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四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选修2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四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选修2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一部分 专题四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解析)选修2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考纲要求]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1)洛克;(2)卢梭。2.17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大抗议书;(2)内战。3.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1)《独立宣言》;(2)《人权宣言》;(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5.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6.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宪章运动;(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核心知识

一、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天赋人权论

洛克第一次系统提出“天赋人权”学说。

(1)“天赋人权”学说,包括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

(2)强调自由和法律不可分。

(3)主张限制政府的权力,实行分权。

2.人民主权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

(1)追求的首要目标是平等,不仅追求法律上的平等,也主张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2)为了实现平等的社会,主张建立新的人民主权的政府。

二、17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1)背景:查理一世实行无议会统治,巧立名目搜刮钱财,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2)时间:1641年议会通过。

(3)内容:历数国王弊政;重申议会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限制国王人事任免权。

(4)结果:查理一世拒不接受,导致议会反对派与国王决裂。

2.内战

(1)时间:1642年8月~1648年。

(2)原因:查理一世对《大抗议书》拒不接受,镇压议会反对派。

(3)双方:议会军与王军。

(4)结果:1648年底内战结束,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3.民主与专制的反复斗争

(1)1653年,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实行独裁统治。

(2)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四、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1)背景:旧的君主专制的衰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第三等级负债重迫切要求改革;三级会议重新召开。

(2)过程:攻占巴士底狱,通过《人权宣言》,通过1791年宪法,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雅各宾派恐怖统治,“热月政变”高潮过去。

(3)影响:民主平等思想和革命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严重冲击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2.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的君主专制统治,确立君主立宪制。

(2)此后出现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

(3)1870年巴黎爆发革命,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

五、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1)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

(2)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强调兴民权是变法的根本;重视提高国民素质,提出了“新民”思想。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民权主义的主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

2.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针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抗日战争胜利前

①“三三制”民主政策:团结了广大群众,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普选制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选举,为以后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抗日战争胜利后

①国统区的民主斗争:a.全面内战爆发前,在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上,与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进行了坚决的斗争。b.全面内战爆发后,在国统区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②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3)斗争的胜利

①1948年4月,中共中央颁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准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②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六、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

(1)过程: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为取得普选权,英国工人阶级先后三次举行请愿活动。

(2)历史意义:①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宪章运动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2.第一国际:1864年,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

3.巴黎公社:在第一国际的影响下,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这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第二国际: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推动了各国工人政党的议会选举斗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考向聚焦

考向一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模式与特点

[典例] (2015·海南高考)材料19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会改革运动达到高潮,1830年11月,抵制改革的威灵领托利党政府在议会选举中惨败,被逼下台,格雷伯爵接任首相,组成辉格党政府,并于1831年3月1日提出议会改革法案,法案在下院两次通过,但被托利党占多数的上院接连否决,当法案在下院第三次通过时,格雷要求国王册封50名改革派贵族,进入上院,以保证法案在上院通过,国王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辉格党政府总辞职,威灵领受命组阁,国内立即掀起抗议浪潮,1832年5月,下院通过对格雷内阁的信任案;又通过决议,宣布下院永远不接受由托利党政府提出的任何建议,国王走投无路,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准备册封足够数量的新贵族,此时托利党认识到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动放弃了抵制,6月4日,改革法案终于在上院通过,6月7日,法案获国王批准成为法律。——摘编自[美]亚当斯《英国宪政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832年改革法案得以通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32年改革法案的通过对英国政治民主化的意义。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民主运动模式的特点

(1)民主思想的特点

①“一种民主思想”:指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民权、民主思想,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其价值具有普遍性。

②“多种民主模式”:指世界各国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本国的国情而形成了多种民主政治体制,教材主要涉及的有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民主共和制等,任何模式都体现了民主的价值观,但是,都不是唯一的民主模式,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忽视各国国情,否定世界政治模式的多元化是错误的。这是教材编写的主旨,也是我们学习本专题的指导思想。

(2)民主政治的特点

①由于旧的封建专制集权势力的强大和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②法律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用来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在英、法、美、中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③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一个从一国到多国的渐进的发展过程。英、法、美是世界上最早确立

资产阶级民主的国家,在它们的影响下,欧美其他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相继确立;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也开始探索民主政治。

④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经历了不同的道路,大致分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⑤在人民运动的推动下,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在调整和完善中走向成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美国对1787年宪法的不断修正和英国议会制度的改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考向二法国民主政治确立的途径与条件

[典例] (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9年,围绕着“人类应该在怎样的基础上缔造自己的社会?”,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辩论正在六边形的国土上展开。在争论的双方中,一方打着维护历史传统的旗号,积极鼓吹神赋权利、等级制度和行业组合;另一方则宣扬人类的创造性,主张天赋权利以及理性和正义。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2/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摘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1791年宪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它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为公民,又提出财产资格限制,“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者享有选举权,为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是消极公民。《1793年宪法》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的划分。第二共和国时期,法国选民人数猛增至900多万。——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材料一中大辩论的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焦点?

