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失独者群体

论失独者群体
论失独者群体

论失独者群体

摘要:世上有一群父母,他们自称为“失独者”。因为他们的年龄大都五十开外,一场意外却夺走了独生孩子年轻的生命,他们年龄太大,再次生育几无可能。每到合家团圆的节日,为免触景生情,他们只好含泪躲亲避友。垂暮之年的他们,余生该如何度过?

关键字:高龄丧子孤独拯救

一、别样的群体

失独者是指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他们大多50岁以上,很难再生养孩子,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者家庭,失独者群体日益庞大。

有一群父母,他们大都五十开外,把自己唯一的孩子也抚养成人了,正当他们幸福地为孩子购置新房,帮他们走向人生下一步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夺走了孩子年轻的生命,老年丧子,人生之大不幸。

当代社会以独生子女居多,当他们唯一的孩子去世后,由于年龄大的再次生育可能性极小,就算用人工辅助生育,即使能生下来,他们还有精力去抚养他吗?他的身体发育可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健康吗?身为父母就不能不为孩子考虑,就算是领养一个孩子,再过一二十年,父母已经七老八十了,折腾不动了。

因孩子的突然去世,他们的生活也变了,白天的时候过得还可能体面些,可是晚上回到家里,又成了另外一个人,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外表的强作笑颜,其实内心都在滴血”。

更为不幸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也让失独者痛苦不堪,儿女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孩子没了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有的在孩子去世之后寻死觅活,不再有活下去的念头。普通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许立刻引来这些父母的怒目相视或者失声痛哭,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极力躲避世俗人伦。

他们由此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失独者在节日里恐惧一切聚会,每到合家团圆的节日,为免触景生情,他们只好躲亲避友;每年到了春节,这些父母都如临大敌,他们或躲到人迹罕至的清冷山庄度过漫漫假期,或在洗浴中心一待七八天,无论亲朋好友如何请他们,他们都不愿意出来。碰到亲友结婚、做寿、给小孩摆满月酒时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会将礼金奉上,但从来都不会去参加婚礼。睹物思人、触景伤情,儿女的音容几乎每时每刻都历历在目,这让他们总是眼含泪珠。他们自称是精神残疾者,今生不可治愈,垂暮之年的他们,余生该如何度过?

精神的痛苦往往带来生理的疾病,在经历了失子之痛之后,很多父母或承受不了巨大的痛苦,不久就身患重病,先另一半而去,还有的甚至是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没有人来照顾,甚至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们的精神是绝望的,身体是衰弱的,如果以后生病在医院做手术时,没有人来给签字……在他们走后,谁为他们送终呢?据调查了解桥西区共有失独者150人,年龄在49—78岁之间,身体大多有各种老年疾病,虽然他们享受着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救助公益金、特别扶助金及市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怀救助金等优抚政

策,从经济上接受了一定程度的帮扶,但是,养老、医疗仍是失独父母十分焦虑的问题。如何让这类人群减少后顾之忧,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融入社会,是各级各部门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群众眼中的“失独者”

失独者群体:造成这种局面跟计划生育中的“一胎制”脱不了干系,因而不得不反思一下生育政策。有媒体指出,经过30年的社会巨变,伴随几十年的生育控制,中国人口处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已经进入“低生育率、低惯性增长和老龄化加速”的时代——这是宏观的形势。而从微观来看,毫不夸张地说,相对许多家庭而言,独生子女就是家庭的全部,一旦脆弱的家庭失去孩子且生育无望,家庭将会陷入极度的精神危机和生活危机,这是社会溃败的一种形式,政府岂能袖手旁观,由此可见,“一胎制”的风险仍然成为影响家庭稳定的不确定因素研究资料表明人口政策的调整迫在眉睫,那么生育政策是否也考虑调整了,失独者群体,如今社会进入高风险的时代,安全隐患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即使防不胜防也要防止悲剧出现,政府与社会应当采取措施预防新增的“失独者”,同时伸出援手拯救“失独者”群体。首先是想办法控制与减少“失独者”新增数量,其次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孩子们的人生中,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

失独者群体:我觉得养老倒是其次,关键是老来无依,并不是依靠谁,关键是心灵没有慰藉,有时候心灵的寂寞更容易让人崩溃。到了一定的时候,老人会和这个社会完全脱

节,能够起到连接作用的其实就是他们的子女,当失去了这些时,他们会觉得这个社会都已经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那种无依感才最要命。

失独者群体:请别让他们“躲”在被遗忘的角落。给白发苍苍的中国未来留一线青丝,留一双搀扶老人的手臂。

失独者群体:是否算过,生多子遗弃父母的有多少个?生多子均亡的有多少个?

失独者群体:老话儿说,父母的离去对孩子来说,可能只是青山上的一块墓碑,但是孩子的离去,却是父母心中永远的痛。

失独者群体:作为独生子女和拥有独生子女的我,心里不由感叹“我既不能被失去,也不能失去啊!”伤感。

失独者群体:据估算,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超过百万个,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50岁以上失独群体正在增长——这些冰冷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不禁要问一句:还需要多少数据才能引起决策者的注意?在开放的网络时代,仍然少有公开讨论。“失独者”群体只能自发地建立QQ群抱团取暖,相互倾诉相互抚慰受伤的心灵……遗憾的是,“失独者”群体尚未进入公众的视野,他们的喜怒哀乐有谁来聆听?社会关爱的力量何时才能注意到他们?“失独”一个新名词。这不是炒作,也不是玩概念,而是一个需要正视的社会问题。据分析: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的速度增长,失独者正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

