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mcm2009A_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_王力工指导

cumcm2009A_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_王力工指导
cumcm2009A_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_王力工指导

制动器试验台的控制方法分析

张宁,路晓明,赵金龙

指导教师:王力工

摘要

制动器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部件。在车辆的设计阶段,由于无法在道路上测试实际车辆制动器,只能在专门的制动器试验台上模拟制动过程。本文通过离散化的方法设计出了一种制动器试验台电流值的计算机控制方法,并建立了基于瞬时观测值的能量相对误差评价模型.

问题一,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并通过类比的方法求得等效转动惯量为51.9992

?.

kg m 问题二,先计算出飞轮各自的惯量,再根据机械惯量的组合规则得到8个机械惯量值10、40、70、100、130、160、190、2202

?,可以通过电动机补偿来模拟的惯量

kg m

有402

?两种.

kg m

kg m

?、702

问题三,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分别建立了电流依赖于瞬时扭矩的线性模型和依赖于

问题四,

得出了该控制方法总的能量相对误差5.48%;再从局部的角度建立能量相对误差评价模型,得出大约1s以后模拟路试时制动效果很好的结论。

问题五,建立了基于前一段时间可观测量瞬时扭矩的离散模型,通过模型给出了本时间段电流值的计算机控制方法。又通过图表的方式分析模拟制动过程中能量减少量的变化规律,对设计出的计算机控制方法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从大约0.7s的时间开始,计算机控制模拟的效果非常好,能量相对误差为1.52%。

问题六,为了改进问题五的电流控制方法在模拟制动过程初始阶段误差较大的缺点,根据能量最佳补偿的原理改变了电动机在初始阶段所提供扭矩的方案,使得大约从0.4s开始,计算机控制模拟制动过程的准确度已经很高,最终能量的相对误差为0.27%。

关键词:制动器试验台转动惯量扭矩转速能量相对误差

一、问题重述

汽车的行车制动器连接在车轮上,它的作用是在行驶时使车辆减速或者停止。为了检验汽车制动器设计的优劣,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在道路上测试实际车辆制动器的过程称为路试。为了检测制动器的性能,需要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进行大量的路试。

但是,车辆设计阶段无法路试,只能在专门的制动器试验台上对所设计的路试进行模拟试验。通常试验台仅安装、试验单轮制动器,而不是同时试验全车所有车轮的制动器。制动器试验台一般由安装了飞轮组的主轴、驱动主轴旋转的电动机、底座、施加制动的辅助装置以及测量和控制系统等组成。试验台工作时,电动机拖动主轴和飞轮旋转,达到与设定的车速相当的转速(模拟实验中,可认为主轴的角速度与车轮的角速度始终一致)后电动机断电同时施加制动,当满足设定的结束条件时就成为完成一次制动。

路试车辆的指定车轮在路试时承受载荷。将这个载荷在车辆平动时具有的能量(忽略车轮自身转动具有的能量)等效地转化为试验台上飞轮和主轴等机构转动时具有的能量,与此能量相应的转动惯量在本题中称为等效的转动惯量。试验台上的主轴等不可拆卸机构的惯量称为基础惯量。飞轮组由若干个飞轮组成,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几个飞轮固定到主轴上,这些飞轮的惯量之和再加上基础惯量称为机械惯量。

假设有4个飞轮,其单个惯量分别是:10、20、40、80 kg·m2,基础惯量为10 kg·m2,则可以组成10,20,30,…,160 kg·m2的16种数值的机械惯量。但对于等效的转动惯量为45.7 kg·m2的情况,就不能精确地用机械惯量模拟试验。这个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法是:把机械惯量设定为40 kg·m2,然后在制动过程中,让电动机在一定规律的电流控制下参与工作,补偿由于机械惯量不足而缺少的惯量,从而满足模拟试验的原则。

由于制动器性能的复杂性,电动机驱动电流和时间的精确关系很难得到。工程实际中常用的计算机控制方法是:把整个制动时间离散化为许多小的时间段,比如10 ms为一段,然后根据前面时间段观测到的瞬时转速与/或瞬时扭矩,设计出本时段驱动电流的值,这个过程逐次进行,直至完成制动。

现在需要解答如下问题:

1.设车辆单个前轮的滚动半径为0.286米,制动时承受的载荷为6230N,求等效的转动

惯量;

2.飞轮组由3个外直径1m、内直径0.2m的环形噶钢制飞轮组成,厚度分别为0.0392m、

0.0784m、0.15468m,钢材密度为7810 kg/m3,基础惯量为10 kg·m2,问可以组成哪

些机械惯量?设电动机能补偿的能量相应的惯量的范围为[-30, 30] kg·m2,对于问题1中得到的等效的转动惯量,需要用电动机补偿多大的惯量?

3.建立电动机驱动电流依赖于可观测量的数学模型。

在问题1和问题2的条件下,假设制动减速度为常数,初始速度为50km/h,制动5.0秒后车速为零,计算驱动电流。

4.对于与所设计的路试等效的转动惯量为48 kg·m2,机械惯量为35 kg·m2,主轴初转速

为514转/分钟,末转速为257转/分钟,时间步长为10 ms的情况,用某种控制方法试验得到的数据见附表。请对该方法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

5.按照第3问导出的数学模型,给出根据前一个时间段观测到的瞬时转速与/或瞬时扭

矩,设计本时间段电流值的计算机控制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

6.第5问给出的控制方法是否有不足之处?如果有,请重新设计一个尽量完善的计算

机控制方法,并作评价。

二、基本假设

1. 假设路试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为无穷大,轮胎与地面无滑动;

2. 假设试验台工作时,主轴的瞬时转速与瞬时扭矩是可观测的离散量;

3. 假设制动器试验台的质量很好,工作性能稳定;

4. 假设制动器试验台的测量系统工作状况良好,所测得的数据可靠;

5. 假设模拟制动试验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进行,试验时不存在外界较大干扰;

6. 假设不考虑观测误差、随机误差和连续问题离散化所产生的误差;

7. 假设不考虑试验台由于产热及机械振动等因素导致的能量损失;

四、问题分析

为了较准确的模拟路试时的制动过程,在制动器试验台上需要等效的模拟出车轮在制动时承受的载荷。这个等效载荷在试验台上的表现形式即为等效转动惯量的增加。实际的实现过程则是:先由飞轮及机构的基础惯量之和模拟出机械惯量,再由电动机工作补偿剩余惯量,机械惯量与电动机补偿的惯量之和即为需要等效的转动惯量.

问题一要求我们求出与载荷等效的转动惯量,等效的原则是能量表达形式的转化。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即可求得等效的转动惯量。

问题二,在计算可以组成的机械惯量时,必须考虑的是:基础惯量必须计算在内,同时三个不同的飞轮可以任意组合。这样,只要计算出每个飞轮的惯量,便可计算得到可组成的机械惯量。根据电动机能补偿的惯量范围便可求解出需要电动机补偿的惯量大小。

问题三,可观测量有瞬时扭矩和瞬时转速,而电动机的驱动电流与其产生的扭矩成正比,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电动机产生的扭矩和瞬时转速与/或瞬时扭矩的关系。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出发,通过转速、扭矩、角加速度等因素建立关系,便可得到驱动电流依赖于可观测量的数学模型。

问题四要求评价该控制方法,评价控制方法优劣的重要数量指标为能量误差的大小。可以从所研究的真各个制动阶段出发,通过计算初、末时刻能量误差来评价,也可以从制动的具体过程出发,对模拟制动过程中瞬时的能量误差来评价该控制方法。

问题五中,由于相邻两个时间段很近,且计算机的反应时间非常快,因此可以用前一个时间段所观测到得瞬时量来计算本时段的电流值。再建立模型,在每一个时间段内分析所设计的控制方法与路试时能量相对误差来评价控制方法的优劣。

问题六中需要对问题五的模型进行改进,使之尽量完善。可以先分析在每一个时间段内的能量相对误差,再针对不准确的区域进行修正。

五、问题一

5.1 问题一的分析与求解

在制动器试验台上,我们无法精确模拟出车辆在路试时所承受的载荷,只能将这个载荷在车辆平动时具有的能量等效地转化为试验台上飞轮与主轴等机构转动时具有的

能量。

将载荷等效后的能量1E 可表示如下:

2112

E J ω=?? 式中, J 为等效的转动惯量;

ω为车轮转动角速度;

载荷在车辆平动时具有的能量2E 表达式如下:

221112

E m v =?? 式中,1m 为载荷所对应的等效质量;

1v 为车辆平动的速度;

根据等效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载荷等效后的能量与载荷在车辆平动时具有的能量应满足下式:

12E E =

22111122

J m v ω??=?? 用2v 表示车轮边沿相对圆心转动时的线速度,则变量2v r ω、、存在如下关系:

2v r ω=?

