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最新高中化学 主题3 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课题3 汽车燃料清洁化学案 鲁科版选修1(精品设计)

【重点推荐】最新高中化学 主题3 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课题3 汽车燃料清洁化学案 鲁科版选修1(精品设计)
【重点推荐】最新高中化学 主题3 合理利用化学能源 课题3 汽车燃料清洁化学案 鲁科版选修1(精品设计)

课题3 汽车燃料清洁化

学习目标:1.了解汽油燃烧的原理及抗爆震性。(难点)2.认识汽车尾气的成分、危害及治理。(重点)3.了解清洁燃料汽车所用燃料及理想的清洁燃料氢气。(重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从汽油谈起

1.汽油的组成

汽油是分子中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的混合物,含有的烷烃主要是己烷、庚烷、辛烷和壬烷。

2.汽油的作用原理 汽油进入汽缸后,经电火花点燃迅速燃烧,产生的热气体做功推动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力,使汽车前进。

3.汽油的燃烧特点

以分子中含有5个碳原子的戊烷为例:

①完全燃烧:

C 5H 12+8O 2――→点燃5CO 2+6H 2O 。

②不完全燃烧:

2C 5H 12+11O 2――→点燃10CO +12H 2O ;

C 5H 12+3O 2――→点燃5C +6H 2O 。

4.汽油的爆震

(1)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产生爆震的原因,是汽油燃烧到一定程度时,未燃烧的混合气中会出现许多燃烧中心,使燃烧速度猛增,产生强大的压力脉冲,导致出现清脆的金属敲击声。

(2)汽油的抗爆震的程度用“辛烷值”的大小来衡量。辛烷值就是我们常说的汽油标号。汽油的辛烷值越高,抗爆震程度越高。

(3)汽油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汽油的抗爆震性越好;所含直链烃分子越多,它的抗爆震性越差。

(4)在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甲基叔丁基醚可以提高汽油的抗爆震程度。

5.汽车尾气及危害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有CO 、氮氧化物、SO 2、烃类等。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二、汽车燃料的清洁化

1.清洁燃料车

(1)所用燃料: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2)

2.氢气——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1)优点

①释放能量多: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汽油,前者放出的热量约是后者的3倍。

②环境污染小:氢气燃烧生成水,没有灰渣和废气。

(2)不足:当前制取氢气成本高,氢气贮存困难。

(3)发展方向:研究新的制氢技术和氢气贮存方法,如光电解水制氢气和研制贮氢合金。

3.燃料电池汽车

从电池的正极输进O2,负极输进H2或甲醇等,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能量转换效率显著提高,且不会产生污染。

[基础自测]

1.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汽油是分子中含有5~11个碳原子的烃的混合物。( )

(2)辛烷值越小,抗爆震程度越高。( )

(3)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是氢气。( )

(4)汽车尾气催化装置能从根本上杜绝有害气体的产生。( )

【答案】(1)√(2)×(3)√(4)×

2.下列有关汽油抗爆震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油的抗爆震程度以“辛烷值”来衡量

B.辛烷值即汽油标号,辛烷值越高,抗爆震程度越高

C.汽油中所含直链烃分子越多,它的抗爆震性越好

D.汽油中加入四乙基铅可提高其抗爆震性

C[汽油所含分子支链多的链烃、芳香烃、环烷烃的比例越高,它的抗爆震性越好,所含直链烃分子越多,抗爆震性越差。]

3.通常用的清洁燃料是指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72572112】A.压缩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都属于碳氢化合物

B.氢燃料电池车可实现城市污染物的“零排放”

C.使用清洁能源主要是考虑防爆震

D.燃料电池车能量的转化方式是: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C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它们均属于碳氢化合物;由于氢燃料电池车在运行过程中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所以可以实现城市污染物的“零排放”;使用清洁能源主要是考虑防止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燃料电池车能量的转化方式为:贮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机械能。]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害处,它是城市空气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思考交流]

1.汽车尾气中通常含有哪些有害气体,它们分别有什么危害?

【提示】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CO 、NO x 和SO 2。CO 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NO x 能引起光化学烟雾和酸雨,SO 2可形成酸雨。

2.怎样防止或消除汽车尾气带来的危害?

