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夜长短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南北半球交替变化。具体变化为:

一、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二、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三、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四、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

昼短夜长。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长夜短。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中考科学复习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1

中考科学复习: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按住ctrl键点击查看更多中考科学资源 口诀记忆月相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意思: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广东卷和上海卷中曾考到了该知识点,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999年上海卷)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气候资源的教案

气候资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气候资源的概念。 2.知道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的异同点。 3.理解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读“中国太阳能利用分布区”图,分析理解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 2.应用“我国大中小型风力机可能安装地区的分布”图,分析风力资源地区分布的差异。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气候资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2.难点 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3.疑点 为什么我国太阳能、风能的地区分布不均? 4.解决办法 (1)在讲“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可采用读书自学、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2)在讲“风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时,可采用读书、读图分析的方法来认识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课时安排 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2.可采用读图分析法,让学生理解气候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及两者的联系。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气候资源广泛利用的领域。 (2)知道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要点。 (3)理解建立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是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重要方式。 (4)知道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方式。 (5)知道我国太阳能丰富区和风能丰富区。 (6)理解风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7)理解气候资源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读“南昌市风玫瑰图”,帮助学生分析当地的盛行风向及与城市工业企业和居民区布局方位的关系。 3.德育目标 通过对气候资源及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doc杨景波

杨景波压缩月相变化的规律习题 杨景波口诀记忆月相 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意思: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半边天空,西半边亮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广东卷和上海卷中曾考到了该知识点,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999年上海卷)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A.新月 B.满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 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 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 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图5—1所示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四种月相,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变化趋势_马洁华

生态学报2010,30(14):3818)3827Ac ta Ecologica S inica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07FY12010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2009CB118608);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GYHY200803028)资助 收稿日期:2009-04-14; 修订日期:2010-03-09 *通讯作者C orres pond i ng author .E-m ai:l yangxg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3526488.html, .cn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变化趋势 马洁华1,2,刘 园1,杨晓光1,*,王文峰1,薛昌颖3,张晓煜1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193; 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3.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 450003)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过去几十年,华北平原气候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一变化对该区域的粮食生产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利用华北平原1961-2007年逐日气候资料,探讨了不同年代际间该区域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暖使华北平原热量资源更加丰富,全区\0e 和\10e 积温呈整体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北移东扩的变化特征;且气候带移动特征明显,向北移动了3个纬度,约300多k m 。过去47a ,华北区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18mm /10a 。夏、秋两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速率在25-40mm /10a 之间;春、冬两季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小于夏、秋两季的减少幅度。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整体下降趋势,减幅小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全区日照时数显著减少,纬向分布特征明显,以大中城市附近减少最为突出。 关键词:华北平原;气候资源;气候变化 Characteristi cs of cli m ate resources under global cli m ate change in the N orth Chi na P l ai n MA Jiehua 1,2,LI U Yuan 1,YANG X i a oguang 1,*,WANG W enfeng 1,XUE Changying 3,Z HANG X iaoyu 1 1C olle ge of R esourc e s and E nv ironm ental S cie n ce ,C hina Ag ri cult ura l Un iversit y,B eiji ng 100193,C hina 2In stit u te of A t m osph eri c Physics ,Ch i n ese Acad e m y of S cie nce s ,Be i jing 100029,Ch i na 3H enan Institute ofM e t eorolo g ical S cie nce s ,Zheng zhou 450003,C hina Abstract :I n the past fe w decades ,si gnificant changes of clm i ate resources had taken place across the N orth China P la i n (NCP ),correspondi ng to g l obal clm i ate c ha nges .C lm i ate c ha nge has caused far -reachi ng m i pacts to agric u ltural production i n the N orth China P lain ,where i s one of them ost m i portant food production reg i ons in Chi na .I n this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d istri bution of clm i ate resources duri ng the five d ifferent decades fr o m 1961to 2007were analyzed by using daily w eather data fr o m 59typical agro -m eteorolog ical stations located theN orth Chi na P lain .T hem ajor results sho w e d :(1)heat resources i n the N orth Chi na P lain were si gnificantly enric he d duri ng the study period due to g lobal clm i at ic war m ing ,such as \0e and \10e accumulat i ve a ir te mperature m arkedly increased ,speciall y ,in north a nd east .(2)Annual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about 20mm per decade fro m 1961to 2007.Seasonal precipitation i n su mm er and autu mn also decreased w ith rate rang i ng fro m 25mm /10a to 40mm /10a ,ho wever ,sli ghtly i ncreased i n spri ng a nd w i nter .I n addition ,yearl y mea n of reference cr op evapotranspirat i on (ET 0)was decli ned i n the Nort h Chi na P l a i n .T he decreasi ng rate of rainfall w as a little more than t hat of ET 0.(3)Sunshine hours in the N orth Ch i na P lain sho wed a si gn ificant decli nation ,especiall y i n large and m iddle size urban area . K eyW ords :the N orth Ch i na P la i n ;clm i atic resources ;clm i at i c change

