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讲义

2013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讲义
2013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讲义

2013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讲义

【基础知识巩固】 一、误差和有效数字 1.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 ⑴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复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

⑵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求出几次测量的数值的平均值。这个平均值比某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 2.有效数字

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凡是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的结果,读数一般要求在读出仪器最小刻度所在位的数值(可靠数字)后,再向下估读一位(不可靠数字),这里不受有效数字位数的限制。 二、基本测量仪器及读数

高考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1.刻度尺、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

使用以上仪器时,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但是是有效数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凡是最小刻度不是10分度的,只要求读到最小刻度所在的这一位,不再往下估读。 例如

⑴读出上左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

⑵上右图用3V 量程时电压表读数为多少?用15V 量程时电压表度数又为多少?

凡仪器的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在读到最小刻度后还要再往下估读一位。⑴6.50cm 。⑵1.14V 。15V 量程时最小刻度为0.5V ,只读到0.1V 这一位,应为5.7V 。

2.游标卡尺

⑴1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1mm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0.1毫米位就读几(不能读某)。其读数准确到0.1mm 。

⑵2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

0.95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5mm 。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毫米以下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几乘0.05毫米。其读数准确到0.05mm 。

⑶5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8mm ,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2mm 。这种卡尺的刻度是特殊的,游标上的刻度值,就是毫米以下的读数。这种卡尺的读数可以准确到0.02mm 。如右图中被测圆柱体的直径为2.250cm 。

要注意:游标卡尺都是根据刻线对齐来读数的, 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3.螺旋测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mm (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mm 。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mm 。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再把

4.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特殊的计时仪器,电源用50Hz的交流电,所以打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5.多用电表

使用多用电表时首先应该根据被测物理量将选择开关旋到相应的位置。使用前应先进行机械调零,用小螺丝刀轻旋调零螺丝,使指针指左端零刻线。使用欧姆挡时,还应进行欧姆调零,即将红、黑表笔短接,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右端零刻线处。

欧姆挡的使用:⑴选挡。一般比被测电阻的估计值低一个数量级,如估计值为200Ω就应该选×10的倍率。⑵欧姆调零。⑶将红黑表笔接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⑷将指针示数乘以倍率,得测量值。⑸将选择开关扳到OFF或交流电压最高挡。用欧姆挡测电阻,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应增大倍率;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大,应减小倍率。

6.电阻箱

右图中的电阻箱有6个旋钮,每个旋钮上方都标有倍率,将每个旋钮上指针所指的

数值(都为整数)乘以各自的倍率,从最高位依次往下读,即可得到这时电阻箱的实

际阻值。图中最左边的两个黑点是接线柱。若指针所示如图,则阻值为84580.2Ω。

第一模块力学实验基础

(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要点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V,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每隔0.02s打一次点.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纸带受到的摩擦力比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小一些.

(2)利用纸带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设纸带上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

、s

3

、s

4

…s

n-1

、s

n

、s

n+1

,如果纸带上相邻计数点

点间的位移差Δs=s

n+1-s

n

为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Δs=s

n+1

-s

n

为非零定值,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利用纸带求瞬时速度的方法:打点B时的瞬时速度等于A到C点过程的平均速度,

v B =

s

1

+s2

2T

(4)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用任意两段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差Δs=aT2求加速度.

(5)打点计时器纸带的计数点取点原则

从打下的纸带中选取点迹清晰的纸带,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位置取一个开始点A,然后每5个点(或者说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B、C、D、E、F….这样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计算比较方便.

(6)从纸带上读取长度的方法

读取长度利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算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s4、s5、s6….由于毫米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读数时必须估读到0.1 mm位.

2.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三种方法比较

(1)根据Δs=s2-s1=s3-s2=…=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Δs

T2

,然后求平均值.

如图:

a==,则最终对结果有影响的数据只有s

1和s

6

,而s2、s3、s4、s5对结果没有影响,可能产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一般取6段(偶数段)位移,根据s 4-s 1=s 5-s 2=s 6-s 3=3aT 2,分别求出a 1=

s 4-s 13T 2、a 2=s 5-s 23T 2a 3=

s 6-s 3

3T 2

取它们的平均值a =a 1+a 2+a 3

3

a =

(3)用v -t 图象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n =s n +s n +1

2T

,求出打各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

然后作出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Δv Δt

.

(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实验要点:

弹簧的形变量与受到的外力有关,当弹簧形变稳定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使它发生形变的拉力大小相等,用悬挂法测量弹簧的弹力时,弹簧的弹力与挂在弹簧下面的砝码的重力大小相等.

2.实验步骤

(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 0,这就是弹簧的

原长.

(2)如图所示,将已知重力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量弹簧伸长后的总长度L, 并记录钩码的重力. (3)改变所挂钩码的重力,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多次.

(4)用描点法作图,得出弹力F 随弹簧的伸长量x 变化的图线.

(5)以弹簧的伸长量x 为自变量,写出曲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即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原理:等效替代. 2.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 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 ,如图所示,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 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 1和F 2的图示,作出平行四边形,过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 的图示.

(5)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 ,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O 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 ′的图示.

(6)比较力F ′与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 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7)改变两个力F 1与F 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3.实验要点

(1)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 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 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应在细绳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取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的点与O 点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

(3)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1.实验原理: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a 与力F 、质量M 的关系;

本实验利用沙及小桶通过细线牵引小车做加速运动,研究小车加速度a 与力F 、质量M 的关系.实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共分两步研究:第一步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m 的大小,测出相应的a ,验证a 与F 的关系;第二步保持m 不变,改变M 的大小,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验证a 与M 的关系. 2.实验要点

(1)在本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能把重物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

(2)安装器材时,要调整滑轮的高度,使拴小车的细绳与斜面平行,且连接小车和砝码盘应在平衡摩擦力之后.

(3)改变拉力的大小时,应满足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一般来说,砝码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不超过小车和车上砝码总质量的10%.只有当M ?m 时,才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T 等于mg ,所以本实验存在系统误差. (4)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3.数据处理

(1)先在纸带上标明计数点,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根据公式a =

Δs

T 2

计算加速度.

(2)需要记录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 与小车所受牵引力F ,然后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 ,描点画a -F 图象,如果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便证明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再记录各组对应的加速度a 与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 ,然后建立直角坐标系,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的倒数1M ,描点画a -1

M 图象,如果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

量成反比.

a 与1M 是正比关系,a -1

M 图象是直线,a 与M 是反比关系,a -M 图象是曲线,在研究a 、M 两个量的关系时,直线更易确定两者之间的关

系,故本实验作a -1

M 图象.

