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混凝土结构以其造价低、设计理论成熟、施工技术成熟、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桥梁、隧道、房屋建筑等建筑工程等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但是伴随这类材料的生产研究与应用,混凝土裂缝是在现有施工技术条件下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轻者影响建筑物美观,造成渗漏水,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整体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因此,正确分析裂缝产生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切实加以防治十分必要。现从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包括原材料的计量,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混凝土的养护等方面着重阐述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施工;质量;控制;原材料;搅拌;运输;浇筑;养护。

一、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一)根据混凝土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

分为表面裂缝、贯穿性裂缝、深层裂缝。(1)表面裂缝主要是温度裂缝,一般危害较小,但影响外观质量;(2)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对结构耐久性产生一定危害;(3)贯穿性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最终形成贯穿裂缝;他切断了结构断面,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其危害是较严重的。

(二)根据混凝土表面形状的不同

就其在结构表面形状分为网状裂缝、爆裂状裂缝、不规则短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裂缝等。

(三)根据稳定程度的不同

按其发展情况分为稳定裂缝和不稳定裂缝、能闭合裂缝和不能闭合的裂缝。

(四)根据尺寸大小的不同

按其尺寸大小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类,微观裂缝是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一般存在于混凝土结构内部,尺寸较小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不超过0.5mm,宏观裂缝是指尺寸较大的裂缝,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大于0.5mm,可存在于混凝土内部,也可存在于混凝土表面。

(五)根据形成时间的不同

按混凝土裂缝产生时间可分为施工期间形成的裂缝和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

(六)根据形成因素的不同

可分为设计因素裂缝、材料因素裂缝、施工因素裂缝、使用因素裂缝、温度因素裂缝,不均匀变形因素裂缝、钢筋锈蚀裂缝等几大类。现就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裂缝,对工程质量危害较严重裂缝产生原因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做以下阐述。

二、混凝土裂缝发生的原因

(一)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在水化热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因而是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温度应力与温度差成正比,温差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是,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内的的温度与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用量有关,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越大,内部温度越高。

(二)内外约束条件的影响

混凝土早期温度上升时,产生的膨胀受到约束,形成内应力。当温度下降,则产生较大的拉力。另外,混凝土内部由于水泥水化热而形成中心温度高,热膨胀大,因而在中心区产生压应力,在表面产生拉应力。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

(三)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常受外界气温的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水泥水化热引起的绝热温度,浇注温度和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当外界气温下降,特别是气温骤降,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种裂缝比较常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温度裂缝大多发生在施工的中后期,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表面温度裂缝多缘于较大温差。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浇灌混凝土后,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当温差出现非均匀变化时,如施工中过早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拆除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使其因降温而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又很低,因此出现裂缝。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这种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多缘于结构温差大。如大体积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水泥和水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成为“水热化”,导致混凝土块体温度升高,当混凝土块体内部的温度与外部的温度相差

很大,以致所形成的温度应力或温度变形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伸应变,就会形成裂缝。

(四)混凝土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中的80%水分要蒸发,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硬化所必需的。而最初失去的30%自由水分几乎不引起收缩,随着混凝土的陆续干燥而使20%的吸附水逸出,就会出现干燥收缩,而表面干燥收缩快,中心干燥收缩慢。由于表面的干缩收到中心部位混凝土的约束,因而在表面出现拉应力而出现裂缝。干缩裂缝处在结构的表面,较细,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在表层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和温度变化逐渐增大。如混凝土成型后,因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使得表面水散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或者构件因水分蒸发产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此外,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用后张法预应力制成的构件,露天生产后长久不张拉等等,都会产生这种裂缝。

(五)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当支撑、支架变形下沉,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结构构件受到强迫变形,导致结构物中构件与构件之间产生斜拉和剪切作用,从而使得结构构件开裂,随着不均匀沉降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这类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取决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一般较大,因此裂缝宽度较大、多呈45°,通常是贯穿性的。