三、失独者心语

“梦在天堂”:我来自福建三明,2002年,我的丈夫因为重症肝炎去世,当时儿子才11岁,没想到当我把儿子养到21岁时,我的儿子遇到车祸。与别人一起摔落到了河里,我的儿子救了两个人,就再也没有从河里上来。每年春晚,节目都很关心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我们这些没有儿女的空巢老人,谁来关心啊?(泪如雨下)

“荆棘鸟”:我来自四川德阳,儿子刚走了1年,真实的心情其实很不好。但是在外人看来,我似乎什么都不缺,是那样成功,那样风光。我前年被评为四川省的三八红旗手,去年又被评为“巾帼英雄”,我又是高级工程师,但是,孩子没了,什么都没有了。(痛哭不已)我想着,根本没有谁来为我们送终啊,我们希望晚年应该有一个保障。

“杨菲的父母”:我感叹我们都已不再年轻,感叹我们都没有小孩了,每当我们强作笑颜,其实内心都在滴血。我们现在或许还年轻,还能动,但是一二十年以后,我们都不能动的时候,该怎么办?我想要有尊严地活下去。涉及杨菲的案件,一审已经过去大半年了,但二审却至今没有开庭,我希望法律早点给出公正的答复。

“历历在目”:我儿子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并且找了一个空姐做女朋友,他才25岁,离开我时,也是因为车祸。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哽咽失语)……我还要补充一句,我以后尽量不哭了,以后和儿子团聚时,要让儿子看到漂亮的妈妈,让儿子说妈妈变漂亮了,变好看了,再也没有眼袋了。

而他们最大心愿,是建立一个只属于失独者的养老院。

“倩影”三年前就开始建立全国失独群体的QQ群,三年下来,QQ群由一个变成了三个,群员的规模也超过1000人,“倩影”说,现在群员的共同愿望,就是建立一个属于失独群体自己的养老院。因为只有这些失独父母待在一起,他们的心理才没有芥蒂,并且能够互相帮助。“其他养老院的老人都有儿女,入院时,儿女要签字成为老人的监护人,儿女们也会时常来看望老人。我们一方面进养老院时,手续上会遇到问题,另一方面,看到别人的儿女来看望自己的父母,我们情绪上受不了。”

四、问题的根源

显然,人生变故,疾病只是其中之一,还有交通事故等诸多意外。有调查称,目前我国的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个。这个群体的日益增多,却是不争事实。与之相应,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来,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步入晚年,少子时代到来、生活成本提高让“育儿养老”的传统观念受到现实冲击。尤其是失独家庭,生活和精神支柱被撼动,而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缺乏针对性的政策帮扶,让安度晚年成为他们害怕提及的话题。“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与保障,中国人更是把儿女看得比天还大。”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说,一旦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父母养老送终便成难解之题。“失独甚至引发一种连锁反应,物质不能弥补。夫妻之间会互相埋怨,感情可能就破裂;悲恸摧毁夫妻身心,家庭可能就瓦解。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人生难免有意外,而他们就是其中的不幸者。”

失独群体的产生是计划生育政策必然产生的结果,我们应该善待他们。在人生步入中老年的时候,孩子却不幸离开了他们……他们一天天地老去,不仅失去了生命的传承,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最基本的赡养保障。

其次,“失独”归根结底直指我国养老制度的不完善,显示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双重缺失与无奈。传统社会只有一种养老方式,即家庭养老,所以养子送终是唯一的方式,以家族互助为辅;在现代社会,家庭养老逐渐被社会养老所取代,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标志。我国从1986年开始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即引入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包括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家庭等。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重在福利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的角色重要性降低。在强调市场作用的前提下,固然能够使更多经济有余力的老人有机会享受院舍服务;但另一方面缺乏家庭供养、经济能力差的老人却被排斥在养老体制之外。“失独”将家庭作为福利提供主体的作用排除掉了,如若能通过市场化的养老机制进行养老,那么他们还有一些保障。如此一来,原本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安排即是将养老推向社会,最终还原到家庭养老的最原始形式之中。

孰不知,家庭养老在现代社会中风险更大,“失独”敲响了家庭养老的警钟,是家庭养老“破产”的体现,而社会在国家的控制下却未能发展到能够承担起该角色的程度。一个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于是否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配套,以应对社会风险的不确定性后果。家庭成员的死亡给

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但如果在这之外,其他家庭成员难以维生,恐怕会带来更大的恶果。

国家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三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量国民为此作出了贡献,但由此产生的“失独”家庭问题,却没有妥善解决。总体上,政府对“失独”家庭还缺乏有效的救助,表现在补助标准过低、政策过于僵化、政策缺失等方面。

虽然现行的国家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每月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但标准太低,无法满足养老需求。如,上海市的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150元,在全国已算较高。但在年龄方面有一定限制,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的夫妻双方或者本人年满49周岁。但这样的救助力度远远不够,据不完全统计,而且60%以上对象由于以后不在上海、失独后离异或一方年龄未满等原因享受不到该政策。

又如,关于领取独生子女意外伤残、死亡一次性补助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其中,对帮助的形式、金额及年龄未作明确规定。《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八条和《上海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若干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必须是独生子女在16周岁之前意外伤残或者死亡的,才能获得补助。然而,事实上,子女16周岁以上死亡的家庭,由于不太可能再生育而面临的不仅是养老和医疗保障的困境,更有精神上的孤独,更需要关心措施。

再如,“失独”家庭不仅仅需要物质保障,还需要精神慰藉,在这方面,现行政策和做法远远不够。外国在这方面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如英国就非常注重对独居老人的心理支持,保健访问者会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营养指导、预防疾病等,社区也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场所——老年人工作室,帮助老人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康,适当增加收入。

五、“失独者”如何才能真正安心?

