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0月

第一章总论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湖南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

(湘发改函[2006]60号)。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湖南“南大门”美誉的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

三江口工业园位于湖南与广东省交接部的狭长地带,四周地势起伏很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继续向周边扩展范围已不现实。三江口工业园仅剩20公顷土地可供使用,园区招商载体不足、发展空间狭窄,与当前沿海产业转移势头形成强烈对比。

然而,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区域规模显然已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受湖南汝城经开区的委托,湖南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拟将就其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本次可行性研究经历了可行性评估方案选择、制定具体调研评价计划、开展现场实地研究与评估、系统分析评价现场审核资料等多种环节,与汝城开发区主管领导及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并深入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出具本次可行性研究成果。

在评估方法上,则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总体上采用了全面复核和实质性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包括可行性评估、对比分析评价、查阅规划编制记录与政策文件等必要的评估程序。针对不同的规划内容与数据,结合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了检查、对比、查询及计算、分析性复核等评估手段,以达到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的目的。

1.1项目简介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湖南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

(湘发改函[2006]60号)。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湖南“南大门”美誉的汝城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

2010年上半年,园区实现GDP25424万元,工业总产值72641万元,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57113万元,工业增加值32187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55万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198万元,实现利税1718万元,园区从业人员4091人,成为县域经济重要增长极。

开发区现辖三江口和三星两个工业园,规划扩展土桥工业园,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其中三星工业园为主项目区。入园企业59家(三江口工业园45家,三星工业园14家),形成以华盛钢铁、斌志木业为主的建材产业,福海矿业、雷氏矿业为主的矿产精深加工产业,三鑫电化、淮川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主项目区三星工业园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距厦蓉、湘深高速互通口仅200米,布局为一类(科技型产业)工业区、二类(建材、化工产业)工业区、三类(精深加工产业)工业区和生态区、生活商业区。科学定位园区产业,三江口工业园为竹木加工产业,三星工业园为矿产精深加工、精细化工、食品药品加工等产业,土桥工业园为制衣、电子等出口加工贸易。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先后启动实施了标准厂房、工业大道、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城镇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区内建成和在建标准厂房近30000㎡。

但是,伴随之园区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已明显不足,制约了经济的长远发展。

经核准(《国土资源部公告》2006年第19号)的法定管辖面积为615公顷(三江口工业园区),从土地利用程度来看,汝城开发区土地供应率和土地建成率分值分别高达97.93%和100.00%,从用地结构状况来看,工业用地率为61.19%,投资强度及容积率都达到或超过中部地区省级工业园标准,评价指标实现度为100.00%。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根据原有规划,已无地可用;

本次项目主要就汝城经开区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

(1)三江口工业园区(已核准的615公顷)。对用地情况、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论证。

(2)三星工业园。将已经开发的XX公顷纳入到经开区的管辖范围及其后续发展分析。

(3)三星工业园(园中园)。已经并入湖南汝城经开区,但有等于国家及省发改委审批(面积:XXX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可行性分析。

1.2编制单位与过程

编制单位:湖南省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

本报告编制前,项目组与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充分沟通,并在管委会的积极支持、配合下,对开发区进行实地调查。同时,项目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较全面地掌握了项目信息,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团队进行论证、分析评价,前后用时近三个月,于2010年10月完成本报告的编制工作。

1.3编制依据、原则及研究范围

1.3.1编制依据

1)各级政府有关政策法律文件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计委2002年颁发);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年联合颁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10月28日建

设部第7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相关规范

国家及省、市国土管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相关法规与管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9号)

《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发展

的意见》(湘发[2009]4号)

国家现行有关行业规范、规程、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

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二○○六年五月十九日);

《中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2008年修订) ;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1月17日在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汝城及汝城经济开发区文件

(2009年9月);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

《汝城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技术报告》(2010年7月);

《汝城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2010年5月);

《汝城经济开发区环境评估报告》(2007年8月)

其他相关资料。

1.3.2建设原则

本项目建设的原则是:

总体规划原则;资源整合原则;环境保护原则;规范管理原则;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坚持和遵循上述原则,确保项目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与国家政策法令、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保持一致性,同时充分结合项目建设地区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为使汝城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开发区前10 强。

1.3.3研究范围

本项目围绕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扩区调规”,进行以下范围内容研究:项目建设的目的和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项目建设可行性结论。

1.4主要技术指标

汝城经济开发区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2。

表1—2主要经济指标

1.5结论与建议

1.5.1结论

汝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条件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

汝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和国家、省市的政策规定;

汝城经济开发区定位清晰,发展思路清晰可行,产业布局科学合理,保障体系系统全面,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汝城经济开发区已经具备扩区调规申报资质与条件,并更有向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的巨大的成长潜力。

1.5.2建议

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园区现有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继续完善和提高技术改造水平,更好地推进企业向低耗、环保发展,打造绿色、资源节约、高效经开区区;

积极争取优惠扶持,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快速发展,打造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级的龙头企业;

建立综合、配套的创新机制和管理模式;

依靠科技进步,吸引科技人才;

不断提高经开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综合服务水平,扩大经开区的规模与实力。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政策环境

2.1.1国家政策环境

(1)国家发展县域经济的政策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

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为此,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中

明确提出“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并且强调要扶持县域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同时,在推进中西部大开发也提出了政策要求:“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清洁能源、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及加工,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及其他有优势的产业”。而建设经开区积极响应了国家所提出

的战略举措,符合国家的宏观政策所引导的方向。

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在国办函(2006)38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

施的通知》中明确指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扩大社会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对县城、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发挥其集聚和辐射作用。”。文件内容中还强调:“要支持发展势头好、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力较强的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鼓励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使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努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

2.1.2湖南省政策环境

(1)关于经开区区发展的政策

湖南省在对产业园区发展的问题上,已经确立了其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各类产业园区发展到100个以上,力争建成工业总产值过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8—10个;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600亿元左右,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500亿元以上…产业园区须报省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事项,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逐级上报的,可直接向省政府有关部门申报,同时抄报所在市州、县市区相关部门。”【1】这就无疑给汝城经济开发区扩区调规及其园区后续发展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同时,在完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强化人才保障措施等具体措施上,提供了有利于经开区区发展的条件。

