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10天预防犯罪新人教版

2018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10天预防犯罪新人教版
2018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10天预防犯罪新人教版

第10天预防犯罪

典例在线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社会危害性B.刑罚当罚性

C.严重危害性D.无罪推定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社会危害性。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刑事违法性。第三,应受刑罚处罚性。本题选C。

解题必备

1.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3.犯罪的法律后果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4.刑罚的含义

刑罚又成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5.刑罚的分类

①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试题推荐

1.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6年。从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看,他的行为

A.触犯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D.应受刑罚处罚

2.下列说法中,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②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3.下列选项中属于刑罚主刑的有

A.拘留、有期徒刑B.管制、罚金

C.拘役、无期徒刑D.死刑、没收财产

4.最严厉的刑罚是

A.有期徒刑B.拘役

C.无期徒刑D.死刑

5.我国刑罚中,只能独立适用的刑罚为

A.主刑B.行政拘留

C.附加刑D.刑罚处罚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犯罪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三个基本特征中的首要特征,也是它的本质特征。交通肇事严重危害了社会,故选B。

4.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刑罚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刑罚分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其中最严厉的是死刑。所以正确答案选D。

5.A 【解析】本题考查主刑的特点。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的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不能相互附加并

用。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完整word版)2018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我与社会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②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④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上网查询;等等。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①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②感受到国家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③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④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 4、社会生活的分类:广义、狭义 广义指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 狭义指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的公共活动领域以外的社会日常生活方面。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一个人有着不同的身份。 6、社会关系的含义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即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7、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以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8、全面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①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首先,个人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其次,个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 社会对个体既有促进作用,又有制约作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②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1、为什么说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什么是社会化?包括哪些途径? (1)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社会化包括两个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 社会教化是从社会环境因素入手分析社会化; 个体内化则是从个体能动性着眼探讨社会化。 2、我们的成长与社会有什么联系? 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如何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1)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

2018年春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2018年春季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二课宪法 知识点(1—63)P____—— ____页 (一)宪法明确国家权力(1——8)P____ —— ____页 1.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依据是:①——⑤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我国的国家性质:b 4.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d—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5.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6.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和形式: e—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7.宪法明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 f—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8.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g——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二)尊重和保障人权(1——10)P ___ 页 1.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②③ 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a—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②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d—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2.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e—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和保护人权。 3.人权的主体: f—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4.人权的内容:

g—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5.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①——④ ①立法方面:A ②执法方面:B ③司法方面:C ④宣传方面:D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在立法方面是怎样做的? A—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8.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怎样做? B—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9.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怎样做? C—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0.怎样做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传? D—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三)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12)P____—— ____页 1.各级国家机关如何产生?①②③ ①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②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它监督”。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什么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A——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3.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4.民主集中制 (1)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a——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表现:B—“在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含义:b——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1、P2.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P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P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P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P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P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P6.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P7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P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P7-8.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 11、P1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12、P1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3、P11.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4、P1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5、P1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 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

2021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6天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16天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新人教版典例在线 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就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这要求我们 ①要心怀爱国之情 ②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③要使用一切手段表达爱国情感 ④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理解。③中“使用一切手段”的说法错误;①②④均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本题选B。 解题必备 1.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 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心怀爱国之情,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观念,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国家利益。 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捍卫国家利益 ①国家利益是关系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有时难免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应当着眼长远、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为了国家利益,有时不仅需要放弃个人利益,甚至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③我们要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捍卫国家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试题推荐 1.关于“萨德”入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 ②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要维护国家利益 ③一个国家之内的事,他人无权说三道四 ④在实施对外开放中要以国家利益至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关系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关键时刻要服从国家利益。“祖国的强大是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大保障,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决不犹豫。”这是不少大学生最想说的一句话。这说明

部编2018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坚持宪法至上》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集中制的原则。”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权力运行的?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上册

