地方政府教育部门规章 (二)横向结构:按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或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的不同

教育学与教育法基础知识

2015年广西中小学教师公招《教育学与教育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1.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2.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吟诗)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元化、、平等性)&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教育自由化。d.主化;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着名教育家的代表着作及主要教育思想。(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着作《政治学》中;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和谐发展”。 PS: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着。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夸美纽斯:1(. 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b.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c.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2)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好

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第十一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考察简答单选多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该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5年9月1日施行。 2、《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4、《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答:《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教育的性质、方针、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及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5、《教育法》规定,表明了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6、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答) 答:在遵循我国宪法原则的基础上,我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 (1)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3)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格、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5)国际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7、国家实行的基本教育制度包括哪些?(简答)答:国家实行的基本教育制度有: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8、义务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简答)答:(1)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2)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3)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简答、多选) 答:(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10、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包括哪些?(多选) 答:(1)按照章程自我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 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多 选) 答:(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 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 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 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 (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 目。(6)依法接受监督。 1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多 选) 答:(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 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 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 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 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 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3、《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多选) 答:(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 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 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4、《教育法》对哪些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多 选) 答:(1)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和挪用、克扣 教育经费的行为。 (2)扰乱教育教学秩序,破坏、侵占学校及其他 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行为。 (3)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 取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4)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 构收取费用的行为。 (5)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 机构的行为。 (6)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学员的行为。 (7)招收工作中徇私舞弊的行为。 (8)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教育者收取费用的行 为。 (9)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和非法举办国家教育 考试的行为。 (10)违法颁布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 业证书的行为。 (11)侵犯教师、学生及其他教育者、学校或其 他教育机构合法权益的行为。 15、侵犯教师、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学校或者 其他教育机构合法权益的行为是什么?需承担什 么法律责任?(多选) 答:(1)侵犯教师、受教育者的生命健康权和人 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2)侵犯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名称权、名誉 权、荣誉权。 (3)侵占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损 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受教育者的财 产所有权。 (4)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 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根据《教育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 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 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 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 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 过,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7、《教师法》的立法依据可分为三个方面:宪法 依据、客观依据、政策依据。 18、制定教师法的重要意义: 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需要 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的需要 18、《教师法》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 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 师。”明确规定了《教师法》的适用范围。 19、《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简 答) 答: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 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20、《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简答) 答:遵守法规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思想教育义 务、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提高水平义务。 21、取得教师资格应具备哪些条件?(简答) 答:(1)必须是合格的中国公民。(2)具备规定 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3)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4) 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22、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一) 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 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二) 取得小学教师资 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三) 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 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 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四) 取得高级 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 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 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 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 行政部门规定; (五) 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 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六) 取得 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 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 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 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22、教师法关于教师待遇的规定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工资待遇;教师津贴和教师补贴;教师 住房;教师医疗保健待遇;还有对教师的养老保 险、退休金、民办教师待遇问题做了规定。 22、教师的哪些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简答、 多选) 答:《教师法》规定:“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 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 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 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求刑事责任。”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 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的,并于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24、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性质?(简答) 答:义务教育史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 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 益性事业。 25、义务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是什么?(简答) 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 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奠定基础。 26、义务教育的对象是适龄儿童和少年。 27、《义务教育法》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教师提出了 哪些要求?(简答) 答:(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 分发展。 (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 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 格尊严的行动,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3)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 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 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28、《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县级以上政府不得有哪 些行为?(多选) 答:(1)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度、调整学校的 设置规划的。 (2)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 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3)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 修、改造的。 (4)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29、《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学校不得有哪些行为? (多选、简答) 答:(1)违反国际规定收取费用的。 (2)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 式谋取利益的。 (3)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 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4)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5)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6)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30、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教育经费保障提 出了哪些明确目标?(多选) 答:其中,各级政府应当确保教育经费“三增长”, 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 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 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义 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 长。 31、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关于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做了哪些规定?(简答) 答:(1)规范教学内容,防止教学过于偏重智育 的倾向。(2)严格课程管理。(3)明确考核要求。 32、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规范义务教育教 科书的编写、出版和发行提出了哪些措施?(多 选、简答) 答:(1)减少教科书的种类,保证教科书质量。(2) 降低教科书的成本。(3)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 利。 ******************************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2006 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于2007年6月1日起施

2017年《中学综合素质》章节重点总结2.1:教育法律法规—中学教育与教育法律法规 - 教师资格考试

第一章中学教育与教育法律法规 高频考点提要 1.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相关概念; 2.教育活动中教育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说 1.法律法规概念(狭义) 2.教育法律法规概念(狭义,本书) 3.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建设

第二节教育法律法规的中学教育实践意义 1.法制与教育法制 教育法制本质上来讲是依法治教。 2.法制条件下教育活动中的法律关系 (1)教育关系 教育关系,是指在人们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关系。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活动中人们的交往便构成了教育关系。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教育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1)内部的:学校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2)外部的有:学校与社区、与企业、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 教育活动目的的达成、教育任务的完成,关系到人们在教育活动中的利益。教育活动目的的达成、教育任务的完成要在教育关系中实现,那么在教育活动中人们结成怎样的关系,就对教育活动目的的达成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育关系对教育活动目的达成和任务的完成有影响,决定了教育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受到规范和协调的。 (2)教育法律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由教育法律所规范的教育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关系的一种。教育法律关系与其他教育关系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由具有法律强制性的行为规则所规范或调整的 教育关系。依据主题社会角色不同,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教育法律关系。 (3)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法律规范 (4)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力与义务 (5)教育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中主体未能履行自己的义务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教育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未能履行自己的义务,根据教育法律的规定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由此可见,法律责任同法律义务、法律制裁相联系。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 (一)教育学。 1. 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题. 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 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思想: 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页脚

