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抢庄牛牛压分技巧

作为一本集子的序言,通例要请一时贤方家挥墨为之,方显风光气派。然作者久困乡野,难

到首善之区通都大邑,故龙门难登墨宝难求。此序,只好自己来写。有人把文章比作孩子,

那么自己生的孩子,胖瘦丑俊脾气秉性,我还摸得透。哪儿有个疤瘌有个鸡眼,没有人比我

更清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武侠小说里的说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文章,这是我的看法。

断断续续写了几年,有时洋洋洒洒,有时犹疑不畅。高兴有之,苦恼有之。慢慢积攒了百十篇,自我感觉尚可。我的文字都是我的嫡子后嗣,我溺爱它们。

你说,为何写作?没人逼我写,我自己乐意。

写作,不是一个中文系毕业生的必须。我的文字,是长期阅读的反馈,是心的划痕,是敏感

和不安。用心读了十几年,咀嚼过反刍过吸收过,应该会挤出点牛奶和血来。活到四十,经

历过不少事,欢笑忧伤焦躁神经质,小人物的万千想法,有必要自言自语或向别人倾诉一二。文字可以安慰眼睛呵护心灵的。

先在本子上起草,打成电子稿后发到博客上晒晒。博友们一律赞赏有加,不关利害的掌声,

谁都不吝惜,这是游戏规则。虚荣心作祟,挑挑拣拣,凑成这个集子,题名为《指尖上的冥想》。指尖有时要比脑袋忙碌,应该得到赞美。网络时代也是指尖时代,我珍爱我的指尖,

珍爱我的冥想。

审视这些文字,我并不满意,因为它们太整饬太单薄。我厌恶四平八稳的样板文章,喜欢天

马行空的做派,我的文字应该是桀骜不训的,我却有意无意磨损了自己的锋芒,可惜。

有些文字是写给自己看的,很私人化。自怨自艾自吹自擂自弹自唱,看两遍自己都害臊。我

问自己,老是在鼻子尖上寻找世界,是不是太狭隘。可转念一想就释然了。我只是世界上一

株孤独的庄稼,不会有什么惊天大事叫我一一经历。好在,书本大,能学习很多;心大,能

感悟很多。

我知道,写作需要严格训练。训练初期的模仿很有必要。我的表达有过几次变化。先是模仿

鲁迅先生骂人的文风,极力把句子写得短而硬,如刀削斧劈,写着写着,感觉很累。又喜欢

孙犁的质朴清新,孙犁晚年的文字越来越窄,我不满意。又看汪曾祺,汪先生的文字活脱有韵,但先生的知识面太驳杂,学不来,仅仅学了表达的油滑。腔调易仿,风骨难学。文字里

的风骨气质,不是一下子就能立起来的。

平日爱看现代诗文,也有自己的零星看法。当代散文佳作,有文采有趣味,多了对常识的阐释,多了个体体验,但锋芒少见了思想少见了。我发现,许多人写着写着就不自觉地矫情起

来世故起来。因此,我不太看重散文家的作品,倒乐意读些闲散文字,学者扯淡画家论艺政

客作秀军事评论球场解说娱乐八卦……另一天地,另一面孔,另一活法,不刻意为文反倒时

见精彩,这是职场优势,不服不行。

我不断更换写法,挖掘自己的潜力,可惰性的力量太大,雷同的面孔在不同文章里冷不丁又

冒出来,这叫我很无奈。好在,我不是作家,我的文章不值钱,我会毫不心疼地删削自己的

句子,植皮割肉抽筋剔骨,在所不惜。我就是写着玩,没什么正经。不过,任何活计玩到花

样迭出才算精通。我痴迷于这种挥霍时间的自虐游戏,不计得失输赢,守着自己的领地,自

耕自耘自歌自吟,毫不理会周边的风云变幻。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喜欢六如居士这两句。现代人的生存空间扩大到无垠,

但思想空间太逼仄平庸,有奇怪想法的人太少了,愿意交流的人太少了。人群中,我们将自

己层层包裹,冷冷地远眺对方。诗人说: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好在,网络多多少少提供了一些倾诉的场所,这是好事。可能有些网络作者信口开河口水四溅,可能有些文字带着泥巴污垢。我尊重这些存在,我参与这种表达。