1、为什么要合作?(1)生活中处处有合作。合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2)生活需要合作。合作的意义(重要性)①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财富,要想顺利完成一项工作,实现自己的理想,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②合作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③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通过合作,借助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可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同时,要想把事业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有友情的滋润,这样才能在遭受挫折时得到鼓励,从中获得力量,进而有勇气迈向新的征程。④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2、为什么要竞争?(为什么合作离不开竞争)(1)竞争和合作相伴相随,竞争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2)竞争的积极作用①、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②、正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③、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从而进步、发展得更快。 3、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为什么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和合作相伴相随,都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必要性)(1)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合作又要竞争,(2)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那种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害人害己。(3)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生活中大多数竞争可以“比翼双飞”,甚至是“百花齐放”。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实现“双赢”。 4、在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怎么做)(1)竞争不忘合作. (2) 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实现“双赢”。(3)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竞争的原则: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 5、辨析:孝敬父母就是一切听从父母,即使父母有错或违法,也要宽容、包庇,不能批评、制止。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①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②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 ③但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愚孝、盲从,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的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 ④如果父母做了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如果父母触犯法律,做儿女的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容、包庇其违法行为,这是对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 总之,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他们的观念有时滞后;在家教方面也难免有 误区。孝敬父母,是在遵守道德、法律的基础上对他们的尊敬、侍奉和报答, 而不是无原则的一切听从。

人教部编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下册暑假作业

人教部编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下册暑假作业 1.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感觉生命拥有无限可能。 ○2我们要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而自卑,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 ○3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体现青春的。 2.如何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1参加,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2求助他人,。 ○3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 ○4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 ”。 3.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1思维的批判性有助于我们,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2批判能调动我们的经验,激发我们新的,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进现状。 4.怎样学会批判? ○1批判不仅要有,有表达自己观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而且要考虑。 ○2批判只针对,而不是对人的攻击。 ○3批判要具有一定的,能有效解决问题。 5.怎样培养创造性思维? ○1要敢于,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2要看重,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3用智慧的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6.怎样正确认识性别角色? ○1男生女生在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2男生女生的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对于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变化,我们应平静而欣然地接受。 ○3我们在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的影响。7.如何做到优势互补? ○1男生女生各自拥有自身的性别优势,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2男生女生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不因,不因欠缺而自卑。 8.与异性交往的意义? ○1有助于我们。 ○2能发现并学习对方的,丰富同学友谊。 ○3与异性交往是。 9.怎样与异性交往? ○1我们要,多参加集体交往。 ○2掌握分寸,注意。 10.如何让青春飞翔? ○1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能够展现,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时间机会与创造可能。 ○2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 ○3要有激荡的青春活力,的青春热情,的青春态度。 ○4要有,要,持之以恒等。 11.如何理解认识行己有耻? ○1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不断提高辨别的能力,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3“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树立,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的事情坚决不做。○4“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断增强。 12.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至善”追求。○2“止于至善”是一种“”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1.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通过参与社会生活、媒介(电视、报纸)、书籍、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置身社会之中,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3.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的社会 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在社会中成长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我们会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个人与社会有什么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3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4.亲社会行为的内容/表现是什么?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5.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意义)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4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怎样?/网络对我们生活有什么作用?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2)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哪里? (1)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它促进了人财物的流动,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2)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3)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 3.警惕网络中的陷阱/有哪些消极影响? (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网络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 (二)合理利用网络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该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暑假作业》第14天 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每日一题之2019快乐暑假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第14天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中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关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下列对关爱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①关爱传递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 ②关爱是维系友好关系的唯一保障 ③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④只要有了关爱,人们之间就都能互相信任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关爱的作用。题干表述了关爱的作用。根据教材内容,关爱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并传递美好的情感。关爱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①③是正确的。②是错误的,关爱可以维持友谊,但不是维系友好关系的唯一保障,维系友谊的做法有很多,不是唯一的,排除。④是错误的,这种说法过于绝对了,不是有了关爱就能建立信任的,排除。①③是正确的,故本题选C。 1.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①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②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③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2.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 ②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

