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名次评定的方法

比赛名次评定的方法
比赛名次评定的方法

比赛名次评定的方法

体育比赛一般以获胜次数多少排列顺序,这个顺序就是名次。但是名次的评定不是简单的数字排列,而是根据规则和竞赛规程规定的方法计算产生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评定名次,不仅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比赛结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参赛者的积极性和比赛的竞争性。

体育比赛的项目很多,比赛方法不同,名次的评定也有其各自特定的方法。

一、篮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篮球比赛,采用循环制方法进行时,其名次是按照规则,以积分的多少来决定的。

(1)各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包括比赛因缺少队员而告负),弃权得0分。按积分多少次定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2)如遇两队积分相等,则按积分相等两队相互间比赛的成绩来确定名次。

(3)如遇两队以上的队积分相等,则按积分相等队之间相互比赛的成绩来决定名次。如名次仍相等,则按他们之间比赛的得失分率决定名次。如仍相等,再按他们在全组内所有比赛的得

失分率来决定名次。

(4)比赛如弃权,弃权队名次列后,各队与弃权的比赛成绩均以“0”计算。

二、排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排球比赛,通常采用单循环制或分组循环加交叉赛方法进行。循环制比赛,名次评定方法如下:

我国和国际现行排球竞赛确定名次的方法是一致的,都是按照积分的多少决定名次。即各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得0分,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按下列办法决定名次:

(1)两队积分相等,则以他们相互间比赛的胜负决定名次,胜者名次列前。

(2)如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以他们在全部比赛的胜局总数与负局总数的比值(C值)大小决定名次,C值大者名次列前:若再相等,则以他们在全部比赛中的总得分数与总失分数的比值(Z 值)大小决定名次,Z值大者,名次列前。

此外,为了选拔和培养青少年后备力量,有时可作一些特

殊的规定。例如,报名的年龄、身高及高个队员上场比赛的人数、次数等,如不符合特殊规定,则在该队总积分中扣除一定的分数。又如,进行身体素质测验和技术评定,然后将两项成绩折合为分数,与该队比赛得分综合计算,最后确定名次等。现举例如下:

比赛得分:(参加比赛的队数—比赛名次)×6

身体素质测验得分:(参加测验队数—测验名次)×2

技术评定得分:(参加技术评定的队数-技术评定名次)×2

将上述3项得分相加,即为总分。总分多者名次列前,如总分相等,则比赛名次在前者列前。

三、足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1.名次评定的一般方法

足球比赛一般采用循环制,其名次的评定基本上和篮、排球一样,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按同一循环中积分多少决定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如遇两队或两队以上积分相等时,则按下列办法确定名次(表6-9)。

(1)两队积分相等,则按他们之间比赛的胜负决定名次,胜者名次列前。

(2)如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按积分相等队之间比赛的净胜球多少决定名次,净胜球多者名次列前。

(3)如净胜球数仍相等,则按进球总数多少决定名次,进球总数多者名次列前。

(4)如进球总数仍相等,则按负球总数多少决定名次,负球总数少者名次列前。

(5)如负球总数仍相等,可按“罚出场次数”和“警告次数”多少决定名次,“罚出场次数”和“警告次数”少者名次列前。

(6)上述办法均不能确定名次时,则抽签决定名次。

足球比赛的记分方法和在循环赛中有两队以上积分相等排定名次的办法,须于赛前在竞赛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关于每场比赛平局后的解决办法,如竞赛规程规定必须决定胜负时,则应延长30分钟为决胜时间。如在决胜时间内仍成平局,则采用踢点球的办法决定胜负。

用循环制进行足球比赛还可采用:每场比赛在90分钟决出胜负的胜队得3分,负队得0分;90分钟赛成平局,通过互

射点球决定胜负,胜队得2分,负队得1分。按在同一循环赛中所得积分多少决定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2.两队积分相等时评定名次的方法

