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mall Cell技术概述

曹汐
2013.11

内容提纲
? Small?Cell的概念 ll ll的概念 ? Small Cell的引入背景 SmallCell的引入背景 ? SmallCell的分类 ? SmallCell的应用场景 ? SmallCell的关键技术 ?S SmallCell面临的挑战 ll C ll面临的挑战
2

Small?Cell的概念 Small?Cell Small Cell的概念 Cell的概念
什么是Small?Cell? 什么是S ll C ll?
? Smallcell是一种
低功耗的无线接入 点设备,它工作于 许可频段,由运营 商管理,基于智能 化的技术为传统宏 蜂窝网络提供补充
? SmallCell可提升蜂窝网络覆盖和容量,可广泛应用于家庭、企
业,以及城市和农村公共区域 业 以及城市和农村公共区域
3

内容提纲
? SmallCell的概念 ll ll的概念 ? Small Cell的引入背景 Small?Cell的引入背景 ? SmallCell的分类 ? SmallCell的应用场景 ? SmallCell的关键技术 ?S SmallCell面临的挑战 ll C ll面临的挑战
4

Small?Cell的引入背景 Small?Cell Small Cell的引入背景 Cell的引入背景
? 无线数据业务爆炸性增长! ? 移动通信网络发展趋势将从承
载语音为主转为承载数据
? 各种智能终端和应用层出不穷
5

Small?Cell的引入背景 Small?Cell Small Cell的引入背景 Cell的引入背景
?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如何应对数据业务巨幅增长?
新增频谱
提升频谱利用效率
增加蜂窝密度
6

Small?Cell的引入背景 Small?Cell Small Cell的引入背景 Cell的引入背景
? 传统蜂窝网络建设方式存在种种挑战
物业协调愈发困难 物 愈发 难 既有站址续签困难
高频段、高损耗——深度覆盖困难
宏蜂窝密度接近极限 站址、天面资源稀缺
7

内容提纲
? SmallCell的概念 ll ll的概念 ? Small Cell的引入背景 SmallCell的引入背景 ? Small?Cell的分类 ? SmallCell的应用场景 ? SmallCell的关键技术 ?S SmallCell面临的挑战 ll C ll面临的挑战
8

Small?Cell的分类 Small?Cell Small Cell的分类 Cell的分类
?S SmallCell可按照覆盖面积大小和应用场景差异分为 ll C ll可按照覆盖面积大小和应用场景差异分为
? Femtocell ? Picocell ? Mi Microcell/Metrocell ll/M ll
9

Small?Cell的分类 Small?Cell Small Cell的分类 Cell的分类
分类 发射功率 覆盖半径 盖 径 用户容量 户容 应用场景 应 场
室内小面积覆盖区域 如:家庭、SOHO等
Femtocell
10 100 W 10s~100mW
10 20 10~20m
4 8# 4~8#
Picocell
? 室内型:<250mW ? 室内型:30~50m ? 室外型:<1W ? 室外型:50~100m
32~64#
室内或室外中小面积 如:中小企业、商铺 公共热点等 室外补盲覆盖场景 如:密集城区宏覆盖 阴影区域、小型建筑 室分信源
Microcell
5~10W
100~300m
~100#
Metrocell
5~10W
100~300m
室外补热覆盖场景 如:密集城区街道、 100~200# 大型体育场馆等人员 密集区域
10

内容提纲
? SmallCell的概念 ll ll的概念 ? Small Cell的引入背景 SmallCell的引入背景 ? SmallCell的分类 ? Small?Cell的应用场景 ? SmallCell的关键技术 ?S SmallCell面临的挑战 ll C ll面临的挑战
11

Small?Cell的应用场景 Small?Cell Small Cell的应用场景 Cell的应用场景
Macrocell
Femto …
Metrocell
Femto
Femto Femto
Picocell
Femto Femto Femto Femto
Microcell
相对于宏基站用于室 外连续覆盖 小基站主 外连续覆盖,小基站主 要应用场景可归纳为
? 补盲/补弱场景 ? 补热场景
12

Small?Cell的应用场景 Small?Cell Small Cell的应用场景 Cell的应用场景
补盲/补弱场景
?公寓式住宅、别墅 公寓式住宅、别墅 ?SOHO、底层商铺 ?酒店、公寓
补热场景
?校园宿舍 校园宿舍 ?餐馆、咖啡厅、茶馆 ?酒吧、KTV
Femtocell
Picocell
?高层写字楼 ?地下停车场 ?地下超市卖场 ?景区分散风景点
?写字楼 ?营业厅、电子/电器卖场 ?商场、超市、购物中心 商场 超市 购物中 ?医院、银行 ?车站、图书馆、展览馆 ? 密集商业街区 ?交通枢纽 ?大型体育馆、大型演出场所、会展中心
Microcell/ Metrocell
?村庄、小型分散聚居点 ?海岛、风景名胜 ?应急通信保障区域
13