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

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综述 摘要:农业气候资源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过程, 且能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资源已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气候资源的内涵、分类、区域划分、利用与开发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农业气候资源的认识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字:气候资源分类利用与开发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1]。近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人口增长了2倍,能源和天然资源的消费增长了10倍。对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都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气候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提供无污染的能源,是未来可开发利用的理想资源。农业气候资源是指那些属于某种物质或能量的农业气候要素,它们不仅影响而且直接参与农业生产过程,能为农业生产对象所利用, 例如太阳辐射(光能)、二氧化碳、氧和水等。作为农业生态环境的农业气候,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害则称为灾害,称为农业气候灾害。目前, 农业气候资源已成为农业气候学的两个重要学科分支,目前已经有许多相关研究[ 2-4]。一般来说, 农业气候资源是以其自身的量值、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各资源不同量级的组合类型等来表示其质量优劣的;而以各资源不同量级控制的面积或总量以及各资源不同量级组合类型所控制的面积来表示其数量多少的。农业气候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 具有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以及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等特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气候资源的地方差异对各地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通过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对合理指导地方农业生产活动、发展适合地方气候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5]。 1.气候资源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候资源已成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树立“资源气象”的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刻理解“资源气候”的丰富内涵,有利于发挥气象事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作用[6-8]。(1)气候资源是生活环境资源。信息时代关于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和评估产品,以丰富的形式传播到各种用户和千家万户,已成为全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环境资源。 (2)气候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气候信息与经济相关领域的结合可显著提高

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 课。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在二年级时就知道月亮会变化,但是很难将月亮变化与日期进行对应,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学生认识到在一月之中,月相有一个不断变化的,从缺到圆,再到缺的过程。 聚焦板块,教材展示了一幅月球的照片,提示学生这就是月相。以前学生已经知道月相会变化,“那么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 既是聚焦问题,激发学生观察月相,同时也是本课的探究问题。 探索板块,探索环节共分为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了解更多的月相图片,给月相图片排序,装订成册。通过这三个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兴趣。教材简明扼要地提出探索问题是“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时间节点为一个月。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在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进行总结归纳,知道“月相会变化,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圆形的,然后又变成弧形的”,上半月亮面朝西(右边),下半月亮面朝东(左边)。 拓展板块,通过观察月球的运动,鼓励学生去观察,激发学生更加关注天空、喜欢上天文、喜欢上科学观察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有观察月亮的经历,例如中秋节与家人赏月等。虽然他们

已经注意到月相会变化,有时候圆,有时候是像小船一样的弧形,他们在二年级科学课中对于月相还有过长时间观察和记录,但是他们很难将月相变化与时间对应起来,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一天,或者某个时间的月相,而对月相在一个月之中的连续变化,知之甚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 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 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 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 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科学态度目标 1. 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科学、技 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 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 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摘要:近10多年来,气候变化问题被列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人们已切身感受到冰川融化、干旱蔓延、作物生产力下降、动植物行为发生变异等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开展了多方位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2]并在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及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阐述了气候资源与农业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利用和发展前景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农业生产与发展气候资源 一、气候资源对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方便的影响现状 气候资源是指大气圈中光、热、水、风能和空气中的氧、氮以及负离子等可以通过开发利用为人类形成使用价值的气候条件。它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气候资源与其它自然资源一样,能够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不可缺少的能量和物质。但气候资源又有与其它自然资源不同的特点,气候资源具有资源数量无限性和有限性并存的特点,它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性、清洁性资源,但其价值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得以呈现。只要使用开发得当,它将永无止境。而对其开发利用对象来说,其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程度又是有限的,是有风险的。气候资源还具有普遍存在性,但其在地理分布、丰富程度和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气候资源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充分认识气候资源的这些特殊性,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十分重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过去的50年,我国气候经历了暖冬、高温、干旱等一系列变化。虽然对全球气候变化究竟发生在怎样的时间尺度上,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以及怎样理解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科学问题,很多学科还众说纷纭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4],但是全球变暖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在变暖的幅度、原因或区域分布,特别是未来气候变化预测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5]。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我国农