(六)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

构件承受不同性质的荷载作用,其裂缝形状也不同,通常裂缝方向大致是与主拉应力的方向正交。结构受载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在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例如早期受地震,脱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均可能产生裂缝。

三、常见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

混凝土结构是多组分复合材料,在各种条件变化和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的情况下,微观裂缝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细微裂缝如果不扩展或在一定范围内扩展的话,它对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正常使用是不会造成危害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由结构使用功能决定的。对混凝土,特别是有充分构造配筋的钢筋混凝土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不会迅速导致破坏,只是限制裂缝宽度的问题,使其达不到有害程度。但实际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或是进一步温差和干缩的情况下,细微裂缝会开始开展并相互贯通,从而发展成较大裂缝,对结构造成极大的影响,形成危害。常见危害有:

(一)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二)引起钢筋锈蚀,使保护层崩落;

(三)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

(四)降低结构刚度,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

(五)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六)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七)裂缝大的可能使结构或构件彻底报废、造成工程返工、材料浪

费、延迟工期以及较大的经济损失。

四、混凝土裂缝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材料要求

(1)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cm-3cm的碎石,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粗细骨料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容易增大混凝土收缩,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2)骨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和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原因,矿渣硅酸盐水泥收缩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大、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6)钢筋品种、规格、数量的改变、代用,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钢筋的位置要正确,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要尽量准确,不要超出规范规定;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

裂性能的影响。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钢筋间距过大,易引起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开裂。

(二)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坍落度等)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同时,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混凝土生产时,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所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优化配合比,具体做法有:

(1)对于混凝土因其水泥水化热的大量聚集,易使混凝土内外形成较大的温差,而产生温差应力,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应力更为明显。因此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升高。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中后期强度,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3)严格控制集料的级配及含泥量。如果含泥量大的话,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且会引起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抗裂不利。

(4)选用合适的缓凝、减水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加入外加剂后,可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5)控制好混凝土塌落度,不宜过大,对于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在120±20mm即可。

(三)支架模板及支撑搭设与拆除的稳定性、安全性措施

(1)模板、支架和支撑的设计和验算

模板、支架和支撑应结构简单、制造和拆除方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设计跨径、荷载、地基类别、施工准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及有关的设计、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设计。钢、木模板、支撑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设计模板、支架和支撑时应考虑以下荷载的组合:a、模板、支架及支撑的自重;b、新浇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的自重力;c、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d、振捣混凝土时的荷载;e、新浇混凝土对侧面模板的压力;f、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向冲击荷载;g、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风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的荷载等。验算模板、支架及支撑的抗倾覆稳定时,各施工阶段的稳定系数均不得小于1.3。验算刚度时其变形不得超过下列规定:a、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挠度为模板跨件跨度的1/400;b、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挠度为模板跨件跨度的1/250;c、受载后挠曲的杆件,其弹性挠度应为相应结构跨度的1/400;d、钢模板的变形值为1.5mm;e、钢模板的钢楞、柱箍变形值为L/500及B/500(L-计算跨度,B-柱宽度)。支架柱在排架平面内应设水平横撑。立柱高度在5m 以内时,水平横撑不得少于两道,立柱高于5m时,水平撑间距不得大于2m,并应在两横撑之间加双向剪力撑。在排架平面外应设斜撑,斜撑和水平角宜为45°。

(2)模板、支架和支撑的拆除

混凝土终凝后应及时养护,垫层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7d,结构混凝土养护期不得少于14d,有特殊要求的按照要求养护。结构拆模时间:

非承重侧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承重结构顶板和梁,跨度在2m及其以下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跨度在2m-8m 的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跨度在8m以上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方可拆除。

