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常见概念定义

高炉常见概念定义
高炉常见概念定义

1.冶炼强度

答案:冶炼强度是指每昼夜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燃烧的焦炭量,即高炉一昼夜的焦炭消耗量与有效容积的比值。

2.高炉一代寿命

答案:高炉一代寿命是指从点火开炉到停炉大修之间的冶炼时间,或是指高炉相邻两次大修之间的冶炼时间。

3.休风率

谜底:休风率是指高炉休风时光占高炉划定功课时间的百分数。

4.焦炭反应性

答案:指焦炭在一定温度下和CO2作用生成CO的速度。

5.铁的直接还原度

答案:FeO中以直接还原的方式还原出来的铁量与铁氧化物中还原出来的总铁量值比成为直接还原度。

6.炉渣的稳定性

答案:指炉渣的化学成分或外界温度稳定时对炉渣物感性能影响的程度。

7.硫负荷

答案:冶炼每吨生铁时,chaussures christian louboutin,由炉料带入的总硫量。

8.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指风口前焦炭燃烧所能到达的最高的均匀温度。

9.水当量

答案:所谓水当量就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某一截面的炉料或煤气其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单位时间内使煤气或炉料改变1℃所产生的热量变化。

10.液泛

答案:高炉冶炼过程中液体渣铁穿过焦窗向下滴落时与向上运动的煤气相向运动,在一定条件下,液体被气体吹起不能下降,这一现象较液泛。

11.什么是水当量?

答案: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某一截面的炉料或煤气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水当量。

12.什么是铁的间接还原?

答案:用CO还原铁的氧化物叫做间接还原。

13.熔化温度

答案:炉渣完全熔化成液相的温度叫熔化温度。

14.什么是风口燃烧带?

答案:炉缸内燃料熄灭的区域称为风口燃烧带,它包含氧气区跟还原区。

15.什么是鼓风动能?

答案:鼓风动能就是向高炉内鼓入热风所具有的机械能。

16.什么叫精料?

答案:精料是指原燃料进入高炉前,采取措施使它们的质量优化,成为满意高炉强化冶炼请求的炉料,在高炉冶炼应用精料后可失掉精良的技巧经济指标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17.什么叫高炉炉料构造?

答案:高炉炉料结构是指高炉炼铁生产使用的含铁炉料构成中烧结矿、球团矿和自然矿的配比组合。

18.什么叫矿石的冶金性能?

答案:生产和研讨中把含铁炉料(铁矿石、烧结矿、球团矿)在热态及还原条件下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能:还原性;低温还原粉化;还原膨胀;荷重还原软化和熔滴性称为矿石的冶金性能。

19.什么叫液泛现象?

答案:在气、液、固三相做逆流运动中,上升气体遇到阻力过大,将降低的液滴支托住,进而将它搅带走的现象称做液泛现象。

20.什么是热制度?

答案:热制度是指在工艺操作制度上节制高炉内热状态的方式的总称。

21.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风口前焦炭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平均温度,即假定风口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化学热)以及热风和燃料带入的物理热全部传给燃烧产物时达到的最高温度,也就是炉缸煤气尚未与炉料参与热交换前的原始温度。

22.水当量

答案: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某一截面的炉料或煤气,其温度升高(或下降)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即单位时间内使煤气或炉料转变1℃所产生的热质变化。

23.液泛现象

答案:在气、液、固三项做逆流运动中,上升气体遇到阻力过大,将下降的液滴支托住,进而将它搅带走的现象称做液泛现象。

24.上部调解

答案:依据高炉装料装备特色,按原燃料的物理性质及在高炉内分布特征,准确取舍装料制度,保障高炉顺行,获得合理的煤气流分布,最大限度滴利用煤气的热能和化学能。

25.综合焦比

答案:每冶炼1t生铁所消耗的干焦量和其它燃料所能取代的干焦量之和。

26.综合冶强

答案:高炉每日夜每破方米高炉有效容积焚烧的燃料量。

27.高炉有效热量利用率

答案:高炉冶炼过程的全部热消耗中,除了炉顶煤气带走和热损失热量外,其余各项热消耗是不可缺少的,这些热消耗称作有效热量,其占全热消耗的比例叫做有效热量利用率。

28.送风制度

答案:在必定的冶炼条件下抉择适合的鼓风参数微风口进风状态,以形成一定深度的回旋区,达到原始煤气散布公道,炉缸圆周工作平均活泼热量充分。

29.铁的直接还原度

答案:假定高等氧化铁还原成初级氧化铁全部是间接还原,而从FeO中用固体碳直接还原的铁量与铁氧化物被还原出来的总铁量之比为铁的直接还原度,用rd表示.

