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XX市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

讲话〕

同志们:

在迈进“十一五”这一新的重要发展时期的时候,市教育局党委、局长室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一致认为,我市基础教育经历了“十五”期间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之后,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学校品味,提高办学质量上来,努力铸就一批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整体实力,真正做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此,市教育局决定,从今年起连续用3年时间,开展“学校文化建设年”活动。作为这一活动的前期工作,我们于今年初下发了《关于四星级高中率先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通知》,同时决定召开这次普通高中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研讨会,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推进这一工程的开展。今天的研讨会召开的很成功,各四星级高中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措施、保障条件及今后的规划交流的都很透彻,分组讨论也很到位,对所有与会同志以很大的启发。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也算我个人的一个研讨发言,供大家参考。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五”前期和中期,各地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通过易地新建或原地扩建等方式推进星级高中建设,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这对有效缓解入学压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学校建设过程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感到,学校硬件建设虽然是一流的,但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相对薄弱,极大地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各地各学校从“十五”后期已开始关注学校的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具体表现在:一是调整发展思路,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新地位。各地各学校已经认识到,发展不能没有硬件,但就教育规律来讲,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不仅表现在硬件的改善上,更取决于内涵的丰富上。许多学校认为,如果说过去

学校还有可能借助政策的倾斜、地域的优势、传统的惯性来谋求发展的话,那么随着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后校际竞争将主要取决于学校整体文化的较量,“文化立校”是时代的选择、社会的选择、素质教育的选择。XX市一中明确提出“如果一所学校没有文化,这所学校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算是一所学校;如果一所学校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这所学校就很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些重视文化建设的理念对促进教育发展、学校建设,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二是明确思路,向文化建设要教学质量。亭湖区教育局和东台市教育局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东台中学、大丰中学、射阳中学、响水中学、上冈中学在对学校文化充分思考的基础上,都梳理出符合本校的实际的工作思路。他们认为,总体上思路要放在四个方面:一为长远规划,分步分期实施。二为系统整合,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的合力。三为强化个性,建立自己校园的文化品质。四为强化领导,以文化提升教学质量。无疑,这些思路都是正确而且行之有效的。三是起点不低,已经有了一个比较人文的文化建设风貌。现在无论是四星级还是三星级高中,总体上学校环境优美,气氛和谐,文化风气浓厚。其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优美育人空间,打造校园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管理行为,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学校都能够加强校园环境和人文风貌的建设,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和法律意识的强化,把校园变成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场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最终建立起和谐、融洽、民主、合作、友好的人际关系和客观公正、相互理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环境和良好的师生精神面貌。阜宁中学坚持将新课程实施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实施“感恩系列教育”,由校长亲自编写淮剧《无字碑》,师生很受教育。射阳中学将学校文化建设放在“七个着力点”,即着力于诚信校园的创建,着力于学生激情活力的引发,着力于生态校园的架构,着力于校本课程的研发,着力于信息校园的搭建,着力于办学品位的提升,着力于品牌学校的打造,进而“塑有大爱的名师,育有个性的英才,办有特色的名校。”所有这些举措,都将文化建设引向文化的本质和内核,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看到,取得的这些成效仅仅是初步的和表层的,从面上来看,“文化立校”的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确立,或者说这种思想还不根深蒂固,思考层面上也还比较肤浅,会前要求各地上报的规划方案准备不够充分,有3所四星级高中干脆就没有报,有的学校即使上报的也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大同小异,有应付之感。我们有的同志真实的思想是:学校文化是虚的,有钱就有硬的(物质文化)、教学质量是硬的;学校文化是悬的,文化是什么,现在什么都是文化,泛化了;学校文化是高

的,我们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学校文化是远的,我们还在为经费为还债为升学率而忙碌,顾不上;学校文化是洋的,我们现在还只是靠土办法穷办法办学校;学校文化是长的,长期自然形成,不是靠建设起来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将学校文化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

1、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一所学校的发展有诸多因素,如原有的基础条件,生存的社区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扶持等等,这些都属于促进学校发展的外部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在自身,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校本发展。在校本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学校文化这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对学校师生的行为方式和活动方式有极大的影响,它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成为激励全体成员的重要精神力量,引导全体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就需要建立在新型的文化基础上,需要丰厚的学校文化作为支撑和依托。新课程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开发和管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就包含在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文化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极大地促进课程的开发,极大地满足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实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迫切需要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学校文化为支撑,而课程改革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

2、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存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教育的发展表明,学校仅靠传统的资源优势未必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胜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缺乏文化支撑的学校建设是不科学的,不完整的,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特别是目前我市窗口学校在经过大建设、大发展之后,加强以文化建设为重要内容的内涵建设尤为迫切,只有物质和文化协调同步发展,才能改变学校粗放型、规模扩张型发展模式,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之路,也使得硬件和软件建设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形成学校的整体优势,才能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使各个学校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一张无形的手在洗牌,这张手就是学校文化。因此重建学校文化是新时期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

3、学校文化是维系学校成员的牢固凝聚力。马克思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