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大生产 七年级音乐教案

军民大生产 七年级音乐教案
军民大生产 七年级音乐教案

课题:《军民大生产》课时:一课时

课型:唱歌课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目标:

1.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军民大生产》,表现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精神。

2. 通过本课的演唱和欣赏使学生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

3. 通过创编劳动号子,理解掌握劳动号子的特点、作用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一、导入,揭示“劳动号子”

1.设置问题:(1)老师想要移动钢琴,请几位男同学帮忙。(学生尝试)(2)我们应该怎样抬,才能把钢琴平稳地抬起来?(学生讨论)

(3)引导学生喊口令“1,2,3”,喊口令的作用是什么?(板书:统一发力)(4)要移动步伐,可以喊“1、2,1、2”。(板书作用:统一步伐)

2.小结,揭示这就是“劳动号子”,一个简单的“劳动号子”。(板书:劳动号子)

3.引入情境,体会号子的情绪作用。

师:有这样一个场面,果园里,大家都忙着采摘苹果,正当大家都有些筋疲力尽的时候,前面有一只小老鼠跑过,后面紧跟着一只猫穷追不舍。老师把它编成了一个“劳动号子”。

前面有只老鼠,嘿哟嘿哟!后面有只猫啊,嘿哟嘿哟!

同志们啊,嘿哟嘿哟!加油采苹果啊,嘿哟嘿哟!

(1)师示范,生尝试。(2)师:在辛苦的劳动中,加入丰富的语言和简单的节奏,与单纯的喊“1,

3”这样的口令相比,这样的口令下劳动的心情怎么样?(板书:调动情绪)

二、学唱《军民大生产》,感受“劳动号子”

师:在相同的节奏中加入丰富的语言,甚至旋律,劳动号子就成为了歌曲。请欣赏歌曲,歌中所唱的是哪一种劳动场面? 1. 欣赏视频《军民大生产》,学生交流。

2. 简介歌曲:这首歌曲是依据甘肃著名的打夯号子《推炒面》改编而来,表现了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生产的热烈情景,并被选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首歌曲原名为《边区十唱》,有十段歌词,现经过改编成为五段歌词,改名为《军民大生产》。

3. 复听,思考歌词内容表现了哪些劳动场景?(开梢林,开荒……)

4. 衬词句,“西里里里察拉拉拉嗦啰啰啰太”讨论作用。

师: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这些句子加在歌曲里有什么作用?

(1)讨论作用:这些具有劳动特色的衬词渲染了歌曲热烈、欢腾的气氛。(2)按节奏读一读

(3)加入旋律,唱唱歌谱,

(4)提示注意升记号,上滑音记号 5. 师生合作念第一、二段歌词。

3、(1)师领生齐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号子吆喝声的特点,讲解重音记号。(2)交换念歌词,注意第五小节切分音节奏。(3)生尝试第二段歌词。

4. 学唱第一、二段歌词。师领,生唱衬词部分。再交换。

5. 自学后三段歌词。

6. 完整唱歌曲《军民大生产》。

7. 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8. 分角色,跟音乐唱。

三、拓展,了解本土“劳动号子”

师:刚刚我们唱的歌曲《军民大生产》是甘肃著名的劳动号子。在我们海盐,也有我们特有的劳动号子——海盐塘工号子。

1.看视频介绍“塘工号子”。

(“塘工号子”是劳动人民在修筑钱塘江海塘时,为了统一动作,协调节奏和

缓解疲劳而唱的一种歌调,是伴随劳动而集体创作的劳动号子。修筑海塘工程从挑土填基到采石搬运,从撬石到打桩,再到砌石合龙等多道工序,分别有长杠号子、短杠号子、翻石号子、撬石号子、打夯号子等等人们把它统称为塘工号子。塘工号子”已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了解“塘工号子”中简单的长杠号子、打夯号子。

3.小结:劳动号子的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顺口编出来的,内容多与劳动直接联系。

四、创编,掌握“劳动号子”

师:“劳动是生活,生活中的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当做音乐的素材来歌唱,请同学思考一下,在你的家庭以及学校生活中有哪些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歌唱呀?” 1. 学生分组创编

2. 用《军民大生产》的旋律,唱一唱自己创编的劳动号子歌曲。

五、小结下课

师:“音乐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了音乐,让我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那么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创作出非同凡响的音乐

