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颐和园2

18颐和园2
18颐和园2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导学案

学校:前进路小学备课组长签字:潘娟蹲点领导签字:王洪利年_____月_____ 日课题《18.颐和园》课型综合课型主备人潘娟

复备人马玉娟、高琴、孟久红审核人潘娟本周行为

训练重点

熟练掌握双色笔

的作用

班级四()班小组姓名

学习目标1.我能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具体地介绍颐和园特点的。

2.我能用小导游的方式介绍我喜爱的颐和园其中一个景点。

3.我能模仿作者的游览顺序试着介绍我们的校园。

学习过程(第二课时)

教师“复备”

栏或学生笔

记栏

一、导学(全情投入我最棒!)

激趣。板书课题、齐读导学目标。

二、独学(专心独学我最行!)

小导游培训班:

1、作者按游览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请你选择一个景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我们介绍这个景点的独特魅力。

提示:先把这个景点的自然段读熟,再找找作者描写这个景点的什么特点,用笔圈画出来,接着试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然后和对子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小组进行整合排演。

2、我能模仿作者的游览顺序试着介绍一下我们的校园。

提示:先选取校园的几个独特的地方作为景点介绍,再找找这几个地方有什么特色,最后把它们串联起来作为一篇导游词。

(独特的地方选取例如:门口的笑脸墙、校树、开心农庄、星光大道、水池、沙池、楼梯两侧的童话博物馆等等。)

三、互学:A、对学(对子学习互帮助)

对子之间互相交流独学时的收获,互相介绍自己感兴趣的颐和园的其中一个特点。大胆提出质疑,双色笔标注,为群学做准备。

B、群学(团结合作齐努力)

1、小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对学时的个人收获。

2、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对对学时的质疑进行解答,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学法指导:

1、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独学,完成自主练习。

2、根据导学案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标注。

派组员向其他小组请教,或板书质疑。(提醒组员用好双色笔进行标注和修改)

3、各成员归位,帮扶对子进行知识点的落实。

四、测评(检查学习我收获!)

1、大展示:解决各小组黑板上的质疑和小组的学习收获。

2、达标测评:

六、整理学案我一共得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 第18课 颐和园 同步测试(II )卷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同步测试(II )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词。看下面的加点的字能读准音吗?选择一下吧 (共1题;共4分) 1. (4分)花落谁家。 美丽美观美满美好 ①漓江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带有________花纹的鹅卵石。 ②长大以后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________的心愿。 ③我有一个幸福________的家庭。 ④王阿姨的家布置得很________,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二、文章按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共1题;共4分) 2. (4分)给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雄:A.公的 B.强有力的 C.宏伟,有气魄的 D.强有力的人或国家 ①登山队员把五星红旗插上了雄伟的珠穆朗玛峰。________ ②伴随一声声雄鸡的鸣声,新的一天又来到了。________ ③困难吓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________ ④事实胜于雄辩。________ 三、看拼音、写词语。 (共1题;共4分) 3. (4分)选词填空。 美丽美观美满美好

①漓江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带有________花纹的鹅卵石。 ②长大以后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________的心愿。 ③我有一个________的家庭。 ④王阿姨的家布置得很________,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四、我会填。 (共1题;共6分) 4. (6分)看拼音写词语。 dàdiàn cháng láng zhù zi zhūhóng yuǎn tiào dī 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共1题;共6分) 5. (6分)照课文填空后回答问题。 这条长廊有________长,分成________。 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 这两句话主要抓住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来写。 六、填上恰当的词语。 (共1题;共6分) 6. (6分)选词填空。 显然不然安然突然果然毅然 (1)我们要加倍努力。________就要掉队了。 (2)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跳下悬崖。 (3)他的意见________是不对的。 (4)吃过中饭,天气________变了。 (5)由于他勤学苦练,________学到不少技术。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18课《颐和园》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组第18课《颐和园》 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6分) 1. (6分)查字典填空。 ①“柱”为________结构,这个偏旁是________,组词为________。 ②“态”可以组成的词语________ ________ 2. (8分)给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绝A.断绝 B.走不通的 C.独一无二;没有人能赶上 D.极端;非常 E.一定的;肯定的 (1)星期天,游览西湖的人络绎不绝。________ (2)好不容易找到了水源,大家为绝处逢生而欢呼。________ (3)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________ (4)这个汉代的“青铜奔马”绝对是价值连城。________ (5)这个汉代的“青铜奔马”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________ 3. (4分)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①游赏________A.风景画 ②欣赏________B.佛香阁 ③留下________C.汗水

④流下________D.痕迹 4. (6分)照课文填空后回答问题。 这条长廊有________长,分成________。 昆明湖静得像________绿得像________。 这两句话主要抓住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来写。 5. (12分)下面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选择填空。 比喻拟人反问夸张 ①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________ ②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________ ③难道长城、秦兵马俑不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________ ④大风过后,树木又挺直了身子。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42分) 6. (15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退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边遇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能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悟,终于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从此,他便发奋用功,成了一位大诗人。 (1)第1段写李白小时候读书________。 (2)“顿时”就是________的意思。 (3)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什么?