相信,在生活的丛林中,每个默默写作的人都是一株静静开放的花。你也是。

欣赏我者,引以为知音;批评我者,引以为师长。

是为序,请展眼开读。

阳光越过书台映照在书桌上,眼前的的那株兰草叶一片翠绿,中间傲然挺立着一茎花枝,显得清冷孤傲,近日见他开出几朵小花,淡黄色的花朵,静静地躺在碧绿的长叶之中,阳光洒落,就像一个艳丽的人而在沙滩上沐浴阳光。我坐在书桌前,享受着兰花所散发的出来的雅淡清香,泌我肺腑,令我陶醉。这株兰花我得到他,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偶尔轻风徐徐,拂过脸颊,我走在大街上,路过花鸟市场,心中源起了一丝丝的好奇,今日的市场显得如此的热闹,人流淳淳,就像大海里奔腾而流的浪花般川流不息。随着人潮,被挤进了一家花圃。看着老板,有些尴尬,无奈之下只能装摸做样观赏者边上的盆盆花草。一眼扫过身前的一盆青草格外引人注目,询问老板之后,对自己的无知感到脸红,掏钱付款动作迅速,手捧着这株兰花草恨不能立即遁地逃离此地。回家后,我很随意的把它摆放在窗台,浇了点水不再理会,不曾想,一月已过,他竟然发了芽,从他身上冒出几点淡淡的嫩芽,我欣喜不已,把它放在书桌上,是不是的给他浇点水。待它含苞欲放枝叶伸张,我才知道它不是普通的花草,它是花中四君子之一的兰花。我倚靠着窗台,欣赏着眼前这盆优美的兰花,在阳光的映衬之下,就像一个美丽的花蝴蝶在天空下翩翩起舞,不!难道他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来人间许些美丽的爱情故事,我的心中泛起了一丝丝的涟琦,像一丝丝的浪花一丝丝的轻风卷起了我内心深处的沧桑,不觉得视线开始模糊,好像屋内下起了大雨看不清视线,一丝丝的水珠划过脸颊。鼻头泛起了酸楚,我转头看着眼前的兰花,有时你就是我那内心抹不去的伤痕,可是你总是让我无法割舍,我爱你如同天荒地老,就像那水里的鱼儿永伴着清粼粼的水流。分针不断地向左旋转,上班的时间快到了,平凡的、如井水般平静的生活要是像兰花一样美丽动人,思绪万千就好了。

那个傻瓜,最近你终于好起来了,比我们俩想象的都要好。若是不曾爱上他,你又怎会懂,原来自己的荒凉还能变成更深的荒凉。

那个傻瓜,如果让我用四个字来形容你,我一定会用性情中人。知道我为什么总是喜欢在自己难过的时候写你吗,大概就是我写的任何关于你的事,也关于我。

那个傻瓜,你教会了我想他多远都要去看看,教会了我原来想知道一个人的行踪,可以有一百种方式。我终于也变成了一个暗戳戳的收藏以及关注别人的傻瓜。

那个傻瓜,我们是不是都曾小心翼翼的跟随着别人的痕迹,却始终没有赶上他的脚步。我们是不是都曾不怕辛苦的走着他走过的路,只为想要偶遇,却又害怕他的迎面走来而刻意低下头。

那个傻瓜,原来所谓暗恋与失恋,都是自己的自导自演。人家说爱情只是一种感觉,我们却不辞辛苦的找寻证据,或者是彼此安慰他确实在乎你的假象。但我们都深刻的知道,其实那些内心的不安全感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不断的说服自己他可能是自己的良人,但却说服不了自己再去低头,争取和他过一生,因为你我都知道,当他下定决心不顾你是否开心的时候,他就不再值得你的委屈求全。

那个傻瓜,他现在还会时不时的把你拉黑,再放出来。也许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他世界里的兵荒马乱,但是想想,都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但我明白,只有成为旁观者的时候,我们才会觉得可笑。当你深陷其中的时候,是没有脑子的,如同我。

