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空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合作社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西北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为例

村庄空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合作社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西北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为例
村庄空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合作社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西北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 2014,26(3):143~150ActaAgriculturaeJiangxi

村庄空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合作社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以西北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为例

熊光伦1

,王康英1

,代海鸥1

,伍燕墩2

,伍朝亚1

,伍敏

收稿日期:2013-09-29

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项目(201210742034)。

作者简介:熊光伦(1989—),男(布依族),贵州安顺人,研究方向:畜牧业经济与管理。

(1.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30;2.西北民族大学社会民族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3.西北民族大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摘 要:以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了西北地区东乡族、回族聚居县乡村庄空心化的特点,分析了“男工女耕”、“男耕女牧”状况下留守妇女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困境,研究了留守妇女参与农牧业合作社的路径。本研究结果对提高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的组织化程度,解决留守妇女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进而增加其家庭收入,维护西北民族地区的农村政治与社会稳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理论参考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留守妇女;合作路径;西北地区;东乡族;回族

中图分类号:F321;C913.6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4)03-0143-08

ResearchonHumanResourceDevelopmentofMinorityRegionalCooperatives

underBackgroundofVillageEmptying:TakingExampleforHome-staying

WomenofDongxiangandHuiNationalitiesinNorthwestArea

XIONGGuang-lun1

,WANGKang-ying1

,DAIHai-ou1

,WUYan-dun2

,WUChao-ya1

,WUMin

(1.CollegeofLifeScienceandEngineering,Nor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Lanzhou730030,China;2.CollegeofSocialNationalities,Nor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Lanzhou730030,China;3.CollegeofChemicalEngineering,Nor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Lanzhou730030,China)

Abstract:AccordingtothedataoffieldinvestigationsonDongxiangautonomouscountyinGansuprovinceandXijicountyinNingxiaHuiAutonomousRegion,thispapersummarizedthecharacteristicsofvillageemptyingintheinhabitationregionsofDongx-iangandHuinationalitiesinnorthwestarea,analyzedthehome-stayingwomen’sdilemmasinagriculturalandanimalhusbandryproductionandmanagementundertheconditionsof“thewomanplowswhilethemanworksoutside”and“thewomanherdswhilethemanplows”,andresearchedthehome-stayingwomen'spathstoparticipateagriculturalandanimalhusbandrycooperatives.Thisresearchissignificantforraisingtheorganizationlevelofhome-stayingwomen,resolvingtheirproductiveandoperativediffi-culties,enhancingtheirhouseholdincome,maintainingtheruralpoliticalandsocialstability,andpromoting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nnorthwestarea.

Keywords:Home-stayingwomen;Cooperativepath;Northwestarea;Dongxiangnationality;Huinationality

0 引言

在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在劳动力的实际转移过程中,由于户籍、性别、素质、生育、家务、农村土地制度、城市住房与教育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制约,农民家庭难以整体向城市移居,因而农村女性转移成本高,转移量少,绝大部分农村妇女无法彻底地脱离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地依靠留守妇女,农业的女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我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逐步演变成“一家两业”、“男工女耕”的格局

[1]

。西北民族地区包括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

业区,目前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留守妇女问题,但仍然没有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多年来,由于西北牧区生态环境脆弱和过度放牧,牧区草场的生态急剧恶化,西北各省区政府都提出了牧区“减户、减人、减畜”的“三减”政策,鼓励和引导牧民从事二三产业,以减轻草原的生态压力。然而,西北各地的牧区都处于边远的地区,当地的工商业基础薄弱,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因此,牧区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者不断增加,留守妇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在人口更为密集的半农半牧区和农业区,男性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只有少量的养殖种植大户、村干部和残疾人留在村庄,留守妇女问题更为突出。

本文以课题组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了西北地区东乡族、回族聚居县乡村庄空心化的特点,分

析了“男工女耕”、“男耕女牧”状况下留守妇女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困境,研究了留守妇女参与农牧业合作社的路径。