(2)省领导强调快速发展县域经济

2007年9月,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常德考察当地工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指出: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不断提升实力,促进群众致富。在调研中,周强反复强调要依靠科技推动新型工业化,注重发挥优势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他说,要发展一批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实行扶大关小,推动园区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和资源优势,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依靠科技不断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推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要注重发挥优势,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力。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坚持对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和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湖南省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在“十七大”期间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湖南是一个具有完备工业体系的中部省份,同时又是一个资源大省、人才大省、教育大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统筹协调,又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湖南的差距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作为后发赶超地区,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首先要充分发挥农业的优势,抓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湖南素有“天下粮仓”的美誉,水稻和苎麻产量双双居全国第一,生猪出栏数居全国第二,烤烟产量居全国第四,许多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是抛下农业的传统优势“另起炉灶”,就工业发展工业,而是要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新型工业化的过程,我们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

湖南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强化产业支撑,构筑集群化的产业布局;始终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推进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促进产业集聚化、经开区区化和分工专业化”。

2.1.3汝城政策环境

汝城委、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1)金融政策。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对符合担保条件的经开区区内企业提出贷款担保。对高科技产业和符合汝城产业政策且有市场潜力的产业给予重点支持。

(2)服务政策。凡进入经开区区企业的立项、环保、工商登记注册和税务登记等相关手续,以及有关部门对经开区区内企业的所有收费,均由经开区区的管理机构代办,实行“一条龙”服务。实行市直有关部门行政审批责任制,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给予指导和支持,

并提供优质服务。市建设改部门负责立项审批;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用地审批;市工商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工商登记;市税务部门负责办理税务登记;市环保部门负责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涉及上述审批一项的部门在资料齐全的前提下,须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市本级审核呈报手续。对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减免的有关税费,由各审批主管部门直接办理。

电力、通迅、供水等有关单位要为经开区区建设提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至厂区外。经开区区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从业人员在住宿、交通、通讯、就医、子女入托上学等方面享有经开区区所在地居民同等待遇。

(3)优化环境政策。建立依法、规范的工作检查制度。对鼓励投资企业的执法检查,必须与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联系备案,并实行“首查警示免罚制”。即首次检查发现一般违规问题,只帮助整改,不予罚款。严禁各部门的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三乱”行为。违者从严处理并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创造项目优良施工环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项目所在地党政一把手责任制。把项目建设施工环境、治安工作纳入年终综合治理考核内容。

各类企业协会、行政协会按照企业自愿的原则,组织企业协会或投资商参加,有关单位人得硬性要求企业或投资商入会,更不得强行要求其缴纳会费。

(4)中介人奖励政策。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上工业、农业产业化生产生项目,从项目投产纳税之日起按照第一年度实际缴纳税额中市本级所得7%,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给中介人(最高不超过30万元)。

(5)郴州市优化投资环境,支持企业的发展。郴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力力2010年8月先后来到深圳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格普瑞电池有限公司考察。向力力指出,“郴州将为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全力以赴支持投资郴州的企业发展。”向力力还

指出,“当前,郴州经济发展来势喜人,各项经济指标均排在全省前列。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要加大投资力度,郴州将创造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全力以赴地支持投资郴州的企业发展。”

2.1.4政策环境分析结论

发展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手段,更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我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要实现“弯道超车”、构建两型社会,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实行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经开区区建设,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全面发展。这些,为汝城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机会。

2.2经济环境

2.2.1全球经济转型和一体化

全球经济正在快速转型,世界产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按照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的变化统计,总的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发达国家制造业的比重下降,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比重上升,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世界经济面临着重新分工,发达国家必将向产业链的更高端发展,而处在产业链中端的制造业必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乃至公认的“世界制造工厂”,随着全球制造业不断加快向中国转移,对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部地区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

从全球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世界经济减速,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跨国公司利润大幅度滑坡,因而,不得不放弃大批传统产业和相当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的制造环节,迫使跨国公司将大量生产基地开始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完成其全球性的开发过程。我国由于

拥有巨大的需求市场、丰富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上百万有才华工程师和良好基础设施,并且已经加入WTO,市场和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法律和法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其生产制造、原料采购、零部件采购、市场销售乃至新产品研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重要基地。至2006年中期,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我国投资2000多个项目;据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经研究所2001年7月下旬对1143家上市企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制造业中有49.1%的企业准备把生产基地外迁,外迁企业中,有70%的企业正在或准备在我国投资设厂,而在北美和欧盟地区,日本企业准备大举撤离。欧美高科技跨国公司也纷纷在我国投资设厂,大量的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已经形成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全球性的生产基地。

当沿海地区作为最早大量吸收外来投资和承接外来产业的支撑

平台已越来越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全球产业向我国转移的浪潮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还将以更大力度、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地向中国腹地推进,中部尤其是具备比较优势的地区将成为新一轮产业集聚、产业接盘和支撑产业发展的首选平台。

2.2.2湖南面临的发展机遇

在融入全球经济分工的大背景下,世界产业结构的重新布局,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现在的经济格局,必将导致我国经济进行新的布局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4%,目前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堪称奇迹。但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资源消耗的代价也是惊人的。200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

50%。当前,资源和环境瓶颈的硬约束已经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条件,不能长期支撑这样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因此,“十一五”期间,明确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未来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

首先,将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过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和环境投入等以量扩张的生产要素转向更多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以提高经济要素的投入效率上来。重点抓好三大事情:一是必须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主要通过市场的基础功能与作用和必要的宏观引导,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建设。

其次,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强调从中部突破(中部崛起战略),承东启西,使东中西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分布。实现中部崛起战略,一是要充分利用中部地区具有地理交通便利、传统工业产业基础好、劳动力和资源价格便宜、科研人才储备等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突破口,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二是要加强对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等中部地区的规划指导,推动中心城市带的经济建设,为中部的崛起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汝城经济开发区发展到目前,由于土地限制,明显地制约了其发展,进行扩区调规十分必要,如能扩区调规成功,意义重大。