【提示】 汽车尾气的治理可有以下措施:a.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装置。b.推广清洁燃料。c.推广节能技术。d.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汽车尾气的来源和处理

1.来源

(1)若空气不足,则会产生CO 有害气体。

(2)若空气过量则产生氮氧化合物NO x ,如

N 2+O 2===2NO,2NO +O 2===2NO 2,其中CO 、NO x 都是空气污染物。

(3)另外汽油中的硫氧化生成SO 2。

2.危害

(1)一氧化碳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甚至导致人体死亡。

(2)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又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随雨水降下,成为酸雨。

(3)氮的氧化物能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3.处理方法

(1)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填充有催化剂的催化装置,可加速有害气体的转化,如2CO +2NO =====催化剂2CO 2+N 2。

(2)推广使用乙醇、甲醇等清洁能源。

(3)节能技术的推广使用。

(4)加大环境立法和执法的力度,把高污染、超标排放尾气的汽车淘汰。

[当堂达标·固双基]

题组1 从汽油谈起

1.确定汽油是一种混合物的方法是( )

A.测量浓度B.测量沸点

C.将它燃烧D.闻气味

B[由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而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利用这一性质可以进行鉴别。]

2.近年来,许多城市都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无铅汽油的含义是指( )

【导学号:72572113】A.汽油中绝不含铅元素

B.汽油中不人为添加含铅元素的物质

C.汽油中含铅元素在一定范围内

D.以上都不正确

B[无铅汽油是指不人为添加四乙基铅等做抗震剂的汽油。]

3.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NO、NO2等)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汽车尾气(含烃类、CO、SO2与NO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

【导学号:72572114】

(1)汽车以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在不断启动打火的过程中产生了CO、NO等有毒气体,若供氧不足,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是________,若供氧充足,主要产生的有毒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2)简述CO、NO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尾气污染物造成的影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若供氧不足,汽油中的烃(C5H12等)不完全燃烧,产生CO,若供氧充足,C5H12等烃完全燃烧,但N2、O2在电火花作用下生成NO和NO2。

(2)CO、N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难分离,使血液失去供氧能力,使人体中毒,同时NO 在人体中含量不正常,可导致心脑血管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

(3)汽车尾气排放过多,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而污染环境,引起呼吸严重障碍,导致心肺衰竭。

【答案】(1)CO NO、NO2等

(2)使血液失去供氧能力,导致心脑血管病等

(3)污染环境,引起呼吸严重障碍,导致心肺衰竭

题组2 汽车燃料的清洁化

4.下列物质中,可作为汽车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的是( )

A.汽油B.煤

C.氢气D.沼气

C[氢气燃烧不会污染环境,我国已研制成功液氢环保汽车。]

5.我国已经研制成功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下列关于电动汽车说法错误的是( )

【导学号:72572115】A.电动汽车的研发是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B.电动汽车取代汽油汽车是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C.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不再需要能量,因此可以节能

D.电动汽车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C[电池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燃料的转换效率提高了,因此,电动汽车能节约能源,由于电动汽车不产生汽车尾气(NO、SO2、NO2等),因此电动汽车的增多,也保护了环境。电动汽车取代汽油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使用汽车尾气的催化装置无法消除硫的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还加速了SO2向SO3的转化,使排出的废气酸度升高。只能减少,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有害气体产生。

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硫的存在与性质

硫的存在与性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已知0.1 mol某单质与足量的硫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了1.6 g,则该单质可能是 A.钙 B.铜 C.铁 D.铝 【答案】B 【解析】质量增加1.6 g,即增加了1.6 g的S,所以反应的S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因为0.1 mol某单质与0.05 mol S反应,所以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S,S最低化合价为?2价,所以R化合价为+1价,所以为Cu2S(硫化亚铜)。 解题必备 一、硫的存在 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有游离态,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岩层里;有化合态,主要是硫化物和硫酸盐,常见的几种如下表所示: 名称硫铁矿黄铜矿石膏芒硝 化学式FeS2CuFeS2CaSO4·2H2O Na2SO4·10H2O 二、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硫俗称硫黄,颜色状态是黄色晶体,溶解性是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CS2),因此可用二硫化碳溶解出去硫。 2.化学性质 硫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 ①Fe+S △ FeS,S是氧化剂,Fe是还原剂; ②2Cu+S △ Cu2S,S是氧化剂,Cu是还原剂; ③H2+S △ H2S,S是氧化剂,H2是还原剂;

