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解斜三角形测试题

高一数学解斜三角形测试题
高一数学解斜三角形测试题

第一章 解斜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例1在ABC ?中,已知,30,10,50===A c a 则=∠B (?? )

A.105°??????

B.60°??????

C.15°?

D.105°或15°

变式1-1在ABC ?中,若045,25,50===A b a 则=∠B ???? ?? .

变式1-2(06江苏)在△ABC 中,已知BC =12,A =60°,B =45°,则AC = .

变式1-3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已知2:1sin :sin =B A ,底边10=BC ,则A B C ?的周长是????????????? .

例2在ABC ?中,已知三边c b a 、、满足ab c b a c b a 3)()(=-+?++, 则=∠C

(? ) A.15°?????? B.30°?????? C.45°??? ????D.60°

变式2-1若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的长度分别是4cm 和4cm ,它们的夹角是45°,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 .

变式2-2(06山东)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A =

3π,a =3,b =1,则c = ( ) A .1 B.2 C.3—1 D.3

变式2-3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为(?? )

A.90°??????

B.120°??????

C.135°???????

D.150°

例3在ABC ?中,若2cos 2

cos 2cos C c B b A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变式3-1在△ABC 中,A B B A 22sin tan sin tan ?=?,那么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变式3-2在ABC ?中,A 为锐角,2lg sin lg 1lg lg -==???

??+A c b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 ?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4在ABC ?中,若,2,2,300===∠AC AB B 则ABC ?的面积是????????? .

变式4-1(06上海)在△ABC 中,已知5,

8==AC BC ,三角形面积为12,则=C 2cos . 变式4-2在ABC ?中,0007050sin 2,10sin 4=∠==C b a ,则ABC ?的面积为( ) A.

81??????????????B. 41??????????? C. 2

1???????????? D.1 例5(06天津)在ABC △中,1tan 4A =,3tan 5B =.

(Ⅰ)求角C 的大小;(Ⅱ)若ABC △,求最小边的边长.

变式5-1(06浙江)已知ABC △1,且sin sin A B C +=.

(I )求边AB 的长;(II )若ABC △的面积为1sin 6

C ,求角C 的度数. 变式5-2(06全国Ⅰ)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sin a b A =.

(Ⅰ)求B 的大小;(Ⅱ)若a =,5c =,求b .

6(06山东)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tan a b c C =,,,

(1)求cos C ;(2)若2

5=?CA CB ,且9a b +=,求c .

变式6-1(09浙江理)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cos

2A =,3AB AC ?=.

(Ⅰ)求ABC ?的面积;(Ⅱ)若6b c +=,求a 的值.

变式6-2(09北京理)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3a b c B π=,4cos ,5A b ==. (Ⅰ)求sin C 的值;(Ⅱ)求ABC ?的面积.

变式6-3(09安徽理)在?ABC 中,31sin ,2==-

B A

C π.

(Ⅰ)求A sin 的值;(Ⅱ)设,求?ABC 的面积.

变式6-4(09江西理)△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sin sin tan cos cos A B C A B

+=+,sin()cos B A C -=.

(Ⅰ)求,A C ;(Ⅱ)若3ABC S ?=,求,a c .

1.2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1(09辽宁理)如图,A,B,C,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分别为075,0

30,于水面C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均为060,AC=0.1km 。试探究图中B ,D 间距离

与另外哪

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 ,D 的距离(计算

结果精确

到0.01km ≈1.414).

变式1-1(09海南文)如图,为了解某海域海

底构造,在海平面内一条直线上的C B A ,,三点进行测量,已知

50AB m =, 120BC m =,于A 处测得水深80AD m =,于B 处测得水深

200BE m =,于C 处测得水深110CF m =,求DEF ∠的余弦值.

例2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伸长( ??)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公里????