30.操作炉型

答案:高炉投产后,工作一段时间,炉衬被侵蚀,高炉内型产生变化后的炉型。

31.高炉应用系数

答案:

32.一氧化碳利用率

答案:

CO、CO2为高炉炉顶煤气剖析值。

33.铁的直接还原度

答案:从FeO中以直接还原方式,还原的铁量与全部被还原的铁量的比值。

34.风口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假定燃烧带内的燃烧为一个绝热过程,C燃烧生成CO所放出的热量扣除燃烧带内部耗热后全部用以加热形成的煤气产物所达到的温度。

35.理论焦比

答案:冶炼吨铁的热能消耗达到最合理和最低的焦炭用量。

36.还原剂

答案:就高炉冶炼过程来说,还原剂就是从铁氧化物中夺取氧,使铁氧化物中的铁变为金属铁或铁的廉价氧化物的物资。

37.有效热量利用率

答案:高炉冶炼过程的全部热耗费中,除了炉顶煤气带走的热量和热丧失以外,其余各项热消费是不可缺乏的,叫做有效热量,这一部门热量占全部热量的比例,叫做有效热量利用率。

38.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风口前焦碳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即假定风口前焦碳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用

来加热燃烧产物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叫做风口前实践燃烧温度。

39.焦炭反映性

答案:指焦炭与CO2气体反应而气化的难易水平。

40.碳利用率

答案:在高炉冶炼前提下实际氧化成CO2和CO的碳所放出的热量与假设这些碳全体氧化成CO2时应当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碳利用率。

41.渣铁间的耦合反应

答案:耦合反应是指不碳及其氧化产物CO参加的,铁液中非铁元素与熔渣中氧化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42.SFCA烧结矿

答案:SFCA烧结矿是指以针状复合铁酸钙为黏结相的高还原性的高碱度烧结矿的简称,复合铁酸钙中有SiO2、Fe2O3、CaO和Al2O3四种矿物组成,用它们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组合成SFCA。

43.风口燃烧带和风口回旋区

答案:炉缸内燃料燃烧的区域称为燃烧带;在鼓风和炉内料柱的独特作用下每个风口前构成的一个蓬松而近似于梨形的空间称它为风口盘旋区。

44.带风装料

答案:在用焦炭填充炉缸、冷矿开炉时,在鼓风状态下进行的装料叫带风装料。

45.高炉冶炼过程的PDCA循环

答案:它是指由PDCA四局部形成的对高炉冶炼进程进行优化把持的一个轮回系统。即先由操作设计系统提出目的参数,这一环节称为“P”;将这一指令提供应(输入)体系,在濒临所设计的最优化的指标下开端操作,这一环节称为“D”;将操作的成果,各种监测信息反馈给“AGOS”系统,以便进行核查,此环节为“C”;与设计的尺度参数进行对照,假如实际偏离了指令,则要采取举动,即采用校订办法,此环节为“A”。

46.炉渣的稳固性

答案:指炉渣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发生变化时,其粘度和熔化性温度变化大小的性能。

47.直接还原度

答案:高炉冶炼过程中直接还原夺取的氧量(包括还原Fe、Mn、Si、P、及脱S等)与还原过程夺取的总氧量的比值,polo ralph lauren pas cher。

48.液泛景象

答案:在高炉下部的滴落带,焦炭是独一的固体,在这里穿过焦炭向下滴落的液体渣铁与向上运动的煤气相向运动,在一定条件下,液体被气体吹起不能下降,这一现象叫液泛。

49.应后强度

答案:是权衡焦炭禁受CO2和碱金属侵蚀状态下,坚持高温强度的能力。

50.道气流

答案:高炉断面上局部煤气流激烈发展造成部分过吹而形成管道。

51.液泛现象

答案:在气、液、固三相做逆流运动中,上升气体遇到阻力过大,将下降的液滴支托住,进而将它携带走的现象称作液泛现象。

52.吨铁工序能耗

答案:吨铁工序能耗是指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以标准煤计量的各种能量消耗的总和,包括各种情势的燃料和能源消耗,要扣除回收的二次能源。

53.焦炭反应性

答案:指焦炭与CO2气体反应而气化的难易程度。

54.水当量

答案:水当量表明单位时间内炉料和炉气流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55.送风轨制

答案:送风制度是指通过风口向高炉内鼓送具有一定能量的风的各种掌握参数的总称。

56.铁的直接还原度

答案:假定从高价铁氧化物还原到低价铁氧化物(FeO)全部为间接还原,从FeO还原到金属铁,部分是间接还原,其余是直接还原,铁的直接还原度定义为从FeO中以直接还原的方式还原得到的Fe量与全部被还原的铁量的比值。

57.渣铁间的耦合反响

答案:是指没有碳及其氧化物CO介入的,铁液中非铁元素与炉渣中氧化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是渣铁间霎时的电化学反应。

58.液泛现象

答案:在气、液、固三相做逆流活动中,上升气体碰到的阻力过大,将降落的液滴支托住,进而将它携带走的现象叫液泛现象。在高炉内的滴落带也是有固体的焦炭,液体的渣铁与上升的煤气做逆流运动,煤气将液滴吹起带者一起回升就造成了液泛。