(2)材料二中法国是如何扩大民众选举权的?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进程的主要因素。

多角度审视西方民主化进程

(1)产生背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与专制统治的矛盾愈演愈烈。

(2)过程和实质:反对专制、争取人权和公民权;从臣民(人治)转变为公民(法治)。

(3)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类自身的权利和价值的实现;民主与社会经济的进步,成为近现代人类文明的基本标志。

(4)基本蓝图(理念):人权是基石;代议制是基本框架;法治和分权是根本保障。

(5)实现道路(实践)

①自下而上的革命(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

②自上而下的改革:英国议会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③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国际工人运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第二国际)。

(6)结果:《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诞生;代议制民主制确立,但各国特色不同;代议制民主政治存在严重的历史局限性。

考向三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民主政治建设的尝试

[典例]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年10月10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1)苏维埃政府逐步健全了民主与法制。中央执行委员会相继颁布了《宪法大纲》《苏维埃组织法》《选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1933年九、十月间,中央苏区普遍开展了一次自下而上的选举运动,代表们纷纷表示“把革命战争与选举密切联系起来”。

(2)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即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这一政策容纳了各方面人士,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壮大了抗日力量,也为后来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经验。

(3)解放战争时期,在新老解放区的农村,建立起选举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在城市,一般先邀请各界代表人物共商当地事务,然后再召开具有民主协商性质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这些制度都以人民的权利为基础,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4)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演练提升

1.(2015·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因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相比较,从而就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经常针对着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摘自法国《人权宣言》

材料二人权对应的是国家权力,而不是单个公民个人。……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然而,当始终追求同一目标的一系列滥用职权和强取豪夺的行为表明政府企图把人民置于专制暴政之下时,人民就有权也有义务去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其未来的安全提供新的保障。这就是这些殖民地过去忍受苦难的经过,也是他们现在不得不改变政府制度的原因。——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权宣言》颁布的目的。

(2)指出两则材料侧重点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2015·福州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自然法则下面,一切人生来就是自由的,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的权利。——杰斐逊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改变或废除它……——《独立宣言》

材料三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各州选举人应具有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1787年美国宪法》

(1)材料一、二、三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些理念?

(2)材料二体现了启蒙运动中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是否矛盾。

3.(2015·文登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思想主张相似的主要原因。

4.(2015·吉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到19世纪30和40年代,法国的共和派与英国的激进民主派都感到上当受骗了,他们曾在各自的国家里,以起义和示威游行的方式,强行发动一次实质上的革命,此后又都被抛弃,没有获得选举权……一些受尊敬的经济学家告诫工人们说,不要期望这个制度会改变得合乎他们的心意。由此,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并且要以主要由思想家设想出来的新制度来完全地代替现今的制度。——[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激进民主派”所发动的“实质上的革命”。这次“革命”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2)欧洲工人阶级“摧毁现行制度”最初的尝试是指哪一运动?据材料概括说明“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的原因。

5.(2015·日照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黄遵宪等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

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

哲学家张申府认为民主政治就是一种与人为善,尽其在我,各得其所的政治。他晚年还说:

“西方各国的宪法内容最初乃起源于天赋人权说,天赋人权说源自中国的儒家思想。可知天赋人权自为吾家旧物,遗留于海外二三百年之久,今可知游子还乡矣。彼西方既采入儒家言以建民主,吾何为不可以西方民主还之于儒家乎?”——摘编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民主构想的因素。

6.(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

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答案精析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考向聚焦

考向一

[典例] (1)议会改革已是大势所趋,主张改革的政党占下院多数;得到多数选民支持;国王态度转变,同意改组上院;反对派放弃抵制。

(2)巩固了议会下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责任制内阁运行模式已经成形;贵族对国家政治的控制受到削弱,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力;证明通过和平改革实现民主化是一条可行之路。

考向二

[典例] 审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这场涉及哲理的政治辩论的关键所在,一言以蔽之,就是确认占法国人口2/3的第三等级拥有何种地位”,可知辩论的焦点是第三等级的地位;第二小问,据材料从国王维护专制统治和第三等级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据《1791年宪法》和《1793年宪法》的规定可知,制定法律保障民众权利,从宪法内容可知,降低和取消对于公民的财产限制,扩大拥有选举权的公民的范围;第二小问,从革命运动、思想传播和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壮大等角度回答。

答案(1)焦点:第三等级的地位。

原因:国王实行专制统治,维护等级制度;第三等级占人口多数,是税收的主要承担者。(2)扩大:法律保障;降低、取消财产等限制。

因素:启蒙思想的传播;多次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考向三

[典例] 审题思路第(1)问,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由受国民党领导到党派平等。第(2)问,原因可从抗日战争影响角度来解答;影响可从政治民主化、进步力量以及对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影响等角度解答。

答案(1)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在宪政原则下地位一律平等。

(2)原因:抗战胜利,国共两党军事、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多数政党和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推动;美、苏等国际因素的制约。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民主力量,推进了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以后构建多党合作奠定了基础。

