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公世系

宝公世系
宝公世系

宝公世系(戴公—唐末源流世系)

2018年11月15日至17日江西抚州会议研讨宝公世系定稿(和诩主持) 一世戴公:子姓,名撝,宋国第十一任国君,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799至公元前766年)。生于西周公元前824年岁次丁丑二月十六日寅时。于周宣王时官拜卿大夫,居亳州,始迁广陵。于公元前766年薨逝,享寿59载。陵墓筑于商丘西北五十里宋大夫村北二百米(即三陵台正中)。因有功于民深受百姓爱戴,万民所仰,西周王赐謚曰“戴”,始称宋戴公,封戴邑候,为戴氏得姓始祖。生七子:太子司空、公子文、公子衎、公子充石、公子好叔父、公子祝其、公子东乡克。

二世武公:子姓,名司空,宋国第十二任国君,在位十八年(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筑陵墓戴公左侧。武公佐夫人生三子:力、和、卢。生一女嫁鲁惠公,生子鲁恒公。

三世宣公:子姓,名力,宋国第十三任国君,在位十九年(公元前747年-公元前729年)。始以王父谥号为姓,(即武公为王,王父即武公之父子文公一一戴撝公),戴撝公为得姓始祖,武公、宣公以谥为氏,即由子姓改为戴姓。宣公卒后,弟和立,即穆公继位,筑陵墓于戴公右侧。宣公妣高夫人生三子:宝、简、与夷。

穆公:子姓,名和,宋国第十四任国君,在位九年(公元前728年-公元前720年)。生子:冯(ping)。

卢公:

四世宝:戴姓,名炎,庶长子,始以曾祖父谥戴为氏,(戴宝公)为戴姓开姓始祖,宋之卿大夫。妣孙夫人生二子:肃、翟。

简:

殇公:名与夷(宣公之子),在位九年(公元前719年-公元前711年) 。宣公卒传位于弟和即穆公,穆公卒传位于与夷即殇公。

五世肃:宋之卿大夫,居润州之祖。妣孔氏生子:狄。

六世狄:名若,宋之卿大夫。妣罗氏生二子:庄、英。

七世庄:名材,宋之卿大夫。妣孙氏生二子:惠、意。

英:

八世惠:宋之卿大夫。妣杨氏生三子:孝、义、礼

意:

九世孝:宋之卿大夫。生子:敏。

义:生子:敖。

礼:

十世敏:

敖:宋之卿大夫。生子:景。

致:

十一世景:宋之卿大夫。妣胡氏生二子:桓、桢。

十二世桓:宋之卿大夫。妣许氏生子侄辈:騭、隐、阴。

桢:

十三世騭:

隐:妣朱氏生子:梁。

阴:

十四世梁:宋之卿大夫。妣何氏生子:懿。

十五世懿:宋之卿大夫。妣周氏生二子:哀、襄。

十六世哀:生子:祖癸、仲乙。

襄:

十七世祖癸:妣羊氏生子:盈之。

仲乙:

十八世盈之:宋卿大夫,(注:秦始皇统一中国西元前221一一202年)偃王二年同不胜公问教于孟子,盈之公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子曰:今有人曰,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若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日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一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子评曰,行政之难其忧所蕴,虽问之简深沉可见也,戴盈之是为诚敏之人也(详见通史)。妣徐氏、继妣马氏生子:丙申。

十九世丙申:字显然(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5年)任汉高祖为萧何相府长吏,妣冯氏继妣姜氏生子:岑。(注:《浙江戴氏通鉴载:温公子,丙申》)。

二十世岑:妣蒋氏生二子:祖迪、野。

二一世祖迪:字紫之,汉惠帝时为光禄大夫,始居汝南平兴。妣田氏生子:辛。

二二世辛:西汉惠帝(前194—前188年)时官拜光禄大夫。生子:懿。

二三世懿:生子:庚。

二四世庚:生子:垓。

二五世垓:名协,汉武帝元光(134—前129年)时为敖成太守。生子:详。

二六世:详,生:珣。

二七世:珣,生:凙。

二十八世泽:河南太守,生二子:仁、德。

二十九世:仁:字君延,德公之兄,居商丘,官光禄大夫,幼习儒业,妣冯氏生子:聖、长乐、穉。

德:字延君,汉宣帝元康戊午(前67年)为西汉信都太傅,以经授徐良,官至石氏渠阁博士。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删礼记85篇,号“大戴礼”愽士。妣李氏。

三十世,聖:字次君,仁公之子。同叔父戴德同师于后苍,汉宣帝时为石渠阁博士,官九江太守。于甘露三年(前51年)参与未央宫“石渠阁论议”,删礼四十九篇,号称“小戴礼”。原配梁氏续配王氏俱封诰命。生子:道、遵。

三一世遵,生二子:涉、涌。

三二世涉:汉光武戊子年(公元29年)官拜大司徒,迁居汝南(详参二十四史)。

涌生子:慿。

三三世慿,字次仲居汝南,年十六郡举明经,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公元56—57年)官拜侍中,中元元年(公元56年)丙辰正旦,朝贺百僚毕,帝令群臣说经,凭遂重座五十余席。时人赞曰,“解经不穷戴待中”。东汉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7年),旨迁亳州(安徽)谯国。在职十八年,

以侍中兼领虎贲郎中,诏赐东园梓器,钱二十万在职十八年,妣封兖国夫人。生子:碧龍、節、良。

三四世碧龍,名恢,字彻,官尚书。妣刘、庄、赵三氏生子:蘩。

節:

良:讳衡字叔鸾,汝南慎阳人,东汉隐士,曾祖父戴遵。才高倨傲,论议尚奇。隐居江夏山中,后迁桐庐白云源,优游不仕,以寿终。

三五世繁:字永荣妣谢氏躬耕田园经营商业。

三六世封:字平仲,戴封字平仲,济北刚县(今宁阳县)人。十五岁去太学,拜癎令东海申君为师。后举孝廉,任光禄事,再迁中山相。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出任太常,卒于任上。生三子:仲阌、仲阏、仲阕。

三七世仲阌:迁会稽(绍兴) 。

仲阏:字阳加,东汉顺帝阳嘉壬申年(132年)迁徒会稽经商无心仕途。生子:荆。

仲阕:

三八世荆:字碧撵号碧夔。晋朝初期汉冲帝时(公元145年)任越州牧,从谯国郡迁会稽山阴。生子:德彟、恢。

三九世德获:字获,隐于润州严教子孙。妣邵氏生二子:季赟、季贷。

四十世:季贇:

季贷:字恢,据宋高僧传载,侃公是玄觉禅师祖,居润州,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官拜尚书。生子:績。

四一世績:生子:烈。

四二世烈:生二子:昌、濟。

四三世昌:生:渊、邈。

濟:字尚理,西晋永嘉怀帝时(公元307—312年),官尚书侍郎,永嘉初年迁徒金陵(今江苏南京),唐修谱时唐太宗命公为江南诸戴之祖,即江南诸戴始祖。葬上元县小郊村,妣刘氏生子:夔、綏。

四四世渊:字若思,少好逰侠不拘操行,举孝蒹累官豫章太守加振威将军,领义军都督讨贼有功赐爵秣陵侯。晋元帝时(公元322年),王敦作乱,进骠骑将军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謚曰简。

邈:渊弟,字望之。少好学,尤精《史》《汉》,才不逮若思,儒博过之。弱冠举秀才,寻迁太子洗马,出补西阳内史。永嘉中(307—313年),元帝版行邵陵内史、丞相军谘祭酒,出为征南军司。卒官,赠卫将军,谥曰穆。生子:谧:

夔:字从蕲,号道一,官中书侍郎。西晋怀帝永嘉初,奉父命从琅琊王睿(后东晋元帝317一一322)渡江避难(八王之乱),迁金陵上元县小效村,躬耕田园琴书自误娱乐。

綏,生三子:述、逵、逯。

四五世谧。

述:

逵:字安道,号剡溪,少年博学(公元326一一395年东晋雕塑家),善属文工书画,能鼓琴,其余巧艺床靡不毕综.太宰武陵王唏闻其善鼓琴,使

人召之,公对使者说安道不为王门伶人,后徙居会稽剡县(浙江),公性高洁以礼度自处,孝武帝时累征不就,曾塑会稽山阴灵玉寺作木雕无量寿佛及肋待菩萨隐于幕后,听取意见反复修改三年始成,称当世三绝。卒于太元乙未(公元395年)。妣刘氏生二子:勃、顒。

逯:字安丘,骁勇多权略,常从谢玄征伐,以武勇显绩,谢玄尝诮曰,卿兄弟志荣何殊逯曰,下官司不堪忧,家兄不改其乐,以军功封广陵侯、官司至大司农。

四六世勃:名御,有父风善琴父卒,不忍复奏,乃造新弄,义熙初以散骑常待征,不起,见桐庐多名山,兄弟共逰故而留居。生子:硕子。

顒:字仲若又名彦福(公元377—441),戴逵次子,是著名的雕塑家、诗文家、音乐家。戴颙在“竹林精舍”研读音乐,抚琴整弦,创作了十八部曲,其中“游弦”、“广陵”、“止息”三曲为代表作。戴颙将传统琴曲《何尝》、《白鹄》加工修改成《清旷》一曲。所传《戴氏琴谱》4卷(今佚),是记载中最早的谱集。官同州教授,他还著有《逍遥论》《月令章句》、《丧礼杂义》、《礼记中庸传》。戴颙承父风,屡徵不仕。兄弟二人隐居浙江桐庐自娱书画琴,据《会稽县志》卷六30页记载,戴颙墓在剡县(今嵊县)北一里(剡山)。

四七世硕:字喜千,南朝会稽(浙江绍兴)人。贩紵布为生,生三子俱能修立。山阴有陈载者,家富,有钱三千万,乡人咸云:“戴硕子三兒,敌陈载三千万钱。”妣邹氏,生三子:延寿、延兴、法兴(延福)。

四八世延壽:字涉,太常寺卿,善書法。(江苏金坛支系)

延興:字汘,良州司户。

法興(延福):字元高(公元414-465),会稽山阴人,旌阳礼村戴氏之祖。元嘉中得彭城王劉義康青睞,以為記室令史,孝建元年(454)加建武將軍、南魯郡太守解舍人侍候太子於東宮,南朝宋大明二年(458)封吳昌縣男轉太子旅賁中郎將。孝武崩,廢帝即位(公元459年),法興遷越騎校尉,後為廢帝所忌賜死,時年52岁,死一宿,二子又被杀。太宗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平反。妣黄氏生子:伯理。

四九世伯理:字施(法興之子)同父被害。妣汪氏,生子:道闬。

明宝:南东海丹徒人。亦历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清河太守;迁宣威将军、晋陵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四百户;复为安陆太守、加宁朔将军、游击、骁骑将军、武陵内史、宣城太守,顺帝骠骑司马;升明初(公元477—479年),年老,拜太中大夫,病卒。生二子:敬、

五十世道閈:讳节字灵珍,幼年祖父、父親被害,秦始二年平反襲封男爵。妣尹氏生二子:季皩、季恢。

敬:

五一世季皝:名節,隱居民間琴书自乐。妣许氏生二子:秦、仲纬。

五二世秦:字仲繹,南北朝齐朝人。妣洪氏生子:褒。

仲纬:随叔父迁福建新当。

五十世褒:字叔衡,南北朝梁朝人,勇智绝人,楊州刺史。妣陈氏生子:潜。

五四世潜:字伯瑶,南北朝陈朝人,授从事郎。妣邹氏生子:惇。

五五世惇:名奇暹,字令。梁末与程灵洗起義兵拒候景之乱(公元551—552年),拜威武將軍豫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迁新安篁墩(今安徽

歙县篁墩)始祖。生子:煥、頵、金华。

五六世煥:字焕护名荏齐。性極寬和,博覽群書。历官武节大夫,妣杨氏生二子:胃、胄。

頵:字文纬,迁常德烂柯山下,官开封府仪同三司。生子:舒。

金华:隋朝官拜刑部尚书,配馬氏,后裔在閩繁衍。生子:伯岳。(福建漳州支系)

五七世胃:鸿胪寺主簿,生三子:至德(出继胄公)、至圣、至达。

胄:讳齐,字元章,号玄胤。河南相州安陽人,初为秦府参军,太宗朝历官大理寺少卿,寻迁兵部尚书,宏文舘学士,民部尚书兼檢校太子左庶子,吏部尚书左丞相。因犯顏執法,天下無积案冤嶽,全活甚眾,進封尚書右僕射。贞观七年(633年)卒,追封道國公溢曰忠清,虞世南為撰碑文,令有司特為造廟,妣王氏封齊國夫人合葬江寧府上元縣(今南京市)小郊村。无嗣,其兄胃公之子至德过继承嗣。

伯岳,生三子:元理、元德、元漢。

五八世至聖:胃公长子,官廣州教授。生子:許。

至达:胃公次子,官並州刺史。

至德:字行之又字碧护,胄公嗣子。唐高宗朝,仕長沙太守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戶部尚书,封右仆射魏国公。仪凤四年(679)卒,贈开府仪賜贈特進徽国公謚曰“恭”。父子相继宰相,高宗以飛帛书“泛洪源俟舟楫”六大字賜之妣何氏封魏国夫人。妣田氏生子:洪正、雲義。

元理,生子:君冑。

元德,生子:君周。

五九世許,生四子:萬一、萬二、萬三、萬四。

洪正:字云忠。唐高宗咸享元年封宣武刺史,得蜜友一人,书于编简,並焚香告祖考,号为金兰簿,有云仙亲記卷五引宣武盛事为据。妣巫氏生子:休颜。

雲義:

君冑;生三子:克純、克紹、克統。

六十世休颜:字纠斌,官奉天节太守,大将军,右仆射。妣羊、曾氏生子:翔。

六一世翔:字文龙,妣潘氏生子:存理。

六二世存理:生于公元652年。生子:慎德、慎礼、慎仁、恰。

六三世慎德:名齐又名季仲,生于公元669年。生子:通、简。(戴和诩批注:有谱载慎德生叔伦、通、简三公。叔伦公之现行世系与神道碑记载世系不符,故删除叔伦。)

慎礼:迁洪州石头驿(古时江西南昌)。

慎仁:

洽:生燦、瑎。

六四世通:讳珩字道谋又字宇,生于公元687年。官新安太守,历太仆寺丞兼寺御使。妣邱氏生二子:长子之舜讳(湘)、次子之宇讳(旬)。

简:字道机,生于公元689年,唐代润州金坛县人。由丹阳迁长沙潭州。长沙人戴简,与柳宗元等友善,好儒书,旁及《庄子》、《文子》。生子:谦。(简公后裔现居江西吉水阜田镇观村总溪、吉安桐坪镇臻源村)燦:生六子:簪、諸、薛、四郎、祈、潛。

