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

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
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

118

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策略选择

袁振龙 左袖阳

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与突发事件政府舆论引导能力的不足

随着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的先后出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全媒体时代,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共同构成了全媒体时代的复杂网状图景。报纸、期刊、广播和电视等属于不可忽视的传统媒体,他们在信息传播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影响力,互联网和手机媒体①则是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自媒体”,它们的出现已经“给社会生活方式乃至政治运作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影响”②。“自媒体”的概念是美国学者谢因波曼和克里斯威理斯共同提出的,指的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并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③。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5.13亿,网络普及率达到38.3%,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占网民总数的69.3%,微博用户占网民总数的48.7%④。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们的信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信息“发酵”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越来越短,社会越来越处于一种不确定的高风险状态中。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普及,普通民众已经从传统单向的信息接收者同时变成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信息源和‘新闻记者’”。

信息互动成为全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规律,冲击着人们的惯性思维。“数字化传媒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受控严格的局面,使信息的传播流通更为自由”⑤,BB S ⑥、播客、博客、微博、SNS ⑦、手机群发、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同时具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性质,通过参与公共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过程,重构媒介空间的信息格局和消解权威机构的信息控制势力”⑧。全媒体时代既是各种媒体竞相表现的时代,也是普通民众参与信息发布、交流和讨论的时代,“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中国政府的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入,利益调整不断深化,人口【摘要】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们的信息来源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

越来越快,信息“发酵”产生化学反应的时间越来越短,社会越来越处于一种不确定的高风险状态中,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面对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明显不足的现状,有必要采用协同政府、合作网络、消费者需求和数字技术等网络化治理理论的理念重塑政府结构,重构政媒关系,重组政社关系,提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效率。

【关键词】 全媒体;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 G 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4527(2013)02-0118-06

【作者简介】 袁振龙(1971—),男,江西宜春人,北京市社科院综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

要从事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研究;左袖阳(1980—),男,安徽巢湖人,北京市社科院综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刑法学研究。

2013年第2期社会主义研究SOCIALISM STUDIES (总第 208 期)No. 2,2013Serial No. 208

流动更加频繁,思想更加多元,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有日益拉大的趋势,各类社会风险不断被释放甚至被放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加强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特别令人遗憾的是,人们经常看到,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会经常性地处于“沉默”、“失言”甚至“乱语”的状态,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浙江“钱云会事件”、“郭美美事件”、“7·23”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件等,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政府及时如实地公布相关信息,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社会效果得到肯定的成功案例还不多,“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胜利和成都公交车爆炸事件是不多中的两个成功案例。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政府部门处于“沉默”和“失言”状态,社会上的各类“谣言”和“质疑”就会借助新媒体扑面而来,影响甚至误导社会舆论,反过来又影响突发事件的处置并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各级党委政府普遍面临着“全媒体时代”舆论引导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如果不能有效提升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水平,长期处于“沉默”和“慎言”状态,政府就有落入“塔西陀陷阱”⑨的危险,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

二、“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不足及治理思路

人们不禁要问,当前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需要用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改进政府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形成政府、媒体和社会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良性状态,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和社会结构的张力,不致因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不当而导致社会失序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出现为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网络化治理主要表现为网络的、双向互动的、多元的参与结构,在外部参与渠道上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形成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公民等多元参与的制度安排,实现信息透明且流动充分,连接以合同和信任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将分散的“小碎片”整合为“大碎片”,最终达到公共治理的“一体化”,由此增强公共治理的整体效应⑩。在《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的作者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埃格斯看来,网络化治理象征着世界上改变公共部门形态的四种有影响的发展趋势正在合流,这就是第三方政府、协同政府、数字化革命和消费者需求11。在全媒体时代,实行网络化治理是目前有效提升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的策略选择。

(一)用“协同政府”理念重塑突发事件网络化治理的政府结构

当前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部门还没有完全建立起适应全媒体时代需求的新闻发言人和信息公开制度。尽管政府部门普遍建立起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由于总体协调程度不高,业务部门各自为政,部门之间信息互不相通,导致不少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摆设”,远远不能满足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信息的渴求。有的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坦言,自己并没有接触过新闻记者,更谈不上对外发布新闻。有的新闻发言人表示,由于自己的新闻发言人只是兼职,其他工作还很多,导致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接受新闻发言人工作的培训,每每遇到突发事件需要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只能自己加班加点绞尽脑汁“应付”新闻媒体。新闻发言人也缺乏足够的专业团队支持,目前政府机关内部的新闻宣传部门往往是新闻发言人分管部门,但政府内部传统的宣传新闻部门的协调性、专业性都有待提升。一些政府机关宣传部门的同志讲,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们难以及时了解其他业务部门的工作情况,实际上我们很难向新闻媒体提供有效及时的信息,更谈不上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发布突发事件的信息。还有的政府机关宣传部门的同志讲,我们并不是新闻传播专业出身,组织需要就把我们安排在新闻宣传部门工作,我们也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加上新闻发言人的职能、权力、责任和风险规避等并不明确,导致新闻发言人履职时要么小心谨慎,语焉不详,回避媒体,要么创造出“拆除性维修”、“休养式治疗”、“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之类的荒谬话语,引发社会的强烈质疑。政府对外发布信息工作也很不规范,许多法律要求必须公开的政务信息,许多政府部门也难以做到及时完全公开。