草原牧歌教案

《草原牧歌》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 独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目标: 1、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同时也了解内蒙古民歌中的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的含义。 2、通过欣赏藏族民歌与蒙古民歌还有维吾尔族民歌,让学生更能了解藏族和蒙古族以及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歌曲的特点以及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3、培养学生听辨能力以及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并且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难点: 1、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2、了解内蒙古民歌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的含义以及藏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将带同学们到一个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请同学们听着这首熟悉的歌曲随我一同前往。”(播放《蒙古人》,边听边观赏草原风光。)请同学们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美丽的东西告诉大家,并谈一下你的感受。让我们共同体验一下蒙古族民歌的无穷魅力吧!(出示课题)《草原之旅—少数民族民歌》 1、首先播放《牧歌》 问题:当你听完这首歌曲后,请你谈一下你对这首歌曲情绪、风格特征的认识? 2、(出示幻灯) (1)、内蒙民歌: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2)、长调民歌:曲调悠长,节奏自由,篇幅较长,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是蒙古族民歌的典型形式 (3)、短调民歌:曲调紧凑,节奏整齐,篇幅较短 3、给学生讲解关于内蒙古民族的生活风俗: (1)如:奶茶、烤全羊等图片 (2)、播放“那达慕”影片 那达慕-----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或游戏的意思。蒙古族人民传统的群众性集会。也是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3)、出示图片:一代帝王------成吉思汗: 祭成吉思汗陵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成吉思汗是蒙古族崇敬的民族英雄。每年阴历3月21日为春祭。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池淮镇初级中学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红河谷》 教学内容: 1、歌曲和合唱曲《红河谷》。 2、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键盘钢琴、三角铁、手鼓、沙锤等乐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能力目标: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情感目标:欣赏翻译版本《红河谷》,结合歌曲、合唱曲《红河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作品中流露出的爱乡之情,更让他们成为情感丰富,爱心四溢的创造者。 【德育渗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背唱《红河谷》。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2)启发学生理解该旋律与欧洲音乐风格特点的联系。 (3 ) 应启发学生从调式、音阶、旋法、节奏等方面来分析音乐艺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红河谷.MP3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音乐气氛,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课堂,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是哪个国家的景色?(播放课件)加拿大风景.ppt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设计意图:从多媒体播放的音乐风光片中可以看到,辽阔的草原汹涌的江河、枫叶国旗以及多伦多电视塔,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此时背景配乐为加拿大民歌《红河谷》,为下面的欣赏及学唱作铺垫。采用情景教学法导入)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牧歌》教学设计-最新资料

《牧歌》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七年级(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独唱、无伴奏合唱、小提琴、大提琴独奏等不同版本的《牧歌》改编曲。 2、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 3、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并了解其音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不同演唱、演奏风格的乐曲《牧歌》,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草原人民的热情、豪放以及草原民族音乐的独有风格,体会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通过对歌词、旋律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内蒙古音乐文化风格特点,了解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跟随伴奏分组准确演唱和表现歌曲。 3、了解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马头琴,能够分辨马头琴音色,并尝试在乐曲《牧歌》旋律中即兴填词,表现草原风情。 【教学重点】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把握其演唱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演唱时应注意带有连音线音符的时值;在尝试创作环节需要教师引导、调动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幅不同颜色的画卷,这三种颜色组合在一起会呈现出一幅美丽的风景,我们发挥下想象力: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草原,白色代表羊群,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在辽阔的草原下,蓝天和白云的映衬 下成群的羊儿悠闲的散步?…这是哪里特有的美景呢?(教师出示第四幅草原画卷。) 学生:内蒙古大草原。 教师: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在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在版图上呈狭长形的部分就