(1)如遇两队积分相等,则按两队之间比赛的胜负决定名次,胜者名次列前。

(2)如遇两队以上积分相等,则按积分相等队之间的90分钟场数、互射点球胜场数、净胜球数、进球数的多少决定名次,多者名列前;如仍相等,则以他们在全部比赛中的90分钟胜场数、互射点胜场数、净胜球总和、进球总和的多少决定名次,多者名次列前。

四、乒乓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乒乓球循环赛的名次,按获胜次数多少决定。获胜次数多者名次列前。如两个或两个以上运动员(或单位)获胜次数相同,则按他们之间比赛的胜负比率决定(两队获胜次数相同时,可按他们之间比赛的胜负决定)。

在计算胜负比率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按获胜次数相同运动员(或单位)之间的次数胜负比率。

(2)如仍相等,则按比赛场数的胜负比率。

(3)如仍相等,则按比赛的局数胜负比率。

(4)如再相等,则按比赛的分数胜负比率。

五、羽毛球比赛的名次评定

羽毛球循环赛的名次评定办法是按获胜场数多少决定名次,获胜场数多者名次列前。如两名(对)运动员获胜场数相等,则按两者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如遇三名(对)或三名(对)以上运动员获胜场数相等时,则按以下办法决定名次。

(1)按在该组比赛的净胜局数决定名次。

(2)计算净胜局数后,如还剩两名(对)运动员净胜局数相等,则按两者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

(3)计算净胜局数后,还剩三名(对)或三名(对)以上运动员净胜局数相等,则按在该组比赛的净胜分决定名次。

(4)计算净胜分数后,如还剩两名(对)运动员净胜分数相等,则按两者间比赛的胜者名次列前。

(5)如果还有三名(对)或三名(对)以上净胜分数相等,则以抽签决定名次。

六、田径、游泳比赛的名次评定

(一)田径、游泳单项比赛的名次评定

1.田径的径赛和游泳各个单项的比赛名次评定

田径的径赛和游泳各个单项的比赛,均以裁判员在决赛中所计时间快慢决定名次,而不以预、次、复赛的成绩判定最后名次。如计时成绩相同,则以终点裁判员判决的名次决定。

2.跳高、撑竿跳高比赛成绩相等时的名次评定

(1)在最后跳过的高度上试跳次数较少的运动员名次列前。

(2)如按上述办法不能分别名次时,则应将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不包括最后高度上的共同失败次数)最少的运动员名次列前。

(3)如仍不能分别名次时,应将全赛中试跳总次数(包括成功

和失败的次数)最少的运动员名次列前。

(4)采取上述三项办法仍不能判定时:

①如属判定第一名者,可先在最后共同失败的高度上,再做一次试跳以决定名次(成功者列前)。如仍不能判定名次时,则以降低或升高一个高度再定名次,直到分出名次为止(在每一高度上只能试跳一次)。

②如属判定第一名以外的其他名次,则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名次并列。

说明:甲、乙、丙、丁四人均跳过1.92米,但均未跳过1.94米。根据规则,丁在第二次即跳过1.92米,而其他三人在第三次才跳过的,所以丁为第一名。其他三人在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以丙为最多,所以丙应列为第四名。在全赛中试跳总次数,甲少于乙,所以甲为第二名,乙为第三名。

3.田赛远度项目的比赛成绩相等时名次评定

田赛远度项目的比赛成绩相等时,应以其次优成绩判定名次;如次优成绩仍相等时,则以第三较优成绩判定,余类推。如仍相等,并涉及第一名者,则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按原比赛顺序,进行新的一轮试跳或试掷,直到决定名次。

4.全能比赛的每名运动员全部项目得分总和排列名次

若总分相等时,则以单项得分多的项目较多者名次列前;如仍不能判定时,则以任何一个单项得分最多者名次列前。

(二)田径、游泳比赛团体总分名次评定

田径、游泳比赛的团体总分名次评定办法基本相同,其评定办法如下。

1.按所获名次分的总和分的多少决定名次,总分多者名次列前

田径、游泳比赛的团体名次,是以每个参赛运动员在各个单项比赛中所获名次的得分为基础相加计算的。如取前6名的名次分分别按7,5,4,3,2,1计分;如取前8名,名次分按9,7,6,5,4,3,2,1计分。总分多的名次列前。若有特殊规定,如接力、全能项目、破纪录等的加分,都必须在竞赛规程中作出明确规定。