对于问题的解决措施方面,应该拓宽思路,多措并举,妥善应对“失独”家庭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对全国“失独”家庭总量进行排摸统计,充分掌握“失独”家庭的有关实际情况,并据此研究制定或完善相关政策。

2.建议尽快提高对“失独”家庭的经济补助。补助标准建议为: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扶助金;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的扶助金。地方可结合实际,提高补助标准。

3.修改部分不合理政策规定。针对“必须是独生子女在16周岁之前意外伤残或者死亡的,才能获得补助”提出放宽年龄限制——在子女成婚前;又如,领取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补贴的年龄、婚姻状况(如一方再婚后就不能领取)的限制条件等。

4.引入商业保险模式,由政府每年为这些“失独”家庭购买一定金额的综合或专项商业保险,当被保险人到达一定年

龄或发生状况时,可从保险公司获取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又可减轻政府的负担。

5.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当前,双独子女夫妇已被允许生育二胎,这对减少“失独”现象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对非双独子女夫妇来说,“失独”风险依然存在。面对众多专家对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质疑,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适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如开放对非双独子女夫妇的二胎政策。

6.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关注“失独”家庭问题,从日常照顾、心理疏导等方面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关注、关怀。特别是社区应该为“失独”家庭提供以归属感为核心的心理支持,这方面各有关方面应该加大探索实践的力度。

7.从更高的层面讲,对“失独”老人养老问题的关注应转向养老制度本身,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养老制度,建立养老院。

曾有一个失独者,“老怪”说,他希望建立这个养老院,就是希望这个养老院成为他们这些暮年丧子者养老送终的所在,“我们不可能同时生病,总能够有健康的人来照顾那些生病的人,我们这群人,所有人都是病人,所有人也都是医生,我们痛苦时,只有跟我们一样的同命人,才能劝住我们,我希望政府能够考虑到我们群体的特殊性,我们自己也愿意出一部分钱,来建这个养老院。”

六、结语

“失独”者不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忧伤而茫然的难以

前行者。国家与制度,有必要支付给这个群体继续走下去的力量与全部可能。事实上,需要支付的并不多,给他们无后顾之忧的养老,为他们打通获得充盈精神的渠道,“失独”者就会拥有有血有肉的后半生。于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态里,其实不应该留存“默默哭泣的人”。让“失独”者有力,让茫然者有光,看得到希望,这些补偿已经刻不容缓。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伊梦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目前, 全国没有直接关于“失独”家庭数量的统计数据,但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估算。据统计,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数超过1.9亿人;又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人口疾病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从以上两个数据可估算出,2010年我国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超过7.6万人。另据人民网报道,目前全国“失独”家庭数量已经超过百万。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失独”家庭可能日益增多,将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待解的课题。本文就“失独”家庭的生活和养老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 1、“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在我县“失独”家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84%,他们大都已步入中老年,体弱多病,劳动能力低下,同时,在失子之痛的打击下,长期精神抑郁,疾病缠身,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

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有人因长期悲伤变成了弱视、行走不便、长期卧床,有人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有人还要赡养年事已高的父母,不少“失独”家庭面临生活困境 ,经济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2、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者面临着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失独家庭往往容易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无法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所以相对于物质帮扶,对于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但是,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没有,甚至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于他们的误解与歧视。正是这样一群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却面临着突然的变故,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最难以愈合的伤痕。许多父母因为失去了“孩子的父母”这一角色,即使地位崇高、生活富足,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失独老人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失独家庭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他们害怕刺激、孤独,将来无人送终,可谓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3、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三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育龄群众为此作出了贡献,但由此产生的“失独”家庭问题,却没有妥善解决,政府对“失独”家庭还缺乏有效的救助。全国人大代表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因医疗而返贫的比例高达50%。而现行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在这方面的救助力度非常有限。2007

最新-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本人整理的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社法委于七月上旬组织相关部门及政协委员对我市失独家庭生存现状、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榆林市现有总人口370万,截至20XX年6月底,全市共有失独家庭264户374人,其中农村家庭 190 户 267 人,城区居民74户107 人。 失独父母年龄,49岁以下有53 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 14.17 %,这部分人群还有收养或者再生育可能;50岁——60岁有69 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18.45 %;60岁以上有252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67.38 %。50岁以上的父母无法再生育,60岁以上的父母,收养孩子也成了力不从心的事情。 失独子女年龄,10岁以下死亡的26 人,占死亡人数的 9.85%;11到20岁死亡的57 人,占到21.59 %;21岁以上死亡的181 人,高达 68.56 %;独生子女死亡原因,患病占到 49.60 %,车祸等意外事故占到50.40 %;失独子女性别,女性60人,男性204人。21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发生意外的概率增大所致。 二、存在问题 1.心理创伤难以修复。失独家庭没有了亲情滋养和天伦之乐,心理创伤极难修复。如榆阳区计生协去年委托人民医院,给89名失独家庭人员安排了健康体检并心理问卷测试,其中28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普遍自我封闭,隔离社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因为失独陷入深深的心理创伤之中,整日自我封闭,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2.如何养老成为心病。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我不怕死,我怕老,我怕病”的隐患。病了谁来管,老了谁来安葬,无时不在困扰着他们。这些隐形问题不是靠钱