那个傻瓜,别人说当你遇到一个对的人的时候,你才会做自己,但是我却觉得遇到喜欢的人时,就不再是自己了。你已经将近痊愈,却还是会想要我分享些伤感文字来疗伤,大概那是一种上瘾的状态吧。但是天总会黑,人总要离别。

那个傻瓜,他说我占有欲太强,我一直不以为然,但我现在才真正的体会到,也许我真的不在乎他是否真的在我身边,而我知道他此刻在做什么就是好的。你知道那种心情起起伏伏的感觉吗,就像傻子一样,不由得自己控制。

那个傻瓜,我以为我不会再去冲动的找一个人的痕迹,但是还是会在看到他办公室外的苍凉时,觉得他可能已经人去楼空而心底兴起难掩的失落。我以为我已经接受了可能以后连跟他在一个城市的机会都不会再有时却看到他朋友圈发的路况信息,知道他还在这个城市的惊喜时,我们又如何欺骗自己其实已经不在乎呢?

那个傻瓜,你是不是也经常发现自己如此软弱却无能为力呢,你是否会想自己再去搏一把也许就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呢,最后却还是会劝自己,算了吧,忘了吧。

那个傻瓜,我们随便拎出一个片段,可能都是这个青春的一部小说。你总说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垃圾,不知道自己当初是怎么眼瞎了。但是再是垃圾,他也是在某个时间里你当做生活支柱的人啊。那个傻瓜,我知道,若不是万不得已,没有哪个感情会凭空消失,除非他不曾爱过。但我相信,你的每段感情,都有痕迹。

那个傻瓜,我想起开始关注微信步数,还是你跟我讲你会每天关注他的步数,去想他今天是在忙着还是闲着。你会问我他在群里的动态,来想他是否手里拿着手机却不回复你的消息。

庆幸的是有很多我可以告诉你,而对于我,却无能为力。如今,我也成了每天打开微信步数

多少遍的人了。

那个傻瓜,我们也已经不小了。不幸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遇到他,才深刻的明白曾经沧海难

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真意。女孩,一旦爱而不得之后,就会变得挑剔,因为再遇到的人,都不及他。

那个傻瓜,除了是个颜狗外,我从不认为自己庸俗。你说你要努力的挣钱,挣足够的钱后,

就去追寻自己想要的。我当时还是不能理解,但是我现在终于知道钱的重要性了。我也想要

在自己有足够的钱后,不再惧怕往后余生的起起伏伏。

那个傻瓜,是不是每段感情,先认输的人都是需要割地赔款的。在第一次删去他微信的时候,结果是我知道了以后再也不能轻易删了;在第一次说和好的时候,我知道了以后再也不能轻易

任性了。每一次的重新开始,都是在自己的一些妥协之后。然而在知道自己再无可妥协的时候,想认输,也不会再开口了。

那个傻瓜,曾几何时,我已经不愿再写什么东西,因为在他看来,这是多么无聊。可能这是

我们刚从学校出来的人的通病,天真无知并不切实际。而对于他们来说,现实已经如此艰难,还谈什么风花雪月。

那个傻瓜,你终于走出来了迷雾,他终于失去了你。

一次,我和老公去饭店吃饭,人居然坐满了,可见生意之红火,别人都说这家店的炒面不错,我们也是慕名而来。

由于人多,面一时半会还没做好,我们就耐心的等待。在这等待的间隙,我观察着前来吃饭

的人们,在我们的左边,有三个人一桌,两女一男,看起来都很忙碌,每人一部手机,看的

不亦乐乎,到吃饭时也没有任何交流。

起初,我以为他们不认识,可等到要走时,竟然同时起立,前后而出,不忘了说一句:“走

吧!”听起来又是熟人,难道这就是传说的“手机控”吗?既然是熟人,吃一顿饭,全程无交流,

那还不如各吃各的,倒也省事,何必这么麻烦,相聚却无言,这世界怎么了?