2.团体总分相等时名次的评定

总分相等时评定名次的办法,应在竞赛规程中明确规定。

一般为:

(1)团体总分相等时,则在总分相等的队之间,以破纪录的项、次多少决定名次,破纪录项次多者,名次列前。

(2)如破纪录的项次数仍相等,则以获第一名数多少决定名次,获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

(3)如仍相等,则以获第二名数多者名次列前。

(4)如再相等,则按照上述办法类推,直至评定出名次。

标准工时评定方法

标准工时评定方法 标准工时是指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所需的人工时间。 标准工时=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宽放率) 观测时间 将每道工序的工作分成若干个工作单元,分别进行计时。 注:重点强调:测时前操作方法应已标准化。操作方法不同,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同。若操作方法尚未标准化,操作单元的划分及其时间研究将毫无意义。 划分单元时应注意: 1、每一个单元应有明确且易辨识的起点和终点。在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始的瞬间,称为分解点或定时点。 2、人工操作单元与机器单元应分开,时间研究主要是测定人工单元。 3、不变单元和可变单元应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基本相等的单元,如焊接操作中的手拿焊枪为不变单元。可变单元是指因加工对象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单元。在焊接操作中的焊缝所需时间是随焊缝的长短而变化的,故为可变单元。 4、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因为搬运时间受工作场所布置的影响很大,分离出来便于单独研究。 测时方法: (1)归零测时法,即在每一个操作单元终了时,使指针回零的方法。现场记录时,因为要归零,所以费时,且易漏记。 (2)累计测时法,即每次按停显示当时时间,再按则显示累计走时。 (3)连续测时法,在整个过程中,秒表不停的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出操作单元实际的持续时间。 优点是现场记录时,因秒表开动后不再归零,任其连续走动至各单元末记录时间,比较方便,且一直连续计时,能保证所有时间均可记录无遗漏。 缺点是各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通过减法求得,处理数据的工作量较大。 评定系数 评比时需要将操作者的速度和理想速度作精确的比较,所以必须有具体的数字来表示其快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有一个评比的尺度。 评比方法: 1、速度评定法,是比较简单的评定方法,它完全根据观测者关于理想速度概念评定工人

肌力测定方法

1.手法肌力评定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2)基本原则: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作水平运动。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2.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

肌力评定内容

肌力评定 概述 肌力就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就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就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以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同时,肌力测试也可作为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4 适应证 肌力评定的适应证包括: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她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她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她原因引起的肌 五级肌力评定 分0-5六级。 0级完全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可以在床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作用肢体抬不起来。 3级可抬起肢体但不能抵抗外力, 4级可抵抗较弱的外力。 5级正常人的肌力。 测定方法 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她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她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运动负荷: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她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 (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与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仪器:采用专门的等速测试仪器。 ②程序: A、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B、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C、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位与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D、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与等速离心测试。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E、测定速度:选用慢速与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度在60°/s或60°/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s或180°/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F、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与要领。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肌力的评定