涉校涉生重点人员管控管理 措施

黄塘中心小学涉校涉生重点人员管控管理措施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校维稳工作的精神与要求,加强学校重点人员的管理,确保学校的安定和祥和,努力做到各类重点人员和治安危险分子不漏管、不失控,严防重点人员赴京聚集上访、滋事闹事、行凶伤人等案事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建立以下涉校涉生重点人员管控管理措施。 一、建立排查机制,摸清重点人员数。经常组织学校范围内的集中清查行动,做到实名、实情、实数、实时登记,发现重点人员的,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二、明查暗控,掌握动态。对稳控人员实行“帮教”制度,“帮教”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德育处主任担任,具体工作人员由重点人员所在的班级班主任或年段长、保卫科人员负责,将重点人员纳入学校重点监控对象,安排班主任、年段长和保卫科人员做好对重点人口的日常监控工作,动员年段老师或学生暗中监督重点监控对象的行踪,发现问题及时与班主任、年段长和保卫科干事联系,保持信息畅通。 三、多方联系,加强调处。加强与重点人员的联系、走访和沟通,积极做好思想工作和劝导工作,学校从多方面帮助重点人员解决一些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困难。并多与重点人员沟通和疏导,劝导其保持冷静,依法维权,不组织、参与非法聚会等活动,达到稳控目的。 四、下调度,上汇报。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稳控情况调度会,及时向上级负责部门上报重点人员情况。通过对情况的分析、研究、判断,得出合乎实际、合乎情理的结论,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五、全天值班,加强稳控。加强在工作日的值班工作,并规定保卫科科长在休息日手机必须24小时开通,接到通知及时行动,时刻注意重点人员的动向,保证落实稳控工作。 黄塘中心小学 2012年1月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失独家庭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群体,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家庭失去了儿女就会导致一个家庭后继无人。所以失去子女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所以失独家庭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我国失独家庭往往却被人遗忘在了角落,导致了失独家庭的问题愈加的严重。而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对于失独家庭中问题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转机,有效地对失独家庭开展社会工作会大大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困境,帮助失独父母重获新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失独家庭小组工作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与问题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 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在空巢家庭中,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也显示,中国现有独生子女2.18亿,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每年的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有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则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首先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其次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根据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信访稳控方案

学校信访稳控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信访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全校信访稳定工作,确保“两会”期间稳定,防止发生到县、到市、赴省、进京上访,现制定如下防控措施,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集中排查为基础,以开展领导大接访,落实领导包案为有力抓手,以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工作原则,紧密联系我校工作实际,集中化解信访矛盾纠纷,预防新的矛盾和问题发生,畅通信访渠道,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通过认真、严密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和领导干部大接访工作,坚决避免发生越级上访、群体性上访及非正常上访。 二、组织领导 成立“两会”期间信访稳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福生 副组长:李祖潭李祖满 成员:李铁秀贾振权王峰杨贵芳张真刘宏娟 三、工作方法 1、高度重视。务必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信访稳定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2、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要集中力量在“两会”等敏感节点前开展全方位、地毯式、自下而上的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大排查。排查要面面俱到,不漏人不漏事,不留死角死面,特别是对信访重点领域、重点问题、重点人和信访积案,要重点排查,逐一梳理,深入分析研究,切实做到对本校情部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梳理出重点,落实领导包案。对重点隐患和重大问题,将落实主要领导亲自包案,

亲自跟踪督办。对未排查出的信访人员,在“两会”期间发生越级上访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进一步加大领导接访力度。坚持领导接访长效机制,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坚持每天安排二到三位领导班子成员全天侯接访,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接访的,可由其他领导接替、轮换,但决不能空缺、脱岗。同时结合实际,开展重点约访、带案下访、下行走访等多种形式的领导接访活动,敞开大门、畅通渠道。对大接访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真解决问题、真化解矛盾,切实做到接访一批、解决一批、化解一批、稳控一批、息访一批。最大限度地增加主要领导接访密度,最大限度地畅通信访渠道,最大限度地解决信访问题,把大多数上访群众吸附到大接访活动中来,减少越级上访的发生。 4、进一步加大包保化解力度。对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领导接访事项和排查出的重点信访隐患,全部实行领导包案,履行“六包”责任(包接访、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控、包劝返)。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严格对照政策认真解决落实。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法律、人文关怀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 中心完小 2010年3月3日