D. cos20°公里

变式2-1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

A .3

400米? ?????B.33400米????? C.3200米??????D. 200米 变式2-2某人站在山顶向下看一列车队向山脚驶来,他看见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俯角差等于他看见第二辆车与第三辆车的俯角差,则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距离1d 与第二辆车与第三辆车的距离2d 之间的关系为( ???)

A.21d d >????????

B. 21d d =?????????

C. 21d d

D.不能确定大小

变式2-3为了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的高度,某人站在

A 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05.75,前进38.5m 后,到达

B 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00.80.试计算东方明珠塔的高度(精确到1m ).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练习题

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已知A ,B 两地的距离为10 km ,B ,C 两地的距离为20 km ,现测得∠ABC =120°,则A ,C 两地的距离为( ). A .10 km B .103km C .105km D .107km 2.在△ABC 中,若2 cos A a = 2 cos B b =2 cos C c ,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3.三角形三边长为a ,b ,c ,且满足关系式(a +b +c )(a +b -c )=3ab ,则c 边的对角等于( ). A .15° B .45° C .60° D .120° 4.在△ABC 中,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 ∶b ∶c =1∶3∶2,则sin A ∶sin B ∶sin C =( ). A .3∶2∶1 B .2∶3∶1 C .1∶2∶3 D .1∶3∶2 5.如果△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 2B 2C 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 A .△A 1 B 1 C 1和△A 2B 2C 2都是锐角三角形 B .△A 1B 1C 1和△A 2B 2C 2都是钝角三角形 C .△A 1B 1C 1是钝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 D .△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 6.在△ABC 中,a =23,b =22,∠B =45°,则∠A 为( ). A .30°或150° B .60° C .60°或120° D .30°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解斜三角形(复习)公开课教案

解斜三角形(复习)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巩固对正弦、余弦、面积公式的掌握,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分析、演绎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弦、余弦、面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解斜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基本知识回顾: 1.1、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变式一: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 C R = 变式二: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1.2、余弦定理及其变形; 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变式:222 cos 2b c a A bc +-= 2 2 2 2cos b a c ac B =+-, 222 cos 2a c b B ac +-= 2 2 2 2cos c a b ab C =+-。 222 cos 2a b c C ab +-= 1.3、面积公式 二:例题分析: 1、正弦定理 (1)在△ABC 中,已知 ,则 sin B= ( ) (2)在△ABC 中,若a = 2 ,b =0 30A = , 则B 等于60?或120? 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ac B ===4,303 a b A ===?

2、余弦定理 (1)在△ABC 中,满足 ,则A = 60° (2)已知△ABC 的周长为9,且4:2:3sin :sin :sin =C B A ,则cosC 的值为 A .4 1 - B .41 C .3 2 - D . 3 2 3、三角形解的个数 (1)在△ABC 中,已知 , 这个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C ) A.一解 B.两解 C.无解 D.不能确定 (2)△ABC 中,∠A ,∠B 的对边分别为a ,b ,且∠A=60°,4,6== b a ,那么 满 足条件的△ABC ( ) A .有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 .不能确定 4、判断三角形形状 (1)若c C b B a A cos cos sin = =则△ABC 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D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2)关于x 的方程02 cos cos cos 2 2=-??-C B A x x 有一个根为1,则△AB 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5、正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1)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 伸长( )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公里 D .cos20°公里 (2) 10105/4/o C v v B AB o 某渔船在航行中遇险发出呼救信号,我海军舰艇在A处获悉后立即测出该渔船在方向角为北偏东45,距离海里的处,渔船沿着方位角为的方向以海里小时的速度向小岛靠拢,我海军艇舰立即以海里小时的速度前去营救。设艇舰在处与渔船相遇,求方向的方位角的正弦值 18,20,150a b A ===?222a b c bc =+-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综合练习题