2.3.1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建设

目前国家正在进一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但进行农村城镇化建设必须与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相结合。没有工业支撑,小城镇建设就是一个空壳;没有工业企业作为载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是一个虚幻。因此,做好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的扩区与调整区位工作,也是为了满足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达到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建设的目的之需求。

2.3.2切合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

从我国中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来看,我国中央对中西部新10年的布局,将着力于发展的外部借力和内生驱动,将着眼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内生增长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其中最核心的是在继续强化中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这不仅要壮大基于当地资源的特色产业,还要重视培育非资源型的新产业。同时,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大发展,内部经济高地的培育与外部的支持带动同样重要。在深入实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力度。一方面是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坚持以点串线、以点带面,着力培育经济基础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重点经济区,形成中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鼓励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共建产业园区。支持产业园区适当扩区调位,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可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而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国中西部省份——湖南省重要的

产业园区之一,它的扩区与调整区位也是我国中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深入的现实需求。

2.3.3响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的要求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形成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一个企业效益的支撑,没有一定的规模就不会有好的效益。通过开发区的扩区建设,可以聚合更多具有产业优势和地域特征的同类企业,更好地集中给予扶持和指导,从而加快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有利于所有企业做特做精,快速培植出企业长期健康稳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有利于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因此,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的扩区也是参入湖南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湖南省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

2.3.4适应增强湖南省开发园区发展动力的要求

湖南省开发园区为湖南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已成为所在区域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现阶段又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湖南省开发园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三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承接新一轮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沿海梯度推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潜力;同时,也存在着制约发展的用地指标不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由于开发区用地采取“先有项目,后批土地”的管理办法,使开发区用地的时间弹性大大减弱(因为一个项目从谈成到报批再到有权开发所需时间都在半年到一年)。而市场又在不断变化,很容易错失良机。因此,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的扩区与调整区位,也是湖南省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完善园区功能、改善园区环境,增强发展动力,切实把园区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省级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提出的要求。

2.3.5促进汝城经济发展的要求

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是汝城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是汝城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之一,开发区是发展新型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事关汝城区域经济发展全局。加快开发区的发展,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和全面提升我省经济实力来说,作用巨大。而汝城经济开发区的扩区与调整区位,其新扩区的土地届时会得到全部有效利用,这等于再造一个新的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打造更多的品牌企业,实现质的飞跃。可见,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作为湖南省与郴州市重要的经开区,将会形成一个新型、大型的项目云集和高新技术密集的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在湖南省新一轮产业整合、集群化建设过程中,开发区的扩区将是拉动郴州汝城全市经济发展关系必要条件。

2.3.6突破园区自身发展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汝城把发展产业园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湖南汝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湖南汝城开发区正成为湘南地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正成为湖南“南大门”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正成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城市发展的新组团和提升效能的示范区。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区原有的土地面积已经成为限制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瓶颈”。目前开发区原有建设有效用地全部摆满了项目,开发区在滚动开发的情况下,开发区周边能够开发利用的土地也已经完成了开建设,为了进一步缓解土地供需矛盾,又不得不在三星片区寻找开发用地。尽管如此,开发区项目引进与用地紧张的矛盾还是日益显现,开发区在扩大发展以拉动全市经济的提升的情形下,进行扩区和调整区位已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2.3.7壮大区域经济的措施

工业是国民经济诸行业中创造增加值最多、对财政贡献最大、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从湖南汝城经济开发区的内部情况来看,多年来开发区的占据着汝城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无论是提供就业岗位,还是上交财政税收,开发区一直占着很大的比例。从开发区的外部情况来看,汝城紧联广东省,相比我国的这些新兴工业城市,如广东的顺德、东莞、佛山等地的开发区,汝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速。因此,开发区的扩区与调整区位,是区域工业经济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是壮大区域经济的根本出路,也是汝城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实现富民强市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开发区现状与优劣势

3.1开发区概况

3.1.1区位及交通条件

三星工业园位于湘粤赣“红三角”的地理中心,毗邻广东韶关、江西赣州,是湖南通粤达海的“南大门”和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最前沿。106国道贯通全区,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韶关站80公里,距广州400公里、长沙450公里、赣州150公里,往返长沙、武汉均可“朝发夕返”。国家已规划的厦成高速和岳汝高速即将纵横穿越汝城全境。使工业园的交通更加便利。

3.1.2规划范围

规划区范围包括大坪、附城、三星三乡镇结合部,规划建设区即工业园区总面积10.70平方公里。

3.1.3自然环境条件

园区内地形中部高、四周低,东高西低。中部以林地为主,水田、水塘成带状分布;东南面是现状园区,西南是大片水田和水塘;西北是果园、水田和村庄,村庄为附城乡的田冲垅和冲内两个自然村;东北是果园和少量水田。园区山、水、田、园具备,自然景观条件良好。

3.1.4经济发展与企业入驻

2009年,汝城经济开发区抢抓先行先试、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机遇,狠抓了园区融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三江口工业园形成以华盛钢铁、斌志木业、福海APT规模企业为支柱的产业园区;三星工业园一期开发建设全面拉开,发展框架已初步打造形成,为开发区的科学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年实现GDP31475万元,工业增加值20938万元,工业总产值59825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工作方案

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 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切实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促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并为开发区扩区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2014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43号)、安徽省国土资源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工作意见》(皖政[2013]58号)以及《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4]573号)要求,依据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实施方案及相关申报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开发区发展方向区概念内涵 (1)发展方向区内涵界定 “发展方向区”与开发区主区(批准四至范围)相对应,是基于开发区用地管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需要,在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外划定的体现开发区实际开发建设状况和未来空间发展方向的区域。 即“发展方向区”是反映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以外实际开发建设和体现未来用地空间发展方向及趋势的评价空间区域,区别于正式审批的开发区用地范围,不作为开发区用地边界管理的依据。 (2)发展方向区构成