式中,r 为车轮的滚动半径,其值为0.286m ;

由于题目中假设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为无穷大,轮胎与地面无滑动,因此,1v 、2v 应满足如下关系:

12v v =

联立上述各式可得,等效的转动惯量表达式如下:

21J m r =? ⑴

在计算上式中1m 的值时,本文通过类比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求得在车辆平动时,载荷所对应的质量1m 与载荷大小的关系等效表达为下式:

1N F m g =?

式中,N F 为车辆单个前轮在制动时承受的载荷;

g 为重力加速度,本文取9.8/N kg ;

因此,等效的转动惯量可通过下式计算:

29.8

N F J r =? ⑵ 问题一中,6230N F N =,0.286r m =,本文将上述值代入式 中,求得等效的转动惯量大小为251.999J kg m =?.

六、问题二

6.1 问题二的分析与求解

用2m 表示环形飞轮质量,1R 、2R 依次分别表示飞轮外径、内径,则由力学知识得,飞轮的惯量J 为:

()2221212

J m R R =??+ 又由于1212,22

D D R R =

=,则进一步求的飞轮的惯量的表达式如下: ()2221218

J m D D =??+ ⑶ 式中,1D 表示飞轮的外直径,单位为m ; 2D 表示飞轮的内直径,单位为m ;

由几何学知识得,环形飞轮的体积V 可表示如下:

()22124

h V D D π=?- ⑷ 式中,h 为飞轮的厚度,单位为m ;

联立⑶⑷两式可得,环形钢制飞轮的惯量为:

()()()()2221222122222121218

18

184

J m D D V D D h D D D D ρπρ=??+=???+=???-?+ 本文分别计算求得三个飞轮的惯量如下表所示:

由于基础惯量为210kg m ?,机械惯量=飞轮的惯量+基础惯量,则飞轮组与基础惯量可组成的机械惯量有10、40、70、100、130、160、190、2202kg m ?.

上述各机械惯量的组合方式分别如下表所示:

表2. 不同机械惯量的组合方式 (单位:kg m ?)

第一问中得到等效的转动惯量为251.999kg m ?,制动器试验台无法精确的用机械惯量模拟实验,对此,可将机械惯量设定为表2中一个定值,再通过电动机参与工作来补偿缺少的能量,惯量之间则满足如下关系:

12J J J =+ ⑸

式中,J 表示等效的转动惯量,其值为251.999kg m ?;

1J 表示机械惯量;

2J 表示与电动机所补充能量对应的转动惯量;

由于251.999J kg m =?,电动机能够补偿的能量所相应惯量的范围为[]230,30kg m -?,故:

取2230J kg m =?,由上式得,221.999J kg m =?;

取2230J kg m =-?,由上式得,281.999J kg m =?;

则可选取的机械惯量的范围为[]221.999,81.999kg m ?,则表2中满足上述范围的机械惯量只有402kg m ?、702kg m ?,再由式 分别求得需要电动机补偿的惯量值如下表所示:

(单位:kg m ?)

表3. 可选取的机械惯量及需要电动机补偿的惯量值

七、问题三

7.1 问题三模型的建立

用a ω表示飞轮在t 时刻对应的初角速度,b ω表示飞轮在t t +?时刻对应的末角速度,则在t ?时间内,与等效转动惯量所对应能量的改变量E ?为:

()2212

a b E J ωω?=??- ⑹ 与机械惯量所对应能量的该变量1E ?可表示为:

()221112

a b E J ωω?=??- ⑺ 因此,需要电动机补充的能量为:

21E E E ?=?-?

又有扭矩做功:

22E T θ?=??

式中,2T 表示电动机产生的扭矩;

θ?表示飞轮在t ?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由上述两式得:

12E E T θ?-?=?? ⑻

车辆制动过程中,由于是以恒定的力踏下制动踏板来使车辆停下来,说明车辆做匀

减速运动。在制动器试验台上,制动过程应同样满足匀减速运动的规律。因此,在t ?时间内的平均转动角速度可表示为:

2

a b ωωω+= 飞轮在t ?时间内转过的角度θ?可计算如下:

2a b

t

t

θωωω?=??+=?? ⑼ 将⑹⑺⑼三式代入式⑻中得:

()21a b

T J J t ωω-=-??

电动机产生的扭矩为:

1

2

22221

T J t

J t J ωωω

ε-=???=??=?

⑽ 式中,1ε为角加速度.

用T 表示在试验台上观测到的瞬时扭矩,则:

1T J ε=?

⑾ 联立⑸⑽⑾三式可得: 1

21J T T J ??

=-? ???

⑿ 由于假设试验台采用的电动机的驱动电流I 与其产生的扭矩满足正比关系:

2I k T =?

式中,k 为比例系数,其值为1.5/A N m ?;

将上式代入式⑿得,电动机驱动电流与瞬时扭矩的关系为:

11J I k T J ??

=?-? ???

式中,J 表示等效的转动惯量,其值为251.999kg m ?;

1J 表示机械惯量;

T 为可观测的瞬时扭矩;

由式⑾⒀可得出,电动机驱动电流与瞬时转速的关系为:

1

1

12160J d I k J J dt

J dn k J J dt

ω

π??=?-?? ?????=?-??? ???

式中,n 为瞬时转速。

7.2 问题三驱动电流的计算

角加速度ε的定义为:

1d dt

ωε=

进一步推导可得 1 3.6a b a b v v d dt t r t

ωωωε--=

==???? ⒁ 联立式⑾⒀⒁可得,电动机驱动电流I 的另一种表达式为:

2 3.6a b v v I k J r t

-=????? ⒂ 式中,k 为驱动电流与其产生扭矩的比例系数,其值为1.5/A N m ?;

2J 为需要电动机补偿的惯量; a v 为t 时刻车轮边沿相对圆心转动的初线速度,其值为50/km h ;

b v 为t 时刻车轮边沿相对圆心转动的末线速度,其值为0;

r 为车辆单个前轮的滚动半径,其值为0.286m ;

5t s ?=

当机械惯量分别选取40、702kg m ?时,将其对应的转动惯量2J 代入式⒂,可求得

驱动电流如下表所示:

(驱动电流为负,表示电动机运转方向发生改变)

八、问题四

8.1 问题四模型一的建立与求解

8.1.1 制动器试验台上制动器所消耗能量的计算

问题四给出的控制方法是以10ms 为时间间隔t ?进行的,观测并记录了每一个时间段对应的瞬时转速和瞬时扭矩,因此,可逐段计算试验台所消耗的能量.

在时间段[]0,4.67s 的制动过程中,可依次用i 来表示每个10ms 的控制时间段,i 取0、1、…、467,则i 表示时间段 ()0.011,0.01i i s ?-?????.

由于瞬时扭矩即为机械惯量与电机补偿惯量之和所对应的总扭矩,则在时间段i 内,试验台上消耗的能量i E ?可表示为:

i i i i E T T t

φω?=??=???试 ⒃ 式中,i T 表示在时间段i 测得的瞬时扭矩;

φ?表示飞轮在时间段i 内转过的角度;

i ω表示在飞轮时间段i 的瞬时角速度;

10t ms ?=;

用i n 来表示飞轮在时间段i 的瞬时转速,则变量i n 、i ω满足如下关系:

260

i i n πω=?