必修五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在ABC ?中,若::1:2:3A B C ∠∠∠=,则::a b c 等于 ( ) A.1:2:3 B.3:2:1 C. D.2 2.在△ABC 中,222a b c bc =++ ,则A 等于 ( ) A .60° B .45° C .120° D .30° 3.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伸长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公里 D. cos20°公里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3,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 60,则底边长= ( ) A .2 B .2 3 C .3 D .32 5.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135<

三角形的证明测试题(最新版含答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命题: ①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重合;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最短边是底边;④等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相等; ⑤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3,AC =4.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则BD 的长为( ) A.157 B. 125 C. 207 D.215 3. 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C 边上,且 , 则∠A 的度数为() A. 30° B. 36° C. 45° D. 70° 4.(2015?湖北荆门中考)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8或10 B.8 C.10 D.6或12 5.如图,已知, , ,下列结论: ①;② ; ③ ;④△ ≌△ .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在△ABC 中,∠A ∶∠B ∶∠C =1∶2∶3,最短边cm , 则最长边AB 的长是() A.5 cm B.6cm C.5cm D.8 cm 7.如图,已知, ,下列条件 能使△≌△的是( ) A. B. C. D.三个答案都是 8.(2015·陕西中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若在边AB 上截取BE =BC ,连接DE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高中数学 第五节 解斜三角形习题

第五节解斜三角形 【例1】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ABC ( 1)已知 30,8,4===B c b ,求C 、A 、a ; (2)已知2,2,30===c b B ,求A 、C 、a ; (3)已知 45,9,6===B c b ,求C 、a 、A 【例2】解答下列各题: (1)已知在△ABC 中,)15(4,4,18+===b a A ,求另一边及另两个角。 (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 c ,且10=c ,又知34 cos cos ==a b B A ,求a 、b 及△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 【例3】在△ABC 中,a 、b 、c 分别表示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如果)(2 2 b a +· )sin(·)()sin(22B A b a B A +-=-,且B A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例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证明:C B A c b a sin ) sin(222-=- 【例5】已知,钝角三角形ABC 中,4,1,52,90=+=-=>c x b x a B ,求x 的取值范围。 【例6】在△ABC ,如果b a B A =--cos 1cos 1,试判定△AB C 的形状。 【例7】如图,为了测量河对岸A ,B 两点间的距离,在河的这边测定,2 3 km CD = 30,60,45ACB DCB ADC ADB ∠=∠=∠=∠=,求A 、B 两点的距离。