从空间范围和用地形态上来看,“发展方向区”主要包括批准四至范围外开发区目前实际管辖且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和未来规划的发展用地空间,即“发展方向区”由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外实际管辖且已建成部分和符合“两规”的规划待建部分组成。 1)实际管辖范围大于批准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其“发展方向区”由批准四至范围外开发区实际管辖且已建成城镇建设用地、批准四至范围外开发区实际管辖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规划待建城镇建设用地两部分构成。 2)实际管辖范围与批准四至范围一致的开发区,其“发展方向区”由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外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规划待建城镇建设用地构成。 二、开发区发展方向区划定目的与意义 由于目前开发区扩区、区位调整等政策通道不畅的原因,除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部分地区为寻求发展空间,将开发区依法审批四至范围外的土地,交由开发区代为管理。因此,部分开发区实际管辖和开发建设范围超出了依法审批的四至范围,造成目前以开发区批准四至范围内土地为评价对象的调查评价工作,无法完全掌握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和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决策和相关政策制定。 为全面掌握开发区实际开发建设状况和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情况,界定开发区未来规划发展方向和用地空间,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用地管理制度,规范开发区扩区、区位调整等用地管理工作,本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引入了“发展方向区”概念,将开发区通过代管等方式实际管辖且已建成的城镇建设用地以及符合“两规”的未来 发展用地空间纳入调查评价范围,对评价工作和技术体系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1 总论 1.1项目背景与概况 1.1.1项目名称 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 湘阴县金龙镇(原界头铺镇)金凤村、新光村(芙蓉北路西侧、金凤大道东侧),规划总用地面积72604.35平方米(约108.91亩)。 1.1.3建设性质 新建 1.1.4承办单位 金龙新区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湖示区的核心区域,是我县对接长株潭发展的“桥头堡”,加快滨湖示区金龙新区的开发建设,对进一步敞开我县南大门,加速融城对接,推动湘阴科学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龙新区位于湘阴县金龙镇(原界头铺镇),2011年4月,我县正式成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参考资料

革试验区湘阴县金龙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湘阴县金龙新区开发建设总公司”,2011年11月市编办批复成立“湘阴县金龙新区管理委员会”。 新区远期规模为“20平方公里、20万人口”,以芙蓉大道湘阴段为纵向中轴线,东部为商贸开发区和休闲旅游度假区,西部为新型工业区。工业区产业定位为以光伏电子信息和先进机械制造为主的“两型”产业。 按照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和“两型引领、规划主导、市场运作、产业支撑”的工作思路,新区力争在3-5年的时间建设一个“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县城南区、工业新区、宜居小区”。未来的金龙新区将是一个创新阵地、示基地、产业要地、休闲胜地、宜居佳地。 1.1.5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通源投资咨询 资格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工咨乙12220060033 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1.6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 ⑵《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参考资料

输送机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及法人代表 项目名称:输送机生产线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县**乡**村 项目张办单位名称:****有限公司 项目张办单位法人代表:*** 2、项目张办单位基本情况: ****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注册资金1200万元。主要生产机械设备、零部件,矿山机械设备制造、销售,输送机征集制造、销售;通用机械设备维修、技术咨询服务;机电设备配件、建材、五金水暖、电工电料、橡胶制品销售等业务。 本公司实力雄厚,对输送机的使用性能和市场前景有较深入的人了解。公司以完善的装备、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工艺、严格的管理、完善的机制、过硬的产品质量、建设团队优秀,为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编制依据及范围 1、主要依据 ①**县人民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②国家发改委2006年颁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③计办投资〔2002〕15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④国家、省、市关于发展输送机产业各项政策文件。 ⑤《**县发展规划》。 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2、编制范围 本报告的编制范围为****有限公司输送机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其主要内容为: (1)总论 (2)市场分析和生产规模 (3)项目选址和土建工程 (4)生产工艺与设备选型 (5)节能分析 (6)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7)组织机构定员、培训和新增就业 (8)项目招标方案 (9)项目实施进度 (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1)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3、编制原则 (1)建设现代化高水平的输送机生产线,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各项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选择合理可靠、技术先进、能源节省的工艺流程,

开发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开发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XX年,经济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两市一极”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继续实施“平台创优”工程,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开发区整体形象和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区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预计全年全区可实现生产总值77.45亿元,同比增长20.2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32.45亿元,同比增长30.78%,;固定资产投资85.37亿元,同比增长24.08%;税收10.72亿元,同比增长32.84%;吸引外商投资3500万美元;实现出口总额6500万美元。 (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开发区以化工园、工业园为重点,多方争取开发资金,以统筹规划和超前规划理念建设园区各类基础设施,切实增强工业园区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倾力打造对外开放的窗口。 1、化工园建设进展顺利。XX年,园区总计投资6726万元,实施了以道路及排水工程、道路配套工程、征地拆迁和土方平整以及配套公用设施为主体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及排水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园区共投资3093.06万元,继续建设“三纵三横”(沿江大道、沿江一路、沿江二路、姚港一路、姚港三路、晋煤大道)主干道路网。截止XX年11月底,姚港一路、

姚港三路、沿江一路和沿江二路已竣工验收;晋煤大道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并正式通车;沿江大道西段混凝土路面主体工程完工。投资637.03万元的沿江大道东段工程,已完成图纸评审工作,进入报建审批阶段。到今年年底,园区将形成9579米的主干道路网。 二是道路配套工程逐步实施。全年园区共投入880.08万元以综合管沟、绿化、护坡和路灯建设为主,完善园区道路配套工程。截止11月底,投资216.9万元的沿江一路综合管沟工程、投资72.21万元的沿江一路和姚港一路护坡工程、投资54.78万元的沿江大道西段北侧挡土墙工程和334万元的力元公司东侧挡土墙及天发油库北侧挡土墙等4个工程已完工;投资36.85万元的姚港一路道路、护坡绿化及沿江一路护坡绿化工程已进入施工阶段;投资165.29万元的一期路灯工程(沿江大道、姚港一路和沿江一路)已完成财政投资评审程序。 三是征地拆迁及土方平整工作顺利展开。全年共投资2116.71万元完成了八一路至六九一五工厂道路及道路零散地、三宁脲基复合肥、三宁周边隔离带搬迁、全汇宁公司整体搬迁以及沿江大道(三姚段)扩建工程等共计133.744亩的征地拆迁工作。同时,园区土方平整工作进展顺利,精细化工园土方平整工作已完成了工程验收。 2、工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工业园规划面积585公顷,其中,江汉大道东侧265公顷。自年5月以来,开发区围绕“两路一渠”(五路、九龙港路、九龙港渠)工程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先后完成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概算、施工图设计、九龙港渠流量论证、项目及