肌力的评定 一、肌力概述 肌力:是指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耐力:肌肉持续维持一定强度的等长收缩或多次一定强度的等张(速)收缩的能力称为耐力。耐力可分为持续耐力和重复耐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到出现疲劳时已完成的收缩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二、回顾与肌肉相关的知识 肌肉依据结构不同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这里主要讨论骨骼肌。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直接受人的意志控制,故称为随意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 粗肌丝:肌球蛋白 ⑴骨骼肌的生物学特性:骨骼肌→肌束→肌纤维→肌原纤维肌动蛋白 肌浆细肌丝:原肌球蛋白 肌钙蛋白 ⑵骨骼肌的力学作用: 原动肌:产生原动力,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原动肌。 拮抗肌:每一个关节至少配布;两组运动方向完全相反的肌肉,这些在作用上相互对抗的肌肉成为拮抗肌。 固定肌:固定肌肉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以防产生不必要的动作,协同原动肌发挥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参与这种固定作用的肌群,通常称为固定肌。 中和肌:其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 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通常称为协同肌。 ⑶肌肉收缩的形式: 等张收缩又称动力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张力基本保持不变,而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关节活动的肌肉收缩方式称为等张收缩。等张收缩根据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的不同改变分为等张向心性收缩和等张离心性收缩。等张向心性收缩即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短,肌肉起止点相互接近。如肱二头肌的向心性收缩可使肘关节屈曲。等张离心性收缩即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变长,肌肉起止点相互远离,此时肌肉收缩主要在于控制肢体坠落速度。 等长收缩又称静力性收缩,指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没有改变,也不产生关节活动,肌纤维收缩的做工表现为肌张力增高。 等速收缩指肌肉收缩时,产生肌张力变化,而带动的关节运动的速度是由仪器设定不变的。 ⑷影响肌力的因素: 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指肌肉内各纤维束的横截面只之和。 肌肉的初长度:即收缩前的长度。因肌肉是弹性物质,故在生理限度内肌肉在收缩前被牵拉至适宜的长度,则收缩时肌力较大。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肌肉的募集:同时投入收缩的运动单位数越大,肌力也越大,成为肌肉的募集。 此外,肌纤维的走向和肌腱长轴的关系、杠杆效率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都对肌力的大小产生影响。

评定程序、方法及标准

评定程序、方法及标准 一、评审原则 1.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国家利益。 2. 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3. 对所有供应商的评审,均采用相同的程序和标准。 4. 按照竞争性磋商文件确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响应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 5.本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的要求推荐评审结果。 二、评定程序及方法 1.实质性响应审查。磋商小组依据磋商文件的规定,从供应商递交的响应文件的有效性、完整性和对磋商文件的响应程度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对磋商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作出响应。磋商小组汇总并讨论审核情况,未对磋商文件做实质性响应的供应商,将不进入最后报价环节。 资格性审查表格(审查内容): 错误的内容,磋商小组可以要求投标人作出必要的澄清、说明或者纠正;投标人的澄清、说明或者补正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由其授权的代表签字。

3.磋商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供应商按照递交响应文件的顺序分别进行不超过两轮磋商。磋商内容包括:报价、技术要求、交货期、交货地点、要求提供的商务和技术相关文件、售后服务等。 4.在磋商过程中,磋商小组可以根据磋商文件和磋商情况实质性变动采购需求中的技术、服务要求以及合同草案条款,但不得变动磋商文件中的其他内容。对磋商文件作出的实质性变动是磋商文件的有效组成部分,磋商小组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同时通知所有参加磋商的供应商。 供应商应当按照磋商文件的变动情况和磋商小组的要求重新提交响应文件,并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或者加盖公章。 5.最后一轮磋商结束后,所有实质性响应的供应商须提交最后报价(以书面形式确认,并由磋商供应商授权代表签署)。 6.磋商小组应给予每个正在参加磋商的供应商相同的机会。被磋商小组认定为不实质性响应磋商文件的响应文件,其供应商不再进入下一轮磋商报价。 7.经磋商确定最终采购需求和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后,由磋商小组采用综合评分法依照“评分标准”对提交最后报价的供应商的响应文件和最后报价进行综合评分。 8.磋商小组应当根据综合评分情况,按照评审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推荐3名以上成交候选供应商,并编写评审报告。评审得分相同的,按照最后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推荐。评审得分且最后报价相同的,按照服务技术优劣顺序推荐,并优先考虑采购“本省企业产品或服务”。 三、评标定标办法 综合评分法,是指响应文件满足磋商文件全部实质性要求且按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评审得分最高的供应商为成交候选供应商的评审方法。 综合评分的评审因素是:价格、商务、技术、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等。评标时,磋商小组各成员独立对每个有效投标人的响应文件进行评价、打分,然后汇总每个投标人每项评分因素的得分。 2.技术分:【满分40分】 2.1投标产品制作工艺服务方案评价【满分15分】 2.2投标样品评价分【满分25分】 评标委员会根据投标人所提供的投标样品质量、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提供所有物品的样品,未

