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现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危险因素高度聚集人群。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指南(NCIP-ATP3)中,已明确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1]。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的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积极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是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现就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病的3个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是心血管主要发病死亡原因。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人聚集了2个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罗马尼亚研究人员随机抽取400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评估其10年致死性心血管病及致死性中风的发生风险。其中发现无新发心血管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为%,其中致死性冠心病危险性为%,其发病率较高,也有较高死亡率[2]。中国多省市心血管前瞻性队列研究(CMCS研究)对11个省市35~64岁的自然人群共28594人进行了心血管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男女两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也

明显增高[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是糖尿病患者最强的冠心病危险预测因子,可通过降低LDL-C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明,2型糖尿病单纯血糖控制不能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

目的。因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与代谢综合征的多个危险因素相关,尤其常见的是血脂异常。心血管危险随LDL-C升高而增加,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而增加。在其他因素一致的情况下,LDL-C升高带来的危

险因素远大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每降低1mmol/L,可使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36%;HDL-C每升高/L,其危险性降低15%;HbA1c每降低1%,其危险性降低15%[4]。可见,糖尿病患者只要有LDL-C轻微升高就会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巨大影响。在心脏保护研究(HPS)中,对LDL-C在125mg/dl的糖尿病亚组患者,排除性别、年龄、糖化血蛋白的影响,进行降脂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22%~25%。对于LDL-C>

116mg/d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0%,对于LDL-C<116mg/d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7%[5]。可见,LDL-C水平升高为心血管疾病最有力

的危险因子。建议对LDL-C水平高于正常人群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进行调脂治疗。

HDL-C和甘油三酯(TG)在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中亦有重要价

值低HDL-C血症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脂代谢异常之一。大量基础研究表明,HDL及其载脂蛋白具有直接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保护作用。维持高水平的HDL-C可保护心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6]。虽然国内外众多实验证实,降低LDL-C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冠脉事件的发生率,但是近来一些研究和分析表明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中常见的高T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一些富含TG的脂蛋白具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7]。巴黎前瞻性研究发现,TG>123mg/dl提示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即使空腹TG水平正常,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与餐后TG水平升高有关。

2 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特点

半数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合并有脂代谢异常,尤其是糖代谢控制不理想时。其典型的血脂异常表现为:高TG血症,接近正常或稍偏高的LDL-C血症,低HDL-C血症,小而密的LDL及少而密的HDL和餐后高脂血症。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跟年龄、肥胖、饮酒、应用雌激素和糖尿病、肾病有关[8]。

3 2型糖尿病代谢异常治疗目标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XX年关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指南提出降低LDL-C 是2型糖尿病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首要目标,治疗目标为LDL-C<100mg/dl (/L),对于年龄大于40岁,不论其基线水平高低,均鼓励应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降低30%以上[9]。欧洲的2型糖尿病临床指南指出无症状的2型糖尿病被认为具有很高的发生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治疗更为严格,治疗目标是:LDL-C<100mg/dl(/L)[10]。20XX年发表的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指南(NCEP-ATP3)认为,糖尿病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很高,糖尿病被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血脂的治疗目标是有糖尿病、无心血管病史者:LDL-C <100mg/dl(/L);有糖尿病和冠心病史者:LDL-C<70mg/dl(/L)。同时,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对脂蛋白水平影响较大,故强烈推荐2型糖尿病每年至少检测1次HDL-C、LDL-C、TG和总胆固醇(TC)[11]。

4 糖尿病患者药物调脂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经膳食治疗,控制体重,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等可部分纠正血脂代谢异常。但若经上述治疗,血脂仍未达标,尤其病人有严重的代谢异常或存在发展至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时,应及早进行调血脂治疗。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血脂异常治疗建议指出:降低LDL-C首选他汀,第二选择胆酸结合树脂或贝特类药物的非诺贝特。升高HDL-C首选贝特类,也可以选择胆

酸。降低TG选择贝特类,治疗混合性血脂异常(高LDL-C和高TG)首选大剂量他汀类,第二选择他汀加贝特[12]。可见他汀类和贝特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调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抑制羟甲戊二酰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生成,上调LDL受体,同时还能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抗炎抗血栓功能,为高LDL-C治疗首选。而降低LDL-C是治疗糖尿病血脂异常的首要靶目标。在心脏保护实验(HPS)[5]中,针对LDL-C高的病人,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每日40mg,观察5年,发现糖尿病人服用辛伐他汀5年可使冠心病事件减少27%,中风下降24%,北欧辛伐他汀生存实验(4S)针对有心血管病史及明显高LDL-C者,采用辛伐他汀20~40mg治疗。随访年,研究心血管事件终点,结果发现总死亡率、心血管事件病死率,主要冠脉事件均明显下降。研究还对4444名受试者中438名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亚组分析发现,辛伐他汀能使糖尿病患者发生冠脉事件危险下降55%[13]。以上大规模实验均证实他汀类药物调血脂的临床益处。特别是LDL-C水平明显降低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20XX年8月发表的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协作研究[14](CARDS)是第一个设计在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评估对主要心血管事件一级预防作用的前瞻性研究。其入选2838例40~