(四)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措施

(1)混凝土的搅拌,混凝土拌合物应均用,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搅拌时间是混凝土拌合时重要的控制参数,使用机械拌合时,自全部材料装入搅拌机开始搅拌起,至开始卸料时止,延续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相关规范。当掺入外加剂时,外加剂应调成适当浓度的溶解再掺入,搅拌时间宜延长。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注入模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塌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在检测塌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的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2)混凝土的运输:a、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要求,使浇筑工作不间断。b、运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容器或管道应不漏浆、不吸水,内壁光滑平整,能保证卸料及输送畅通。c、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在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d、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到浇筑地点后,应按规定检测其坍落度,坍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e、预拌混凝土在卸料前需要掺加外加剂时,外加剂的掺量应按配合比通知书执行。掺入外加剂后,应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应根据试验确定。f、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g、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受料斗应有足够韵混凝土。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3)混凝土的浇筑:a、浇筑前的检查,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b、混凝土浇筑:①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要适应各施工环节的实际能力,以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对于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应事先制定浇筑方案。②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③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使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c、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利用浇筑面散热,以大大减少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可能性。选择浇筑方案时,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分层浇筑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宜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②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的混

凝土还未初凝,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③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混凝土的振捣也要适应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一般在每个斜面层的上、下各布置一道振动器。上面的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捣实。下面一道振动器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部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的向前推进,振动器也相应跟上。

(五)温度控制,包括混凝土的测温和降温措施

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的同时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开裂。

(1)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

(2)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之间、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超过20℃。

(3)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也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

(4)保温法是在结构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

(如草袋、锯木、湿砂等).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保持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延长养护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填或再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

(六)养护措施

(1)一般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对干硬性混凝土、炎热天气浇筑的混凝土、大面积裸露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可在浇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予以覆盖和养护。

(2)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14d。使用真空吸水的混凝土,可在保证强度条件下适当缩短养护时间。采用涂刷薄膜养护剂养护时,养护剂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制定操作工艺。采用塑料膜覆盖养护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严密,保证膜内有足够的凝结水。

(3)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

(4)大体积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应符合下表规定

注:高温期湿润养护时间均不得少于28d。

五、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影响建筑物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建筑物的结构或构件常常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各种裂缝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有害与无害的

界限是由结构使用功能决定的。因此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因素因全面考虑,从裂缝的分类入手,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对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正确的处理,能够有效避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或者使裂缝尽可能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将会逐渐得到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海峰.浅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J].今日科苑, 2008,(04):20-24.

[2]曾力军.浅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预防和处理[J].江西建材,2007,(03):33-35.

[3]钟振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J].山西建筑,2003,(11):42-43.

[4]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研究院编.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4.

[5]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6]钢筋混凝土裂缝机理与控制措施.工程力学,1/1/,23(z1).

[7]钢筋混凝土裂缝原始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1/(13).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学习资料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总结

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技术总结 1、工程概况 沈阳南站市政交通工程(一期工程)主体结构为东、西广场地下空间部分,涵盖旅客出站通道、地铁、公交枢纽、出租车蓄车场、社会停车及商业配套等功能。共涵盖6条匝道桥,地下空间主要包括一个地下两层建筑(局部为地下一层),公交车站候车大厅为出地下室顶板一层框架结构。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混凝土采用裂缝控制技术。 2、施工安排 2.1施工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统计表表 2.2劳动力安排 主要劳动力统计表

2.3测温仪器 3、施工方法 工程在比较干燥、寒冷的沈阳施工,为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提高混凝土的成型质量,项目部技术人员重点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温度的计算、养护材料的选用、温度应力的计算、各种资源的合理配备及施工方法的正确运用等进行了充分研究,最终确定了针对性较强的具体施工方法。 3.1混凝土用原材料 3.1.1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3.1.2掺入适量的Ⅰ级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 3.1.3掺入聚丙烯腈纤维改善混凝土性能;

3.1.4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30mm; 3.1.5采用泵送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 3.1.6采用抗裂防水剂增加混凝土抗压防渗能力; 3.2混凝土裂缝预控 在混凝土浇筑前通过对混凝土里表温差、保温材料及温度应力的计算,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裂缝控制: 3.2.1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在混凝土浇筑后第三天混凝土中心温升至45℃左右,比当时室外温度(-5℃)高出50℃,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因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先在混凝土的外露面盖一层塑料薄膜,再将两层麻袋盖在薄膜上,薄膜间与麻袋间互相搭接,确保混凝土无外露部位,以保温保湿; 3.2.2根据温度应力的计算,与该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相比较后,发现不会因温差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总结

