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这一课。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第15课内容,主要内容有两点,1、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由此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2、南京大屠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具有强烈的爱国教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抗日的英雄事迹,以及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使学生了解收集整理、选择、甄别资料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基本掌握这些方法。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学生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通过中国军队英勇抗日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在民族危亡之际,团结一致,共同对外,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血染卢沟桥”。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的准备,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和转嫁国内阶级矛盾,在把东北变成了它的殖民地、制造了华北事变以后,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在讲述这一重点时要强调这两方面的作用。特别强调在这场守土抗战中,中国军人──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的浴血奋战,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日本侵华过程中大肆烧杀抢虏、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是无数屠杀惨案中的一个典型。教师通过展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收集到的日本军人当时的日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在揭示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牢记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同时提供围绕这一历史事件日本当今教科书问题的有关材料,联系现阶段日本教科书问题引发的思考,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抹杀侵略事实的行径,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联系当今世界各种地区冲突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使学生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教学方法

1、情景法—用图片、影像、音乐等多媒体再现当时情景,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2、探究法—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突出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引导、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

3、读书指导法、比较法等。

说学情学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8年级学生,其知识面较广,接触能力较强,教师在课堂上应全方位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心理角度看,应以感性认识为主,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图片、影视资料和播放歌曲,激发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1.投影仪/电脑

2.抗日战争的图片及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提问:这首歌曲是谁在何时写的,歌曲中为什么

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上下跪?

二、教学新课:用30分钟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对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两部分进行学习。

(一)、血染卢沟桥

通过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呢?出示《卢沟事变形势示意图》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和地图结合地理知识分小组探讨。了解卢沟桥是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区的唯一门户,是中日军事斗争的战略要地。

在讲述中国守军抵抗时配以一定的图片和《卢沟桥歌》的音乐。结合二十九军司令部的命令和中国守军的誓言,尤其是让学生收集并讲述有关中国守军在这一阶段的抗敌事迹和英雄人物不怕牺牲,为民族的利益献身的实例,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争的精神。

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这一知识点时,不展开说明只向学生讲清,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主动提出并积极实施与国民党的再度合作,摒弃前嫌,为了民族的利益,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两党合作,共赴国难。共产党的军队改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此可看出: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了

(二)、南京大屠杀

向学生讲清南京大屠杀的概念: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进南京城后进行的屠杀;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已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军警。特别强调日军屠杀的是无辜的平民,甚至违背国际公法,进入“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充分认清法西斯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通过播放幻灯片展示日军杀人的手段——刺杀、枪杀、活埋、焚烧、军犬撕咬、人体实验、杀人比赛等,杀人数量30万以上及凶恶残暴的本质,使学生体会南京大屠杀对中国带来的灾难,得到最深刻的情感体验,再次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让学生讨论:南京大屠杀给人类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当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使学生们能够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

三、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

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课外作业:向家人、亲友、邻里的老年人调查一下,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还有哪些侵略罪行?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来自保康三中的历史学科教师卢春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历史上册。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册书,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体例与主线、教材整体框架结构、内容标准、知识结构与体系、能力体系、情感与价值体系、教学重点及策略、教学难点及策略、考试及策略等几个方面加以讲解。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在这里先谈一谈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本册书主要学习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教材的编写要求上强调学生掌握对历史事件的基本认知,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了解中国人民为摆脱屈辱命运的奋斗历程,在学习中体会先辈们为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在教材课程的编写上,本册书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编写,遵循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这条主线,从不同的历史阶段比较全面的再现了这段历史。 二.说学情 一堂好的历史课,不仅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还要对学情有深入的把握。八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他们正处在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的时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愿望,但是对历史事件思维能力还有所欠缺,又存在看待问题重表象、轻实质的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的发展需要出发,因人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我将以单元讲解的形式谈谈对本册书教学过程的想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香山中学邓雅丽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进行说课。 1、说教材 2、说课标 3、说课(对第一课《鸦片战争》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编写特点 趣味性、生动性;启发性、探究性;科学性、思想性;适应性、时代性。 2、编排体系 “人教版”教科书的编排体系的是:专题与时序相结合的方式。 教材体例分为教材结构、单元结构、课文结构。 ⑴教材结构为说明、目录、主题课文、主题活动、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附录、后记构成。 ⑵单元结构为单元主题页、主题课文、主题活动。 ⑶课文结构为导入框、正文宋体、小字楷体、文献资料、图表、动脑筋、注释、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 3、初中历史课程横向上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4、以八年级历史上册为例进行同类知识的简要纵向整合: 中国近代史三条主线: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其中1课----5课,14课---16课为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余的课为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5、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谈几点教学建议: ①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 ②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③注重对基本xx进行必要的讲述 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⑤注意历史知识多领域、多层次的联系 ⑥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根据教材内容谈如何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拓展资源和课外资源: ①首先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如历史教科书,它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还可以利用通俗的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等。 ②第二是利用物件,如图表、多媒体等,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倾听历史的声音,身临其境,体验历史。 ③第三充分挖掘教师自身的资源,发挥教师潜力,放飞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④第四利用网络资源。从中获取大量历史信息,增长学生的见识,增长眼界。 二、说课标 1、初中历史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能力: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 革命的伟大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训练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中华民国建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措施①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②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初中说课稿范文-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 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巩固 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较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影视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 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客观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 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影视资料及讨论等, 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 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继而,设疑"全国人民是经过怎么样艰苦卓绝的斗争才 取得的胜利,特别是抗日根据地 "将学生思绪由兴奋引入思考,然后出示子目: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使学生确切理解中共正确的作战策略与全民参战的的结果,也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新人教版