7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心脏病和脑卒中的病史,空腹LDL-C</L;TG</L。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每天10mg治疗组1428例,安慰组1410例。其观察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事件。实验观察结果,心血管事件发生阿托伐他汀组为134例,安慰组为189例。前者较后者下降32%。其中急性冠心病事件危险降低36%;冠脉血运重建(冠状动脉搭桥术或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危险降低31%;脑卒中降低31%。而且无论患者血脂水平高或低,均明显受益。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LDL-C 无显著升高情况下,服用他汀类药物,亦可安全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和脑卒中危险。支持在糖尿病患者中尽早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调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众多研究还表明,他汀类药物在与贝特类药物、游离胆酸、大剂量的烟酸等的联合应用均取得积极的疗效[15]。他汀类药物除显著的调脂作用外,强化他汀治疗可降低C反应蛋白,具有抗炎、抗血栓作用。新发表的REVERSAL研究对LDL-C与C反应蛋白对疾病进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强化他汀治疗可显著减缓冠心病动脉硬化的进展,这与其降低C反应蛋白有关[16]。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一线治疗药物,关于其药物使用起始剂量和强度,不同剂量的安全

性和冠心病风险受益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贝特类药物研究进展贝特类药物升高HDL-C作用优于他汀类,降TG 作用尤为突出,同时可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激活物等冠心病危险因素[17]。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最常见的就是高TG和低HDL-C血症。因此,对于LDL-C正

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若高TG或低HDL-C血症,均可选择贝特类药物治疗。在以前发表的赫尔辛基心脏研究(HHS)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生与TG升高相关,也和HDL-C下降有关。吉非罗齐治疗5年能使冠心病事件下降34%,而且在糖尿病人中,使用吉非罗齐治疗效果更明显。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干预研究(DAIS)[18]是一项与WHI合作的研究的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临床实验。治疗组为非诺贝特(力平之)200mg/d,对照组为安慰剂。共384例,观察时间平均为3个月。20XX年7月发布结果。非诺贝特组动脉硬化的进展减轻了40%。在糖尿病的二级预防研究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HDL-C研究(VI-HIT)中发现,贝特类药物对低HDL-C的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后发现,可明显增高HDL-C水平。对比安慰剂,对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有预防作用,可降低冠心病死亡率(41%),减少中风率(40%)[19]。

20XX年开始进行的有关贝特类药物的临床实验还有微粒化非诺贝特干预

与减少糖尿病事件(FIELD)试验,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贝特类药物的临床研究。研究共纳入有心血管的2型糖尿病患者9795名,其中2131名患者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7664名患者无心血管病史,采用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或安慰剂进行研究,比较不同治疗对冠脉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率的获益差异。20XX年在AHA会议上公布了应用非诺贝特预防治疗糖尿病患者首次非

致死性心梗或冠心病死亡的联合发生率无显著获益,但二级终点中主要心血管事件显著降低(从%降至%,,~,P=),其中包括了冠脉重建减少21%。同时亚组分

析发现,既往无心血管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和年龄较轻的患者(<65岁)是非诺

贝特干预治疗最终的受益者。既往无心血管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19%(P=);年龄<65岁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也减少了20%。研究中部

分患者同时使用了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并没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FIELD研究是首个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的贝特类药物大型干预性临床试验,其结果显示了无心血管病史糖尿病患者因之获益的明确而有力的证据,也为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联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效益提供了一些数据。而且,对于贝特类药物副作用和安全性以及同其他降脂药物联合运用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5 现状及目标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均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需立即进行调脂治疗,并须持

之以恒。但许多患者均未引起重视[20]。美国国家健康调查表明,糖尿病病人

中风或心肌梗死存活者中LDL-C达标率不到25%。无大血管病变人群使用他汀调脂治疗比例更低。仍需患者、医生共同努力。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血压、血糖要求达标,也应合理纠正血脂紊乱。血脂达标对患者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Cleeman JI.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of Education Program(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 3). JAMA,20XX,285(3):2486-2497.

2 王薇.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XX,24:附录1-1-1-2.

3 任琳,马山英,陈月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研究现状.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XX,25:213-214.

4 Turner RC, Millns H, Neil HA, et al.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UKPDS:23).BMJ,1998,316:823-828.

5 Collins Rm,Armitage J, Parish S, et al. Heart protection study of acholesterollowering with simvastin in 5963 people with diabete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20XX,361:20XX-20XX.

6 吴鸿.2型糖尿病调脂治疗新理念与他汀类药物血管保护新认识.实用

糖尿病杂志,20XX,4:6-9.

7 Austin MA, Breslow JL, Hennekens CH, et a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subclass patterns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JAMA,1988,260(13):1917-1921.

8 赵晓娟.2型糖尿病的调脂治疗策略与评价.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XX,3:24.