演练提升

1.(1)目的:防止政府专制腐败;尊重和保护人权;维护宪法的权威。

(2)差异:材料一侧重于公共权和公众对权力的监督权;材料二侧重于国家独立权。

原因:两国国情不同,法国是封建专制国家,当时任务是推翻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首要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解析第(1)问易错在不能对材料一反映的信息进行认真解读,然后归纳整合。如材料认为不知人权是政府腐败的原因,容易想到不重视人权的自然是法国原来的封建专制统治;“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联系《人权宣言》属于法国颁布的宪法的一部分,进而反映了对宪法的维护。第(2)问易错在不能做到对材料一、二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材料一中法国侧重个人的权利及对政府(公共权力)的监督,材料二中美国重视国家的独立权,要联系两国的情况(法国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美国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作答。

2.(1)人生而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三权分立。

(2)卢梭。私有制。

(3)矛盾。因为《独立宣言》宣称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而1787年宪法则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同等的权利。

3.(1)相同:宪法(或法律)与公民权(或公民自由)是不可分割的;突出强调法治。

不同:梁:强调宪法与民权相互保障;孟:法律限定公民与政体的自由程度。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腐朽势力阻碍社会进步。

解析第(1)问对比梁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梁启超认为“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但是孟德斯鸠认为“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第(2)问考查分析梁启超和孟德斯鸠两者思想主张。二者思想主张相似点很多,主要原因在于二者代表的阶级利益和依据的经济基础相似,同时都面临着腐朽的封建制度。

4.(1)宪章运动。

目的:取得普选权。

(2)尝试:巴黎公社。

原因: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

5.(1)特点:从社会发展尤其是政治形势变化的角度阐释民主;强调国家、整体利益,忽视个体的尊严和权利;从社会的多个层面审视民主,对民主的理解出现多元化局面。

(2)因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知识分子把民主政治视为救亡手段;从传统文化出发,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寻求与民主契合的观念。6.(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

(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等信息概括。第(2)问要从材料中归纳评价的要义即陈独秀主张唤起民众的觉悟,然后结合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组织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一) 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 例1 (2015·江苏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理论指导 1.《淮南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张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刘安作《淮南子》

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2.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3.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例2 (2015·浙江高考)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 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 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 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 理论指导 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评价。历史上的部分文献作品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历史真实的看法,所以会对当时历史真实有所修饰。因此其作品源于真实历史,又有别于真实历史。 2.确定历史文献的准确性,要求研究者既要判断文献中叙述的合理性,又要判断叙述人的可靠性。文献中描述的事件发生时作者是否在场,作者是事件的参与者还是观察者,作者准确描述这类事件的资格如何,作者对事件的感情成分有多少,事件的结果跟作者是否可能有利害关系等。 例3 (2015·海南高考)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 )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通用版届备战高考物理考前复习指导教案

通用版届备战高考物理考前复习指导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2012届备战高考:物理复习指导(一)要重视各章节的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体会基本物理思想 高考物理试题要求对物理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熟练灵活的运用,特别要求能把所学的有关知识和规律应用到运动和变化的物理过程中。中学物理课程中,典型的物理过程总共约60个。 例如在《相互作用》一章中有"力三角"、"动态平衡"、"斜面上分析静摩擦力"等典型情景,在《牛顿运动定律》一章中有"瞬时加速度"、"斜面"、"连接体问题"、"传送带"、"临界状态"、"小球落在竖直弹簧上"等典型情景;《电磁感应》一章中有"导轨上有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线框穿磁场"、"闭合线框中磁场随时间变化"、"二次感应"、"在地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等一些典型情景。 在大量习题泛滥的题海之中,要抓往少而精的反映典型物理过程的重要例题,认真做,重复做,边做边认真体会其中的物理思想和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 在总复习中,只要抓住这些典型的物理过程,对它的各方面的细节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就可以抓住解决这一类的一系列问题的共同线索,有利于举一反三,提高能力。在对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中,特别要注意易混易错的问题,如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判断、守恒定律应用的条件等。 复习中要注意体会基本物理思想,例如对于形象化的物理图景的想象和感受;简化的物理模型;恰当选择参照系;重视进行定性分析;重视估算;把握对称性、可逆性、特殊点等等。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受力分析的具体方法;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怎样选择和变换研究对象;怎样正确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怎样用图象表达物理过程的方法;逆向思维的方法等等。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Word版含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昆明一中月考,26)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这反映了清政府( ) A.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 B.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 C.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D.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 答案 B 解析“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反映了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 2.(2018·广州高三调研,28)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 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而战后“夷商自行转运……物充积于厦口”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放厦门,广州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反映清政府对外政策的

调整,故C项正确。 3.(2018·吉林二模,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 A.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 B.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 C.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D.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 答案 A 解析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李鸿章的话只能反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 项错误。 4.(2018·重庆高三11月调研,28)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 ) 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 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 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 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 答案 B 解析“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5.(2018·郑州一模,11)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