59.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是指碳在燃烧带内的燃烧是一个绝热的过程,燃烧产生CO所放出的热量、鼓风带入的物理热、燃料进入燃烧带所带入的物理热,减去水分解耗热和喷吹燃料分解耗热后的热量全部传给炉缸煤气,煤气所达到的温度叫理论燃烧温度。

60.热滞后现象

答案:喷吹量增长后,炉缸呈现先凉后热现象,即燃料在炉缸分解吸热,使炉缸温度降低,直到增添的燃料量带来的煤气度和还原性气体(尤其是H2量)在上部改良热交流和间接还原的炉料下到炉缸,使炉缸温度上升,这种现象叫热滞后现象,这一过程所阅历的时间叫热滞后时间。

61.置换比

答案:喷吹1kg(或1m3)弥补燃料所调换焦炭的量。

62.高炉热状况

答案:指炉子各部位拥有足够相应温度的热量以知足冶炼过程中加热炉料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须要的热量,以及过热液态产品达到要求的温度。

63.矿石的还原性

答案:矿石在炉内被煤气还原的难易程度。

64.耦合反应

答案:由某个渣中的离子(正或负)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铁液中不带电的中性原子与另一个铁中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成为渣中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统称为“耦合反应”。

65.熔化温度和熔化性温度

答案:炉渣在受热升温过程中固相完整消失的最低温度即融化温度;而熔化性温度是指炉渣能够自由流动的最低温度。

66.软熔带

答案:炉料从软化到熔融过程的区域。是高炉内煤气阻力最大的区域。

67.热流强度

答案:单位冷却面积在单位时间传给冷却介质的热量。是反映炉型的主要参数。

68.焦碳的反应性

答案:焦碳与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汽等进行化学反应的才能。狭义的是指焦碳与二氧化碳,进行化学反应的能力。简称CRI,反应性低的焦碳热强度高。

69.炉缸热制度

答案:炉缸所处的温度程度,反映炉缸热量收入和支出的均衡状态。可以用化学热生铁含[Si]量表示,也可以用物理热铁水温度来表示。

70.悬料

答案:悬料是炉料的透气性与煤气流运动极不相适应,炉料结束下行的变态现象。

71.直接还原度(Rd)

答案:经直接还原门路从FeO中还原出来的铁量与被还原的全部铁量的比值。

72.低温还原粉化率(RDI)

答案:高炉原料,特殊是烧结矿,在高炉上部的低温区域重大裂化,粉化,使料柱缝隙度降低,christian louboutin pas cher。普通以粉化后小于3mm所占的比率作为低温还原粉化率。

73.还原性能(RI)

答案:通过间接还原途径从铁矿石氧化铁中夺取氧的轻易程度。

74.球团矿的抗压强度

答案:取规定直径9(个别为12.5mm)的球团矿在压力试验机上测定每个球的抗压强度,即粉碎前的最大压力,用N/个球表现。

75.水当量(热流)

答案: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内某一个截面的炉料和煤气,其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包括化学反应热、相变热和热损失等)。

76.炉外脱硫

答案:铁水从高炉内放出到进入炼钢炉前,用脱硫剂去除铁水中的硫0.02%以下,以进步铁水质量的技术。

77.高炉有效容积

答案:指高炉铁口核心线到炉喉钢砖上沿有效高度范畴内的容积。

78.炉渣熔化温度

答案:炉渣固液相间的转化终了温度,即炉渣完全熔化为液相的温度,Polo Lacoste。

79.硫负荷(S料),用公式表示生铁[S]

答案:冶炼每吨生铁炉料带入硫的千克数。

铁水中的含硫量盘算公式:

式中:—铁中含硫,%;

—硫负荷,kg/t;

—随炉气逸出硫,kg/t;

—硫在渣铁间调配系数,;

—吨铁渣量,kg/t。

80.喷煤的“热滞后”性

答案:在喷煤的实际中发明,增加喷煤量后,炉缸涌现先凉后热的现象,即煤粉在炉缸分解吸热,使炉缸温度降低,直到增加的煤粉量带来的煤气量和还原性气体在上部改善热交换和间接还原的炉料下到炉缸,使炉缸温度上升的过程。

81.水当量

答案:单位时间内炉料和炉气流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82.理论燃烧温度(T理)

答案:燃烧产物取得全部燃烧天生热以及鼓风和燃料带入的物理热时所能达到的温度。

公式:

式中:QC—碳素在风口前燃烧成CO放出的热量,kJ/t;

QF—鼓风及喷煤载气带入的物理热,kJ/t;

QR—焦炭进入燃烧带时带入的显热,kJ/t;

QX—鼓风中水分分解和喷吹燃料的分解吸热,kJ/t;