六五世湘:字希虞,(湘公生二子:长子愈公之子光晓公其子孙后裔居江西太和县禾市镇沙溪村)。

旬:之宇讳旬字季涵,以明经登进士,历拜端明殿侍讲学士。妣蓝氏生子:稂。

六六世稂:字彦振,生于唐开元丙寅(726)年十一月初十日。以文进仕,历虞部员外郎,出刺涪州。娶胡氏生子:称。

六七世称:讳绰字道生。妣何氏生二子:奭、旦。

六八世奭:名继,字子伟,生于唐太宗太和八年甲寅(834)年六月十五日酉时。历拜都尉,因避黄巢寇乱与子护迁居新安(安徽歙县)篁墩。生二子:仲儀、仲賢。

六九世护:讳仲儀,字邦卫(护公为婺源始祖)号爱峰。副兵马使,武功大夫。生于唐宣宗大中戊寅(858)年七月十三日,卒后太祖梁乾化甲戌(914)年9月.南唐赠朝议大夫。娶程湘公女,继娶董氏,与董氏合葬(婺源)大游山戴冲洞灵山。董氏生子:这、适、迅、壽、广。

让:讳仲賢,字邦衢。生子:时一、时二。

七十世这:护公长子,讳庆字伯经,迁故望会稽兰亭里(今绍兴)。

适:护公次子,讳福,字伯纬,迁故望毫州谯国。

迅:护公三子,讳禄,字伯绎又字季纬,迁休宁,葬大游山戴冲洞灵山下.

壽:护公四子,名遇字伯龄,生于唐僖宗中和甲辰四年(884)三月初六日。授武翼郎中书舍人,原居江西婺源,后迁安徽休宁。殁于后唐明宗天成已丑四年(929),享寿46岁,公妣合葬婺源大游山戴冲洞灵山下

(护公墓山左侧)。娶妻程氏,生四子:喈、安、叱、实。

广:护公幼子,失传

七一世喈:寿公长子,名仲定,字尚仁,行乔四,迁福建。

安:寿公次子,字宁叔,一字希道又名适之,号魁元,行乔五。生于唐昭宗天复元年(901)正月初六日。仕南唐右军衙前总管,充饶州(江西省)左豹捷指挥第一都虞侯,银青光禄大夫,捡校国子监祭酒,监察御史,上柱国,赐第饶州乐平万全山松柏源仙人峰下。殁于后汉隐帝天佑二年已酉(949),追谥忠恭,葬江西乐平槟榔山。休宁隆阜始祖。娶妻廉氏,卒葬安徽歙县篁墩小练源。继室王氏,与公同墓,生四子:靖、颜、端、瑀。

叱:寿公三子,讳伯肃,字尚礼名伯宿,行乔六,无传。

实:寿公四子,字希诚,号继峰。

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家谱简析

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家谱简析2004年3月,于河南邓州张村镇冠军村发现了《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 兵营许氏家谱》(以下简称《许氏家谱》,收录于《台湾文献汇刊续编》第36册,九州出版社2016年),解开了一断不为人知的历史。《许氏家谱》的内容并不完整,从其目录可以看出,家谱原本包含如下内容:《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家谱》序、皇清勅封骁骑将军从四品官衔台湾土番冠军尖兵营张许二姓太始祖公传、伯始祖公神主奉祀家祠、始祖公墓碑记奉祀家谱、冠军尖兵营许氏原籍台湾昭穆、冠军尖兵营许氏邓州垦兵籍列祖列宗、邓州冠军尖兵营许氏分支宗派、张许二姓历代同辈辈字、家族轶事等内容。而现存的《许氏家谱》只留存了“《台湾阿美族邓州垦兵籍尖兵营许氏家谱》序”以及家族轶事三则:《神灵钢叉祛邪纳吉》、《孩童惧怕黑老牦》、《冠军烟王云香草》。 一、家谱序言中的阿美族远祖 《许氏家谱》序言的落款显示记录者为许氏九世孙许秀亭,时间为1941年。在家谱的开头这样写道:“吾台湾土番阿美族实乃炎帝神农裔孙,战神蚩尤孑遗也。远古涿鹿之战蚩尤为黄帝所败,殆之解肢身首,葬于异处。则其所遗三苗族南迁分支百越族。洪荒初辟,为谋生计。有勇者刳木为舟,漂泊台湾孤岛,云游玉山东麓聚落。密林幽谷、斩木辟径,构木为巢,与野兽为伍。刀耕火种,胼手砥足,茹毛饮血,垦荒拓野,创建家园历千百载,繁衍发展。因承远祖蚩尤崇蛇重祀之遗风,勿忘中原故土。殚精竭虑,代代铭志复仇崛起振兴焉。渐称为阿美族且自称班遮人也。”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记录者追溯台湾阿美族的最初远祖系战神蚩尤,说明他们也认同是华夏民族子孙的一脉。在宗教信仰方面,蚩尤崇蛇重祀,这在如今台湾阿美族的神话传说中也能找到例证,1925年9月的《人类学杂志》上刊登了佐山融吉的文章《高砂族の雷神と蛇》,后来收录于达西乌拉弯·毕马的专著《阿美族族神话与传说》中,故事说到:“从前,有一位叫chiyaudai 的男孩,每天只知捻线。他用这线转陀螺,不一会儿功夫就耕好了一大片田地,种了南瓜与竹,等到南瓜与竹成熟后,由南瓜里生出了米,而竹子里则跑出了猪,于是他成了族里的首富。不久,妻子怀孕竟产下蛇。”达西乌拉弯·毕马在他的这部专著中还提到阿美族禁食蛇肉,他们认为如果阿美族妇女在怀孕与生育期间杀蛇,婴儿会得吐舌头的习惯。《许氏家谱》认为崇蛇重祀的蚩尤是阿美族的远祖。 二、家谱序言中的许氏近祖 在《许氏家谱》中被称为太始祖公奇瓦毛苏,其出生番社为台湾花莲县南部玉山东麓阿美族哈喇八湾社。“体躯雄伟,性介寡言,勇敢剽悍,为族社酿酒能手。”奇瓦毛苏生活时代的台湾正处于荷据时期(1622--1660年),谢必震主编《台湾历史与文化》指出,这一时期荷兰人统治台湾人民的侧重点在于原住民,除了血腥镇压之外,还建立纳贡制度,禁止原住民迁徙与外出狩猎,禁止原住民与汉人交往等。奇瓦毛苏和两个儿子毛苏达拉、毛苏达丹参与了郑芝龙之旧部郭怀一反抗荷兰人的斗争。《许氏家谱》载奇瓦毛苏“早年丧妻。所遗二子长讳毛苏达拉,次讳毛苏达丹为谋生计,携二子出逃至台南赤嵌城,旋被荷兰军头目挟持充以伙

常见的族谱格式

一、常见的族谱格式 广东兴宁石卓欣辛卯年 欧式:又称瓜藤式、垂珠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优点:亲疏易辨。 缺点:无法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空白过多,纸张浪费大。 苏式:又称雁行式,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苏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优点:长幼易辨。 缺点:亲疏难别。 欧式苏式 ▲另外,通常修谱时采用苏式的,还会同时用上欧式。比如兴宁石氏四修谱即是前面采用苏式,后面还用了欧式。

欧苏混合式:此谱式采用世代分格,五世一表,直系长辈居上方,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具体记述,介绍该人生殁葬、功名职位、重大事件、配氏等。 优点:既容易辨别亲疏,又能同时方便地查看某人的详细资料。 缺点:十分浪费纸张。 流水式:此谱式不分格,不划线,对于某一上祖来说,先记述其本人的具体信息如生殁葬、配氏、功绩事业、子嗣等,接着记述其长子(长子无嗣则次子,类推)的具体信息,再接着是记述长子的长子……直至嫡长世系记载到某一特定的世代(如五代或十代),再换行记载长子的次子信息至前述的特定世代。如此类推。 优点:节约纸张。 缺点:世代不划一,体系不整齐;而且很多时候,某上祖的名讳要多次出现,给人一种比较啰嗦的感觉。 欧苏混合式流水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优点: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缺点: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比较凌乱的感 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 优点:世系固定,依次分明;且较节约纸张。 缺点:上下代之间查找不太方便。 宝塔式 牒记式