【例8】如图,海中小岛A 周围38海里内有暗礁,船正向南航行,在B 处测得小岛A 在船的南偏东45°,航行30海里后,C 处测得小岛在船的南偏东45°,如果此船不改变航向,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 双基训练 1、满足条件 45,23,4===A b a 的△ABC 的个数是( ) A 、一个 B 、两个 C 、无数个 D 、不存在 2、在△ABC 中, 30,15,5===A b a ,则c 等于( ) A 、52 B 、5 C 、52或5 D 、以上都不对 3、若B b A a cos cos =,则△ABC 一定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其周长为7.5cm ,且A sin :B sin :C sin =4:5:6,则下列成立的个数是( ) ①a :b :4=c :5:6 ②a :b :2=c :5:6 ③cm c cm b cm a 3,5.2,2=== ④A :B :C = 4:5:6 A 、0 B 、1 C 、2 D 、3 5、在△ABC 中,已知 45,2,===B cm b xcm a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22<x D 、2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和平面向量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和平面向量试题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若a = 2 ,23b =,0 30A = , 则B 等于( B ) A .60o B .60o 或 120o C .30o D .30o 或150o 2.△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若c =2,b =6,B =120o ,则a 等于( D ) A .6 B .2 C .3 D .2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2=a ,A=45°,2=b 则sinB=( A ) A . 1 2 B .22 C . 3 2 D .1 4.ABC ?的三内角,,A B C 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 b c ,若5 ,22 a b A B ==,则cos B =( B ) A . 53 B .54 C .55 D .5 6 5.在△ABC 中,若)())((c b b c a c a +=-+,则A ∠=( C ) A .0 90 B .0 60 C .0 120 D .0 150 6.在△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D ) A. 6 π B. 3π C.6π或56 π D. 3π或23 π 7. 在△ABC 中, b a B A =--cos 1cos 1,则△AB C 一定是( A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若角A 、B 、C 依次成等差数列,且a=1, ABC S b ?=则,3等于( C ) A. 2 B. 3 C. 2 3 D. 2 9.已知锐角△ABC 的面积为33,BC=4,CA=3则角C 大小为( B ) A 、75° B 、60° C 、45° D 、30° 10.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A ) A. 3 400 米 B. 33400米 C. 2003米 D. 200米 11.已知A 、B 两地的距离为10km ,B 、C 两地的距离为20km ,现测得0 120ABC ∠=,则A,C 两地 的距离为( D )。 A. 10km B. 103km C. 105km D. 107km 12.已知M 是△ABC 的BC 边上的中点,若向量AB =a ,AC = b ,则向量AM 等于( C ) A . 21(a -b ) B .21(b -a ) C .21( a +b ) D .1 2 -(a +b ) 13.若 ,3) 1( )1, 1(B A -- ,5) (x C 共线,且 BC AB λ=则λ等于( B ) A 、1 B 、2 C 、3 D 、4 14.已知平面向量),2(),2,1(m -==,且∥,则32+=( C ) A .(-2,-4) B. (-3,-6) C. (-4,-8) D. (-5,-10) 15. 已知b a b a k b a 3),2,3(),2,1(-+-==与垂直时k 值为 ( C ) A 、17 B 、18 C 、19 D 、20 16.(2,1),(3,),(2),a b x a b b x ==-⊥r r r r r 若向量若则的值为 ( B ) A .31-或 B.13-或 C .3 D . -1 17. 若|2|= ,2||= 且(-)⊥ ,则与的夹角是 ( B ) (A ) 6π (B )4π (C )3π (D )π12 5 183 =b , a 在 b 方向上的投影是2 3 ,则 b a ?是( B ) A 、3 B 、 29 C 、2 D 、2 1 19.若||1,||2,a b c a b ===+r r r r r ,且c a ⊥r r ,则向量a r 与b r 的夹角为( C ) (A )30° (B )60° (C )120° (D )150°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练习.doc

. 解三角形 一、基础知识梳理 a = b = c =2R (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了解正弦定理 1 正弦定理: sin C sin A sin B 以下变形: a 2Rsin A,b 2R sin B, c 2Rsin C sin A a , sin B b , sin C c 2R 2R 2R a : b : c sin A : sin B : sin C a b c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sin A sin B sin C 最常用三角形面积公式: S ABC 1 1 1 acsin B 1 bcsin A ah a ab sin C 2 2 2 2 2 正弦定理可解决两类问题: 1 .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唯一解) 2 .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解可能不唯一) 了解:已知 a, b 和 A, 用正弦定理求 B 时的各种情况 : b 2 c 2 a 2 3 . 余弦定理 : a 2 b 2 c 2 2bccos A cosA 2bc c 2 a 2 b 2 b 2 c 2 a 2 2ac cosB cosB 2ca c a b 2ab cosC a 2 b 2 c 2 2 2 2 cosC 2ab 4 . 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 (1 )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解唯一) (2 )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解唯一): (3 )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解 可能不唯一)