④S+O2SO2,S是还原剂,O2是氧化剂。 学霸推荐 1.下列关于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壁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溶解除去 B.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C.单质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D.硫在过量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三氧化硫 2.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木炭、硫黄要用到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 C.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作氧化剂 D.硫的氧化性比氯气强 3.能从下列四组混合物中把硫粉分离出来的同种方法是 ①沙粒和硫粉②硫酸钠和硫粉③铁屑和硫粉④木炭和硫粉 A.用水溶解并过滤 B.加热使硫升华并过滤 C.用CS2溶解并过滤 D.用盐酸溶解并过滤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解析】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虽与化学活泼性有关,但不能以非金属性强弱作为判定依据,如O、N、S的非金属性并不弱,但在自然界仍存在游离态的单质O2、N2、S,A项不正确;分离黑火药中三组分可利用它们溶解性的差异:先用CS2处理,使硫溶解,过滤后蒸发滤液,得晶体硫;滤渣再用水处理,溶去硝酸钾,过滤,又得滤渣(炭粉);滤液经蒸发、浓缩、结晶,得到硝酸钾,B项正确;硫单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是高中教学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与其他学科一样,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有效性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这是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需要。为此,作为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手段,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按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对化学知识体系进行主动构建的过程。为此,作为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需要从信息化、生活化与兴趣化等方面寻找切入点,以促进高中化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在实施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才能使高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获得有效提升,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所谓有效性即是一种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创设良好的氛围,以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属性。有效教学的推进需要教师培育起现代教学理念,创新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 一、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不够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然而,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是居高临下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其中只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接受知识被动,自主能力不强,学习方法陈旧,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压制。 (二)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不畅 课堂教学的过程原本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亦即二者实现互动的过程,而通过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然而,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这种互动与交流显得尤其薄弱。师生间的交流还仅限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传递方向是单一的。这种呆板、单一的交流形式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产生不利影响。 (三)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不足 以小组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这是根据新课改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新的理念的推行,对高中化学教学意味着一场巨大的变革。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这种变革虽说是巨大的,但实际效能却是低微的。原因是,一些教师似乎是在为完成新课改的要求而被动地实施合作教学方式。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置内容与课型于不顾,为合作而合作,这就导致徒有其表,而乏其实。 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路径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其主动学习化学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找寻合适的切入点,切实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觉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就会活力迸发,就会对学习变得更加自觉、更加积极。教师要在精心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设计,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课堂氛围中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推进离不开一定的情境,轻松、愉快的环境会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特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每日一题电解精炼铜(含解析)新人教版

电解精炼铜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对含有杂质Fe、Zn、Ag的粗铜进行电解精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粗铜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②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③电路中每通过3.01×1023个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16 g ④杂质Ag以Ag2SO4的形式沉入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 【参考答案】D 1.电解精炼铜的原理是粗铜中比铜活泼的金属Zn、Fe等失去电子,产生的阳离子残留在溶液中,不比铜活泼的金属Ag、Au等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池的底部,形成阳极泥,粗铜中的铜在阴极上析出。 2.装置

1.利用电解法可将含有Fe、Zn、Ag、Pt等杂质的粗铜提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以精铜作阳极 B.粗铜接电源的负极,其电极反应是Cu-2e-Cu2+ C.电解后,电解槽底部会形成含少量Ag、Pt等金属的阳极泥 D.以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CuSO4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2.某同学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目的是探究氯碱工业原理和粗铜的精炼原理,其中乙装置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 根据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通入氢气的电极为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墨电极为________(填“阳极”或“阴极”),反应一段时间后,在乙装置中滴入酚酞溶液,________(填“铁极”或“石墨极”)区的溶液先变红。 (3)如果粗铜中含有锌、银等杂质,丙装置中反应一段时间,硫酸铜溶液浓度将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精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冶炼铜矿石所获得的铜通常含有锌、铁、镍、银、金和铂等微量杂质,俗称粗铜。工业上通常通过电解法除去这些杂质制得精铜,以提高铜的使用价值,扩大铜的应用范围。(几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Fe-56,Ni-59,Cu-64,Zn-65,Ag-108,Au-197。)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讲解学习