1 关于留守妇女生产经营困境与参与农民合作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理论界对留守妇女的界定比较笼统和宽泛,多数认为,农村留守妇女是指由于丈夫外出打工而选择留在家里的已婚妇女。国外对于留守妇女的研究,多数是关注南美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东亚和南亚国家的移民或丈夫外出务工对妇女的影响,如20世纪70年代非洲已普遍存在的丈夫外出务工所产生的农业女性化现象[2];印度农村贫困男性外出后,留守妻子由于承担了赡养老人、子女的健康和教育等重任,存在情感危机,又缺乏合作行为与外部支持,她们的生理和精神负担繁重,其健康状况令人担忧[3];莫桑比克南部的男性累计迁移历史记录和当前迁移状态都对妇女的自主权有重大影响,妇女家庭外就业、生育率的降低以及是否独立于大家庭居住是影响妇女扩大决策自主权的3个主要因素[4]。此外,国外的研究者对由于丈夫外出务工而造成的性疾病和艾滋病传播问题也关注较多[5-6]。

在我国,留守妇女的生存状态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他们认为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和缺乏安全感,成为压在“留守妇女”心头的“三座山”[7-11];农业女性化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的结构性文化水平下降、农业劳动的结构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下降、农业经营与日常管理相分离、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难度加大、不利于农民子女的教育与培养等[12];研究者还发现,大部分留守妇女承担了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的角色,但很多人并不在农业生产上花费很多精力,广种薄收的现象非常普遍[13]。

在关于促进留守妇女发展的议题上,研究者多数侧重于关注留守妇女本身的发展,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建议:留守妇女要自立、自强,增加社会参与意识;政府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妇联组织要做好留守妇女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从整体上提高留守妇女自身的素质;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不仅为妇女创造就业机会,而且也能减轻妇女的家务劳动压力,使留守妇女有更多的自主与闲暇时间,有更大的发展空间[14-17];鼓励农村留守妇女增强人际交流,丰富文化生活,完善劳动法律,给予外出男性农民工探亲权[18]等。

一些敏锐的研究者注意到了少数民族留守妇女问题,调查了广西上林县少数民族留守妇女的科技文化教育情况[19]、浙江省畲族聚居区[20]和贵州地区留守妇女的生活状况[21]。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留守妇女同样存在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的沉重负担,存在劳动强度大、精神压力大、农业生产难题无法解决等困难。

关于妇女参与农民合作的问题,有的学者调查分析了妇女专业合作社的组建、运行机制以及制度安排特征[22];有的学者通过案例分析了妇女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遇到的困难以及目前我国的妇女合作经济组织存在发展不平衡、规模偏小、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3-24]。他们认为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功能,可以在较高程度上满足农村妇女的社会角色需求,妇女参与农民合作组织,既有利于合作组织的民主治理,又有利于农村妇女的发展,主张从农村妇女的实际情况出发,让更多妇女走出家门,参与到合作社中,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23,25]。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关于留守妇女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国外学者对中国留守妇女的关注并不多,而国内的研究者则重点关注汉族聚居的农业区的村庄空心化问题,目前只有少量的文献涉及到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留守妇女,关于西北牧区、半农半牧区的回族、东乡族、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的留守妇女的研究,几乎仍是空白。与此同时,农民合作社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但研究者往往并没有将农民合作社的创立和发展放置在村庄青壮年男性持续流失这一现实背景之下。虽然有些学者调查了妇女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但并没有特别关注留守妇女这一特殊人群的参与合作问题。

本文研究了西北地区东乡族、回族聚居的县乡的留守妇女通过参与合作社来解决其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这项研究对于提高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的组织化程度,解决留守妇女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进而增加其家庭收入,维护西北民族地区的农村政治与社会稳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实际价值。

2 西北地区东乡族、回族聚居乡镇村庄空心化的特点

2.1 东乡族、回族聚居县乡的基本情况和调查情况介绍 课题组(国家大学生训练计划创新项目)在2012年9月2~7日和10月2~5日,分别调查了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的留守妇女问题。

2.1.1 东乡族自治县的基本情况 东乡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东乡族的发祥地。东乡县全县海拔1735~2664m,年均降水量350mm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387mm。该县山高沟深,植被稀疏,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东乡族自治县全县共有2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28.4万,其中东乡族占85.37%,汉族占11.02%,回族占3.55%,其他民族占0.06%。东乡族