肌力评定内容

肌力评定 概述 4 适应证 肌力评定的适应证包括: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 五级肌力评定 分0-5六级。 0级完全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有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可以在床上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重力作用肢体抬不起来。 3级可抬起肢体但不能抵抗外力, 4级可抵抗较弱的外力。 5级正常人的肌力。 测定方法 器械肌力测定 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运动负荷: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仪器:采用专门的等速测试仪器。 ②程序: A.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B.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C.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D.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和等速离心测试。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E.测定速度:选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度在60°/s或60°/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s或180°/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F.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和要领。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4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4.2.3 标准工时的基本构成:标准时间 =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4.2.4 宽放率的构成、定义、计算方法详见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 4.2.5 时间测定方法 4.2. 5.1 选定被测时间的作业工序,将每一单位作业分割成具体的作业要素、必要时再对作业要素分割成具体的动作要素。

规范标准工时评定规则(mod)

標準工時評定規則 1.目的:為公平設定本公司之動作單元之時間標準,以資評估產品之標準工時及生產線人力之依 據,故制定此細則. 2.範圍:凡本公司之所有產品之操作員正常操作時間均適之. 3.本標準工時系統採用模特排時間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簡 稱:MOD法) 4.MOD法說明: 模特法的基本原理來源於大量人體工程學的試總結,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所有由人進行的作業,均是共通的基本動作組成的,模特法將實際生產作業中的人體動作 歸納為21種. (2)不同的人做同一動作(在作業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需時間基本相等. (3)人體不同部位的動作,所用時間值是相互成比例的,如手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時間的2 倍,小臂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時間的3倍,由此就可以定義手指一次動作時間為人體動作的基本單位時間,同時其他動作與之成倍數關係計算求得. 模特法根據人的動作級次,選擇以一個正常人的級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小的一次,即手指動作的時間消耗值,作為它的時間單位,即1MOD=0.129S 模特法的21種動作都以手指動作一次(移動距離2.5cm)的時間消耗值為基準進行試驗、比較,來確定各動作的時間值.具體21個動作的分類及表示符號見下表: MOD法動作時間分類表

由上表知,MOD法把人的動作分成上肢、下肢、其他等動作,分別由符號M、G、P、F、W……代表,符號後僅賦予數字1、2、3……代表模特時間值,如M1代表1MOD=0.129SEC,M2即代表2MOD、以此類推. 5.本公司MOD法制定標準工時基準如下: (1)以MOD分析之正常時間(即100%效率水準). (2)本細則規定之標準作業距離為20CM. (3)私事寬放:因本廠採取中休制度,故寬放率為0%. (4)疲勞寬放:因本廠作業強度屬輕、中度作業,故取寬放標準為15%. (5)作業寬放:如,a.臺及場地的簡單清潔與準備,包括轉換產品品種時的時間消耗. b.來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頓.(SMT零件腳寬不準) c.現場監督者與檢查員臨時抽檢及口頭指示造成的偶發停頓. d.上下工位的傳遞中偶發問題等. 以上各寬放平均取:3%. (6)特殊寬放:如管理寬放、小批量的寬放、獎勵寬放、機械幹擾的寬放、不同作業人群 的寬放等,平均取:2%. 和計以上可知本公司取平均寬放率為20%.以上為一般正常狀況之基準,如產品設計或工作環境等有異常時,得酌情修正. 6.標準工時如下各頁所示. 6.1.1 DIP H/I段插件工時如下: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一、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指对于必要能力受过充分训练的作业人员,在适当的速度和作业环境下执行作业所需要的时间。 即是在下列条件下,完成一单位作业所需的时间: 1.采用标准作业及标准设备 2.在标准化的作业条件下 3.作业者均具备制程所要求的熟练度和适应度 4.在不妨害生理健康的情況下熟练度与适应度 5.以企业所设定的正常作业速度,完成一個单位作业量 二、标准工时的角色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四、宽放时间种类 a. 生理宽放:又称私事宽放。 标准工时 标准准备时间 标准主体时间 净准备时间 宽放时间 净作业时间 宽放时间 一般时间 特殊时间 特殊时间 一般时间 标准工时 工厂管理 外包价格的決定 标准价目格的決定 的決定 设备管理 设备机种的选定 设备台数的決定 设备定位的決定 生产管理 生产计划 日程计划 作业管理 适当的人员配置 作业制程改善 效率管理 工程管理 价格管理 效率与生产性能的评价 奖励津帖的策略 价格的预估