(五)探究动能定理 1.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可通过改变力对物体做的功,测出力对物体做不同功时物体的速度.为简化实验,可将物体的初速度设置为零,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v. 2.实验步骤

(1)按图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

(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3)用两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 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 2,将数据记入表格.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5)用作图法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实验要点

(1)小车速度的测量: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选用纸带上点迹均匀的部分.

(2)图象分析: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 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W 为单位,作出W -v 图象,分析这条图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 与小车获得的速度v 的定量关系.

实验要点

(1)应尽可能控制实验条件,即应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这就要求尽量减小各种阻力的影响. (2)验证机械能守恒时,可以不测出物体质量,只要比较v 2和2gh n 是否相等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3)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计算打第n 个点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 个点的相邻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 内下落的距离s n 和s n +1,由公式 v n =s n +s n +12T ????

或v n =h n +1-h n -12T 算出,如图所示.

(4)测量下落高度时,为了减小测量值h 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 cm ~80 cm. (5)速度不能用v n =gt n 或v n =2gh n 计算,因为只要认为加速度为g ,机械能当然守恒,即相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况且用v n =gt n 计算出的速度比实际值大,会得出机械能增加的错误结论,而由于摩擦阻力的影响,机械能应该减少,所以速度应从纸带上直接测量计算,同样的道理,重物下落的高度h 也只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而不能用h n =12gt 2n 或h n =v 2n

2g 计算得到.

第二模块 电学实验基础 一、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 1.选择仪器总原则:

⑴安全性原则:要能够根据实验要求和客观条件选用合适的仪器,使实验切实可行,能达到预期目标。另外还要注意测量仪器的量程,电阻类器件的电流不能超过其最大允许电流等。

⑵准确性原则:根据实验的需要,选用精度合适的测量工具,但对某个实验来讲,精确程度够用即可,并不是精度越高越好。 ⑶操作性原则:实验时需考虑调节方便,便于操作,如滑动变阻器的选择,既要考虑它的额定电流,又要考虑它的阻值范围,在二者都能满足实验要求的情况下,还要考虑阻值大小对实验操作中是否调节方便的影响。 2.选择仪器的方法: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取满偏的1/3-2/3左右),以减小测量误差.

⑵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额定值.对高阻值的滑动变阻器,如果滑动头稍有移动,电流电压便有很大变化,通常不宜采用.若控制电路确定为限流接法,则滑动变阻器应选用与实验电路中其它电阻的总阻值相差不大的;若控制电路确定为分压接法,则在额定电流允许的条件下应选用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 3.测量电路的选择(安培表内、外接电路的选择) (1)两种接法

如图甲所示,电流表接在电压表两接线柱外侧,通常称“外接法”;如图乙所示,电流表接在电压表两接线柱内侧,通常称“内接法”。

(2)误差分析

采用图甲的接法时,由于电压表分流,电流表测出的电流值要比通过电阻R 的电流大,因而求出的阻值等于待测电阻和电压表内阻的并联值,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电压表内阻比待测电阻大得越多,测量误差越小,因此测量小电阻时应采取这种接法。

采用图乙的接法时,由于电流表的分压,电压表测出的电压值要比电阻R 两端的电压大,因而求出的是待测电阻与电流表内阻的串联值。所以测量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大,待测电阻越大,相对误差越小,因此测量大电阻时应采取这种接法。 (3)接法选择

①直接比较法

当待测电阻阻值R x <>R A 时,安培表分压很小,选择安培表内接电路。 ②临界值计算比较法:

当待测电阻阻值与电压表、电流表的阻值相差不多时,如何确定被测电阻R 是较大还是较小呢?我们要计算两种接法的相对误差,可用

R

R V 与

A

R R 相比较.

A V R R R R >

即A V R R R <

时,宜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当A

V R R R

R <即A V R R R >

时,宜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而A V R R R =

时,电流表内外接法效果是一样的.此时的被测电阻值R 我们称为临界电阻。

4.控制电路的选择(即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1

(不计电源内阻)

(不计电源内阻)

(2)限流电路、分压电路的选择原则:

限流式适合测量阻值小的电阻(跟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相比相差不多或比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还小)。分压式适合测量阻值较大的电阻

(一般比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要大)。因为

越小,限流式中滑动变阻器分得电压越大,调节范围越大,

越大,分压式中

几乎不

影响电压的分配,滑片移动时,电压变化接近线性关系,便于调节。

限流式好处是电路简单、耗能低。通常变阻器以限流接法为主,但在下列三种情况下,必须选择分压连接方式:

①若采用限流式不能控制电流满足实验要求,即若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仍超过电流表(或电压表)

的量程,或超过待测电阻的额定电流,则必须选用分压式。

②若待测电阻的阻值比滑动变阻器总电阻大得多,以致在限流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滑到另一端时,待测电阻上的电流或电压变化范围不够大,此时,应改用分压电路。

③若实验中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连接可调,则必须采用分压式电路。 (3)常见电学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选择:

①在“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一般选用总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前者可方便调节,后者可减小误差。

②在滑动变阻器作限流接法时,为使负载R X 既能得到较宽的电流调节范围,又能使电流变化均匀,选择变阻器时,应使其总电阻,R 0大于R X ,一般在2—5倍为好。

③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时,一般取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 0小于R X ,一般R 0在0.1R X ─0.5R X 之间为好。 二、基础电学实验 (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1.实验原理: 由电阻定律R =S

l

可知,金属的电阻率为ρ=l

S R

,因此,测出金属导线的长度l 、横截面积S 和导线的电阻R ,便可求出制成导线的

金属的电阻率ρ. 2.实验要点

(1)本实验需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测长度时,用米尺测量连入电路的金属丝的长度l (以保证其测 量长度为有效长度),共测三次,再求出平均值;测直径时,要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上的三个不同位 置上各测直径一次,求出直径d 的平均值.

(2)本实验中,由于金属丝的电阻不太大,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电阻;

(3)电流过大,通电时间过长,会使电阻丝发热导致电阻发生变化,产生误差;所以实验中应将电流控制 在0.2~0.6A 之间. 且测量完毕要立即断开开关。

(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要点

(1)因本实验要作出I —U 图线,,要求测出一组包括零在内的电压、电流值,因此,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接法; (2)本实验中,因被测小灯泡电阻较小,因此实验电路必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3)电键闭合后,调节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小灯泡的电压逐渐增大,可在电压表读数每增加一个定值(如0.5V )

时,读取一次电流值;调节滑片时应注意使电压表的示数不要超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的曲线,不能画成折线。

(三)测量电源电动势和电阻 1.实验原理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其方法有:

(1)如图甲所示,改变变阻器的阻值,从电流表、电压表中读出几组U 和I 的值,

由可得,。

(2)为减小误差,至少测出六组U 和I 值,且变化范围要大些,然后在U —I 图中描点

作图,由图线纵截距和斜率找出E ,,如图乙所示。

2.系统误差:

接法一:电流表相对电源外接,如图1所示。 (1)误差产生原因: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2)误差分析:

①公式法分析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

?+=+=测测

测r I U E r I U E 2211

???