气候资源

2. 7 气候资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知道气候资源的特点,认识气候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 源。认识气候资源与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旅游等之间 的关系,掌握如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培 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世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为难点。 教具准备:自制图表、教学挂图、板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问:右图中三圆可表示气候资源、自然资源 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请指出气候资源、自 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各是那一个圆? 答——小圆、中圆、大圆依次表示气候资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自然资源按性质分为: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二种;气候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目前人们利用的气候资源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的共同点: 1、能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料、能源和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2、要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就要有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资金投入。 气候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的不同点: 1、气候资源是普遍存在的。 2、气候资源的数字特征。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数字范围内才有资源价值。 如:农业生产——对日照、温度、降水有一定的数值要求。 商品贮存、工业产品的质量——温度、湿度有一定的适宜数值范围。 3、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 如:光、热、降水等都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可请学生举例)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利用气候资源最广泛的是: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医疗等部分

月相变化练习(含答案)

月相变化习题 月相的变化规律是新教材突出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能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兴趣。 ●难点磁场 1.当望月的时候,日、地、月三者的相互位置应是( ) A.日地在月球的同侧?? B.日地在月球的两侧 C.月球在太阳的北侧?? D.月球在太阳的南侧 2.当日、地、月大致成一线而月球处在太阳与地球中间时,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被称为( ) A.新月 B.上弦月???C.满月??D.下弦月 3.月全食出现的月相为( ) A.新月 B.满月?C.蛾眉月 D.下弦月 4.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2001年7月5日夜,天空的月亮特别圆,特别大,此时日地距离、月相、潮位依次是() A.近日点、朔、大潮?????B.远日点、上弦月、小潮 C.远日点、望、大潮??? D.近日点、满月、大潮 某宇航员登临月球表面某处时,发现地球和太阳同时可见,据此判断6~7题。 6.有关该宇航员观察到的现象表述不可信的是( ) A.地球像一只大圆盘,比地球上看到的“满月”大得多 B.地球一直固定在天空某位置上,没有明显视运动 C.太阳也有东升西落视运动,但速度较地表慢 D.地球始终是个明亮的圆盘,没有圆缺变化 7.月球表面昼夜温度的变化幅度比地表大得多,主要因为() A.没有大气的作用??B.直接绕地球公转 C.日、月距离变化大D.月表物质比热小 ●案例探究 [案例1]读地球、月球公转轨道图,回答: (1)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农历十五,此时 可能发生(天文现象)。 (2)月球公转到图中点时为上弦月,月 面朝。 (3)月球位于D点、B点时,日、地、月三者的关系 是,此时海上出现潮。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学生对月相成因的理解及运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能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知识依托:此题涉及月相的成因,日食、月食的成因,此外还涉及到了潮汐现象的成因。 错解分析:本题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对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不清楚;也可能因对月相的成因规律掌握不熟练而出现错误;还有可能,潮汐中大、小潮与日、

