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像对焦屏原理

裂像对焦屏原理
裂像对焦屏原理

把裂像对焦屏看仔细

有好几个帖子都提到玩手动对焦镜头,提到裂像对焦屏。作点贡献,用微距拍摄裂像,让大家看清楚裂像的光楔,对裂像屏有一个更细致、直观的认识。照片是用D70、Ai50mmF1:1.4、近摄皮腔拍摄的,最小光圈(F1:16),景深还是太浅。

顺便把以前在尼康版发过的裂像对焦原理也汇总到这里,更全面一些

裂像对焦的原理

裂像屏中心是两个斜面交叉的透明光楔,其中心截面如下图,分别用A、B标识这两个光楔

当光线透过镜头在光楔前会聚时,由于光楔斜面交差,角度不同,对光线的折射角度就不同,光线透过A光楔,成虚像点a,

光线透过B光楔,成虚像点b,

在取景器内观察,a、b像点分离,

若光线在光楔后会聚,则同样形成两个分离的像点,只是像点是实像。只有当光线会聚在A、B光楔的交会处,像点才重合,这个交会处恰好就落在对焦屏平面上,这个平面到反光板的距离等于像平面到反光板的距离,所以,只要像点重合,就是说,光线会聚于对焦屏,也同样会聚于像平面,这样,对焦就完成了。

拍得不好,这是裂像对焦合焦时取景器看到的镜像,

这是离焦的状态

裂像光楔周围那圈东西实际也提供了另外一种对焦方式--微棱镜对焦,原理也很简单,是一些像金字塔一样的微小棱镜,棱镜顶尖与对焦平面齐平,当像落在顶尖(对焦平面)之外时,由于棱镜多个面的折射,使影像闪烁而不清晰,只有落在顶尖上时,折射才不会发生,从而达到调焦的目的。

水压致裂专项措施

审批 总工程师:2012年11月日生产副总:2012年11月日安全副总:2012年11月日机电副总:2012年11月日安监站:2012年11月日技术科:2012年11月日电气队:2012年11月日地测科:2012年11月日机电科:2012年11月日调度室:2012年11月日防尘队:2012年11月日材料科:2012年11月日放顶队:2012年11月日编制人:2012年11月日

雁崖扩区4#层一盘区8102工作面孔底开槽定向水力致裂方案 单位:雁崖煤业公司生产技术部 编制:张敏敏 编制时间:2012年11月11日

雁崖扩区4#层一盘区8102工作面 孔底开槽定向水力致裂方案 一、概况 雁崖扩区4#层一盘区8101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头、尾悬板均未塌落,因此影响安全生产,经领导及有关部门决定采用孔底开槽定向水力致裂的方案来强制放顶,为了施工队组在致裂时的安全特制定本安全专项措施。 二、巷道断面及支护方式 1、2102巷巷道规格为:宽×高=5300×3400㎜,顶板支护方式为锚杆+锚索+W钢带+金属网。锚杆规格:L=2500㎜Φ=22㎜,间排距为:900×1000㎜。锚索规格:L=5300㎜Φ=17.8㎜,间排距为:1600×3000㎜。W钢带为:长×宽×厚=5100×250×4㎜,6眼。金属网为:50×50㎜。 2、5102巷巷道规格为:宽×高=5000×3100㎜,顶板支护方式为锚杆+锚索+W钢带+金属网。锚杆规格:L=2500㎜Φ=22㎜,间排距为:1100×1000㎜。锚索规格:L=5300㎜Φ=17.8㎜,间排距为:1600×3000㎜。W钢带为:长×宽×厚=4800×250×4㎜,5眼。金属网为:50×50㎜。 三、地质概况 山4#一盘区8102工作面5102巷里程1815米处取岩芯孔,钻孔柱状图为:

水压致裂法的应用成果结果

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 院系:地科院 姓名:陆凯 学号:201622000064 提交日期:2016年11月27日

摘要:水压致裂法在地质工程中广泛于测量地应力。传统的水压致裂法理论是建立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变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用于测量地质条件简单的情况下的二维地应力,但是传统水压致裂法的由于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再次出现了提出了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采用最小主应力破坏准则进行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可以用该方法进行测量,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传统的水压致裂法理论和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各有优缺点。 关键词:地应力测量传统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最小主应力水压致裂法是测量]3-1[地壳深层岩体地应力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地应力测量的测试原理基于三个基本假设:(1)地壳岩石是线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体;(2)岩石为多孔介质时,流体在孔隙内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3)主应力方向中有一个应力方向与钻孔的轴向平行。向封闭的钻孔内注入高压水,当压力达到最大值P f后,钻孔井壁会发生破裂导致井内压力下降,为维持裂隙保持张开状态,孔内压力最终会达到恒定值,不再注入后,孔内压力迅速下降,裂隙发生愈合,之后压力降低速度变慢,其临界值为瞬时关闭压力P s,完全卸压后再重新注液,得到裂隙的重张压力P r以及瞬时关闭压力P s,最后通过由仪器记录裂缝的方向。 一、传统的水压致裂法 传统的水压致裂法]8-4[应力测量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变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前提是原地应力场中的两个主应力方向构成一个平面,而第三个主应力是与这两个主应力垂直的。利用一个铅直井孔进行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得到两个水平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而垂向主应力的值是由岩石的密度按静岩压力计算得出。传统水压致裂法采用最大单轴张应力的破裂准则,没有考虑轴向应力δz和径向应力δs对孔壁四周围岩的约束效应。切向应力δ0随液压P w不断增大,由压应力转变为张应力状态,再由张应力逐渐增大达到围岩抗拉强度T,井壁四周围岩沿剪切方向产生破裂。因此,钻孔压裂段井壁上只能产生平行于井孔轴向的纵向破裂缝。这时压裂段的液压就达P w到破裂压力P f。 传统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只能确定钻孔横截面上的二