高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一)环境保护 1. 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 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 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4. 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5. 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6. 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7. (某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8. 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 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 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 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 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 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4. 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 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6. 酸雨与人体健康 17. 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8. 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19. 汽车与环境 20. 无污染汽车 21. 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2. 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3. 降解塑料的发展 24. 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25. 水体的富营养化 26. 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7. 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8. 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29. 创造绿色电能 30. 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1. 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2. 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3. 绿色消费 34. 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5. 氟利昂问题 36. 核聚变、核裂变及环境污染 37. 臭氧层破坏 38. 某河流综合整治 39. 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与健康 40. 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41. 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42. 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43. 农药污染的影响 44. 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45. 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46. 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47. 居室污染

课题研究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怎么写?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 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 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 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 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 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 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 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 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 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 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 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 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 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 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 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 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 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 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 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 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 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 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 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 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 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 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 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 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 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高中化学每日一题能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关于能源,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属不可再生能源 B.煤、石油、水煤气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属一级能源 C.太阳能是一级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D.潮汐能来源于月球引力做功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可再生,最终将会枯竭,A正确;煤、石油等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属一级能源,但水煤气是由焦炭与H2O(g)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属二级能源,B错误;太阳能既是一级能源、新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C正确;潮汐能来自于月球引力,D正确。 解题必备 1.能源有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 2.我国能源现状: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不可再生能源,并且能源利用率极低,能源危机趋严重。 3.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 (1)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管理水平,改善开采、运输、加工等各个环节。 (2)科学地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3)寻找新的能源,现正探索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氢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生物质 能等。这些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有些为可再生能源,并且在使用时对环境几乎没

有污染。 学霸推荐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是二次能源 B.电能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水煤气是可再生能源 2.下列关于燃料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煤通过物理变化液化后再作为能源,可减少PM2.5引起的危害 B.生物质能、风能、水能是可再生能源 C.“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D.煤、石油、天然气为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3.能源在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新能源,目前,有人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氢能的利用过程中,H2O可循环使用 B.开发和利用“氢能”,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助于控制臭氧空洞的形成 C.该法制氢的关键是寻找光分解催化剂 D.利用光电转化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电解水而获得氢气 答案 1.【答案】B 2.【答案】A 【解析】煤液化为化学变化。 3.【答案】B

高中研究性学习之生活中的化学

课题:关注生活中的化学 组长:经过了一学期的研究学习,本小组完成了对生活中的化学研究。具体分工如下: :生活中的化学试验 :网上资料收集 :资料整理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过几天就成熟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高中化学每日一题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在t C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 C时AgCI的K Sp = 4X 10一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t C时, B. 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b点 C. 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 在t C时,AgCI(s) + Br「(aq) ----------- AgBr(s) + Cl「(aq)的平衡常数3816 解题必备 心的计算 (1)已知溶度积求溶解度 以AgCI(s) ?—Ag+(aq)+Cl -(aq)为例,已知K sp,则饱和溶液中c(Ag+)= c(CI-)=K sp ,结 合溶液体积即可求出溶解的AgCI的质量,利用公式—=m(质)即可求出溶解度。 100g m(剂) (2)已知溶解度求溶度积 已知溶解度S(因为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很少,所以溶液的密度可视为 1 g ? cm3),则100 g水即0.1 L溶液中溶解的电解质的质量m为已知,贝U 1 L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物质的量(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便可求出,利用公式即可求出Kp。

(3)两溶液混合是否会产生沉淀或同一溶液中可能产生多种沉淀时判断产生沉淀先后顺 序的问题,均可利用溶度积的计算公式或离子积与浓度积的关系加以判断。 学霸推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25 C时BaSQ饱和溶液中存在BaSO(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2+(aq) + (aq) , K sp = 1.102 5 x 10 10,下列有关BaSQ的溶度积和溶解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2 —— 5 一 1 . . 2 一 A. 25 C时,向c(SQ4一)= 1.05 x 10 一mol ?L 一的BaSQ溶液中,加入BaSQ固体,c(SQ4一) 增 大 B.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NQ)2固体,贝U BaSQ的溶度积常数增大 C.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NaSQ固体,则该溶液中c(Ba2+) > c(SC4-) 4「)减小 D.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BaCl 2固体,则该溶液中C(SQ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 溶液温度明显升高,pH增大 B. -------------------------------------------------------- AgCl悬浊液中存在平衡:AgCI(s) :Ag+(aq) + Cl 一(aq),往其中加入少量NaCl粉末, 平衡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减小 C. AgCl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K sp(AgCl)> K sp(AgI) D.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Ca2+> MgS HCQ、SQ一,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 Mg* I 一10 _ 3.已知:pAg=- lg{ c(Ag )} , K Sp(AgCl) = 1.56 x 10 。如图是向10 mL AgNQ溶液中逐渐加 入0.1 mol 7一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单位mL )变化的图 像(实线)。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示:K sp(AgCl)> K sp(Agl)] A.原AgNQ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 图中x点的坐标为(100,6) C. 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Ag1恰好完全沉淀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教研组:理科综合组 负责人:邹正友 课题组成员:邹正友熊卓军何艳舞杨再兴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