新安县40年农业气候资源及变化特点

新安县40年农业气候资源及变化特点 【摘要】新安县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复杂,对1971-2010年近40a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热量资源呈增多趋势;水资源变化不大,夏季多冬季少,分布不均,光能资源比较充足,4-6月光照时数最多。 【关键词】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点 0.引言 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全球气候增暖明显,环境恶化加剧,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水资源分布失衡,农作物气候资源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深刻和长远的影响。从气候角度看,农业气候资源以光照、温度、降水三者最为重要。通过对1971—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光照、温度、降水等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变化特点。 1.热量资源 热量是农作物生育期不可缺少的条件,适宜的热量是决定农作物生育是否正常和产量高低的因素之一。[1]界限温度反映了农作物生长发育对热量条件的要求,不同作物、不同发育期对界限温度要求不同。[2]进行农业气候资源分析时,常用的衡量热量资源的多寡和可利用程度的指标有:稳定通过一定界限的日平均温度(0℃、5℃、10℃、15℃、20℃)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和积温以及年平均温度、最热月平均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极端最低温度、无霜期等。[3]在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时,要充分认识热量资源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合理利用,扬长避短。 1.1 40a月平均气温变化 月平均气温则能反映出一地各月气温变化的大小及冷暖程度。月平均气温以7月份最高,为26.5℃;1月份最低,为0.5℃,年较差为26.0℃。从1-7月份逐渐递增,8-12月份递减,其中3-5月份回升较快,为5.2-7.0℃,9-11月份降温较快,为5.7-6.6℃。月最高气温出现在6月,为41.7℃;月最高气温≥37℃有6个月,月最高气温≥40℃有4个月;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为-14.7℃;月最低气温≤5℃有5个月,月最低气温≤10℃有3个月。 1.2 40a季平均气温变化 春季平均气温为14.8℃;夏季平均气温为25.7℃;秋季平均气温为14.4℃;冬季平均气温为2.0℃;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年1997年夏季,气温为27.6℃;季最低气温出现在年1971年冬季,气温为-0.3℃。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作者:————————————————————————————————日期: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农学论文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田喜凤 (昌吉州气象局,新疆昌吉831100)摘要:本文对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的气候资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玛纳斯绿洲的光照资源总体呈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幅为36 h/10 a;温热资源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0.28 ℃/10 a;0 ℃界限温度积温呈逐年代际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57.7 ℃·d;10 ℃界限温度积温也呈逐年代际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97.7 ℃·d;年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倾向率为17.9 mm/10 a。 关键词:玛河流域;玛纳斯绿洲;气候资源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且被群山环绕,是著名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近50年来,新疆气候变暖、降水增多的趋势明显。胡汝骥等人[1-4]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新疆出现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记录。新疆近5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北疆变暖幅度大于南疆,而且变暖主要在冬季[5-6]。有数据表明,新疆降水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呈缓慢下降趋势,其后转为上升趋势,尤其是1987年以后上升幅度十分明显[7];也有研究表明,新疆的降水量在20世纪60 ~ 70年代为减少阶段,进入80年代后转为增加的转型时期,90年代是逐年增加时期[8]。在全球和新疆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新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防灾减灾形势更为严峻,大部分冰川退缩,并呈加速减退的趋势;但因气候变暖的同时降水增多,河流径流量呈增加趋势,生态环境随之有所恢复与改善。 玛纳斯绿洲属于玛纳斯河流域,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既

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月相的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月 球万古不息地围绕着地球运动,而地球又带的月亮永恒地围绕着太阳运动。通常人们粗略地将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看作为圆周运动,实际上月球是以椭圆轨道进行绕地球运动的,它离地球最远时约406699千米,最近约356399千米,平均约38万千米,这一距离大约相当于地球直径的30倍,或者说月球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其平均直径大约可以排列60个地球,而轨道的周长大约为240万千米。月亮在这样长的轨道上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等同于地球上的27日7时43分11.47秒,这一时间称为“恒星月”,或者说需要2360591秒,它在这条轨道上的运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每秒1017米。 在太阳系中,可以把地球和月球当作一个系统来看待,地球和月亮的公共质心围绕太阳作椭圆运动(公转),这一质心离地心约4660千米,或者说在地面下1700千米左右,并与月亮在相同的一边。 月球围绕地球作平面椭圆轨道运动,不过严格地来说,月球并不是围绕地心进行圆周运动,而是围绕地球与月球的公共质心作圆周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有几个显著特点:(1)月亮围绕地球所走的椭圆,在它的平面里不是固定的,这个椭圆绕着地球,在它平面里沿正方向即月亮运行的方向而运行。这个椭圆的长轴在3232日或8年零310日里转一周。(2)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即白道)不在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黄道平面里,正因为这样,所以不是每逢新月就有日食,每逢望就有月食。白道的平面和黄道的平面相交成5度多的交角。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叫交点线。这条交点线也不是固定的,每一个交点在18年224日内沿相反方向,在黄道上转动一周。(3)黄道和