是我国最大的牧区所在地——内蒙古自治区,在那里孕育出一個少数民族——蒙古族。蔚蓝的天空下,朵朵白色羊群点缀下,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上,生活着智慧、勤劳的蒙古族人民,他们在缔造光辉历史的同时,这個酷爱音乐、能歌善舞的民族也创造了绚丽的草原音乐文化。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下面我们欣赏一首蒙古族民歌《牧歌》,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回答问题。 二、完整聆听 教师:完整聆听之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这是一首无伴奏的独唱声乐曲。速度上,曲调显得悠长,节奏很舒展,旋律上,起伏虽不大但很有气势,从音乐中能感受到辽阔壮丽的草原美景。 教师:蒙古族民歌《牧歌》主要为放牧时演唱,曲调高亢、嘹亮、宽阔、舒展,悠扬飘荡,又兼有宽广豪放和优美抒情;节奏自由舒展,多采用“密一疏一更密一疏”;歌词基本对称,描绘出绿绿的草原上“蓝蓝的天空”、“白云”和“雪白的羊群”,色彩明朗、情景交融,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短歌、叙事歌、摇儿歌和儿歌等。而牧歌作为绚丽多彩的蒙古族音乐的一部分,内容上,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充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主要内容;歌词上,注重抒情,又善于描绘景色,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旋律上,上行乐句节奏通常悠长徐缓的,而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节奏,形成绚丽的华彩乐句。 草原牧歌这一独特民歌体裁及其风格的形成,对蒙古族民歌的各個领域如颂歌、宴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乃至器乐曲,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分析学唱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牧歌》,请同学们跟读节奏:x X X X并填歌 词读节奏。 教师:同学们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用“ a填充旋律哼唱;最后完整随范唱轻声唱。 歌曲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草原美景,蒙古族人民过着舒畅的自由生活,同学们在演唱时,要置身于美丽的草原,奔腾的马儿和雪白的羊群仿佛就在眼前,要把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大家面前,看看谁更有感染力?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备课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音乐 姓名: 2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 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 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 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 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 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 的表演能力。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红河谷》教案

歌曲《红河谷》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使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 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3、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相关乐理知识,了解弱起小节,并能用 4/4拍指挥歌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红河谷》,理解欧洲移民后裔的音乐特点。 难点:(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能边演唱边指挥歌曲。 (2) 掌握4/4拍强弱规律。 教具:多媒体、钢琴、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观察一下,这是哪的景色?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师:对了,枫叶是加拿大的国树,中国的第一高塔是东方明珠,467.9米,多伦多电视塔有553.33米,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

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式建筑物,从高处眺望,可以游览最完整的都市风光。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接美国本土。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人常说:“我们国家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丰富多彩的地理”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同学们考虑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 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 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 __战士热爱祖国,热爱 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 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 《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 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初中音乐 红河谷教案

红河谷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难点: 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红河谷》音乐片段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请观察一下,这是哪的景色?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多伦多电视塔等。 师:对了,枫叶是加拿大的国树,中国的第一高塔是东方明珠,467.9米,多伦多电视塔有553.33米,堪称是世界上最高的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独立式建筑物,从高处眺望,可以游览最完整的都是风光。 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南接美国本土。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加拿大的国徽(教师介绍) 加拿大人常说:“我们国家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但有丰富多彩得地理”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 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牧歌-七年级音乐教案