9 Haffer SM, Americ

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yslipidemia management in adults with diabetes. Diabetes Care,20XX,27(Suppl 1):S68-S71.

10 De Backer G, Ambrosioni E, Borch-Johnsen K, et al. Executive Summary. European guideline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Third joint task force of European and other societ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Eur Heart J,20XX,24:1601-1610.

11 Grundy SM, Cleeman JI, Merz NB, et al. Implications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Adult Treatment Panel 3 guidelines. Circulation,20XX,110:227-2.

12 ADA. Diabetes care. Jam,20XX,24(suppl 1):S58-S61.

13 Pyorala K, Pederson TR, Kjekshus J, et al. For the Scandinavian Simvastalin Survival Study: cholesterol lowering with simvastatin improves prognosis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 subgroup analysis of the scandinavian Survival Study(4S). Diabetes Care,1997,20:614-620.

14 Colhon HM, Betteridge DJ, Durrington PN, 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ith atorvastain in type 2 diabetes in the Collaborstive AtoRvastatin Diabetes Study(CARDS):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ail. Lancet,20XX,110:227-2.

15 Pan J, Vand JT, Chan E, et al. Extended-release niacin treatment of the atherogenic lipid profile and lipoprotein in diabetes. Metabolism,20XX,51:1120-1127.

16 Ridker PM, Canon CP, Morrow,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nd outes after statin therapy. N Engl J Med,20XX,352:20-28.

17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383-385.

18 Steiner G, Stewart D, Hosking JD.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in the diabetes Atheroscerosis Intervention Study (DAI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llabrating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 in Diabetes. Am J Cardiol,1999,84(9):1004-1010.

19 Bloomfield RH, Savenport J, Babikian V, et al. Reductuon in stroke with gemfibrozil in me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low HDL cholesterol: the veterans affairs HDL intervention trial(VA-HIT). Circulation,20XX,103(23):2828-2833.

20 邓正照.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调脂治疗.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11(1):71-74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干预与治疗是医疗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中医及西医治疗角度总结其研究进展,为临床与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2型糖尿病;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其中医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与过剩, 情志不舒, 饮食不节, 饮食西式化, 过食肥甘, 食物性质改变, 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滥用温补药物等。而西医则认为遗传、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 IR)、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 1.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复杂,无法根治,所以需终生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而任何一种西药都或多或少伴有副反应,许多患者正是由于无法忍受这些副反应而中途放弃治疗,因此,造成很多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严重的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而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尽管中医药对直接降血糖作用不十分理想,但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能协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等现代治疗方法取得更好的疗效,且具有西药无法比拟的独特疗效。这是我国在糖尿病防治研究领域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在我国糖尿病治疗方案里,中医药的参与己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现在有很多中药汤剂对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实验表明,二陈汤方加减能降低体质量、调节血脂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肝指数和转氨酶[2]。多种实验数据表明,传统中药单方或复方制剂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提高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李真等[3]的黄连生地水煎液实验表明水煎液主要是通过保护受损胰岛细胞,使胰岛分泌细胞功能结构正常,而增加分泌血清胰岛素。郑小清,周秋仁等[4]用复方制剂消渴停颗粒,主要有黄芩、黄芪等中药,实验

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危害关联性。方法选择4组同期同段人群及同孕期血脂检查结果,以2组合1对,共2对进行比对分析,即:①正常妊娠与GDM者;②GDM中血脂异常与正常者,后者还进一步比对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等发生率。结果GDM比正常妊娠者血脂异常水平高,GDM 中血脂异常较正常者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有血脂异常者,发生GDM风险及孕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从而推测妊娠期血脂异常与GDM具有很强相关性,故可通过观察孕妇血脂异常的方法,推测、了解,从而预防(如饮食调控,药物等干预血脂升高)GMD,体现出临床借鉴和推广的科学性。 标签:妊娠;血脂升高;GDM;关联;预防 GDM被临床定义为糖代谢紊乱,机体的血脂水平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如得不到及时的、合理的治疗,很有可能提升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加重病情,甚至对其生命产生威胁。如果该病在早期能及时的发现和诊断,经过合理的控制血糖的水平,可以防止病情不断加重,减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对改善和缓解病情的意义深远。基于以上的原则,以追根溯源,“倒”看血脂,从而追溯“糖”源之角度为探索切入点,可能有助于GDM预见、预防,为此该文进行以下统计、分析及论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调查2014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该科按正规程序进行产前体检的孕妇人群,根据鉴别诊断的原则,排除具有GDM的高危因素人群:①孕妇因素:年龄≥35岁、妊娠前超重或肥胖、糖耐量异常史、多囊卵巢综合征;②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③妊娠分娩史:不明原因的死胎、死产、流产史、巨大儿分娩史、胎儿畸形和羊水过多史、GDM史;④该次妊娠因素:妊娠期发现胎儿大于孕周、羊水过多;反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者。在该研究选取的3 670名孕妇中,健康妊娠的为3 522名,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48例中,血脂异常111例,血脂正常37例。 1.2 血脂标本及其检验 1.2.1 血脂标本简介检验仪器为日本日立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贝克曼AU480;试剂由北京利德曼有限公司提供,配套应用的实验试剂对分离后的血清进行检验,所有的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1.2.2 检验方法①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和配套应用的实验试剂对分离后的血清进行检验;②酶法检验。应用酶法检验TC和TG;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