内容提纲
? SmallCell的概念 ll ll的概念 ? Small Cell的引入背景 SmallCell的引入背景 ? SmallCell的分类 ? SmallCell的应用场景 ? Small?Cell的关键技术 ?S SmallCell面临的挑战 ll C ll面临的挑战
14

Small?Cell基站设备实现 Small?Cell S ll C ll基站设备实现 ll基站设备实现
? 硬件实现
? 基带处理
?
基于专用SoC芯片,实现高集成度、低成本、低功耗
? 射频处理
?
采用专用芯片,集成小信号处理、ADC/DAC、CFR/DPD等
? 软件实现
? 协议栈 应用 空口协议L1/L2/L3处理 加密 应用等 协议栈+应用:空口协议L1/L2/L3处理、加密、应用等 ? 可靠性:满足电信级设备要求
15

Small?Cell的关键技术 Small?Cell S ll C ll的关键技术 ll的关键技术
回传技术 传技术 干扰控制 移动性管理 SON 同步技术 LIPA
? 支持基于IP的灵活回传方式 ? 支持有线/无线等多种回传方案 ? 有效控制宏微之间分层网/异构网架构下的干扰 ? 有效控制海量小站无规划/弱规划下的小区间干扰 ? 有效解决宏微之间分层网/异构网架构下的移动性管理 ? 有效解决海量小站无规划/弱规划下的移动性管理 ? 使用智能化的SON技术实现自动启站、优化、维护,即插即用 ? 小站的无规划/弱规划、随机性需要SON技术及时优化网络、排除故障 ? 需要多种同步方案实现基站设备的频率同步和小区间时间同步 ? 特别是对于TDD系统,需要保证相邻小区间上下行时隙对齐 ? 采用合理的本地IP接入技术,卸载本地业务流量 ? 降低回传带宽压力和核心网处理开销 16

内容提纲
? SmallCell的概念 ll ll的概念 ? Small Cell的引入背景 SmallCell的引入背景 ? SmallCell的分类 ? SmallCell的应用场景 ? SmallCell的关键技术 ?S Small?Cell面临的挑战 ll C ll面临的挑战
17

Small?Cell面临的挑战 Small?Cell Small Cell面临的挑战 Cell面临的挑战
关键技术挑战 ? 回传网络 ? 干扰管理 ? 移动性 ? 建设维护 运营模式挑战 ? 成本控制 ? 市场定位 ? 业务模式 ? 增值业务 竞争技术挑战 ? Wi-Fi ? 传统DAS ? 有源DAS
18

关键技术挑战
回传网络 干扰管理 移动性 建设维护
? 回传网络的丰富程度影响SmallCell的发展规模 ? 回传网络的QoS影响业务质量和网络性能
? SmallCell的部署密度、规模、频点资源、接入模式等对 宏微之间和SmallCell间的干扰都有影响 宏微之间和Small Cell间的干扰都有影响
? Small Cell在Het Net网络结构下任然需要支持重选和切 SmallCell在Het-Net网络结构下任然需要支持重选和切 换等移动性管理和异系统互操作,满足业务体验的一致性
? SmallCell的站点规模巨大,给建设和维护带来难度 ? SmallCell的部署灵活、行为相对随机同样带来挑战
19

运营模式挑战
成本控制 市场定位 业务模式 增值 务 增值业务
? SmallCell需要用终端的成本实现基站的功能 ? SmallCell的成本和部署规模相互影响和制约
? SmallCell应用场景丰富,存在差异性 ? 不同场景下的产品定位和运维模式存在差异
? 市场定位的差异需要对应不同的商业模式 ? 商业模式对市场认可程度和部署规模存在巨大影响 ? 用户对设备硬件和技术不敏感,真正吸引用户的业务 ? 需要结合SmallCell产品特点和应用场景的差异性, 开发相应的增值业务,才能增强用户粘性
20

固液分离设备的述评

固液分离设备的述评 摘要:固液分离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固液分离设备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业产品。本文概述了固液分离设备的情况。简要评述了固液分离设备的制造业现状和固液分离设备研究与发展的概况。根据当今工业发展的特点,对几种不同液固分离设备的优缺点做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固液分离;技术;设备 前言 随着固液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固液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选矿、造纸、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和食品等。传统的固液分离设备主要集中在过滤、压滤、重力沉降和浮选等方面。随着矿物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利用,矿石日趋“贫、细、杂”,有用矿物经选别作业的后期处理日渐困难;在选矿所有领域中超细悬浮液的脱水是一个日趋重要的问题。于是,人们对固液分离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倾注了很多心血去研究开发新的分离技术与分离设备。 1 固液分离设备介绍 1.1 固液分离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固液分离设备在结构形式、分离效率、自动化水平、功能集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发展迅速,与欧洲发达国家产品性能差距越来越小,近年来其在制药行业应用不断广泛。很多要求固液分离设备的浆体中的固形物颗粒粒度都很细.且有越来越细之势,而且总的发展趋势是要求滤液的高澄清度和滤渣的低含湿量,以减少干燥和进一步处理的工作量、降低固液分离成本.突出的对象是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和污泥的脱水,这种料浆的浓度很稀(0.3%~1.0%),要先浓缩至3%~10%,而后进行预脱水,可由1%~5%浓缩至18%~40%,再用真空过滤、压滤、离心机等进行二次脱水.这就使得固液分离设备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就促使整个固液分离设备技术和设备围绕这些挑战而迅速发展。 同时固液分离设备在研究、消化、吸收国内外同类产品技术基础上,针对目前该类产品出现的普遍问题和结合国内污泥脱水的特点和要求,自行设计制造的具有当今先进水平的新型高效、连续作业的压力式固液分离设备,在印染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移动通信G技术概述