最新版四年级上语文 18 颐和园(教案)

18颐和园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40多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划出课文的生字和生词。 (2)利用各种工具书,读准字音。强调“颐”字的写法和读音。 (3)学生汇报。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4)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廊、葱、煌”,比较法记忆“栽、赏”,栽——裁——载,赏——党——堂。 (5)多音字:几jī(几乎)jǐ(几个) 2.解释下列词语。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3.听写词语,随堂检查识字效果。 4.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指出颐和园给人总体印象是大、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浏览顺序,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出示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颐和园.教案

《颐和园》教案 雷艳丽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8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 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颐和园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对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突破方法:以读代讲,整体感知,揣摩体会。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掌握了生字新词,对课文内容有了大

致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文本,感受园中美景。 二、了解颐和园 1、学生出示查阅的有关颐和园的资料,互相交流。 2、出示课件(2------8幻灯片),图文对照,了解园中景色之美。 3、把你喜欢的段落再读读,读出文本美之所在。 三、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 学生回答之后归纳为: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再读课文,感受园中景色之美,品味文中语言之美。 (1)指导学习长廊部分。 * 自读第二自然段,谈谈你眼中的长廊。 * 分析长廊的特点,出示相关的词句。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长) 五彩的画、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栽满了花木(美) * 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出示对应课件(从整体看,从里面看,从里向外、向两旁看)体会观察、表达的方法。 (2)分组学习万寿山、昆明湖部分。

(3)交流分组学习情况。 各组选出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景物,注意导游词和课文内容的不同之处,师生根据介绍情况适时补充点评。 万寿山: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耸立) 排云殿(金碧辉煌) 出示对应的课件,指名读课文相关句子。 昆明湖:湖面(静、绿) 堤岸(长) 湖心岛(葱绿) 十七孔桥(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 在学生讲述的同时播放相关的幻灯片,加深理解感悟景美,石狮子姿态各异更说明了祖国文化的灿烂。 图文对照理解下列重点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从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句话抓住昆明湖静、绿的特点来描写,具体、形象。用镜子比喻昆明湖的静,用碧玉比喻昆明湖的绿,“滑”字更说明了湖面的静。 3、三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颐和园鉴赏

颐和园鉴赏 一、简介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二、历史 颐和园原为封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远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即在这里修建“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行宫”。明弘治七年(1494年)修建了园静寺,后皇室在此建成好山园。1664年清廷定都北京后,又将好山园更名为“瓮山行宫”。清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将该园改名为“清漪圆”。此时的清漪园,北自文昌阁至西宫门筑有围墙,东、南、西三面以昆明湖水为屏障,园内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桥廊斋榭,山清水秀,富丽堂皇。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疯狂抢劫并焚烧了园内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幸存外,珍宝被洗劫一空,建筑夷为一片废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待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起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野蛮破坏,后慈禧又动用巨款重新修复。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封建帝王、皇室的享乐之地,解放辟为公园。1961年国务院公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在高60米的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步步高升,气派宏伟。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长廊中有精美柁画 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具有浓