将上式带入式⒃中可得:

260

i i i E T n t π?=

????试 在0 4.67s 的试验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则可计算如下: 467

14671260i

i i i i E E T n t π===?=????∑∑试试

8.1.2 车辆路试时能量减少量的计算

用1ω表示飞轮的初角速度,2ω表示末角速度,则车辆在路试过程中的初能量为:

21112

E J ω=??路 末能量为:

2212

E J ω=??路2 则能量的总减少量E ?路为:

()221212

E E E J ωω=-=??-路路1路2

⒄ 用i n 来表示飞轮在时间段i 的瞬时转速,则变量i n 、i ω满足如下关系:

260

i i n πω=? ⒅ 将上式带入式⒄中可得:

()222121800

E J n n π=??-路

式中,J 表示等效的转动惯量,其值为248kg m ?;

1n 表示主轴的初转速,其值为514/r m

2n 表示主轴的末转速,其值为257/r m

8.1.3 模型一中评价函数的建立与求解

评价控制方法优劣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就是能量误差的大小,本题中的能量误差是指所设计的路试时的制动器与相对应的试验台上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之差。基于能量误差的考虑,本文定义了评价控制方法的相对误差函数η如下:

100%E E E η-=?试路

路 ⒆

本文通过计算得,能量的相对误差大小为 5.48%η=

8.2 问题四模型二的建立与求解

8.2.1 模型二从瞬时角速度方面分析评价该控制方法

在时间段[]0,4.67s 的制动过程中,依次用i 来表示每个10ms 的时间段,i 取0、1、…、

467,i 时刻即表示时间段 ()0.011,0.01i i s ?-?????.

在控制过程中,扭矩的变化曲线如下:

图1.制动器试验台上扭矩的变化曲线

由于计算机控制制动器时,把制动时间按照10ms 的时间间隔离散化为467个时间段,并由此观测出了每个时间段对应的瞬时转速与瞬时扭矩。在每一个10ms 的时间段,如果试验台都能够越准确的模拟出相应的路试效果,则计算机控制的方法越好。

在每个时间段内,模型二首先从车轮的瞬时角速度和能量减少量两个指标对该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

由于路试时以恒定的力踏下制动踏板,且假设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无穷大,轮胎与地面无摩擦,由此可知,路试时车辆做匀减速运动,制动减速度2ε为:

2m n t

ωωε-=? 车轮在i 时刻的角速度i ω路则可表示为: 120.01i i ωωε=-??路

由式得到的路试时车轮瞬时角速度见附件;

本文通过Matlab 画出了车辆在路试时的角速度变化图、用该控制方法得到的角速度变化图:

1——试验台上飞轮的角速度

2——路试时车轮的角速度

图2. 路试与试验台上角速度的变化图

由图2可看出,在控制阶段的初期,该控制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模拟出路试时车轮角速度的变化。在大约1s 以后,模拟出的转动角速度与路试时比较接近,且随着制动过程的进行,这种控制误差越来越小。

8.2.2 模型二从瞬时能量误差方面分析评价该控制方法

(1)路试时,车轮在相邻的两个时间段之间能量的改变量i E ?路可表示如下:

()22112i i i E J ωω-?=

??-路路路 式中,J 为路试时的转动惯量,其值为482kg m ?;

1i ω-路为路试时,车轮在1i -时刻的角速度; i ω路为路试时,车轮在i 时刻的角速度;

本文通过计算得到i E ?路的值如附件 所示;

(2)制动器在试验台上的制动过程中,时间段i 内消耗的能量i E ?试为:

i i i E T t ω?=???试

将式⒅带入上式中得:

260

i i i E T n t π?=????试 式中,i T 为时间i 时的制动扭矩;

i n 为时间i 时飞轮的转速;

t ?为10ms 的时间间隔;

本文通过Matlab 计算并作出了i E ?试与i E ?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i E ?路的变化曲线

2——i E ?试的变化曲线

图3. 每个时间段内能量改变量i E ?路、i E ?试的变化曲线

由上图可知,制动过程初期,试验台上制动器消耗的能量从0开始逐渐增大,与路

试时能量减少量差别比较大,对制动过程的模拟也不准确;在制动初期以后,试验台上制动器消耗的能量上下波动,但整体数值及变化趋势与路试时比较接近,模拟过程比较准确。

在i 时间,路试时能量的总消耗量i E 路为:

()22112

i i E J ωω=

??-路路 试验台上制动器消耗的总能量i E 试为: 0

260i

i i i i E T n t π==????∑试 本文计算出i E 路、i E 试的值见附件,应用Matlab 作出能量消耗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所示:

1——i E 试的变化曲线

2——i E 路的变化曲线

图4.在路试和试验台上制动时总消耗能量的变化曲线

对比图4和图3可以看到,在制动过程初期,试验台并没有很好的模拟出路试时的制动过程,导致能量的消耗量与路试时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大约1s 以后,试验台对路试制动过程模拟的比较准确,但由于制动初期产生了较大的能量之差,使得初期以后能量总消耗量之差如图4所示。

8.3 问题四中模型一和模型二的优缺点分析与比较

模型一的优点:

在需要分析的制动时间范围内,模型一用简便的算法计算出了能量的总消耗量,并得出了能量误差为5.48%的结论,数据直观,有一定说服力;

模型一的缺点:

模型一仅对能量的总消耗量及能量误差进行了计算,对于试验台在模拟制动过程中实时进行模拟的准确程度无法作出分析,使得模型计算结果不全面,不详尽;

在对试验台上制动器所消耗能量进行计算时,模型一将每一个时间段内扭矩及转速看作恒量,使得计算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模型二的优点:

模型二基于对实际计算机控制过程的考虑,对所有时间段内能量之差进行了计算,通过图表的方式表达出了在整个过程中能量误差的变化规律,模型对该控制方法的评价准确、直观;

模型二的缺点:

在计算试验台上制动器所消耗能量时,模型二将每一个时间段内扭矩及转速看做恒量,使得计算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模型二无法得出数量指标来评价该控制方法的优劣;

九、问题五

9.1 问题五中电流控制方法的设计

由问题三的模型知,控制电流与其产生的扭矩满足如下所示关系:

11J I k T J ??=?-? ??

? 用i I 表示在第i 个时间段内的控制电流,i T 表示第i 个时间段内的测得的瞬时扭矩,则:

11i i J I k T J ??=?-? ??

? ⒇ 在相邻两个10ms 的时间间隔内,扭矩i T 的值非常接近。在计算控制电流时,为了根据前一个时间段观测到得瞬时扭矩1i T -来计算本时段的控制电流i I ,可近似认为:

1i i T T -=

将上式带入式⒇中,可以得到第i 个时间段电流值的计算机控制方法模型:

111i i J I k T J -??=?-? ??

?

9.2 对问题五电流控制方法的评价

在第i 个时间段内,电动机所消耗能量的改变量为:

1111260

i i i i i E T t

T n t ωπ----?=???=???电 式中,1i T -表示试验测得的上一个时间段内的扭矩;

1i n -表示实验测得的上一个时间段内的转速;

t ?为每一个时间段的长度,其值为10ms ;

在第i 个时间段内,飞轮能量的改变量为:

()()2212

221121800

i i i i i E J J n n ωωπ--?=??-=??-轮 式中,J 为机械惯量,其值为235kg m ?