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

脂代谢紊乱与糖尿病 血脂异常是糖尿病(DM)患者的伴随病患,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死亡及严重的非致死性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根本原因除了糖尿病状态本身如高血糖、肥胖、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外,糖尿病所致的脂代谢异常也是一个明确而重要的因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单单控制血糖是不够的,纠正脂代谢异常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1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正常人血脂异常的发病率约为20%~40%,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率约为60%,其发病情况主要与糖尿病类型、病情轻重、血糖控制水平、营养状态、年龄及高胰岛素血症有着密切关系,主要以血浆三酰甘油(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显著升高,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为特征。临床上常将血TG和LDL增高,HDL降低称为血脂异常三联征,常伴随早发的冠心病,而且是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表现型,常伴有胰岛素抵抗。 2脂代谢紊乱与Ⅱ型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LDL-C增高是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 素[1]。糖尿病患者血中LDL被糖化后,通过亲和机制使巨噬细胞摄取结构改变的LDL增多,造成这些细胞内的胆固醇堆积形成泡沫细胞,同时胶原组织被糖化的产物能捕捉更多的LDL,加速脂质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上,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另外,脂质和LDL的过氧化可直接影响血小板功能,使血小板易于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并释放出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增殖,还可影响前列腺环素和凝血因子活性,促使血栓形成。 三酰甘油增高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常和血糖控制不满意密切相关。三酰甘油增高,影响LDL代谢,促进LDL从A型转变为B型;影响HDL代谢,影响HDL 成分,使HDL分解代谢增加,浓度下降;还影响凝血因子和促凝状态。 HDL对动脉粥样硬化最具有预示价值。糖尿病病人常有HDL降低和血三酰甘油增高,与脂蛋白酶活性降低、HDL分解代谢增强有关。HDL量的减少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此外,糖尿病患者HDL的质也有改变,其中,游离胆固醇对卵磷脂的比例增加,而这种变化已证实可致动脉硬化。 3糖尿病病人脂代谢紊乱的诊断标准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2]对糖尿病病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表1)。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特点及对策 摘要糖尿病患者体内高血糖状况与高血脂密切相关,高血脂特点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等大血管并发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的非药物手段有控制饮食、减肥、运动、药物治疗。通过综合性干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紊乱对策 糖尿病是人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指标发生紊乱的综合征,高血糖与高血脂密切相关。 糖尿病与血脂紊乱的关系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化验血脂时,会发现血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或同时伴有胆固醇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低,糖尿病患者多有这种通常被称为“混合型血脂异常”的血脂紊乱表现,主要是因为人体内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密切相关,糖代谢发生异常时,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脂质的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其结果是引起血脂紊乱。糖尿病患者这种血脂异常与血糖的控制好坏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血脂异常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后,紊乱的血脂水平就会“自动地”恢复到正常,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是由多重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其中比较

重要的原因之一。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青少年遗传型糖尿病)的血脂紊乱多在血糖控制后会基本恢复正常,2型糖尿病(成人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后,紊乱的血脂水平仅部分恢复正常,所以,成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同时常常需要服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可表现为仅有的血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但多数表现为混合性高脂血症如合并有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异常升高。高血糖合并高血脂时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增加 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人统计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即使是单纯糖尿病患者,也属心血管病高危范围,在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与已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相当,所以人们又把糖尿病当成“冠心病等危症”来对待。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则急性期的死亡率会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高危险性应该与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有关。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100ml血增高10mg,其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12%;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每100ml血降低10mg,则使患冠心病的风险增加22%,这说明对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会使其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对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积极进行降