移动通信3G技术概述 2004-3-14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领域从原先的话音业务发展到增值业务。伴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迈向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则是两大移动运营商的必然选择。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 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WCDMA 全称为Wideband 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 (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中国移动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将原有的GSM网络升级为GPRS网络。 2、CDMA2000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1x被称为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3x与CDMA2000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 IS95网络。 3、TD-SCDMA 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是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3G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但目前大唐电信公司还没有基于这一标准的可供商用的产品推出。 三个技术标准的比较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为网络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和环境支撑的是() 收藏 A. 网络课程教学支持平台 B. 网络课程的内容 C. 网络及通讯技术 D. 网络课程的活动安排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互联网时代下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一个连续的、知识网络形成的过程,节点和信息源的连接。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D.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C

在制作powerpoint时,SmartArt工具的主要功能是()收藏 A. 可以快速制作图表 B. 划分段落 C. 绘图工具 D. 设置动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属于() 收藏 A. 智力因素 B. 非智力因素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B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确定选题后要进行的工作是() 收藏 A. 编写脚本

选择开发工具 C. 搜集加工素材 D. 教学设计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老师要重新认识到只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老师要重新认识到只要正确的引导和挖掘他们,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这是哪个学习理论的观点?() 收藏 A.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多元智能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收藏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D.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D 下来哪些媒体属于视听媒体() 收藏 A. 电视机 B.

第一章 LTE基站概述

第一章LTE基站概述 1.1 基站概念 基站是移动通信中组成蜂窝小区的基本单元,主要完成移动通信网和移动通信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管理功能,从狭义上就可以把基站理解成一种无线电收发信电台。换句话说,你的手机信号从哪里来,手机能上网、打电话都是因为你的手机(专业术语称为终端UE)驻留在一个基站上,在基站信号的覆盖范围内。 基站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仅仅属于网络架构中的一部分,它是连接移动通信网和用户终端的桥梁 基站一般由机房,信号处理设备,室外的射频模块、收发信号的天线、GPS、各种传输线缆等等组成。 下面将以基站接收信号,从室外到室内这样的顺序给大家介绍一下基站。 1.2基站室外设备 (1)首先需要通过室外的天线接收信号,天线也是我们在室外判断是否周围有基站最明显的标志。天线的形状如下图所示,类似扁平的长方体。

天线有很多不同的安装方式,下面列举了一些天线安装在不同地方的照片,当你看见这些天线,那么这个天线附近就应该有我们的基站了。

天线的各种安装场景 (2)天线接收的信号送往射频单元进行处理,远端射频模块(Remote Radio Unit),简称RRU。接收信号时,RRU将天线传来的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就是经过调制的,拥有一定发射频率的电波)转化成光信号,传输给室内处理设备;发送信号时,RRU将从机房传来的光信号转成射频信号通过天线放大发送出去。当然这只是简单地解释了RRU功能,其实RRU对收发信号还有很多其他处理,在后面的模块介绍里会介绍。 RRU有很多类型,在后面的模块介绍里会详细给大家列举。