441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6卷

有民族语言但无民族文字,信仰伊斯兰教,是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从中亚撒马尔罕等地征迁的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以色目人为主体,融合当地一部分回、汉、藏、蒙等民族,而逐渐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课题组共调查了东乡县的5个乡镇6个村庄,分别是:唐汪镇(塔石沟村)、大树乡(关卜村)、关卜乡(草滩村)、百和乡(新同村)和河滩镇(祁杨村、河东村)。

2.1.2 西吉县的基本情况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县域总面积3144km2。全县辖3镇16乡,4个居委会,306个行政村。截止2011年底,全县总人口5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8万人、回族29.4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90.7%和57%,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第一大县、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

课题组共调查了该县8个乡镇的8个村庄,分别是:白崖乡(小坡村)、新营乡(黑城河村、白城村)、沙沟乡(大寨村)、红耀乡(驮昌村)、马莲乡(张堡塬村)、西滩乡(白家甘岔)、马建乡、漓子湾乡(上岔村)。2.2 东乡族、回族聚居乡镇的调查数据与村庄空心化特点总结 课题组在调查时,通常先到乡政府询问全乡的整体情况。到具体的村庄后,也先到村委会向村支书和村主任了解全村情况。然后,课题组成员分散到各家各户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课题组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地的青壮年男性中只有以下3种人在家:一是残疾人,如盲人、聋哑人、精神疾病患者等;二是几名主要的村干部,如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文书等;三是少量的养殖、种植大户,如养牛大户、养羊大户、种菜大户等。其他青壮年男性几乎全部都在外地打工,往往只有家中有事才回来,如家中老人生病。秋收时,也有许多打工的男性青壮年回家收玉米、挖洋芋。这种情况,与西北地区的汉族聚居的村庄类似。但是,以东乡县和西吉县为代表的西北东乡族、回族地区的村庄空心化也有明显的特色。

2.2.1 受民族饮食习俗的影响,打工区域受到限制 由于东乡族、回族有特殊的饮食习俗,东部和中部的清真餐厅和饭店很少,因此这2个县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地域受到极大的限制,基本上局限在西北地区。

比如,东乡族青壮年外出打工,主要是去省会兰州市、州府所在地临夏市、县城等地。有一小部分人会去青海省的西宁市,或甘肃省河西地区的酒泉、张掖等地。东乡县青壮年还有2个季节性的打工地区:一是到青海省的草山草场“挖虫草”,二是到新疆摘棉花。东乡族的打工者一般是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有的年轻人还会去城市中的一些清真餐馆打工。而到东部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工厂、公司打工的人数极少。图1、图2所示。2.2.2 东乡族、回族女性外出打工的比例较低,留守妇女问题更为突出 受交通、通讯条件落后、教育水平低以及民族习俗文化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当地少数民族女性外出打工的比例较低。比如,在一些山区的村庄,东乡族和回族的年轻女性通常不愿意见陌生人。虽然课题组有几位女性,但仍然感觉交流比较困难,多数女性既不识字又不懂普通话,性格害羞。具体见图

3。

图1

 东乡县农民打工地点分布

图2

 西吉县农民打工地点分布

图3 调查区域各民族打工农民性别比例2.2.3 由于东乡族、回族青壮年普遍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又受到打工地域的限制,收入偏低,西北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虽然东乡县大树乡关卜村在1972年就建立了一所小学,但这个东乡族聚居的村庄大多数“80后”的男青年只上过2、3年学,有的甚至没有上过学。在东乡县和西吉县的一些汉族村庄,有许多男青年上过技校,然后在大城市当技工。如课题组在西吉县调查时,恰逢“国庆”长假,一个技校毕业后在南京打工的汉族男青年正举行婚礼,女方是江苏人。小伙子“领回来”一个南方姑娘,成为一件轰动全村的

541

 3期 熊光伦等:村庄空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合作社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事。相对而言,东乡族和回族青年去中部、东部上技校、打工的极少。受文化、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打工地域的限制,东乡族和回族青年的打工年收入较低。具体数据见图4、图