摄影要点

第一章摄影与商业摄影概论 第一节摄影艺术简史 一、视觉的延伸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是尼埃普斯1826年经过8小时曝光,在自家阁楼后窗拍摄的《鸽子棚》。 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美术院举行联席会议,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阿拉戈(D.F.J.Arago)向全世界公布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术”,并预言:“摄影对艺术与科学的进步将会作出伟大的贡献”。 二、时代的见证 《汉堡大火遗迹》——1842年5月,摄影师比欧乌、画家史特尔兹纳合作用银版摄影术拍摄了大火后的汉堡遗迹,记录下这一震惊世界的新闻事件。从此,新闻纪实摄影由此产生。 1855年,英国人芬顿受官方委派,拍摄克里米亚战争,开战地纪实摄影先河。 1855年,英国人芬顿受官方委派,拍摄克里米亚战争,开战地纪实摄影先河。 “决定性瞬间”大师布列松 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 为你离炮火不够近。 三、审美的艺术

1857年,英国画家、摄影家雷兰德(Oscar Reilander 1813—1875)用30张底片叠放出一幅31×16英寸的照片《人生的两条道路》,在曼彻斯特艺术作品展览会上展出,成为最早的摄影艺术作品,并被英女王维多利亚重金收购,立即引起轰动。 从此,摄影彻底摆脱“绘画的仆人和侍女”的地位,成为独立于绘画、雕塑、音乐之外的一门艺术。 第二章摄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摄影器材 一、照相机 (一)相机种类 在此,根据相机的不同取景方式和构造特点,我们把相机分为下列几大类: 1.旁轴取景相机 在相机镜头旁另装有一组专起对焦取景作用的光学系统的照相机,称为旁轴取景相机,也叫旁侧取景相机。 这类相机由于构造相对简单,故价格便宜。另外多采用镜间快门,无反光板动作,所以振动小,快门没有时滞。由于最大孔径较大,因此在光照较暗的室内环境也便于拍摄,适用面较广。 由于取景与成像不同光路, 旁轴取景相机最突出的缺点是存在视差。 2.单镜头反光相机

水压致裂法的应用成果

水压致裂法测量地应力院系:地科院 姓名:陆凯 学号:201622000064

提交日期:2016年11月27日 摘要:水压致裂法在地质工程中广泛于测量地应力。传统的水压致裂法理论是建立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变理论的基础之上的,用于测量地质条件简单的情况下的二维地应力,但是传统水压致裂法的由于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再次出现了提出了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采用最小主应力破坏准则进行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对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可以用该方法进行测量,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传统的水压致裂法理论和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各有优缺点。 关键词:地应力测量传统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理论最小主应力水压致裂法是测量]3-1[地壳深层岩体地应力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地应力

测量的测试原理基于三个基本假设:(1)地壳岩石是线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弹性体;(2)岩石为多孔介质时,流体在孔隙内的流动符合达西定律;(3)主应力方向中有一个应力方向与钻孔的轴向平行。向封闭的钻孔内注入高压水,当压力达到最大值

P f后,钻孔井壁会发生破裂导致井内压力下降,为维持裂隙保持张开状态,孔内压力最终会达到恒定值,不再注入后,孔内压力迅速下降,裂隙发生愈合,之后压力降低速度变慢,其临界值为瞬时关闭压力P s,完全卸压后再重新注液,得到裂隙的重张压力P r以及瞬时关闭压力P s,最后通过由仪器记录裂缝的方向。 一、传统的水压致裂法 传统的水压致裂法]8-4[应力测量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弹性力学平面应变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它的前提是原地应力场中的两个主应力方向构成一个平面,而第三个主应力是与这两个主应力垂直的。利用一个铅直井孔进行水压致裂应力测量得到两个水平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而垂向主应力的值是由岩石的密度按静岩压力计算得出。传统水压致裂法采用最大单轴张应力的破裂准则,没有考虑轴向应力δz和径向应力δs对孔壁四周围岩的约束效应。切向应力δ0随液压P w不断增大,由压应力转变为张应力状态,再由张应力逐渐增大达到围岩抗拉强度T,井壁四周围岩沿剪切方向产生破裂。因此,钻孔压裂段井壁上只能产生平行于井孔轴向的纵向破裂缝。这时压裂段的液压就达P w到破裂压力P f。 传统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是:只能确定钻孔横截面上的二维应力状态,地应力场的一个主应力方向与井孔轴向平行的情况很少。在利用水压致裂法进行三维地应力测量时,需要在三个不同方向的井孔中分别进行测量,在测量过程中破裂处的井壁围岩,是在张—张—压或张—压—压的三维应力状态下破裂的,并不符合最大单轴张应力破裂准则的应力条件。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两大主要问题:(1)在复杂地质构造或在山区峡谷等复杂地貌条件下,钻孔方向一般并非主应力方向,如果不假定主应力方向那么测试结果对实际生产用处不大;(2)传统水