(完整版)直角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图4 4米3米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30°,斜边和最小的边的和为12cm,则斜边长为 .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3,则它的面积为 . 3.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 树尖部分与树根距离为4米,这棵大树原来的高度为__________米。 4、△ABC 中各角的度数之比如下,能够说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1:2:3 B.2:3:4 C.3:4:5 D.3:2:5 5、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的角平分线相交所成的角的度数为 . 6、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一条边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为 . 7、长方体地面长为4,宽为3,高为12,那么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 . 8、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度,CD 是AB 边上中线,若CD=5cm,则AB=____ _ 9、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52度,那么另一个锐角度数为 10、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其中线之和为6,那么该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___. 11、在△ABC 中, ∠ACB=90 °,CE 是AB 边上的中线,那么与CE 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与∠A 相等的角有_________,若∠A=35°,那么∠ECB= _________. 1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BAC=30°,BC=10,则AB=________. 13、顶角为30度的等腰三角形,若腰长为2,则腰上的高__________,三角形面积是________ 14、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20°,底边上的高为3,则腰长为_________ 15、三角形ABC 中,AB=AC=6,∠B=30°,则BC 边上的高AD=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ABC 中, ∠A: ∠B: ∠C=1:2:3,CD ⊥AB 于D,AB=a ,则DB 等于( ) A.2a B.3a C.4a D.以上结果都不对 2.Rt △ABC 中,∠C=90°,∠B=54° ,则∠A=( ) A.66° B.36° C.56° D.46° 3.△ABC 中,∠A :∠B :∠C=1:2:3,则△ABC 是( )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4.以下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 A.3,4,5 B.5,12,13 C.4,5,6 D.8,15,17 5.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有两条边对应相等 C.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6.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7.等腰三角形腰长为13,底边长为10,则它底边上的高为 ( ) A.12 B.7 C.5 D.6 8.如右图,Rt △ABC 中,∠C=90°,∠B=30°,AD 是∠BAC 的平分线,AD=10,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 A.8 B.5 C.6 D.4

高一数学天天练20 解斜三角形

高一数学天天练20 解斜三角形 2013.3.18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1、在ABC ?中,3,2,45a b B ===?,则角C=_______________ 2、在△ABC 中,030=∠B ,3=b ,3=c ,则=a ________________。 3、在△ABC 中,2=AB ,3=AC ,且3 1cos =A ,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__ 4、在面积等于3的△ABC 中,060=A ,b =2,那么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______ 5、在△ABC 中,7=a ,8=b ,143cos = C ,则最小角为________________ 6、在△ABC 中,3π =A ,1=b ,3=?ABC S ,则C B A c b a sin sin sin ++++=_____________ 7、在△AB C 中,a 、b 、c 是三边长,且有22)(c b a S ABC --=?,求 tanA 8、在△ABC 中,32=a ,ο45=B ,33+=?ABC S ,求b 和cosC 9、在△ABC 中,4=c ,7=b ,BC 边上的中线AD 的长为 2 7,求边长a

10、在ABC ?中,53sin =A ,且角A 为锐角,54sin =B ,求r R 的值是多少(R 是ABC ?外接圆半径,r 是ABC ?内切圆半径) 11、在ABC ?中, tan sin tan sin A C B B B -=,求A 12、已知在ABC ?中,2=AB ,7= BC ,1=CA , 求:①BAC ∠的大小 ②ABC S ? ③设BAC ∠的平分线交边BC 于D ,求线段AD 的长

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全章教案整理

课题: §1.1.1正弦定理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 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 sin sin a b A B =, C 同理可得 sin sin c b C B =, b a 从而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A c B 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sin c C = [理解定理] (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sin b k B =,sin c k C =;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sin sin a b A B =,sin sin c b C B =,sin a A =sin c C 从而知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 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 a 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 A B b =。 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他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例1.在?ABC 中,已知045A =,075B =,40a =cm ,解三角形。 例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02b =cm ,045A =,解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习题