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技术总结 1、工程概况 沈阳南站市政交通工程(一期工程)主体结构为东、西广场地下空间部分,涵盖旅客出站通道、地铁、公交枢纽、出租车蓄车场、社会停车及商业配套等功能。共涵盖6条匝道桥,地下空间主要包括一个地下两层建筑(局部为地下一层),公交车站候车大厅为出地下室顶板一层框架结构。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混凝土采用裂缝控制技术。 2、施工安排 2.1施工机械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统计表表 2.2劳动力安排 主要劳动力统计表

2.3测温仪器 3、施工方法 工程在比较干燥、寒冷的沈阳施工,为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及提高混凝土的成型质量,项目部技术人员重点对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温度的计算、养护材料的选用、温度应力的计算、各种资源的合理配备及施工方法的正确运用等进行了充分研究,最终确定了针对性较强的具体施工方法。 3.1混凝土用原材料 3.1.1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3.1.2掺入适量的Ⅰ级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

土水化热; 3.1.3掺入聚丙烯腈纤维改善混凝土性能; 3.1.4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30mm; 3.1.5采用泵送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泵送性能; 3.1.6采用抗裂防水剂增加混凝土抗压防渗能力; 3.2混凝土裂缝预控 在混凝土浇筑前通过对混凝土里表温差、保温材料及温度应力的计算,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裂缝控制: 3.2.1根据混凝土内部温度的计算,在混凝土浇筑后第三天混凝土中心温升至45℃左右,比当时室外温度(-5℃)高出50℃,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因温差过大产生裂缝,先在混凝土的外露面盖一层塑料薄膜,再将两层麻袋盖在薄膜上,薄膜间与麻袋间互相搭接,确保混凝土无外露部位,以保温保湿;

建筑工程常见的21个裂缝通病

建筑工程常见的21 个裂缝通病 、地下室裂缝篇 地下室裂缝七种形式及原因 01 、垂直裂缝渗水 表现形式:地下室主体结构施工后,钢筋混凝土墙体中部区域和护壁柱边出现垂直裂缝,并有渗漏水现象。 形成原因:防水混凝土未使用低水化热水泥或未掺抗裂纤维和膨胀剂,拆模过早和养护不良。 、施工缝渗水 04 、顶板裂缝渗水 表现形式:地下室顶板出现有规律的井字形分块裂缝并有渗漏水现象形成原因:地下室顶板厚度不够或过厚,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不当,振捣不密实 和养护不良,有覆土的顶板采用空心楼盖。 05 、顶板线盒处渗水 表现形式:地下室顶板线盒或线管处渗水。 形成原因:地下室顶板线盒、线管布置不合理,线盒位置钢筋未加强。地下室顶 板上有堆载或重型运输通道未进行加固。 07 、穿墙螺栓周渗水表现形式:外墙及水池墙体穿螺杆处有渗水现象。形成原因:穿墙螺杆止水环尺寸过小或未满焊或焊接不饱满,拆模过早致使螺杆周边混凝土被扰动。 地下室裂缝防治措施 01 、防水混凝土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掺抗裂纤维和膨胀剂,粗骨料级配需连续。提高早期强度,适当增加配筋等。 02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应二次振捣,终凝前采用机械磨压,人工多遍抹压平整并压光,终凝后立即采用塑料布和多层保水性强的材料覆盖保温保湿养护,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2 天,保湿养护时间