???

?--=--=211

2211221I I U U r I I U I U I E 测测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若考虑电表的内阻有????

???

++=++=真

真真

r

R U I U E r R U I U E v V )()(222111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

?

?

???-+--=

-+--=V

V R U U I I U U r R U U I I U I U I E 2

121122

1211221)()()()(真真

比较得真测E E <;真测r r <。

真测真测可得:可构建等式

与r R r r r V ?=

-

=

111。(即为电压表和电源内阻并联的阻值)

真真

测真

测,可得:E r R R E r R R E E V V V V ?+=

+=

②用图象修正法分析:设通过电源电流为I 真,电流表读数为I 测,电压表内阻为R v ,电压表读数为U ,电压表分流为I v ,由电路结构,

I I I I U R v v v

真测,而=+=

,U 越大,I v 越大,U 趋于零时,I v 也趋于零。

它们的关系可用图表示,由测量数据画出的U-I 图为图象AB 。根据修正值,图线上每点电压对应电流的真实值大于测量值,作出修正之后的U-I 图线CB 。

由图象可看出图线AB 的纵轴截距(E 测)小于图线CB 的纵轴截距(E 真),图线AB 斜率的绝对值(r 测)也小于图线CB 斜率的绝对值(r 真),因此,E 、r 的测量值均小于真实值。 接法二:电流表相对电源内接,如图所示 (1)误差产生原因: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2)误差分析: ①公式法

测测r I U E 11+= ① 测测r I U E 22+=

联立①、②解得:????

???--=--=2112

211221I I U U r I I U I U I E 测测

)(11真真r R I U E A ++=

③ )(22真真r R I U E A ++=

联立③、④解得:???

?

???---=--=A

R I I U U r I I U I U I E 2112

211221真真

比较E 测与E 真得:E 测=E 真,比较r 测与r 真得:r 测=r 真+R A ,即r 测>r 真。

②用图象法分析: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U E Ir =-中U 是电源两极间电压,由于电流表分压存在系统误差,导致电压表读数(测量值)小于电源两极间电压(真实值)。 设电源电压为U

,电压表读数为U

,电流表内阻为R A ,电流表读数为I ,电流表分压为U A 。由电路结构

U U U U IR A A 真测测=+=+,所以在U-I 图象上对应每一个I 值应加上一修正值U A =IR A 。由于R A 很小,当I 很小时,U A 趋于

零,I 增大,U A 也增大。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关系如图所示。AB 为由测量数据画出的U-I 图象,CB 为修正之后的U-I 图象。由图可知

E E r r ,=>。

(四)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1.实验要点

(1)使用多用电表进行测量时要将选择开关置于相应的挡位上,并且注意是否

需要调零。

(2)读电阻数值时看表头的最上一行,且数值等于表头示数乘以所选倍率;

读直流电压(电流)、2.5 V 以上的交流电压(电流)时看表头的中间一行; 读2.5 V 以下的交流电压(电流)时看表头的最下一行。 (3)电阻挡与直流电压(电流)挡的突出区别是:

①表盘刻度不均匀——左密右疏;②“0”刻线位置不同。

(4)做欧姆表用时,每次换挡后(读数前)均要重新欧姆调零,但不用每次读数都

调零。

(5)不论用作哪种用途,电流的流向均为——红表笔进,黑表笔出。 (6)使用完毕应将选择开关置于“OFF 挡”或“交流电压最高挡500 V ”。 2.探究黑箱问题时的常见现象及探究思路(见下表) (1)元件与现象

(2)探究思路

【常见题型例析】

问题1.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

例1、请读出纸带上O 点至G 点的距离 cm ;金属丝的长度 cm 。

4 5 6 cm

1 2 3 4 5 6 7 8 9

0 0

读出下列几种分度游标卡尺的示数。

读出下列螺旋测微器的示数。

请读出左右两图中不同精度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读出下列电表的测量值。

接0~3 V 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V。接0~3 A ______A。

接0~15V量程时读数为_______V。接0~0.6A量程时读数为______A。

读出如图所示电阻箱的阻值。

1 2

3

5 10

15

V 0

0.2 0.4

0.6

1 2

3

A

例2、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挡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挡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 挡;如果换挡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

,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是 k Ω.

问题

例350 Hz 低压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由于点迹较为密集,该同学采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方法得到纸带上如图所示的A 、B 、C 、D 、E 五个计数点,已知小车自右向左运动,且图中的AB = 7.80 cm 、BC = 6.60 cm 、CD = 5.40 cm 、DE = 4.20 cm ,则据纸带可以判断: ①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 ; ②小车做 运动;

③小车在B 点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v B = m/s ;

小车的加速度a = m/s 2(本问中的两个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④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 51 Hz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例4、(2011新课标)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电光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来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 ,记下相应的t 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t 、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 ;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

s t t

-图线;

(3)由所画出的s t 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 m/s 2(保留2

位有效数字)

1

2

3

4

x/cm

5

问题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例5、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并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 ,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 ,改变外力F 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 与弹簧总长度L 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 c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

例6、(2010·福建卷)某实验小组研究橡皮筋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实验时,将原长约200 mm 的橡皮筋上端固定,在竖直悬挂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挂钩码(质量均为20 g),每增挂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当挂上10只钩码后,再逐一把钩码取下,每取下一只钩码,也记下对应的橡皮筋伸长量.根据测量数据,作出增挂钩码和减挂钩码时的橡皮筋伸长量Δl 与拉力F 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中可以得出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增挂钩码时Δl 与F 成正比,而减挂钩码时Δl 与F 不成正比 B .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比减挂钩码时的大 C .当所挂钩码数相同时,增挂钩码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减挂钩码时的相等 D .增挂钩码时所挂钩码数过多,导致橡皮筋超出弹性限度

问题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7、“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

A .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 .在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 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将步骤B 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 用两光滑硬棒B 、C 使两细线互成角度,

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 、C 的位置,使_________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cos α

cos β

= ________.