5。

图4

 研究区域农民工受教育程度

图5 研究区域留守妇女受教育程度

3 西北地区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困境

虽然留守妇女问题总体上来说是由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但留守妇女各种实际的生产经营困难,却需要在农业产业化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同时,由于民族习俗的差别,以及牧区、半农半牧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与农业区不同,西北地区的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遇到的生产经营困难,也与汉族聚居的农业区有明显的差别。

3.1 东乡县、西吉县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

3.1.1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化状况 据东乡县农业局介绍,东乡县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严酷,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全县总耕地面积为2.50万hm2

,其中山旱地占87.33%,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豆类等。东乡县主要有四大支柱产业,即花椒、洋芋、劳务输出和手抓羊肉。该县盛产洋芋,该县的洋芋品优、质好、产量高,并形成了西北地区的一道名菜“东乡土豆片”。“东乡手抓”羊肉是东乡族自治县独有的民族品牌,以其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在甘肃省内外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年产值超过2亿元。因此,养羊是东乡县农业局大力推动的一个产业。2012年上半年,东乡县山绵羊存栏达

到37.4万只,比上年同期增长6.19%。2011年,东乡县牧业产值达到21253.32万元,增长10.37%,畜牧业收入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5%。

3.1.2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 西吉县作为一个旱作农业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胡麻、豆类和马铃薯。其中,马铃薯生产是其主要的农业产业,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7.56万hm2

,比上年净增2.67万hm2

,跃居全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建立了淀粉加工、鲜薯外销、种薯繁育三大基地。

草畜产业是西吉县另一个主要农业产业,建立了18个肉牛养殖示范点、38个养殖示范村、8个千亩紫花苜蓿种植示范点,种植牧草3.57万hm2

,牛、羊饲养量

分别达16万头、32.5万只,农民人均草畜产业纯收入达230元。兴隆镇单家集畜产品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牛羊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在3700万元以上,居西北地区村级畜产品市场之首。

3.1.3 普通农户层面的农业产业化状况 虽然西北地区的农业整体上仍比较落后,但农业产业化的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据课题组的调查,东乡县和西吉县不仅种植和养殖大户的农产品已经高度商品化,普通农户的种植和养殖结构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东乡县和西吉县的养殖大户,养牛规模可以达到10头左右,养羊规模可以达到100只以上。而大量的普通农户,往往是前院住人,后院养牛养羊,一般养牛的农户可以达到3~5头,养羊的农户可以达到10~20只。养牛户一般是将牛育肥后在市场上出售,基本上不会自己宰杀食肉。养羊户也只是在每年的年节宰杀几只,大多数都是育肥后出售。

普通农户的种植结构安排,一般是2/3以上的土地种植玉米、油菜、马铃薯,1/3的土地种植小麦、蔬菜和小杂粮等。玉米、油菜、马铃薯大部分都被拿到市场上销售,或以玉米为饲料养牛养羊,小麦和蔬菜用于自家食用。事实上,农户的许多食品都已经不是自己生产的,如日常食用的大米、冬天和春天的蔬菜、平时消费的肉类等。

3.2 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农牧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困难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在农牧业生产方面的困难,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3.2.1 农牧业生产经营能力差 在农产品商品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与许多因素有关。传统时期的农户,每年的种植面积、作物品种、生产资料投入都相差不大,主要是根据气候条件进行一些调整。这种家庭经营的决策,可以根据往年的经验来进行,也可以向左邻右舍的老人咨询。但现在的农户经营决策更为复杂,经营决策对收入的影响也更大。比

41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6卷

如,农户需要根据市场行情来决定来年种植的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要决定是否采用新的优良品种,决定化肥、农药、机械等方面的投入量。同时,农户的家庭经营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知识,比如辨识各种化肥、农药、农作物品种,驾驶农业机械,学会牛羊的圈舍修建和防疫等。最为关键的是,农户需要加入一个农产品销售的网络,并及时准确地掌握相关的信息。

丈夫外出打工后,原本由青壮年男性承担的家庭经营职责,转移到了留守妇女身上。表1是课题组调查的东乡族、回族家庭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分工情况。 表1 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家庭农业生产