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

佳能5D3使用了2年,发现很多零零碎碎的使用小技巧,希望对菜鸟有帮助。 近几个月来,当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佳能5D3和尼康D800时,俺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适马的SD1M和SD15之上,为了X3的特殊画质,忍受着适马机身给俺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折磨。 然而,有一天蓦然回首,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都雄赳赳气昂昂地拿起了D4,用上了D800和5D3。摄友在揶揄俺手中适马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向俺忽悠5D3的好处,还主动把5D3塞到俺手里让俺试用。俺在器材方面本来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者,一上手立刻中毒,本来决定等1Dx上市,可佳能到处为其做广告,可就是不见其开卖。算了,不等了,一咬牙,以9k的价格秒出了5D2,进了5D3。 一、看好5D3决定升级的三个主要原因: 1. 机身操控的改进 俺对5D2操控的不满是升级5D3的第一原因,尽管5D2已入手三年半,但用起来始终非常别扭。7D发布之后,尽管俺对半幅相机没有任何兴趣,但其操控性让俺经常羡慕。如今5D3的操控在很多方面和7D非常接近,好比一个全画幅的7D,5D2的种种不便立刻烟消云散。很多人升级器材可能经常出于别的更“重要”的原因,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操控是俺出掉5D2的第一动力。有些人可能觉得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俺实话实说而已。 2. 对焦系统的升级 当然,从性能上说,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看重这一点才升级的,用俺一个摄友的话说,5D3的对焦系统的改善不是一星半点,而是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此言貌似有些夸,但用起来确有同感。8512和5012不仅可以全开光圈,甚至可以用边缘对焦点,哪怕是拍夜景人像。对于大光圈人像,边缘对焦点靠谱,比用中心对焦点对焦然后构图要好,不但方便,还不容易脱焦。 3. 高感的提升 除了对焦系统之外,俺最关心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感,一是像素。俺没料到如今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本来以为5D3会是一台高像素的机身,可事实是仅比5D2多了一百万像素,画面也就大了一个小边而已。当官方样片放出来之后,俺第一时间将其下载到本地认真考察了一下。那曝光8秒、IOS6400的sample2_b_2.jpg令俺印象深刻,对像素失望之余,领略到强悍的高感。尽管很多人认为高感不重要,但俺却认为高感非常重要。谁也说不清啥时候会遇到容至上时刻,光线不好能拍、能拍清楚就是成功,这是其一;其二,光线好高感也有用,比如室外拍摄小花小草时,高速快门可将摇曳不定的小花定格。既然像素数量这样了,高感好也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此这是俺决定升级的第三个重要因素。 二、零零碎碎的感受: 下面说说俺在使用中对5D3一些细微方面的感受,属于见仁见智,顺序较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可能以后还会随时增删。 1. 机身 5D2的机身见棱见角,尽管没按多少次快门,但机身边缘处已经露白,很是沧桑。5D3则有些圆头圆脑,这一点俺喜欢,有利保新。存储卡盖上也有胶包覆盖,视觉手感均好,比5D2上升了一个档次。看了一下机身编号,第6位数是3,说明俺的这台机器不漏光。 2. Q按钮 7D的用户可能对此没有太多感觉,但对于俺这样从5D2升级到5D3的人来说,就感觉非常方便了,因为尽管以前5D2也有这个速控屏幕功能,但没有独立的Q键,只能垂直按那个摇杆式的多功能控制按钮,很不方便,而且俺还习惯将其定义为选择对焦点。 3. 实时取景 5D3同样吸收了7D的设定,尽管实时模式下半按快门对焦很慢,快速模式屏幕又要黑一下,但俺依然认为这是5D3的一大进步。5D2的实时取景功能俺以前几乎没怎么用,太不方便了。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几个问题研究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几个问题研究摘要: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技术以其测深大、一孔多用等特 点成为目前进行深部地应力测量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针对该方法实施及分析过程中对于钻孔岩壁上原生裂隙的鉴别和处理、岩壁裂缝处水压的计算和岩壁裂缝处水压与地应力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 探讨,提出了重张压力与瞬时关闭压力的关系式。 关键词:地应力测量;水压致裂法;原生裂隙;裂缝水压 abstract: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method situ stres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with its sounding big a hole more than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o become commonly used method of deep situ stress measurement.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implementation and analysis process for drilling rock wall natively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fractured rock wall cracks water pressure calculation and the rock wall cracks at th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stress relationship issues raised heavy sheets of pressure and instantaneous off pressures relationship. keywords: stress measurement; hydraulic fracturing method; existing fractures; crack water pressure 中途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单反相机-裂像对焦屏详解

? 首页 ? 业界资讯 ? 器材评测 ? 摄影作品 ? 摄影博客 ? 器材资料 ? 论坛 4/3摄影论坛 ? 手动镜头交流和贴图版 ? 超级好文,裂像对焦屏知识介绍!E1焦点偏移矫正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1 12?? 打印 超级好文 ,裂像对焦屏知识介绍!E1焦点偏移矫正 spriter1 银牌会员 1#大中小发表于 2007-5-19 22:37 只看该作者 超级好文,裂像对焦屏知识介绍!E1焦点偏移矫正 买了个120的45度微棱裂像对焦屏,还没到手而且第一次在那里 买,本着学习的态度先学起知识来到时候好便于测试效果. 不过还不知道九宫格和普通的有什么区别,希望大家给予解答.. 對焦屏功能比較 應該也有一些同好搞不太清楚對焦屏到底是啥?需不需要用!!