四年级18课颐和园

四年级语文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掌握多音字“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默读思考,小组合作了解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观察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世界遗产这个单元啊,我们已经认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瞧它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今天我们要去另一处世界遗产游览一番。(出示课件)认识这个地方吗?那里风景如画犹如仙境一般,那就是北京的(颐和园)。这篇课文就像一幅展开的画卷,把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长廊、石桥等景物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前往举世闻名的颐和园。【3-4分钟】 2、书写课题:重点点拨: 颐:左右结构,左宽右窄,书写注意从内到外,右边是个页字。园:先里头再封口。【1-2分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4分钟】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分析字形 廊: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广”,里面是“郎”,最后一笔是竖。 柱:左窄右宽。注意左边改捺为点,“主”下横宜长些。 态:上面是一个太字,下面心字底宜舒展。 殿:笔顺注意,第一笔是横折,第二笔是横【3-4分钟】 3.课件检测掌握生词的情况。 请学生自由地读读课件上的生词,问:这些都是颐和园的(景点)请生齐读第一行。请一生读第二行,问: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都是?(翘舌音)请一生读第三行,问: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都是?(平舌音)再开火车读第四行。最后全班齐读一遍。【4分钟】 (四)学习课文,分段 1、请六个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要加字或减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4-5分钟】 2、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吗?请你快速的画出句子,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第18课时 颐和园》同步练习卷 (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8课时颐和园》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 1.拼准确,写规范。 ɡōnɡdiàn chánɡlánɡ diōo kè zītaì。 2.我会填。 查带点的字部首除部首外几画在准确的词意后打上“√” 金碧.辉煌①闪耀的光彩②照耀 神清气爽.①明朗,清亮②干脆③舒服。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几乎﹣﹣ 耸立﹣﹣ 玩赏﹣﹣。 4.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宫殿 的石桥 的堤岸 的颐和园 的垂柳 的树丛。 5.辨析词语,填入合适的句子中。 矗立耸立屹立站立 (1)佛香阁在半山腰。 (2)人民英雄纪念碑像巨人一样在广场南侧。 (3)在古代,当广州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时,越秀山就巍然了。 (4)一排排白杨树像的哨兵。 6.根据要求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缩句: (2)树丛掩映着屋顶和宫墙。 扩句: (3)卢沟桥的狮子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的树丛,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1)按原文填空。 (2)正前面,昆明湖静的像,绿得。这句话 用和来比喻昆明湖,突出了昆明湖和的特点。 我也照样子写一写: 跑步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快得像 (3)从文中这句话可以看出游船、画舫行驶得很慢,其中的一个“”字用得颇有味道。 (4)这段是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观察到的,作者的观察角度是,,。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颐和园》预习解析 冀教版

《颐和园》 ●重点生字 皇:huáng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皇帝。皇后。皇宫。皇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皇权。大:皇皇巨著。冠冕堂皇。对先代的敬称:皇考(对亡父的尊称)。古同“遑”,闲遐。古同“惶”,恐惧。姓。 笔画数:9;部首:白 造句:唐太宗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有名的皇帝。 廊:láng 房屋前檐伸出的部分,可避风雨,遮太阳:廊子。前廊后厦。庑下,殿下外屋:廊庑(堂前廊屋)。有顶的过道:长廊。走廊。画廊。游廊。 笔画数:11;部首:广 造句:学校的走廊里静的能听见呼吸声。 槛:(檻)jiàn 栏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圈(ju乶)兽类的栅栏:槛车(a.运兽用的有栏杆的车;b.古代押运囚犯的车)。槛阱。槛圈(ju刵)。槛(檻)kǎn 〔门槛〕门下的横木。亦作“门坎”;亦称“门限”。(檻) 笔画数:14;部首:木 造句:皇宫的横槛上都有一幅字画。 琉:liú 〔琉璃〕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的釉料,多为绿色或金黄色,用于烧制砖瓦、缸、盆以及一些工艺品(“璃”读轻声)。 笔画数:11;部首:王 造句:金色的琉璃在阳光下光彩夺目。 阁:(閣)gé 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滕王阁。阁下(对人的敬称,意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阁下的侍从者而告之;现代多用于外交场合)。特指女子的卧房:闺阁。出阁(出嫁)。小木头房子:阁子。阁楼。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阁(简称“阁”)。组阁。入阁。古同“搁”,停止。 笔画数:9;部首:门 造句:这个可怜的孩子就住在阁楼里。 痕:hén 创伤痊愈后留下的疤,亦泛指斑迹:痕印。痕迹。痕瘕(疤痕。喻曾犯有罪案的人)。伤痕。泪痕。裂痕。 笔画数:11;部首:疒 造句:岁月几乎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 舫:fǎng 船:画舫。游舫。石舫。舫楼(船楼)。 笔画数:10;部首:舟 造句:远处行来的画舫坐着三个人。 煌:huáng 光明,明亮:辉煌。星火煌煌。 笔画数:13;部首:火 造句: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颐和园》 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二小学张青 教材教法解读; 1.这是一篇游记。整体感知颐和园的“美丽”和“大”。 2.按照游览顺序记叙。采用找句子方法理清顺序。 3.朗读课文,从具体描写的语言文字中感受长廊之美。 学习“长廊”这部分。抓住相关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一眼望不到头”、“700米”、“273间”“都有五彩的画---没有相同的”,感受长廊的长,画多画美,环境优美的特点。 补充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视频画面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 4.写字“廊”。感受半包围结构的特点,写好这个字。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生字,能读准生字词,写好“廊”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体会到长廊的特点,喜欢长廊。 3. 通过学习,产生对颐和园的向往。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长廊的长和美的特点,产生对颐和园的向往。 教学难点:在朗读体会中,想象彩画的多姿多彩,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30分钟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北京有一座美丽的大公园,叫颐和园。有人去过没有?真幸运!在过去,那可是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去玩的地方。 2.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颐和园的一篇游记。看老师写课题。 这个“颐”一不小心就会写错,谁来提醒大家? 二、初读,整体感知,理序。 1. 请同学们拿起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读准读通顺。读完后还要想一想, 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 有些新词语,我们能读准吗?注意正音,强调“堤”和“葱郁”。 宫殿、堤岸、耸立、横槛、葱郁、掩映、金碧辉煌、神清气爽 3. 读过一遍课文,颐和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课文中有没有句子概括地介绍了颐和园美丽的特点?画一画,我们一起读读。 4. 理清脉络。 这座美丽的大公园,有很多很多美丽的景点,要是全部玩到只怕两三天都不够。这一次,作者去先后玩了哪几个景点呢?快速扫读课文,看谁能最快地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读句子。同时板书:走长廊,仰望万寿山脚,俯瞰昆明湖,漫步湖边 想问问你们最先举手的那几个,怎么这快就找出来了? 游记就有这个特点,要向读者介绍游览的过程,让读者感到也在跟着一起游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8课《颐和园》