不禁让我想起了高中时代,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来到了离家三十多里远的地方上学,平时

和家里基本不联系,有事打固定电话,一般情况也不打,因为贵。那时候最高兴的是收到书信,来自同学的,亲人的,无比激动。

记得,我上了高中,而同桌的她,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我们并没有因为距

离的遥远而断了联系,忘却彼此。书信成了我们的纽带,连接着这份厚重的友情。在文字中

我们互诉衷肠,在书信里我们闲谈聊天。收到来自远方的问候成了最快乐,最酷的事情,到

毕业竟然收了一打信。每次,我们都变着花样叠信纸,手工制作也提高了不少。在信中,有

家常理短,有嘘寒问暖,有快乐伤心,也有人生迷茫,但不管怎样,心情是快乐的。

上大学那会,同学已经开始手机联系,而我则用宿舍的固定电话,多半也会写信,因为电话

虽方便,但费钱,而且有些事电话也说不清楚,还不如书信交流清晰。说不出口的写起来可

容易了,多少事都能交待清楚,想写多少都可以。

看信也是一种乐趣,幽默的语句,细碎的生活琐事,读来好像就在眼前,忍不住还会大笑。

每天,最期待的是收信,然后坐床上静静的读信,在文字中感受彼此的生活。

现在,通讯发达了,人手一部手机,功能齐全到你没有任何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和亲人、

朋友说话的时间,你的生活被手机控制着,缺了手机,感觉缺了整个世界。孩子,老人,青

年都在忙碌,我们成了低头一族,错过了瞭望远方的机会,眼中溜走了生活的痕迹,心中缺

失了陪伴的美好。不知不觉,一整天就在手机中度过了,孩子哭闹,给手机,立马停止哭声,安静的可怕。外出吃饭,本就为热闹,眼中缺少了交流,谈话也变得无趣。家人聚餐,父母

手忙脚乱,可最终抱着手机听父母唠叨,相聚变得尴尬无言。我们到底怎么了,是手机偷走

了我们吗?还是我们变得冷漠,不爱说话。现在我们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

怀念那没有手机的时代,怀念那艰苦的岁月,更怀念那距离遥远的交流。

落花随水,千叶随风。

仲夏之末,就像是人至中年,值此时节,总会有一些的别样的思绪,是酷暑将去的欣喜。是

时光匆匆的叹息,亦是对人生的思考。夏之末,秋将临。一年的光景,便在这早就习以为常

的日升日落,月落月起的场景中悄然过半。就好像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在平平淡淡的岁

月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千篇一律的生活,春去秋来,冬雪落寒春,早就不过寻常之景。春

暖桃花开,小榭听风雨,中秋赏明月,寒冬观腊梅这样的闲情雅致,对于当世人而言,不过

是故事里的篇章,是那些才子佳人的话题,总显得华而不实。

太平盛世,绝大多数人生活总会显得平平淡淡,所思所想,无非与财米油盐酱醋茶相关,无

论怎样的激情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归于平淡。就像是随水飘零的落花,再怎么惊艳也不过

短暂的一刹。而后消失在远方。风月虽美,却架不住现实扰人心,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赤子之心总能自得其乐。年轻时奔波的岁月总会有或这或那的忽略,虽有成功,也有着太多

的失败,有错过,也有遗憾。总结起来无非便是:我欲把事全,无奈当时阅历浅。或许只有

到了中年,历经风雨之后才会有:明月一如初见,而我是过来人,人尚未老而鬓先斑,志还

未酬而梦却已残的自我人生评价。

或许也正是这个时节,看着辽阔的星空,看着身边熟悉的景色,迎着略带一丝凉意的晚风,

风轻拂着额前的发丝,心绪仿佛也被风吹得有些凌乱。谈不上欢喜,也谈不上伤感,自有一

种淡淡的情绪在心间难言。有时常常会想,关于人命数的言论,自古以来便有之,这天地万

物是否真的存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的说法?只是天道浩渺,自古以来又有谁能得窥全貌。无论对周易还是河图洛书的研究,或许古人也只是略有所悟罢了。

夜无言,香漫天。风无形,叶有声。伴随着无数叶片摩擦发出的哗哗声,庭院里的夜来香,

香味浓郁到异常,原本早就习以为常的景色,在这思绪纷飞的今夜似乎显得有些特别,也许

是因为今夜有所感悟吧,或者说眼前这千叶随风舞,花香夜玲珑的景象便是我所思考的天道。花谢复花开,冬去春又来,人间百年事,弹指一挥间。这便是天道。这便是定数!