高中化学每日一题盖斯定律新人教版

盖斯定律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①N2(g)+2O2(g)===N2O4(g) ΔH=+8.7 kJ·mol-1 ②N2H4(g)+O2(g)===N2(g)+2H2O(g) ΔH=-534.0 kJ·mol-1 下列表示肼与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N2H4(g)+N2O4(g)===3N2(g)+4H2O(g) ΔH=-542.7 kJ·mol-1 B.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 059.3 kJ·mol-1 C.N2H4(g)+1 2 N2O4(g)=== 3 2 N2(g)+2H2O(g) ΔH=-1 076.7 kJ·mol-1 D.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 076.7 kJ·mol-1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②×2-①得2N2H4(g)+N2O4(g)===3N2(g)+4H2O(g) ΔH=-1076.7 kJ·mol?1,故选D。 解题必备 1.内容 不论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相同。 2.能量守恒定律 从S→L,ΔH1<0,体系放热; 从L→S,ΔH2>0,体系吸热; 结论:(1)ΔH1+ΔH2=0;

(2)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3.意义 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计算难以直接测定的反应热。 学霸推荐 1.已知:CH3OH(l)的燃烧热为726.6 kJ·mol-1,HCHO(g)的燃烧热为563.6 kJ·mol-1。 反应CH3OH(l)+1 2 O2(g)===HCHO(g)+H2O(l)的反应热为ΔH。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0<ΔH<+563.6 kJ·mol-1 B.+726.6 kJ·mol-1>ΔH>+536.6 kJ·mol-1 C.ΔH>0 D.ΔH=-163 kJ·mol-1 2.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g) 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2)C(s)+O2(g) CO2(g) ΔH2=?393.5 kJ·mol-1 (3)H2(g)+1/2O2(g) H2O(l) ΔH3=?285.8 kJ·mol-1 则反应2C(s)+2H2(g)+ 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ΔH=+488.3 kJ·mol-1 B.ΔH=?244.15 kJ·mol-1 C.ΔH=?977.6 kJ·mol-1 D.ΔH=?488.3 kJ·mol-1 3.已知:①H2O(g)H2O(l) ΔH1=﹣a kJ?mol?1 ②C2H5OH(g)C2H5OH(l) ΔH2=﹣b kJ?mol?1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3=﹣c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判断:若使46 g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b﹣a﹣c) kJ B.(3a﹣b +c) kJ C.(a﹣3b+c) kJ D.(b﹣3a﹣c) kJ 4.在1200℃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H2S(g)+3 2 O2(g)SO2(g)+H2O(g) ΔH1 2H2S(g)+SO2(g)3 2 S2(g)+2H2O(g) ΔH2 H2S(g)+1 2 O2(g)S(g)+H2O(g) ΔH3

高一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化学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水清洋 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电池 (一):课题探究与构思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 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们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通过本课题,把学生带进“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研究之中。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3.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观念。该项活动将课堂由校园内移到了校园外,求知的空间更为广大,同时亦更为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学风的目的。 4.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养成科学求知态度。 该项活动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推断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