1i n -为第1i -个时间段内测得的瞬时转速;

i n 为第i 个时间段内测得的瞬时转速;

在第i 个时间段内,制动器消耗能量的变化量为:

()2

221112

601800

i i i

i i i i E E E T n

t J n n ππ---?=?+?=???+??-制电轮 前文8.2.2小节中已给出了路试时车轮能量改变量的计算。

i E ?轮、i E ?电及i E ?制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5. 每个时间段内能量改变量的变化图

本文计算出了在用问题五的电流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制动时以及路试时每个时间段内车轮能量的改变量,应用Matlab 作图如下:

图6.每个时间段内能量改变量的变化图

在第i 个时间段,路试时能量的总消耗量i E 路为:

()22112

i i E J ωω=

??-路路 用问题五的电流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制动时消耗的总能量i E 试为:

110

260i

i i i i E T n t π--==????∑试 本文计算出了i E 路和i E 试的值,应用Matlab 进行作图比较如下:

图7. 能量总消耗量的变化曲线

在该变化曲线中,应用式⒆计算得到总能量误差为1.52%。

对比分析图6和图7可知,本文在问题五中提出的模型所对应计算机控制方法仅仅在控制的初始阶段模拟效果不好,但在大约0.7s 以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已经可以比较准确的模拟出路试时的制动过程。

对比分析图4和图7可知,本文建立的模型在通过计算机控制电流值来模拟制动时,能量的总消耗相比问题四给出的控制方法已经非常小。

9.3 问题五中电流控制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控制方法的求解简单,且该模型在通过控制电流来模拟制动过程时,能量误差比较小;

缺点:

控制方法直接利用上一时间段内所测得的数值来计算下一时间段的控制电流,与理想控制过程存在一定偏差;

十、问题六

10.1 问题五中电流控制方法的改进

分析图6可知,在刚开始大约0.7s 的模拟制动时间内,模拟制动相比于路试时能量误差较大,之后的模拟制动效果很好,见下图8;同时,当扭矩值达到稳定值后,模拟过程中能量改变量也达到最小误差。由参考文献[4]知,当需要补偿的总能量一定时,电动机提供的扭矩越大,则补偿时间越短。为了改进问题五中模型在模拟制动过程初始阶段不准确的缺点,我们根据最佳补偿的原理改变了电动机在初始阶段所提供扭矩的方案。

由参考文献[4]知,补偿时间的取值范围为制动时间的50%80% ,本文取为50%。在第i 个10ms 的模拟制动过程中,如果能在5ms 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制动过程,则可

以缩短计算机控制模拟制动过程的不准确时间,使得控制精度更高。在问题五的模型中,在i 时刻的控制电流为:

111i i J I k T J -??=?-? ??

? 在改进的模型中,在0.5i -时刻的控制电流应为:

10.511i i J I k T J --??=?-? ??

? 本文计算并得到该进后的扭矩、能量变化图如下:

图8. 问题五中控制方法改进前扭矩、能量改变量的变化曲线

图9. 问题五中电流控制方法改进后扭矩、能量改变量的变化曲线

对比分析图8和图9可看出,应用改进后的模型通过计算机进行制动过程模拟时,模拟制动过程更快的趋于准确;同时,模拟的准确度也更高,由式⒆计算所得能量的相对误差为0.27%。

十、参考文献

[1] 苟文选,材料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林荣会,刘明美,制动器试验台中模拟负载的新方法,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年

12月:50到60页,1997。

[3] 周洪旋,制动器试验台电惯量系统控制方法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马继杰,吴博大,刘笑羽,程光明,孙景阳,王森林,制动器惯性台架电模拟惯量

的研究,汽车技术,2009年第4期:49到52页,2009。

[5] 刘安龙,转动惯量电模拟模糊控制技术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PLC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三菱)(精)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个重要环节.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用所学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基本理论并获得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 一 LC控制系统实验的目的和任务实验目的 1.进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 2.巩固、加深并扩大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细致踏实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将来从事生产和科学实验打下必要的基础。 4.直观察常用电器的结构。了解其规格和用途,学会正确选择电器的方法。 5.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 6.初步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及程序编制与调试方法。 应以严肃认真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踏实细致的作风对待实验课,并在实验课中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实验方法 做一个实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实验前的准备;进行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分及写出实验报告。 1.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前应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内容、步骤,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在实验前要能记住有关线路和实验步骤。 进入实验室后,不要急于联接线路,应先检查实验所用的电器、仪表、设备是否良好,了解各种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规格,熟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

方法,并合理选用仪表及其量程。发现实验设备有故障时,应立即请指导教师检查处理,以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2. 联接实验电路 接线前合理安排电器、仪表的位置,通常以便于操作和观测读数为原则。各电器相互间距离应适当,以联线整齐美观并便于检查为准。主令控制电器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联接导线的截面积应按回路电流大小合理选用,其长度要适当。每个联接点联接线不得多余两根。电器接点上垫片为“瓦片式”时,联接导线只需要去掉绝缘层,导体部分直接插入即可,当垫片为圆形时,导体部分需要顺时针方向打圆圈,然后将螺钉拧紧,下允许有松脱或接触不良的情况,以免通电后产生火花或断路现象。联接导线裸露部分不宜过长。以免相邻两相间造成短路,产生不必要的故障。 联接电路完成后,应全面检查,认为无误后,请指导老师检查后,方可通电实验。 在接线中,要掌握一般的控制规律,例如先串联后并联;先主电路后控制电路;先控制接点,后保护接点,最后接控制线圈等。 3.观察与记录 观察实验中各种现象或记录实验数据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主要的步骤,必须认真对待。 进行特性实验时,应注意仪表极性及量程。检测数据时,在特性曲线弯曲部分应多选几个点,而在线性部分时则可少取几个点。 进行控制电路实验时。应有目的地操作主令电器,观察电器的动作情况。进一理解电路工作原理。若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分析,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 注意:运用万用表检查线路故障时,一般在断电情况下,采用电阻档检测故障点;在通电情况下,检测故障点时,应用电压档测量(注意电压性质和量程;此外,还要注意

指挥控制系统

指挥控制系统 时间:2011-05-23 15:32作者:admin 第一章.系统概述 系统设计主要针对指挥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指挥控制系统担负着整个项目的指挥、调度、控制、数据处理、存储、综合显示、数据管理等任务,是整个项目的中枢部分。 第二章.系统总体设计 项目指挥控制系统总体设计如下: 1. 指挥控制系统包含通信链路、监视部分、紧急处理部分和数据处理部分; 2. 项目开始前,指挥控制系统通过通信链路为前端设备发送上行指令,控制器上配电设备工作,并接收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的状态确认参数;准备就绪后,指挥控制系统同时向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发送开始指令;项目中,通信链路同时接收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的相关数据,并将其传至数据处理部分; 3. 数据处理部分同时接收前端设备和其他分系统的工作参数或数据,具备对数据的实时显示、分类存储、分析等功能,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具备对过程的模拟回放演示功能; 4. 监视模块向控制人员提供过程的图像信息; 5. 紧急处理部分具备对过程的紧急停止控制能力,防止在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事故的传播与扩大,紧急处理部分的反应能力小于1s; 6. 前端设备下传的数据存储量大于200Gbits; 7. 通信链路保障单项通道的数据传输速度不小于10Mbps; 8. 相关设备要满足时统要求,时统精度:10ms 第三章.系统设计依据

在进行指挥控制系统设计时遵循的标准包括: 1.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0174-93 2. 《计算机场地技术》GB2887-2000 3.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 4. 《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5. 《指挥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安全要求》GJB 1281-91 6. 《指挥控制中心(所)电磁兼容性要求》GJB 3909-99 7. 《计算机房防雷设计规范》GB50174-93 8. 《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GB5040-1997 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10.《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用软件通用要求》GJB 4279-2001 11.《软件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准则》GJB/Z 102-97 12.《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88 13.《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BMZ17-2006 第四章.系统功能分析 指挥控制系统作为项目的中枢部分,与其他分系统存在数据接口,是整个项目的数据中心、控制中枢。根据探测器总体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项目的任务及结构特点,确定指挥控制分系统具备以下功能: 1.通信功能 具有与其他各系统的通信功能,并保证专用的数据通道和足够的带宽,通信网络采用冗余设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完成指挥控制中心内部各个组合之间的数据通信的任务,保证专用的数据通道和足够的带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接收、处理、分发和控制功能 能够实时接收、存储、处理、分发各系统的数据包信息,并进行数据库管理。 实时处理内容包括:解析、存储、物理量转换、判断、坐标转换、分发、工作模态分析等,要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能够实时接收、存储图像信息。 能够事后接收各系统的数据。