18、《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冯艳群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锻炼品词析句的能力和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4、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激发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颐和园给你们留下最深刻的印 象是什么呢?(大、美)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颐和园的,重点游览了哪些景点呢?(板书)(ppt演示)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ppt演示) 今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颐和园,继续去领略它的美吧! 二、学习课文 (一)长廊 1、师: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ppt)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抓住了长廊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 2、学生汇报。 师: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它的长。(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作者在描写长廊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出它的长呢?(列数字)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师:作者还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呢?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它的美呢?(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 师:作者除了写出了长廊内部的美,还描写了长廊两旁,又是怎样的呢?(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长廊两旁的花儿,这边的谢了,那边的又开了,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景色宜人。 师:作者在描写长廊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板书:由内到外)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颐和园 一历史背景 颐和园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基本概况 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颐和园位于市西北近郊海淀区,距城区15千米。是利用湖、万寿山为基址,以西湖风景 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的避暑山庄,的拙政园,的留园)之一。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三颐和园的造园手法 ①颐和园的理水工程 理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是古代造园者基于对自然

河湖溪涧的艺术概括,以聚或分的方式,构成湖海、池沼、溪涧、泉源等水体,并以山石点缀为驳岸、石矶、港汊,表现出水面的平远辽阔或水径的曲折幽邃。 措施:?疏导水源,引自玉泉山水 ?挖大型人工湖 ?在湖中修建长提和岛屿 ?开凿人工河——后溪河 ②颐和园的叠山工程 叠山: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是造园者运用土石营造小尺度的峰、峦、岫、壑、谷、悬崖、峭壁等形象,构成园林中的山景,形成峰回路转,洞壑幽深的山林野趣。 措施:?对瓮山山形进行改造,使之符合山环水抱的好风水形态?在瓮山上创造天然山水的全部主要形态:冈、岭、峰、峦、岩、谷、洞、谷、峡、壁、屏、湖、河、溪、泉、渚、涧、瀑等,构成了有序列的完整的山形水系 ?在叠山工程中讲究“虽为人做,宛自天开”的手法,有意的保留瓮山的部分天然地貌 ③颐和园的建筑工程 园林建筑:是中国古典园林四大造园手段之一,园林建筑的有无是区别园林与天然风景区的主要标志,建筑景观与风景景观的紧密结合是园林建筑的基本特征,也是区别其他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 南沙小学梁丽芬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教材中配有3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检查预习。 1、教师激情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那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的地方。板书课题:颐和园。 “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是保养皇亲国戚身体健康的地方。让我们响亮地读出她的名字——颐和园。 2、认读词语:长廊柱子建筑宫殿葱郁掩映朱红堤岸雕刻狮子佛香阁金碧辉煌神清气爽隐隐约约姿态不一颐和园[设计意图: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课文,说感受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赏析——颐和园