OlympusE系统周边配件导 购专员 UID 12579 帖子 2094 精华 威望 2854 人气 30 技术 5 所用器材 E500 摄影题材 来自 天外飞 仙 注册时间 2007- 3-19 ?个人空 间 ?发短消 息 ?加为好 友 ?当前离 线小弟在此舉幾個換裝對焦屏大略的優缺點及對焦屏的實際對焦圖片 給同好們做個參考 一.手動對焦屏跟一般的對焦屏有何不同? 裂像/微菱對焦屏是在手動相機時代的很重要的對焦工具,因為沒有電子機構所以就靠這種光學式的對焦方法來判斷對焦,由於現在的相機都採用電子式自動對焦,除了少數的高階自動對焦機種如PENTAX 645N,NIKON F6 ,CANON 1D系列...仍有提供裂像對焦屏配備外,幾乎所有的自動對焦相機都已經將這個功能給拿掉了, 而改用全磨砂對焦屏....... <圖1-1>全磨砂對焦屏跟裂像磨砂對焦屏最大的不同就是少了中間的光學 對焦器

区别使用3种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模式

区别使用3种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模式 实时模式- 能够自由移动对焦框,非常适用于注重构图的拍摄场景 即使希望合焦的位置位于画面的一端,也可以移动对焦框来切实进行对焦。因此对于优先考虑构图的拍摄场景非常有效。适于拍摄人像及风光照片。

使用十字键或多功能选择器移动对焦框 实时模式时的对焦框可在画面内自由移动。对焦框的移动方法因机型而异,通常采用十字键或多功能选择器等进行操作。当停止在任意位置时,该位置即成为自动对焦点。 按下自动对焦启动按钮进行自动对焦 确定对焦框位置后,按下自动对焦启动按钮,相机便会开始自动对焦,根据机型不同自动对焦启动按钮可能有不同,但一般都有专用的按钮,没有的为自动曝光锁按钮。当对焦框变为绿色即完成对焦,此时便可按下快门按钮释放快门拍下照片。 由于对焦点的位置没有限制,所以可以对所需的特定位置进行对焦实时模式的对焦原理是对图像感应器上被摄体的对比度进行测量,在扫描对比度波长差的同时进行对焦。因此可以对几乎整个画面的任何位置进行对焦,而不会像采用取景器进行拍摄时那样,因对焦点的布局而使构图受到限制。而且由于能够自由设置对焦框的位置,所以不需要使用自动对焦锁定。可自由移动对焦框至希望对焦的位置进行对焦。同时还具有实时显示拍摄画面能够持续显示,不会出现中断显示的特点。另外,还能够对任意部分进行放大显示从而实现更精确的合焦。虽然对焦位置的自由度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但根据场景不同,有时候可能需要略长的时间来完成对焦。在人像摄影等人物基本处于静止的场景时更易于使用。另外还要了解当处于光线不佳的场所时,对焦可能也需要略长的时间。 面部优先实时模式- 适用于拍摄集体照和人物抓,拍搭载了面部识别功能的自动对焦模式

图解 一步一步清洁取景器的毛玻璃

取景器里有灰不影响对焦和成像的.最多是心理不舒服.但取屏直接会使对焦和CCD进灰. 强烈建议不要用劣质的气吹一定要长嘴而且屁股带过滤的气吹 大家切记,最好不要用手去接触里面的任何东西一切都由镊子完成镊子也不要碰钢片对焦屏垫片之外的任何东西对焦屏取出后建议竖着放不要平放不然白吹了对焦屏光面不要用有机溶剂不要用刷子不要用镜头纸 花了你就哭吧。磨砂面不要用手指碰碰了想擦掉个人认为这个基本上---很难 大家好,看到很多新买KX的朋友纠结取景器内也就是对焦屏的灰尘的问题,不仅吹不掉还越吹越多。我复制了淘宝上某商家的操作说明其实很简单。不过大家要细心操作,弄脏了反光板或者五面镜的话只能怪自己很不小心了。个人认为需要的东西也就镊子2把。我的取景器里也是很多灰,前天自己弄了以后对焦清晰多了。不过我是先操作了以后才找到的这个说明,万幸啊,操作流程都对头,不然我的KX就废了。现在我发点贴图供大家操作参考。PS 图例是K100的机身我们是KX 有什么不同呢?答案是只要你找到那个卡扣,其他的一摸一样!