(3)接收的信号经过射频模块RRU处理后,通过光缆传入机房内的信号处理模块。 (4)室外还有用于系统定位和提供时钟同步的信号的GPS模块,因为长的像蘑菇,也称GPS蘑菇头。 1.3 基站室内设备 (1)基站设备普通情况下,除了天线、射频处理单元RRU、GPS蘑菇头等设备安装在铁塔、抱杆等室外环境,其他的设备是安装在特定的机房内的,如果当前建站的地方处在野外或没有合适的建筑作为机房,则使用一体化机柜,下面通过照片给大家展示一下机房和一体化机柜。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什么是教育技术?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4.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是什么? 5.联系实际谈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6.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对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有什么指导意义? 7.学习理论有哪两个主要流派?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8.什么是传播理论?简述传播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9.信息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是如何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的? 10.什么是系统论?什么是教育系统论? 11.系统科学理论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何影响? 12.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对教育体制将产生什么影响? 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 14.简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第1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参考答案) 1.什么是教育技术? 答:教育技术这个术语于70年代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它是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设计科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提高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技术。它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即解决"如何教"和"怎样教好"的问题。 1970年美国总统咨询委员会从方法和方法论的角度下了另一定义,认为教育技术是设计实施以及评价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教育技术既不是单纯的物化技术,也不是单纯的系统技术,而是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关于教育技术的最新定义,其表述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答: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强调从学习者的角度,利用系统方法组织教学过程,优化协调教学资源。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领域: (1)教育媒体技术 主要涉及教育中的硬件和软件和软件技术。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教育信息的传播与传达传输技术 ②教育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技术 ③教育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技术 ④教育信息的显示与拷贝技术 (2)教育设计技术 教育技术除了包括教育中的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外,还包括无形的智能形态的教育设计的技术。教育设计的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起作用的方法、技巧和理论。它涉及如何选用教材和教具,安排教学活动的计划、分组,教学过程的控制,评价、管理、策略等问题。这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①教育系统技术 ②教育心理技术 ③教育计划技术 3.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答:以美国AECT教育技术94定义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固液分离技术概述与研究趋势 摘要:固液分离技术是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技术之一。固液分离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工业产品。本文概述了固液分离在主要工业领域应用的情况。简要评述了我国固液分离设备的制造业现状和国内外固液分离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概况。根据当今工业发展的特点,作者对液固分离技术的今后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固液分离、技术、设备、应用与研究趋势 1、前言 液固分离是重要的单元操作,是非均相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化工、轻工、制药、矿山、冶金、能源、环境保护等应用非常广泛。在许多生产过程中,过滤与分离机构是关键设备之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许多过程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工艺过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制品质量、和能耗、环境保护等经济和社会效益。 2、固液分离的基本技术与选型设备 从原理上讲,固液分离过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沉降分离,一是过滤分离。固液分离设备也可以相应地分为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根据推动力和操作特征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种固液分离设备,如表1所示。品种繁多的固液分离设备使得用户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对于任意的固液分离向题,一般总可以找到一种最为合适的固液分离设备。但是,正由于固液分离设备种类很多,而一般用户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又缺乏深入了解,所以要在各种分离设备中找出最为合适的设备总是存在不少困难。因设备选型不当而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并不少见。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固液分离设备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在最近四十多年时间里国外发表了大量有关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文献。详细论述了各种固液分离设备的选型,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一般方法。在论述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一般方法中,以及固液分离设备选型的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七章 现代远程教育 主要知识点 ?一远程教育概述 ?二网络课程 ?三虚拟学习环境 ?四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 ?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 ?教育组织在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技术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 ?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 ?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主要用作个人自学。 一般认为,远程教育经历了由19世纪中叶兴起的函授教育;20世纪初兴起的广播电视教育;直到20世纪末期出现的现代远程教育三个发展阶段。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教育机构之间准永久性分离,通过多种现代传播媒体与技术实现非面对面的教育教学形式。 ?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因特网在远程教育领域的新兴应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的远程教育形态的出现与应用并不意味着否定和抛弃原有的远程教育形态。 ?最显著的特征: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 ⑴从教学媒体角度划分 –函授教学模式 –无线电广播教学模式 –电视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 试点学校的批准情况 ◆1999年,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所高校; ◆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27所大学;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14所大学; ◆2002,华南师范大学21等所高校成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 ◆现在全国有67所试点高校 试点学校的发展 ◆教育部已陆续批准67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2001年春季,在校学生达到24万人; ◆2001年秋季招生后,在校生将达到40万人以上; ◆255名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毕业生拿到学历证书,成为我国首批远程教育学历教育的首批毕业生。

移动数据通信技术概述

移动数据通信讲座 第一讲移动数据通信技术概述 张力军 (南京邮电学院南京210003)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移动数据通信和移动数据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核心技术、业务和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移动数据通信移动数据网移动数据业务移动IP 服务质量移动互联网 一、什么是移动数据通信 1. 移动通信网与移动数据网 近十多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已实现从模拟网向数字网的转换。移动通信网与固定通信网一样,不论从用户对业务的需求,还是从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以及通信设备研发生产商来看,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可以将后两个层次的业务通称为移动数据业务,例如,短消息,传真、电子邮件、文件、图像、浏览网页等。能为用户提供移动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网,又可称为移动数据网。也有专门提供移动数据业务而不提供语音业务的,称为专用移动数据网(或简称为移动数据网,或无线分组数据网)。随着技术的发展,语音和视频等实时业务将完全以分组数据的形式传送,那时,移动通信网也就完全变成了移动数据网。 2. 移动数据通信与无线数据通信 这两个术语的含义比较相近,但有一定的区别。它们共同点在于数据通信都是通过无线信道和网络进行的,而主要区别就在于“移动”与“无线”二词。“移动”一词表示通信终端的三种运动状态:归属区静止、运动和漫游(访问区静止),实际上“移动”主要是指“运动和漫游”这两种状态。因此,“移动数据通信”就是指终端在三种运动状态下都能进行数据通信。而“无线数据通信”一词主要含义是指在静止状态进行数据通信,但如果无线网络能提供漫游服务,那么这种情况下的“无线数据通信”也是“移动数据通信”。能提供无线数据通信最典型的例子是无线局域网(WLAN)。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逐步演进和相互融合,传统的无线数据网也能支持终端在运动状态下进行数据通信。那时,无线数据通信与移动数据通信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目前,如果分析和讨论的问题不涉及终端是否在运动中,只要不影响问题的实质,人们也常将这两种术语混用。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考点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重点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论 第二节 1、教育技术: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 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和无形的(智能形态) 两大类。单选或多选,小几率名词解释 2、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 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研究领域(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妥妥的多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教育技术的主要意义在于:利用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 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好发展。 4、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技术手 段的教育技术。这里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妥妥多选 5、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多选问几个阶段,单选问谁提出的,提了什么主张,重点) 视觉教育阶段(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 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视听教育阶段(戴尔提出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视听教学即为视觉材料、听觉材料或是其综合) 视听传播阶段 教育技术阶段(美国试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名为教育技术,从此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 第三节 1、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多选 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支撑教育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教育部于2004年12月(单选)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该 标准具体规定了相关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达到各等级的培训所需的基本内容。下面是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多选 第五节 一、学习理论(包含哪些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选择题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课程 论文题目: 年级/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日期: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TACS。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和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2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技术方案是我国首次向国际电联提出的中国建议,是一种基于CDMA,结合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高质量语音压缩编码等先进技术的优秀方案。 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数字化,具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丰富的业