资料购买分工情况%类别丈夫妻子公婆其他人

丈夫务工前85.59.54.50.5

丈夫务工后3.087.06.53.5

相对而言,东乡族、回族青壮年男性受教育年限较长,参军、打工和外出交往的机会较多,因而技术水平较高,见识多,关系广泛。而留守妇女受教育年限短,经历简单,交往狭窄,如表2所示。

表2 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年龄、受教育程度及职业类型分布%

乡镇

年龄分布

≤2526~3536~4546~55

文化程度

文盲小学初/高大专

职业

务农兼业非农只家务

大树乡关卜村(东乡族)18.530.548.32.773.820.65.60.076.512.21.210.1卜乡草滩村(东乡族)18.331.846.23.774.721.84.50.078.79.92.39.1百和乡新同村(东乡族)18.229.548.53.866.821.611.60.077.211.93.57.4红耀乡驮昌村(回族)17.834.542.737.468.321.210.30.587.87.81.13.3白崖乡小坡村(回族)15.639.538.46.569.522.57.20.861.510.915.612.0沙沟大寨沟村(回族)14.536.345.33.967.823.68.00.676.08.010.55.5河滩镇祁阳村(汉族)8.925.555.510.153.834.510.71.077.87.48.86.2河滩镇河东村(汉族)9.223.055.612.252.534.812.20.575.58.08.77.8新营乡白城村(汉族)8.322.258.011.551.233.214.80.876.95.211.76.2唐汪镇石沟村(汉族)9.822.057.211.053.935.59.61.075.16.97.910.1

因此,在农业产业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留守妇女首先面对的是家庭农业生产经营的困难。据课题组调查,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的生产经营困难主要包括家庭经营的决策、农资产品采购、农业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等几个方面,如表3所示。

表3 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困境%妇女类别生产决策难以确定生产资料购买困难劳动力严重不足技术缺乏销售困难其他因素

留守妇女10.510.950.420.62.36.3

非留守妇女8.59.031.515.38.527.2

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妇女家庭通常会选择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各种作物都种一些,以降低经营风险和生产难度,既不会选用最新的高产品种,也不会大量种植蔬菜等价格波动较为剧烈的经济作物。这样一来,相对于那些掌握信息多、技术水平高、决策能力强的家庭,农业经营的收入会大幅度降低。3.2.2 劳动负担沉重 在传统农业时期,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其成员之间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合理而有效的分工协作:青壮年承担主要的劳动,干最重的体力活;老人干一些轻活,并负责技术指导;妇女辅助工作,并负责家庭的卫生清洁和饮食服务;小孩子通常都需要干活,一边锻炼体力,一边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熟练掌握各种农活。在农忙季节,如运肥、耕地、收割、平整田地等,通常需要全家齐上阵。

留守妇女要面对丈夫外出打工、老人体力不足、孩子要接受教育等困难,不仅要完成大多田间劳作,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见图4~图5)。

课题组在西吉县白崖乡访问了一家杨姓农户,这户人家丈夫在新疆打工,妇女在家照顾一个75岁的公公,看顾2个孩子,农活和家务活都极为繁重。每年挖土豆时,这名妇女要1个人每天挖一些,用麻袋一袋一袋从山坡上背出来,再用架子车拉回家。有劳动力的家庭3d干完的活,她得连续干10多天。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体力严重透支。

表4 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家庭的种植劳动分工%类别丈夫妻子公婆其他人

丈夫打工前68.520.77.33.5

丈夫打工后11.570.410.37.8

表5 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家庭的养殖劳动分工%类别丈夫妻子公婆其他人

丈夫打工前44.551.54.00.0

丈夫打工后0.091.47.11.5

这种情况下,留守妇女家庭主要有2种选择:一是青壮年男性在春节后把主要的农活干完,再外出打工,夏收和秋收也要想办法请假。但这种选择的后果是,他们很难再找到好的工作。虽然他们也长年在外打工,但学不到技术,更缺乏培训的机会,只能年复一年地从事劳动强度大、报酬低的工作。另一种选择是青

741

 3期 熊光伦等:村庄空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合作社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壮年男性专心在外打工,由留守妇女独自承担主要的农业生产工作。由于劳动负担过于沉重,事实上耕作相当粗放,单产比较低,同样会影响农业收入。