例8、有同学利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 和B ,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 ,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 OA 、F OB 和F OC ,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 A .钩码的个数N 1 = N 2 = 2,N 3 = 4 B .钩码的个数N 1 = N 3 = 3,N 2 = 4 C .钩码的个数 N 1 = N 2 = N 3 = 4 D .钩码的个数N 1 = 3,N 2 = 4,N 3 = 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

A .标记结点O 的位置,并记录OA 、O

B 、O

C 三段绳子的方向 B .量出OA 、O B 、OC 三段绳子的长度

C .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 .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右图中正确的是 . (填“A”或“B”)

问题5、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例9、如图所示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________,用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 -F 关系图线(如图所示)。①分析此图线的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

A .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 .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 .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a 和拉力F 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 —F 图象 (2)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__________kg .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 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 据作出了加速度a 与合力F 图线如右图,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 答:

问题6、探究动能定理

例11、为探究力对同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可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将并接在一起的相同橡皮盘的两端固定在铁钉的顶端,橡皮筋的中央都挂在小车前端上方的小挂钩上,通过拉动小车使橡皮筋伸长,由静止释放小车,

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再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后端拖动的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 现有主要的探究步骤如下:

a .保持小车由静止释放的位置相同,通过改变并接在一起的相同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 、2W 、3W ……;

b .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若干条纸带分别求出小车各次运动的最大速度

v 1、v 2、v 3……; c .做出W-v 图象;

d .分析W-v 图象。如果W-v 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 ∝v ;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 ∝v 2,W ∝v 3,W ①在实验中,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以及交流电源、导线、开头以外,还需要哪种测量工具?答: 。 ②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填写选项前的序号) A .小车每次都应从静止开始释放

B .实验中应将平板倾斜适当角度以平衡摩擦力

C .应在纸带上选取点迹间隔均匀的部分计算小车的最大速度v

D .必须测量出小车的质量

F

图甲

图乙

问题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例12、如下图甲、乙两图都是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示意图,已知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Hz (1)甲、乙两图相比较,图所示的装置较好,简单说明原

因:.

(2)丙图是采用较好的装置并按正确的实际步骤进行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其中O为打出的

第一个点,标为l,后面依次打下的一系列点迹分别标为2、3、4、5… 经测量,第1、2

两点问的距离小于1mm.对此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学展开了讨论.小张同学认为:由自由落

体运动可知,纸带如从静止开始下落 则l、2两点问的距离应接近2mm,这样的纸带不能

用来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小李同学认为:纸带上1、2两点间的距离没有接近2mm是因为

打第一个点时纸带速度不为0,所以不要从第一点就开始计算,我们必须从后面的计数点

中取点算出速度与高度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两人的观点是否正确? ;纸带上1、2两点间的距离远小于2mm的主要原因是:

(3)如果以

2

2

v

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

2

2

v

h

图线是,该线的斜率是.

问题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例13、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R x约为5 Ω.实验室备有下列实验器材:

A.电压表V

1(量程3 V,内阻约为15 kΩ) B.电压表V

2

(量程15 V,内阻约为75 kΩ)

C.电流表A

1 (量程3 A,内阻约为0.

2 Ω) D.电流表A

2

(量程600 mA,内阻约为1 Ω)

E.变阻器R1 (0~100 Ω,0.6 A) F.变阻器R2 (0~2000 Ω,0.1 A)

G.电池E1 (电动势为3 V,内阻约为0.3 Ω) H.电池E2 (电动势为9 V,内阻约为10 Ω)

I.开关S,导线若干

(1)为提高实验精确度,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

(2)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用图甲中的________(填“(a)”或“(b)”)为该实验的电路图,并按所选择的电路图把实物图用导线连接起来.

(3)若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0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导线的直径为0.635 mm,两电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则电阻值为_______ Ω,电阻率为_________Ω·m.

例14、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管线样品,横截面如图所示.此金属材料重约1~2 N,长约为30 cm,电阻约为10 Ω.已知这种金属的

电阻率为ρ,密度为ρ

0.因管内中空部分截面积形状不规则,无法直接测量,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中空部分的截面积S0,现有如

下器材可选:

A.毫米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电流表(600 mA,1.0 Ω) D.电流表(3 A,0.1 Ω)

E.电压表(3 V,6 kΩ) F.滑动变阻器(2 kΩ,0.5 A)

G.滑动变阻器(10 Ω,2 A) H.蓄电池(6 V,0.05 Ω)

I.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千.

(1)除待测金属管线外,还应选用的器材有(只填代号字母).

(2)在图中画出你所设计方案的实验电路图,并把所选仪器连成实际测量电路.

(3)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计算金属管线内部空间截面积S0的表达式为S0 = 。

问题9、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例15、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 V,内阻不计,A1、A2、A3为三个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

A.通过A1的电流为通过A2的电流的2倍

B.A1的电阻为7.5 Ω

C.A1消耗的电功率为0.75 W

D.A2消耗的电功率为0.375 W

例16、有一个标有“12 V,24 W”的灯泡,为了测定它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和额定电压下的功率,需测定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现有如下器材:

A.直流电源15 V(内阻可不计)

B.直流电流表0~0.6 A~3 A(内阻0.5 Ω、0.1 Ω)

C.直流电流表0~300 mA(内阻约5 Ω)

D.直流电压表0~3 V~15 V(内阻约3 kΩ、15 kΩ)

E.直流电压表0~25 V(内阻约200 kΩ)

F.滑动变阻器10 Ω、5 A

G.滑动变阻器1 kΩ、3 A

(1) 实验台上已放置开关、导线若干及灯泡,为了完成实验,需要从上述器材中再选用______________ (用序号字母表示).

(2) 为达到实验目的,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则甲图中方案比较适合;并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

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3) 开关S闭合之前,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____(选填“A端”、“B端”或“AB正中间”).

(4) 若测得灯丝电阻R随灯泡两端电压U变化关系的图线如图丙所示,由这条曲线可得出:正常发光条件下,灯丝消耗的电功率是________W.

(5) 如果灯丝电阻与(t + 273)的大小成正比,其中t为灯丝的摄氏温度值,室温t = 27 ℃,则正常发光时灯丝的温度是________℃.

问题10、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例17、某同学测量一节蓄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蓄电池的电动势约为2 V,内电阻很小。除蓄电池、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压表V(量程3 V);

B.电流表A1 (量程0.6 A);

C.电流表A2(量程3 A);

D.定值电阻R0(阻值4 Ω,额定功率4 W);

E.滑动变阻器R(阻值0 ~ 20 Ω,额定电流1 A)

(1)电流表应选(填字母序号)。

(2)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实验尽可能的精确。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U - I图像,则蓄电池的

电动势E = V,内阻r = Ω。

例18、现有一种特殊的电池,它的电动势为E,约为9 V,内阻约为50 Ω,已知该电池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 mA,为了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不考虑,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 Ω,R0是定值电阻,起保护电路的作用.

(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0有以下几种规格,本实验应选哪一种规格?