去过云南的丽江,那里的石板街让我震撼:满街都是麻石铺就,麻石大小均匀、边角整齐,

呈长方型,约40*60见方,横铺竖砌,隙缝交错,平坦如泊油马路。假如把它竖起来观看,

就像一面青砖砌起来的山墙。石板街的北端是一条水渠,雪山的溶水从这里流入古老的街巷。街的入口一架水车啧啧啊啊,在水流的推动下吟唱那西族无词的歌谣,沿街排开的还有木板

围拢的民居。

我像是走进了自己的故乡,但却不是真实的故乡,像是梦幻中的故乡。因为我的故乡也有一

条古老的石板街,有沿街排开的骑楼,有雨霁之后架在山梁上的彩虹。但它的石板街没有丽

江这样的整齐唯美,这样的气势浩荡,这样的浑雄豪迈。它没有游人的足迹,没有游人的跫音,没有厚重的文化和历史遗存。它只是默默地悄无声息的静卧在桂西北的崇山峻岭之中。

只有像我这样的异乡游子提起它、想念它、回忆它的时候,它才拭去那层迷蒙的山雾,绽露

一下它的面容。

记得是我先问的父亲:老家的石板街是什么年代铺的?父亲说:不清楚。那时候的父亲忙于

事业,忙于家小。等到父亲步入暮年,岁月沉淀了他苍老的记忆,这个时候,父亲反过来问我:老家的石板街是什么年代铺的?我的回答和先前父亲的回答一样:不清楚。

对于故乡的石板街,论起它的整齐,论起它的气势,论起它的美学特质,相比于丽江的石板

街的确差的很远。但是细细琢磨之后也有它的“非同一般”。单就石板而论,丽江的石板是整

条凿刻好的麻石,尺寸规整,标准的长方形,铺就起来省时、省事、美观。而故乡的石板则

是形状不一,有大有小,是乱铺,费事费力。可是这一“乱”却乱出来水平。拼七巧板比拼长

方形的难度要大得多;“鹅卵石砌墙”应用的是难度极高的“散点力学”,它比平砌的砖墙难度

要大得多。由此可见故乡人的工匠水平和聪明才智非同一般。石板街呈龟背形,石板光滑圆润,严丝合缝,小雨的时候雨水走两侧屋檐的石坎下,大雨的时候满街雨水奔涌,像条小河。雨过天晴,石板街清清爽爽,没有雨后的泥泞,丝毫不影响故乡人的生活往来和耕播农事。

故乡多雨,雨季一到,瓢泼大雨常常不期而至,故乡人凭着这一处清清爽爽,光滑圆润,净

洁如洗的石板街,除去了雨后泥泞的烦恼,带来了生产、生活更多的方便。

而石板街留给我的是更多少年的快乐。

山雨刚刚停止的时候,少年的伙伴们光着脚丫,手拿“鸡崽”跨过自家屋檐,没有预约也不用

打招呼就聚集过来,往石板街中央一站,俯下腰,将“鸡崽”放在一块略为翘起的石板上,“鸡母”照准翘起的“鸡崽”头,一棍子打下去,“鸡崽”便“跳”起来,腾在空中,然后“鸡母”照准空

中的“鸡崽”就是一棍,将那“鸡崽”打向前方,很远很远。“打鸡崽”是少年时光最好玩的游戏。所谓的“鸡崽”就是一根十多公分长,脚母指粗的木棍,“鸡母”也是木棍,它比“鸡崽”略粗,

长约“鸡崽”的一倍。“鸡崽”被打向前方,伙伴们就在那里接,接住了就算胜利。胜利的一方

换过来打,失败的一方换过去接。这样反复。有时候将背带上的弟妹解下来,放在石板街旁边,去和小伙伴们打“鸡崽”,弟妹阿了屎,发现得早的话,将弟妹移向一边,然后站在石板