不少于14 天。 03 、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浇筑后带模养护不应少于2 天,拆模后应采用多层保水 性强的材料覆盖养护3 —4 天,之后继续洒水养护,有效养护总时间不得少于14 天。 04 、防水混凝土浇筑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05 、穿墙止水螺杆止水环应满焊且饱满,拆模后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用聚合物防水砂浆抹平。 06 、防水混凝土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大于500mm 。严禁在有积 水的基坑、基槽内浇筑。 07 、后浇带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并凿到密实混凝土,再铺设去粗骨料水泥砂浆。浇筑混凝土时,先浇水湿润,再及时浇灌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08 、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地下水位低于防水混凝土500mm 以上, 并应排除地下水。 09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10 、所有穿过防水混凝土的预埋件,必须满焊止水环,焊缝要密实无缝。环片净 宽不小于40mm ,大管径的套管不得小于80mm ,安装时必须固定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 11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0 ℃,混凝土内外差值大于25 ℃时, 应采取表面保温和内部降温措施。 12 、墙体水平施工缝部位预浇20-40mm 同砼配合比水泥砂浆(采用专用溜管 送浆到位),之后分层(不大于500mm )浇筑,各层在初凝前完成上次砼浇筑,避免出现施工冷缝。并安排专人轻敲模板,跟踪检查浇筑和振捣是否到位 13 、垫层防水层基层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各层防水卷材均要铺贴牢固,并增设卷材附加层,按照转角处形状粘结紧密,防水层完成后应做好成品保护。 14 、地下室顶板线盒使用小型圆形线盒,背部使用铁件或型钢固定,严禁使用泡沫板固定,该部位进行钢筋加强处理。线管位置位于顶板双层底筋上,不宜贴近顶板上部。 15 、地下室顶板做临时堆场、设备基座、重型运输道时,应经结构验算,并在地下室进行加设支撑等加固处理。 16 施工图会审时,重点关注和复核抗浮桩和抗浮锚杆的设计和布置是否合理,顶板板厚是否满足要求,地下室有覆土顶板尽量不采用空心楼盖。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姓名:学号: 教学管理单位: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指导者: 评阅者: 年月日

毕业论文摘要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概述 (1) 1.1 课题的提出 (1)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 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2) 第2章裂缝的成因 (3) 2.1 设计原因 (3) 2.2 材料原因 (4)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 2.4 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4) 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5) 第3章裂缝的控制措施 (5) 3.1 设计方面 (5) 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 (5)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6) 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6) 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6) 3.1.5 重视构造钢筋 (7) 3.2 材料选择 (7)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 3.4 施工方面 (8) 3.4.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8) 3.4.2 混凝土的制备 (9) 3.4.3 混凝土的运输 (10) 3.4.4 混凝土的浇筑 (10)

3.4.5 混凝土的养护 (12) 3.5 管理方面 (12) 3.6 环境方面 (13) 第4章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1.表面处理法 (13) 4.1.2填充法 (13) 4.1.3灌浆法 (13) 4.1.4.结构补强法 (14) 4.1.5混凝土置换法 (14) 4.1.6电化学防护法 (14) 4.1.7仿生自愈合法 (14) 第5章结论 (15) 5.1 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15) 5.2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15) 5.3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6)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18)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质量,特制定以下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1、混凝土拌和物 1)坍落度:根据本合同段工程情况及现场施工工艺,本合同段砼坍落度要求如下: C15普通混凝土:150±30mm C20普通混凝土:150±30mm C35水下混凝土:200±20mm C25普通混凝土:150±30mm C30普通混凝土150±30mm C35普通混凝土150±30mm C35墩柱、盖梁混凝土80-120mm C40普通混凝土80-120mm C50预制箱梁混凝土140±20mm 2)含气量: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含气量限值不应超过4%。 3)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超过0.55,最大水泥用量不得超过500kg/m3(包括替代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大体积混凝土不超过350 kg/m3,最小水泥用量不少于250 kg/m3。

4)均匀性: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泌水现象。 5)混凝土凝结时间满足施工要求。 2.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桩基—C35水下混凝土,承台、系梁—C35混凝土,墩柱、盖梁—C35混凝土,箱梁—C50混凝土。 强度按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D 进行评定: 试件大于等于10组时:R K R n 9.01≥-,R K R 2min ≥,1 2 2--= ∑n nR R S n i n R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n ——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R n ——同批n 组试件强度平均值;S n ——同批n 组试件强度标准差,当S n <0.06R 时,取S n =0.06R ;R i ——第i 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R min ——n 组试件中强度最低一组的值;K 1、K 2——合格判定系数,见下表 试件小于10组时:R n ≥1.15R ;R min ≥0.95R 。 箱梁混凝土7天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以满足现场施工进度要求。 3、混凝土的外观要求 墩柱、箱梁等外露混凝土达到清水混凝土标准,桥梁外观颜色均匀一致。