A.10 Ω,2.5 W B.100 Ω,1.0 W

C.200 Ω,1.0 W D.2000 Ω,5.0 W

(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取电压表

的示数U,再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取得多组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已知

该直线的截距为0.1 V-1 ).则根据该同学所作出的图线,可求得电池的电动势E

为V,内阻r为Ω.

问题11、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例19、图为一简单欧姆表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 g = 300 μA,内阻R g = 100 Ω,可变电阻R的最大

阻值为10 kΩ,电池的电动势E = 1.5 V,内阻r = 0.5 Ω,图中与接线柱A相连的表笔颜色应是________色.按正

确使用方法测量电阻R x的阻值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则R x= ________ kΩ.

若该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能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再测上述R x,

其测量结果与原结果相比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0、用多用电表探测图甲所示黑箱发现:用直流电压挡测量,E、G两点间和F、G两点间均有电压,E、F两点间无电压;用欧姆挡测量,黑表笔(与电表内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E点,红表笔(与电表内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F点,阻值很小,但反接阻值很大.那么,该黑箱内元件的接法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__.

问题12、电表改装问题

例21、实际电流表有内阻,可等效为理想电流表与电阻的串联.测量实际电流表G内阻r的电路如图所示.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O

R x ①待测电流表G 1 (0 ~ 5 mA ,内阻约300 Ω) ②电流表G 2 (0 ~ 10 mA ,内阻约100 Ω), ③定值电阻R 1 (300 Ω) ④定值电阻R 2 (10 Ω) ⑤滑动变阻器R 3 (0 ~ 1000 Ω) ⑥滑动变阻器R 4 (0 ~ 20 Ω), ⑦干电池(1.5 V) ⑧电键S 及导线若干. (1)定值电阻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 (在空格内填写序号) (2)用连线连接实物图. (3)补全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 ②闭合电键S ,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 记录G 1,G 2的读数I 1,I 2;

③ ;

④以I 2为纵坐标,I 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所示.

(4)根据I 2—I 1图线的斜率k 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 .

例2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来测量电阻的阻值.

(1)将电阻箱接入a 、b 之间,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后保持其阻值不变.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 ,得到一组电压表 的示数U 和R 的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实验数据做出U - R 关系图像.

(2)利用测电阻R x 替换电阻箱,读得电压表示数为2.00 V .利用(1)中测绘的U - R 图像 可得R X = Ω.

(3)使用较长时间后,电池的电动势可认为不变,但内阻增大.若仍用本实验装置和(1)中 测绘的U - R 图像测定某一电阻,则测定结果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 现将一已知阻值为10 Ω的电阻换接在a 、b 之间,你应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便仍可利用 本实验装置和(1)中测绘的U - R 图像实现对待测电阻的准确测定?

2020高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讲解和练习

。 专题四 电学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考实验考查的重点、热点内容。试题注重联系实 验操作的考查,如测量仪器的读数问题、实验线路的连线问题、电 表和其他用电器的选择问题都是实验操作的仿真模拟,需要考生具 备良好的动手实践经验。试题还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如根据 实验数据画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结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 力”在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指出的五个考试目标之一。是近几年 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趋向。 完整的设计一个实验,要经历多个环节,在实际考查中,一般 不会考查全部环节,而是只考查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题目给出条 件和实验器材,要求阐述实验原理;有的给出实验电路图,要求领 会实验原理,确定需测物理量及计算公式;有的则要求考生根据操 作步骤及测定的物理量判断出实验原理……虽然考查方式不尽相 同,但目前高考中几乎所有的设计型实验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以 不同方式或多或少的对实验原理作一定的提示,在给出实验器材的 前提下进行考查。 由于考查环节和要求的不同,题型也不尽相同,但较多的是选择、 填空、作图题。 在复习过程中,应对所学电学实验逐个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 法,比较不同实验的异同(如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和电表的连接) 不断充实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逐步达到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新 的问题。对于设计型实验题目要明确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原理 的设计,它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

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条件)和实验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一)电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 到的原理公式为:R=U,E=U+Ir。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 I 及电流I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⑴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⑶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⑷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情况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

高中物理17个实验复习要点整理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要点 一、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 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 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 3.重点:纸带的分析 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S1=?S2=?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三.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实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 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图中O是任一点。 5.数据处理: 根据测出的S1、S2、S3…….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即时速度:(同上) 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原理: 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使小车刚好匀速下滑。 用细绳将砂桶(质量为m)和小车连成一个整体,连接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mg=(M+m)a

2018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2017高考物理实验复习 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句是听别的老师说的,觉得挺对的) 第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及要点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 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二、基本实验操作: 实物连线、实验步骤、纠错、补漏、排序等。 三、基本实验原理: 详见“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四、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图像法(剔除错误数据,找规律),列表法(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关系);减小误差(换仪器、换方法、多次测量、作图等)五、开放性实验题: 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变式(这部分的关键是回归已知的 实验,用脑海里已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去解决新问题是这 类题的关键)

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一、实验部分考题分析: 力学实验的主线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电学实验的主线是各种方法测各种电阻; 电磁学内容实验题略有涉猎,但很少; 考题基本为课本实验的变式、组合或重新设计。 二、考纲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3-3) 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4)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三、专题突破: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本题做的比较多了,要点基本上都掌握了,这里只强调两点:1.不要上来就用公式,要先验证一下是不是匀变速,即△s是否都相等;2.本题可能涉及到牛顿力学,不要漏知识点。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能够利用纸带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单招物理高考试验复习要点

单招物理高考试验复习要点 一.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 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 S1 S2 S3 S4 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T 。T 。 T 。 T 。 3.重点:纸带的分析 0 1 2 3 4 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S1=?S2=?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三.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实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

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完整版

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017高考物理实验复习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句是听别的老师说的,觉得挺对的) 第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及要点 一、基本仪器的使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二、基本实验操作: 实物连线、实验步骤、纠错、补漏、排序等。 三、基本实验原理: 详见“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四、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图像法(剔除错误数据,找规律),列表法(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关系);减小误差(换仪器、换方法、多次测量、作图等) 五、开放性实验题: 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变式(这部分的关键是回归已知的实验,用脑海里已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去解决新问题是这类题的关键)

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 一、实验部分考题分析: 力学实验的主线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 电学实验的主线是各种方法测各种电阻; 电磁学内容实验题略有涉猎,但很少; 考题基本为课本实验的变式、组合或重新设计。 二、考纲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3-3) 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4)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三、专题突破: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精选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