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_孟艳秋----

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 孟艳秋,刘文虎,刘凤鑫,张宇,薛菁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 摘 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中有90%~95%为2型糖尿病。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重心逐渐从传统致病机制的研究转移到新作用靶点、新致病机制的研究。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按照作用机制介绍了一些在临床使用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或正在研制的有关药物。预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将成为未来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热点,为抗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SGLT2抑制剂;胰岛素 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5515(2013)03 - 0461 - 04 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13.03.050 Research progress on drugs of anti-type 2 diabetes MENG Yan-qiu, LIU Wen-hu, LIU Feng-xin, ZHANG Yu, XUE J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 China Abstract: Diabetes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s,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s mainly hyperglycemia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90%—95% of diabetic patients are type 2 diabetes. The research emphases of type 2 diabetes drug is shifting from the research aim at traditional pathogenic mechanism transferred to the research focus on new target and new pathogenic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chanism of type 2 diabetes, presented a number of drugs in the clinical use or under development. In these drugs, the SGLT2 inhibitors will be the hot topic of the future anti-diabetic drugs, which is indicated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anti-diabetic drug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chanism of action; glucagon-like peptide-1; SGLT2 inhibitor; insulinum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或生物效应降低所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2012年1月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2.6%,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全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 700万人,这一数字使我国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0%~95%属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主要表现为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机能障碍从而导致高血糖。根据主要作用的效果可将目前的抗2型糖尿病药分为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类药物、促进胰岛素利用类药物、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类药物、促进血糖排除类药物和限制肝糖原分解药物6类。本文对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典型代表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各类药物的临床及上市情况见表1。 1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 1.1磺脲类药物 从第1代的甲苯磺丁脲开始,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长达3代近半个世纪。该药作用机制为阻断ATP通道,致使细胞膜去极化,增强胞内游离钙浓度,从而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目前,此类药物的最新代表为格列美脲[1]。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引起低血糖,体质量增加等副作用。 1.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主要由分布于空肠回肠和盲肠的L细胞分泌。它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实 收稿日期:2013-01-16 作者简介:孟艳秋(1963—),女,辽宁义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药研究。Tel: (024)89383903 E-mail: mengyanqiu@https://www.360docs.net/doc/5012750274.html,

简述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的意义

简述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9-04-08T11:25:23.493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6期作者:高中凯 [导读] 糖尿病患者可伴有明显的血脂异常的症状,而且其血糖水平越高,其血脂异常的症状就越严重。 黑龙江省伊春市中心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取血脂检测。然后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的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且均高于正常值,其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且低于正常值,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可伴有明显的血脂异常的症状,而且其血糖水平越高,其血脂异常的症状就越严重。对糖尿病患者检测血脂水平,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恢复,充分满足糖尿病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临床诊断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检测;临床诊治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lipid test in diabetic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lipid test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2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our hospital. The 20 patients were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20 healthy people who were in the hospital at the same time for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lood lipids were taken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blood lipid level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hen compar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triglyceride, total cholestero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were higher than normal. The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low the normal value,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may be accompanied by obvious symptoms of dyslipidemia, and the higher their blood glucose levels, the more severe the symptoms of dyslipidemia. The detection of blood lipid levels in diabetic patients can help the treatment and recovery of diabetic patients, fully meet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diabetic patients, help to improve the efficac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prognosis,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clinical diagnosis High satisfaction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abetes; blood lipid detectio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糖尿病是一种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是检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不可能准确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研究发现,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代谢性疾病[1],因此几乎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血脂异常症状。