许氏家谱

七.字辈排行: ?安徽庐江许氏字辈:“金锡文章克成家道多有益方”。 ?安徽涂县许氏字辈:“佳吉正祥瑞忠良庆太和”。 ?安徽阜阳许氏字辈:“正大传家泽(廷德贤士广)和平继业长承先鐤俊秀绍租定忠良”。?安徽定远许氏字辈:“家文世德明秀忠”。 ?安徽霍邱许氏字辈:“大文建广生世有年”。 ?安徽南陵许氏字辈:“长开来万……” ?安徽歙县许氏字辈:“礼乐娴宣……” ?安徽无为许氏字辈:“永世大结昌修善有余庆”。 ?安徽凤阳许氏字辈:“来建守国林登增克正如红门开关世”。 ?安徽宁国许氏字辈:“家常优秀后能载富。 ?安徽许氏一支字辈:“德存大新宗万士春长荣”。 ?安徽许氏一支字辈:“福云百步紧显扬英吉侯华国文章美”。 ?江苏赣榆许氏字辈:“文能安邦武可定国习学圣贤克作家传”。 ?江苏青口许氏字辈:“廷元学俊哲谋”。 ?江苏扬州许氏字辈:“昌邦有金大爱国”。 ?江苏宿迁许氏字辈:“华宝臣勋……” ?江苏海安许氏字辈:“德玉树逢秀应金波 ?江苏宝应许氏字辈:“崇长瑞兆……” ?江苏响水许氏字辈:“红太(中)石(培)应”。 ?江苏高淳许氏字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万祥积德光前代治谋裕后人”。 ?江苏许氏一支字辈:“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山东文登许氏字辈:“兴运继光天家传德丕迁”。 ?山东乳山许氏字辈:“天家传德……” ?山东泰安回族许氏字辈:“同孟嘉崇兴振启贞统会庆彦方贵登大开昌建升”。 ?山东聊城许氏字辈:“春洪文庆吉宗敬”。 ?山东荣成许氏字辈:“文德心善修道志成”。 ?山东威海许氏字辈:“全振兆凤翔”。 ?山东滕州许氏字辈: ?讳序:“景运际光天家传德丕先成基贵善启世泽庆延年福厚钟之永兴朝普乃昌鸿勋增盛久祥瑞照忠良”; ?字序:“锡光弘端庆唯孝本敬祖”。 ?山东日照许氏字辈:“世衍家传崇经象贤保之克继瑞祚长联”。 ?广东饶平巫许氏字辈:“有子以伯继可观宗必兴若能敦自守永见汝成名”。 ?广东汕头许氏字辈:“仁义德教尊先哲”。 ?广东湛江许氏字辈:“日学乃申立”。 ?广东肇庆、广宁许氏字辈:“帝廷开景兆学仕际昌明期尔宏世德宗泽大有成家声克丕振基业善继承勋名光上国忠良定太平”。 ?广东四会许氏字辈:“宪章文宇天子维新世经开景兆祯祥”。 ?广东陆丰许氏字辈:“桔泰仁财盛雍和世德长耀祖开贤良荣宗唯茂敬”。 ?广东韶关许氏字辈:“禵腾开景兆学仕际昌明其汝宏世德”。 湖北宜昌、枝江许氏字辈:“先祖可光大启汝甲地”。 ?湖北十堰许氏字辈:“先泽明高远敬承义是昌”。 ?湖北沙洋许氏字辈:“开启志行克方”。

吴氏守三公支下派世系图

守三公(曾祖) 字省吾名筱兰公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正月十一日亥时,配邑痒生张公庆霖长女生于光绪十七年【1891】辛卯十月初五日戌时,生子三琼琪瑾。公卒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正月十九日,寿五旬有五岁妣卒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七月寿五旬有五岁公妣合葬双山狮形之琼公(伯祖父) 字瑶浮生于民国五年【1916】丙辰九月二十二日午时,原配张公化斋女无出生卒失考葬双山狮形,继配吴氏生于民国十三年甲子卒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壬辰寿二十八岁妣葬双山狮形,生子一宗,公卒葬失考。 之琪公(祖父) 字琉球生于民国十一年【1922】壬戌七月十七日亥时,配詹质本字子元三女乳名凤瑛名翠群生于民国十二年【1923】葵亥十一月十一日亥时,生子五中【早夭】华明本祥女一兰适王命星公卒于公元二零零零年庚辰三月初九日辰时,寿七旬有九岁公葬双山狮形祖塋旁。妣卒于公元二零一零年庚寅正月三十日辰时,寿八旬有八岁妣葬双山狮形祖茔旁。 之瑾公(叔祖父) 字瑜孚生于民国十五年【1926】丙寅正月十七日寅时,卒于公元一九五二年壬辰,寿二十六岁葬老宅北首九亩塝。 报宗公(叔伯父) 琼公子,字琼昴生于民国三十年辛巳【1941】卒于公元一九九八戊寅年七月十七日寿五旬有八岁配张氏名宝枝生于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卒于公元一九七五年乙卯寿三十三岁生子一海,公葬朱家山公墓,妣葬双山狮形百玉公南首。 报中公 琪公长子,生于民国三十四年岁次己酉年,卒于公元一九五四年岁次甲午年,无出,幼早卒,葬失考。 报华(伯父) 琪公次长子,字和明生于公元一九五零庚寅年三月十一日,配宛氏名敏叶生于公元一九五四年甲午生子一国,女二桂玲,长适桑大军,次适徐富生。 报民(仲父) 琪公次子,字忠毅生于公元一九五三葵巳年,配马氏名玉锁生于公元一九六三年葵卯生子一斌。 报本(父) 琪公三子,字睦淳生于公元一九六零年庚子六月初一日寅时,配张孝福次女名爱群生于公元一九六五乙巳年十一月初三日,生子二健涛【早卒】。 报祥(叔父) 琪公四子,字刚毅生于公元一九六四年甲辰三月初七日,配李氏名秀芝,生于公元一九六五年乙巳,生子一岚。 本海(叔堂兄) 宗公子,字庸瑞生于公元一九七八年戊午五月初三日配马法国三女名玉枝生于公元一九八二年壬戌十月十八日生子一峻。

许氏迁徙及各地郡望

许氏迁徙及各地郡望 一、迁徙概况 许亡国之后,国民不忘祖地故国,以许为姓,四处迁移。时值战国初期,中原兵乱,许氏难民于是聚小族而群迁,北徙河北高阳先祖句龙许氏故地,形成许氏北派宗支主体。另一路人马则在离开许地许国之后,沿着汝河两岸就近迁往汝南、山阳昌邑等处原高阳许氏曾经有过的南迁迁居点。 应该指出,高阳许氏自当年许由之父句龙为颛顼高阳氏土正、能平九州而赐氏高阳之后,便居高阳并开始蕃衍,已有根基,并陆续有后代子孙群迁高阳东北地区以及河南汝南一带。如今南北各系及海外许氏族谱中有“采食高阳”之句,其寄义应自此时始。河北高阳为许氏根基之地,其意义不下于河南许地;其份量又重于国都许昌。 这时候,回迁高阳的许氏人众,大多聚居于如今高阳北新城都乡乐善里地方。这些难民大多数来自容城,即是当许国衰亡之际逼迁于容城的那一部分人马及其后代。原先曾经自高阳迁往汝南的许氏人群聚居地,如今又成为沿汝河两岸迁移的许氏难民的落脚点。因此,这次许氏迁徙,总的来说分为南北两支,北支以河北冀州高阳为居住中心;南支以河南汝南为居住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许氏南北二支又各自向西、向东、向南作再播散再迁徙,于是又出现安陆许氏、太原许氏、邵陵许氏、晋陵许氏、会稽阳羡许氏、徐州许氏、安陵许氏、龙溪许氏、岳阳许氏等等。但此时还未涉及闽台与两广。 上述迁徙与再迁徙行动,大约自战国初年至汉魏及初唐时间,

