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高等级公路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高等级公路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高等级公路中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高等级公路发展需要由“量”到“质”的转变,需要加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融合,文章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公路;生态环境;建设;发展

随着国家“十二五”建设大幕的拉开,我国的基础建设,尤其是公路方面的建设必将掀起一轮由“量”到“质”转变的高潮。

公路,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修建,犹如一条条的大动脉,源源不断地为沿线地区的发展输送着能源和动力。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高等级公路作为一种人为修建的后天建筑,因其建筑面积、土方量、施工作业量等的巨大,必然会在其修建的环境当中产生极大的影响,说到底,这是先天和后天或前和后两种景观的一次大融合。而如何将此两种景观融和恰当,使其和谐相容,互促发展?是我们每一个公路建设者所必需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由抓数量向重质量转变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中,在当前我国国情下,很重要的办法之一就是重视、加强高等级公路中生态环境的建设。

生态环境,是指在一种和谐的基调下,尽量使高等级公路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建设形式,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的质量,将道路融合到周围环境中,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两种景观的一次柔性结合。使高等级公路真正做到源于自然,融于自然!因此这样的生态环境就具有

了的全面、环保、自然、和谐以及较高的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下面,本文将继续着眼于此种方兴未艾的发展理念,结合我们在此方面的一些积累经验,综合研究和论述一下生态建设在高等级公路中的建设和发展。

1 高等级公路修建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1)对工程地质、水文的影响。高等级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将会很大程度的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土层结构发生改变。公路建成后,由于公路结构物阻隔了原有水分的交通,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通途径,极易造成水害发生,而历史表明很多公路又往往是因水而毁。

2)对生态环境环境的影响。高等级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施工期间对自然环境造成的非污染性破坏,因施工机械的使用及大量的开挖取土破坏了土体原有的自然结构

和水的循环路径,相应的改变了生物的原有生存环境,影响其生长、活动的规律,阻碍生态系统漫延;二是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逐渐恶化……

当然,高等级公路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不仅如此,亦包含着像噪声、废气、废渣……等危害,影响社会、人群以及其他物种和自然环境的正常、健康发展。

2 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上述种种因高等级公路修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是当前高等级公路建设条件下所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予以恰当解决的问题。生态工程中,建设的不是某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大环境,可能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但彼此之间应相得益彰。

1)完善相关法规及政策,改善、保护自然环境。国外许多的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加拿大等都已制定了较为完备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法规,而我国在此方面则是刚刚起步。虽然已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规政策,但内容上很不完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公路环境保护的法规政策,并使之操作具体化、规范化。把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从政策上对公路生态环境予以支持和保证。

2)加强高等级公路在规划和设计上与环境的协调性。从大的方面来讲:高等级公路的规划设计者规划时应进行各种调查、研究,诸如气象、生物种类、数量、占地、城市规划、工业、文化、遗址、居住人口、公用及文娱设施等,以了解公路沿线的现状和环境,充分考虑路线走向,涉及范围……应积极考虑当地的环境影响、生态因素以及地域文化的整合,即,三者应在高等级公路设计之初就相互渗透,合三为一,最终和谐相融,成为整体。

3)完善建设中及竣工后生态还原和绿化工作。高等级公路建设

之前的既有环境,因为经过多年的积累、演变而形成,具有很强的自身调节能力。在经过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大改变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往往是脆弱的。

绿化工作,本身就是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在自然环境上维持生态系统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她能改善道路的景观,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净化空气,改善大气环境;降低交通噪声;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路基稳定;良好诱导视线,加强行车安全性……因此,搞好绿化工作,使之成为一个“生态绿化带”是至关重要的。绿化工作需注意:坚持整体规划,体现经济与实用;绿化与美化;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并考虑自然气候影响,加强绿化物的管理质量及绿化工程本身的收益。

3 加强生态工程发展中新思路、新技术的开拓

1)重视高等级公路与地域文化的协调,互促。实践表明,高等级公路只有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共同构成和谐、互促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功能和动态效应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具体说来,应注意做好以下两点:①提前做好生态调查,明确公路在当地环境中的角色,即功用,在设计上使公路与文化柔性结合;②高等级公路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技术相互作用在某个特定地域里的产物,不同的文化对路的功用和要求侧重不同,因此,高等级公路在建设上须注意与地域文化的趋同性。

2)强化文明教育及管理的作用,加强沿线动植物及自然景观的预保护。作为一名公路建设的负责者,必须增强生态和谐的观念和意识,摒弃破坏性施工的模式,加强文明教育和管理。实践证明:因高等级公路修建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如若在施工中加以预先的保护,强化管理机能,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减。例如:在施工中建立补偿制度。如设置高架桥、隧道工程来减少对野生动物两区交往的影响;对沿线两侧因施工破坏的植被及时修复等。另外,在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的绿地,水库和地形的差异,保护自然环境、历史遗址、名胜古迹及保护区;公路的现行收费形式、服务区的建筑等应与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相融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改变。

3)建立绿化工作新思路。①绿化工作中现存的部分问题。首先,在公路绿化方面,当前大多采用了园林的绿化模式,与高等级公路的带状结构结合性差;其次,公路绿化大量使用外来物种,人为加入外来物种,且绿化物种单一,草坪比例较大,绿化带内生物物种之间的食物链关系简单,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制约作用较弱,无法在短时间内构成稳定的生态结构。②积极将先进技术作用于生态保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等级公路绿化要敢于在实践中将这些先进技术加以应用,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略举信九高等级公路中两例效果很好的绿化技术,希望对广大公路建设者有所帮助:一是客土喷播:客土喷播是一种融

合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理论的生态保护技术,该技术在信九高等级公路中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应用。它是将土壤、肥料、稳定剂、保水剂和种籽在专门的设备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用挂网喷附的方式覆盖在坡面之上,从而实现对岩石边坡的防护和绿化。二是喷混植生:喷混植生技术主要利用客土掺混粘结剂(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固网技术,使客土物料皆贴石坡坡面,创造草类和灌木生存的良好环境,以恢复石质坡面的生态复合功能。其适用于不同坡度硬质石或风化岩石的坡面。

4)建立“生态控制”的新理念。公路建设及绿化部门,甚至是政府部门,应尝试建立“生态gdp”统计模式,并在公路的招投标、建设管理、交工验收及养护中加以应用、控制,在绿色环保的考核中加上社会人文、景观保护、公共设施、资源回收利用等评估指标,在经济增长考核中纳入环境成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将生态保护摆在与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

5)构筑高等级公路“生态廊道”的建设模式。高等级公路作为带状结构,若将其分割成园林式的块状绿化模式,往往会在公路带形成孤立的生态小系统,稳定度系数太小。而若以“生态廊道”的建设模式,将高等级公路整体考虑来组建生态系统。“公路生态廊道”,物种构成以当地乡土物种为主,适当引进适应能力强、环境效果好、不造成生态危害的外来物种,环境构成主要体现多样性和整体性;实现乔、灌、花、草等种植的立体性、互补性和联系性,

创造“大环境、大绿化、大连续”的道路景观,以整体合作的优势来消减高等级公路对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4 结束语

建设和谐相容的公路大环境意义重大。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社会的发展着眼的是可持续性、相容性、协调性……人可以修建高等级公路来改变生活,但若是以牺牲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代价,那么,高等级公路存在的价值又会剩下几分?

参考文献

[1]杨玉武,夏敏,崔宏伟,等.公路与生态环境关系谈[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

[2]赵剑强.公路交通与环境保护[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