高考地理考前注意事项及应 试技巧

高考地理考前注意事项及应试技巧 一、几个值得关注的点: 关注地球运动:地球运动在近几年全国卷中每年都出现,而对这部分内容考核却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出几个特点:由静态考察向动态考察变化,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从全面向局部的变化,即呈现材料不在以完整的一幅光照图来呈现,而是注重局部和细微处的信息呈现,考察学生的想象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面到线和点的变化,主要关注切点、交点(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交点,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及这些点的空间运动变化的规律;由光照图到模拟图变化,不再以学生熟悉的图形作为命题背景,而是另辟蹊径由书本抽象出一种变式图式来考察。要密切注意文图和图文之间的转换,把所给图形或文字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利于解题。 遇到光照图的变式要多考虑,记住尽可能缺图补图、变式图还原,努力实现图图转换和图文转化或文图转化,这样变不熟悉为熟悉,许多问题不难解决。 关注气候:气象和气候是高考考察的又一个钟情点,气象现象和气候要素的变化要善于从成因角度去分析,任何现象的产生必然事出有因,影响因素要从现象的有无地带性规律性去思考,地带性规律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而非地带性现象的产生多由地面状况造成,而其中地形因素是重要的非地带性因素。有些现象要从所给的材料中去寻找答题依据,而不是单纯靠记忆来完成的。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一般笼统地说成是“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但要注意这主要指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半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是受西风的影响,有的地区要考虑地形的影响,如南美南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对一些小知识的放大考察是高考重要特点,如热力环流、如天气系统等,如果单独考察难度不大,而命题者往往把这类小知识放在大的解题背景中去考察,如考察大气环境问题中就可能会把热力环流、反气旋、锋面逆温等嵌入其中,往往不易发现解题点(或者得分点)。 关注人地问题:人地关系问题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人地矛盾的加剧必然带来许多环境问题,对这类问题要注意从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危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生物等)、对策(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和措施层面——从原因方面找,尤其关注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去考虑。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要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方面去寻求答题的依据(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的

高考物理的考前必看的知识点介绍.doc

高考物理的考前必看的知识点介绍 高考物理的考前必看的知识点 (1)光的传播,折射定律及折射率的概念与公式,临界角的概念,典型现象与实际应用,光的干涉与双缝实验现象原理图,光的衍射现象。 (2)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pV=nRT,注意气体对外做功和外界对气体做功的区别(热力学公式中正负号的问题)。分子动理论,两个分子势能(及合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的图像,布朗运动现象及解释,气体压强的微观表述,气体温度的意义,理想气体压强p、体积V、温度T三者间关系图像。 (3)波尔能级模型及其公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现象解释及其公式。 (4)天体中人造卫星轨道变轨。轨道变轨源于助推器提供的动力,当助推器加速度时,卫星的总能量提高,向更高的轨道跃迁(R变大),不过伴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最终卫星的速度却降了下来。 (5)电容的基本特性,与电路的联合命题。如果电路中的开关打开,则电容板上的电荷不变(相当于断路,电荷无法流动),如果开关闭合,电容相当于并联于电路中,电压不变,等于电源电压。 (6)理想变压器与远距离输电结合的电路问题。变压器电压电流比例关系式,交流电的远距离输电线路简化模型,各部分功率、电压、电流的关系,消耗功率的计算,等等。 (7)伏安法测定电阻的方法,注意电路选择内、外接法的依据。当然,如果缺少电压表,能用一个定值电阻与另一个电流表串联起来代替。高中物理有所有电学实验原理、操作、误差的详细解析,同学们需要的话,可以去下载。另外,E-r的考察也是一个热点。王尚个人认为电学实验的考察可能性比力学实验要大。

(8)自由落体运动。比如,一个物体自由下落,一个物体竖直上抛能否相遇的问题,确定好正方向,列出对应方程,根据数学推到来判断是否有解。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物理wuli.in应用案例。比如火车过弯道轨道应该有倾角,汽车过拱形桥、凹形桥,齿轮传动设备,游乐场的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等。 (9)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圆周偏转。很有可能是复合场问题的考察,粒子的偏转角等于对应的圆心角,把几何关系找对,画出粒子的轨迹图,在三角形中求解圆周偏转的半径。 (10)电磁感应、导体棒切割磁感线的综合题。这部分题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除受力要分析清楚外,功能如何转化,动量守恒与否,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如何应用等等,都可能考到。 高考物理的实验题解题方法 分时间 课标卷高考物理一共有2个实验题,物理实验题时间安排8-10分钟为宜。 析本质 高考实验题常以一个力学实验+一个电学实验的形式呈现,从近几年我省的高考来看,电学实验乃重中之重.从实验内容上讲,电学实验内容并不多,但是每年实验得分都不是很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千变万化,可以应用多种形式,各个角度断出题。 巧应对 不管实验题目以何种形式出现,其本质是从实验原理开始进行考查,只要我们从实验原理出发,就能够做到从容应对。我们应对的策略是:从基础出发,从实验原理出发,以不变对万变。把题归类,触类旁通。 高考物理需要注意的地方