直角三角形习题 一、填空题 1、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为30°,斜边和最小的边的和为12cm,则斜边长为 .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3,则它的面积为 .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该三角形一条边长度的一半,则其顶角为 . 4、已知在△ABC 中,∠ACB=90°,CD 是高,∠A=30°,AB=4cm,则BC=_______cm,∠BCD=_______,BD=_______cm ,AD=________cm ; 5、已知三角形的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且最短边是3厘米,则最长边上的中线等于____________; 6、在△ABC 中,∠C=90°,∠A 、∠B 的平分线相交于O ,则∠AOB=_________; 7、等边三角形的高为2,则它的面积是 。 8、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6cm 和8cm 9、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 , BC=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 AD 折迭, 使E 它落在斜边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 二、选择题 10、在△ABC 中, ∠A: ∠B: ∠C=1:2:3,CD ⊥AB 于D,AB=a ,则DB 等于( ) A.2a B.3a C.4 a D.以上结果都不对 11、 下列各组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组 (1)7,24,25 (2)2 2 2 3,4,5 (3)35,2,22 (4)8,15,17 (5)10,15,20 12、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B .三角形中,若一边等于另一边一半,则较小边对角为30° C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D .△ABC 中,若∠A :∠B :∠C=1:4:5,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13、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上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条边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14、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如图所示折叠,使顶点C 落在C ′点. 已知AB=2,∠DEC ′ =30°, 则折痕DE 的长为( )A 、2 B 、32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 【高中数学】

2019年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专题22解斜三角形检测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百度文库
专题 22 解斜三角形
本专题特别注意: 1.解三角形时的分类讨论(锐角钝角之分) 2. 边角互化的选取 3. 正余弦定理的选取 4.三角形中的中线问题 5.三角形中的角平分性问题 6.多个三角形问题
【学习目标】 掌握正、余弦定理,能利用这两个定理及面积计算公式解斜三角形,培养运算求解能力.
【方法总结】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由正弦定理容易得到:在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大角的正弦值也较大,正弦值较大的角也
较大,即 A>B?a>b?sin A>sin B. 3.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利用正弦定理求解时,要注意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存在两
解、一解和无解三种可能).而解的情况确定的一般方法是“大边对大角且三角形钝角至多一个”. 4.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余角; (3)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和角. (4)由余弦值确定角的大小时,一定要依据角的范围及函数值的正负确定.
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1. ABC 的内角 A , B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若 ABC 的面积为 a2 b2 c2 ,则 C 4
A. 2
B. 3
【答案】C
C. 4
D. 6
1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

解三角形的方法 1.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 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以下若无特殊说明,均设ABC ?的三个内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则有以下关系成立: (1)边的关系:c b a >+,b c a >+,a c b >+(或满足:两条较短的边长之和大于较长边) (2)角的关系:π=++C B A ,π<A , 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2 cos 2sin C B A =+ (3)边角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的变形 板块一: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AB C ?的外接圆半径 2.正弦定理适用于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和一边,先求第三个角,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另外两边;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先求另一边所对的角(注意此角有两解、一解、无解

总结: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这类三角形时,要注意有两解、一解和无解的可能 如图,在ABC ?中,已知a 、b 、A (1)若A 为钝角或直角,则当b a >时,ABC ?有唯一解;否则无解。 (2)若A 为锐角,则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无解; 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有唯一解; 当b a A b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经典练习题

学科数学版本人教版大开本、3+x 期数2339 年级高一编稿老师梁文莉审稿教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5.9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目标:使学生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证明和推导过程,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并会利用计算器解决解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及运用。 难点: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2)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学法指导] 学习本节知识时可采用向量法、等积法(面积相等)等不同方法来推导正弦定理,以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由于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此时三角形可能出现两解、一解、无解三种情况,因此解此类三角形时,要注意讨论。 深刻领会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及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是用向量法推导余弦定理的关键。注意余弦定理的每一个等式中都包含四个不同的量,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和一个角,知道其中的三个量,便可求得第四个量。当有一个角为90°时,即为勾股定理。因此,勾股定理可看作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斜三角形和判定三角形类型的重要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或边的关系。一般地,利用公式a=2RsinA,b=2RsinB,c=2RsinC(R 为ΔABC外接圆半径),可将边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进行化简,其中往往用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π。 可将有关三角形中的角的余弦转化为边的关系,然后充分利用代数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的余弦值为负值,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的余弦值为零,便是直角三角形;三个角的余弦值都为正值,便是锐角三角形。 【例题分析】

