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14-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18]

双基限时练(十八)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苇.草(wěi)蔑.视(miè)

濒.临(pín) 卑.贱(bēi)

B.愚蠢.(chǔn) 飓.风(jù)

遏.制(xiē) 禽.兽(qín)

C.纵.使(zònɡ) 矫.正(jiǎo)

俯瞰.(kàn) 神秘.(mì)

D.颤.抖(zhàn) 星宿.(xiù)

肆.意(sì) 孤寂.(jì)

解析A.濒—bīn;B.遏—è;D.颤—chàn。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高亢寂寞消遥决择

B.怄气瞻仰野蛮涵养

C.诡计恪守修葺挛生

D.赝品冒然膨涨撕打

解析A.消—逍,决—抉;B.无错字;C.挛—孪;D.冒—贸,涨—胀,撕—厮。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

寸之地

...,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

忙里偷闲

....,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

....、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

....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

解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特产匮乏”,并非“小”。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把“为目标”改为“的目标”。B项,偷换主语,可在“进入”前加“使其”,使“中南大学”作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D项,两方面对一方面,可删去“能否”。

答案 C

5.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题要审清题意要求,理解整个语段含意,抓住关键词“可游、可居、可望”之间的关系,注意层次条理,同时还要注意形式的特点,如一些关联词“不但、也、都是、而且、从而”等在行文中的提示作用。答题时不能离开“居、望、游”三个关键词。

答案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窗子也很重要。窗子也不可少。)④景色都不(尽)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6.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飞行板”的文字,不超过70个字(含标点符号)。

①“飞行板”是由水上运动爱好者、法国的弗兰基·萨帕塔研制而成的。

②在“飞行板”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像海豚那样在水中快活玩耍。

③这种装备需使用者将双脚绑在一双特殊的鞋子里。

④这一双鞋附有一个很大的喷水器,用以提供上升力。

⑤使用时,双手要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考查压缩语段。解答时要先揭示本质属性——水上运动装置,然后逐句提炼主要信息,表述时要注意顺序合理,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

答案飞行板是水上运动装置。使用者将脚绑在特殊的鞋里,借在鞋上的喷水器提供的上升力,双手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就可以在水中玩耍。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

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7.填在第一段画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知识的追求。

②对爱情的渴望。

③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②③①

答案 B

8.支配着作者一生的三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9.(1)作者所寻求的“知识”其具体内涵是什么?“知道星星为何发光”“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各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堂”和“尘世”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天堂”是指(回答不超过10个字)

“尘世”是指

(回答不超过15个字)

答案(1)内涵:了解人类、自然和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2)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10.罗素在这篇短文中提出自己因三种理由而活: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以你的人生经历谈谈作者说的这三点哪一点最能引起你的共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略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灵魂的在场

周国平

①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因此,现代人虽然异常忙碌,却仍不免感到空虚。

②一个人无论怎样超凡脱俗,总是要过日常生活的,而日常生活又总是平凡的。所以,灵魂的在场未必表现为隐居修道之类的极端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

享受。能够真正享受日常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今天,日常生活变成了无休止的劳作和消费,那本应是享受之主体的灵魂却往往被排挤得没有容足之地了。

③日常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包括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独处与交往等。在人生的所有这些场景中,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④在时间上,一个人的生活可分为两部分,即工作与闲暇。最理想的工作是那种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灵魂的独特倾向的工作。当然,远非所有的人都能从事自己称心的职业,但是,一个人只要真正优秀,他就多半能够突破职业的约束;对于他来说,他的心血所倾注的事情才是他的真正的工作,哪怕是在业余所为。同时,我也赞成这样的标准:一个人的工作是否值得尊敬,取决于他完成工作的精神而非行为本身。这就好比造物主在创造万物之时,是以同样的关注之心创造一朵野花、一只小昆虫或一头巨象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样的工作态度中的确蕴涵着一种神性,不是所谓职业道德或敬业精神所能囊括的。度闲的质量亦应取决于灵魂所获得的愉悦,没有灵魂的参与,再高的消费也只是低质量地虚度了宝贵的闲暇时间。

⑤在空间上,可以把环境划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种类型。如果说自然是灵魂的来源和归宿,那么,人工建筑的屋宇就应该是灵魂在尘世的家园;无论是与自然,还是与人工的建筑,都应该有一种亲密的关系。空间具有一种神圣性,但现代人对此已经完全陌生了。对于过去许多世代的人来说,不但人在屋宇之中,而且屋宇也在人之中,它们是历史和记忆、血缘和信念。正像有人诗意地表达的那样:“旧建筑在歌唱。”可是现在,人却迷失在高楼的迷宫之中,不管我们为装修

付出了多少金钱和力气,屋宇仍然是外在于我们的,我们仍然是居无定所的流浪者。

⑥说到人与人的关系,则不外乎是独处和社会交往两种状态。交往包括婚姻和家庭,也包括友谊、邻里以及更广泛的人际关系。譬如说,论及婚姻问题,从前的大师们关注的是灵魂,现在的大师们却大谈心理分析和治疗。书信、日记、交谈——这些亲切的表达方式是更适合于灵魂需要的,现在也已成为稀有之物,而被公关之类的功利行动或上网之类的虚拟社交取代了。应该承认,现代人是孤独的。但是,由于灵魂缺席,这种孤独就成了单纯的惩罚。相反,倘若灵魂在场,我们就会体验到,独处时的充实,从而把孤独也看做人生不可缺少的享受。

11.“现代人虽然异常忙碌”,但为什么“却仍不免感到空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因为“灵魂缺席”(或灵魂不在场),失去日常生活的精神享受。

12.在作者看来,现代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提高现代生活的质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灵魂的缺席”。关注精神生活,真正享受日常生活应当要有的精神理想。

13.第⑤段引用“旧建筑在歌唱”,请具体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揭示了过去人们和环境的一种和谐关系,屋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理想,成为人们思想和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反衬现代人的精神与环境的剥离,由于灵魂的缺席,高楼豪宅迷失了现代人的自我。

14.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算“灵魂在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工作与闲暇:工作追求尽善尽美,闲暇时应获得灵魂的愉悦;②自然与居住:把自然当成灵魂的来源与归宿,把屋宇当成灵魂在尘世的家园;③独处与交往:在交往中找到灵魂的表达方式,把孤独看成人生不可缺少的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