效手段去获取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去求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该项活动的重点是比较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 四、课题研究的难点 化学电池虽然在生活中用途广泛,但学生对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形状、电极、电解质、电压、可否再充电、价格、存放期、特点、用途、回收途径等知道的却很少,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整理方能解决。因此要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获取直接体验和素材,组内及小组间讨论来共享信息等方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有意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又能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其集体协作的精神。 五、课题研究的形式 由于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中生,所以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研究的内容,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为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活动可分小组进行。如果学习者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减少活动建议或活动提示,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六.参与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指导教师: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经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生活是与化学密不可分的。经过多次的试验我将找到了生活中许多现象的化学本质,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例如苹果在空气中的氧化试验,洗衣粉的清污原理。。。另外对一些网络资料进行了整理,从而了解到我们所不能亲自试验的化学现象。得出以下结论。 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披散着满头长发的中年男子半闭着眼睛,右手手中胡乱地挥舞着一把“宝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象看见了什么,眼睛一动不动,紧紧盯着前方,怕是惊动了什么似的,小心翼翼地把腰间的“宝葫芦”凑到嘴边喝了一口“仙水”,随着他手中宝剑虚空一刺,大喝一声“哪里跑!”对着宝剑“噗”的喷了一口,顿时,殷红的鲜血从宝剑上一滴一滴的滴下来。只见他对着早已吓瘫在地的一对母女说:“别怕!我已经把鬼杀了……”这就是科教片《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中《空中斩鬼的把戏》。 原来,他是利用了化学反应FeCl3 + 3KSCN = Fe(SCN)3 + 3KCl生成的Fe(SCN)3显血红色的道理来骗钱的。 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有收获。请看: 1.同一支笔使用不同型号的墨水,为什么容易造成堵塞。 墨水是胶体,不同的墨水胶体粒子带不同的电荷。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由于互相中和电性,使胶体粒子间因带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小,从而使之聚集成大的颗粒,出现胶体的聚沉造成堵塞。 2.为什么一夜之间,香蕉就熟了 你知道吗?北方吃到的香蕉并不是在树上成熟的。原来,香蕉在尚未完全成熟以前,采摘下来运到北方。在出售以前,把要出售的香蕉放在一间密封好的屋子里,喷洒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调节剂——乙烯利。乙烯利被香蕉吸收后,在香蕉内释放出乙烯,而乙烯对香蕉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于是,第二天,香蕉便变黄成熟了。如果你家里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尽快催熟,可以把它们与熟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过几天就成熟了。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乙烯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3.为什么用同一种粘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青色有的是红色 在烧制砖瓦时,用粘土做成的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Fe2O3而制得红色的砖瓦。若烧制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喷洒冷水,窑内会因发生化学反应C + H2O = CO+H2而产生大量的CO和H2,它们把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3O4和FeO,从而制得青色的砖瓦 4.洗衣粉是怎样把衣服洗干净的 洗衣粉的成分是合成洗涤剂,它的主要成分是烷基磺酸钠等,从它的分子结构上看,可以分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化肥的研究

化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由于现在化肥品种众多,适用的范围和使用方法、功效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该掌握一些化肥的知识。 二.研究价值 研究本课题可以让我们综合运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化肥,调查不同的化肥的主要成分,分析不同的成分对农作物的作用,明确不同化肥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对人们农业生产中化肥的选择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2.对化肥的分类; 3.化肥中化学成份的作用; 4.化肥选择中的注意事项。 四.课题实施的可行性 课题组成员都来自农村,熟悉农业生产,对化肥的成分和使用有一定的认识。课题组成员具备一定的的动手能力、观察记录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且吃苦耐劳,做事细心。指导教师可以给予技术和硬件支持,专业知识的指导。学校图书馆资料充足,也可以上网搜集信息。整个活动无需经费保障等条件,利用课余时间即可方便进行。 五.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归纳汇总,对比分析; 3.文献资料检索; 4.综合分析。