Vg、—燃烧生成煤气体积及其在温度时的比热容,m3/t和。

83.高炉直接还原度rd

答案:铁的直接还原度rd:经直接还原道路从FeO中还原出的铁量与被还原的全部铁量的比值。

公式:

式中:Fed—由直接还原出的金属铁量;

FeT、FeL—生铁和入炉料中的金属铁量。

84.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

答案:矿石进入高炉炉身上部大概在400~600℃之间的低温区还原时,产生粉化的程度。

公式:

式中:—还原后转鼓前的试样品质,g;

—留在6.3筛上的试样质量,g;

—留在3.15筛上的试样质量,g。

85.高炉料柱的透气性

答案:高炉料柱的透气性指煤气通过料柱时的阻力大小。煤气通过料柱时的阻力主要决议于炉料的空隙度(散料体总体积中空隙所占的比例叫空隙度),Polo Lacoste pas cher,空隙

度大,则阻力小,炉料透气性好;空隙度小,则阻力大,炉料透气性坏。空隙度是反映炉料透气性的重要参数。气膂力学分析表明,空隙度、风量Q与压差之间有如下关联:

式中Q—风量;—料柱全压差;K—比例系数;—炉料空隙度。

由此可见,炉内反应了的变化,因与成正比,的任何一点变更都将敏感地反映在上,所以,出产顶用作为高炉透气性指标,称为透气性指数。

86.水当量

答案: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某一截面的炉料和煤气,其温度变化1℃时所接收或放出的热量(包括化学反应热、相变热和热损失等)。

87.高炉直接还原度

答案:高炉内以直接还原方法牟取的氧量与还原中篡夺的总氧量的比值。

88.炉料有效重力

答案:料柱重力战胜散料层内部颗粒间的彼此摩擦和由侧压力引起的摩擦力之后的有效质量力。

89.喷煤热滞后

答案:在煤粉在炉缸分解吸热,使炉缸温度降低,直到新增加的煤粉量带来的煤气量和还原性气体(尤其是H2)在上部改善热交换和间接还原的炉料下到炉缸,使炉缸温度上升,此现象即为喷煤的热滞后现象。

90.耦合反应

答案:由某个渣中的离子(正或负)得到或是去电子成为铁液中不带电的中性原子与另一个铁中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而成为渣中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91.耐火资料

答案:在高温下(1580℃以上),可能抵御高温聚变和物理化学作用,并可以蒙受高温荷重作用和热应力侵蚀的材料。

92.高炉内的热交换现象

答案:炉缸煤气在上升过程中把热量传给炉料.温度逐渐降低。而炉料在下降过程中吸收煤气热量,温度逐步上升,使还原.熔化和造渣等过程顺利进行。这就是热交换现象。

93.液泛现象

答案:当渣铁液滴落在软熔带生成并滴落时,液体在焦炭空隙中是贴壁流动的,而煤气则在残余的旁边通道流过。当空隙中的液体滞留量愈多,气体的通道越小,阻力损失就月大,液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达到某一界线点时,煤气阻力急剧增大,使液体也被吹起,这就是液泛现象。

94.燃烧带

答案:炉缸内燃料燃烧的区域称为燃烧带。它包括氧化区和还原区,风口前自由氧存在的区域称为氧化区,自在氧消逝到CO2消散的区域称为还原区。

95.碳利用率

答案:在高炉冶炼条件下,实际氧化成CO2和CO的碳所放出的热量与假定这些碳全部氧化成CO2时放出的热量之比。

96.外扩散

答案:任何固体在气流中,其名义都存在有一个绝对静止的气膜-边界层,在高炉内矿石表面就有煤气边界层,CO和H2扩散必需通过它达到矿石表面,而还原生成的氧化性气体CO2和H2O扩散也要通边界层而进入主气流。这种扩散叫外扩散。

97.高炉有效高度

答案:高炉大钟下降地位的下缘到铁口中央线间的距离称为高炉有效高度;对无钟炉顶为旋转溜槽最低位置的下缘到铁口中央线之间之间的间隔。

98.低温还原粉化性能

答案:矿石在高炉内400—600℃低温区域内还原时,因为Fe2O3还原成Fe3O4和FeO 还原成Fe,发生的晶形改变导致体积膨胀.粉化,称为低温还原粉化机能。

99.鼓风动能

答案:高炉鼓风通过风口时所存在的速度,称为风速,它有标准风速与实际风速两种表示办法,而所具备的机械能,叫鼓风动能。

100.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答案:风口前焦炭和喷吹物的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绝热温度,即假定风口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加热燃烧产物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叫做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