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概述

1.汽车制动试验台基本结构 (1) 1.1驱动装置 (2) 1.2滚筒装置 (3) 1.3第三滚筒 (3) 1.4测量装置 (4) 1.5指示与控制装置 (5) 2 汽车制动试验台的工作原理 (5) 3 汽车制动试验台的力学分析 (6) 4 汽车制动试验台主要装置参数的选择 (7) 4.1主、从动滚筒参数的选择 (7) 4.2第三滚筒参数的选择 (8) 5.汽车制动试验台检测系统组成 (8) 6.单片机的选择 (8) 7.传感器与信号调理电路 (9) 7.1主、从动滚筒参数的选择 (9) 7.2制动力传感器 (10) 7.3传输调理 (11) 7.4车轮转速传感器 (12) 7.5车辆到位传感器 (12) 8.跑偏量的测量 (13) 8.1编码器的选择 (14) 8.2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14) 9.汽车制动试验台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15) 10对卡丁车项目和这门课的感想和体会 (17) - 17 -

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概述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是汽车检测的重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其测试条件固定、重复性好、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性能好,是我国各类检测站检测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设备。 1.汽车制动试验台基本结构 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试验台的结构简图如图2-1所示。它由结构完全相同的左右两套车轮制动力测试装置和一套指示与控制装置组成。每一套车轮制动力测试装置由框架、驱动装置、滚筒装置、第三滚筒和测量装置等组成。

1.1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和链传动机构组成,如图2-2电动机经过减速器内的蜗轮蜗杆和一对圆柱齿轮的两级传动后驱动主动主动滚筒又通过链传动机构带动从动滚筒旋转。减速器输出轴与主动滚一轴,减速器壳体为浮动连接即可绕主动滚筒轴自由摆动。减速器的作速增矩,其减速比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滚筒测试转速确定。由于测试车滚筒转速也较低,因此要求减速器减速比较大,一般采用两级齿轮减速蜗轮蜗杆减速与一级 齿轮减速。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

实验四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系统的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二、基础知识及MATLAB 函数 用MATLAB 求系统的瞬态响应时,将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的系数分别以s 的降幂排列写为两个数组num 、den 。由于控制系统分子的阶次m 一般小于其分母的阶次n ,所以num 中的数组元素与分子多项式系数之间自右向左逐次对齐,不足部分用零补齐,缺项系数也用零补上。 1.直接求根判稳roots() 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的根均具有负实部。因此,为了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就要求出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并检验它们是否都具有负实部。MATLAB 中对多项式求根的函数为roots()函数。 若求以下多项式的根24503510234++++s s s s ,则所用的MATLAB 指令为: >> roots([1,10,35,50,24]) ans =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特征方程的根都具有负实部,因而系统为稳定的。 2.劳斯稳定判据routh () 劳斯判据的调用格式为:[r, info]=routh(den) 该函数的功能是构造系统的劳斯表。其中,den 为系统的分母多项式系数向量,r 为返回的routh 表矩阵,info 为返回的routh 表的附加信息。 以上述多项式为例,由routh 判据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den=[1,10,35,50,24]; [r,info]=routh(den) r= 1 35 24 10 50 0 30 24 0 4 2 0 0

24 0 0 info= [ ] 由系统返回的routh 表可以看出,其第一列没有符号的变化,系统是稳定的。 注意:routh ()不是MATLAB 中自带的功能函数,须加载routh.m 文件(自编)才能运行。 三、实验内容 1.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010532234=++++s s s s ,试用两种判稳方式判别该系统的稳定性。 2.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模型为 ) 256)(4)(2()(2++++= s s s s K s G 试用劳斯稳定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使得闭环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四、实验报告 1.根据内容要求,写出调试好的MATLAB 语言程序,及对应的MATLAB 运算结果。 2.总结判断闭环系统稳定的方法,说明增益K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五、预习要求 1. 结合实验内容,提前编制相应的程序。 2.熟悉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及学过的稳定判据。 附件:routh.m function [routh_list,conclusion] = Routh(chara_equ) % ======================================================= % 自编劳斯判据求解系统稳定性函数 % 输入: % chara_equ = 特征方程向量 % 输出: % routh_list = 劳斯表 % conclusion = 给出系统是否稳定或存在多少个不稳定的根的结论

JF122H(JB)制动器试验台使用说明书

JF122H(JB)型 制动器惯性试验台 使用说明书 吉林大学机电设备研究所 吉林省吉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28 日

目录 1. JF122H制动器试验台的用途及特点........ ............ . (3) 2. JF122H制动器试验台的主要技术参数.............. . (4) 3. JF122H制动器试验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7) 4. JF122H制动器试验台的安装与调试................ .. (10) 5. JF122H制动器试验台的标定及试验准备............ .. (14) 6. JF122H制动器试验台的试验台的维护保养........ .. (19) 7. JF122H制动器试验台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 (21) 8. JF122H制动器试验台的易损外购件明细表. ............... (22) 9附图 1.试验机结构图 2.被试制动器联结件图 3.液压原理图及零件表 4.气动原理图及零件表 5.电气原理及接线图 ※本试验台的计算机,绝对不允许运行与此设备无关的软件;以免感染病毒, 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否则,引起一切后果自负。

1. JF122H型制动器惯性试验台用途及特点 1.1用途 JF122H型制动器试验台,其试验原理是根据制动副摩擦力矩与压力成正比的特性而确定的;其试验原理是目前全世界摩擦材料和汽车制造商所公认的。 JF122H型制动器试验台应用于生产质量控制和摩擦材料的开发;测试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及制动器摩擦衬片与压力,速度,温度的相关特性及耐磨损性能等;还可用于制动器的噪声测试。适用于载重量小于3.0吨的盘式制动器及摩擦衬片及鼓式制动器及摩擦衬片。 1.2特点 JF122H型制动器试验台是制动器及摩擦衬片的摩擦性能惯性试验设备。在惯性飞轮的设置形式上,参照了德国申克公司的等比法兰固定式( 5.0kg.m2, 2.5 kg.m2, 1.25 kg.m2)和美国LINK公司的等分锥轴固定式(80.0 kg.m2, 40 kg.m2×3,20.0 kg.m2 , 10 kg.m2×2)) 设计。其结构合理、控制手段先进、基本功能完善。除具有KLAUSS试验功能外, 还具有惯性试验功能。有以下特点: ● 电机功率为132kW,主轴转速1000 r/min。弱磁转速可达到到2000r/min。 ●由于减少了主轴支撑轴承数量,使系统摩擦阻力减小到最低限度;尤其是在进行小惯量,高车速、低制动管路压力的试验时,提高了试验数据的精确性。 ●两个等分飞轮组的飞轮采用锥轴结合,螺栓固定;其位置的移动,由设置在飞轮上方的吊车来完成。 等比飞轮组的飞轮采用法兰结合,螺栓固定;其位置的移动,由设在其两侧支架上的齿轮齿条来完成。 ●试验机总惯量为253.35 kg.m2,惯性飞轮数量为10个,惯量配置级数为200级。惯量级差仅为1.25kg.m2,能完成3.0t以下各种车辆的KRAUSS试验和惯性台架试验。 ●试验机设有静力矩测试系统,用于测试制动器或驻车制动器静摩擦力矩。 ●试验机设有驻车制动器缆绳拉力油缸,用于驻车制动器的性能测试;

2018最新版GCP20180717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过程规范,数据和结果的科学、真实、可靠,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参照国际公认原则,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为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药物临床试验。药物临床试验的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规范。其他临床试验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二条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是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 第三条药物临床试验应当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及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优先于科学和社会获益。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是保障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 第四条药物临床试验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临床试验应当权衡受试者和社会预期的风险和获益,只有当预期的获益大于风险时,方可实施或者继续临床试验。 第五条试验方案应当清晰、详细、可操作。试验方案在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后方可执行。

第六条研究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应当遵守试验方案,凡涉及医学判断或临床决策应当由临床医生做出。参加临床试验实施的研究人员,应当具有在临床试验中承担相应工作的教育、培训和经验。 第七条所有临床试验的纸质或电子资料应当被妥善地记录、处理和保存,能够准确地报告、解释和确认。应遵循临床试验中受试者隐私和保密性的法律法规,保护鉴别受试者身份的记录。 第八条试验药物的制备应当符合临床试验用药物生产质量管理相关规范。试验药物的使用应当符合试验方案。 第九条临床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应当覆盖临床试验的全过程,以确保受试者保护、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以及临床试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条临床试验的实施应当回避重大利益冲突。 第二章术语及其定义 第十一条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指以人体(病人或健康受试者)为对象的试验、研究,意在发现或验证某种试验药物的临床医学、药理学、其他药效学作用、不良反应,或者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确定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性试验。 (二)临床试验的依从性(Compliance in relation to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解析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 王永昌 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系 2015.3