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11993713.html, 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作者:张前龙刘浩波张斌斌 来源:《管理观察》2016年第17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地失独家庭上访的事件不断增多,失独群体成为新纳入公众视野的社会困境者。失独家庭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积极响应者,而今他们正陷入“光荣一阵子,伤心一辈子”的尴尬处境。失独家庭问题,不仅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拷问社会良心和考量国家文明的社会问题。失独家庭是国家政策、社会风险、社会观念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失独家庭问题也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通过国家、社会、社区、社会组织和失独家庭共同参与解决。 关键词:失独家庭计划生育政策养老 失独家庭是我国进入“银发海啸”社会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推行30多年以来,独生子女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大。独生子女家庭受来自内部家庭结构风险的唯一性、脆弱性和外部环境风险的多样性、不可控性的影响,很容易失去孩子而成为失独家庭。对于每个三口之家来说,“失独”是悬在他们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独生子女家庭的“2+1”家庭结构下,一旦孩子出现意外,会带给一家人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阴影。根据诸多学者的研究,失独家庭在中国已超100万之多,而且每年都会增加超过7.6万个以上。失独问题已然成为一个日渐凸显的社会问题。 一、失独家庭概念 失独家庭是随着失独问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而被政府、媒体、学界及失独者构建出来的概念。目前从知网文献查阅发现,学界最早对失独家庭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国内学者王秀银。在2001年7月,她发表了《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大龄独生子女意外伤亡》。论文并未对“失独家庭”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义,只是基于调查和研究的需要将其描述为15岁以上意外伤亡的独生子女家庭。而政府最早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始于2001年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该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随着这一群体的规模不断增大和越来越迫切的养老困境,他们开始走上上访维权之路。在诸次上访中,最具里程碑式的是2012年1月7日和6月5日以“笛儿妈妈”为代表的失独家庭进京维权。他们要求国家计生委修改《计生法》和给予失独家庭更多的赔偿金。与此同时,媒体也加入对失独家庭维权的广泛报道,失独家庭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其中,《广州日报》对“失独家庭”的界定起着重要作用,它首次将“失独家庭”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提出来。也是在这一年,《广州日报》又频繁报道过三次失独家庭问题,并在全国首次展开了对失独者及失独家庭的大讨论。至此,“失独家庭”作为专有名词第一次被提出。 目前,失独家庭尽管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但却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政府、学术界以及社会媒体民众对这一群体给予不同的称谓。从学界最早的“大龄独生子女意外伤亡的家

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号 案由:关于关注“失独家庭”的社会养老保障刻不容缓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国家人口计生委会同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办理提案人:林方略 主题词:计划生育政策,养老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容: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多年少生亿人口,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对世界的人口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现阶段关注“失独”也刻不容缓。随着“失独家庭”的逐渐增多,“失独家庭”关爱工程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特别是摆在政府人口计生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带来的社会问题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 “失独家庭”,是指失去了家中唯一的独生子女的家庭,尤其是指岁以上夫妇组成的已经没有生育可能的家庭。 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尚缺乏准确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岁至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万个“失独家庭”。按此估算,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可能已达百万。 以海南省为例,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失独家庭”约有多个。可见,不但全国甚至象海南这样人口相对少的省份,“失独家庭”也在逐渐增多,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正逐渐凸显。因此,关爱“失独家庭”是政府和社会及公民个人的责任所在。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 主要表现为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失独之痛,一般人难以想象。当别人都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时,他们却可能在回忆中加剧痛苦。我们每个人都会扮演子女和父母的双重角色,而失独者受到失去唯一子女的严重精神打击,不仅身心健康遭受摧残,而且年老又无子女赡养精神备受折磨。 物质方面,失独者没有走出心理阴影,家庭的生产荒芜、经济收入减少,以至生活和养老困难。在我国目前的失独父母,年龄大都在开外,进行再次创业的能力和机会已经很少,因此,往往在失去唯一的独生子女后,家庭经济情况也每况愈下。 (三)“失独家庭”存在的社会问题 .精神慰藉难度大:很多失独者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不再愿意接触社会,心里变得脆弱和敏感,甚至选择自我封闭。 .物质救助力度小: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经济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始终难以彻底解决失独群体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针对“失独家庭”物质上的救助,国家立法和各项奖励扶助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 分析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当前我国对于失独家庭并没有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调查,但是在一些相关数据统计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实际情况。失独家庭作为我国社会家庭组成的形式之一,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失独家庭增长率逐年递增,且由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且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的双重刺激,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面临失独风险,养老成为失独家庭的关键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度失独家庭在养老制度设置和社会关怀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失独子女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中,因此对失独家庭制定养老政策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 (一)“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海拉尔区失独家庭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由于年龄限制导致他们基本都没有什么稳定的工

作,且身体状况较差,大部分老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身体疾病,由于没有子女进行赡养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和最低保障来生活,因此生活十分贫苦。部分老人在历失去子女的打击之后一蹶不振,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长期卧病在床,医药费都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还有一些老人有年岁更高的父母仍然健在需要赡养,也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 (二)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老年人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操劳之后,原本应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要经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带来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摧残下,大部分老人会丧失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及信息,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疏导,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救助机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救助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老人的心理承受的痛苦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最终积劳成疾,使老人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三)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为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缓解了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大多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孩子的养老负担

关于做好重点群体稳控措施的情况调研

重点群体稳控措施的调研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特别是有代表性的群体性事件也呈上升的趋势。不少重点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规模较大,突发性很强,行为激烈,处臵难度大,危害后果非常严重,同时,给处臵工作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实践证明,在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注重策略,做到指导思想明确、职能定位准确、处臵方法正确,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可以得到妥善处臵的。 一、我区重点群体基本情况 (一)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 原8023部队,正式名称为原国防科工委第21核试验基地,位于大西北荒凉的罗布泊。原8023部队是现在的总装备部第21核试验训练基地,即马兰基地的前身。从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开始,数十年中,8023部队的指战员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建造营房,扎根西北,从事了数十次核试验的安装、取样、填埋等工作。由于当时的防护条件有限,许多人受到了放射性沾染。 我区现有原8023部队人员xx人,其中办事处辖区有xx 人,xx乡政府辖区有xx人,主要要求: 1、请求国家特殊经济赔偿。