高中化学常见知识大全,答题知识汇总

高中化学常见知识大全,答题知识汇总 化学是一门变化多端一门学科,学习它非常有意思,而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比较难的题,想要做好这些题那知识量要很广才行,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下高中化学中一定要背的知识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 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天津高考化学复习资料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专题十八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内容解读 5年考情预测热 度 考题示例难度关联考点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掌握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知道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 象及其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 3.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并能根据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 机化合物。 2018天津理综,3、 8(1) 2014天津理综,4 中★★★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根据官能团、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等概念,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 2.判断和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 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2018天津理 综,8(4) 2017天津理 综,8(2) 2016天津理 综,8(4) 2015天津理 综,8(4) 较难 有机合 成 ★☆☆ 分析解读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主要有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判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等,其中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真题典例】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一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1.下列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正确的是( ) A.乙烯(CH2 CH2)、苯()、环己烷()都属于脂肪烃

B.苯()、环戊烷()、环己烷()同属于芳香烃 C.乙烯(CH2 CH2)、乙炔()同属于烯烃 D.同属于环烷烃 答案 D 2.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符合“X包含Y、Y包含Z”关系的是( ) 选项X Y Z 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的衍生物(苯酚) B 脂肪族化合物链状烃的衍生物CH3COOH(乙酸) C 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 D 不饱和烃芳香烃(苯甲醇) 答案 D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 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 答案 A 考点二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 1.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 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C.2-甲基丁烷和戊烷 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 答案 D 2.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任何社会都是一定的权力和一定的服从的统一。权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国家权力,就是国家的强制力量,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它同一定的职务相联系,即有了一定职务就有了相应的某种权力,如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 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了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它表现为享有权利的公民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例如,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权利的行使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正当的权利。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 一、行使主体不同。权利的行使是一般主体,而权力主要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二、处分方式不同。权利一般可以放弃和转让,而权力必须依法行使,不得放弃和转让。 三、推定规则不同。权利的推定规则为“法无明文禁止及可为。”而权力只以明文规定为限,否则为越权。 四、社会功能不同。权利一般体现私人利益,权力一般体现公共利益。 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权利与权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属于法律上的概念,后者则属政治上的概念。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权力以法律上的权利为基础,以实现法律权利为目的,权利作为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又制约着权力的形式、程序、内容及过程各个方面;另一方

面,某些法律上权利的实现依赖一定的权力的行使。两者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如都以追求一定的利益为目的;都有相应的法律上的规定和限制要求。 1.权利的基本含义 权力与权利,在英文中被称为power 和right.权利是指在社会中产生,并以一定社会承认作为前提的,由其享有者自主享有的权能和利益。这个定义告诉我们,权利是在人与人的相对存在的社会状态之中存在的。孤立的个人,无所谓权利。权利也总是以一定的社会承认作为前提。这种承认可能是习惯的、道德的、宗教的和法律的。根据其承认方式的不同或者被称为习惯权利、道德权利、宗教权利和法律权利。这一定义还表明,权利包含权能和利益的两个方面。权能是指权利能够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它并不要求权利的绝对实现,只是表明权利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即“非不能为也,而实不愿为也。”利益则是权利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是权能现实化的结果。将二者相比较,权能具有可能性,利益具有现实性。也可以说权能是可以实现但未实现的利益;利益是被实现了的权能。如继承权,在被继承人尚未死亡时,继承人所享有的继承权实际上是一种以权能状态存在的权利。一旦被继承人死亡,继承产生,继承权就由一种权能转化成为了利益。 2.权力与权利的联系 第一,权力来源于权利。在权力与权利谁来源于谁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误解。其实早在权力产生之前,权利就已经有了。在原始时代,人们已经有了原始的权利。这些遍及氏族内部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只是那时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别,也

高中化学概念总结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 纯净物与混合物:只含一种物质的物质为纯净物,反之为混合物。 单质与化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反之为化合物。 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为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碱性氧化物是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为金属氧化物,如CuO、MgO等。Na2O2是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酸酐:酸酐是指酸脱水之后形成的物质。无机酸的酸酐多为非金属氧化物(少数为金属氧化物),有机酸的酸酐不是氧化物。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者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在这两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溶解时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盐;不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就是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标准是其溶解时的电离程度,和溶解度无关。 胶体:胶体是指分散质尺寸介于1~100纳米的分散系(混合物)。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尺寸的大小不同; 区分胶体与溶液的方法之一是丁达尔现象(效应); 胶体能透过虑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微观粒子都有布朗运动现象; 常见的胶体有:鸡蛋清、淀粉溶液、豆腐(属于凝胶)、生活中的空气等。 共价化合物与离子化合物: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主要是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 的物质,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包括非金属的氢化物和氧化物、 酸,大多数有机物; 只要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主要为非金属与金属 形成的物质,包括含有金属的碱、盐和金属氧化物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是指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能够重合的分子(如H2O、NH3、HCl等),正负电荷中心能够重合的就是非极性分子(如CO2、CH4等)。 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同种元素形成的共价键就属于非极性共价键,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就属于极性共价键。 晶体的分类:根据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将晶体分为分子晶体(由分子构成)、原子晶体(由非金属原子构成)、离子晶体(离子构成)、金属晶体(金属原子构成);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的熔沸点最高,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次之,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最低。 工业上的三酸两碱:H2SO4、HCl、HNO3、NaOH、Na2CO3。 工业上的两个标志:硫酸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个化工行业发达与否的标志,乙烯的年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行业发达与否的标志。 大气污染物:SO2、NO x、PM2.5、O3等。甲醛不是大气污染物,是室内污染物。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如:O2与O3、石墨与金刚石。 同位素: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质子数相同,种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2C与14C,16O与18O。 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的有机物互称为同系物。满足同系物的条件有二:分子组成要相差n个CH2 ;结构要相似(官能团相同)。如:乙烯和丙烯互为同系物,但C2H4与C3H6不是同系物的关系(C3H6有可能是环丙烷)。