高考物理总复习考前三个月选择题限时突破一

选择题限时突破(一) (限时:25分钟)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原子能量越小 B.在核反应中,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 C.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D.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出的光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的光也可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 B 解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能量减小,减小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故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高,A错误. 在核反应中,由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变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B正确. 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放出的电子,C错误;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1=-3.4 eV-(-13.6 eV)=10.2 eV,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的光子的能量E2=-1.51 eV-(-3.4 eV)=1.89 eV,故不能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错误. 15.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m=1 kg的小环套在倾角为37°的光滑固定直杆上,为使小环能够静止不动,需对它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则F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 图1 A.7.5 N,水平向左B.7.5 N,水平向右 C.13.3 N,水平向左D.13.3 N,水平向右 答案 A 解析对小环受力分析,根据平衡知识可知:F=mgtan37°=10×3 4 N=7.5 N,方向水平向左,故选A. 16.如图2所示,圆柱体为磁体,磁极在左右两侧,外侧a为一金属圆环,与磁体同轴放置,间隙较小.在左侧的N极和金属圆环上各引出两根导线,分别接高压电源的正负极.加高压后,磁体和金属环a间的空气会被电离,形成放电电流,若从右侧观察放电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1

[教育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2909138.html,]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教育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2909138.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 鸦片战争 1.所谓“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丧失部分独立自主权B.丧失部分领土C.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D.丧失大部分行政主权 2.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句话突出地反映了 A.清朝国力的雄厚B.清朝主张对外友好通商C.清朝统治者自我封闭的心态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合理性 3.下列关于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清朝遇到外来威胁时的一种民族自卫政策②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抵制外侵的作用③从历史发展来看,其消极作用甚于积极作用④其本质含义是断绝一切对外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足”即产品富足B.衣食住行之所需都可以自己生产出来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D.生产的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5.据资料统计,19世纪末,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七八百文,到鸦片战争前夕,每一两白银可兑换制钱一千六七百文。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白银价格上涨,制钱贬值B.鸦片大量输入中国,造成白银大量外流C.清政府实行白银回笼政策造成市场白银锐减D.清政府大量制钱,造成通货膨胀,导致制钱贬值 6.道光帝决定采纳林则徐等人的禁烟主张,主要是因为 A.鸦片贸易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B.鸦片贸易摧残了社会生产力C.鸦片贸易使中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D.鸦片贸易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7.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统治者企图阻止西方资本主义的传播B.英国旨在打开中国的大门C.林则徐实行了严厉的禁烟政策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8.虎门销烟前后,林则徐提出“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尚需回头,不因其违抗于前,而阻其日新于后”的主张,这表明林则徐 A.禁止同外国商人进行一切贸易来往B.十分注意把握对敌斗争的策略C.做好了对敌斗争的战争准备D.对世界形势发展认识不足 9.林则徐领导虎门以后,英国一些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地商会立即宣称,“中国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这表明①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②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③中英战争得必然的,禁烟运动则加速了这场战争的到来④禁烟运动的发生是必然的,中英战争的发生是偶然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④ 10.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通商口岸增至五处,但是据资料统计,战后中英贸易并没有显著增加,主要原因在于 ①战后鸦片大量输入的合法化②中国不需要英国商品③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固性④法美日益增长的竞争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在中英《南京条约》中,没有明确规定进口鸦片为合法贸易,但在“赔款”条款中补偿了英商销毁鸦片烟款600万元,这表明清政府 A.默认鸦片进口为非法 B.默认鸦片进口为合法 C.对鸦片进口的性质模棱两可 D.寄希望于中英两国日后解决鸦片问题 12.1849年,英国在对华外交官阿礼国上书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文翰说:“我们的政策就是面向那些必然引起改变现状的纠纷,制造那些纠纷,从而试图获得更多的利益。”这说明①英国对中英贸易现状非常不满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蓄谋已久的③清政府没有认真履行南京条约④英国企图突破南京条约诸约的束缚A.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对外通商口岸最多的省份是A.广东B.福建C.江苏D.浙江 1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①英法同俄国正进行克里米亚战争②美国南北战争一触即发③英法美俄四国携手联合侵略中国④沙皇俄国获得最大权益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 ①②③④ 15.《扩充洋务十条》载:“即如关税,洋人仅完厘半,而华人则勒索数成,盘查则洋船不敢谁何,华船则百般恫喝,以至华商人人气短,而不能自保之势矣。"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洋商在华关税优惠 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C.海关人员崇洋媚外 D.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16.《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当时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方案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B.洪秀全是农民运动领袖,不可能领导实施C.紧张的战争环境中无法实行D.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17.高度评价林则徐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主张坚决抵制外国的侵略 B.痛斥清王朝统治的吏治败坏C.倡言社会改革以摆脱危机D.开探求域外新知之先 18.《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B.中国茶丝生产的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 19.中国人自己撰写的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著作有①《四洲志》②《海国图志》③《康輶纪行》④《瀛环志略》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20.称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因为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C.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任务D.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21.19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拒绝西方列强提出的“修约”要求,这表明清政府 A.以民族利益为重B.厌恶西方列强支持太平军C.对西方列强疑虑、恐惧D.准备实行贸易保护 22.《天津条约》诸条款中,清统治阶级最难以接受的是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加南京等为通商口岸③外国人入内地游历传教④赔偿英法巨额战争费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高考数学考前3个月知识方法专题训练第二部分技巧规范篇第一篇快速解答选择填空题第2讲四种策略搞定填空题