精选2019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高考在即,为了方便考生们更好地复习总结物理知识,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精选2019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供考生们学习,希望能对考生们有帮助! 复习重点:1、长度的测量;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知识能力点提要: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一、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又称米尺,常用米尺的最小刻度为lmm,量程不等。 1、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刻度线紧贴被测物,眼睛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2)为防止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常选择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测量的长度等于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之差。 (3)毫米以下的数值靠自测估读一位,估读最小刻度值的1/10。 (4)测量精度要求高时,要进行重复测量后取平均值。可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或一张白纸的厚度。 二、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1、游标卡尺的构造如图所示。 2、读数原理:如表。 3、测量范围:一般最多可以测量十几个厘米的长度。

4、使用游标卡尺时要注意: (1)对游标尺的末位数不要求再作估读,如遇游标上没有哪一根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情况,则选择靠最近的一根线读数。有效数字的末位与游标卡尺的精度对齐。 (2)测量物不可在钳口间移动或压得太紧,以免磨损钳口或损坏工件。 (3)测量物上被测距离的连线必须平行于主尺。 (4)读数时,在测脚夹住被测物后适当旅紧固定螺丝。 实验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目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是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_____ 流伏,f = 50Hz时,每隔_______ s打一次点。 3、实验原理:如图所示,T=0.02n秒: (1)逐差法: a平= (a1 + a2 +a3)/3 = [(s4 + s5 +s6) - (s1 + s2 +s3)]/9T2 (2)v - t图象法:利用vn = (sn + sn + 1)/2T求出v1、v2、v3……再作出v - t图象求出斜率,即可得到a。 4、注意事项: (1)实验中应先根据测量和计算得出的各Δs先判断纸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据估算,如果各Δs的差值在5%以内,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同时注意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

高考物理备考专题:物理实验总复习知识结构:

方法指导: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 要应对各类实验试题,包括高层次的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实验原理 中学要求必做的实验可以分为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索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应有一个挡板。 ③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要用铁架台并用夹子固定纸带,这样在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重锤前,能保证打出的点迹在同一点上,若像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图那样,用手握住纸带,开启打点计时器而未释放纸带前,会由于手的抖动而打出一“堆”点,从而无法准确找出第一个点(即自由落体运动起始位置)。 ④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安装单摆时要注意悬点的固定,随便拴一个结系在铁架台的横梁上是不可取的,因为悬点不确定,就不是单摆,并且摆长值也无法准确测量。 ⑤有关电路的电学实验要注意安培表的外接与内接,制流与分压电路的选择,电表内阻的影响,等等。(4)实验步骤 复习实验步骤时不能靠死背结论,而要与实验原理联系起来,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按这样的步骤操作?把某些实验步骤交换一下是否可以?省掉某个步骤行不行?等等。 (5)实验数据的处理 重要的有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方法(如分析是不是匀速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如果是匀变速运动,如何求某时刻的速度、如何求加速度等);解方程求解未知量、用图像处理数据(把原来应该是曲线关系的通过改变坐标轴的量或单位而变成线性关系,即变成直线,是重要的实验能力)。 (6)实验误差的定性分析 中学阶段不要求进行定量的误差分析,但对主要误差的产生原因、系统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等,应能理解。在电路的实验中,粗略地看,认为电流表是短路、电压表是断路,但精确一点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的影响都不能忽略,定性地讨论电表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我们应该掌握。 二、几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下面几种实验方法是我们中学阶段物理实验中用过的,从方法的角度整理、复习一下,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 (1)累积法: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测周期时我们用的是累积法,即我们不直接测一个周期的时间,而是测30~50个周期的总时间,再除以周期数即得周期T的值.用累积法的好处是:①相当于进行多

高三物理实验专题练习题和答案

实验练习 1、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若选择“×100”的欧姆档测量发现() A、指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0Ω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用“×k”的欧姆档测量 B、指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0Ω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10”或“×1”欧姆档测量 C、指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用“×1k”的欧姆档测量 D、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用“×10”或“×1”的欧姆档测量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当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3、用伏安法测定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源的电动势ε和内电阻r。实验中共测出五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U(V)2.80 2.60 2.50 2.20 2.00 I(A)0.48 0.80 1.00 1.60 1.96 (1)将图中所给的器材连接成测量ε、r的电路,并用箭头标出电键闭合前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 (2)在图中作U-I图线,根据图线求出:电动势ε=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 。 (3)若考虑电流表、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则ε测________ε真。 4、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哪些测量工具是必需的?( ) (A)天平(B)弹簧秤(C)刻度尺(D)秒表 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 /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纸带上第0、1两点间距离接近2mm,A、B、C、D是连续打出的四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7 1 第1讲 力学实验与创新

1. 如图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质量均为m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完成该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G.整理仪器. 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弹簧原长和伸长量; (2)根据实验原理,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弹簧的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与弹簧对应的长度); (3)根据完成实验的合理性可知先后顺序为CBDAEFG. 答案:(1)刻度尺(2)弹簧原长、弹簧所受外力与对应的伸长量(或与弹簧对应的长度) (3)CBDAEFG 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f=50 Hz的交流电源. (1)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 E=________(用给定字母表示); (2)若测得d6=65.00 cm,d3=19.00 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高三物理实验

图1 2007届芜湖市高三物理实验复习套题 (满分150分) :班级 一、选择、填空(共111分): 1、(8分)读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⑴读数为__________cm. ⑵读数为__________cm. (1)(2) 2、(12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2甲所示,图2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 图2 (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 (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_________________. 3、(12分)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 速度. 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 写纸. 实验步骤: (1)如图3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 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 0 5 10 5 6 图3

图5 使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 (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 (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 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 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 =5.50×10--2c m ,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4 所示,求得角速度为________. 图4 4、(12分)某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 适的摆球,他只好找到一块大小为3cm 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如图5所示).实验步骤是: A .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 ,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 点 B .用刻度尺测量OM 间尼龙线的长度L 作为摆长 C .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 .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 间t ,由T =t /30得出周期 E .改变OM 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 和T F .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 和T 的平均值作计算时使用的数据, 带入公式L T g 22??? ??=π求出重力加速度g . ⑴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⑵该同学用OM 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你认为用何方法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 5、(14分)如图6所示,将包有白纸的圆柱棒总质量为m 替代纸带和单位:cm α O

2020年高考物理实验专项复习:《其他热学实验》(解析版)