课题:《牧歌》课时:一课时 课型:唱歌课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通过对《牧歌》的学唱和欣赏,让对地域性民歌特征不甚了解的七年级学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同学,通过同学们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同学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了解我们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文化等。 2)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3)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增强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情景展示、体验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音乐基础知识:换气符号、休止符的用处。 教学重点 1、了解无伴奏合唱和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 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3、在欣赏《牧歌》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受、表现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指导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方式。 2、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方法谈话法、比较法、想象法、体验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同学们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歌曲,请你们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播放《蒙古人》)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么蒙古族的饮食是以什么为主的?(奶食)服饰呢?(蒙古袍)被称为什么民族?(歌舞民族)让我们来了解蒙古(视屏风情片) 新课教学 欣赏歌曲《牧歌》。(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1、旋律有什么特点?(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2、老师范唱,并出示歌谱和歌词:学生模唱歌谱。 3、音乐符号(黑板): (1)换气(√);(2)休止符:(简谱中:0)休一拍 4、从歌谱中看看,本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生:第1、2小节与第5、6小节、9、l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即:X X │X?X 师:对。那么我们一起打打这个2/4拍节奏(重复出现的)吧。注意:强弱规律! 5、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老师用电子琴弹曲子,生用M唱,并注意正确地唱刚刚学过的音符部分) 6、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7、比较两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8、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注意:哪部分音高,哪部分音低平) 9、欣赏《牧歌》 (1)请你闭上眼睛听,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生:(无伴奏合唱)恩! 师:(视屏)这种只用人声歌唱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2)再来听听著名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牧歌》,比较一下两个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多媒体播放) 生:一个合唱,一个独唱,更喜欢无伴奏合唱,更显出草原宽广、音色空旷优美。师:对。我们歌曲的演唱形式里有:合唱、独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等。让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喜欢聆听进行曲,能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发展目标:聆听《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能运用进行曲的知识分析所欣赏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3、情感态度目标:对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进行曲。 重点、难点: 分析、了解不同类型进行曲的特点,它们所适用的演出场合及功能。 教具: 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生随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音乐,有秩序地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提问并引出课题:进行曲。 二、复唱《当兵的人》 1、导入新课 上节课学唱了军旅歌曲,也聆听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些都是军队进行曲。军队进行曲给人以激昂向上的情绪。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都表现这样的情绪? 在生活中,当你行走时,有高兴和欢乐也有忧愁的时候,进行曲也能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来。 感受在婚礼中,人们行进时的音乐。欣赏《婚礼进行曲》感受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情绪是欢乐、幸福,神圣的,非常的恢宏,仿佛是人置身于高达,富丽堂皇的教堂当中。此曲是瓦格纳所做的《婚礼进行曲》与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齐名,在国外,人们习惯把这两首乐曲并用。《婚礼进行曲》是一首用管风琴演奏的乐曲(介绍管风琴),让我们感觉周围布满了音乐声音,这就是管风琴的魅力之处。正因为管风琴的音色特点,使得《婚礼进行曲》音色丰富。(可结合听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 2、《婚礼进行曲》是一首让人幸福欢乐的进行曲,相对于《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又让人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欣赏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感受其中情绪。 感觉沉静,肃穆。与中国哀乐相比,更安静。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看来,一个人去世也是灵魂得到安息,去了天堂,人们会更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一二三四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认识曲作者,并简要了解他的其他作品,从中感悟军旅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一二三四歌》 难点:了解进行曲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部队 1、听《当兵的人》,并请学生关注音乐中描述的是什么人物形象。(军人) 2、师:今天就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当军人的滋味。 (将学生分成三组海军、空军、陆军,教师当总司令。) 3、师:海、路、空三军的新战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部队,初步体验一下战士们的军旅生活,请你参观后,说说你的感受。 (观看《一二三四歌》视频,学生感受部队生活,感受军人精神饱满的状态) 二、新课教学——我是军人 1、师:作为你们的总司令,今天我特地准备了一首歌曲送给你们,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请观察一下我所演唱的歌曲的情绪,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第一乐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自信的坚强性格。 第二乐段:歌曲采用了先密后疏的节奏,说唱兼有,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第三乐段:短小精悍,有呼有应,火热的军营生活,以及战士自豪感。 (师范唱《一二三四歌》,生关注歌曲的情绪与结构,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饱满、铿锵有力的特点) 2、分段学习歌曲 (1)学习第三乐段:

A、师范唱,生观察这一部分的不同之处。(加入说唱) B、生学习说唱的部分 一 0 二 0 | 三 0 四 | 一二三四 | 一.二三四 0 | 0 X 0 X|0 X 0 X|0 X 0 X | 0 XX 0 X | ①指名念节奏,引导发现最后一小节的节奏变化 师示范指导念0 XX 0 X ③齐念节奏 ④边念边拍 C、师唱生拍念 D、生生合作拍念 E、学习高声部。 ①视唱曲谱——填词演唱,指导高音的演唱。 ②完整演唱第三乐段 (2)学习第一、二乐段(学唱第一乐段时能否进行“轮唱”这一合唱形式的学习,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A、视唱曲谱。 B、朗读第一段的歌词,要求声音饱满富有弹性。 C、填词演唱(师生接唱——生完整唱,引导学生唱出军人的精神面貌干脆利落) D、情感处理:同学们都说战士的歌声是坚定有力的,其实他也有温柔的一面,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这一面呢?(引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方法演唱第二乐句,其他部分用饱满、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完整演唱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醒学生用慷慨激昂的情绪,饱满有力、坚定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现军人果断刚强的豪迈气概。) 4、学生讨论编排演唱形式 三、拓展延伸——了解军歌 1、认识曲作者,臧云飞:这首歌曲由石顺义作词、臧云飞作曲,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珠穆朗玛》你们听过吗?也是臧云飞做的曲,他的作品还有《当兵的人》、《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

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推荐】《牧歌》教案

《牧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2、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教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 教法学法 表演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风情吗?这堂课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一下草原牧歌的魅力,去领略一下蒙古族的风情。 三、新课教学 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 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牧歌》。

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 2、配乐朗诵《牧歌》歌词。 老师弹琴,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牧歌》歌词,注意朗诵的速度和节奏。 3、教师范唱。 学生对照口型开口默唱,着重让学生尽快把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速度。 4、介绍蒙古族民歌。 蒙古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 四、小结 本课大家一起了解了我国美丽的大草原,了解了蒙古族的人文风情、舞蹈、盛会、音乐风格。着重学习了《牧歌》,感受草原牧歌的魅力。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修订)】 第一单元春之声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 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 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 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 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 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 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 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 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 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 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 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 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 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 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 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初中音乐《红河谷》 教学设计