第2讲 四种策略搞定填空题 [题型分析·高考展望] 填空题的基本特点是:(1)题目小巧灵活,结构简单;(2)答案简短明确,不反映过程,只要结果;(3)填空题根据填写内容,可分为定量型(填写数值,数集或数量关系)和定性型(填写某种性质或是有某种性质的对象). 根据填空题的特点,在解答时要做到四个字——“快”“稳”“全”“细”. 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稳——变形要稳,不可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力避残缺不齐;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 高考必会题型 方法一 直接法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通过数学计算找出正确答案.解决此类问题需要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有关性质或结论等,通过巧妙变化,简化计算过程.解题过程要灵活地运用相关的运算规律和技巧,合理转化、巧妙处理已知条件. 例1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B cos C =-b 2a +c ,则角B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π3 解析 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 即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 得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 代入cos B cos C =-b 2a +c ,得cos B cos C =-sin B 2sin A +sin C , 即2sin A cos B +sin C cos B +cos C sin B =0, 所以2sin A cos B +sin(B +C )=0. 在△ABC 中,sin(B +C )=sin A , 所以2sin A cos B +sin A =0, 又sin A ≠0,所以cos B =-12 . 又角B 为△ABC 的内角,所以B =2π3 . 方法二 由余弦定理,即cos B =a 2+c 2-b 2 2ac ,

高考物理考前指导

高考物理考前指导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江苏省栟茶中学高考物理考前指导 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宇宙物理学观测研究表明,遥远的星系所生成的光谱都呈现“红移”,即光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 A .遥远的星系正在向地球靠近,宇宙在收缩 B .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地球,宇宙在膨胀 C .遥远的星系发出的光传到地球上时频率变大 D .遥远的星系发出的光传到地球上时频率变小 2.电磁流量计广泛应用于测量可导电流体(如污水)在管中的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内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为了简化,假设流量计是如图所示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一段管道,其中空部分的长、宽、高分别为图中的a 、b 、c ,流量计的两端与输送液体的管道相连接(图中虚线)。图中流量计的上下两面是绝缘材料,前后两面是金属材料,现于流量计所在处加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上、下两面。当导电液体稳定地流经流量计时,在管外将流量计前后两表面分别与一串接了电阻R 的电流表的两端连接,I 表示测得的电流值。已知流体的电阻率为ρ,不计电流表的内阻,则可求得流量为 A .)(a c bR B I ρ+ B .)(c b aR B I ρ+ C .)(a b cR B I ρ+ D .)(a bc R B I ρ+ 3.图表示LC 振荡电路某时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容器正在充电 B .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正在增加 C .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 D .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 4.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向右以8.0m/s 的速度传播,某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 、b 两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论再经过多长时间,a 、b 两质点位移不可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再经过,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再经过,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再经过,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如图所示,S 为静止点光源,平面镜M 与水平面成θ角,当镜M 沿水平方向作振幅为A 的简谐运动时,S 在镜中所成虚像S ′的运动情况是 A 、在水平方向作振幅为2Asin θ的简谐运动 B 、在水平方向作振幅为4Asin θ的简谐运动 C 、沿S ′S 连线作振幅为2Asin θ的简谐运动 D 、沿S ′S 连线作振幅为4Asin θ的简谐运动 第5题

高中历史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1840鸦片战争(英) 18415三元里人民抗英(《申谕英告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8428《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654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1866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海关试办邮政 1872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1873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昭文新报》(汉口) 1877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 1882电话传入中国 1883—1885中法战争,打开中国的西南门户 1884新疆行省设立 1894兴中会成立,“振兴中华” 9黄海海战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4《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两半化程度;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三国干涉还 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反割台战争 俄国军舰在胶州湾“过冬” 1896“大清邮政局”建立(辛亥革命后改称中华邮政局) 8上海徐园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 189711德国占领胶州湾 12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18986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开始(维新变法中,《强学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 严复翻译《天演论》出版 18999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义和团运动爆发 年底袁世凯围剿义和团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9《辛丑条约》,沦为两半社会,此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 《定军山》,中国人民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06天津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建成 无线电报创设 朱执信《民报》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