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使得移动通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过去的补充地位跃居通信的主导地位。我国目前应用的第二代蜂窝系统为欧洲的GSM系统以及北美的窄带CDMA系统。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C-Netz,法国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目录 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第一代移动通信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由于受到传输带宽的限制,不能进行移动通信的长途漫游,只能是一种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多种制式,我国主要采用的是TACS。第一代移动通信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话质量不高、不能提供数据业务和不能提供自动漫游等。

【南邮】现代移动通信复习资料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1、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处在运动中进行的通信。 移动通信系统是移动体之间,以及固定用户与移动体之间,能够建立许多信息传输通道的通信系统。3移动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和双向传输(应答式)。单向传输只用于无线电寻呼系统。双向传输有单工、双工和半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4、移动通信按多址方式可以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第二章:移动通信信道 1、自由空间传播是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 2、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者d增大一倍时,[L fs]将增加6dB。 3、移动通信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 4、陆地移动通信信道的主要特征是多径传播,由于多径传播引起的衰落称为多径衰落。 5、多普勒频移公式: 例:若载波f c=900MHz,移动台速度v=50km/h,求最大多普勒频移? 解: 6、移动通信信道中的时间色散和频率色散可能产生4种衰落效应,这是由信号、信道以及相对运动的特性引起的。根据信号带宽和信道带宽的比较,可将信道分为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而根据发送信号与信道变化快慢程度的比较,可将信道分为快衰落和慢衰落信道。 第三章:组网技术基础 1、在移动通信网内,无线电干扰一般分为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和近端对远端干扰等。频率复用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频率利用率,在相隔一定距离以外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 同频干扰:同频小区之间涉及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的无用信号信号干扰称为同频干扰。 邻道干扰:邻道干扰是指相邻的或邻近频道之间的干扰,即邻道(频道)信号功率落入k频道的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 互调干扰:互调干扰是由传输设备中的非线性电路产生的。它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同有用信号频率接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的现象。互调干扰分为发射机互调干扰和接收机互调干扰两类。 阻塞干扰:当外界存在一个离接收机工作频率较远,但能进入接收机并作用于其前端电路的强干扰信号时,由于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非线性而造成的对有用信号增益降低或噪声增高,使接收机灵敏度下降的现象称为阻塞干扰。 近端对远端的干扰: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基站远的移动台A的到达功率,若二者频率相近,则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远的移动台A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抑制,甚至将移动台A的有用信号淹没。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的干扰。 2、克服近端对远端的干扰的措施主要有两个:一是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间隔,而是移动台端加自动功率控制,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 3、简单计算公式: 其中:Q:同频复用系数 r:小区半径 D:相距最近的同频小区的中心之间距离。 4、例:某移动通信系统一个无线小区有8个信道(1个控制信道和7个话音信道),每天每个用户平均呼叫10次,每次占用信道平均时间为80s,呼损率要求10%,忙时集中系数为0.125。问该无线小区能容纳多少用户? 解:1)根据呼损的要求及信道数(n=7),求总话务量A。可以利用公式,也可查表求得A=4.666Erl。2)求每个用户的忙时话务量A a 3)求每个信道能容纳的用户数 m 4)求系统所容纳的用户数 5、例:设每个用户的忙时话务量A a=0.01Erl,呼损率B=10%,现有8个无线信道,采用两种不同技术,即多信道共用和单信道共用组成的两个系统,试分别计算它们的容量和利用率? 解:1)对于多信道共用系统:已知n=8,B=10%,求m,M。 由表得A=5.597Erl 因为(用户/信道) 所以M=mn=70×8=560(用户) 所以得 2)对于单信道共用系统:已知n=1,B=10%,求m,M。 由表得A=0.111Erl 因为(用户/信道) 所以M=mn=11×8=88(用户) 所以得 第四章:数字调制技术 1、GMSK(GaussianFilteredMinimumShiftKeying):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2、GMSK的产生:GMSK是由MSK信号演变而来。产生GMSK信号时,只要将原始信号通过高斯低通滤波器后,再进行MSK调制即可。所以GMSK信号的产生方法有很多。产生GMSK信号最简单的方法是