街中央,双手卷成喇叭状,凑到嘴边高喊:“狗、狗、狗……”如果周边有狗,自然奔跑过来,一口两口就把屎吃了精光,还用舌头在阿屎的地方不停地添。发现得晚的话,不用喊,就有

鼻子灵敏的狗寻味而来,有时候来了好几条狗,抢屎吃,互不相让就在那里咬起来,上演一

场“饿狗争食”的剧目。乡民们养狗不是养宠物,没有专用的粮食喂狗。在我的故乡满石板街

乱跑的孩童阿下的屎是不用打扫的,打扫的任务由狗来完成。

石板街还是乘凉的好地方。盛夏,吃罢晚饭的村民,或拉一条木凳,或提一张躺椅,或铺一

卷竹席,或躺或坐在石板街上,篷扇一摇一摇地驱赶着蚊虫飞蚁。他们在品论:谁家的孩童

长得胖;谁家的肥猪今年出栏;谁家的妹仔该出嫁;谁家的男孩该娶媳;谁家的稻谷收成好。等等。如洗的月光照在身上,缓缓的山风贴着他们的身体,这一天的疲倦或许就在这月色中,在这些暖暖的言语里悄悄消除;或许就在这清凉的山风里进入梦乡。这里说的是大人。小孩呢?我们拿着一个小瓶,透明的,追逐满天乱飞的萤火虫。石板街的平坦让我们肆无忌惮的

奔跑,刚开始我们用篷扇乱打空中的飞萤,效果不佳,聪明的伙伴就用树枝打,果然奏效。

一只瓶子里装上几十只萤火虫,瓶子就亮光光的。我们挥舞着光亮亮的瓶子像运动员高举着

火炬在石板街上疯跑,即使摔倒,瓶子也不会摔坏,我们已经练就了这方面的技能。

石板街是坦荡的,石板街还是无私的,它孕育了故乡人高尚的品行和道德素养。路不拾遗、

夜不闭户是故乡的真实写照。上坡锄地、保苗施肥、收割谷米、赶街购物,家家户户出门,

铜锁挂在门扣上,只当是个摆设,只要不出远门,那只铜锁便没有用场。家里的什物,比如

筛米的稀筛、密筛,比如锄头、镰刀、刮子……靠挂在自家墙上,谁要使用不必打招呼,取

下来拿回去用了就是。劳作回家的乡人要用自家的什物,抬头找不到,便往石板街中央一站,同样双手卷成喇叭状,凑到嘴边,亮着嗓子高喊:哪个拿我家的筛子啰?哪个拿我家的镰刀啰?不一会一定有一位乡人也是站在石板街中央,同样的双手卷成喇叭状,凑到嘴边,亮着

嗓子答到:在我家咧!在我家咧!于是小跑着将家什递了上去。没有什么“谢谢!”“多

谢!”“不好意思!”等繁琐的礼节词语。下次照旧。对臼和石磨是大家什,置放在自家骑楼下,满大街的乡人不必“请示”便可以“共享”,用旧了,要花钱请石匠对磨损的部位用铁錾子凿洗,也是不用招呼家家户户都会拿着钱来,少的几分、几毛,多的一块、两块。少点多点没人计较。

那一次,已是耄耋之龄的父亲突然又问我:老家的石板街是什么年代铺的。我迟疑了一会,说:唐朝。一直以来在我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石板街是何时铺成的答案,在回答父亲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跳出这么个答案来。事后细想,它一定是无意识的来自于我对故乡历史的那一

点点了解:唐朝时期中央政府在故乡设置了羁縻述昆州,州辖五县,州治述昆。述昆就是故

乡旧时的名称。“羁縻”是当时的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施行的以当地“头人”、“首领”、“族长”为行政长官,领导、治理本域民众,达到稳定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政权形态,它类似于宋朝之后的“土司衙”。我大概觉得唐朝的故乡是故乡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所以就将铺就石板街的