16《血肉筑长城》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号参评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课《血肉筑长城》(板书),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说我的认识和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上承七七事变、下启解放战争,它为整个第四单元整体感知历史发展脉络打下基础,从而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转折点。因此本课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教材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导学、学案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2、通过问题式探究,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的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一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所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抗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 教学难点: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本课的难点。在教材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七大的内容、理解七大的意义是比较困难的。 教法:分组导学法、学案导学法、问题式探究 教材处理: 将本课内容分成三大板块:一是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与“百团大战”两个标题合并为一个标题,即“抗日战争时期三次著名战役”。二是中共七大。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国歌》歌词,学生齐唱《国歌》。 师提出问题:这首歌曲诞生于哪个历史时期?面对日冠的疯狂侵略,中华儿女是怎样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民族长城?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国歌》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热情。) 展示课题:第16课血肉筑长城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新授。 第一学习板块: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三次战役 (采取小组合作、竞赛的学习方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二)、课标要求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近代时期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经过;认识鸦片贸易的原因及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阅读、分析、思考、表达、归纳、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

为学生创建学习平台。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不同观点争鸣,从中提升学生的理性;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高效的自学能力。(三)、学法分析在学法上,我引导学生采取“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前一天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分组完成了解林则徐的故事,认识鸦片的危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预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部分知识;课中引导学生集中进行探讨,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本课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二)、新课教学导入(课件展示: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使用)教师深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才学习完中国古代史,今天我们历史的学习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回想我们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历史进程中,我们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的都有哪些?当历史演进到清朝时,当时的政府在对外交往中推行了什么政策?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那么,逐渐落后的中国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我们今天来学习这节课:鸦片战争。 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结合教材特点,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为本课的教学构建了三大平台——筑基平台、能力提升平台、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二单元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 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需要在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上掌握。再者学生只有了解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确定依据:戊戌变法作为地场救亡图存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课本对此问题未作阐述,学生只能通过戊戌变法的内容来探讨戊戌变法的意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针对课文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接讲授法,辅之以问题教学法法,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围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运动》说课稿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四运动》。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堂课的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上承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下启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既是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 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对知识发展、迁移能力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材内容稍作调整,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把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运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培养兴趣,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体验中开拓思维。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过程分析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为实现教学目标,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来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情景直观感知

通过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创设情景,引出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定的,激起学生了解这场运动的求知欲望,从而揭示课题。紧跟着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的知识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考虑到声音和图像比单纯的文字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通过播放《五四回声》的视频,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 2、抢答探究培养双基 这个环节以小组竞赛、知识抢答的形式推动,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选项进行抢答,选项是老师根据知识结构设置的,与一般的选择题的呈现模式不同,老师只给选项,不给题干,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自主地选择,选出认为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关键词,并说明理由。如:屏幕打出(1920 1917 1919 1918)这四个年代,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1919,理由是: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认识;而且还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为突出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我引导学生从口号入手(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屏幕给出四个选项,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会抢答“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理由是:这是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外争国权”是向谁争?争哪些国权?“内惩国贼”是惩处哪些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 革命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说课稿 第8课辛亥革命 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亲爱的同行,大家好,我是澄迈县第二中学的陈立园,我说课的题目是《辛亥革命》。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中。本课共有两目,分别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和“武昌起义”。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最终爆发了武昌起义,继而中华民国才得以成立。XX 年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一百周年,回顾中国二十世纪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它也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进程中的重要环节。本课与教材前两