2、请求对“8023”参核人员落实中央关于“完善曾参加核试验退役人员生活补助政策”的政策。 3、请求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体检、诊断、治疗。 4、请求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27条“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的规定。 5、请求对8023部队退役7-10级残疾军人实行特殊医疗政策。 6、请求落实民发[2006]32号文件关于“经体检确认患病但达不到评残条件的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有工作单位的,在治病期间,视同所在单位工伤人员,享受相关的工伤福利待遇”,这一政策规定至今没有落实兑现。 7、请求给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残疾子女发放生活补助。 (二)民师、计划外代课教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为普及农村小学教育,面对师资严重不足的实际,起用了一大批民办教师,当时,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缺乏足够办学资金,只能让这些民办教师拿工分,一个月发给几元钱。但后来随着专业学校毕业教师的增加,这些民办教师逐步被辞退,服从学校当权者的决定,无怨无悔地回家种田去。此后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在中国的养老大潮中,有这样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灾祸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如何安度晚年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失独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原因和解决途径几方面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失独家庭养老困境途径 一、引言 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逐步进入老年,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养老大潮中,我国存在着这样一个规模可观的特殊群体:他们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然而,疾病或意外又使他们遭遇了独子早逝的厄运,这一群体被称为“失独者”,他们的家庭就是“失独家庭”①。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他们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失独的家庭变故不仅打破了他们正常的家庭结构更使家庭功能变得残缺不全,这些失独者在经历了失独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在抱残守缺中独自承受精神无依的折磨和生活无靠的压力。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都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除给予生活支持外,还要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使他们养老有所保障,安享晚年。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及原因 失独父母大多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调查发现,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①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

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研究 一. 1.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 1. 失独群体的数量规模 虽然近年来失独现象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仍没有权威机构对失独群体的具体数量规模进行准确调查,根据人口普查等相关统计资料,有些学者对我国失独群体的数量、增长速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断。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在2013年3月1日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人口政策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失独家庭在2010年已达百万,而且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到2050年累计死亡10岁及以上独生子女总人数将过千万。人口学专家易富贤认为“即便不计算2010年后新增独生子女家庭和死亡孩子数量,到2035年也会有1000万…失独家庭?”。主流观点认为“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这样的发展态势,使得失独已不再是个人和家庭问题,已经上升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备受当前国内专家学者关注的新课题,成为我们党和各级政府亟待正视和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2. 失独群体的健康状况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独生子女的死亡,独生子女的失去就意味着完整的、稳定的三角形家庭结构的缺损和瓦解。幸福生活的崩溃和毁灭,痛苦生活的开始和延续,对失独群体来说,不仅仅是外部生活的翻天覆地,还有内心世界的动荡不已。符号互动论认为,当自我概念或身份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得到肯定时,人们将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反之,自我概念或身份不能得到证明时,将会体验到消极的情感。失独群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和通常的地域范围内体验到的基本上都是消极情感。对过去,有遗憾、有怀念、有自责、有悔恨;对现实,有悲伤、有痛苦、有宿命感、有阴郁、有焦虑、有逃避、有破罐子破摔、有自残自杀;对未来,有恐惧、有失望、有绝望。同时,因独生子女的离去而引发的身体病变、经济贫困、夫妻关系紧张、未来的空巢生活压力等更让失独父母不堪承受。调查中发现,失独父母更害怕生病,怕“付不起医疗费”,怕“无人陪护”,怕“手术无人签字”,几乎所有的“失独者”都认为“不怕死,就怕老、就怕病”。对亲情缺失的悲痛、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和焦虑及对老来无依的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情绪使失独父母长时期走不出失去子女的阴影,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绝大部分的失独者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出现自闭、恐惧、噩梦、愤怒、内疚、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621-75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 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 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 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 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 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 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 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 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 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副主席的带 领下,深入**县、**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 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 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

重点人员稳控情况汇报 [单位当前重点工作情况汇报]

重点人员稳控情况汇报 [单位当前重点工 作情况汇报] ***工作情况汇报(20XX年10月2日) 20XX年,**认真贯彻落实年初国铁集团、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和具体要求,全面推进“三保三增”攻坚战,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房建设备安全,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1-9月份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1.设备基本情况管辖内房建设备共348.75万Hm2,其中生办房屋、建筑物设备量268.60万Hm2,水暖设备量80.15万Hm2,负责焚火、维修锅炉125处131台; 给水设备量697.05换算公里; 生办物业4处60.29万平方米。管辖铁路里程范围106个站区1284.60Km。其中6个高铁站。 今冬我段负责维修125处131台锅炉,其中负责焚火供热65处71台锅炉。其它60处60台使用单位负责焚火作业的锅炉设备也全部整修完毕。 2.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职工定员共计890名。截止20XX年9月末,全段职工现员共计1074人,其中:在岗职工987人、非在岗职工87人。行政管理人员84人、党群人员12人、服务人员7人、生