《红河谷》——初中二年级音乐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设计 八达岭中学张蕾

《红河谷》 ——初中二年级音乐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设计 八达岭中学张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课程应具有培养学生兴趣和群体精神及合作能力;《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第十五册第五单元《美洲印象》这一主题中的一首学唱歌曲。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二)学生情况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外国民歌。描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的情景。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学起来叫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初中音乐《牧歌》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牧歌》教学设计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七年级上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选自人音 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教材分析:《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单乐段)结构,旋律优美,音乐上带有舒展辽阔的特征,意境深远, 给人留有无限想象空间。曲调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旋律在高音区,以“5”为骨干音,唱得悠扬飘逸;第二乐句在中音区,以“1”为骨干音, 唱得浑厚平稳,塑造出一望无际辽阔草原的美丽意境。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牧歌》,能以自然舒展的声音,深情赞美的情感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文化及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唱歌曲能够感受、体验蒙古族长调歌曲独特的艺术特点。 3、结合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感受、体验四声部合唱中人声音色特点及蒙古族长调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用自然舒展的声音唱好《牧歌》。 教学难点: 1、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2、长调歌曲演唱时的气息控制; 3、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钢琴、口风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看一看,这是哪里?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观看视频《蒙古草原》片段。 师:内蒙古是我国蒙古族人民的聚集地,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且音乐也极富草原气息,今天老师带来一首蒙古族流传最广的民歌,听一听,在老师的歌声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式”的导入,把学生带入辽阔草原的情境中,由此引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引导下走进内蒙古大草原、走进内蒙古的民歌。紧接着教师饱满、热情的范唱,更让学生对内蒙古长调民歌有了浓厚的探究欲望。 二、聆听作品,整体感知,突破难点,学唱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 学生发言,谈感受。 2、复听歌曲,感知歌曲的速度、节奏、情绪。 师:歌曲为什么会会带给我们这么美的感受? 速度:慢 节奏:舒展、自由地 情绪:优美、抒情地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歌曲。 师:歌曲如此的舒展辽阔,缓慢悠长,那你在演唱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让我们打着节拍,跟唱歌曲,找出答案。 学生:节奏、气息的控制。

(完整版)花城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音乐下册 备 课 本 单位:可塘中学 姓名:林雯雯 时间:15-16学年第二学期

第1单元岭南春早(之一) 《岭南春早》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分析其节奏与旋律特点,感受其 音乐的风格。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改革开放的 政策像春天一样,给祖国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给岭南大地带来了繁荣、兴旺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幸福和吉祥。 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乐句、模仿节奏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了解歌曲的创作来源,从而感受歌曲独特的岭南风韵。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熟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狮子锣鼓经为歌曲的前两句进 行伴奏。 2、通过分析歌词,了解歌词所包含的寓意,并引导学生说说在经济 飞跃的今天肇庆的变化通过改编歌词,创造一首属于自己的“《肇庆春早》”。 教材分析: 歌曲《岭南春早》是选自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音乐》(花城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岭南春早》中的一课。这一单元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通过对广东音乐《步步高》、《赛龙夺锦》的初步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受到岭南乡音的熏陶感染,从而具有作

为广东人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二、通过学习《岭南春早》、《东方之珠》、《七子之歌》等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带给岭南大地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岭南人“敢为人先”的意志。而我将《岭南春早》第二课时作为这一单元总结性的一课,兼顾了以上两个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创作来源的剖析,分析歌词了解歌曲所蕴含的意境,最后拓展创作,体验岭南的春天给他们带来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前播放歌曲《岭南春早》的录音,烘托气氛,使学生自觉回忆起学过的旋律,并使课程能自然导入。 (三)、复习歌曲。在教师的伴奏下,请同学们一起把歌曲唱一遍,唱完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加深他们对旋律、歌词的记忆。) ( 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歌曲的创作来源: 师:《岭南春早》这首歌曲曲风清新、委婉,在歌词里面就描绘了一些岭南秀丽的景色,同学们能说说吗?…… 除此以外,歌曲的节奏与旋律方面也充满着岭南音乐的特色,下面我们结合歌曲里的四个乐句,,分别是: 5 5 1︱2﹒ 3︱ 1 7. 0 1︱ 2 0 ︱ 5 5 ︱4﹒5 3 2︱1 2 4 3︱2 - ︱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一: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七年级音乐下册教学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 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 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 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