b.疲劳宽放:分为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 c.管理宽放:又称连接宽放。 五、标准工时测定方法 a.秒表测时法 b.PTS测时法(多采用MTM法) c.MOD测时法 标准工时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各IE作业者由于喜好及运用熟练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动作方法。以上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操作中往往结合运用。 a.秒表测时法 秒表测时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测时方法,目前多数企业广泛采用。 1.局限性 1>必须在生产效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采集到数据才有效。 2>评比比较困难,人为因素较多。 3>采集数据周期比较长,时间成本耗费较大。 2.优势性 1>采集数据简单,较为直接,操作比较简单。 2>IE人员能更多了解生产实际,采集数据更据有说服力。 3.具体操作方法 1>操作要素 测时人员必须了解被测对象(包括:a.工件的制作流程;b.作业的工作方法和 作业标准;c.进行作业的人和设备。)

标准工时的定义

标准时间的设定 一﹑标准工时概要 1﹑什么是标准工时(Standard Time) 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 它具有以下五项主要因素﹕ (1)正常的操作条件﹕工具条件及环境条件都符合作业内容要求并且不易 引起疲劳﹐如女子搬运重量不超过4.5公斤。 (2)熟练程度﹕大多数中等偏上水平作业者的熟练度﹐作业员要了解流程﹐ 懂得机器和工具的操作与使用。 (3)作业方法﹕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 (4)劳动强度与速度﹕适合大多数普通作业者的强度与速度。 (5)质量标准﹕以产品的质量标准为准﹐基本原则是操作者通过自检及互检完成。 由上述的定义可知标准时间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与公平性。IE的全部方法与手段都是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公平合理﹐因为它是衡量效率的基准﹐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的效率管理的基础﹐并最终被应用到销售﹑设计﹑采购﹑成本管理等相关领域。 2﹑标准时间的意义与用途 制定合理的标准时间是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无标准时间就无管理的第一步。通过标准时间的应用使参与工作的全部人都可以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标准时间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制造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标准时间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生产计划﹔ (2)人工工时计划及人员计划﹔ (3)评价﹕不同作业者的工作表现﹐不同的供货商的效率成本﹐不同的作业方法的优劣﹔ (4)用于制造产品的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包括记件工资的标准﹔ (5)对客户的估价与报价﹔ (6)设备及工装的需求计划﹔ (7)革新与改善的成绩评价。 特别要强调的是标准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作业方法及产品工艺的改进﹐标准 时间也是在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3﹑标准时间的构成 大多数的标准时间是由“标准主体作业时间”和“标准准备时间”构成。此两项又分别由净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构成。如下图(1) 标准主体作业时间与标准准备时间是完成工作所必须进行的作业包括有效的机械作业以及事前准备和中间准备所消耗的时间。两项净时间总和称为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普遍以相对于正常时间的比率﹐即宽放率的形式表示﹐标准时间的表述公式如下﹕

肌力评定

肌力评定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肌力评定是对神经、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检查方法,也是评定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的一种重要手段。肌力评定分徒手肌力检查和器械肌力测定。1.徒手肌力检查 (1)概念徒手肌力检查(MMT)是根据受检肌肉和肌群的功能,让受试者处于不同的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去除重力、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定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抗重力和抗阻力的情况将肌力进行分级。 (2)特点①简便,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具。②以自身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能够反映出与个人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比器械肌力测得数值更具有实用价值。③定量分级标准较粗略。④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收缩耐力。 (3)检查标准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是1916年美国哈佛大学Lovett教授的6级分级法(表3-1)。 表3-1 MMT肌力分级标准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表3-2)。 表3-2 MRC肌力分级法