约有千余年之久。但高阳、汝南两地一直是许氏族众凝聚的中心。 河南学者谢钧祥先生曾经指出,汉代许氏已分布于今安徽、山东、陕西、云南、江苏、浙江等省。谢氏文中例举许子威为安徽庐江人,汉宣帝皇后许后为昌邑人即山东巨野人,许商为陕西长安人,东汉许叔为云南昆明人,许武为阳羡即今江苏宜兴人,许寂为浙江会稽人。谢氏还指出东汉末年安徽亳州许氏已发展成庞大宗支,人口达数千之众。名将许褚就是此方人氏,当时称之为谯郡。湖南学者何光岳先生,更指出龙溪许氏在汉代尤为兴盛,谓有两女曾先后分别为汉宣帝皇后和汉成帝皇后。此说与上述谢先生山东巨野即昌邑许氏女为皇后之说,虽有小异而实则大同。原因是昌邑许氏与龙溪许氏,原为同宗。后来虽有迁变,称谓不一,并非矛盾。 二、主要郡望 郡望含义包括人文与地理两要素。 (一)汝南郡望 汉、魏时期,高阳和汝南许氏分别形成两大郡望。北方许氏,因此以河北高阳为依托,象征中国许族之渊源,高阳因此成为上古许地精神之中的“许地”。南方许氏,则以河南汝南许氏为主体,体现着中国许族的昌荣。 汝南许氏,社会名望显赫者有前汉尚书许商,其6世孙许靖事后汉灵帝,官尚书令,后人蜀为广汉太守。刘备克蜀,授靖为太傅。

许氏族谱

许 氏 族 谱

由江南迁贵州之始祖始祖—许圭 圭祖次子—许旺 旺祖三子—许绅 绅祖长子—许继龙 龙祖次子—许仲举 举祖长子—许政宦 宦公次子—许启文

许氏族谱序 盖闻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孝弟从何而来耶?无他民族为本。然有民族必须有谱。故一姓之宜谱者必也。有谱者方可以上溯祖也。使之其所自出,下庇云,使不失其所依。否则,其族何存?族之不存何为孝弟。则其与禽兽何别焉。是以人之有异于禽兽者,在能亲亲,尊祖敬宗是也。 吾许氏出自炎农,本太岳伯夷的胤。为甫侯所,封于颖川(即今凤阳府)故居凤阳历虞,夏、商、周、秦、汉以及唐、宋、元、明、清,蔓延天下,人发无数。其间文明达士,道德循良,天下皆是,至此,年湮代远,无法稽考,江之西南,河之东北,谁亲谁疏,姑且不述,惟是明末清初战乱之后。 我许氏先祖政宦公奉清康熙诏令补川,公命次子启文,携家由黔入蜀,乃玉德初惠四人,当分四照,置业于乐邑仁义乡,鸡公山,何家湾、复兴汫、窨坟沟等处披荆斩棘,垦荒种植以生以养子孙繁衍,始回黔省亲,清取谱牌、但代远支分,星散派别,诚难总集。惟由近代自江南圭祖号怀远,洪武勑获国将军一脉,经先人盛禄公继述未完,世珍公再述已久,至光绪间名儒虽多,有志未成,有玩山以翱游,或抱明月而长终,斯文既丧,谱事难题。迄今民国文明道学逝尽,若再延不理,则亲亲尊祖全失,既不知亲亲尊祖何以。异于禽兽,而我等难忘木本水潺籍以示睦族之义,俾不忘孝弟而重人伦联小族以合大宗,

合大宗而合民族,宏胞与之量,合天下之人如同谱也,岂非由斯道而合乎尧舜之道也。聊是序。 民国己丑岁三十八年仲夏月第十四世裔孙洪彦序 原前许氏族谱序 余生康照之末年,诵读之暇,发筐检阅书帙,得王父手书宗支一帙,初祖圭濠之怀远人也,因此以为号。壮年从义,镇守豫章,拒陈兵以功没,洪武初追封高阳侯,肖像而庙祀焉。长子祥、次子旺一同行征十五年,平镇段世雄。是年八月后剿普平定诸蛮,置各位指挥使司,子孙世袭,祥得扁桥五之指挥,旺居本卫中所耶,上翁烧幻,背汗庄过水江。其后祥旺合葬卫之望城坡。瑞龙衣职,业未几病故,蟠龙孤幼奉文继龙孙尉司,四世祖仲举,迁徙默蜀思州府,治康熙三十六年思诏招补四川。五世祖攻宦应诏来川,居潼川府属之乐至县仁义乡,前后报照鸡公山,何家湾、复兴寺。水竹林青岗湾,杨家湾、窨坟沟等处,记载已详。所有生没年月日时间阙而不备,予得其原,常欲序成谱牒以为承先开后之有目,荏苒十有余年有愿而弗遂,兹于甲戌之岁,详溯宗源鸾叙,盖自怀公始,其排行生没年月日时山向,则自政故宦公始,而历序之,以为—姓之世谱,庶几宗支万世,譬如水木之根源,畅流而永绵也,于戏畴昔之有愿于怀公者,今幸成慰于一旦矣,是为记。 大清乾隆十九年甲戌年九月吉旦嗣孙盛渌谨识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实用标准文档 湖北省阳新县李氏宗谱——如璨公支系解说 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宋朝时二十一世祖汴公迁移到阳新县龙港镇大桥村李家湾,明朝时三十八世祖如璨公迁移到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 始祖道公,唐昭宗时太子太傅,避梁王乱逃到江西建昌之磨刀而居焉。生轩、辕、并、辂四公,辕公即吾支之祖也,越八世,汴祖由建昌桂唐磨刀里迁居兴国龙港朝阳里历十三传到仕恭公。生四子曰璘、璞(远迁无从考稽)、圭、璋。圭公字广卿,其三子为伯佑公,伯佑公之子景回公,吾支之嫡祖也。景回公分居马湖,生玥(分居连港罗桥下李港湖张冲)、琪(分居大王店李风岐、英山长冲金家桥)、琳(分居浮屠毛家山担丘角)、瑯(分居安徽霍山上七市李家河)、珮(入贡太学,授江西袁州府训导)、璨、充(分居李密垅)七公。璨公由马湖迁居长庆里西仓畈。生六子,曰斗、申、华、千、准、阜。斗公支外迁,族大齿繁,另立宗祠;申公分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城;准公居西仓畈;千公居下李,其五子承任公又分居中李;华公和阜公合居上李。 申公(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1529-1595年葬鸭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第三章化孙公至先传公世系 (140世—147世) 一世:(140世) 化孙号传万,字天衍,杨德三子(1175.2.12子—1267.5.29申),享阳九十三。进士起业,因靖康之乱(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洛阳)居福州长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上杭县。官居韶州及长汀州太守,诰赠中宪大夫。公墓座落在福建省上杭县白沙镇将军桥茜洋村,李家屋背大坪岗。喝“金盘载珠”,申山寅向兼坤。墓前左右两旁竖着十八根石柱,柱顶雕有石狮,象征十八房宗支繁荣昌盛。化孙公妣陈氏(1174.12.1辰—1271.3.18丑)、阙氏(1184.11.10寅—1271.3.13秆午)两恭人之墓,座落在茜洋村进去官地水尾半山腰(二华里神仙坑)。喝“雄鸡(飞凤)展翅”,丙山兼向。生子:吉云、庆云、祯云、祥云、集云、从云、龙云、福云、自云、绵云、景云、星云、卿云、帝云、阙云、倬云、彼云、定云。十八子名,加乾坤诗: 吉庆祯祥集,从龙福自绵, 景星卿帝阙,倬彼定乾坤。 从福建汀洲宁化迁入上杭县白砂镇将军桥茜洋村,开居为一世。祖考妣坟墓,于1996年均被上杭市人民政府列为县文