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委托合同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委托合同书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 年_______ 月 ______ 日

委托方(甲方)受托方(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就甲方委托乙方专项研究报告事宜,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乙方服务内容与义务 1、基本原则 乙方根据《》各个重要方面进行数据详实与合理的专业性分析。为投资合作商/银行/政府部门提供考察依据,又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操作准则。 2、乙方权利与义务 甲方支付资料款后乙方须在十个工作日内以快递形式向甲方寄出全套报告资料并附国 家认可的正规发票邮寄甲方。 3、乙方提供的产品电子版为光盘形式(WOR格式文件)同时,乙方承诺邮寄过程中如出现产品损坏将免费更换; 4、乙方提供的报告语言如无特殊说明一般为简体中文; 5、乙方保证报告内容与双方确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国标目录相符,内容真实可靠; 5、乙方所提供的数据仅供甲方使用,乙方保证不泄露甲方的相关项目情况。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应出具明确的可行性报告需求反馈表; 2、甲方所支付的资料费应按双方签定协议起五个工作日内及时到位 3、甲方所支付款项应按本协议约定金额支付。 4、甲方应按要求向乙方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需的基本数据资料(项目单位施场地/项

目进展等)与各种资质证明复印件。余下行业市场分析、营销策略、管理方案等由乙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整合-撰写。 5、甲方须指定专人配合乙方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双方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进行资料传送与沟通。 三、费用及其支付方式 甲方同意向乙方支付可行性研究报告费:万千佰拾 整(小写RMB 元)。 银行汇款: 开户名: 开户行: 帐号: 四、保密事项 1、乙方承诺:专项研究报告涉及甲方所关注的商业机密内容,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能泄露给无任何投资合作意向的第三方; 2、乙方拥有提供产品的知识产权,产品中涉及到技术、财务、市场、图片、内部资料等有关商业机密的一切资料,甲方不能作为商品进一步买卖。 3、双方应为对方保守相关信息,如有一方泄密,另一方可以要求赔偿,直至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五、违约责任 1、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应在收到守约方要求其纠正违约行为的通知之日起立即 停止违约行为,并向对方支付合同中涉及的撰写服务费用的10%乍为违约金。守约方有

开发区发展规划编制提纲(2012.9.4)讲解

开发区(工业集中区) 发展规划编制参考提纲 前言 规划目的和作用 规划依据 规划范围 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具体的四至边界。中期范围拓展至**平方公里,远期展望到**平方公里。(经国家审核公告的36个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规划修编凡涉及扩区增容的,应说明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拟扩区增容后的开发区面积及四至边界。) 开发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规划期限:2011—2020年(近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以上内容简洁明了,言简意赅〕 第一章发展基础 开发区所在地(市、县)自然禀赋、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

展现状。 〔简要说明。附所在市、县区位图,主要经济指标图表等〕 第一节发展现状 开发区建设发展现状;开发区建设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一、开发区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国家审核公告面积、实际控制面积(其中:累计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土地面积,累计已批准企业用地面积)。开发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效等。以此说明开发区面积的扩大、产业承载力的提升。 二、开发区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开发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情况;重点企业入驻情况;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情况。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等方面的发展成效。 三、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入驻企业数、带动就业数等 四、开发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发区产业集聚能力和水平;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单位面积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等产出率;盘活存量土地、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概述 (3) 1.1编制简介 (3) 1.2编制依据 (4) 1.3设计年限 (5) 1.4研究的主要结论 (5) 2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趋势 (8)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4) 3.1交通量预测 (15) 3.2服务区的功能 (16) 3.3服务区的间距 (17) 3.4建设的必要性 (18) 4建设规模需要 (22) 4.1设计生产能力确定 (22) 4.2建设规模需要 (23) 5建设条件 (29) 5.1项目的用地条件 (29) 5.2自然地理条件 (29) 6建设方案 (29) 6.1生产工艺流程 (29) 6.2建设容 (30) 6.3总平面布局 (30) 6.4配套工程 (33)

7建设规模 (36) 7.1确定建设规模的依据 (36) 7.2主要设施和设备配置 (37)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9) 8.1投资估算 (39) 8.2资金筹措 (39) 9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41) 9.1本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1) 9.2本项目对声环境影响分析 (41) 9.3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43) 9.4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45) 9.5项目对周围景观环境和服务区部环境影响分析 (45) 9.6结论和建议 (46) 10水土保持 (46) 10.1水土流失预测 (46) 10.2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47) 11卫生防疫 (48) 12节能措施 (48) 13项目进度安排管理 (49) 13.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9) 13.2项目建设管理 (50) 14经济评价 (50) 14.1经济评价的依据、条件及参数 (50) 14.2财务评价 (51) 14.3财务评价小结 (56) 14.4国民经济评价 (57)