高中化学概念大全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宏观)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 来的性质 实质(微观)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 有发生改变时呈现的性质 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发生改 变时呈现的性质 性质包括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味道、 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 导电性、导热性等 一般指跟氢气、氧气、金属、非 金属、氧化物、酸、碱、盐能否 发生反应及热稳定性等

(完整版)文化产业的定义_百度文库.

文化产业的概念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有种种不同的定义。就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济过程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定的制度环境中,文化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属性之外,还具有某些特殊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属性。这是我们理解文化产业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如果将文化产业臵于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世界经济背景下,我们又可看到,近十几年以来,文化产业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越来越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富现代意义、与高科技尤其数码技术发展最紧密结合的产业,并且越来越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的面貌。由此我们认为,现代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它们奠立于大规模复制技术之上,履行最广泛传播的功能,经商业动机的刺激和经济链条的中介,迅速向传统文化艺术的原创和保存两个基本环节渗透:将原创变成资源开发,将保存变成展示,并将整个过程奠定在现代知识产权之上。 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从行业门类上,把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看做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把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甚至工业与建筑设计,以及艺术博览 场馆、图书馆等看做文化产业正在争夺的前沿;把广告业和咨询业等看做是它成功开拓的边疆。 出于中国国情和第一本《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操作便利的需要,(我们还考虑到文化产业传统的行业管理归属,以上所说的产业门类将与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等主管部门的业务大致对应。按照时下的说法,这是一个“中等”的文化产业概念。应该说,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充分,其全部丰富性尚未充分展开,因此它的范围必定还会发生变化,相信这种变化将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及其辨析 王兆宇 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1-8班 [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文章对几个比较典型的定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在不构成冲突和矛盾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联系起来,在内容上进行补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应当主要突出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内化作用、包含内容体系三方面,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应该赋予新的活的元素,即强调生命,强调主体人,培养自由、全面、生命自觉的人。 [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主体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与确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政治思想工作一—思想政治工作一—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几个阶段。 建国前,主要使用“政治工作”代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国后,对这一术语的使用发生了新的变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最近的概念“思想政治工作”最早由刘少奇提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使用和阐述了这一概念。“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即思想性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提法出现在此时。1950年2月,第一次全国学校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决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是现在学校中开展新民主主义学习的主要关键”。 到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影响下,各个领域的工作都以政治挂帅,“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较为统一的术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思想性工作内容增多,“思想政治工作”完全取代了“政治思想工作”。1980年5月27日至6月6日。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全国机械工会联合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并于1984年在高校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学科全称“思想政治教育学”。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标准术语。 至此,“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得以最终确立。这个过程体现出在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操作上的深入。要指出的是,从发生学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思想政治工作”演变而来,但后者含义更广。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系统,表明它与党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更侧重和突出的是学科体系和科学理论的建设方面。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侧重的是它的学科和理论意义。

(完整)高中化学概念大全,推荐文档

4 4 1 1 1 4 3 2 (一)掌握基本概念 圆梦教育高中化学基本概念 1. 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 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 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 、Ne 、Ar 、Kr… 双原子分子如:O 2、H 2、HCl 、NO… 多原子分子如:H 2O 、P 4、C 6H 12O 6… 2.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 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 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 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 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 +、Na +、H +、NH +… 阴离子:Cl –、O 2–、OH –、SO 2–… (2) 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 、CaCl 2、Na 2SO 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 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 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 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 、Si 、Al 、Fe 、Ca 。 5. 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 H 有三种同 位素:1 H 、2 H 、3 H (氕、氘、氚) 。 6. 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 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 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 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 (如 SO 2-、OHˉ、CH 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 、—COOH 等) 、游离基 (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 CH 3)。 8.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的基本概念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应用生态工程的方法。突出了整体预防、生态效率、环境战略、全生命周期等重要概念,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的一种高效的产业体系,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很明显生态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但又是“传统产业”及“现代产业”的继承和发展。 生态产业的理论基础是产业生态学。产业生态学也是一门“研究可持续能力的科学”产业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R.Frosch 等模拟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过程所开展的“工业代谢研究”。工业代谢是模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代谢功能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实现代工业生产过程就是一个将原材料能源和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和废物的代谢过程。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与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产业生态学”论坛,对产业生态学的概念、内涵和方法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贝尔实验室的