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 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 《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 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第四单元美洲乐声 蕨溪镇中:吴珮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课程应具有培养学生兴趣和群体精神及合作能力;《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音乐下第四单元《美洲乐声》这一主题中的一首学唱歌曲。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二)学生情况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外国民歌。描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的情景。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学起来叫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学生不容易掌握。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起始环节——聆听感受法 课件聆听两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让学生能分辨歌曲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发挥是呢个联系初步体验合唱,为下面的合唱教学做好铺垫。 2.新授环节——聆听,学唱、表现法 聆听歌曲,对歌曲的优美旋律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激情的学唱歌曲,并愿意用圆润的歌声表现自己。 3.拓展环节——欣赏、讨论法 欣赏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通过对其音乐的表现方式及艺术效果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唱的艺术,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四)技术准备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音乐知识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红河谷》音响资料、教师弹唱《红河谷》(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有什么问题,他们愿意学习,喜欢表达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对合唱概念很模糊,有些同学参加过合唱队,或多或少有些感受,但是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合唱的训练,多个声部同时发出声音,学生会感到声音跑调,或者是唱着唱着就会跟别的声部唱。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的方式方法,欣赏合唱作品,并学会在合唱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在自己演唱过程中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赖调整自己的声音。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合唱中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2.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聆听感悟等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所学提高自己演唱水平。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歌唱中认识音程 2.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节奏、并做到声音的和谐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牧歌》名师教案

《牧歌》名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牧歌》感受蒙古族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聆听小提琴演奏的牧歌,感受小提琴的音色与丰富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乐器小提琴,并且能够自然的哼唱音乐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自然流畅有感情的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 【难点】认识乐器小提琴,并能够听辨其音色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今天徐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它是什么地方?(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2、通过视频播放,了解蒙古族。 过渡语:(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蒙古吗?你印象中的蒙古族是怎样的?生:自由发言…… 3、参观那达慕盛况。师:蒙古人的生活多姿多彩,每年的7、8月间草原上都要举行热闹的那达慕盛会来庆祝他们的丰收,百闻不如一见,一起去看看,有哪些主要活动呢?(课件简介蒙古“男儿三艺”) 4、感受模仿蒙古人骑马、射箭、摔跤的动作。 5、介绍蒙古族舞蹈的基本特点,请生模仿。 6、师小提琴展示。 过渡语: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白云朵朵,牛羊成群,远处的那达慕大会上,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庆祝着自己的节日,他们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让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表演一个,好不好?师演奏小提琴曲《牧歌》。 (二)新课教学 1、师演奏完小提琴曲《牧歌》 师:刚刚老师演奏的乐器是什么?你觉得它的音色给你什么感觉? 2、出示课件,介绍小提琴。

小提琴是西洋拉弦乐器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四根弦,利用弓弦摩擦发音。它在器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被誉为“乐器皇后”。小提琴的出现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3、介绍小提琴各部分功能名称。 4、感受模仿演奏小提琴。 5、聆听乐曲,揭示课题。 师:听到音乐使你脑海中呈现怎样的画面? 播放乐曲,感受乐曲开阔悠扬、高亢抒情的情绪特点。 6、再次聆听乐曲,画旋律线,感受音乐情绪。 7、请学生随琴声跟着教师用“呜”哼唱歌曲,谈谈感受。(曲调悠扬婉转,抒情宽广,速度较慢)。 8、熟悉主题,感受音乐上下乐句的特点。让学生看着书上的谱子哼唱主题,边哼唱边感受两个乐句在音区上的高低不同,并能用动作或图形谱表示音乐的这一特点。 9、再次聆听乐曲《牧歌》。设问:①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几次? 10、讨论交流:乐曲主题旋律共出现了3次。 11、再听乐曲时,要求学生听出主题旋律在第一段出现时音区的变化,哪次高,哪次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每一次主题表现的情景,你能想象出的场景等。 (三)拓展延伸 1、欣赏著名歌手云飞演唱的歌曲《牧歌》师:你觉得表达了牧民怎样的情感? 2、给《牧歌》主旋律填上歌词,唱一唱。 3、介绍蒙古族的民族乐器-马头琴。 (四)课堂小结 这次快乐的草原之行眼看就要结束了,一路你有哪些收获?生:…… 师:今天,同学们一起领略了蒙古族大草原的景色,通过欣赏《牧歌》,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同学们对乐曲有了进一步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