(4)人体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表3-3)表3-3 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肌群 检查方法 1级2级3级4级5级 肩前屈肌群仰卧,试图 屈肩时可 触及三角 肌前部收 缩 向对侧侧卧, 上侧 上肢放在滑 板上,肩可 主动屈曲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可 克服重 力屈肩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阻力 加于上臂远端, 能抗中等阻力屈 肩 坐位,肩内旋, 掌心向下,阻 力加于上臂远 端,能抗较大 阻力屈肩 肩外展肌仰卧,试图 肩外展时 同左,上肢放 在滑板上,肩 坐位,屈肘肩 外展90°,可 坐位,屈肘,肩 外展90°,阻力 坐位,屈肘, 肩外展90°,阻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定义 (3) 4 角色与职责 (3) 5 规范要求 (3) 6 标准工时的计算和发布 (5) 7 相关文件 (5) 8 附件 (5) 1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管控体系,规范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和优化制度,为核算生产效率、人机产能、计划排产及制造成本等提供数据支撑。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正式生产的产品。 3 定义 3.1标准工时: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 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3.2作业工时:一个经过足够训练的合格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正常的速度完 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作业工时是在现场实测工时的基础上经过速度评比计算 而得的; 3.3 宽放工时:不符合规则或不直接作用于作业,但又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的延迟时间, 在一定基础上维持作业时间的所必须需要的时间。以相对于作业时间的比率来设 定,即宽放系数。 4 角色与职责

4.1 工程部: 4.1.1 负责标准工时的维护与管理; 4.1.2 负责对新产品标准工时进行验证。 4.2 生产部: 4.2.1 负责标准工时执行与问题反馈。 4.3 计划部: 4.3.1 负责根据产品标准工时排产。 5 规范要求 5.1 标准工时的制定: 5.1.1 新产品工时:工程部负责对新产品工时进行测试核算并发布归档。 5.1.2 老产品工时:工程部每三个月需要更新一次产品工时。 5.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我司采用秒表测时法,现场作业实测,再经速度评比与时间宽放后计算而得的。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 实际时间×(1+宽放率) 5.3 标准工时的制定过程: 5.3.1 前期准备 (1)工具准备:秒表、记录板与工时记录表、铅笔; (2)资料准备:熟悉SOP作业流程以及作业工序; (3)掌握评比因素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正常速度的概念。 速度评价法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即60%),由代 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内容 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 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一、肌力检查与评价 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 (一)手法检查与MMT(Manual Muscle Testi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检查方法】 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 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 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 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 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Ⅰ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Ⅱ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Ⅳ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Ⅴ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

作业测时作业测定的时间研究

模特法实例某厂有一条汽车用发电机的装配生产线。现介绍如何用作业测定的方法确定该流水生产线的标准时间并对其进行改善。该发电机装配主要包括:前盖、轴承、轴承盖、定子、压块及螺钉、转子、后盖总成(包括后盖和整流桥)、皮带轮、调节器、硅脂、集电环保护套、黑罩盖和一些装配件。第1工位动作因素分析双手操作程序作业内容上料定位工位号 1 工作地布置位置 MOD数139 时间秒 17.931 定员 1 单元左手时间右手动作叙述分析式次数MOD 次数分析式动作叙述 1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前盖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 2 将前盖放置于随行板上 M4P2 1 6 3 从工位器具中拿取定子并判断型号M4G1E2D3 1 10 4 将定子放入前盖M4P 5 1 9 5 校正定子位置M2R2 1 4 校正定子位置 6 校正引出线M1R2 3 9 3 M1R2 校正引出线 7 取压板M3G3 4 24 4 M3G3 取螺钉 8 组合压板与螺钉M3P5 4 32 组合压板与螺钉 9 32 4 M3P5将组合件插入前盖镙孔 1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M3G0 1 3 1 M3G0 按下绿色按钮放行总计139 UT 通过对这八个操作单元的10次观测,得到每个操作单元的平均操作时间。单元1,2,3,5,6,8的评比系数为110%,而第4,7操作单元的评比系数为100%,以第1单元为例,(宽放率为15%)则:正常时间观测时间X 评比系数0.143 X 110% 0.157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 X(1+