《其他热学实验》 一、实验题 1.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温度的关系.他们在与压强传感 器相连的试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将温度传感器的热敏元件伸入到试管内部,通过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测得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温度.实验中,把试管浸在烧杯的冷水中,通过在烧杯中逐次加入热水来改变试管内气体的温度. 温度传感器压强传感器试管热敏元件(a) (1)该组同学在先后三次实验中获得了三组实验数据,通过计算机绘出的p?t图象分别如图(b) 中的a、b、c所示,其中三条线不重合的原因是______; (2)如果图中p1为已知量,则图线a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 (3)如果某次实验中,加入热水后没有充分搅拌,就立即记录压强和温度的数值,则测量的气体 温度和该时刻气体实际温度相比将______(填“偏高”“偏低”“一致”) 2.在“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按如下步骤进 行实验: ①将注射器活塞移动到体积适中的V0位置,接上软管和压强传感器,通过DIS系统记录下此时 的体积V0与压强p0. ②用手握住注射器前端,开始缓慢推拉活塞改变气体体积. ③读出注射器刻度表示的体积V,通过DIS系统记录下此时的V与压强p. ④重复②③两步,记录5组数据.作p?1 图. V (1)在上述步骤中,该同学对器材操作的错误是:______.因为该操作通常会影响气体的______(填 写状态参量). (2)若软管内容积不可忽略,按该同学的操作,最后拟合出的p?1 直线应是图a中的______.(填 V 写编号) (3)由相关数学知识可知,在软管内气体体积△V不可忽略时,p?1 图象为双曲线,试用玻意耳 V 定律分析,该双曲线的渐近线(图b中的虚线)方程是p=______.(用V0、p0、△V表示)

高三物理实验复习学习计划

高三物理实验复习学习计划 高三一年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设置不能太满、要根据各阶段复习进度不断做出调整。下面我们来看看高三物理实验复习学习计划,欢迎阅读借鉴。 一、物理复习指导思想 1、全面复习,打好基础,彻底扫除知识理解上的障碍,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2、指导学生,学会复习,提高学生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3、强调创新,质疑并联系实际,强化实验。在日常生活中多视角地观察、思考、理解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问题,学会物理知识的应用。 4、严格规范,认真审题,减少失分,学会考试,提供学习成绩。 二、学情分析 1、课堂情况:由于是高三年级,即将面临着高考的选拔考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所以课堂纪律比较好,都比较认真地听课,自觉地与老师互动,完成教学任务。 2、学习能力: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分立状态,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基本问题,所以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有待地提高。 3、解题技能: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综合问题的能力很差,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还有待提高。 三、复习进度

高三物理复习从今年的8月份开始到次年的6月份结束,共8个月多的复习时间,大概35周的时间,根据复习的指导思想已经学生的现状,特将高三物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称为基础复习阶段,计划从8月份开始到下年3月份结束。在这个阶段,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扫除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种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这轮复习的主要对象就是基础知识,主要强调全面、系统两点。 学生复习中的障碍主要有:概念不清、公式不会运用、计算不准、原理模糊等等。因此,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复读课本这一环节,要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复习,做到毫无遗漏。 (1)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 (2)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 (3)全盘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懂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理解会更深。让学生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循序渐进、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节余出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要求学生全盘通读课本,通过全盘通读,才能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才能明白每一学科的内在联系,才能使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体系。

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复习专题

2018年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复习专题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复习专题 查字典物理网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发布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复习专题 专题名称:实验专题(一) 复习重点:1、长度的测量;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知识能力点提要: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一、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刻度尺又称米尺,常用米尺的最小刻度为lmm,量程不等。 1、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刻度线紧贴被测物,眼睛正对刻度线读数,以避免视差。 (2)为防止因端头磨损而产生误差,常选择某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测量的长度等于被测物体的两个端点在刻度尺上的读数之差。 (3)毫米以下的数值靠自测估读一位,估读最小刻度值的 1/10。 (4)测量精度要求高时,要进行重复测量后取平均值。可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或一张白纸的厚度。 二、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1、游标卡尺的构造如图所示。 2、读数原理:如表。 3、测量范围:一般最多可以测量十几个厘米的长度。 4、使用游标卡尺时要注意:

(1)对游标尺的末位数不要求再作估读,如遇游标上没有哪一根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情况,则选择靠最近的一根线读数。有效数字的末位与游标卡尺的精度对齐。 (2)测量物不可在钳口间移动或压得太紧,以免磨损钳口或损坏工件。 (3)测量物上被测距离的连线必须平行于主尺。 (4)读数时,在测脚夹住被测物后适当旅紧固定螺丝。 实验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目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是计时仪器。工作电压为 _____ 流伏,f = 50Hz时,每隔 _______ s打一次点。 3、实验原理:如图所示,T=0.02n秒: (1)逐差法: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 中央电教馆推出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高中化学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就是为了改变我国实验教学的现状而研发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大全”内容全面、科学、严谨,以满足高中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大全”所展示的不是课本的简单再现,而是对实验重新“整合”、组合,适当“加深”和“拓宽”,并把实验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深层上揭示出实验的科学原理。 01.气垫导轨介绍 02.数字计时仪介绍 03用数字计时仪测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即时速度 04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 05测运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06电磁打点记时器 07用打点计时器演示匀速直线运动 08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09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1用牛顿管演示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事下落 12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13用大玻璃瓶演示玻璃微小形变 14用形变演示器演示形变产生弹力 15用激光镜面反射演示桌面微小形变 16静摩擦 17最大摩擦力 18验证滑动摩擦定律 19滑动摩擦 20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21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2合力的大小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23力的分解 24三角衍架演示力的分解 2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6力矩的平衡 27惯性(1) 28惯性(2) 29惯性(3) 30牛顿第一定律 31牛顿第二定律(1) 32牛顿第二定律(2) 33牛顿第三定律 34静摩擦力的相互性 35弹力的相互性 36作用力于反作用力的关系

37失重 38用测力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39用微小压强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40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4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42互成角度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43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44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运动的等时性45平抛运动的轨迹 46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47弹簧振子的振动 48简谐振动的图象 49阻尼振动的图象 50单摆的等时性 51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52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53用计时器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54受迫振动和共振(1) 55受迫振动和共振(2) 56用示波器观察发声物的振动 57物体的动能 58重力势能 59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 60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61动量守恒 62完全非弹性碰撞 63完全弹性碰撞(1) 64完全弹性碰撞(2) 65完全弹性碰撞(3) 66斜碰 67碰撞球(1) 68碰撞球(2) 69碰撞球(3) 70单摆小车 71反冲(1) 72反冲(2) 73反冲(3) 74气体的扩散 75液体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76布朗运动 77布朗运动的成因 7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 7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 80压燃实验