③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3.奉献助我成长 ①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②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4.奉献社会我践行 ①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②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5.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 1.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好情感,但关爱他人也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避免弄巧成拙。下列属于关爱他人的正确做法的是 A.学校公示贫困生名单,这让贫困生小华觉得有些伤自尊 B.小江发现有人落水,不顾自己不会游泳,跳入水中施救 C.期中考试时,同学请求帮助,小清把自己的卷子偷偷地给他看 D.每逢节假日,小芳总会去敬老院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不久,驴累死了。这时,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A.关爱他人,就是关爱自己 B.关爱他人,最终是为自己谋利 C.关爱他人,要考虑他人的感受 D.关爱他人,就是体贴帮助他人 3.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关爱他人需要我们 ①心怀善意 ②尽量得到他人对等的回报

2018年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P2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P3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P4 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P4 5.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P5 6.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P6 7.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 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P7 9.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P7-8 10.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 P11 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八年级下册新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P2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3 *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P3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 宪法是如何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的?(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保障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P4-5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明确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6、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7、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

2017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暑假作业第01天养成亲社会行为新

第01天养成亲社会行为 典例在线 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同学们踊跃为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 ②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 ③李阳把新买的数学辅导书借给同学传阅 ④李真的好朋友被王亮欺负了,他挺身而出,把王亮揍了一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亲社会行为,是公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体现。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做法错误,故排除;所以本题选A。 解题必备 1.人与社会: ①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③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2.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系社会发展等。 3.亲社会行为的作用 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④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4.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

所急。 社会实践: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试题推荐 1.青少年应当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亲近社会必须做到 ①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②遵守社会公德,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③善于明辨是非,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学会亲近社会 ①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 ②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③要自觉服务社会 ④要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不做“看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下列不属于亲社会的情感或行为的是 A.以天下兴亡为己任B.文明礼貌、爱护公物 C.见义不为、见死不救D.积极弘扬真、善、美 【参考答案】 1.A 【解析】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是公民应该做到的,是必须的,而亲近社会的行为不具有强制性,是自愿自觉的行为,故④说法错误;①②③是公民亲近社会的具体表现。该题选A。 3.C 【解析】亲近社会就是要有亲社会的情感和行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主动关爱他人,关心集体、服务社会、报效祖国。A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体现,是亲社会行为;B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这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是亲社会行为;C见义不为、见死不救,这是冷漠

八上2018部编版丨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上)

八上部编版丨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上)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或: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P3—4 A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C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D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管理,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 A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B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C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二、在社会中成长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或: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P7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A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B表现: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C结果: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P7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暑假作业二 新人教版新版 -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2019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暑假作业二 温馨寄语:请同学认真答题,仔细审题,做最好的自己。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下列属于集体的是 A.班级、志愿者、传销组织 B.学校、少先队、文学社团 C.军队、田径队、购物人群 D.企业、舞蹈队、影院观众 2.王敏同学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扭伤了脚,班上同宿舍的同学有的为她打饭,有的背她去上课,有的 为她洗衣服。这体现了 A.集体的目标 B.集体的温暖 C.个人的品德 D.同学间的竞争 3.黄坚的爸爸初中毕业已经20多了年,黄坚发现他爸爸现在经常通过微信和以前的同学一起交流信 息,回忆美好的中学生活,深切感受到当时班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浓浓的情宜。这主要是因为 A.集体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B.集体给了他知识和能力 C.集体给了他们温暖和力量,集体使他们有了归属感 D.集体教给他做人的道理 4. “没有土壤,泰山不能成就其大;没有细流,河海不能成就其深。”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个人离不开集体 B.集体的力量由个人力量凝聚 C.集体是个体成长的园地 D.个人的利益非常重要 5.“一枝竹篙吆,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吆,开动大帆船。”这告诉我们①单个竹篙撑不了船②事业的成功需要合作③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④集体能给我们安全感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③ 6.以下集体生活合作策略,你认同的是 ①坦诚交流,彼此信任②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并包容他人的不足③主动承担自己的责 任④经常标榜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刘健明同学中午迟到,被学生会记名,他为了不让班级被扣量化分,就谎报了其他班级同学的姓

2018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5.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哪里? (1)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2)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2)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7.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8.青少年应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9.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10.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是什么? (1)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