最新完整固液分离技术知识

职业教育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离子膜烧碱生 产操作》课程教学方案 淄博职业学院《离子膜烧碱生产操作》课程教学方案 教师:序号: 讨论提问法、任务教学法——理论+实训

P 自来水 压缩空气 固 体 泥去配水罐 来自凯膜过滤器 来自浮上澄清桶 V0111 洗泥池 P0112 泥浆泵 M0101 板框压滤机 V0122 压滤盐水罐 P0114 压滤盐水泵 图1-65盐泥压滤操作工艺流程示意图 沉降空气中的尘粒会受重力作用逐渐降落到地面,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沉降。 重力沉降首先以简单的刚性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为例,讨论沉降速度的计算、分析影响沉降的因素,简要介绍沉降设备的结构或操作原理。 ⑴自由沉降与沉降速度(重点) ①沉降速度 图1-66 颗粒在静止介质中降落时所受的作用力 一个球形颗粒在介质中作重力沉降运动所受到的力为: 重力g d mg F s g ρ π 3 6 = =(1-65) 浮力g d g V F s b ρ π ρ3 6 = =(1-66) 阻力 2 2 u A F d ρ ζ =(1-67)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原盐 ma F F F b d g =-- (1-68) 可得 ()ζρ ρρ34-= s t gd u (m/s ) (1-69) ② 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 a 颗粒的体积浓度 当颗粒的体积浓度小于0.2%时,理论计算值的偏差在1%以内。当颗粒浓度较高时,发生干扰沉降。 b 器壁效应 当器壁尺寸远远大于颗粒尺寸时(例如在100倍以上),器壁效应可忽略,否则应加以考虑颗粒形状的影响 c 同一种固体物质,非球形的颗粒的形状及其投影面积A 均影响沉降速度。颗粒形状与球形的差异程度,可用它的球形度来表征。 ⑵ 重力沉降设备 ① 降尘室 通过重力沉降从气流中分离出尘粒的设备称为沉降室如图1-67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含尘气体进入降尘室后,因流道截面积扩大而速度减慢,只要颗粒能够在气体通过的时间内降至室底,便可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如图1-68所示。 设颗粒沉降至室底所需时间为t θ,则 t t u H = θ (1-73) 设气体通过降尘室的时间为θ,则 u L = θ (1-74) 尘粒被分离出来的条件为 t θθ≥或t u H u L ≥ (1-75) 图1-67 降尘室 图1-68颗粒在降尘室内沉降情况

移动通信概述论文

本文由northcapture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移动通信 2010 年 5 月 20 日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 伍明铭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本文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 1G 到 4G 各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关键技术,展望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通信;GSM 技术;CDMA;MIMO-OFDM 中图分类号: TN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372-2112 History and Tren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U Ming-ming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cused on the generation of 1G to 4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key technology .At last,it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 technology; CDMA; MIMO-OFDM 1 引言 2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通信技术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和应用,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同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移动通信特别是蜂窝小区的发展,使用户实现完全的个人移动性、可靠的传输手段和接续方式,逐渐演变成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工具. 近年来,移动通信业务的迅猛增加使移动通信技术受到来自容量和带宽两方面的巨大挑战,频谱资源匮乏的矛盾十分突出. 同时,移动计算、高速互联网和图像等多样化需求要求移动通信网能够综合语音、数据等不同业务进行动态带宽分配,并有提供宽带无线信道的能力. 目前在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技术以及第二代数字的、以语音为主的窄带移动通信技术后,第三代以高速互联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为目的的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投入商用,同时, LTE、UWB(超宽带无线通信)、WiMax 等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大力的研究和试验中. 移动通信诞生于 20 世纪初, 20 世纪在 40 年代以前,初步进行一些传播性测试并在短波的几个频段上进行通信应用,如 20 年代初的 2MHz 频段的警车无线调度系统.其工作于单工或半双工方式.40 年代至 60 年代后期,发展了一些具有拨号、半双工功能的移动通信系统,但这些停留在专用系统的水平上.这些系统基于噪声受限原理,采用与无线广播和广播电视相同的方式.这种系统实现较容易,但同频系统必须距离足够远,使同频干扰电平远低于接收机的接收门限. 而且整个系统没有频率复用,支持的同时工作的用户数量有限,因此,系统存在容量受限、系统功能薄弱、频率利用率低和质量差 [1] 等局限性 . 1971 年贝尔实验室论证了蜂窝系统的可行性后,各国对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进入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阶段. (1) 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