宽放率)0.157 X 1+15% 0.181 如此类推,将各单元的标准时间之和求出后,即得组装手电筒 的作业时间。感动中国人物――蓝领专家孔祥瑞天津港(集 团)煤码头公司孔祥瑞操作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高级技师。2006 年“感动中国”人物。武汉理工大学杰出校友。他先后主持开展技术 革新项目150多个,获多项国家专利,为企业创效近9600万元,成 为人人敬佩的“知识型产业工人”。他多次放弃了深造机会,始终坚 持在实践中学习,将工作岗位当成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将设 备故障当作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视为老师,努力攻克了 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赢得了“蓝领专家”的美誉。在2008年,他 还荣幸地成为天津奥运火炬传递的第1棒勤于思考善于创新 2001 年,天津港冲击亿吨吞吐量,作为当时天津港最大的装卸公司,孔祥 瑞所在的六公司承担作业量达2500万吨,要求18台门机比往常要多 干三分之一的活。还有没有潜力可挖?那阵子,孔祥瑞满脑子都是 门机,从门机抓斗作业的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时时在他脑海 里闪现。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他发现门机抓斗放料时,抓斗要先 下降进舱,然后打开放料,再提升。在打开抓斗放料那一刻,会有一 小会儿的停滞。如果能把这个作业空当利用起来,肯定会提高工作效 率。孔祥瑞和工友们经过无数次研究、实验,把门机抓斗进舱 打开放料与轻钩提升这两个动作合二为一,并将主令控制器手柄移动 轨迹由“十”字形丰富成“星”字形,把抓斗打开和提升的两个动作 用一个指令完成。这项技术创新在全队推广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肌力评定-两种方法

肌力评定-两种方法 5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能对抗的阻力与5级相同,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4 + 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的阻力 4 能对抗阻力,但其大小达不到5级的水平 4- 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3 +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一定的阻力 3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2 +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50%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2-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1 触诊能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 5 能对抗的阻力与正常相应肌肉的相同(充分阻力),且能作全范围的活动 5- 能对抗较充分阻力稍小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比中等程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中等度阻力,活动范围100% 4- 能对抗比轻度稍大的阻力,活动范围100% 3+ 能抗重力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并能在运动末期对抗轻度的阻力 3 能抗重力运动,且能完成100%的范围,但不能对抗任何阻力 3- 能作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2+ 能抗重力运动,但活动范围<50% 2 不能抗重力,但在消除重力影响后能作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 2- 即使在消除重力影响下能活动,但活动范围<100%而大于50% 1+ 触诊能发现有强力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1 触诊能发现有轻微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 0 无任何肌肉收缩迹象美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

IE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文件类型:体系文件 作者:刘刚 审阅者:徐xx 批准者:xx 部门:TD运营部 保密申明 版本历史 版本号时间作者备注 0.1 Dec.26th 2006 刘刚第一版 批准信息 签名日期 审阅者 批准者 目录

1. 目的---------------------------------------------------------------------------------------------------------------------3 2. 范围---------------------------------------------------------------------------------------------------------------------3 3. 职责---------------------------------------------------------------------------------------------------------------------3 4. 程序---------------------------------------------------------------------------------------------------------------------3 4.1 名词定义----------------------------------------------------------------------------------------------------------3 4.2 规范重点----------------------------------------------------------------------------------------------------------3 5.缩略词-------------------------------------------------------------------------------------------------------------------5 6.附录----------------------------------------------------------------------------------------------------------------------5 7.质量记录----------------------------------------------------------------------------------------------------------------5 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范围 xxxxxxxx有限公司 职责 质量经理对于本文件的实施与监督执行负责。 程序 4.1.名词定义: a)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 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b)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 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 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 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C) 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 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4.2.规范重点: 4.2.1标准工时的建立 4.2.1.1构成: a)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b) 宽放时间: 人为宽放:私事宽放、疲劳宽放; 非人为宽放:作业宽放、集体宽放; 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