解斜三角形教案

第11章 解三角形 课时1 §11.1正弦定理(一) 教学目标 掌握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并利用正弦定理,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与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即正弦定理(sinetheorem):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 =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解的个数的讨论. 教学过程: 通过下面的途径尝试证明正弦定理: (1)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2)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 (3)通过三角形的外接圆,将任意三角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 (4)利用向量的投影或向量的数量积(产生三角函数). 举一反三 1. 在 中,三个内角之比 ,那么相对应的三边之比等于 ( ).A . B . C . D . 2. 在△ABC 中,B=1350,C=150,a=5,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 3.在△ABC 中,已知a 2-a =2(b +c ),a +2b =2c -3,若sin C ∶sin A =4∶13,求a ,b ,c .

举一反三 1.、 不确定  二解 一解 无解 是 ( ),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中,在D .C .B .A 45A ,32b 22a ABC 0 ===? 2、根据下列情况,解三角形时,有两组解的是 ( ) A. A =300,c =20 a=10 B. A =300,c =20 a=28 C. A =300,c =20 a=12 D. A =300,c =20 a=3 11

高一数学总结归纳:解三角形专题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912488275.html, 专题8 解三角形 【考题回放】 1.设,,a b c 分别是A B C ?的三个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则()2 a b b c =+是2A B =的 ( A ) (A )充分条件 (B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C )必要而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在ABC ?中,已知C B A sin 2 tan =+,给出以下四个论断: ① 1cot tan =?B A ② 2sin sin 0≤+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

实用标准

—tanC。

例 1 ? (1 )在 ABC 中,已知 A 32.00 , B 81.80 因为 00 v B v 1800,所以 B 640,或 B 1160. c as nC 空啤 30(cm). sin A s in400 ②当B 1160时,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 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 :三角形面积 2 , AC 2 , AB 3,求tan A 的值和 ABC 的面积。 2 (2 )在 ABC 中,已知 a 20 cm , b 28 cm , 40°,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 10,边长精确 到 1cm ) o 解:(1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C 1800 (A B) 1800 (32.00 81.80) 66.20 ; 根据正弦定理,b asinB 42.9sin81.80 si nA 眾厂 80.1(cm); 根据正弦定理,c 聲C 丝9也彰 74.1(cm). sin 32.0 (2 )根据正弦定理, s"B 舸 A 28sin4°0 a 20 0.8999. ,a 42.9 cm ,解三角形; ①当 B 640 时, C 1800 (A B) 1800 (40° 640) 760, C 1800 (A B) 1800 (400 116。)240 , c asinC si nA 呼 13(cm). sin 40 (2) 解法一:先解三角方程,求出角 A 的值。 例2 ?在ABC 中, sin A cos A

si nA cos A j2cos(A 45 )-—, 2 1 cos(A 45 )-. 又 0 A 180 , A 45o 60o , A 105.° o o 1 \/3 L tan A tan(45 60 ) 一字 2 J3, 1 73 42 si nA sin105 sing5 60) sin4 5 co$60 cos45 si n60 ——-—. 1 1 /2 洽 n S ABC AC AB si nA 2 3 近 46)。 2 2 4 4 解法二:由sin A cos A 计算它的对偶关系式 si nA cos A 的值。 v 2 — si nA cos A —— ① 2 2 1 (si nA cos A)2 2 1 2sin Acos A — 2 Q0o A 180o , si nA 0,cos A 0. 1 另解(si n2A —) 2 2 3 (s in A cos A) 1 2 sin Acos A —, *'6 _ si nA cos A — ② 2 $2 J6 ①+②得sin A --------------- 。 4 ①-②得 cosA <6 。 4 u 而丄 A si nA J 2 J 6 4 c 匚 从而 tan A l l 2 ~3。 cosA 4 v2 v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