实验一先进智能仪表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YS—170、YS—1700等仪表的使用; 2.掌握控制系统中PID参数的整定方法; 3.熟悉Smith补偿算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YS-1700单回路调节器与编程器的操作方法与步骤,用图形编程器编写简单的PID仿真程序; 2.重点进行Smith补偿器法改善大滞后对象的控制仿真实验; 3.设置SV与仿真参数,对PID参数进行整定,观察仿真结果,记录数据。 4.了解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及顺序控制的概念,组成方式。 三、实验原理 1、YS—1700介绍 YS1700 产于日本横河公司,是一款用于过程控制的指示调节器,除了具有YS170一样的功能外,还带有可编程运算功能和2回路控制模式,可用于构建小规模的控制系统。其外形图如下: YS1700 是一款带有模拟和顺序逻辑运算的智能调节器,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对过程控制进行编程(当然,也可不使用编程模式)。高清晰的LCD提供了4种模拟类型操作面板和方便的双回路显示,简单地按前面板键就可进行操作。能在一个屏幕上对串级或两个独立的回路进行操作。标准配置I/O状态显示、预置PID控制、趋势、MV后备手动输出等功能,并且可选择是否通信及直接接收热偶、热阻等现场信号。对YS1700编程可直接在PC机上完成。

SLPC内的控制模块有三种功能结构,可用来组成不同类型的控制回路:(1)基本控制模块BSC,内含1个调节单元CNT1,相当于模拟仪表中的l台PID调节器,可用来组成各种单回路调节系统。 (2)串级控制模块CSC,内含2个互相串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可组成串级调节系统。 (3)选择控制模块SSC,内含2个并联的调节单元CNTl、CNT2和1个单刀三掷切换开关CNT3,可组成选择控制系统。 当YS1700处于不同类型的控制模式时,其内部模块连接关系可以表示如下:(1)、单回路控制模式

机械密封说明书

釜用机械密封使用说明书 I S O9001认证企业 化工部定点企业 德州市鸿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1 概述 机械密封(端面密封)——是由至少一对垂直于旋转轴线的端面在流体压力和补偿机构弹力的作用以及辅助密封的配合下,保持贴合并相对滑动而构成的防止流体泄漏的装置。 釜用机械密封,适用于各种钢制釜、搪瓷釜、搪玻璃釜搅拌轴及类似的立式旋转轴密封。 机械密封是一种精密装置,其密封性能和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密封的安装精度及使用机械密封的搅拌设备操作条件。实践证明,在安装机械密封之前对安装机械密封部位的容器法兰端面,搅拌轴轴径精度应进行检验,并精心安装,是避免密封过早失效延长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 2 釜用机械密封型式、适用工况 型式及主要工作参数见表1。 表1 型式及主要工作参数

适用工况条件见表2。 表2 适用工况 结构改进型的适用工况条件见表3。 表3 改进型的适用工况

注意:密封要求较高,轴需承受较大的径向力时,应选用带内置轴承的机械密封,但一般不作为轴的支承点。若需要以此作为支承点时,应选用型号后带T的改进型机封。 3 釜用机械密封的安装 安装前的有关要求 对双端面机械密封在安装前应先进行静压试验,试验压力可不一定达到规定要求,主要是以防运输、搬运中损坏内部零件而进行的检查性试验。 安装机械密封部位的搅拌轴(或传动轴)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安装机封部位搅拌轴的精度 mm ≤m ≤m 注:205、206、207型机封,安装机封部位搅拌轴径表面允许粗糙度均为Ra≤m。 当径向跳动公差达不到要求时,应考虑釜内增设中间轴承或底轴承,或选用带内置轴承的机械密封。 凡安装辅助密封部位的搅拌轴轴径端部应按图1所示倒角,其轴径表面不允许有磕碰划伤,以防止密封圈刮伤。

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摘要指挥控制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是通过系统化发出指令来进行引导控制。本文阐述了自动化指控系统各种工作模式在飞行试验中的应用模型,并开展了飞行试验,有效地解决指控系统试飞中的各种需求,节省了试飞资源的投入。 关键词指控系统;工作模式;试飞应用 1 概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空军用只有语音通信的飞机与兼有语音通信和16号数据链的飞机进行对抗,以比较在各种战术态势下在白天和夜间的任务效能。通过12000多架次飞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作战的平均杀伤率提高了2.59倍。因此,指控系统是现代和未来战争中必需的重要设备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指控系统各种工作模式的试飞应用模型,并开展了飞行试验[1]。 2 指挥指控系统工作原理 指挥控制系统由数据链分系统、时间基准分系统、雷情信息分系统和指挥控制分系统组成。指挥控制分系统、数据链分系统主要是通过以太网相连接,通过转换设备接收由塔雷达录取设备送来的雷情信号,并将雷情信号与各席位操作员的指挥控制指令综合以后通过管理单元、传送单元发送至飞机上,完成与机上通信的功能[2]。 3 指控系统工作模式的试飞应用模型 当前基于综合链的指控系统工作模式分为联合编队、指挥引导、独立编队等三种,各模式试飞模型如下: 3.1 联合编队模式 联合编队模式指的是数十架飞机分成不同的编队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成员作为长机,组内其他成员都必须为僚机。每个小组中只有长机才有资格与地面指挥所进行通信,长机负责与本小组内各个僚机的通信。在该模式下,所有飞机的网络身份都必须设置为从站。其网络运行图见图1。 图1 联合编队试飞模式网络运行图 从图1中可以看到,地面指挥所与各个编队的长机的通信就是外循环,而编队内部长机与各个僚机之间的通信就是内循环;由于编队内僚机不能与地面指挥所直接通信,因此原则上内循环的通信波道与外循环的通信波道不能在同一波道。长机的波道是由系统控制自动在外循环波道和内循环波道之间切换,以满足

轿车制动器性能试验台设计--文献综述

制动系统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不同的情况,它需要汽车的驾驶者不断的去调整汽车以期能够平稳的前行,因此,汽车上必须设一系列的装置,对汽车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这一系列的专职就是制动系统。而制动器是制动系统中用以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部件。制动器的优越的性能一定程度决定了制动系统的优越,也更能保障驾驶员的驾驶安全。在各类汽车所使用的摩擦制动器可分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 汽车的制动性是确保车辆行驶的主、被动安全性和提升车辆行驶的动力性的决定因素之一。重大交通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太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故汽车的制动性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而制动器是制动系中直接作用制约汽车运动的一个关键装置,是汽车上最重要的安全部件,所以它的工作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进行制动器试验,检铡其装配质量,评价它的综合性能,成为改善制动器制动性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研制一种模拟性能好、试验精度高的制动器试验台十分必要. 近年来,随着车辆技术的进步和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制动器的重要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众多的汽车工程师在改进汽车制动性能的研究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制动装置需要转换和吸收的动能,与汽车制动初速度的平方和总质量成正比;其需要产生的制动力则与汽车总质量成正比,与制动初速度相对来说关系不大。在汽车的发展过程中,速度和总质量两个参数始终处于不断攀高的状态,这就要求制动装置在更短的时间内吸收越来越大的能量,并产生接近车轮滑移界限的制动力。汽车速度的提高对制动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改善汽车的制动性,始终是汽车设计制造和使用部门的重要任务。同时,世界各国和制动器制造企业对制动器制动性能都提出了各种标准。为了制动器的性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以尽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对制动器试验台的准确性和高精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动器试验台的设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对于道路试验检测来说,台架检测方法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 1)检测过程简单,时间短。2)设备占地面积小,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工位加装在目前我国正在普遍使用的汽车性能检测线上。 3)检测过程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由于台架检测是在室内进行,所以不会受到天气、侧向风等自然条件的影响;4)设备耗资低,根据市场需求可实行产业化生产。