混凝土裂缝控制及处理实例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新乡第四水厂一期工程位于红旗区西南角,北临道清路,占地70000平方米,属群体工程,其中包括沉淀池、清水池、废水池、吸水井、液铝池等多个大型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这些大型水池池壁高4~7.6米,均为10万m2/d处理能力规模,设计要求水池完全无渗漏。大型水池池壁高,迎水面延长米极长沉淀池长宽分别为107米和26米、清水池长为40米,但池壁厚度不厚,仅在260~300毫米之间,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壁。水池储水量大,水压力高,若施工技术措施不完备或施工不当,极易造成大面积渗漏水。 4.2 工程设想 (1)为防止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水池结构性开裂渗漏水,基础地基加固采用砂垫层方法处理。 (2)防止大体积现浇钢筋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出现,在抗渗混凝土内掺入HEA高效防水剂和延长大型水池长度方向设置垂直伸缩缝。 (3)为提高现浇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在混凝土池壁内外侧涂抹防水剂。 (4)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一些技术措施进一步保证现浇钢砼水池的抗渗性能。 4.3 工程抗裂施工措施 4.3.1 基础地基加固 为减少基础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加固处理采用换填法,即采用砂垫层的方法。以保证结构沉降为柔性均匀沉降。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水池基底标高位于②3层黑灰色黏土层,流塑,土层较差,故基础挖至④1层暗绿-黄色黏土层,土层性质硬塑-可塑,中压缩性,土层较好;以④1层土层作为持力土层,其上的土层均用密实的砂垫层置换。 (2)砂垫层施工时先砌筑挡砂墙,再分层分皮(25毫米一皮,30米长一段)铺砂,再浇水、振捣(平板振动机),经过贯落度检测合格,进行环刀试验,数据合格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 (3)砂垫层干密度经测试为平均值为1.74×103kg/m3大于设计要求的 1.6×103kg/m3。 4.3.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为防止混凝土自身渗漏,采用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S6。由于大体积现浇钢 15 筋混凝土易出现收缩裂缝,为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抗渗混凝土内掺入适量的HEA高效防水剂和设置垂直伸缩缝间距,沉淀池伸缩缝间距约为45米。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目次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第一章总则 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处理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处理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166-19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处理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掺材料按适当的比例拌制、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混凝土的裂缝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我在工作中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 裂缝的成因 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施工过程各种因素组合产生的,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的成因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效途径,裂缝原因是设计、施工、材料、环境等相互影响的综合性问题,解决裂缝控制问题应当采取综合方法。 1.1 设计原因 1)设计结构中的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构件开裂。 2)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引起构件裂缝,如墙板、楼板等 3)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构件的收缩变形。 4)设计中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 5)荷载收缩,使用环境温度变化,管线配置不当,保

护层厚度不足,抗温度收缩配筋不足。 1.2 材料原因 1)粗细集料含泥量过大,造成混凝土收缩增大。集料颗粒级配不良或采取不恰当的间断级配,容易造成混凝土收缩的增大,诱导裂缝的产生。 2)果料粒径越细、针片含量越大,混凝土单方用灰量、用水量增多,收缩量增大。 3)混凝土外加剂、掺合料选择不当或掺量不当,严重增加混凝土收缩。 4)水泥品种的原因,粉煤灰及矾土水泥收缩值较小,快硬水泥收缩大。 5)水泥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因:水泥等级越高,细度越细、早强越高对混凝土开裂影响很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土脆性越大,越易开裂。 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1)配合比中水灰比过大。 2)单方水泥用量越大,用水量越高,表现为水泥浆体积越大、坍落度越大,收缩越大。 3)配合比设计中砂率、水灰比选择不当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偏差,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保水性不良,增加收缩值。 4)配合比设计中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选择不当。