2021年开发区创新工作汇报

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灵魂,是推进科技进步的动力,是高新区的生命之源。成都高新区成立以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立足于成都地区的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优势,围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推进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成功培育了一批知名科技企业,不断为经济发展培育和输送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3年成都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占四川省的57%、成都市的68%,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均占成都高新区总数的7%以上。科技创新为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恒久的动力与活力,拥有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都高新区通过优化创新产业环境,形成了科技成果和人才聚集的“马太效应”。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软件研发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吸引了摩托罗拉、微软、爱立信、联想、中兴通讯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成都高新区建立研发中心,吸引了英特尔、中芯国际、PSI等国际知名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到成都高新区投资建厂。由于这些企业在成都高新区的聚集,在最近举行的成都—台湾IT产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成都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之后,中国的第三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已经成为企业家和专家们的共识。 一、明确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 成都高新区立足成都作为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拥有的科技人才和 成果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把科技创新作为“1223”战略中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明确提出了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推进成都地区科技资源优势向科技产业优势转移为重点,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加快建设四级创新创业载体、三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五大创新创业支撑体系,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平台,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区域创新创业资源的聚集效应。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工作目标是加快建成总面积2—3平方公里、能够吸纳2家以上创新创业企业,设施一流、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服务便捷的孵化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全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 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形成涵盖不同专业领 域和人才层次、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建设成为区域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和推进科技创新的核心,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增强区域核心竞争能力,为成都高新区和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二、按照技术创新链做好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 根据创新创业企业的成长规律,按照技术创新链的构成形态,成都高新区提出了四级载体的规划建设思路。在成果孵化期,建设适应不同专业领域和人才层次需求的孵化器为主体的创新孵化区;在孵化毕业企业成长期,建设以标准厂房为主体的科技产业区;在企业发展的成熟期,建设基础和配套条件一流的产业园区;在企业发展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扩张期,建设高水准的总部聚集区。根据园区功能定位,我们将第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概述 1.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县xx镇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2)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主管单位:xx县xx镇人民政府 (4)项目实施单位: xx县xx镇人民政府 (5)项目法人代表: xx (6)项目单位联系地址: xx县xx镇人民政府 (7)项目建设地点:xx县xx镇集镇规划区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旁 (8)项目建设标准: 三级游客目的地游客服务中心。 (9)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游客接待中心:建筑面积1660平方米,功能:旅游信息咨询、景区风光展示、旅游商品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服务功能及设施。2、停车场:标准停车位30个。3、配套建设水、电、气及环境基础设施。4、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700平方米(4.05亩)。旅游服务中心用地面积1200平方米,道路停车场用地1500平方米。 (10)建设工期:1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 (11)项目估算总投资:461.74万元,其中工程费344.6万元,土地使用费60.7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31.19万元,预备费25.2万元。 (12)资金来源:其来源为申请上级补助300万元,其余地方自筹。 1.1.2项目所在地经济社会概况 xx镇位于xx县南部,距县城38公里,东邻鲁纳乡、上村乡,南接驾车乡,西靠大海乡,北连金钟镇,东北面是新街乡和雨碌乡,西南面与昆

明市东川区接壤,会曲公路、国道213线、嵩待、昭待高速公路交汇于集镇,有“xx南大门”之称,是xx南部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农副产品集散地。2011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一)自然环境 xx镇境内山高谷深,地势西高东低,南北起伏,呈阶梯状递降,土壤多为岩溶碎石、红壤及红棕壤,土质疏松,土层浅薄,地形复杂。东西最大横距2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6.7公里,最高海拔4017.3米(乌蒙山脉主峰),最低海拔2277米。境内属于南温带气候,气温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布复杂,季节反差现象明显,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1.8℃,全年无霜期172天,年平均降水量1076.3毫米,年日照时间1970.9小时。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 xx镇辖15个村(居)委会210个村民小组13054户51575人。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32853.6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6562.8万元,财政收入21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0元。 (三)集镇发展定位及发展现状 集镇发展定位:xx镇小城镇建设按照打造特色、合理布局、集约用地、完善功能的要求,围绕“一带两轴三片六区”的发展格局,将xx逐步发展成为集农产品研发培育、交易、仓储、物流、信息、加工为主,服务滇东北、辐射滇川黔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业经济的有效载体和农业服务贸易的重要基地和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打造成以特色农业为载体和统筹城乡山坝结合的xx南部中心城镇及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镇集镇发展现状:集镇地处xx镇中心区域,是镇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镇始建于80年代,经过历届镇党委、政

破解瓶颈制约推进园区攻坚

突破瓶颈难关推进园区攻坚 谭红日 今年,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园区攻坚战”对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极具针对性。如何抢借这股东风,加速园区建设与发展,搭建好工业发展平台,是茶陵经济开发区组织园区攻坚工作的落脚点。上半年,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在攻克长期以来影响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和难关上大胆尝试,通过建立新机制,出台新举措,取得了攻坚克难阶段性成效,有力地推进全县园区攻坚战役顺利铺开。 一、突破体制束缚,健全管理职能 当前,在机构体制上束缚和制约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按现行管理体制园区还不能完全独立行使区内社会事务管理权限,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或依附于政府的行政执法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由于“隔河搭桥”,存在着对入园项目建设行政审批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影响园区项目建设;二是受利益格局大调整影响,园区在征地、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周边村民到园区阻工、闹事现象,为此,耗出园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影响园区建设速度。三是个别行政执法单位隔三差五到园区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影响园区发展环境。针对这种困状,自去年来我们经认真调研,报请县委、县政府批准,推行以下新举措解决上述难题。一是建立全程

委托代办制。明确有关部门在园区内所行使的管理职能,由管委会代为行使;开发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落实专人承担为企业全程代办行政审批、限时办结具体工作任务,兑现“一站式”服务承诺,企业老板无须与审批部门打交道。二是创建特派员联络制。明确相关单位要向开发区派驻特派员,其工作职责就是代表本单位履行好服务于园区攻坚各项工作,开发区向特派员实行工作联系交办单制度。特派员自接到工作联系交办单,要按工作联系交办单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交办的工作。三是建立“无费区”管理制度。明确凡进入园区进行检查执法,必须向开发区管委会书面申请,经开发区主要领导同意,凭批示件在开发区管委会相关部门陪同下方可进入园区企业检查。严禁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对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收取的费用,由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代收代缴,确保企业“静营期”政策落实。四是建立政绩考核机制。县委明确把园区建设相关单位支持园区工作纳入该单位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占全年目标管理10%分值。年初由开发区制定考核方案,年终由开发区会同组织部进行考核。五是启动“园政合一”建设,扩大园区管理范围。明确将开发区所在下东乡适时时成建制划归开发区管理,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明确开发区对龙下工业园、平虎工业园、石材工业园、汉背有色金属园、思聪物流园的实行统一领导与管理。将各园区所在乡镇乡镇长纳入开