本文就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意义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女20例;年龄39-71岁,平均(46.9±6.2)岁。对照组中,女20例;年龄37-73岁,平均(47.3±6.5)岁。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受试者在试验前3天保持低脂饮食,停止使用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原有的睡眠习惯,并停止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在测试开始之前,要求受试者静置10分钟,然后在早晨空腹状态下抽取5ml静脉血。将收集的血液样品离心,分离上层血清,并使用全自动血脂分析仪测量血清中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2]。 采取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的水平、总胆固醇的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人,且均高于正常值,其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人,且低于正常值,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讨论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葡萄糖代谢紊乱和脂质代谢紊乱。当人体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例失衡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会异常,使整个脂质代谢水平失衡。血液中的血脂沉积在管壁上,这可引起动脉硬化。因此,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原因之一。载脂蛋白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现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是心血管危险因素高度聚集人群。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教育组指南(NCIP-ATP3)中,已明确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的等危症[1]。血脂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的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积极纠正血脂代谢紊乱是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现就近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心血管事件 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病的3个主要危险因素。同时是心血管主要发病死亡原因。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人聚集了2个其中重要的危险因素。罗马尼亚研究人员随机抽取400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评估其10年致死性心血管病及致死性中风的发生风险。其中发现无新发心血管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为%,其中致死性冠心病危险性为%,其发病率较高,也有较高死亡率[2]。中国多省市心血管前瞻性队列研究(CMCS研究)对11个省市35~64岁的自然人群共28594人进行了心血管因素调查。结果显示,男女两性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也 明显增高[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是糖尿病患者最强的冠心病危险预测因子,可通过降低LDL-C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证明,2型糖尿病单纯血糖控制不能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 目的。因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与代谢综合征的多个危险因素相关,尤其常见的是血脂异常。心血管危险随LDL-C升高而增加,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而增加。在其他因素一致的情况下,LDL-C升高带来的危 险因素远大于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每降低1mmol/L,可使心血管事件危险性降低36%;HDL-C每升高/L,其危险性降低15%;HbA1c每降低1%,其危险性降低15%[4]。可见,糖尿病患者只要有LDL-C轻微升高就会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巨大影响。在心脏保护研究(HPS)中,对LDL-C在125mg/dl的糖尿病亚组患者,排除性别、年龄、糖化血蛋白的影响,进行降脂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22%~25%。对于LDL-C> 116mg/d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0%,对于LDL-C<116mg/dl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7%[5]。可见,LDL-C水平升高为心血管疾病最有力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52例糖尿病患者、健康者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并检验其TG、TC、HDL-C以及LDC-C;结果实验组TG(5.42±1.27)mmol/L、TC(2.82±1.08)mmol/L、LDL-C(3.37±1.11)mmol/L均高于对照组TG(4.01±0.62)mmol/L、TC(1.61±0.68)mmol/L、LDL-C(2.49±0.79)mmol/L,而实验组HDL-C(1.32±0.54)mmol/L低于对照组(1.64±0.71)mmol/L,并且实验组血脂异常发生率36.5%明显高于对照组11.5%,且P<0.05;结论跟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TG、TC、LDL-C升高,HDC-C降低,因此血脂检验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辅助手段。 标签:糖尿病;血脂;检验 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血脂检验已经成为诊断糖尿病的一种重要辅助方法,该类方法主要是检验人体的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2014年6月~2015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分别检验并对比了52例糖尿病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水平,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经胰岛素检测均确诊为糖尿病,男患者31例、女患者21例,患者34岁~65岁,平均年龄为(41.3±3.4)岁;现另选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5岁~63岁,平均年龄为(4 2.1± 3.1)岁。将两组检验对象性别、年龄逐一比较,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剂和仪器本次检验所需要的试剂是由罗氏公司生产的原装试剂,并且均能正常使用,检验所需仪器为由罗氏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血液采集方法所有被检验对象在采集其血液前1个月便开始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饮食的清淡、禁烟禁酒,并禁止服用任何会对血脂产生影响的药物。采血应该选择在早晨空腹,每人采血量为3ml,被检验对象应该在3h内完成TG、TC、LDL-C以及HDC-C等血脂指标的检验。 1.2.3检验方法关于被检验对象甘油三脂水平(T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相关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IR)、炎症因子、脂肪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因此,尽早诊断及治疗是减少T2DM患者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其治疗方案可以通过心理干预、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等进行,使血糖得到控制。 关键词:2型糖尿病病因诊断治疗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的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目前, 糖尿病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 在西方国家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居第3位。我国约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约占90%。本文就近年有关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概念 2型糖尿病(T2DM)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T2DM病人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 2病因 近年来关于T2DM病因的研究颇多,可分别从中医病因和西医病因角度陈述。中医病因主要是禀赋不足与过剩, 情志不舒, 饮食不节, 饮食西式化, 过食肥甘, 食物性质改变, 劳逸失度(过劳过逸), 滥用温补药物等。而西医则认为遗传、肥胖、年龄、胰岛素抵抗( IR)、氧化应激、β细胞凋亡、炎性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主要发病原因。 3 检测方法及诊断标准