功绩归功于它。怎么说呢?也算是给父亲的一个回答吧!在我看来,有答案总比没答案要好,谎言的答案总比失望的答案要好。看得出来父亲的确满足了,因为父亲的满足,他一定将牵

挂于心中的那一缕乡愁如释重负的解脱出来,然后轻盈而上、驾鹤西去。而说完谎言的我,

仍然在岁月的河流中寻找故乡石板街铺就的年代,寻找铺就石板街的乡人,并将它作为植根

于异乡游子心中的一缕乡愁——它一定是父亲未完了的乡愁的延续。

王小玲,一个13岁的中学生,,生活在乡下的普通家族,以前一直是一个活泼,快乐的学生。作为孩子父亲的王平,靠夫妻进城打工维持家族的日常开支。

突然,一天,王平骑着自行车下班回到自己的家里,他到田头,忙了一会儿农活,回来吃过

晚饭,喝了一会儿茶,就早早地上床上休息了。

但第二天上班时,发现自己皮夹内的一百元不见了,让他一天在城里工作心神不定。

等到他下班回到家里,看见女儿也放学回到了家里,就严厉地责问道:“小玲,你是否拿了我钱包内的钱?”

小玲一听父亲的高声责问,只得低声说道:“爸爸,是我拿了你的钱,我们学校要用钱。”

父亲也不再追问钱的用作,放过了自己的女儿,边上的夫人一听自己的老公高喊责问,也不

敢细问女儿,究竟是什么原因,拿了爸爸的钱。

又过去了一个星期,小玲在学校,又遭到了校外三个团伙人员的威逼:“明天拿钱来,不然,我们就打断你的腿。”

作为一个小女孩的小玲,自然不敢道一个不字,只得点了一个头,算是给这帮人的一个肯定

回答。

为了自己在学校与家里的路不惹事情,小玲又悄悄地向父亲的钱包下手,又是拿了一百元钱,第二天一上学,又在路上交给了那些校外挡路的恶霸。

过了几天,小玲的父亲,又发现了自己的钱包少了一百元,于是,他又逼问自己的女儿道:“小玲,你是否拿了我的钱?”

小玲差点要掉下自己的眼泪,但她不想让自己路上的遭遇,惹得父亲的不开心,只是硬着头

皮说道:“爸爸,我知道错了,以后我再也不敢这样做了。”

作为父亲的王平,一听女儿又拿了自己的钱,就在自己屋子边上,拿起了一根树枝,将女儿

拖过来,进行了一顿痛打。

被父亲痛打一顿之后,小玲也没有哭诉自己要钱的原因,只是反自己内心的痛苦,深深地埋

入自己的内心心中,因为父母的毒打,让她幼小的心灵,进入了极度痛苦的边缘。

第二天一早,小玲她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家里,再也没有回来。

直到父母下班回家,父母没有发现女儿,父母连忙寻找女儿在家附近的同学,没有找到自己

的女儿,于是,向不寻的派出所报警女儿失踪。

直到第二天,村民才在东村的一条河浜内,发现了小玲姑娘的遗体。

13岁,一个可爱的生命,突然终结于此时的花一样的季节,作为做父母的,将钱看得太重了,也没有细细问问自己女儿要钱的用处,或者在学习、路上是还碰到了难处,而是一味地责怪

自己的女儿,偷了父亲的钱。

父母跟自己的子女,是一个爱的相互,父亲却一味以自己是一具长辈自居,没有跟自己的女

儿沟通,严厉的责怪与棒打,让女儿最终走上了绝路,真的让人痛心的冷漠父亲!