2016年高考物理复习专题14练习使用多用电表问题知识点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主标题: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多用电表 难度:3 重要程度:5 内容: 考点剖析: 多用电表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属于比较重要的仪表,其构造和使用方法与电流表、电压表都略有不同。在历年的高考实验试题中,都考查到了多用电表。分析这些试题,多用电表的考查不外乎三种方式:一是简单地考查读数;二是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三是考查多用电表的内部结构和实验误差、工作原理等。 典型例题 例1.(2012?上海)在练习使用多用表的实验中 (1)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 ①若旋转选择开关,使尖端对准直流电流挡,此时测得的是通过的电流; ②若断开电路中的电键,旋转选择开关使其尖端对准欧姆挡,此时测得的是的电阻; ③若旋转选择开关,使尖端对准直流电压挡,闭合电键,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此时测得的是两端的电压。 (2)(单选)在使用多用表的欧姆挡测量电阻时,若 (A)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测量值将偏大 (B)测量时发现指针偏离中央刻度过大,则必需减小倍率,重新调零后再进行测量(C)选择“×10”倍率测量时发现指针位于20与30正中间,则测量值小于25 Ω(D)欧姆表内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虽然完成调零,但测量值将略偏大。

【解析】D.(1)①多用电表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流相等; ②断开电路中的电键,R1与R2串联,多用电表接在其两端; ③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滑动变阻器相当于导线;则多用电表与电阻R2相并联; 故答案为:①R1,②R1+R2,③R2。 (2)A、双手捏住两表笔金属杆,人体与电阻并联,总电阻减小,故A错误; B、测量时发现指针偏离中央刻度过大,则必需增大或者减小倍率,重新调零后再进行测量,故B错误; C、欧姆表刻度是左密右疏,选择“×10”倍率测量时发现指针位于20与30正中间,即测量值小于250 Ω,大于200 Ω,即测量值不可能小于25 Ω。故C错误; D、欧姆表内的电池使用时间太长,电动势不变,内电阻增加,完成欧姆调零即可测量,故D正确; 例2.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档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用×10档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______档。如果换档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________。 【解析】“×100”进行欧姆调零 试题分析:表头指针从左向右偏转的角度很小,表明所选挡位太小,应改用较大的“×100”挡。只要换了挡位就要重新欧姆调零,所以缺少的步骤是进行欧姆调零。 例3.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K和两个部件S、T。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1)旋动部件_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 (2)将K旋转到电阻挡"×100"的位置。 (3)将插入“十”、“-”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阻的_________ (填“0刻线”或“∞刻线”)。 (4)将两表笔分别与侍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_______的顺序避行操作,再完成读数测量。 A.将K旋转到电阻挡“×1 k”的位置 B.将K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 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D.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 【解析】(1)S;(3)T,0刻线;(4)ADC。 例4.(1)用多用电表探测图甲所示黑箱发现:用直流电压挡测量E、G两点间和F、G 两点间均有电压,E、F两点间无电压;用欧姆测量,黑表笔(与电表内部电源的正极相连)接E点,红表笔(与电表内部电源的负极相连)接F点,阻值较小,但反接阻值很大。那么,

2018上海高三一模物理实验题

宝山 18.(10分)如图1为“研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 验装置: (1)图1中直接与注射器相连的方框所代表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为了保持封闭气体的温度不变,实验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由注射器的满刻度处开始推动活塞, 记录刻度值V,同时记录对应的由计 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值p,用V-1/p 图像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图2所示的 图线,如果实验操作规范正确,那么V0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的压强p与注 射器刻度值V。在实验中出现压强传感器软管脱落,他重新接 上后继续实验,其余操作无误。若该同学用软管脱落前测得的 实验数据在图3中画出了V-1/p图线,则在图3中大致画出可 能的、符合软管脱落后测得的实验数据的那部分V-1/p图线。 (1)压强传感器(2分);移动活塞要缓慢(2分); 不能用手握住注射器的封闭气体部分(2分)。 (2)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部分气体的体积(2分)。 (3)(2分) 崇明 18.实验(12分)如图,是一个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 (1)(单选)(4分)实验中,要求摆线与悬点连接处要用铁架夹住 摆线,不能随意地将摆线绕在铁架上,其原因是: (A) 防止摆角大于5度 (B) 防止测量摆长时无法得到较精确的数据 (C) 防止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摆长不断发生变化 (D) 防止摆线固定点松动,造成摆长越来越长

(2)(5分)以下是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记录到的两组数据,请根据表格数据,把表格中需 要 计算的物理量填上,并求出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保留两位小数 3.14π=) 结论:本次实验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 (m/s 2 ). (3)(3分)若两个摆长不等的单摆,摆球质量之比12:2:3m m =,在同一地方做小角度 摆动时摆角相等,他们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之比12:3:2=v v ,则他们的周期之比 12:T T = . (1)(C )(3分) (2) L 1=98 ,L 2=80 , g 1= ,g 2= , g =(4分) (3)T 1:T 2=___3:2____。(4分) 虹口18.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12,R R 均为定值电阻,且1100R =Ω,2R 电阻值未知,3R 为滑动变阻器。当3R 滑片从左端滑到右端时,测得电源中流过的电流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A 、B 两点是滑片P 在变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得到的。求: A (1) B 点对应的滑片P 的位置是变阻器的哪一端,请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2R 阻值; (3)电源的内电阻; (4)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18.(1)右端,图略 (2)5Ω (3)20Ω(4)300Ω 奉贤

高考物理实验题目复习策略

2019-2019学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目复习策略实验是高考物理必考的重点内容,为此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物理实验题目复习策略,请考生学习。 1.弄清实验,夯实基础,培养技能 弄清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实验复习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三复习容易忽视之处,切不可舍本求末,敷衍了事,应按照以下5个环节进行。 (1)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依据什么物理规律,即实验原理的理解。 (2)根据实验原理,需要获得哪些数据,应作哪些测量,要得到这些数据用什么方法,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根据仪器和装置的使用规则或实验要求,怎样完成实验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数据处理一般有平均值法和图像法,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怎么画图?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图像不过原点,为什么采用化曲为直? (5)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还是依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从实验中用到的物理规律和仪器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任何一个实验,都离不开这5个环节,这是实验的基础。5个环节中,实验原理是第一重要的,它是实验的根本,更应该讲清讲透。 2.掌握设计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所谓设计性实验,通常是要求考生根据给出的实验目的和器材,灵活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原理、技能,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测量方法、实验步骤,并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检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如何变成实际可行的操作过程,这是对创新能力的考验。其实,设计实验既有物理规律可依,也有思维方法可循,思维方法仍旧是书本上实验常用的:等效替代法;测量微小量可用的累积法;存在多个变量时可用控制变量法。一些物理量不能直接测量时,可以用转换法、留迹法;还有平衡法、补偿法等等。 3.重视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拓展求异思维和应用能力 高考实验试题在向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拓展延伸,这是因为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小实验可以就地取材,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实验虽小作用却很大,深奥的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可以通过小小的实验体现出来,它的作用是课堂所不能替代的。如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光电效应、肥皂液的薄膜干涉等都是演示实验,已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另外,高中物理课本中还涉及到一些著名典型实验,如:伽利略理想实验、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