产人员833人。 在岗干部97人,定编105人,缺员8人。 全段内设6个科室,下设7个车间级机构,另设1个辅助生产机构(融媒体工作室)。 二、安全工作 1.安全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按集团公司要求,先后完成了安全大数据平台一期、二期功能的推广使用,一是实现了干部现场检查、积分限量考核等各种管理制度在大数据平台上的运行,使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更加真实有效。二是完成了个人信息标签维护、岗位安全职责、“岗位履职依据清单、岗位履职项点落实清单”的数据采集,为干部履职尽责提供依据。三是实现了安全风险库、安全隐患库在大数据平台上的动态管理,便于风险和隐患的管控和整治。四是定期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干部检查现场情况; 隐患问题的分布、分类; 安全信息等定期进行分析,为段安全工作决策、安全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依据。 2.全力推进积分限量考核,规范职工作业行为一是重新修订了《**生产服务人员安全责任追究和“两违”积分限量考核实施细则》,修订了“两违”积分考核的阀值和处罚的金额,制定了干部检查定量,明确了预警帮促、离岗培训、积分公示、过程控制等流程,扩大了安全红线范围。二是对积分限量考核的各个流程进行检查、规范,特别是对各车间预警帮促、积分公示、信息分析等流程重点进行了跟踪检查,规范管理。三是加强考核,对个别车间存在的个别干部检查定量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当前我国对于失独家庭并没有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调查,但是在一些相关数据统计中也可以看出一些实际情况。失独家庭作为我国社会家庭组成的形式之一,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失独家庭增长率逐年递增,且由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且人口老龄化 趋势明显的双重刺激,使得我国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面临失独风险,养老成为失独家庭的关键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政府度失独家庭在养老制度设置和社会关怀方 面存在许多缺陷,因此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去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当前我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失独子女的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的状态中,因此对失独家庭制定养老政策就显得十分迫切。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 (一)“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海拉尔区失独家庭以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由于年龄限制导致他们基本都没有什么稳定的工作,且身体状况较差,大部分老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身体疾病,由于没

有子女进行赡养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和最低保障来生活,因此生活十分贫苦。部分老人在?历失去子女的打击之后一蹶不振,身心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疾病进一步恶化,长期卧病在床,医药费都成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还有一些老人有年岁更高的父母仍然健在需要赡养,也进一步加重了经济负担。 (二)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老年人在经历了大半生的操劳之后,原本应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要经历难以承受的丧子之痛,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带来严重的打击,在这种摧残下,大部分老人会丧失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情及信息,心理出现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专业的疏导,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心理救助机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体的心理救助更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老人的心理承受的痛苦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排解,最终积劳成疾,使老人生活在极度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三)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为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趋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缓解了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计划生育导致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大多以独生子女家庭为主,孩子的养老负担较重,并且计划生育也导致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但是这样的背景之下导致失独家庭的老人养老成为了关键所在,而我国

关于加强对失独家庭扶助力度的建议

关于加强对失独家庭扶助力度的建议 失独家庭老人的养老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经济政策做一些修改,始终难以彻底解决失独群体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至2012年11月,太仓全市共有102户独生子女死亡后没有生育或领养子女的空巢家庭,那么这部分失独家庭的老人生活、养老又是怎样情况? 一、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局 1、入住养老院的担保问题。入住养老院时都需要与养老机构签订一份入住协议,其中有条款明确规定,老年人需要有担保人(监护人)签字才能入住。那么这部分老人由于没有子女,只能由其他人(监护人)来承担相应职责任。而部分老人则希望居家养老,将面临生活上很多问题。 2、经济困难,无力养老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养老基本没问题。由于部分独生子女是因病死亡,这部分家庭往往花尽积蓄或举债为子女看病,加上退休金较原工资明显降低,随着年龄的增加,疾病也会逐渐出现,退休以后引起的老年贫困现象越发突出,而失独老人完全没有来自子女的赡养金,来自于生活资金上的压力可想而知。太仓这102户失独家庭中有12人未参保、10人低保、25人农保、23人土保,这些失独父母的微薄的养老金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保障?

3、就医问题 102户失独家庭有25户离异、17户丧偶,没有参保、农保及土保的人员70人,占42%,这部分人员只要发生疾病,将对他们已经非常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4、精神折磨,无所寄托对于失独老人,最直接、最大的冲击就是心理上的创伤。失去独生子女后许多老人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由于缺乏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他们往往很长时间走不出来。直接的表现就是社会功能受损,远离人群,害怕与人接触,任何细小的情节都可能引发其痛苦的回忆。 5、老来无人陪伴“失独”后意味着老来无人陪伴,特别是夫妻双方有一人先老去的,另一方将更加孤独无依。还有离异家庭,同样是无人陪伴。同样门诊就医配药、生病住院时均无人照看陪护。 二、目前太仓已实施失独家庭救助政策 1、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公益金救助政策凡独生子女父母或独生子女本人因死亡、重大疾病者,每年一次性给予1000—3000元公益金救助,独生子女死亡给予最高一次性公益金救助3000元。 2、计划生育特困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独生子女目前年满49周岁,夫妻双方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标准发放扶助金,直至亡故。 3、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居家养老制度自2009年起。试行户籍60周岁以上,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的收入在低保标准两倍以内的独生子女父母实行政府援助的居家养老制度。截止去年底,已有37人享受该制度。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372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县、**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15.5%,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1.76‰。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独家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

失独家庭养老的问题和对策

失独家庭养老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 首先,在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的情况下,养老成为目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难题。对失独家庭养老保障的研究是针对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产生的的特殊家庭结构和特殊老年人群体养老的理论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为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制仍处于改革和完善阶段,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并不能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所以对此问题的分析将会更加丰富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理论体系的内容。其次,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出现,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失独家庭的产生,解决这些人的养老问题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论的一部分,因而对本问题的研究,能够丰富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理念的理论体系。最后,失独家庭养老也是我们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其进行研究会进一步丰富我国养老理念。 关键词:家庭;失独;问题