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

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版本,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目录 第一章总论 (3) 第一节项目背景 (3) 第二节项目概况 (6) 第三节研究的主要结论与建议 (9) 第二章XX山旅游资源简介 (11)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及预测 (16) 第一节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 (17) 第二节风景区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29) 第三节风景区市场规模预测 (34) 第四章建设内容、规模 (39) 第一节本项目使用需求分析及定位 (39) 第二节本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的测算 (40) 第五章项目选址 (43) 第一节项目的选址及分析评价 (43) 第二节土地的获取 (45) 第六章建设方案规划与设计 (47) 第一节总体规划原则和构思 (47) 第二节总平面设计 (49) 第三节建筑结构设计 (56) 第四节市政设施规划 (61) 第七章节能节水和资源利用 (68) 第八章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 (71) 第九章安全与消防 (79) 第十章项目建设与管理 (82) 第一节建设项目组织管理 (82) 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83) 第三节工程招投标 (85) 第十一章项目运营方案 (86) 第十二章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89)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征地新建 三、项目建设单位及简介 本项目的建设单位为YY省XX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由YY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通山县政府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金1.1亿元,该公司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努力提升XX山的旅游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推进XX山景区“由行政接待向市场化经营转变、由夏季避暑向四季旅游转变、由区域性景区向全国知名景区转变”。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将XX山打造成为国家5A级景区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通过规划和策划,以“重塑XX山、再造XX山,打造中国最美的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方案已初步形成:一是依托“一镇八区”,打造“一环三线”。“一镇”即将云中湖建设为风情独特的山地度假小镇;八区即重点打造提升八个特色各异的旅游景区,包括中港、云中湖、铜鼓包、石龙峡、金鸡谷、闯王陵、老鸦尖、太阳山景区。“一环”是指景区山上公路与山下公路对接,围绕云中湖,形成旅游大环线。三线即以船埠入口区为起点,联动银河谷景区,包含中港以及沿线景点,至云中湖景区,并以云中湖为核心,发散至铜鼓包景区、石龙峡景区形成东部旅游线路;以闯王陵为起点,经金鸡谷、

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模板)

生产线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 该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4375.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41.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92%;流动资金834.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08%。 达产年营业收入7071.00万元,总成本费用5502.21万元,税金及附加83.89万元,利润总额1568.79万元,利税总额1869.06万元,税后净利润1176.5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692.4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5.85%,投资利税率42.71%,投资回报率26.89%,全部投资回收期5.22年,提供就业职位121个。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区域规模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协同发展,利用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方面的生产技术优势,使投资项目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达到“高起点、高质量、节能降耗、增强竞争力”的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 ...... 主要内容:概况、建设背景分析、产业研究分析、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土建工程研究、工艺先进性、环境保护说明、项目安全管

理、风险防范措施、项目节能说明、项目进度说明、投资方案、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综合结论等。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生产线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出口加工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14480.57平方米(折合约21.71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58.88%,建筑容积率1.21,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6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3.11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14480.57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8526.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521.4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2804.2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343.26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67台(套),设备购置费1482.34万元。 (七)节能分析

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汇报3200字范文

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况汇报3200字范文 近年来,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紧紧围绕“基础为先,服务至上,产城一体,配套互补”的工作思路,以“招商、招工、服务”为重点,以扩总量、优结构、增效益为主线,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压、提速、破难、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设发展呈现出“经济指标稳定增长、产业构架初具规模、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工业新区、经济新区、城市新区”已见雏形。 一、主要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提高落实率。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间互动为契机,开展“1+1”党员干部进企业服务、“双服务”(服务企业、服务项目)、“1+2”(1个项目明确1名责任领导和1名责任人)服务等活动,成立了项目推进和督查机构,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点对点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将项目进行细化分解,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方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切实落实项目“一周一督查,一旬一调度,一月一总结,一季一考核”的督查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单位评先选优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提高了项目建设责任落实率。 (二)注重规划,产城一体提高园区服务水平。按照“高起点规

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的要求,总体规划经省级部门专家评审通过,待省人民政府批准,总体规划超前将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合理布局,完善城市交通、市政广场和环境、教育、卫生等综合治理服务体系建设,构筑经济开发区城市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强化政策保障,多措并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了《招商引资项目规划》、《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标准化厂房(孵化园)管理细则》,分门别类对招商方向、税收、土地、“七通一平”等扶持政策和措施予以明确,对产业链长,投资拉动大的企业按“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原则予以扶持。对入园企业或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重点项目成立推进组帮扶,积极协调处理企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外来企业在户籍管理、子女入托入学,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与县内居民同等待遇。在制定政策和改善环境的同时,采取“推介招商、人才招商、以商招商、驻外招商”等措施,实行“全员招商”,“专业招商”,派驻小分队到重庆、福建驻地招商,聘请专业招商顾问,切实做到抓“大”不放“小”,有效推进了招商工作的开展。 (四)强化企业招工,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成立了招工办,明确具体人员抓招工工作,共计为企业招工1048名,既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也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同时,采用“校企

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声 ———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项目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2) 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3) 2.1要求 (3) 2.2条件、假定和限制 (3) 2.4可行性研究方法 (4)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4) 3.1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4) 3.2工作负荷 (7) 3.3费用支出 (7) 3.4人员 (7) 3.5设备 (7) 4.所建议技术可行性分析 (8) 4.1对系统的简要描述 (8) 4.2与现有系统比较的优越性 (8) 4.3技术可行性评价 (8) 5.所建议系统经济可行性分析 (9) 5.1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9) 5.2效益 (9) 5.3投资回收周期 (9) 5.4敏感性分析 (9) 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 (10) 6.1法律因素 (10) 6.2用户使用可行性 (10) 7.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10) 8. project进度流程图 (11)