取下镜头后 找到那个关键的卡口 现在把镊子拿在手

建议大家下之前搞个大点的台灯看清楚再下手,顶着卡口了第二把镊子可向上轻微用力让卡扣一顶出就方便弹出到了这一步什么都好办了

取出的时候不要用镊子镊对焦屏对焦屏有一个角是多出来一点镊那里不会涉及取景,记得一定要小心操作

现在可以取出吹灰了里里外外想怎么吹就怎么吹但是请注意,对焦屏下面还有一个金属框的垫片不要弄掉了

这是换的裂像屏不建议大家换因为据说厚度不一样会严重影响对焦测光等这里只是用这个图说明镊子捏对焦屏的位置 放回的时候看看对焦屏的方向,还有就是对焦屏下的黄铜色的垫片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仪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仪 由于水压致裂法能在深钻孔中测量岩石应力并且具有花费较少的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测量原理表明,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过程中的一些特征压力点,如破裂压力Pb、重张压力Pr、关闭压力Ps等与岩石应力有关。由于对于诱发破裂的产生、闭合及重张的机制还不十分了解,因此有几种准则的公式用于岩石应力的计算。对于破裂性态的研究已作了很多理论和实验工作。虽然实验室实验有它的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尺寸效应。大尺度水压致裂过程中破裂性状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着这一观点,原地水压致裂试验选择在具有很少自然节理的均匀岩体位置段进行。 实验过程 1.仪器及设备 采用了双回路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系统进行原地应力测量。其主要仪器设备包括: ●高压泵,其最大压力为35Mpa。 ●储能器。 ●流量计。 ●两个压力传感器,一个在地面,一个在井下。 ●两个压力表。 ●高压管及高压软管。 ●跨接式封隔器。

●自动资料记录系统,用于记录及监测压力及流量的同步变化。 ●带定向器的印模封隔器。 2.测量过程 (1)根据地质编录及地质柱状图、岩芯及井径测井资料选取钻孔测试段。 (2)将封隔器安置在预期的试验段。 (3)对试验段进行测漏试验。 (4)破裂试验。对于快速和慢速压裂试验来说,就是将水以快速或慢速泵入测试段,以使测试段增压,直到压力达到Pb时产生“破坏”。当测试段井壁水压张破裂产生时停泵并打开阀门迅速将水返出。对于套管试验来说,则是将一个单一的封隔器设置在测试段,然后使封隔器膨胀向孔壁加压。加压到超过“破坏”压力,以便在孔壁产生破裂。“破坏”压力可由邻近测试段的快速或慢速压裂试验得到。 (5)破裂重张及关闭压力。再次将水泵入测试段,使之增压到使诱发张破裂重新张开。使破裂重新张开的压力叫重张压力Pr。当压力趋于稳定时停泵。我们可以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上得到关闭压力Ps。重张和关闭试验通常要重复3-5个回次,以确保得到好的资料。为了精确地确定关闭压力,有时我们还要作慢速排水试验或并下关闭试验。慢速排水试验是在停泵时立即将测试段的水慢慢地排出,同时记录返回流量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井下关闭试验是,当停泵时,井下开关立即关闭,以观测井下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6)流量-压力试验(P-Q试验)。在破坏回次以后的回次中,当以稳定的流量泵人封隔段(试验段)时,试验段的压力也趋于稳定。进行压力随流量变化的实验也是为了确定关闭压力Ps。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设备技术升级改造 主要完成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主要完成者 尹健民、艾凯、刘元坤、景锋、邬爱清、罗超文、肖本职 成果摘要 该项目重点对传统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设备的硬件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使加压系统和数据传感元件等整套设备的性能与精度达到地应力测试、高压压水和水压劈裂试验的国际技术规范的要求;引入数字化光学钻孔摄像系统,实现了钻孔摄像并智能判读钻孔裂隙产状,解决了测试深度区

单反相机内部结构(实物解剖分析图)

单反相机内部结构(实物解剖) 单以结构性上来看,数码单反相机(DSLR)和一般数码相机(DC)最大区别,在于数码单反相机的感光组件前方有设置一个反光镜,而一般数码相机则是直接透过液晶屏幕(LCD)取景。除此之外,DSLR还有哪些特殊设计?以下我们就来介绍数码单反相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吧! 按下数码单反相机的快门前,光线从镜头进入相机内部,透过斜斜的反光板,将那道光向上反射给五棱镜,其作用最终射入观景窗内,而我们便是经由观景窗来观察拍摄物体以及决定构图。相较于一般数码相机的电子观景窗,数码单反相机的光学观景窗更为精确,即便在昏暗的光线条件下也能拍摄出清晰影像,而且色彩也更加真实。 当按下快门时,数码单反相机的反光板向上翻转,位于感光组件前方的快门帘开启,感光组件在感光后透过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将影像信息储存于记忆卡内,一张数字照片就此产生。反光板是个很特殊的配备,却也阻碍了数码单反相机小型化的发展,这也是数码单反相机无法拥有如同消费机般轻巧便利外型的最重要原因。

反光板升起前/后,数码单反相机工作示意图。

左边为DSLR金属机壳架构图,右边的则是机身透视图。 透过结构透视图和数码单反相机的金属机壳架构图可以看出,数码单反相机是由各式各样的电子和光学零件所组成,为了能更有效地保护这些零件,数码单反相机大多拥有一个轻质金属材质的机身骨架,因此数码单反相机相较一般数码相机更加坚固耐用。 五棱镜 五棱镜和反光板一样,都是数码单反相机特有的零件。五棱镜位于相机的前端,而也正是数位单眼相机前端突起的原因,即便目前市面上的数码单反相机所使用的五棱镜,有着体积上或大或小的差异,但工作方式和原理却仍是相通的。