RBP4与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RBP4与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摘要:视黄醇(维生素A)结合蛋白4(RBP4,retinal binding protein 4)是新近研究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有研究显示它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是肥胖和Ⅱ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因子。 关键词:RBP4;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而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脂肪细胞的缺陷在胰岛素抵抗的机理中表现尤为活跃,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储存器官,还是一个可以分泌产生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内分泌器官[1,2]。脂肪组织分泌产生的生物活性分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统称脂肪因子[3,5]。它作为内源性信号分子作用于脂肪组织和能量代谢器官,从而控制机体内能量的合成和代谢活动的功能稳态[4,5]。脂肪因子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特别是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对其的研究已成为研究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6]。RBP4视黄醇(维生素A)结合蛋白4(RBP4,retinal binding protein 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它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7]密切相关。 1 RBP4的发现 近年Beth Israel Deaconess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脂肪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蛋白是导致胰岛素抗性的一个新因子——它是肥胖和Ⅱ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因子。2005年在由Qin Yang[7]博士和Timothy Graham博士领导的研究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脂肪组织GLUT4葡萄糖运载体表达时也偶然发现了此种蛋白,随后他们进行了全面的基因芯片分析,鉴定了这种新的蛋白-视黄醇(维生素A)结合蛋白4 。研究显示脂肪组织的特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glucose transporter 4)基因敲除小鼠其骨骼肌和肝表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其血清RBP4水平明显升高。不但肥胖和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清RBP4水平升高,临床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也是升高的,同时发现胰岛素促敏剂罗格列酮可调控过度分泌的RBP4水平。正常小鼠人类RBP4基因的转基因过度表达或注射重组RBP4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相反,RBP4基因缺失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人工合成的类维生素A芬维A胺可增加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肾脏RBP4排泄,降低血清RBP4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这些在人类和小鼠中的发现首次证明RBP4在胰岛素抗性发展中起到一个关键作用。而胰岛素抗性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的风险因子。在胰岛素抗性个体中,身体的肌肉、脂肪和肝细胞不能对这种激素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导致葡萄糖和胰岛素在血液中积累并顺次导致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生。 2 视黄醇结合蛋白4结构和功能 血清RBP4属于视黄醇结合蛋白家族成员。视黄醇结合蛋白家族分成五类: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3-04-24T09:10:13.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许敬奇 [导读]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原因,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许敬奇(广州市花都区天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10800 )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原因,为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就诊的120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脂4项,对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按照国际、国内诊断标准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120例糖尿病患者中,64例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3.3%。单项TC、TG、LDL-C升高分别为8、12、6例,TC、TG二者同时增高7例,TC、TG、LDL-C同时升高5例。结论摇糖尿病患者以TG、TC、LDL-C增高,HDL-C下降为特征。及时纠正异常血脂,利于糖尿病患者归转及减少并发症。【关键词】糖尿病血糖血脂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7-0202-01 血脂是血浆中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其他类脂的总称。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1]。为了解本地区血脂异常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情况,笔者分析2年来120例糖尿病患者脂异常的检测结果,旨在研究其在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辅助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对象和标本采集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检测血脂4项目的糖尿病患者。被检测者检测前未服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检测前空腹8小时。测试项目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 1.2仪器与试剂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宁波美康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血脂采用广东省临检中心提供的质控血清。定标液为英国朗道定提供。 1.3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按照《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血脂异常的标准。TC≥6.5、TG≥1.7、LDL-C≥3.1、HDL-C≥ 2.2或<1.0。 2 结果 120例糖尿病患者中,血脂异常64例,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3.3%。64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单项TC、TG、LDL-C升高分别为8、12、6例,TC、TG二者同时增高7例,TC、TG、LDL-C同时升高5例。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性疾病并常常会合并脂类代谢的异常。在糖尿病患者中,除少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减少外,大多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胰岛素含量正常或升高,由于胰岛素不仅参与糖代谢以控制血糖水平,还参与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糖尿病患者分为依赖型(IDDM,胰岛素分泌的绝对量减少)和非依赖型(NIDDM,胰岛索分泌的相对量不足)两种。胰岛素具有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脂肪组织激素敏感的脂肪酶(HSL)的活性。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浆乳糜微粒(CM)及VLDL颗粒中TG降解障碍,使血中TG含量升高,同时血中F-FA含量也增高。此外,胰岛素缺乏时,脂肪酸B氧化增强,大量乙酰COA不能进人三羧酸循环氧化而合成胆固醇量增加是血胆固醇升高。有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伴有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者比非合并高脂蛋白血症者冠心病的发病高3倍,因此,糖尿病不仅仅表现为糖代谢紊乱,往往也合并有脂代谢紊乱,而血脂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3],同时血脂的代谢异常也参与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4]。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而糖代谢紊乱又会引起脂代谢异常,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同时高脂血症又会由于脂毒性因素促进脂肪的堆积,使胰岛素抵抗加剧,从而恶性循环。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更大,高脂血症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机体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促使糖尿病慢性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在糖尿病中,低密度脂蛋白是心血管意外的最主簧危险因素,而富含三酰甘油升高也可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发生并予以相应的治疗在临床上意义重大。 本组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是血脂异常的高发人群,以TG、TC、LDL-C增高,HDL-C下降为特征。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TC增高积聚血管壁会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HDL-C能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HDL-C的减少可导致体内清除TC的能力下降,引起TC积聚及血管病变,因而HDL-C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低HDL-C水平已被确定为一个重要的心血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且HDL-C的增加与心血管疾病转归有关,高TG水平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TG水平升高,可以预测心血管危险[5]。张帆等[6]研究后认为TC、LDL-C随血糖浓度增高而增高具有相关性。糖尿病胰岛素缺乏会引发高血脂,相反高血脂也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二者互为影响,互为加重。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应该实施必要的血脂监测,如果血脂异常,在控制血糖过程中,还应注意纠正异常的血脂,使其降至正常范围,利于糖尿病患者转归和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郭金富.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2):102-103.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3]田颖.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与其慢性血管并发症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3(11):84-85. [4]杨继荣.血脂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J]当代医学, 2010,17(26):35. [5]潘英利,米古丽.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6 [6]张帆,杨继筠,李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指标的联合监测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71-72.