C.Kumar认为:“产业生态学是对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发展的第3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的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第三产业)。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生态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集团型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以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不是产品或利润为生产目标,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有灵敏的内外信息网络和专家网络,能适应市场及环境变化随时改变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工人不再是机器的奴隶,而是一专多能的产业过程的自觉设计者和调控者。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效益。生产产业建设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一场深刻的革命。 1生态工业 中世纪以来,人本主义思潮的泛滥,导致了以蒸汽机的诞生与利

政治的概念

《政治的概念》读书笔记 《政治的概念》是施密特的代表作之一,在全书中,施密特从国家、世界和人性等角度出发建构政治的概念,并提出政治概念的核心是划分敌友。本文将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施密特的政治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 在全书的开篇,施密特提出了“国家的概念以政治的概念为前提”的命题。紧接着他叙述了一个关于国家的通常说法:“国家是在封闭的疆域内,一个有组织的人群拥有的政治状态。”随后,他指出,这只是一般性解释,而不是国家的定义。因为在此所关注的乃是政治的本质,所以这样一个定义尚未得到保证。于是,施密特开始从国家的角度建构政治的概念。在他看来,国家是政治统一体,是一个有组织的、拥有国内和平与领土完整以及不受外国干涉的政治统一体,以民族、主权和领土为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于是,施密特提出自己对民族、主权和领土等基本要素的看法。 关于民族,施密特认为,国家是民族的政治统一体。无论就其字面意义而言,还是就其历史形象而言,国家均是一个由民族构成的特殊状态。关于主权,施密特认为,国家是主权统一体。在他看来,国家作为民族的政治统一体,是一种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统一体,与其他各种组织相比,它是最高的、做出权威性决定的统一体。国家作为决定性的具有权威的最高政治统一体意味着它拥有主权。因此,从本质来看,国家乃是主权统一体。关于领土,施密特认为,国家是确立了领土边界的政治统一体。 随后,施密特提出:划分敌友是政治的标准。他认为,“朋友与敌人这对概念必须在其具体的生存意义上来理解”,并进而把政治的核心归结为“区分敌与友,并以此二者为前提”。因此,要理解以划分敌友为核心的政治概念的必要性,就必须从维护国家统一体生存的高度,从国家统一体生存所涉及的内外两方面出发进行分析。 就外部而言,国家统一体的生存意味着民族自身的安全、独立与自主。因此,

高中化学高考必考知识点大全

膆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1. 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氕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般是金属原子;但氢、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都不是金属元素。 3. 质子总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一般是同种微粒;但Ne与HF例外。 4. 离子核外一般都有电子;但氢离子(H+)的核外没有电子。 5. 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组成的;但稀有气体为单原子,臭氧为三原子组成。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是单质,是纯净物;但O2与O3,白磷与红磷它们是混合物。 7.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般是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仅一种参加,却属于化合反应。如:3O2=2O3,2NO2?N2O4。 8. 原子活泼性强,对应单质性质一般较活泼;但氮原子活泼,可氮气很稳定。 9. 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ZnO是两性氧化物。 10.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 11. 酸酐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但HMnO4的酸酐Mn2O7是金属氧化物。 12.酸酐一般是氧化物;但乙酸酐[(CH3CO)2O]等例外。 13. 溶于水成酸的氧化物一般是酸酐;但NO2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可硝酸的酸酐为N2O5。 14. 一种酸酐对应的酸一般是一种酸;但P2O5既是偏磷酸(HPO3)的酸酐,又是磷酸(H3PO4)的酸酐。 15. 无氧酸一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但氢氰酸(HCN)例外。 16. 酸的“元数”一般等于酸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但亚磷酸(H3PO3)不是三元酸而是二元酸,次磷酸(H3PO2)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硼酸(H3BO3)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等。 17. 在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元素化合价越高,对应酸的氧化性一般越强;但次氯酸(HClO)的氧化性比髙气酸(HClO4)的氧化性强。 18. 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般是金属;但非金属石墨有金属光泽也能导电。 19. 饱和溶液升髙温度后一般变成不饱和溶液;但Ca(OH)2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为饱和溶液。 20. 混合物的沸点一般有一定范围,而不是在某一温度;但95.5%的酒精溶液其沸点固定在78.1℃

高中化学学科要求及特点

高中化学学科要求及特点 高中化学学科要求 1.知识与技能:理解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理解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 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 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理解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 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 般方法。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 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实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水平。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升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 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方 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 学精神。理解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 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是化学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 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 知识和技能,很大水准上是型,欠缺独立思考水平的培养,习惯于被 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 象侧重抽象,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主动地接受 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既抽象,