目录 摘要 (1) 一、失独家庭养老的问题 (3) 1.1 独立养老机构的缺失 (3) 1.2 失独家庭养老需求无法满足 (3) 1.3 失独家庭养老结构不健全 (4) 二、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原因 (5) 2.1 物价水平高导致养老成本增加 (5) 2.2 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 (5) 2.3 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体系的缺失 (6) 2.4 失独家庭养老观念的变化 (7) 三、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对策 (9) 3.1 进一步加大养老资金的投入 (9) 3.2 建立健全失独家庭养老制度 (10) 3.3 完善失独家庭养老服务社会保障体系 (11) 参考文献 (13)

一、失独家庭养老的问题 1.1 独立养老机构的缺失 在中国,居家养老是老人们养老的首要选择,不过这只是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老人们养老大都想终老在家中,由自己的子女来履行赡养的义务。因为他们怕在养老院遭受他人的歧视或者医疗人员的虐待。但是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一旦成为失独家庭时,养老便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失独老人年逾花甲,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在逐渐衰退,有的老人由于过度思念失去的独生子女他们已经久思成病,年老体衰的他们,卧榻之侧没有子女照料……如果失独家庭选择居家养老,失独老人就只能相依为命,如果这样选择居家养老便是对失独家庭的一大考验。 1.2 失独家庭养老需求无法满足 第一,物质需求。 他们年过 50 岁,大部分已经退休,生活基本依靠政府的微薄补贴。当失去自己的子女后,他们的经济来源便只能从政府的补贴中获取,因此他们在物质上会希望政府会大力给予支持和帮助。 第二,精神需求。 失独家庭的老人精神上也是脆弱的,他们更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从精神上给与他们慰藉。失去子女后,失独老人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精神折磨,整日里泣不成声,每到合家团圆的节日里,失独老人为了避免触景生情,他们只好躲亲避友。失独家庭老人整日里陷入沉痛之中,长期无法从丧失子女的阴影中走出来。因此失独家庭既希望政府能够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的同时,更希望政府能够给与他们更多的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能够在暮年失去独生子女后病有所医,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住有所需。 第三,法律需求。 独生子女家庭在成为失独家庭之后,他们的地位就发生了变化。由于社会人群对他们不理解,没有及时关爱他们,导致他们会受到人们的冷落和极力排斥。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共2篇)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共2篇)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一、基本情况 榆林市现有总人口370万,截至20XX年6月底,全市共有失独 家庭264户374人,其中农村家庭190户267人,城区居民74户 107人。 失独父母年龄,49岁以下有53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14.17%,这部分人群还有收养或者再生育可能;50岁——60岁有69人,占 到失独人口总数的18.45%;60岁以上有252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 的67.38%。50岁以上的父母无法再生育,60岁以上的父母,收养 孩子也成了力不从心的事情。 失独子女年龄,10岁以下死亡的26人,占死亡人数的9.85%; 11到20岁死亡的57人,占到21.59%;21岁以上死亡的181人, 高达68.56%;独生子女死亡原因,患病占到49.60%,车祸等意外事 故占到50.40%;失独子女性别,女性60人,男性204人。21岁以 上的人群,男性发生意外的概率增大所致。 二、存在问题 1.心理创伤难以修复。失独家庭没有了亲情滋养和天伦之乐,心理创伤极难修复。如榆阳区计生协去年委托人民医院,给89名失独 家庭人员安排了健康体检并心理问卷测试,其中28人有不同程度的 心理疾患,普遍自我封闭,隔离社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因为失独 陷入深深的心理创伤之中,整日自我封闭,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2.如何养老成为心病。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我不怕死,我怕老,我怕病”的隐患。病了谁来管,老了谁来安葬,无时不在困扰着他们。这些隐形问题不是靠钱能解决的,如何养老成了他们最大的心病。

3.看病就医无人陪护。失独家庭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有脑梗、肢残、肺结核、心血管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虽然日常生活基本可以 自理,但他们最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住院手术没人签字,更没人陪 护治疗,就医缺乏最基本的保障。 4.抚育孙辈力不从心。全市264户失独家庭中,有三代家庭118户,有的还有2个或者3个孙子女。这些失独老人既要承担丧子的 心理重创,又肩负抚育隔辈人的压力,特别是培养教育孙辈的问题、监护权的尴尬、孙辈的探视权问题,日渐长大的孩子的身心健康问 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 三、意见建议 失独家庭的`出现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帮 助失独家庭解决生活困难,化解心理障碍,既需要有国家政策法规 的保障、政府的帮助,还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应拓宽思路,多措并举,妥善应对失独家庭存在问题。 1.明确管理机构,让失独家庭老有所靠。鉴于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急需一个组织去管理服务,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近年来,榆林市各级计生协致力于帮扶失独家庭,逢年过节看望慰问、购买 意外伤害保险、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给特别监护人补助电话费、 传统节日组织联谊活动、创建心理咨询服务基地等等,与失独家庭 拉近了距离,增进了感情,化解了矛盾,也摸索出帮扶路径。建议 市委、市政府借助卫计部门改革和计生协转型服务,明确指定各级 计生协为失独特殊家庭的专门管理服务机构,代表党和政府为失独 特殊家庭兑现特扶资金和特别补助资金,开展深度关怀、关心、保 障和服务。 2.出台帮扶制度,让失独家庭老有所养。对失独家庭落实“五级帮扶”机制,给一个家庭指定一名县区级领导帮扶、一个县区级部 门帮扶、一名乡镇(办事处)领导帮扶、一名村居(社区)驻村干 部帮扶,一名所在村组计生协会员帮扶。给计生协会员落实固定待遇,负责日常生活照料、生产帮扶、情感交流、后事丧葬等事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