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下一课《新文化运动》贯穿起来,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所以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标要求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的革命活动;通过看图及视频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究活动,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了解早期革命者为了赢得革命胜利的牺牲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为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做贡献的精神。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岳麓版八上第1课《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该单元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展开,本课以“鸦片战争”为主题,主要叙述了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阐述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况,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是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学习本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忧患意识和民族责任感。(二)、课标要求科学的教学目标具有良好的导向性与激励作用,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近代时期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的过程及鸦片战争经过;认识鸦片贸易的原因及危害;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掌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升用唯物史观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利用——知识储备中心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构建平台,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识图、阅读、分析、思考、表达、归纳、比较等多元智能,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2、了解民族英雄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3、体会“落后就要挨打”这一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确定依据: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结合社会现实来看,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禁烟运动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揭开了不平等条约签定的序幕,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教学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粗象的历史术语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存在障碍,结合以往教学实际来看,很多学生对此理解不准确或不全面。 二、教学策略(一)、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学校,大多学生均为空巢学生,整体来讲学习习惯较差,主动学习的意识不是很强,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狭窄,又因本课所学内容涉及到世界近代史——英国工业革命,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需要教师补充相关教学资料,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教法分析根据上述学情及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这一模式。依据学生心理特征,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本课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创建学习平台。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导读:本文是关于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您!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较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影视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客观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影视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继而,设疑"全国人民是经过怎么样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的胜利,特别是抗日根据地 "将学生思绪由兴奋引入思考,然后出示子目: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使学生确切理解中共正确的作战策略与全民参战的的结果,也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及时而必要的,为全面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本子目中主要采用引导,质疑等方法,落实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以及说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首先第一点,说教材: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是教材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在通过对教材分析之后,我从三个维度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1、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使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 2、通过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4、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过程与方法 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以及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掌握战争爆发的经过以及签订条约的内容,并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通过历史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吸食鸦片的严重危害,要远离毒品的法制观念,同时,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知道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②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以及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为了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突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我定为: 教材重点与难点 l 重点:《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难点: 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个问题是学生迷惑且必须要分析掌握的。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个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难点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依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年。第一次战争是在1842年就已结束,由于时间相隔外远的原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继续关系,所以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初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其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三、说教法、学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说课稿 初中历史共有六个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八年级历史上册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我打算从研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 1、课标要求; 2、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意图; 2、内容结构,立体整合。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2、评价建议; 3、资源开发和利用。 一、说课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了解中国近代历史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和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资料。 2、过程与方法: 能过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二、说教材 1、教材编写意图: 趣味性、生动性:教材设置图文并茂的历史图片、图表、地图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启发性、探究性:教材设置导语栏、动脑筋等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能力。 人文性、思想性:教材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类

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正确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综合性、时代性:教材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一单元分析: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第一单元进行说课: 1.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3.教学建议 (一)、课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从战争的背景、进程及影响等方面掌握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 2、抓住关键词“开始”“大大”“完全”,掌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3、从割地、赔款、开埠通商等方面掌握近代的不平等条约。 过程与方法 1、动手制作表格分类对比不平等条约的有关知识; 2、观察教材中的重要地图、图片,把握图中的主要知识,提高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 3、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林则徐》、《甲午风云》等,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过认识近代中国遭受过的深重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 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较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影视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客观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影视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继而,设疑"全国人民是经过怎么样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取得的胜利,特别是抗日根据地 "将学生思绪由兴奋引入思考,然后出示子目: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使学生确切理解中共正确的作战策略与全民参战的的结果,也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及时而必要的,为全面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鸦片战争》教案基础知识 了解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 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探索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运用史料 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 逻辑思维 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说课稿

第6课《洋务运动》说课稿 您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历史《第6课洋务运动》,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构思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本课知识点包括:洋务运动的兴起原因;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影响 3、教学目标(展示) ⑴知识与能力 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了解洋务运动的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⑵能力与方法 分析洋务运动所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影响,讨论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认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兴起对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的推动作用;学习魏源等先进中国人积极思考国家独立和富强之路,学习他们的爱国、求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材的重点、难点(展示)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从兴办近代军事工业转向重点创办民用工作的原因,从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分析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二、教法设计 根据初中学生现有知识体系和水平及理解能力,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Lecture notes of the eighth grade history Volu me I "victory in the Anti Japanese War"

八年级历史上册《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学习主题的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三部分内容分别为:巩固抗日根据 地的艰苦斗争,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它是中国近代史上 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较重要的内容,对 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影视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 教师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客观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