摄像机参数调制及小技巧

摄像机参数调制及拍摄小技巧 有人说过最好的教材就是器材的说明书!其实任何的理论和技巧都是建立在熟练使用机器的基础上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回归基础。任何好的片子都是拍出来的!好的视觉传达会给片子增色。 一般的摄像机拍摄手法分为两种,即:外部运动和内部运动。即镜头调度和场面调度。以下为总结的一些小技巧小经验。与君共勉。 内部调整 所谓的摄像机内部运动指的是被摄物体在镜头内的运动和摄像机利用自身的焦距、景深及快门速度的所配合带来的视觉效果。换而言之指的是场面调度和拍摄手法。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很少涉及场面调度的艺术性创造,所以在这里主要还是重点说一下拍摄手法。一般的摄像机内部运动有两种种,变焦、对焦、曝光 变焦 变焦指的是变化焦距。在日常的拍摄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拍摄手法,其最终目的是呈现不同景别不同视角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能凸显人物,能交代环境。谈到变焦必然会谈到景别。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在摄像机拍摄时可以用推、拉来改变景别,可以从小到大分为:大特写、特写、近景、中近景、中景、全景、远景、大远景。同时焦距的改变也可以改变景深的大小,具体关系如下: 1.短焦-----大景深 2.长焦-----小景深 Ps:景深:指摄取有限距离的景物时,可在像面上构成清晰影像的物距范围。 特写近景全景远景 对焦 对焦指的是调整焦点的位置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特殊影像效果,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镜头语言,可以凸显

主体,可以引导人们的视觉重点。对焦可以分为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两种。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用不同的对焦方式。 自动对焦 顾名思义指的是摄像机自身所自带的对焦系统,每一台摄像机都会有这样的功能,在拍摄时会自动根据被摄物体的位置调整焦点位置,较为方便。但是有时候为了达到特定的视觉效果自动对焦就有了它自身的局限性。我们知道摄像机的自动对焦会有一定的区域(如下图1,没有找到摄像机的寻像器,就找了张相机的对焦屏,道理是一样的),摄像机会根据区域范围内的物体变化而变化焦点位置,在拍摄时经常会有跑焦的现象。这时候我们需要利用手动对焦来弥补不足(如下图2) 图1 图2 图2中梁朝伟明显超出了对焦区域,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手动对焦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将摄像机调成手动对焦模式(如图3) 2.调整摄像机位置 3.微调对焦环至人物清晰 红圈部分为手动、自动对焦转换键 利用摄像机的手动对焦可以拍摄出很有层次感的画面,如前景虚化(如下图),后景清晰

煤层钻孔水压致裂的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第26卷第1期2009年03月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Journal of Mining &Safety Engineering Vol.26No.1 March 2009   收稿日期:200820821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7CB209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57409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0634050) 作者简介:王 鹏(19852),男,辽宁省本溪市人,研究生,从事力学与采矿工程方面的研究.E 2m ail :xbmao @https://www.360docs.net/doc/586650062.html, T el :0516283885058  文章编号:167323363(2009)0120031205 煤层钻孔水压致裂的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王 鹏1,茅献彪1,杜春志2,孙风娟1 (1.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16; 2.中国民航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天津 300300) 摘要:煤层钻孔水压致裂是提高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借助于数值模拟方法对 煤层钻孔水压致裂的裂缝扩展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两个方向水平地应力值相等时,煤层钻孔围岩裂缝起裂角和扩展方向呈随机性,而当两个方向水平地应力值不相等时,则裂缝起裂角和扩展垂直于数值较大的水平地应力方向;钻孔围岩主裂缝的扩展长度随水平应力系数和注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地面煤层气井的合理布置方式宜为菱形,且菱形对角线应平行于最大和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 关键词:煤层;水压致裂;地应力;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D 712 文献标识码:A St udy on t he Propagation Mechanism of t he Crack for t he Borehole Hydraulic Fract uring in Coal Seam WAN G Peng 1,MAO Xian 2biao 1,DU Chun 2zhi 2,SUN Feng 2juan 1 (1.School of Sciences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Geomechanics &Deep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 2.The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China ) Abstract :Hydraulic f ract uring for coal seam t hrough boreholes is one effective met hod to in 2crease ext raction efficiency on t he ground.In t his paper ,p ropagation mechanism of hydraulic fract uring cracks in coal seam was analyzed by using numerical stimulation.Research result s indicate t hat 1)starting 2crack angle and p ropagation direction of cracks in surrounding rock be 2have randomly when horizontal gro und st resses in two direction are equal ,but t hey will plumb t he direction of t he horizontal ground st ress wit h a bigger value when ground st ress have differ 2ent value ;2)p ropagation lengt h of main crack in surrounding rock increases wit h t he growt h of horizontal st ress coefficient and injection pressure ;3)t he reasonable borehole pattern for met h 2ane wells on t he ground is rhombus ,whose diagonals should parallel t he directions of t he maxi 2mum and minimum horizontal ground st ress. K ey w ords :coal seam ;hydraulic f ract uring ;ground stress ;met hane drainage ;numerical simu 2lation 我国煤层气资源极其丰富,据测算,其资源量约为43×1012m 3,居世界第2位,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大约相当,且基本分布于西气东输管运沿线,开采潜力巨大[123].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对煤层气资源已经给予充分重视[425].