提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不得不说颐和园,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k㎡,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历史悠久的中国园林,都刻意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颐和园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 宫廷区——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勤政殿)为代表的宫廷区,包括勤政殿、二宫门两进院落等,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占地0.96公顷,占全部面积的0.33%。 山前湖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占地255公顷,为全部面积的88%,是颐和园的主体。前山即万寿山的南坡,东西长约1000m,南北最大进深,山顶相对水体平面高出60余米;前湖即昆明湖,南北长1930m,东西最宽处1600m,湖中布列一条长堤,三个大岛,三个小岛。长堤“西堤”及其支堤将前湖划分为里湖、外湖、西北水域等三个面积不等的水域,“里湖”面积最大,约129公顷,“外湖”水面约74公顷。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顶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锁,气势磅礡。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后湖后山景区——“后山”主要为万寿山的北坡,“后湖”指后山与北宫墙之间的水道,也称之为“后溪河”。后山后湖景区占地24公顷,为全园总面积的12%,其中山地19.3公顷。后山较前山山势稍缓,南北最大进深约280米,有两条山涧—东桃花沟和西桃花沟。后溪河自西端的半壁桥至东端的谐趣园全长1000余米,建有“后溪河买卖街”,现称“苏州街”。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是很高的,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所以,园林中用人工仿造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文人画为蓝本,参与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下面,以颐和园为例,详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一、效法自然的布局 世界园林中, 按其布局格式而论,可分为三种: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我国古典园林是效法自然,,采取自然式,它包含着两种意思:其一,园林的景色应以自然山水为主;其二,一切要顺其自然,以曲为美。 地貌地形完全任其自然,有起伏高低;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大多是自然界的溪流、瀑布、池沼、河流的艺术再现;植物“必以虬枝枯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坡或一望成林, 或孤株独秀”,构成了一幅草木争荣、鸟啼花开的天然画景,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说课稿 一、说教材: 《颐和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的课文。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本课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当小游客,感受风景、语言美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长城,这节课,我们一起到颐和园去参观一下,好吗? 2、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创设带领学生到颐和园游玩的情境,让学生谈谈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并说明理由。 本环节通过开放式的交流活动,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把语言文字形象化,用图画和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并且从中选择一两个自然段指导学生美读,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细读课文,当小导游,体会结构、写作美 本环节我将创设“小导游”带领“游客”游玩的情境,我会这样来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大家有的想在这儿照相,有的想在那儿留念,的确,颐和园的景色可真美呀。奥运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到时候北京将迎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他们也会到颐和园去游玩,你想不想当一名小导游向世界友人介绍我们祖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让学生结合课件上颐和园的美景,运用一些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抓住各处景物的不同特点,向大家介绍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而将自读感悟、小组讨论、探究作者写作思路、品味语言、诵读积累等整合到这一模拟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 1、探索文路,体会结构美

颐和园景观分析

颐和园景观分析 一、园区简介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位于北京城西北郊约10 km。其中,以昆明湖为主的水面占全园总面积的3/4, 以万寿山为主的陆地占全园总面积的1/ 4。全园有各种形式的古建筑3000余间,各种乔灌木10万多株。园内有清如明镜的湖水,葱郁秀丽的山峦,金碧辉煌的宫殿,精巧别致的亭阁;规模庞大,气势宏伟,景色怡人,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典范,也是举世罕见的古典园林珍品。 颐和园是现存最完整,也是造园艺术极高的一所大型古典皇家园林。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像颐和园这种大园当然更不例外,不使用写意的手法凿山造水,完全是用自然之山水。 二、历史回放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为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员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颐和园重建几次虽然在某些局部上逊色于当年的清漪园,但总体上还是沿用了乾隆年间清漪园的规划与

布局。 三、颐和园的整体布局 1、自然的山水骨架影响布局方式 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有山有水这便是颐和园最初的山水地形。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形成了万寿山和昆明湖。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决定了颐和园的布局方式。设计师还非常巧妙的将这些山水地形条件加以很好的利用和改造,有取有舍,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典皇家园林所特有的“一池三山”的格局。 颐和园的设计 运用散点透视手法, 取得建筑全而齐,不 显杂乱;景物广布, 不显分散的效果。主 要有万寿山和昆明 湖所组成,面积4350 亩,水面面积约占四 分之三。园内建筑以 佛香阁为中心,共有 亭、台、楼、阁、廊、 榭等不同形式的建 筑3000多间。 当年修建颐和 园是为了给慈禧祝寿。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却巧用心思,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务。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人工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从万寿山望下去,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2、功能的分区显示布局特点 颐和园根据使用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前两个区集中在东宫门。而风景区则主要集中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周围,有佛香阁、长廊、排云殿、十七孔桥、铜牛、知春亭等著名的建筑。众多的建筑和景点构成了颐和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显示出了颐和园布局的整体脉络,主次分明。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很好的和原有的地形相结合,也成就了这座古典皇家园林的的使用功能。 3、布局中的空间问题 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山水地形本身的尺度很大,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类的空间感;另外颐和园还巧妙的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峰为北京,把玉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从园中西眺,人们会更感到山外有山,景外有