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 主要思想: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思想: 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 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中国 页脚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2014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复习资料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评价目标】 1、了解教育的本质。 2、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3、理解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4、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任务。 5、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词源 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教育的三大区别; 2.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在对象、目的、方式三个方面的特殊性表现; 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由专门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终身教育的提出; 2、“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表现在时间上、空间上、方式上、教育性质上。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一)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二)按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1.家庭教育的特点: 具有启蒙性、具有随机性和经验性、具有个别性。 2.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社会教育具有对象的全民性。 ②社会教育具有地点的广泛性。 ③社会教育具有内容的实用性。 ④社会教育具有时间的终身性。 ⑤社会教育具有形式的开放性。 (三)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二)古代社会教育 1、学校产生的三个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 2、古代学校教育的六个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保守性、个别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萌芽。 (三)现代教育形态 1.现代教育的五个特点; ①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②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③现代教育日益科学化。 ④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⑤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三、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精神,结合教育学和教学法学科知识体系以及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考 试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 (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5)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3.学校。 (1)了解学校的定义。 (2)理解学校公益性特点。 (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4)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5)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6)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4.教师与学生。 (1)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素质。 (2)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阶段及其途径。 (3)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 (4)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5.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了解班主任的定义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教育学与教学法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三、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12〕1号)精神,结合教育学和教学法学科知识体系以及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考 试内容及要求。 (一)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 (1)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 (2)了解教育目的及其功能,理解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3)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4)掌握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 (5)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运用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3.学校。 (1)了解学校的定义。 (2)理解学校公益性特点。 (3)了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发展。 (4)掌握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5)掌握学校文化的概念、构成与功能。 (6)掌握学校、家庭、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 4.教师与学生。 (1)了解教师劳动特点、教师素质。 (2)了解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阶段及其途径。 (3)掌握学生的本质特点。 (4)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据此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5)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运用相关理论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5.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1)了解班主任的定义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

教育学法律法规(定义)

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国家立法机构根据宪法制定的对教育活动进行 规范的文件。 2.教育法规:是根据我国宪法所区分的,由国务院和地方权 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和地方教育法规,同时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也纳入教育法规范围内。 3.1985《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中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重要教育政策。 4.教育关系: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的 教育任务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如教与学的关系,学校教师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教育法律关系等。 5.教育法律关系:指由教育法律所规范的教育关系。它与其 他教育关系的区别:具有法律强制性的行为规则所规范或调整的教育关系。 6.教育权利: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就是法律所许可的行为, 所谓“法授权或许可的行为模式便构成权利。法律关系中主体所被许可的行为,有两个方面,即作为与不作为,通俗地讲就是可以做什么和可以不做什么。教育法律关系中的“权利”,是教育法律所许可的行为,也是教育法律关系中法律对主体作为与不作为的许可。教育法律的授权行为,主体也有选择权。

7.教育义务:义务就是“法律关于权利主体负有某种作为或 不作为的约束”。这种约束具有强制性。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义务”是教育法律对权利主体所约束的行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也不能拒绝或变更法定义务,不履行义务也将受法律追究的约束,接收法律制裁的约束。 8.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中主体未能履行自己的义务要承 担的法律后果。教育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中主体未能履行自己的义务根据教育法律的规定要承担的后果。 9.法律责任同法律义务,法律制裁相联系。主要表现在:受 合法权利所需要的行为要求的约束,义务人不得拒绝或变更法定的义务,未履行义务受法律追究的约束,义务人不得推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接受法律制裁的约束,义务人必须服从最终的法律制裁决定。 10.《教育法》1995,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 同年九月1号实施。 性质:《教育法》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基本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关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是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在教育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通常规定一国教育的基本方针,基本任务、基本制度以及教育活动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地位:《教育法》是我国历史上颁布的第一部教育大法。在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处于国家基本法律地位,

2018年广西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2018 年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真题 答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用 2B 铅笔将准考证号下方相应的数字框涂黑。2、所有作答均在答题卡 上完成,在题本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请保持答题卡整洁,严禁折叠!严禁将题本、答题卡及草稿纸带出考场! 4、请在题本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5、特别提醒你,在答题卡上填涂答案时一定要认准题号! 45 分钟)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0 小题,每小题 0.5 分,共 30 分。答题 参考用时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 将其对应的代码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为目 标的教育是(A.德育 B.美育 C.体育 D.智育 2.关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全面发畏展的教育中的作用,下列表述 ) 正确的是( A.德育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B.体育起 灵魂和统帅作用 C.智育起基础作用 D.美育起动力作用 3.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是() A.培养劳动 者 B.为人民服务 C.坚持 社会主义方向 D.培 养全面发展的人 4.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是() A.应试教 育 B.素质教育 C.职业教育 D.继续教育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校产生的必备条件的是() A.发明印刷术 B.物质基础 C.阶级分化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答案 1-5】 D D C B A 【科科按】五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 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 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 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 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关注公众号王利科,看更多真题、解析】 6.由蔡元培主持制定,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主要包括的四个层次是 () A.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 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 C. D.初等 8.从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不是把科学家发现和概括出来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学生理解和接受。 这反映教师劳动特点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繁重性 9.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用来阐释教师() A.文化素质 B.教育素质 C.身心素质 D.道德素质 10.从事教学工作五年的李老师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教学实践,表明李老师实现了() A.专业自主 B.专业自我 C专业自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