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误差(error)对事物某一特征的测量值偏离真实值的部分。包括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指随机抽样所得的均值与总体参数的差异,也称抽样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 随机误差的两个特点 1、样本的观察值都在平均值上下分布,从许多无偏倚样本中得到的观察值均数,假如数量较大,总是趋向于接近总体值; 2、随机误差的范围可以用可信区间估计,当保持随机方法而加大样本时,样本均值逐渐向总体均值接近。 系统误差:当对群体的某一特征做一次测量或对某一个体的某一特征做多次测量时,所得均值与总体间的真实性也会产生误差,如果误差向量的方向一致或基本一致时,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1 2 偏倚( 1 1) 2) 3) 4) 2,凡因现 3 4 素与某疾病在病因学上虽无关联,担由于该因素的存在而引起该疾病症状或体征的出现,从而使患者及早就医,接受多种检查,导致该人群较高的检出率,以致得出该因素与该病相关联的错误结论。 5、易感性偏倚(susceptibility bias)有些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观察人群或对照人群对所研究疾病的易感性,导致某因素与某疾病间的虚假联系,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易感性偏倚。 6、排除偏倚(exclusive bias)在研究对象的确定过程中,没有按照对等的原则或标准,而自观察组或对照组中排除某些研究对象,这样导致因素与疾病之间联系的错误估计,称为排除偏倚。 选择偏倚的控制 1、研究者应充分了解该项研究工作中各种可能的选择偏倚来源,并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尽量避免;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使研究对象能较好地代表其所出自的总体; 2、为了避免存活因素的影响,在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时,如果病例组选择新诊断的病人,则对照组不应由慢性病病人组成;如果对照所患的慢性病严重地影响暴露,则更不应作为对照;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详)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DCS)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单容水箱液位PID整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单回路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分析分别用P、PI和PID调节时的过程图形曲线。 3、定性地研究P、PI和PID调节器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AE2000A型过程控制实验装置、JX-300X DCS控制系统、万用表、上位机软件、计算机、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网线1根、24芯通讯电缆1根。 三、实验原理 图2-15为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根据控制框图,这是一个闭环反馈单回路液位控制,采用SUPCON JX-300X DCS控制。当调节方案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整定调节器的参数,一个单回路系统设计安装就绪之后,控制质量的好坏与控制器参数选择有着很大的关系。合适的控制参数,可以带来满意的控制效果。反之,控制器参数选择得不合适,则会使控制质量变坏,达不到预期效果。一个控制系统设计好以后,系统的投运和参数整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般言之,用比例(P)调节器的系统是一个有差系统,比例度δ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到余差的大小,而且也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密切相关。比例积分(PI)调节器,由于积分的作用,不仅能实现系统无余差,而且只要参数δ,Ti调节合理,也能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器是在PI调节器的基础上再引入微分D的作用,从而使系统既无余差存在,又能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快速性、稳定性等)。但是,并不是所有单回路控制系统在加入微分作用后都能改善系统品质,对于容量滞后不大,微分作用的效果并不明显,而对噪声敏感的流量系统,加入微分作用后,反而使流量品质变坏。对于我们的实验系统,在单位阶跃作用下,P、PI、PID调节系统的阶跃响应分别如图2-16中的曲线①、②、③所示。 图2-16 P、PI和PID调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高参数机械密封试验台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

!试验研究" 高参数机械密封试验台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 # 赵增顺 ##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贾!丽 (胜利石油管理局通讯公司) !!摘要!对热流体动压机械密封的试验装置进行了优化设计,包括供油系统、数据采集及检测控制系统的硬件设施,并开发了测控系统软件,设计了试验样品和部分试验元件。该新型试验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善,可绘制性能曲线,其所测数据可以揭示密封压力、主轴转速、端面的表面粗糙度、弹簧比压、配对材料以及液体介质的粘温变化等因素对热流体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高参数热流体密封的性能规律的研究以及结构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重要的依据。!!关键词!热流体机械密封!优化设计!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引!!!言 随着国内外石化、石油的迅速发展,机械密封的工作环境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和苛刻化。为了提高密封的!"值极限,适应现代工业向高参数(高 速、高压、腐蚀、含颗粒介质[",#] )发展的需要, 机械密封必须设计在低摩擦系数下工作。高参数热流体动压机械密封应需而生。其最大的优点在于随着密封压力和转速的增加而大大降低摩擦系数,从而最大程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机器长周期安全运转,达到增产节能和改善生产环境的目的。高参数机械密封可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行业及核能工业的高压高速泵(速度高于$%%%&’()*、液体压力高于#+,-),如齐鲁石化二化肥甲醇装置进料泵用热流体动压机械密封系由德国./&0(-**公司引进 的,12+-34&[$]经多年试验成功地应用于核电站主冷 机泵。高参数机械密封的性能研究是该产品国产化的关键,可对产品的研制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对于热流体机械密封的试验研究比 较少,如+-34&、李松虎[5]等人进行了相关的试验 工作。国外在高参数泵用机械密封的研制过程中,最初是通过大量的试验来优化密封的性能进行密封 结构设计。笔者就热流体动压机械密封的试验装置 进行了优化设计,包括供油系统、数据采集及检测控制系统的硬件设施,并开发了测控系统软件。软件部分包括标定处理、系统自检、参数设置、密封压力与主轴转速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该测控系统软件系统界面友好,功能完善,能自动进行变压力变转速工况的试验,可绘制、打印试验数据表格、性能曲线,所测数据可揭示密封压力、主轴转速、端面表面粗糙度、弹簧比压、配对材料以及液体介质的粘温变化等因素对热流体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高参数热流体密封性能规律的研究以及结构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重要的依据。 试!验!装!置 设计了一套适用于高压液体密封的试验装置。新型热流体动压密封试验装置的流程简图如图"所示,主要由动力装置、加压装置、过滤元件、循环系统、各工作参数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动力控制系统等组成。 动力装置主要选择合适的交流电动机以达到试验系统所要求的转速以及负载(扭矩)要求。为达到所需的密封压力、保证适当的冲洗量,循环系统 — "—!! #%%5年!第$#卷!第"期石!油!机!械 6789:,1;<=>1?++:67891<@ !!!!!! ## #本课题是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新型高参数深槽机械密封开发研究”部分研究内容。 赵增顺,助理工程师,生于"ABC 年,#%%%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化工机械专业,现从事采油工艺及井下工具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CB%%%)山东省东营市。电话:(%C5D )EBBB$5B 。1F (-)G :HI-JHKL (-)G2KGJM2NJ(。 (收稿日期:#%%$F %$F "";修改稿收到日期:#%%$F %C F %B ) 万方数据

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工作原理

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 工作原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工作原理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以下简称为制动试验台)是由结构完全相同的左右两套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和一套指示、控制装置组成。每一套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由框架、驱动装置、滚筒组、举升装置、测量装置等构成。 进行车轮制动力检测时,被检汽车驶上制动试验台,车轮置于主、从动滚筒之间,放下举升器(或压下第三滚筒,装在第三滚筒支架下的行程开关被接通)。通过延时电路启动电动机,经减速器、链传动和主、从动滚筒带动车轮低速旋转,待车轮转速稳定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车轮在车轮制动器的摩擦力矩作用下开始减速旋转。此时电动机驱动的滚筒对车轮轮胎的摩擦力克服制动器的摩擦力矩,维持车轮继续旋转。同时在车轮轮胎对滚筒表面切线方向的摩擦力作用下,减速器壳体与测力杠杆一起朝滚筒转动相反方向摆动,测力杠杆一端的力或位移经传感器转换成与制动力大小成比例的电信号。从测力传感器送来的电信号经放大滤波后,送往A/D转换器转换成相应数字量,经计算机采集、存储和处理后,检测结果由打印机打印出来。 3 检测时车轮的受力分析 下面从汽车的实际检测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假设制动试验台前、后滚筒直径相等且水平安置,被测试车辆前、后轮中心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在检测过程中忽略滚动阻力,则测试车轮在滚筒上制动时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