物保护单位及保护碑序。 当十八子成家时期,时值元兵渡江南侵,宗室濒危,纷纷择地安居。化孙公遗训(七律诗,称外八句): 清河系出源流长,卜吉移居闽上杭, 百忍家声思祖道,千秋金鑑慕宗枋, 承先孝友垂今古,裕后诗书继汉唐, 二九苗裔能凛训,支分富盛姓名香。 化孙公字辈五言诗(内八句)① 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 仲兴山贻远,永廷应万崇。 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 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 善积恩光大,庆余福自通。 德泽宜习学,作求泰常逢, 本立祥长发,燕翼谋广丰。 注:①字辈诗,前十字已采用,后面字未见排用。八十字辈诗,后四十字,可能是化孙公八世孙(祥云公后裔)君绍公作。 二世:(141世) 吉云公字瑞世,化孙长子(1196.2.7寅—1280.2.7酉)。配王五娘(1197.9.16卯—1280.2.7酉)。生子:腾凤(字吕凤)、

许氏起源

许氏起源 一、许:释义 说文解字:許,聽也,從言午聲虛呂切。——《說文解字》 平凡而偉大的家族,曾經擁有足以改變歷史軌跡的力量。——《千秋家國何處尋》 許,炎帝裔族,以天干重儀觀測太陽在中午日高天的日影晷跡命名的氏族。“言”是“午”的簡化。——《許》 許者,“言”、“午”二字所成也。言者,有言子者、言午者之分。言子者,言密;言虛者也。言午者,言朙;言實者也 。故,為許氏子弟者,應以“言朙”、“言實”、“不偽”、“不諱”為立足之本。

二、寻根溯祖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 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许由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是尧舜时期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死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许由也成为许姓始祖。 3、出自少数民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三、始祖:许由。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今中国登封箕山槐里村)。约生于公元前2155年。尧帝知其贤德,欲禅让君位于他,许由坚辞不就,洗耳颖水,隐居山林,卒葬箕山之巅,尧帝封其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许由和伯夷应为同一人,他曾经做过尧舜的四岳、秩宗、理官,西周初年建立许国的文叔即为其直系后裔。故为许氏开姓始祖。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许氏家谱序言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 璨公支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湖北省阳新县李氏宗谱——如璨公支系解说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宋朝时二十一世祖汴公迁移到阳新县龙港镇大桥村李家湾,明朝时三十八世祖如璨公迁移到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 始祖道公,唐昭宗时太子太傅,避梁王乱逃到江西建昌之磨刀而居焉。生轩、辕、并、辂四公,辕公即吾支之祖也,越八世,汴祖由建昌桂唐磨刀里迁居兴国龙港朝阳里历十三传到仕恭公。生四子曰璘、璞(远迁无从考稽)、圭、璋。圭公字广卿,其三子为伯佑公,伯佑公之子景回公,吾支之嫡祖也。景回公分居马湖,生玥(分居连港罗桥下李港湖张冲)、琪(分居大王店李风岐、英山长冲金家桥)、琳(分居浮屠毛家山担丘角)、琅(分居安徽霍山上七市李家河)、佩(入贡太学,授江西袁州府训导)、璨、充(分居李密垅)七公。璨公由马湖迁居长庆里西仓畈。生六子,曰斗、申、华、千、准、阜。斗公支外迁,族大齿繁,另立宗祠;申公分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城;准公居西仓畈;千公居下李,其五子承任公又分居中李;华公和阜公合居上李。 申公(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1529-1595年葬

家谱研究的演变

家谱研究的演变 家谱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嬗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而士族而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 周代实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白虎通义》:“宗者,尊也。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礼记·大传》:“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族”本来只是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而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有特权,他死了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渗进了主从尊卑阶级特权、为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周礼·春官》载:“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郑康成注云:“系世,谓帝系,《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定之。”“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礼崩乐坏”趋于瓦解,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旧的贵族“公侯子,失其本系”到了汉高祖刘邦“徒步有天下”,

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了。两汉时期的政治,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刘邦尚官,“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家谱对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应运泛滥起来,由“尚官”“尚姓”至“尚诈”,这是利益驱动所致。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五代以后江南庶族地主势力抬头,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沉,士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取士不问家世”,庶族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出仕:“婚姻不问门阀”,新兴的地主、商人在社会上获得了应有地位。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富,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社会功能的方向发展。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溯宗源、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作为社会群体的宗族和家庭的作用。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体例的变化与内容丰富是此前谱牒所少有的。正德元年所纂《余氏会通谱》内容包括新旧序、跋、辨、图、外传、外纪图、世系图、茔域图、卷末跋、后序。《休宁文昌金氏

中国建筑史图表整理

中国建筑史 殷虚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秦都城雍城

洛阳白马寺河北赵县安济桥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 雅安高颐墓阙神通寺四门塔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大雁塔玄奘墓塔小雁塔登封法王寺塔大理寺千寻塔明惠大师塔净藏禅师塔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由唐代方形单层塔壁转变为宋代多边形平面、有塔心室的首例 1.由席地危坐到垂足坐的转变(家具大变革) 2.哲匠喻浩《木经》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石塔 宋建都汴梁(河南开封)城市的里坊制被突 破,形成开放城市。宋朝宫殿创造性发展 是御街千步廊制度; 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 型殿 1.汴梁地处南北两种建筑风格之间,同时受北方唐代的壮硕与南方五代 秀丽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宋代的建筑风格。 2.风格趋于精致绮丽,屋顶形式丰富多样,装修细巧,门窗、勾阑等棂 格花样很多。 3.李诫著《营造法式》:确立“以材为祖、材分八等”统一模数制度 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砖塔84m

虎丘云岩寺塔栖霞山舍利塔开元寺料敌塔佑国寺塔开元寺双石塔太原晋祠圣母殿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朝代年代代表建筑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备注 辽916年~ 1125年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 和观音阁 现存最大木构楼阁观音阁外观2层,内部3层,中间有一层 夹层 1.辽的统治者积极吸取汉族文化,其建筑可直视为 唐代建筑的延续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年代最早独一 无二的楼阁式木塔 外观5层,有4个夹层,实为 夹层有斜撑,合乎力学原理 金1115年~ 1234年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减柱造的极端之例,只有 北京卢沟桥联拱石桥,265m,石狮子极多 独乐寺的山门2 独乐寺的观音阁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佛光寺文殊殿余年,以唐代为高潮。 长安城规模之大,被列入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城市中的世界第一。 唐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最高峰,建筑群布局舒展,前导空间流畅,个体建筑结构合理有机,斗拱雄劲。建筑风格明朗、雄健、伟丽。本阶段中国建筑体系达到成熟。