现代教育技术前沿概论

现代教育技术前沿概论 1.基本的理论概念 2.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新模式 3.新的教育技术研究或应用的新模式、新范畴 基本的理论概念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活动理论 3.分布式认知理论 4.情境认知理论 5.创新推广理论 6.认知属性理论 7.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基本理论 8.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是学习者同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2.学习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学习者同他人的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际间的会话与协商是产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 3.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不能离开实际生活而在头脑中抽象出虚无的、孤立的事实和理论。 4.学习的发生要借助先前的知识,在一定的资源和工具支持下进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注重协作学习 ◆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一种重在把活动系统作为分析单

元的社会文化分析模式。 典型的分析框架认为这种活动系统包括主体、客体、工具、分工、共同体和规则等要素。 活动理论 工具、符号 生产 主体客体结果 消耗 交流分配 规则、惯例共同体分工 活动理论 乔纳森指出了活动理论的三个特点: 一是一个社会文化分析的模式(所有人类活动都是处在由人和物组成的社会大系统中); 二是一个社会历史分析的模式(所有人类活动都在与时俱进且分布在个人及人们的文化中); 三是中介行动的理论,关注行动者和其文化工具,文化工具是活动的中介。 分布式认知理论 分布式认知理论是赫钦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认为要在由个体与其他个体、人工制品所组成的功能系统的层次来解 释认知现象,他认为认知具有分布性,据此提出了一个研究认 知的新的分析单元?a?a功能系统,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要在这 个超越个体的分析视野中强调认知在空间、时间上和在个体、 制品、内部及外部表征之间的分布性,并且要求在工作情境的 层次上解释人类活动中的智能过程是如何超越个体参与者之界 限的。 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新的分析单元 ●认知的分布性 ●对交互作用的关注 ●关注表征状态的传播及转换 ●人工制品的地位 ●信息的共享 ●重视具体情境和情境脉络

移动通信试题

移动通信工程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一、填空题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可分为单向通信方式和双向通信方式两大类别,而后者又分为单工通信方式、双工通信方式和(半双工)通信方式三种。 2.单工制通信就是指通信的双方只能(交替)地进行发信和收信,不能同时进行。 3.双工制通信就是指移动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发信和收信,这时收信与发信必须采用不同的工作频率,称为频分双工。 4.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码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 5.目前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的调制技术主要有(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和线性调制技术两大类。 6.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话音编码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 7.移动通信网无线区群的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中心激励和(顶点)激励。 8.移动通信网无线区群的中心激励是指基地台位于无线小区的中心,并采用(全向天线)实现无线小区的覆盖。 9.移动GSM网络中,选择无线小区模型的基本原则是在考虑了传播条件、复用方式、多重干扰等因素后必须满足(载干比)的要求。 10、频分双工是指通信双方同时收信、发信,这时收信与发信必须使用不同(工作频率)。 11、GSM中采用调制方式为(GMSK或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12、GSM声码器采用规则脉冲激励长期线性预测编码RPE-LPC,传输速率为(13kbit/s) 13、每个发射机都有自己唯一的代码,同时接收机也知道要接收的代码,用这个代码作为信号的滤波器,接 收机就能从所有其他信号的背景中恢复成原来的信息码,这个过程称为(解扩) 14、半双工制是指通信双方,有一方使用双工方式,即收发信机同时工作,而另一方则采用(双频单工)方式。 15、TDMA系统是在每帧中可以分配不同的(时隙数)给不同的用户 16、一方面要求馈线的衰耗要小,另一方面其阻抗应尽可能与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和天线的输入阻抗(相匹配) 17、馈线的主要作用是把发射机输出的射频载波信号高效地送至天线,一方面要求馈线的衰耗要(小),另 一方面其阻抗应尽可能与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和天线的输入阻抗相匹配。 18、对馈线要求一方面馈线的衰耗要小,另一方面其阻抗应尽可能与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和天线的输入阻抗(相 匹配)。 19、FDD分配给用户的物理信道是一对信道,占用(两)段频段 20、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带通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输。这个带通信号叫做 (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 21、把基带信号转变为一个相对基带频率而言频率非常高的带通信号以适合于信道传输。这个带通信号叫做 已调信号,而基带信号叫做(调制信号)。 22、移动通信中的干扰有邻道干扰、(同频道干扰)、互调干扰。 二、单项选择题 1.移动通信使用的极低频频段的频率范围为(A)。

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移动通信发展概述 读书报告 讲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听了彭胜亮老师的“移动通信发展概述”讲座后,才发现身为一名通信系的学生,我对通信的概念及其发展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但同时也激起了我对它的兴趣,促使我加深了对它的了解。 以下是我听了彭老师的讲座后,在课上与课后所了解的有关通信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通信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采用任意方法,任意媒质,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地传送到另方。 通信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解释,在出现电波传递通信后通信(Communication)被单一解释为信息的传递,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然而,通信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传递消息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在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中,利用“电”来传递消息的通信方法称为电信(Telecommunication),这种通信具有迅速、准确、可靠等特点,且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空间、距离的限制,因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现今因电波的快捷性使得从远古人类物质交换过程中就结合文化交流与实体经济不断积累进步的实物性通信(邮政通信)被人类理解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阻碍。 在古代,人类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符号、身体语言、眼神、触碰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在现代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甚至视频电话等各种通信方式。通信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经