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一时不适合,这是学生 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 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 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 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即时 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 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合。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 个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化学 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实行概括、综合,实现 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 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水平, 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仅仅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 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 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度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 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使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 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文化产业的概念和内涵 文化产业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至今国际上仍未形成对文化产业的统一定义。“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可以区分为作为哲学政治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和作为经济制度、发展模式的操作性应用性文化产业两大部分。”[10] 学院派的理论工作者主要关注观念形态的“理论-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研究,侧重于从哲学政治观念的意识形态角度得出文化产业的定义。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法兰克福学派。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出版了《启蒙的辩证法》,书中首次提出了“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的概念。这里的“industry”是作为单数来使用的,指的是作为意识形态生产的大众文化活动。不过,法兰克福学派对与“文化工业”相联系的大众文化却是持批评态度的。阿多诺和奥克海默认为,文化产品在工厂中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被大量生产出来,并通过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消费者,最终使文化不再扮演否定意识的角色,反而成为统治者营造满足现状的社会的控制工具。虽然法兰克福学派从艺术和哲学价值评判的双重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但法兰克福学派对于“文化元素一旦与现代科技结合形成工业体系,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社会的力量”这一现象的揭示,不仅创造了一个新的概念,而且也预示着一个巨大的新产业的诞生。目前,文化产业与高科技产业一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具有前景的两大产业之一[11]。 社会经济实践操作者和研究者更关注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联的应用文化产业的探索,侧重于从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角度得出文化产业的定义。由此出发,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不同国家或地区往往从自身优势和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等实用功能方面来理解“文化产业”的定义,在总体上通用的文化产业总称之后,又有版权产业、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等主要概念。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日下公人从经济学理论出发,对文化产业做出定义和阐释:“文化产业的目的就是创造一种文化符号,然后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这个定义既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也体现了哲学、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用“版权产业”来说明文化产业的状况,将文化产业视为“可商品化的信息内容产品业”。其“版权产业”分为核心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分销版权产业、版权相关产业等。1997年,芬兰在《文化产业最终报告》中,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基于意义内容的生产活动”。它强调内容生产,而不再提工业标准,称“内容产业”,包括建筑、艺术、书报刊、广电、摄影、音像制作分销、游戏及康乐服务等。英国政府将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发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12]它强调创造者个人的创造力,同时又倾向于各国政策性的设计、规划和推动。其范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及古玩市场、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音像、互动性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广播等13个行业。作为社会经济实践操作的文化产业是一个总括性、包容性的综合概念。在英语中变成了复数(Cultural Industries),它是以产业或产品对象的总的“文化”的性质作出的分类。“从当代应用文化产业来看,文化产业具有一般产业所必备的某些属性。就其所提供产品的性质而言,文化产业可以被理解为向消费者提供精神产品或服务的行业;就其经济过程而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界定

最新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精品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 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观?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能离开政治生活。作为公民的素质就含有政治观。那么,政治概念是如何界定呢? 关于什么是“政治”,作为科学的界说,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看法。我想在基本观点指导下,参考古今中外的各种解释,做出一个具体的界定。 我把政治的定义概括为:政治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国家、政权),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或者说:政治是一定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运用公共权力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般来说,政治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门槛”后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经济、共同组成社会的三大领域。在古往今来的文明社会历史中,政治是整个文明的一部分,是各个民族都不能离开的社会组成部分。一个民族政治文明发展的状况、程度,既体现了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制度,也反映出该民族整个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 政治现象从其产生时起,便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人们无不对政治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条件不同,各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不同,因此对政治的看法也大相径庭。我在1980年曾发表了《关于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史的考察》一文。(原载〈政治与政治学〉1981年群众出版社出版;200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西政治文化论丛》又重新刊载)。在这篇文章中我曾对西方、中国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学对象问题做了简要的考察。当时文章虽然还比较粗略,但也基本能反映其大体情况。还可以作为今天我们研究政治学对象问题的参考。不过,这篇文章只是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入手,指出无论西方、中国,还是马克思主义,无论其对政治的理解有何差异,但都是以国家问题为其研究的基本内容。然而该文对什么是政治的问题并未具体论及。这里,我想仅就我对政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西方,政治一词,英文为politics。原文来自古希腊文的polis,为城邦之意。politics按字源说,是polis与tic(science)合组而成,意为关于城邦的科学。science一词,按其原意是知识或学问,含有一切有系统的知识的意思。在西方,一般仅指自然科学而言。在W.C. 丹皮尔所着《科学史》中给科学界定为“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商务印书馆中文版,第9页)。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作为科学的实际内容,应该不仅包括研究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而且也应包括、语言、历史等人文现象和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现象。即所谓人文社会科学。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以及化学公式归纳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也是个杂乱的科目,知识点多,概念多,很多东西又很抽象,难以理解,给复习带来难度,下面为大家整理出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正在复习的学生们,帮助稍微梳理一下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但是总结的不是非常全面,希望能够谅解。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1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 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不能大量共存;Fe3+与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