许氏姓氏来源

一、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为炎帝的后裔,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称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2、出自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以祖名讳为氏。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死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死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3、出自其他源流有许氏。清代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西南)土司及满、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得姓始祖:许由。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死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璨公支系精选版

李氏族谱世系表新编如 璨公支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湖北省阳新县李氏宗谱——如璨公支系解说前言:由于过去陈旧的观念,古人即使自己没有后代,也要找后人沿续香火,这样在家谱编纂过程中,原有的编写体例,谱系仅仅只载明世系的沿续,无法知晓自己是否是嫡传的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人就很难知道自己的真正祖先是谁,有鉴于此,本人创新了编写体例,使后人对自己的祖先真实来源,一目了然。 说明:①本文的宋体字是嫡传后代,用蓝色涂色楷体字的表示是非妔传的后代,是祧子。 ②我们的一世祖是唐高祖李渊,三世祖是唐太宗与隋炀帝之女所生的郁林王李恪。唐朝末年十三世祖道公迁移到江西永修县磨刀山,宋朝时二十一世祖汴公迁移到阳新县龙港镇大桥村李家湾,明朝时三十八世祖如璨公迁移到阳新县浮屠镇下李村。 始祖道公,唐昭宗时太子太傅,避梁王乱逃到江西建昌之磨刀而居焉。生轩、辕、并、辂四公,辕公即吾支之祖也,越八世,汴祖由建昌桂唐磨刀里迁居兴国龙港朝阳里历十三传到仕恭公。生四子曰璘、璞(远迁无从考稽)、圭、璋。圭公字广卿,其三子为伯佑公,伯佑公之子景回公,吾支之嫡祖也。景回公分居马湖,生玥(分居连港罗桥下李港湖张冲)、琪(分居大王店李风岐、英山长冲金家桥)、琳(分居浮屠毛家山担丘角)、琅(分居安徽霍山上七市李家河)、佩(入贡太学,授江西袁州府训导)、璨、充(分居李密垅)七公。璨公由马湖迁居长庆里西仓畈。生六子,曰斗、申、华、千、准、阜。斗公支外迁,族大齿繁,另立宗祠;申公分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城;准公居西仓畈;千公居下李,其五子承任公又分居中李;华公和阜公合居上李。 申公(居安乐里南山下李家垅,后又分居湖北汉阳,1529-1595年葬

柏埔陈氏族谱长圳允焕公世系支谱(1)

补录部分远祖溯源

中华陈氏受姓前血缘源流世系谱 黄帝下延第一个九世世系表 ★(国语·香语》说,黄带有子孙(有多家资料说黄帝有儿子25人)后人25人,其中有14人形成12个姓。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帝族都是他的后裔。本谱黄帝子辈栏只标玄嚣、昌意二人,不说明只有此二人。 ※四岳等六位名人名字的表述,有待查考。元朝王芮撰《历代蒙求》“……继生炎帝,号神农氏。播种百谷,教民耒耜。八帝相承,四十三纪,至帝榆罔①,诸侯乱起……” 注①榆罔:古帝王名,相传神农氏之后,有承帝、明帝、哀帝、榆罔,共520年。自榆罔起衰。现代版杨剑宇著《中国历代帝王录》对炎帝的介绍有此一段:“炎帝神农氏死后,他的子孙传了8世,到榆罔时才绝,一共延续了560年。”从上面两处资料又可以看出六位叱咤风云的名人是五帝远古时代有一定影响、地位的神农氏后人,是否同属炎帝的子辈?有疑问。用炎帝的后人表述比较准确。炎帝到底有几个儿子、长幼次第皆不详。榆罔的罔字,杨剑宇写作“冈”。字形相近,容易误笔误排,但音义不同。特标出供参考。 注○2八恺:是指八个儿子: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

黄帝下延第二个九世世系表 黄帝下延第三个九世世系表 黄帝下延第四个九世世系表 黄帝下延第五个九世世系表 注:①旰、昑、旿、三字有载,末知哪字正确,待考证。②胂、胜两字有载,未知哪字正确,待考证。③有载“甾”字,待考证。○4遏父又称虞阏父。

中华陈氏源流世系 以下第一个九代至第七个九代的六十三世,皆为柏埔各炉钵已知的惠公、明忠公、元唐公、允焕公、凤儒公、尚义公、东升下垅子坝下陈屋(脉)等七脉共源连根的相关古远祖。六十二世顼公生四十二子(有31子封了王,可见最少有31脉后人),已知惠公、明忠公、允焕公、东升下陈屋一脉是四十二兄弟之六子叔明公之后人;元唐公、凤儒公、尚义公是四十二兄弟之十七子叔达公的后人。 (以下世系谱中第一横行实线上面黑体字为所述该脉之源流直系血缘下延上溯之嫡祖。同世纵栏虚线上面名字、非黑体字标列之名字为同世亲兄弟,与该栏下纵栏下世名字无涉;与上纵栏上世黑体字名字有关,即父辈。) 第一个九代世系 ---与皋羊分脉,犀侯支系下延到20世。 第二个九代世系 ---与皋羊分脉,犀侯支系下延到20世。

许氏家谱

七.字辈排行: 安徽庐江许氏字辈:“金锡文章克成家道多有益方”。 安徽涂县许氏字辈:“佳吉正祥瑞忠良庆太和”。 安徽阜阳许氏字辈:“正大传家泽(廷德贤士广)和平继业长承先鐤俊秀绍租定忠良”。安徽定远许氏字辈:“家文世德明秀忠”。 安徽霍邱许氏字辈:“大文建广生世有年”。 安徽南陵许氏字辈:“长开来万……” 安徽歙县许氏字辈:“礼乐娴宣……” 安徽无为许氏字辈:“永世大结昌修善有余庆”。 安徽凤阳许氏字辈:“来建守国林登增克正如红门开关世”。 安徽宁国许氏字辈:“家常优秀后能载富。 安徽许氏一支字辈:“德存大新宗万士春长荣”。 安徽许氏一支字辈:“福云百步紧显扬英吉侯华国文章美”。 江苏赣榆许氏字辈:“文能安邦武可定国习学圣贤克作家传”。 江苏青口许氏字辈:“廷元学俊哲谋”。 江苏扬州许氏字辈:“昌邦有金大爱国”。 江苏宿迁许氏字辈:“华宝臣勋……” 江苏海安许氏字辈:“德玉树逢秀应金波 江苏宝应许氏字辈:“崇长瑞兆……” 江苏响水许氏字辈:“红太(中)石(培)应”。 江苏高淳许氏字辈:“兴毓传继广昭宪庆万祥积德光前代治谋裕后人”。 江苏许氏一支字辈:“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山东文登许氏字辈:“兴运继光天家传德丕迁”。 山东乳山许氏字辈:“天家传德……” 山东泰安回族许氏字辈:“同孟嘉崇兴振启贞统会庆彦方贵登大开昌建升”。 山东聊城许氏字辈:“春洪文庆吉宗敬”。 山东荣成许氏字辈:“文德心善修道志成”。