图中G 为被测车轮的轮荷;N 1、N 2分别为前后滚筒对被测车轮的法向反 力;F 1、F 2分别为前后滚筒与车轮间的切向力,即制动力;F 为车桥对车 轮轴的水平推力;M μ为车轮所受制动力矩;α为安置角;D 为被检车轮直径;d 为滚筒直径;L 为滚筒中心距。 根据力学平衡原理,可以列出下列关系式: (N 1-N 2)sinα+(F 1+F 2)cosα=F (1) (N 1+N 2)cosα-(F 1-F 2)sinα=G (2) φ相同,则F 1、F 2 F 1=N 1×φ, F 2=N 2×φ (3) 将(3)式代人(1)、(2)式得: N 1(sinα+φcosα)-N 2(sinα-φcosα)=F (4) N 1(cosα-φsinα)+N 2(cosα+φsinα)=G (5) 联立上式解得: N 1={F(φsinα+cosα)+G(sinα-φcosα)}/( φ 2+1)sin2α (6) N 2={F(φsinα-cosα)+G(φcosα+sinα)}/( φ 2+1)sin2α (7) 当车轮制动时,制动试验台可能测得的最大制动力为: F max =(N 1+N 2)×φ=φ×(G+φF)/(φ2+1)cosα (8)

一文解析临床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方法

一文解析临床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方法 在临床科研过程中,我们都致力于一点,就是让分析所得的关联性(association)尽量接近病因性(causation)。除了应用统计学方法以外,非常重要的就是从根本上分析造成偏倚(bias)的原因并控制误差和偏倚。正如LinkLab前文所提及的,我们需要重点分析和排除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bias),以及发现和解释效应修正(effect modification)。其中随机误差是随机分布且不可预测的,因此除了增加样本量或重复测量取均值外别无他法。但对于系统误差和效应修正却可以得到控制或解释,帮助理解所得结论。 系统误差包括:混淆偏倚(confounding)、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和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其中,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是指在研究的实施阶段中从研究对象获取研究所需的信息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其原因是由于诊断疾病、测量暴露或结局的方法有问题,导致被比较各组间收集的信息有差异而引入的误差。本文将不对其进行描述。 阅读此文前强烈建议您阅读LinkLab 2015年11月6日《流行病学也好玩(四):一种方法教会你理清科研思路》,之后就能轻松理解清楚误差和偏倚,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混淆偏倚(confounding) E:暴露变量(exposure); Y:结果变量(outcome); C:混淆因素 在研究暴露与疾病的联系时,C作为混淆因素(confounder)必须满足:

1)与exposure相关联; 2)与outcome相关联且不是因为exposure; 3)不在E和Y的因果链上。 但并不是满足这三个条件就是混淆因素。由于混杂变量的存在,造成了观察到的联系强度偏离了实际情况,则称为混杂偏倚。 小测试: 假设A=exposure,Y=outcome,哪些图的L不是混淆因素呢? 答案就是最后一个图。 混淆因素严重干扰我们对于risk的估计,所以必须想办法控制这些variable。但是有时候因为我们需要考虑的混淆因素不可测量,为了能够分析出真实的结果,可以使用surrogate confounder来控制混淆因素。 如下图: U为不可测量的混淆因素,为了控制U,我们可以替代使用能够代表U的其他变量L 来分析。比如,我们需要考虑社会地位这个因素,因为无法测量社会地位,所以我们可以使用教育、收入、住址、学历等因素代表社会地位进行分析。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分解

运动控制系统 实验指导书 赵黎明、王雁编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

直流调速 实验一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静特性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研究晶闸管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在反馈控制下的工作。 2.研究直流调速系统中速度调节器ASR的工作及其对系统静特性的影响。 3.学习反馈控制系统的调试技术。 二.预习要求 1.了解速度调节器在比例工作与比例—积分工作时的输入—输出特性。 2.弄清不可逆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见图6-7。 四.实验设备及仪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A)组件或MCL—53组件。 4.MEL-11挂箱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直流发电机M01(或电机导轨及测功机、MEL—13组件)。 7.直流电动机M03。 8.双踪示波器。 五.注意事项 1.直流电动机工作前,必须先加上直流激磁。 2.接入ASR构成转速负反馈时,为了防止振荡,可预先把ASR的RP3电位器逆时针旋到底,使调节器放大倍数最小,同时,ASR的“5”、“6”端接入可调电容(预置7μF)。 3.测取静特性时,须注意主电路电流不许超过电机的额定值(1A)。 4.三相主电源连线时需注意,不可换错相序。 5.电源开关闭合时,过流保护发光二极管可能会亮,只需按下对应的复位开关SB1

即可正常工作。 6.系统开环连接时,不允许突加给定信号U g起动电机。 7.起动电机时,需把MEL-13的测功机加载旋钮逆时针旋到底,以免带负载起动。 8.改变接线时,必须先按下主控制屏总电源开关的“断开”红色按钮,同时使系统的给定为零。 9.双踪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地线通过示波器外壳短接,故在使用时,必须使两探头的地线同电位(只用一根地线即可),以免造成短路事故。 六.实验内容 1.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主电路未通电) (a)用示波器观察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双脉冲,且间隔均匀,幅值相同;观察每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电压波形,应有幅值为1V~2V 的双脉冲。 (b)触发电路输出脉冲应在30°~90°范围内可调。可通过对偏移电压调节单位器及ASR输出电压的调整实现。例如:使ASR输出为0V,调节偏移电压,实现α=90°;再保持偏移电压不变,调节ASR的限幅电位器RP1,使α=30°。 2.求取调速系统在无转速负反馈时的开环工作机械特性。 a.断开ASR的“3”至U ct的连接线,G(给定)直接加至U ct,且Ug调至零,直流电机励磁电源开关闭合。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三相调压器的输出,使U uv、Uvw、Uwu=200V。 注: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Ⅲ、Ⅴ,无三相调压器,直接合上主电源。以下均同。 c.调节给定电压U g,使直流电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的范围内测取7~8点,读取整流装置输出电压U d 3.带转速负反馈有静差工作的系统静特性 a.断开G(给定)和U ct的连接线,ASR的输出接至U ct,把ASR的“5”、“6”点短接。 b.合上主控制屏的绿色按钮开关,调节U uv,U vw,U wu为200伏。 c.调节给定电压U g至2V,调整转速变换器RP电位器,使被测电动机空载转速n0=1500转/分,调节ASR的调节电容以及反馈电位器RP3,使电机稳定运行。 调节测功机加载旋钮(或直流发电机负载电阻),在空载至额定负载范围内测取7~8

指挥控制系统

一般情况下,指挥控制系统都是应用于作战指挥领域的,别看它只是几个字这么简单,这背后的学问可大着呢,今天就统一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智能指挥控制系统的来源以及相关知识介绍。 1 智能化作战概念 智能化作战,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前沿科技在作战指挥、装备、战术等领域渗透、拓展,以认知域控制权为作战争夺重点的作战形态。随着人类作战活动空间从传统的陆地向海洋、空中、太空、电磁领域拓展,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制电磁权相继成为作战争夺重点。而在智能化作战中,以争夺认知域控制权或者称为“制脑权”将成为新的制权争夺点。制脑权是指在人的智力空间的争夺和对抗,敌对双方围绕认知过程的感知、理解、推理等实施对抗,基于认知对抗的速度和质量,夺取认知主动,破坏或干扰敌方认知。 2 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

传统的作战指挥决策主要是依靠指挥人员的聪明才智、指挥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再加上简单的计算进行。由于作战指挥决策是一个方案选择的过程,指挥人员的心理素质往往影响到决策的质量,创造性的指挥活动常常在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下进行,加上指挥人员工作方法、组织才能和专业素质的不同,在决策中难免出现各种错误。这一切都要求尽快实现指挥决策系统的智能化,以弥补指挥人员在指挥决策中的不足。智能化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对提高作战指挥效能和增强指挥决策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是指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有理解、判断、推理和学习能力,辅助指挥员进行作战指挥的信息系统,它不仅拓展了指挥员的眼、耳、手、鼻的功能,可以代替指挥员完成大部分事务性指挥工作,而且还拓展了指挥员大脑的思维功能,能够代替指挥员的部分脑力活动,甚至在特殊情况下能够部分代替指挥员定下决心这一主要创造性职能。因此,只有实现指挥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将指挥员的智慧融入到指挥决策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