考前三个月如何制定数量关系复习计划

考前三个月如何制定数量关系复习计划 距离考试还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不短,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关键就在这考前最后一段时间里。因此需制定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 首先,你需要在最多一个月的时间里,翻看资料书或者讲义,同时做些专项练习,检查下常考的各类题型,还有没有没能真正掌握的章节,及时查漏补缺,同时进一步夯实基础。其次,在接下来直至考前十天的时间里,建议大家做一些真题,把平时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两天或者三天做一套真题,上午行测下午申论真题演练,晚上以及第二天总结;同时建立错题集,把易错题整理下来。最后,考前最后十天,模拟考场考试,上午9点至11点模拟一套行测试题,下午2点到5点模拟一套申论试题,让自己并保持这种状态直至考试。 接下来再给大家提供几点在数量关系准备与考试方面的建议: 摆正心态。很多同学一开始就没有把数量关系列入整个复习计划内,认为数量关系较难,直接没有学习数量关系这一模块,或者准备把数量关系放在最后,有时间就做几个题,没时间直接蒙。据统计,70%甚至以上的考生能在120分钟内完成省考全部的120道题,你的竞争对手是从容的完成所有题,你在最开始的时间就感觉自己做不完,准备最后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就完全蒙,认真做题和边蒙边做肯定是有区别的。孔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取乎其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就告诉我们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如果你事先计算出,自己的努力刚好够达到某一目标,那么别人的竞争,再加上你努力过程中遇到的意外困难,都会让你事实上刚好不能实现期望值。每一个模块的存在都有原因,每个题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分值,考试还没开始,你就自己放弃了一个模块,如何能够取得好成绩! 克服恐惧心理。在部分考生心里已经把数量关系这一模块悄悄地贴上了“难”那么一个标签,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无论是数量关系还是其他模块,每个模块的题都是有难易梯度的,不会哪个模块的题全部都简单,也不会哪个模块的题都难,可能对于部分同学数量关系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但是也肯定有简单题,如果同学们之前认真学习了这一模块,是可以搞定12道左右的试题(也就是战略性的放弃3道)。 取舍有得。在考场上时间较紧,建议先做稍简单的题目,如果有题目一时间解答不出来,不妨先暂时放弃,等你把所有题目完成再回头去思考,千万不要因为一道题影响整场考试。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情况,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高效率的学习,最终取的好成绩。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含解析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四省八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沉浸在“施予恩惠以求羁縻”的迷梦中。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说明() A.清政府内部始终坚持“华夷之防” B.制度层面的藩属体系彻底崩溃 C.封建天朝体制的束缚依然严重 D.外交近代化阻碍清政府集权政治 解析:无论是鸦片战争后“施予恩惠以求羁縻”,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害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都说明“天朝上国”的传统藩属观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清政府的外交,故选C项;“始终坚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藩属体系并没有彻底崩溃,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理念的恐惧与排斥,与集权政治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2.[2020·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曾国藩家书载:“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材料所反映史实表明() A.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B.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掠夺开始“合法化” C.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开始举办洋务以反对外国侵略 解析:根据材料“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可知,此时为鸦片战争后期,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掠夺开始

“合法化”,故选B项;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与材料所述时间“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排除A项;《南京条约》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与材料所述时间“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举办洋务以反对外国侵略,与材料所述时间“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排除D 项。 答案:B 3.[2020·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1867年恭亲王奕讠斤(道光第六子)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大学士倭仁认为此举“以夷变夏”,“上亏国体,下失人心”,“甚为可耻”。奕讠斤驳曰“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犹以学人为耻”。而士大夫聚党私议不息,阻拦投考同文馆的人员,多方讥诋,斥奕讠斤为“鬼子六”。据此可知() A.顽固派被动接受新式教育 B.洋务派抛弃中国传统文化 C.西方科技不能适应中国国情 D.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举步维艰 解析:作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之一的奕讠斤在设立新式学堂中遭到顽固派的反对,说明近代教育变革艰难,故选D项;材料中顽固派坚决反对对西方知识的学习,排除A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但强调“中学为体”,排除B项;洋务派对西方科技的学习遭到反对不能说明西方科技不适应国情,排除C项。 答案:D 4.[2020·焦作市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考地理考前寄语

高三地理——考前寄语 一.考前提示 考前复习紧张而充实,相信同学们做得很好。临上考场我只想问你这些你注意到了吗? 1.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亚热带和亚寒带气候的纬度位置不同,自然带位置也不相同。 2.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地峡东侧这些地区远离赤道也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着热带雨林。原因何在?(纬度低气温较高;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重点需要注意的地区,高考可能会就这几个地方拿出来局部地区来考察,注意这几个地方的轮廓形状,盛行风和暖流) 4.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集中了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注意复习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环形分布) 5.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为何较冷?(秘鲁寒流);南美大陆西岸热带荒漠为何一直分布到南纬3度附近?(秘鲁寒流,离岸风形成上升流) 6.非洲大陆东岸赤道北侧附近(索马里海域附近)为何形成荒漠?(上升流。) 7.南美大陆东岸有一部分南赤道暖流往北去。(大陆轮廓影响) 8.巴塔哥尼亚高原离大西洋和太平洋都较近,为何形成的荒漠?(地处西风带,安第斯山的背风坡。) 9.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亚。 10.雪线的高度既受阳坡阴坡影响,又受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影响,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 11.各类气候的典型地区 (1)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2)地中海气候—地中海黑海地区;(3)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地区;(4)热带雨林气候—亚马逊平原地区; (5)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地区;(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欧大陆北部等,另外注意课本上的一些由于飞地带性因素所形成的的典型气候;具体见必修1课本P39,认真看图,注意图中出现的所有气候特征,要能分析出原因,尤其是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北美洲和中美洲,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地中海,红海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气候等。 12.南亚7月份盛行西南季风——由于南半球东北信风带北移偏转形成,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盛行西北季风——由于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移偏转形成,非洲几内亚湾附近赤道以北地区7月份盛行西南风——成因如南亚地区