一般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案

一般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案 (l)现象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2)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 <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 <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时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块表面,形成麻点。 3.预防措施: <1>.模块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 泥砂浆等堵严, 防止漏浆; <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5>.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3.蜂窝的通病防治 蜂窝主要现象表现为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润。 产生蜂窝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 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而造成蜂窝;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休烂根,形成蜂窝。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一般应按表2-2规定采用,混凝土振捣应密实; <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筹措施下料;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4)治理方法: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外边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捣实,加强养护。 在当今的整个社会的建设中,不论什么样的建筑,都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因为该建筑材料价廉物美,施工方便,承载力大,可装饰强的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我国不论是城市或在农村,钢筋混凝土的应用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但是,在使用混凝土的同时,由于对混凝土的性能了解不深,在工程完毕后的十几天,一个月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后,混凝土结构物出现了裂缝或其他不良反映,给人们的心中造成担忧和后怕的感觉。一些搞混凝土技术的研究人员对混凝土构筑物的

(完整版)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 2011年4月2日颁布 2012年5月1日执行 前言 ?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 ?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 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 2.1 水泥 2.1.1 水泥的选择: ?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 ?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 ?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 ?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 ?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 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 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 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 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 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混凝土裂缝预防及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1、干缩裂缝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1)裂缝现象及产生原因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干缩裂缝通常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引起钢筋的锈蚀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在水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水力劈裂影响混凝土的承载力等等。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2)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论文混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the concrete crack is a common and difficult t 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 In this paper, from the design, material, mix ratio, constructio n site maintenance and other causes of common cracks in concre te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Reasons for concrete cracks, the co ncrete structure design, material selection,concrete mix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ite mainten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 opment of the crack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d the tre atment method of concrete crack: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fill ing method, grouting method, structure method of reinforcement , concrete replacement method, bionic self-healing.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cause; control; 目录

混凝土施工裂缝的质量控制要点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建筑和工程上,粗细骨料和水混合加上胶凝材料进行适当的搅拌和混淆,就可以达到混凝土。混凝土一般分为普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两种。经过混凝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到了19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种强度和耐久性能都非常良好的水泥,这种水泥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另一方面材料的选购和使用都非常的方便,成本相对较低,因而这种水泥被工程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结构在建筑施工和土木工程中的作用极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安全性和寿命,因此必须对混凝土的质量及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管控,研究更科学的施工方法以确保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 混凝土施工方法质量性能

目录 1 引言 (1) 2 研究的价值及现状 (2) 2.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2) 2.2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2) 3 应用于施工中的混凝土特性研究 (4) 3.1 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定义 (4) 3.2 混凝土特点和工艺要求 (4) 3.3 混凝土施工中涉及的重要因素 (4) 4 大体积混凝土应用于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6) 4.1 大体积混凝土的特殊性能 (6) 4.2 大体积混凝土应用于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6) 4.3 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防范措施 (6) 5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措施 (8) 5.1 裂缝产生的原因 (8) 5.1.1 温度应力变化引起的裂缝 (8) 5.1.2收缩引起的裂缝 (8) 5.2 如何防止裂缝的产生 (9) 5.2.1水泥质量控制 (9) 5.2.2水和外加剂质量控制 (9) 5.2.3综合采用各种温差控制方法 (9) 5.2.4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10) 6 案例分析 (11) 6.1 施工对象及环境分析 (11) 6.2 施工技术条件和组织情况分析 (11) 6.3 分析施工情况,设置施工方案 (11) 6.4 混凝土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12) 6.4.1 蜂窝和孔洞 (12)