13岁,是一个性格可逆性非常强的年龄,我们做父母的,要深刻地从这一个案例中,吸取自

己的教训,以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的出现,而王小玲,作为故事的主人翁,再也无法回到现

实生活中,只能让父母,因为女儿的不幸逝世,而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作为一本集子的序言,通例要请一时贤方家挥墨为之,方显风光气派。然作者久困乡野,难

到首善之区通都大邑,故龙门难登墨宝难求。此序,只好自己来写。有人把文章比作孩子,

那么自己生的孩子,胖瘦丑俊脾气秉性,我还摸得透。哪儿有个疤瘌有个鸡眼,没有人比我

更清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武侠小说里的说法。有人的地方,就有文章,这是我的看法。

断断续续写了几年,有时洋洋洒洒,有时犹疑不畅。高兴有之,苦恼有之。慢慢积攒了百十篇,自我感觉尚可。我的文字都是我的嫡子后嗣,我溺爱它们。

你说,为何写作?没人逼我写,我自己乐意。

写作,不是一个中文系毕业生的必须。我的文字,是长期阅读的反馈,是心的划痕,是敏感

和不安。用心读了十几年,咀嚼过反刍过吸收过,应该会挤出点牛奶和血来。活到四十,经

历过不少事,欢笑忧伤焦躁神经质,小人物的万千想法,有必要自言自语或向别人倾诉一二。文字可以安慰眼睛呵护心灵的。

先在本子上起草,打成电子稿后发到博客上晒晒。博友们一律赞赏有加,不关利害的掌声,

谁都不吝惜,这是游戏规则。虚荣心作祟,挑挑拣拣,凑成这个集子,题名为《指尖上的冥想》。指尖有时要比脑袋忙碌,应该得到赞美。网络时代也是指尖时代,我珍爱我的指尖,

珍爱我的冥想。

审视这些文字,我并不满意,因为它们太整饬太单薄。我厌恶四平八稳的样板文章,喜欢天

马行空的做派,我的文字应该是桀骜不训的,我却有意无意磨损了自己的锋芒,可惜。

有些文字是写给自己看的,很私人化。自怨自艾自吹自擂自弹自唱,看两遍自己都害臊。我

问自己,老是在鼻子尖上寻找世界,是不是太狭隘。可转念一想就释然了。我只是世界上一

株孤独的庄稼,不会有什么惊天大事叫我一一经历。好在,书本大,能学习很多;心大,能

感悟很多。

我知道,写作需要严格训练。训练初期的模仿很有必要。我的表达有过几次变化。先是模仿

鲁迅先生骂人的文风,极力把句子写得短而硬,如刀削斧劈,写着写着,感觉很累。又喜欢

孙犁的质朴清新,孙犁晚年的文字越来越窄,我不满意。又看汪曾祺,汪先生的文字活脱有韵,但先生的知识面太驳杂,学不来,仅仅学了表达的油滑。腔调易仿,风骨难学。文字里

的风骨气质,不是一下子就能立起来的。

平日爱看现代诗文,也有自己的零星看法。当代散文佳作,有文采有趣味,多了对常识的阐释,多了个体体验,但锋芒少见了思想少见了。我发现,许多人写着写着就不自觉地矫情起

来世故起来。因此,我不太看重散文家的作品,倒乐意读些闲散文字,学者扯淡画家论艺政

客作秀军事评论球场解说娱乐八卦……另一天地,另一面孔,另一活法,不刻意为文反倒时

见精彩,这是职场优势,不服不行。

我不断更换写法,挖掘自己的潜力,可惰性的力量太大,雷同的面孔在不同文章里冷不丁又

冒出来,这叫我很无奈。好在,我不是作家,我的文章不值钱,我会毫不心疼地删削自己的

句子,植皮割肉抽筋剔骨,在所不惜。我就是写着玩,没什么正经。不过,任何活计玩到花

样迭出才算精通。我痴迷于这种挥霍时间的自虐游戏,不计得失输赢,守着自己的领地,自

耕自耘自歌自吟,毫不理会周边的风云变幻。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喜欢六如居士这两句。现代人的生存空间扩大到无垠,但思想空间太逼仄平庸,有奇怪想法的人太少了,愿意交流的人太少了。人群中,我们将自己层层包裹,冷冷地远眺对方。诗人说: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好在,网络多多少少提供了一些倾诉的场所,这是好事。可能有些网络作者信口开河口水四溅,可能有些文字带着泥巴污垢。我尊重这些存在,我参与这种表达。

相信,在生活的丛林中,每个默默写作的人都是一株静静开放的花。你也是。

欣赏我者,引以为知音;批评我者,引以为师长。

是为序,请展眼开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