【教材分析】颐和园

《颐和园》教材分析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刘亚丽 一、教材分析 《颐和园》这篇文章是这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同时作者对颐和园中的景物只进行概括性的描述较为抽象,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 学生在学习了《长城》之后,对本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学习方法也掌握了一些,容易产生新鲜感降低,兴趣减小的现象。因此,设计本课,一是在学法上坚持以新颖促进学生注意,激起兴趣,融入情境;二是在教法上注重适当放手,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单元重点和课后练习,结合文体特征及学情,《颐和园》的目标可确定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等词语。 2.熟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3.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师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师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设计 1.我在课文导入时采取了谈话导入的方法,然后针对学生课前的预习进行了字词和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方面的检查,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课前在预习时,多读课文,排除生字词的读音,也可以通过填空的形式,给予学生提示,更好的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风景美的这个环节中,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是哪里,并说一说理由。在开放式的互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图片、

《颐和园》段落分析

《颐和园》段落分析 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大体是:长廊棗万寿山棗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一段只一句话,写对颐和园总的印象。包括两点意思:1.颐和园是个公园,地点在北京。2.颐和园的特点是又大又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长廊的景色。 第二段写长廊的景色。讲了三个意思。1.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它的最大特点是“长”,即“一眼望不到头”,并用具体数字(700多米、273间)来说明字很长。2.从内部介绍长廊,主要介绍了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特别强调“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能工巧匠的智慧。3.写长廊两旁风景宜人。“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说明花多品种也多。“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昆明湖吹来,间接道出它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就这样,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游人面前。 第三段(包括3、4自然段)主要写了在万寿山脚下及登上万寿山所看到的景色。 第三段先写从山脚下抬头向上看佛香阁和排云殿,概括了这两处建筑的特色。佛香阁“八角宝塔形”,“三层”,顶上铺“黄色的琉璃瓦”。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耸立”,高高地直立。说明排云殿很高;“一排排”说明其占地面积大。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景物。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间接说明佛香阁非常高。用“黄”“绿”“朱红”等颜色形容山上的景物,使人感到古色古香。向前望,重点写了昆明湖景色及特点。向东望,“隐隐约约”,指看不太清楚,说明看到的景物在很远的地方。城楼、白塔是远望到颐和园之外的景物。 第四段(第5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昆明湖及十七孔桥的景物。 第四段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长的”堤岸、湖中心的

2019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18课 颐和园

18颐和园 1.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1)佛.(fú fó)香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fú fó)在天上一般。 (2)几.(jī jǐ)只游船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 jǐ)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让生字走进语境。 (1)颐和园的cháng láng( )有七百多米长,有绿漆的zhù zi( )和红漆的栏杆,两旁zāi mǎn( )花木,真是美不胜收! (2)十七孔桥上diāo kè( )着zī tài( )不一的shī zi( )。 3.写同音字。 【gé】楼( ) 方( ) 风( ) 佛香( ) 【zhū】 ( )红珍( ) 水( ) 姓( ) 【dī】 ( )岸 ( )头高( ) 河( 4.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堤岸 ( )的小岛 ( )的石桥 ( )的垂柳 ( )的树丛 ( )的宫墙 ( )的湖面 ( )的宫殿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②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1)第①句把昆明湖比作______和______,写出了昆明湖______、______的特点。 (2)第②句中,“滑”字用得好,既可以说明游船、画舫行驶得______,又衬托出昆明湖______的特点。 (3)第______句是静态描写,第______句是动态描写。 (4)读第①句,仿写句子。 ★来到了九寨沟,我们才发现它美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散落在草丛里的野花,多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下面几处景点的序号标到图上,并回答问题。 ①万寿山②长廊③十七孔桥④昆明湖 (1)作者的游览顺序:(填序号) ( )→( )→( )→( ) (2)如果到颐和园游玩,我最想在_________(填图上地点)拍照留念,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