济的效率,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 二、无线通信的兴起 无线通信与早期的电报、电话通信不同,它不是依靠有形的金属导线,而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信息的。早在2000多年前,人类就已发现了电和磁这两种自然现象,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摩擦生电、静电、瞬时放电这些简单的电现象;至于磁,则被看作是某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人类第一次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是在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Oersted)偶然把一根导线同一枚磁针并排放着,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他十分惊讶地发现,磁针几乎转了90度,而当电流以相反方向通过时,磁针向相反方向偏转。这个发现当时在科学界引起了轰动,因为这说明电能生磁。电流既然可以产生磁性,那么磁能否产生电流呢? 之后,法拉第历经十多年的探索与实验,终于在1831年得出了一个永久性磁铁同一导线作相对运动时,会在导线中产生电流的结论。这就是物理学上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 而麦克斯韦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提出的核心思想:电场和磁场不是彼此孤立的,

移动通信技术说课材料

移动通信系统 1. 下列哪一个不是3G标准中最受关注的() D A.WCDMA B.CDMA2000 C.TD-SCDMA D.CDMA95 2. 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C A.移动交换中心(MSC) B.拜访寄存器(VLR) C.移动台(MS) D.基站收发信台(BTS) 3.高层建筑物上信号理想,但切换频繁,通话困难称为()A A.乒乓效应 B.孤岛效应 C.切换效应 D.屏蔽效应 4. 在多址接入FDMA、TDMA和CDMA系统中,______CDMA____频谱利用率最高,系统容量最大。 5. GSM系统安全性管理中鉴权是基于GSM系统定义的鉴权键ki。GSM用鉴权算法_____A3______和伪 随机数RAND产生加产加密数据符号响应SRES,用密钥算法____A8_______产生加密解密密钥kc,用_____A5______同时在基站和移动台进行加密和解密。 6.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网络结构基于GSM系统来实现,语音部分仍然采用原先的基本处理单元, 数据部分主要引入了几种心的网络单元____GPRS服务支持节点(SGSN)______、____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______和____分组控制单元(PCU)______。 7. TD-SCDMA采用了____接力______切换技术,这种切换技术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 切换技术。 8. 当几个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非线性电路时,会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频率组合,而对通信系 统构成的一种干扰称为_____互调干扰_____。 9. 基站子系统在移动网络中主要起中继作用,主要包括两大设备,分别是____基站收发台(BTS)______ 和_____基站控制器(BSC)_____。 10. 由于用户的可移动性,移动交换机必须具有特定的功能,移动通信网必须具有如____位置登记______、 ___越区切换_______、____漫游______等跟踪交换技术。 11. GSM系统短信中心给用户发送SMS短消息,如果用户忙,通过___慢速随路控制信道(SACCH)____ 信道发送;如果用户当前空闲,通过_____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_____信道发送。 12. 在CDMA系统CDMA系统的呼叫处理过程中,移动台在四种状态间转换;____初始化状态______、 _____空闲状态_____、_____系统接入状态_____、____业务信道状态______。相应的,基站也要进行四种处理;导频和同步,_____信道处理______、_____寻呼信道处理____、_____接入信道处理______、_____业务信道处理______。 13. TD-SCDMA中“S”有多重含义,包括____上行同步_____、___智能天线(SDMA)____、___软件 无线电____。 1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标准中最受关注的是基于GSM系统的WCDMA、___CDMA2000___和 ____TD-SCDMA____。 15. 在移动通信中,信号强度随移动台的距离而变化,即信号产生了衰落。信号衰落又分为慢衰落和快衰 落。慢衰落信号的变化的幅度取决于障碍物状况、工作频率、障碍物和移动台移动的速度。快衰落是指接收信号出现快速、大幅度的周期性变化产生快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分别是___多径效应_____和____多普勒频移_____。 16. 移动通信中由于用户的是可移动性,移动通信网必须是具有移动性管理功能,移动通信网移动性管理 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越区切换______、二是_____位置管理______。 17. 天线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方向图,增益,极化,带宽,辐射特性等。基站天线主要有___全向天线___、 ____定向天线____、特殊天线和多天线系统。利用天线机械不倾,电下倾改善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可用两种方法实现。只能天线可有效性降低网络中的同频干扰GSM系统中采用的是多波束智能天线。 18. 3G的标准化工作实际上是由3GPP和3GPP2两个标准化组织来推动和实施的。目前3G三大主要标准 分别为WCDMA、CDMA2000和中国提出的___TD-SCDMA___标准。 19. 跳频有慢跳频和快跳频两种,GSM系统采用的是___慢跳频____,其速率大致为___217跳/s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