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策略分析

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策略分析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然而,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是当前研究的焦点。文章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相关状况,基于其形成机理,探讨了在控制裂缝的施工优化技术。 标签:混凝土裂缝建筑工程策略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要求也十分严谨。由于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相当普遍,在某些情况下,裂缝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轻则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严重时会使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降低,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因此研究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概述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经常可见,裂缝的存在影响了结构的美观和正常使用,削弱了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无外乎两种:温度裂缝和力学裂缝。 1.1 温度裂缝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再加上多数工程的主体施工发生在夏季,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水化热释放量较大,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因而出现裂缝。目前温度裂缝产生主要原因是由温差造成的。温差可分为以下三种:混凝土浇注初期,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发,常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温度为室外环境温度,这就形成了内外温差,这种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凝结初期产生的拉应力当超过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另外,在拆模前后,表面温度降低很快,造成了温度陡降,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当混凝土内部达到最高温度后,热量逐渐散发而达到使用温度或最低温度,它们与最高温度的差值就是内部温差;这三种温差都会产生温度裂缝。 1.2 力学裂缝力学裂缝,又称应力裂缝,其包括各种收缩引起的裂缝,如干燥收缩、塑性收缩、自身收缩、碳化收缩等等。众所周知,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产生收缩,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展。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压力相对集中的地方。还有一种情况,便是施工中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强度,过早拆模,或者在混凝土未到终凝时间就上荷载等,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致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承受弯、压、拉应力,导致混凝土裂缝。施工中不注意钢筋的保护,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钢筋弯曲变形、下沉,保护层过大,导致结构裂缝。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 B50164—9 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2〕667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2年9月29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 1992年9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处理措施

裂缝的出现不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还会引起钢筋的锈蚀、加速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疲劳、抗渗能力。因此根据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我们要区别对待、及时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混鹾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表面修补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以及电化学防护法。 (一)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和稳定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缝的表面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措施。 (二)灌浆、嵌缝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士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三)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时,就要考虑采取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处理。结构加固中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加大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等。 (四)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结构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五)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是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阴极防护法、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是化学防护法中常用而有效的三种方法。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只有在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成型、养护的各个施工阶段,根据混凝土构件所处的具体环境条件和自然条件,采

房建工程混凝土裂缝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

房建工程混凝土裂缝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房屋的建筑水平也在不断升高。尽管如此,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以混凝土裂缝的质量问题最为突出。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结构的重点组成部分,其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房屋的安全性及使用性。本文重点分析了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措施。 标签:房建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产生裂缝 混凝土是由砂石、水泥、水等主要材料缓和配比项城的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1]。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则与材料能否达标、配比是否合理有关。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通过分段方式浇筑成型后的混凝土之间容易出现微小空隙,也会导致混凝土中开始出现肉眼不可见的微小裂缝,尽管裂缝很小,但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后,微小的裂缝就会不断扩张,并形成更大的裂缝,从而影响建筑质量。 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浇筑混凝土时大多会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浇筑方式。而通过分段方式浇筑后的混凝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被称为施工缝的缝隙。施工缝与混凝土自身产生裂缝的原因有所不同。现将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总结如下。 1.1施工操作不当引起的施工缝 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初次凝固后的受力不均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操作不当,都会引起混凝土产生裂缝;其次,如果没能准确实施拆卸混凝土模板的操作,也会导致混凝土中出现;最后,如果在安装混凝土保护层的时候,保护层的规格不达标或钢筋绑扎不够牢固,也会引发浇筑后混凝土内的钢筋变形或移位,最后使得混凝土内出现裂缝[2]。 1.2设计不当引起的裂缝 在房建工程的前期,设计人员通常会根据理想目标,合理配制混凝土的结构。但在实际操作中,混凝土的结构很容易发生突变,混凝土上被施加的应力就会集中在局部区域,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这就是由于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没能够将应力取值与混凝土的实际承载力考虑在内引起的。同时,如果设计中如果混凝土中钢筋的配比没能达到标准,也会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产生[3]。另外,由于很多混凝土被人为定位为较高的等级,在实际施工拌制中因为不好控制配比、机械操作等因素,也非常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1.3塑性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的质量还会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在高温以及刮大风天气影响下,混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 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 第一节计量 第二节搅拌 第三节运输 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 第五节浇筑 第六节养护 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 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 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 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 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 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 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 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 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其检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