拆解宾得super a顶级机械单反相机

近些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大家的口袋鼓了,不必再为衣食担忧了,正所谓温饱思淫欲……于是乎兴起了各种烧钱的玩法,玩汽车的,玩自行车的,玩钓鱼的,以及玩相机的。于是乎单反相机从专业相机的神坛上掉下,不再是专业的象征,而是有钱人的玩具而已。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所谓全民单反,满大街都是数码单反相机,而且好多人第一次买数码相机就直接买单反,可是单反到底是什么又有几个人能知道? 废话半天……现代人都比较浮躁,看见太多文字就犯困,我先上个图吧 今天的主角华丽登场

Pentax super a 首先来介绍一下这款相机的地位,这款相机是宾得在八十年代开始推出的A系列(1)中等级最高的一款,同时在整个宾得机械相机中这款机器的定位仅次于宾得LX,也就是说Super A 是整个宾得机械相机群中排行第二的一款机器。 这个图就是典型的早期单反相机的样子,机身俯瞰成T字形,机身对应镜头后部有隆起并印有logo——就是印着pentax的这个位置。现代数码单反多数成L型也就是镜头位于机身的一侧,另一侧较大窄,这种设计最初源自奥林巴斯的设计,因为设计较为合理,符合人体工

程学也便于机身内部零件的设计,所以各个品牌开始效仿。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单反呢?所谓单反全称应该叫单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简称单反,英文名字Single Lens Reflex 缩写SLR 数码单反就是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就是DSLR。可是这个名字又如何理解呢?单镜头很好理解就是只有一个镜头。可能九零后的同学就要问了:这不废话么?照相机不都是一个镜头么?那么请有疑问的同学看看下面这张我借来的图:

相机分析

看完佳能EOS 5D MarkII的外观评测,接下来大家最关心的应该是关于相机画质的评测了。的确,成像质量无论是对于一款相机还是对于一支镜头而言,都是大家非常看重的,也是多数人评价一款相机优秀与否的主要标准。在笔者对5D MarkII套机做过分辨率测试后,可以用“没的说”来形容这一组合的表现,但整个过程绝对“有的看”。 我们所评测的这对组合正是佳能5D MarkII机身与EF 24-105 F4L IS USM镜头,这支红圈镜头在佳能L级镜头中虽不具有顶级的表现,但实用的焦段和防抖功能让这支镜头在市场上也是人缘颇好。

佳能EOS 5D MarkII与EF 24-105 F4L IS USM镜头 测试时我们在CNET中国的数码影像实验室,标准色温恒定光源均匀照射下拍摄 ISO12233分辨率测试标板,使用5D MarkII套机在镜头广角端和长焦端在各档光圈下分别拍摄,并截取100%区域供大家观看细节。 ISO12233(4000线)分辨率测试标板实拍与截图区域 拍摄时相机设定为光圈优先模式、ISO100、自动白平衡、最大最优JPEG格式。除了室内测试,我们还在室外对同一景物进行了对比测试,文章后面的样张部分也为展示出5D MarkII套机的实际表现。

·24mm端各档光圈下分辨率测试 “镜头不打折”是全幅单反充满吸引力的地方之一!所有全幅镜头在全幅单反上可以实现原始的镜头焦距效果,而不必乘以镜头转换系数。因此广角效果就变得更加实在。 24mm端佳能EOS 5D MarkII横向分辨率测试100%截图区域

24mm端佳能EOS 5D MarkII纵向分辨率测试100%截图区域 你可能不喜欢看分辨率测试截图,但你一定关心分辨率测试结果。我们在镜头各档光圈下分别测试水平与垂直分辨率,并制成柱状图以方便观看。 佳能EOS 5D MarkII套机 24mm广角端各档光圈下分辨率测试