六.任务分工 1.资料搜集: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 2.数据整理: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3.文献资料检索:李永彪,王英明,齐学伟; 4.资料信息汇总,撰写研究报告: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组建研究小组,确定课题,撰写开题报告,明确组员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的主要化肥品牌、品种、成分。 第三阶段:对前期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初步总结成果并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阶段:通过上网搜索、图书室查资料、采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问题。 第五阶段:汇总小组成果,进一步分析、研究、总结,完成结题报告。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与全校师生交流。 实施记录 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 2011.4.27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确定课题,开题、任务分工 2011.5.6 供销 社、集 市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调查临夏地区市面上 的主要化肥品牌、品 种、成分 2011.5.15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整理资料,确定需要 解决的问题 2011.5.20 微机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5.28 图书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查阅资料,解决难题2011.6.3 教室李永彪,齐学伟,孙丽丽,王英明, 赵文琴,何小七,祁婷婷,江荣璐 撰写结题报告2011.6.15 办公室李永彪,齐学伟,王英明修改,完成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 每日一题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 新人教版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为了有效实现NO和NO2的相互转化,设计如下实验: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半瓶NO气体。 (1)打开止水夹,推动针筒活塞,使O2进入烧瓶。关上止水夹,首先观察到烧瓶中的现 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轻摇动烧瓶,观察到烧瓶中的现象为: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烧瓶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2NO+O2===2NO2 (2)①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 ②烧杯中水倒吸到烧瓶中(或烧瓶中液面上升) 3NO2+H2O===2HNO3+NO 【解析】(1)无色的NO能与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O+O2===2NO2。(2)轻轻摇动平底烧瓶,使得NO2与水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烧杯中红棕色气体又变为无色,又因为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故烧瓶中液面上升。 解题必备 一、氮气的性质

N 2约占空气体积的4 5 左右,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N 2与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 +O 22NO 。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常温下,NO 不稳定,易与O 2结合。化学方程式为2NO+O 2===2NO 2。 (2) NO 2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NO 2+H 2O===2HNO 3+NO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硝酸。 把充满NO 2的试管倒立水 中,再通入O 2 学霸推荐 1.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课题研究 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 化学课题组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研究主体报告 威海二中化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实需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化学教师按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实践,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在实际的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情景化,过多教育手段的“媒体化” , 教学评价的片面化;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少老师将“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甚至取消学生实验等等,这些做法导致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无效,甚至抹杀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新反思当前的教育,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聚焦课堂,改革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施有效教学。 二、课题研究各阶段的时间安排 2007.11 —2008.4 理论学习准备阶段; 2008.5 —2009.3 ,无效反思阶段的研究,初步确定一种课型的教学模式,并确定有关理论支持; 2009.3 —2009.12 ,有效备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新授课、习题讲评课两种教学模式,初步在本校内推广; 2009.12-2010.5 ,有效上课阶段的研究,初步形成复习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2010.5- 至今,有效评价、课后反思阶段的研究,课题总结。将肯定的各个课型推广施行,将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熟练运用,在本校推广,并将模式形成论文上报。 三、研究内容 1、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一线老师和学生对实施有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2、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认真查阅资料,广泛交流探讨,同时积极向专家请教或走访兄弟学校,更大范围了解情况,逐步形成符合我们学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中期报告

附件 4: BXJKGH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学改革与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研究” 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编号LN0138Z 所属学科化学 课题主持人王萍 所在单位本溪市第一中学 上报时间2013年7月 本溪市第一中学制 2013年 8月

一、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开题时间、主要参加者及分工落实情况、研究工作进度、调研 地点与时间等,不超过2000 字,可加页。 2013 年 7 月王萍参加课题开题仪式会议,领取开题协议书,参加仪式的有国家教 育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以及 参与各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张绍宾校长宣读了课题报告 , 就本课题及学校化学教学发展的 关系做了深刻的阐述 , 要求本校教研组要努力学习 , 加强科研 ,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 2013 年 8 月 28 日召开化学组教师会议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的课题组,会议地点一中主校五楼会议室。 2013 年 8 月 30 日填写开题协议书,并听取学院教研室专家张文敏教师的建议修改 完善。 2013 年 10 月 8 日下午市教研室鞠文革主任,张文敏老师荐临我组指导开题报告. 开题仪式上课题负责人王萍报告了课题立项过程及意义 . 鞠文革主任 , 张文敏老师就我校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 就课题的立项、研究、结题等都作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 . 学校信息中心对本次活动在设备、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一、课题研究主要进展 (一)健全组织机构,保障课题实施 我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子课题研究小组。由国家教育 科学研究所的李世平所长,总课题组理事李桂娟校长,总课题组理事张绍宾校长推动课 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实验学校子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课题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研究方向 课题组采用个人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化学高效 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目 标、主要内容、遵循原则、主要方法、规章制度、操作方法、责任与义务等,加深对本 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课题组组织学习《有效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 十讲》等理论专著。 为课题组成员征订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新课程》、《福建教 育》、等教育期刊,购买了《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等理论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