山东威海许氏字辈:“全振兆凤翔”。 山东滕州许氏字辈: 讳序:“景运际光天家传德丕先成基贵善启世泽庆延年福厚钟之永兴朝普乃昌鸿勋增盛久祥瑞照忠良”; 字序:“锡光弘端庆唯孝本敬祖”。 山东日照许氏字辈:“世衍家传崇经象贤保之克继瑞祚长联”。 广东饶平巫许氏字辈:“有子以伯继可观宗必兴若能敦自守永见汝成名”。 广东汕头许氏字辈:“仁义德教尊先哲”。 广东湛江许氏字辈:“日学乃申立”。 广东肇庆、广宁许氏字辈:“帝廷开景兆学仕际昌明期尔宏世德宗泽大有成家声克丕振基业善继承勋名光上国忠良定太平”。 广东四会许氏字辈:“宪章文宇天子维新世经开景兆祯祥”。 广东陆丰许氏字辈:“桔泰仁财盛雍和世德长耀祖开贤良荣宗唯茂敬”。 广东韶关许氏字辈:“禵腾开景兆学仕际昌明其汝宏世德”。 湖北宜昌、枝江许氏字辈:“先祖可光大启汝甲地”。 湖北十堰许氏字辈:“先泽明高远敬承义是昌”。 湖北沙洋许氏字辈:“开启志行克方”。 湖北姊归许氏字辈:“仙祖克光大宗德济世昌”。 湖北黄陂许氏字辈:“高起又叙邦国其昌绍书祖业……忠孝远扬”。 湖北应山、河南信阳许氏字辈:“本立可宏育必定成学士德兴大广远传继祚国光”。 湖北恩施许氏字辈:“正大光明远中连(红)”。 湖北许氏一支字辈:“继士光昌克”。 湖南湘西许氏字辈:“必文允一廷添之启升昌应如星月惟有忠厚可传家慎修敦序光先泽”。湖南湘潭许氏字辈:“长学一经传为世职大启文明远辉邦国培植宗功光昭祖德于万斯年代显英杰”。 湖南湘潭许氏字辈:“祖继潮彦添绍祖朝万国木宏水祚金玉维良先泽昭章培承厚德载锡之光孝洽家邦辉照九有纯嘏自晋永昌派字后启”。

盐城世杰公支来历及排辈

盐城世杰公支来历及排辈(四卷本) 世杰公原系陇西后裔,为姑苏阊门支系。元末明初,兵燹之灾频繁,自然灾害丛生,奸贼江文静偷放高家堰,苏北下五州县,一夜间沦为泽国。百里人烟无,千村房屋没。明太祖诏发苏.松.常等地移民百万,填补苏北空虚。我族始祖世杰公与叔良公结伴,从苏州阊门徒盐城伍佑,卜宅定居。三世祖满公独具慧眼,看准西北三十里处有一片地形平坦,土肥水绿,无人定居之风水宝地,遂举家迁至。公带领四子十五孙定标匡地,开沟垦田,且耕且读。从竹篱茅舍发展成美丽的庄园。这就是我门的发祥地(李梅庄)。贤.良.方.正公的后裔,从李梅庄散徒至盐阜各地。我门四世分支。 一世[世杰] 二世[本]三世[满,清]四世[贤,良,方,正]五世[珂,堂,辄,希,楷,节,轩,辕,辂,轼,较,毂,轸,辙] 贤公支头门支 五世[珂]六世[经,统]七世[达,逵,进,建]八世[仰纲]九世[台]十世[恒]十一世[怡生] 贤公支二门单房支 五世[堂]六世[绅]七世[运,道,逻,回,遂]八世[甫,培]九世[臣,卿,良]十世[宗,文,周,武,润,澄,泳,苞,竹]十一世[座,须,科,坤,凯,飞,禄,祯,祥,元,灌,荣,还,光,肯,

佳,德成,从新,乾玉,坤玉,金式]十二世[士,章,翰,方,有,魁,官,谧,珠,学礼,兆麟,]十三世[泰,成,盘,时庆]十四世[文,寿,殿,忠]十五世[润,富,德,培,庚,坦,雍,松,方,煜,遂,灿,明,沐,濯,滨,清,涛,泽,海,汉,渤,青,浩,瀛,洪,纯,泗,滋,先,鹤,云,学]十六世[臣,成,桂,之,承,国,联]十七世[全,兴,汝,凤,寅玺,庚保,春荣]十八世[乃,龙,安]十九世[志,凤] 贤公支三门长房支 五世[辄]六世[维,绩,纯]七世[遵,选]八世[和]九世[凤,子,公,云长]十世[绍,吉,园,国,桥杯,松林]十一世[锦,寅,寰,宴,宽,泽,容,宁,钺,安,宦,宣,宏,邦,玉,有才,有忠,季章]十二世[孟,倬,伸,僖,俊,杰,侨,宝,健,皇,侗,价,宝,九,坦,茂,苇,象,逢,彩柱,仁礼]十三世[晋,晖,昶,丙,昂,智,时,明,巨,步,连,樟,桐,柯,杭,模,檀,栋,标,权,松,柏,荣,新,案,榘,柴,玉池]十四世[池,文,廷,宝,金]十五世[恒,宗,林,桂,裕,玉]十六世[道,宁,花,贲,荷,成,芝,祥,勇,猛,承,世,勋,业,成,阳,文,乡,谐,境,尧,衔,滋,奈,登,步,干,亮,祥,鸿]十七世[儒,先,如,汝,金,光芝]十八世[乃,相]十九世[支,玉,志]二十世[维,伟] 贤公支三门二房支 五世[辄]六世[绩]七世[遐]八世[元长,佑伸]九世[臣,日]十世[维,

欧阳族谱

欧阳族谱

欧阳族谱 在华族的千千万万个姓氏当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个祖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由于逃亡、迁徙、避难以及其它原因,同一个祖宗的后人分别拥有不同的姓氏。如区、欧、欧阳都是春秋时代那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后人。 姓氏:欧阳 始祖:勾践 分类:复姓

欧阳姓-家谱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这是许多家谱的序言中常常提到的话。欧阳氏家族的家谱,传到宋代欧阳修时,因欧阳修既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所以他也很重视家谱的编写。他编写了《欧阳氏谱图》,这个族谱与苏洵所编的苏氏族谱,被称作欧、苏二体,是中国私家修谱的先例。它们修谱的体例,成为后代家谱的基本定式,即家谱中有:谱序、谱例、世系图、世系录、先世考辨等。元明以后的家谱的谱例,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发展,形成一套成规:增谱论、像赞、族规、家训、恩荫录(受皇帝表彰的记录)、五服图、字辈排行、人物传记、文书契据、艺文著述等。 欧阳氏的家谱从欧阳修后,元、明、清及民国,各地都有修撰的,约有数十种。

欧阳修《谱图》 欧阳修所编的《欧阳氏图谱》第一部分是《序》。在《序》中,他记述了欧阳氏得姓于无疆的一个儿子蹄被封为欧阳亭侯。欧阳亭在湖州乌程欧余山之阳,以后子孙便以欧阳为氏。汉有为涿郡太守者,子孙便北迁,一支居青州千乘,一支居冀州之渤海。千乘绝后,以后欧阳一族便以渤海为系统下传,直到欧阳修这一系统。他主要记述了吉州庐陵县的欧阳宗族,并且指出:晋以后天下大乱,欧阳氏诸族,有欧阳举、欧阳纯、欧阳迹等,都带领其族南迁,散居于丹阳(今河南沈丘县)、吴郡(今浙江省湖州市)、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而欧阳质这一系居于长沙临湘。前面三支都不显名于世,传承无闻。欧阳质这一系从欧阳景达以后,逐步彰显。 自欧阳琮以后七世,旧谱佚亡。欧阳琮八世孙欧阳彪。欧阳彪的弟弟名欧阳万。欧阳万生某(名字失传),某生欧阳雅。 欧阳修的《谱图》还考证了历史记载上没有的人和其配偶。 欧阳修的《谱图》将他所搜集到的旧族谱作了对比,同时还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