自动对焦原理及方法

科技信息2008年第13期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1.引言 自动对焦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各类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照相机、摄像机、显微镜、内窥镜等成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自动对焦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到现在已经日臻成熟并取得了广泛应用。对焦机构就是用来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使得像平面落在CCD的成像表面。 2.自动对焦的分类 从基本原理来说,自动对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基于镜头与被拍摄目标之间距离测量的测距自动对焦,另一类是基于对焦屏上成像清晰的聚焦检测自动对焦。 2.1测距方法 测距对焦主要有红外线测距法和超声波测距法。 (1)红外线测距法该方法的原理是由照相机主动发射红外线作为测距光源,并由红外发光二极管间构成的几何关系,然后计算出对焦距离。 (2)超声波测距法该方法是根据超声波在相机和被摄物之间传播的时间进行测距的。相机上分别装有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工作时由超声振动发生器发出持续超声波,超声波到达被摄体后,立即返回被接收器感知,然后由集成电路根据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计算确定对焦距离。 红外线式和超声波式自动对焦是利用主动发射光波或声波进行测距的,称之为主动式自动对焦。 2.2聚焦检测方法 (1)对比度法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图像的轮廓边缘实现自动对焦的。图像的轮廓边缘越清晰,则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说边缘处景物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就越大。反之,失焦的图像,轮廓边缘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对比度下降;失焦越远,对比度越低。利用这个原理,将两个光电检测器放在CCD前后相等距离处,被摄影物的图像经过分光同时成在这两个检测器上,分别输出其成像的对比度。当两个检测器所输出的对比度相差的绝对值最小时,说明对焦的像面刚好在两个检测器中间,即和CCD的成像表面接近,于是对焦完成。 (2)相位法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像的偏移量实现自动调焦的。在感光CCD的位置放置一个由平行线条组成的网格板,线条相继为透光和不透光。网格板后适当位置上与光轴对称地放置两个受光元件。网格板在与光轴垂直方向上往复振动。当聚焦面与网格板重合时,通过网格板透光线条的光同时到达其后面的两个受光元件。而当离焦时,光束只能先后到达两个受光元件,于是它们的输出信号之间有相位差。有相位差的两个信号经电路处理后即可控制执行机构来调节物镜的位置,使聚焦面与网格板的平面重合。 3.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调焦 随着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图像处理理论的日益成熟,自动对焦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数字时代,越来越多的自动对焦方法基于图像处理理论对图像有关信息进行分析计算,然后根据控制策略驱动电机,调节系统使之准确对焦。 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调焦具有以下两大优点: 第一,调焦更加智能化,聚焦判据更加灵活和多样。基于模拟图像的聚焦检测方法只利用被测物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轮廓边缘的梯度)作为判断是否成像清晰的判据。而通过数字图像处理,不仅可以利用梯度信息,还可以提取图像中各种其它的有效信息进行判断,例如频率、相位等。对于具高频信息的图像,一般而言,对焦越准确,图像信号的频率越高,边缘越尖锐;离焦时则频率降低,边缘相对平滑。此外,由于计算机处理图像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判据进行调焦。例如,有时候所需的目标只是图像中的某一个局部,而不是整幅图像的清晰程度。这时应该针对图像中这一局部进行处理和提取判据,用该局部的对比度作为调焦的依据。 第二,利用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对运行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从而避开复杂的调焦电路和机构。计算机接口和总线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通过软件给出控制信号,直接控制电机驱动物镜的运行,不仅灵活方便,响应速度符合调焦要求,还能大大简化电路和运动机构。 数字式自动对焦的三个核心问题是:l.图像清晰度的评价;2.对焦窗口的选择;3.对成像目标/变焦镜头/图像探测器的反馈控制。 1.图像的清晰度的评价对特定的成像系统,图像的清晰度反映了系统的离焦/正焦程度。当图像比较清晰(即对焦较好)时,图像细节丰富,在空域表现为相邻像素的特征值(如灰度,颜色等)变化较大,在频域表现为频谱的高频分量多。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构造各种对焦评价函数对图像的清晰度进行评价。对对焦评价函数的要求是:(1)单峰函数,且对同一成像目标的一系列图像求其曲线,最大值恰好对应最清晰的图像;(2)函数在峰值两侧分别单调上升和单调下降;(3)函数在峰两侧的斜率绝对值应该比较大。 对焦评价函数主要有以下3类: (1)频谱函数:清晰的图像比模糊的图像包含更多的信息,人们能更好地分辨其中的细节(细节意味着图像有清晰可辨的边缘,在局部有很强的灰级变化,灰级的跃变更加剧烈);(2)熵函数:对焦良好的图像的熵大于没有清晰对焦的图像,因此可以用熵函数作为一种对焦评价标准。即熵越大,图像越清晰;(3)梯度函数:在图像处理中,梯度函数常被用来提取边缘信息。对焦良好的图像,有更尖锐的边缘图像,应有更大的梯度函数值。常用的梯度函数有方差算子、能量梯度算子、拉普拉斯算子等。 2.对焦窗口的选择进行对焦区域选择有两个原因:(1)由于对图像运用对焦评价函数进行的运算基本上与图像的像素成正比,为了达到实时性的要求,必须减少参加运算的像素的数量;(2)如果对整幅图像运用对焦评价函数,图像中不重要的部分(背景)会对评价结果产生负面的影响,导致图像中的重要部分(成像主目标)无法准确对焦。 3.对成像目标/变焦镜头/图像探测器的反馈控制自动对焦系统中的反馈控制关键是确定对焦评价函数的峰值位置,从而通过电机驱动成像目标移动、变焦镜头变焦或者图像探测器移动。 4.总结 各种自动对焦方式各有其局限性。例如红外测距和超声测距的对焦方法,当被测目标对红外光或超声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时,将使测距系统失灵或对焦不准确;而对比度法聚焦检测受光照条件的制约,当光线暗弱或被摄体与背景明暗差别很小时,调焦就会有困难,甚至失去作用。基于图像处理的聚焦检测方法由于图像处理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机资源,这种自动调焦方法对计算机硬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大多数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都采用被动式:即直接接收分析来自景物自身的反光,利用相位差原理进行自动对焦的方式。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的优点是自身不要发射系统,因而耗能少,有利于小型化。对具有一定亮度和反差的被摄体能理想的自动对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对焦,且能透过玻璃等透明障碍物对焦。 【参考文献】 [1]翟蓬,林喜荣.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调焦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2002,(10)33-35. [2]关文俊,和亮.现代相机的自动功能(自动聚焦式相机)[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6)76-79. [3]梁翠萍,李清安,乔彦峰等.简析光学系统自动调焦的方法[J].2006,(6)93-96.[4]李奇,冯华君,徐之海.数字自动对焦技术的理论及实现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责任编辑:韩铭] 自动对焦原理及方法 王虎 (中国海洋大学电子工程系山东青岛266100) 【摘要】从基本原理来说,自动对焦可以分成测距自动对焦和聚焦检测自动对焦。从是否从被测物体获取评价信息可分为主动式自动对焦和被动式自动对焦。本文介绍了自动对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并重点介绍了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方法。 【关键词】自动对焦;图像处理;方法 ●科 ○IT技术论坛○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