2型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

---------------------------------------------------------------最新资料推荐------------------------------------------------------ 2型糖尿病与脂代谢紊乱 2 简介 2 型糖尿病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 2-4 倍,即使是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已有 50%以上的人群患有冠心病。 另外,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硬化性疾病后,病变弥散且进展较快。 在死亡原因分析的资料中也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 经流行病资料证实形成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及吸烟等。 对糖尿病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中,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一、糖尿病性血脂异常的定义糖尿病的血脂异常既包括脂蛋白数量和质量的异常又包括脂蛋白代谢的紊乱。 其典型脂谱表现为: 高甘油三酯血症,接近正常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而密的 LDL 和 HDL、餐后脂血症和过多的残粒堆积。 上述脂质异常都有致动脉硬化的作用,共同构成一组相关的危险因素。 1 / 13

二、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机制为了更容易理解糖尿病发生血脂异常的机制,本文从糖尿病伴发的血脂异常类型分析。 (1)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 2 型糖尿病中最常见的血脂异常。 血糖升高的程度和对高脂血症的遗传易感性都可能是决定血中甘油三酯(TG)水平的因素。 TG 升高的原因是富含 TG 的脂蛋白在血中的堆积,包括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及残粒蛋白等。 造成富含 TG 颗粒在血中升高的原因主要有肝脏 VLDL 的过度合成和富含 TG 的脂蛋白粒子的清除障碍,二者均可导致高 TG 血症。 血糖轻度升高者,肝脏 VLDL 合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游离脂肪酸(FFA)流入肝脏增多。 血糖中至重度升高的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共存,二者同为影响血浆 TG清除的原因,因为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可显著下降(LPL 的合成和分泌需依赖胰岛素的作用存在), LPL 是 TG 的水解酶,其活性下降使 VLDL 粒子清除障碍,同时 VLDL 的过剩使 LPL结合位点饱和可进一步导致乳糜微粒聚集和餐后脂蛋白的清除减慢,因此只要糖尿病存在胰岛素的作用不足, LPL 的活性必然下降,血中 TG 的水平就会升高,升高的水平取决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缺乏的程度。 LPL 活性下降在未治疗的糖尿病的高 TG 血症形成中占重要地

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

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 发表时间:2015-07-02T14:05:56.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杜秀芳 [导读] 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各指标有一定关联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杜秀芳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检验科654100) 【摘要】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30例Ⅱ型糖尿 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糖、糖化 血红蛋白及血脂各指标均明显异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与TC、TG、LDL-C呈正相关(P< 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各指标有一定关联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057-02 Relationshipbetweenglycatedhemoglobinandbloodlipid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DuXiufang.ThePeople'sHospitalofDongchuanDistrictinKunming,YunnanP 【Abstract】ObjectiveGlycatedhemoglobin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andbloodlipid.MethodsWillbeinJanuary2014- January2014inourhospitalendocrinologytreatmentof130casesof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asobservationgroup,willbeinthesameperiod130casesofhealthyphys C(P<0.05),andnegativelycorrelatedwithHDL- C(P<0.05).ConclusionsIn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glycatedhemoglobinandbloodlipidsindexhascertainrelevance,tohavecertainreferencevalueforclinicaldiagn 【Keywords】Type2diabetes;Glycatedhemoglobin;Bloodfat Ⅱ型糖尿病为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临床常规用血糖检查来诊断,但血糖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反映出患者一段时间内的平均 血糖水平,存在一定的误诊漏诊率。糖化血红蛋白能够反映2~3个月内的糖代谢紊乱程度,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特异性指标[1]。而糖尿病 还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 系及意义,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男68例,女62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 (63.5±4.2)岁,病程1个月-8年不等;将同期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65例,女65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4.3±4.6) 岁;所有观察组患者均符合Ⅱ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正常,无合并肝肾疾病,各项相关检查均无 异常;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其他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分析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空腹12h,于次日清晨抽取两管静脉血各5ml,分离血清,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FPG)和血脂(TC、 TG、LDL-C、HDL-C)。仪器使用日立7170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均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HbAlc采用EDTA-K2抗凝,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FPG、TC、TG采用酶联显色比色法;LDL-C、HDL-C采用直接匀相法。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0软件包分析所有临床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有统计学 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各指标比较,见表1。观察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各指标均明显异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HbAlc与TC、TG、LDL-C、HDL-C的关系。采取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HbAlc与TC、TG、LDL-C呈 正相关性,与HDL-C呈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长期的高血糖会产生诸多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类并发症,是Ⅱ 型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2]。为了提高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特别的早期脂质代谢紊乱的诊断,对心血管类疾病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HbAlc能够反映最近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浓度,可反映较长时间内血糖控制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少,是判断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 但是Ⅱ型糖尿病容易发生脂质紊乱,其原因有二:一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可直接影响脂质代谢;二是血糖浓度过高,血脂过度合成,体内脂 质含量增加。血脂的增高可以引起血液粘稠度升高,胆固醇沉积在动脉管壁,日积月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 表明,HbAlc含量越高,越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这是由于HbAlc的增多,降低了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的反应性,同时增 加了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使局部组织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是造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基础[3-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 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各指标均明显异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与TC、TG、LDL-C呈正相关 (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充分说明,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血脂情况。脂质代谢异常 时,血糖值会升高,造成HbAlc含量增多。因此,可将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有助于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 常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参考文献】 [1]邱毅,蔡晓平,郝铭.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及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07,12(6):399-400. [2]陈红涛,张红雨,陈凯等.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血脂间的相关性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9):53-54. [3]范宇鹏.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糖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32-33. [4]KullbergCE,AbrahamssonM,ArnqvislHJ, etal.Prevalenceofretinopathydifferswithageatonsetofdiabetesinapopula.tionofpatientswithType1diabetes[J].diabetMed,2002, 19(11):924. [5]赵丽珍,卢向红,冯燕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浙江临床医学,2005,7(9):913-9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