3.2.3 农业生产中的孤独无助感与安全问题 东乡县和西吉县的许多村庄在山区,人口稀少,山大沟深,不仅放牧的草场极为偏远,许多农田也在离村庄较远

的僻静山坡上。留守妇女一个人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地下地工作,许多年轻的妇女都感觉很不安全。田地旁边的深沟、树林、草丛,都让她们感到不安。晚上回家后,如果家中没有公婆,孩子也比较小,同样会感觉不安全。同时,她们也会感到非常孤单和寂寞,具体数据见表6。

表6 留守妇女不安全感和孤寂无助感情况

留守妇女家庭状况安全

田间家里不安全

田间家里孤寂

田间家里不孤寂

田间家里有公婆的留守妇女50.691.249.48.860.544.239.555.8无公婆的留守妇女

32.7

30.5

67.3

69.5

69.3

69.530.7

44.5

课题组通过入户访谈了解到,经常有10来岁的孩子辍学在家,也观察到留守妇女务农时,有正值学龄的孩子帮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实际上干不了成人的体力活,为了安全,留守妇女常常会带着自己学龄儿童在身边。

虽然留守妇女同时承担来自生产、生活2个方面的重负,非常艰难,但是她们的家庭地位往往反而有所降低。这主要是因为留守妇女经营能力弱,农业生产粗放,农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低(见图6~图

7)。

图6

 东乡县农民打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

图7 西吉县农民打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

4 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的合作路径分析

4.1 农民合作社是解决留守妇女生产经营困难较为理想的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畜牧合作社是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能够克服农牧民家庭经营规模小、中间环节多、交易成本大等障碍,实现

分散的农牧民家庭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牧业产出,提高农牧民收入。课题组认为,正在我国农村普遍兴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为留守妇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提供较为理想的解决途径。

第一,劳动力不足、劳动负担沉重、生产中的孤寂与安全问题,可以通过合作社社员的互助协作、共同劳动来解决。成立农民合作社之后,许多农业生产的环节,如耕地、播种、灌溉、夏收、秋收、运肥以及田间日常管理,都可以由合作社的一个小组的3~5名成员共同完成。一个人干起来非常吃力的农活,2、3个人就可以轻松干完。更主要的是,一个人长时间孤独地干活,是一种痛苦沉重的负担。一群人在一起干活,说说笑笑,也变为一个相对轻松的过程,更不用担心安全。

第二,生产经营能力弱的问题,可以通过社员的培训得到提升,也可以通过合作社内部的专业分工得到改善。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农民的培训,但面对分散的农户,培训往往难以组织,培训的成本高、效果差。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政府的培训工作容易开展,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符合合作社的实际需要,效果会更好,成本也比较低。同时,合作社内部的分工也可以很好地解决留守妇女经营能力弱的问题,如有的妇女善于交际,可以专门负责获得市场信息;有的妇女文化程度较高,可以专门负责学习农业技术等。

因此,如果留守妇女成立了农民合作社,不但能够解决她们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也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民家庭经营规模小、交易成本高、谈判能力弱、经营风险大等各种基本问题。事实上,北京、四川、山西等省市,都有一些妇女带头组建合作社的成功事例。4.2 东乡县、西吉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及留守妇女参与情况 自2006年枟农民专业合作社枠颁布以来,我国的农民合作社数量迅速增长。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也有较大数量的项目资金支持合作社的发展。西吉县的农民合作社数量多,种类也比较齐全,有各种养牛、养羊、养鸡等养殖合作社、林果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其中,马铃薯合作社规模最大,达300多家。东乡县的农民合

41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6卷

作社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马铃薯、养羊和花椒等产业。

据课题组调查,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参加农民合作社的很少。在留守妇女农业生产经营极为困难,迫切需要通过农民合作社来解决她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时,妇女创立和参加合作社仍然没有引起县乡政府以及整个政策层面的足够重视。比如,县乡政府将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青壮年男性上。关于农民合作社的宣传和动员,以及农民合作社的带头人和骨干培训,主要是针对青壮年男性,特别是其中的种植和养殖经营大户。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专业户,县乡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扶助,帮助联系贷款;各种项目资金,对各专业户或养殖大户实行特别的优惠;聘请养殖业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养殖户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等。这些明显的政策倾斜产生了以下结果:

第一,登记注册的合作社社员,基本上都是青壮年男性。而这些青壮年男性有很多人实际上在外地打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业生产经营。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一些县,特别是城市近郊汉族聚居的县,往往会有一些以妇女为社长的合作社注册,但这种情况在东乡族和回族地区几乎见不到。

第二,各级政府下拨的项目资金,基本上由养殖大户、种植大户、村干部等乡村能人获得。如果仅仅从农业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些项目资金取得的效益比较好,但作为目前农村的新弱势群体的留守妇女,则几乎不能分享这些惠农政策。

4.3 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参与合作社的路径 课题组认为,各级农牧区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青壮年男性外出打工较为普遍的地区,将发展农牧民合作社的注意力转移到留守妇女,以留守妇女为主体创立和参与合作社的发展。由于留守妇女自身的人力资本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与青壮年男性以及乡村能人相比,处于极为不利的弱势地位,因此,要促进留守妇女创立和参与农民合作社,必须为她们提供特别的条件。比如,将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相关项目资金,拨出一部分,专门用于资助留守妇女创办合作社,不能让她们在同样的条件下与乡村能人竞争。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对留守妇女进行教育和培训。

事实上,最早在中国推动农民合作运动的先驱者,都是将教育作为农民合作的基础。比如,1922年晏阳初[26-27]发起全国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他在湖南长沙组织平民教育讨论会,推行枟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枠。青年毛泽东就曾经作为义务教员,参与过晏阳初在长沙的平民教育运动。1930年初,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国民政府的肯定,并决定将晏阳初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在定县实验中,晏阳初创办实验农场,改良猪种和鸡种,对农民进行“生计训练”;开办生计巡回训练学校,训练比较热心、能干的中青年农民“志愿者”作“示范农户”,来带领其他农户使用新技术;组织农民自助社、合作社、合作社联合会,开展信用、购买、生产、运输方面的经济活动,以培养农民的“生产力”。

梁漱溟[28]的枟乡村建设理论枠,也认为中国的乡村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组织的重建和现代科学生产及生活知识的灌输,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复苏与振兴,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真正以民为主的现代国家,并曾在山东邹平与菏泽县搞乡村建设实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曾在各抗日根据地大力推进农民合作运动。以当时的条件,自然没有多少项目资金的投入。但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动员和组织工作,农民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但目前各级地方政府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作法则是自上而下地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往往忽视了关于合作社宗旨和具体作法的宣传,忽视了对农民合作能力的培训,也较少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进行扎扎实实的动员和组织。鉴于东乡族、回族留守妇女的自身素质较低,要促进留守妇女创办合作社,还需要各类社会组织(NGO)、农村社区、妇联等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借鉴世界银行和一些国际组织倡导的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RA)[29],从对留守妇女的宣传、教育、动员和组织等基础做起,以点点滴滴的细致工作来推进合作社的发展。

第一,为留守妇女发展农民合作社提供专项资金。由于西北民族地区各级政府财政基础薄弱,需要中央政府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提供专项资金的主要部分,省、市、县、乡各级政府也应当尽可能地安排一些配套资金。

第二,建立留守妇女合作社指导工作组。这就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如乡镇政府的驻村干部、农村社区干部、妇联工作人员,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志愿者等,深入农村,进行村情调查,对留守妇女开展宣传和教育工作。具体方式包括兴办留守妇女合作社夜校、举办留守妇女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等。

第三,工作组动员留守妇女参与农民合作,选举合作社的社长、理事会、监事会,建立合作社的组织架构。指导留守妇女分析家庭生计困难的原因,讨论发展项目,自主选择项目内容,在选择项目和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同时让留守妇女学习合作社的民主管理和经营运作。

这样,以项目的实施为契机,以合作社为项目实施的载体,通过留守妇女的组织化来提升留守妇女的能力。最终,形成一个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支持,与社会

941

 3期 熊光伦等:村庄空心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合作社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组织自下而上的宣传动员相结合的留守妇女参与农民合作的发展路径,如图8