2017版考前三个月(江苏专版)高考生物考前抢分必做

四、生态类 一、近六年考查角度剖析年份题号 31 (文字表述) 考查角度以冻原生态系统的特点为背景,考查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分析土壤有机物质积累的原 因以及用能量流动的特点解释食物链不会很长的原因。 31 (表格类) 本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和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 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密度的估算、生物2015 全国Ⅱ 31 (文字表述) 的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 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 新课标全国Ⅰ 2014 新课标全国Ⅱ 31 (表格类) 30 (文字表述) 本 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类型及定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不同群落的结 构特点等,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能够依据能量流动特点绘出食物网,以及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判断,生态系统的功能及 物质循环的概念的识记。 本题以常绿阔叶林的恢复为背景,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新课标全国Ⅰ 2013 32 (表格类) 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及结果;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能准确判断影响动植物垂直分层的因素;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新课标全国Ⅱ 新课标全国 31 (文字表述) 32 (文字表述) 此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基本知识,回归教材。 本题的知识点是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鹿角效应”的模拟实验分析,对实验的分析是本题的难点,解题时要从实验的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1 2016 丙卷全国Ⅰ 2012 析入手。 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题干信息写出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011 新课标全国 31 (文字表述) 根据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分析其种间关系,人类活动对野兔种内斗争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二、基本模型回归 1.种群的特征内涵及相互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及其成因和应用。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相关应用与分析。 4.群落的结构类型、特点及相互关系。 5.群落的演替及其相关规律辨析。 6.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网分析。 7.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考查,特别是能量流动图解、物质循环图解和信息传递图解。 8.辨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原理及相关调节机制分析。 三、热点模型预测热点模型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规律辨析 1.请根据下图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高考物理考前指导.doc

高考物理考前指导 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宇宙物理学观测研究表明,遥远的星系所生成的光谱都呈现“红移”,即光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 A .遥远的星系正在向地球靠近,宇宙在收缩 B .遥远的星系正在远离地球,宇宙在膨胀 C .遥远的星系发出的光传到地球上时频率变大 D .遥远的星系发出的光传到地球上时频率变小 2.电磁流量计广泛应用于测量可导电流体(如污水)在管中的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管内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为了简化,假设流量计是如图所示的横截面为长方形的一段管道,其中空部分的长、宽、高分别为图中的a 、b 、c ,流量计的两端与输送液体的管道相连接(图中虚线)。图中流量计的上下两面是绝缘材料,前后两面是金属材料,现于流量计所在处加磁感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上、下两面。当导电液体稳定地流经流量计时,在管外将流量计前后两表面分别与一串接了电阻R 的电流表的两端连接,I 表示测得的电流值。已知流体的电阻率为ρ,不计电流表的内阻,则可求得流量为 A . )(a c bR B I ρ+ B .)(c b aR B I ρ+ C .)(a b cR B I ρ+ D .)(a bc R B I ρ+ 3.图表示LC 振荡电路某时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容器正在充电 B .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正在增加 C .电感线圈中的电流正在增大 D .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大 4.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波向右以8.0m/s 的速度传播,某一时刻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 、b 两质点,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论再经过多长时间,a 、b 两质点位移不可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再经过0.25s ,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再经过1.0s ,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 .再经过1.5s ,a 、b 两质点位移第一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如图所示,S 为静止点光源,平面镜M 与水平面成θ角,当镜M 沿水平方向作振幅为A 的简谐运动时,S 在镜中所成虚像S ′的运动情况是 A 、在水平方向作振幅为2Asin θ的简谐运动 B 、在水平方向作振幅为4Asin θ的简谐运动 C 、沿S ′S 连线作振幅为2Asin θ的简谐运动 D 、沿S ′S 连线作振幅为4Asin θ的简谐运动 第5题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 在高三的地理考试之前,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法进行指导,才能引领自己走向正轨。下面就让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篇一 考前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会产生焦虑和不放心的情绪,因此越是到了后期,越是要重视心理、生理等的调适: 1.重视心态的调整,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 要把其它的烦心事抛在一边,不让烦恼和焦虑干扰自己的学习。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们精神饱满时,脑垂体会影响血液中肾上腺素,使代谢加速,兴奋提高,此时学习效率会相应提高,而如果情绪低落、消沉苦闷、厌烦急噪时,神经系统转向抑制,学习效率低下,还极易疲劳,因此轻松的情绪、良好的心态的调整不容忽视。 2.重视信心的激励,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 成功的学生与失败的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自信程度 的不同,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要相信只要每天努力了,每天都会有收获,要相信自己全心投入,必有回报。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处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之下,会使情绪处于消极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思想上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思维活动也显得呆板迟钝,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学习效率的低

下,因此充满乐观的自信、健康向上的情绪是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3.重视精力的调适,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千万不要让体力透支,进行无节制的加班加点,这种拼体力、拼精力的做法反而会得不偿失,要把最好的状态调整到高考期间,使自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重视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认为,长期沿着一条单调的思路去思考,特别容易造成疲劳与紧张,大脑运转就会失灵。因此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做适当地活动,放松自己,反而对学习有好处。 高三地理考前指导方法总结篇二 复习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此时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复习效率。一些学生平时没有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不重视复习策略的科学性,还是追求大而全的复习,面面俱到,网撒得过大,反而重点不突出,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应该对自己的缺漏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应试心理、答题规范、审题习惯等方面进行回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解决知识易错点、概念易混点、思维卡脖点、解题障碍点。同时根据考纲的要求,结合历年文综地理试题,突出抓好重点内容的复习,如经纬网图、区域图和等值线图和日照图的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