一.引言 1.1编写目的 电子商务是于九十年代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商业交易模式,它实现了交易的无纸化,效率化,自动化表现了网络最具魅力的地方,快速的交换信息,地理界限的模糊,这所有的一切也必将推动传统商业行为在网路时代的变革。随着电子商务,尤其是网上购物的发展,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和配套行业的重点将会将对中国商品流通领域和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种种影响,确实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在我们继续扩大国内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同时,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审慎制订相应的宏观对策,尤其重要和迫切。网上购物是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商业信息系统。它向用户提供静态和动态两类信息资源。所谓静态信息是指那些比经常变动或更新的资源,如公司简介、管理规范和公司制度等等;动态信息是指随时变化的信息,如商品报价,会议安排和培训信息等。网上购物系统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使商家和用户方便的传递信息,完成电子贸易或EDI交易。这种全新的交易方式实现了公司间文档与资金的无纸化交换。 1.2项目背景 软件名称:网上购物系统 提出者:新疆大学生购物中心 开发者:李伟,孟素梅,徐靖,马江林 用户:新疆大学生 实现软件的单位:新疆大学 1.3定义 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用以取代CGI的技术,基于目前绝大多数网站应用于windows平台,asp是一个位于windows服务器端的脚本运行环境,通过这种环境,用户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的交互式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以及EDI(电子数据交换)。 ADO:ActiveX Data Object, ActiveX 数据对象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1.4参考资料 [1] 杨翼川、徐梅.《ASP动态网页设计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3 [2] 林金霖.《ASP实务经典》[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209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

经济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可行性研究报告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论 某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前身为某省三江口边境经济特区,是我市继郴州经济开发区(原郴州市城前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开发区,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更名为“某经济开发区”(湘发改函[2006]60号)。开发区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素有“有色金属之乡”和某“南大门”美誉的某县,位于湘粤赣三省的郴州、韶关、赣州“红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区内多丘陵和山地,地面标高介于625.6—631m,原地貌单属缓坡地、菜地或旱田。 三江口工业园位于某与广东省交接部的狭长地带,四周地势起伏很大,发展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继续向周边扩展范围已不现实。三江口工业园仅剩20公顷土地可供使用,园区招商载体不足、发展空间狭窄,与当前沿海产业转移势头形成强烈对比。 然而,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区域规模显然已不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受某经开区的委托,某国富凯咨询有限公司拟将就其扩区调规进行可行性研究。本次可行性研究经历了可行性评估方案选择、制定具体调研评价计划、开展现场实地研究与评估、系统分析评价现场审核资料等多种环节,与某开发区主管领导及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并深入项目所在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最终出具本次可行性研究成果。 在评估方法上,则根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总体上采用了全面复核和实质性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实施了包括可行性评估、对比分析评价、查阅规划编制记录与政策文件等必要的评估程序。针对不同的规划内容与数据,结合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了检查、对比、查询及计算、分析性复核等评估手段,以达到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价的目的。 1.1项目简介

手机摄像头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手机摄像头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手机摄像头生产线建设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手机摄像头生产线建设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开发区:关于我市开发区调研报告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 1 / 11

配套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1.1项目背景与概况 1.1.1项目名称 金龙新区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 湘阴县金龙镇(原界头铺镇)金凤村、新光村(芙蓉北路西侧、金凤大道东侧),规划总用地面积 72604.35平方米(约108.91亩)。 1.1.3建设性质 新建 1.1.4承办单位 金龙新区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是我县对接长株潭发展的“桥头堡”,加快滨湖示范区金龙新区的开发建设,对进一步敞开我县南大门,加速融城对接,推动湘阴科学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龙新区位于湘阴县金龙镇(原界头铺镇),2011年4月,我县正式成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阴县金龙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湘阴县金龙新区开发建设总公司”,2011年11月岳阳市编办批复成立“湘阴县金龙新区管理委员会”。 新区远期规模为“20平方公里、20万人口”,以芙蓉大道湘阴段为纵向中轴线,东部为商贸 开发区和休闲旅游度假区,西部为新型工业区。工业区产业定位为以光伏电子信息和先进机械制造为主的“两型”产业。 按照县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和“两型引领、规划主导、市场运作、产业支撑”的工作思路, 新区力争在3-5年的时间内建设一个“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县城南区、工业新区、宜居小区”。 未来的金龙新区将是一个创新阵地、示范基地、产业要地、休闲胜地、宜居佳地。 1.1.5报告编制单位 单位名称:岳阳通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格等级:乙级 发证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1.6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 ⑷《湘阴县县城村镇体系规划》(2008-2030); ⑸其他有关专业设计规范; ⑹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各项基础资料; ⑺湘阴统计年鉴【2010】资料。 1.1.7研究范围及研究工作概况 ⑴项目研究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包括:金龙新区生活配套服务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定位、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方案、项目管理、投资估算、社会效益等。 ⑵研究工作概况 受湘阴县金龙新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我公司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房地产建设项目建设的法规和政策对项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了查证,并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踏勘,查阅资料,根据工程项目建设条件及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对工程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工程投资、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论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 1.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金龙新区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72604.35平方米,规划净用地面积47516.39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93563平方米。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1。 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试行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2014年度试行) 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

目次

前言 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均为规范性的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略) 本规程其他起草人员:(略)

引言 为规范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促进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实施动态监管、建立相关评价考核制度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成果要求等。 本规程适用于依法审批的各类开发区(旅游度假区除外)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各类开发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其他类型的国家级开发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开发区相关区域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 50137—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 以符合有关法规、政策、规划等为导向,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测算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过程。 4 总则 评价目的 通过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全面掌握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开发区扩区升级和区位调整审核、动态监管、规划计划管理及有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评价范围与对象 4.2.1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范围包括主区和发展方向区。主区为经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法审批的开发区界线范围。发展方向区为主区以外属开发区管理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