所示。

图8 留守妇女合作社发展路径

事实上,女性作为人类的一部分,不仅与男性有着同等的生存价值和独立的人格尊严,而且在现代生活与组织运行中,体现出许多性格优势,如,丰富的情感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敏锐的直觉力,严谨细致的性格特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忍耐力,因而也具有比较强的合作意愿与合作能力。只要获得足够的支持,具备一定的条件,留守妇女就能够创办和参与农民合作社,从而顺利地解决其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家庭地位。参考文献:

[1]韩国明,张佩.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

合作社发展研究[J].理论月刊,2012(11):167-172.[2]BoserupE.Women’sroleineconomicdevelopment[J].EurRevAgricEcon,2008,35(4):598-601.

[3]ArcanaKR,ParveenN.Impactofmaleout-migrationon

healthstatusofleftbehindwives:astudyofBihar,India[EB/OL].http://iussp2005.princeton.edu/papers/5pages1906:1022.

[4]YabikuST,AgadjanianV,SevoyanA.Husbands’labourmi-

grationandwives’autonomy,Mozambique2000-2006[J].PopulationStudies,2010,64(3):293-306.

[5]DecosasJ,KaneF,AnafriJK,etal.MigrationandAIDS[J].TheLancet,1995,346(8978):826-828.[6]ArusyakS,VictorA.Malemigration,womenleftbehind,and

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inArmenia[J].InternationalMi-grationReview,2010,44(2):354-375.

[7]张宏宏.留守女成因及其从业行为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59-61.

[8]蒋美华,周垚.农村留守妻子现象的社会性别分析[J].社会

工作,2007(3):48-49.

[9]黄安丽.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的调查及思考[J].安徽农

学通报,2007(3):14-15.

[10]梁秀丽,毛成.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农村留守妇女问题

[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7(2):61-63.

[11]周庆行,曾智,聂增梅.农村留守妇女调查:来自重庆市的调

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63-66.

[12]李欣然,方子节.试论农业女性化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影响

[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88-90.

[13]范丽娟,程一.留守女:现代农村社区的一个新群体[J].合

肥学院学报,2005(2):9-13.

[14]鄢木秀.留守的女人困惑的心:农村留守妇女权益的缺失

和保护[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5(4):7-9.[15]孙琼如.农村留守妻子家庭地位的性别考察[J].中华女子

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2):29-33.

[16]项丽萍.农村留守女:一个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J].广西

社会科学,2006(1):176-177,180.

[17]岳雷波.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与新农村建设[J].湖北经济学

院学报,2007(3):25-26.

[18]陈利.农村留守妇女的精神压力和婚姻危机[J].甘肃农

业,2006(11):85.

[19]黄约,江燕娟.基于性别平等的少数民族农村留守妇女教育

救助:以广西上林县农村留守妇女教育救助调查为例[J].浙江学刊,2009(1):206-210.

[20]虞碧琳.新农村建设中被遗忘的角落:少数民族地区的“留

守妇女”:以浙江省畲族聚居区的“留守妇女”生活状况调查和研究为中心[J].管理观察,2009(8):172-174.[21]黄真.毕节地区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调查与思

考[J].现代商业,2011(2):273-274.

[22]苑鹏,曹海清.妇女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探:以山东省潍坊地

区两家妇女专业合作社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1(4):53-58.

[23]陈洁.妇女参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状况、问题及建议:四

川仁寿县清见柑橘协会和清见果业合作社案例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8(2):35-39.

[24]王一群.基于农村妇女合作经济组织状况的调研:以山东省

临沂市为例[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49-52.

[25]张国辉,宋景辉,刘艳.梨树县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发展现

状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79-381.[26]姜荣耀.试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特点[J].四川师范大

学学报,1995(1):63-69.

[27]田宝玉.晏阳初“定县实验”与新农村建设中教育与发展的

互动聚合[J].保定学院学报,2012(6):123-127.[28]黄群.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贵州社会科

学,2009(7):133-136.

[29]王云.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研究农户的安全饮水和卫

生健康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8(9):47-48.

(责任编辑:管珊红)

51江 西 农 业 学 报 26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