白道两平面的交角也在变化,这一交角的平均值是5度8分48秒,常在极小5度0分1秒和极大值5度17分35秒之间摆动,周期为173天。月球和地球又分别绕它们各自的质心进行自转。 由于月球自转的周期恰好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称为月球正面,另外半个球总是背向地球,即月球背面;但是,人们看到的月球并不止50%,由于月球的天平动,累积起来,人们从地球上实际可以观测到月球整个表面的59%。 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每天可以看到月球的“东升西落”,不过月亮每天升起时间都比前一天平均推迟50分钟。这是因为在地球上某一点某一时刻看到月球升起后,当地球自转一周时(第二天同一时刻),因月亮围绕地球运动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围绕地球向东运行了约13度,因此地球要再自转约13度,即约50分钟后才能看到月亮,因此月亮升起时间平均每天推迟50分钟。此外,由于地月几何关系的原因,在地球上观看月球起落的时间是不同的。 月球除了绕地球公转外,本身还在自转。月球自转的周期恰好等于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即27天7小时43分11.47秒,因此,任何时间,我们在地球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另外半个球总是背向地球,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总是相同的。由于月球的天平动,累积起来,人们从地球上可以观测到月球整个表面的59%。这是由于月球的轨道是一个倾斜的椭圆形轨道,它在不同的轨道位置面向地球的一面稍有不同的缘故。 既然月球永远只以一面面向地球,如果不假思索,可能以为这表明月球不自转。其实不然。为了说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想像在月面上某点画一垂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设计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2.知道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图片排序,制作月相图片手册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概括月相变化规律。 2.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处理图片信息的方式。 3.能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1.对月相变化规律保持好奇心,保持观察月相的兴趣。 2.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倾听别人观点的同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了解自然现象规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探索太空更多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月相图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学生对一个月内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难点:根据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顺序给月相图片排序。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月相变化图片,燕尾夹。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一)出示两张月相图片(初三、十五) 这两张图片大家认识吗?回顾月相概念:月球发光部分的形状,就是月相(预设:认识,这是月相) 提问:我们在二年级就专门观察过月相,说说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预设: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每天不一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预设:弯,圆) 排序:这两张月相的顺序谁在前谁在后?(预设:十五的在前,初三的在后) 小结:我们要用排序的方法来观察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二)出示课题: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探索 [材料准备:每组月相卡片、票夹] 活动一:给七张月相照片排序

1.(PPT出示七张月相的照片),这些月相照片,同学们曾经观察到过吗?能根据一个月内的先后顺序给七张照片来排一排顺序吗? 2.学生给七张月相照片排序(全班,黑板上演示排序),请2位学生到上面板演,其他学生补充,最后统一结果。(关注学生排序的方法) 3.师生小结排序的方法:我们可以先确定哪些月相先出现,哪些月相在中间,哪些月相在最后,然后再排序,这样排起来就方便多了。 活动二:给一个月的月相图片排序 1.(PPT出示一个月的月相照片),接下来,我们就要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来给一个月里更多的月相照片排序,想试一试吗?(学生:想) 2.出示活动要求:同桌合作给一个月的月相照片排序,排好序后,看看一个月内月相是怎么变化的。 3.学生给月相排序,教师全班巡视指导,并将小组的排序结果拍照,以备交流时上传。 三、研讨 一个月内,月相变化的规律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上传有代表性的几组学生的排序照片,全班交流

月相变化规律

月相变化规律 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C位置。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下同,) 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F位置。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G位置。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H位置。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相变化规律

1概念 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2产生原因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两条: 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与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有关。 3月相识别 3.1月相识别 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 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3.2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附:月相变化图(注:星空图上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3.3月相变化规律 1.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C位置。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下同,) 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

一个月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一个月月亮的变化图和名称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