协同政府是网络化治理的重要特征。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埃格斯指出,网络化治理发展的第二个趋势是:“协同政府的不同层级和机构共同提供更为整体化的服务”12。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指出,“英国政府所面临的许多最艰巨挑战都无法轻松地适应我们传统的政府结构,我们必须在政府之间进行更

119

好的协调和更多的团队合作,才能应对新世纪的挑战”13。概括起来,“协同政府”就是将不同层级的政府和不同的政府部门联合在一起,共同向公民提供整体化的服务,这样既可以避免政府分散服务的低效率,又可以避免政府部门之间的互相阻隔。“协同政府”可以有效改善突发事件政府舆论引导能力,提升突发事件政府舆论引导的效率,是突发事件网络化治理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从提高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的角度出发,按照协同政府的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政府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调整创新:一是从整体上,由宣传部门牵头,以新闻办、网络办为平台,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从上到下的专职新闻发言人和专业公关团队建设,进一步明确规范新闻发言人及其专业公关团队的职责、规范、权力、专业素养、培训等系列制度,明确新闻发言人参与部门会议、参与或列席部门决策、传阅部门各类业务文件和工作进展的权利,加强新闻发言人及形成新闻发言人全面了解和掌握部门工作信息的机制建设,避免目前新闻发言人兼职过多的状况,加强对新闻发言人及其专业公关团队新闻与媒介素养的培训,构建纵向从上至下,横跨各部门、各系统、各行业的新闻发言人和信息公开制度,形成突发事件政府舆论引导的整体格局和完整合力。

二是从部门和行业内部看,各部门、各系统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完善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制定明确的新闻发言人及其工作团队运行规范及单位领导、其他业务部门配合新闻发言及信息公开的工作制度,明确突发事件信息公开的启动程序,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演练活动,在演练中提升各部门、各单位新闻发言人及其专业工作团队的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核实、快速发布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突发事件一旦发生,相关新闻发言人及专业公关团队与处置部门第一时间一起进入现场,迅速调查事件情况,着手调查事件起因,了解掌握关于突发事件的第一手全面信息,逐步构建新闻发言人及其专业团队与业务部门之间畅通的横向信息流动机制,为新闻发言人及其专业公关团队顺利开展工作,及时对外发布各类信息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的建设,组建专门的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平台的维护、编辑、管理工作团队,制订各部门、各单位通过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及时公开信息,定期实行信息更新的制度,遇突发事件实时发布信息的制度,完善本部门、本单位舆情收集制度和及时回应制度,建立本部门网站与其他政府网站、门户网站及媒体的链接与关注,突破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信息孤岛”的困境,让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平台成为政府与社会、媒体进行信息流通,实现与媒体、社会实时互动的重要载体。

(二)用“合作网络”重构突发事件网络化治理的政媒关系

当前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力度不足的很大原因是由于政府与媒体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交流与互动。在不少政府部门看来,媒体报道突发事件是报忧不报喜,自己干了大量的工作因为新闻价值不足记者不爱报道,记者对负面新闻有着天然的偏爱,这样片面的报道就是给自己部门抹黑,会给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防火防盗防记者”成为不少政府部门的选择,希望媒体不报道甚至不报道突发事件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真实想法。回避甚至阻碍新闻记者在突发事件现场的采访,成为很多突发事件中的“次生新闻”,有时还发生相关单位为阻止新闻记者采访,对新闻记者大打出手导致新闻记者受伤的情况,这显然侵犯了新闻记者的采访权和人身安全,也是法律法规严厉禁止的行为。殊不知,在全媒体时代,即使传统的新闻媒体没有报道,大量的自媒体也会把突发事件的信息披露出来,想继续像传统社会一样对突发事件进行完全的封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由于缺乏来自传统媒体的权威报道,大量的不规范自媒体往往夸大甚至歪曲事实,反过来给突发事件的处置带来不良影响。在传统媒体看来,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讳莫如深,只允许传统媒体简单报道甚至不让报道,长此以往,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屡屡没有自己的声音,就是“自废武功”,没有主动满足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信息的渴求,最终会失去引导社会舆论的力量,造成更大的损失。

合作网络是网络化治理的特色。几十年来,西方国家一直不断加大利用私人公司和非营利组织而不是政府雇员来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政策目标,这也被称为“第三方政府”14。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合作网络理解为政府与相关单位、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专家学者、公关公司、舆论领袖等共同形成的为社会各界提供突发事件真实信息和权威意见的集合体。合作网络以政府和相关单位为主导,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为平台,专家学者和公关公司为助力,舆论领袖为补充,共同形成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的公共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相关120

主体以追求最佳的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以推动突发事件得到圆满解决为最低目标,以满足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需求为准则,不断地互动与交流,共同为社会提供突发事件的第一手真实信息。合作网络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突发事件中政府与媒体交流不畅、舆论引导力度不足的状况,是突发事件网络化治理成败的关键。

按照合作网络的理念,重新构建政府、相关单位与各类媒体及其他主体的关系,要求政府本着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有效保障社会安全的原则,站在公正、中立的立场,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协调相关单位加强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专家学者、公关公司、舆论领袖的沟通与联系。

一是引导相关单位加强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媒体是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资源和工具,是社会监督的哨兵。要创建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权威发布平台,形成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立体态势,坚持“黄金四小时媒体”原则15,积极主动地向媒体提供突发事件的第一手信息,“说真话,立即说”,尽可能允许新闻记者报道事件的相关细节,主动为媒体提供信息源和政策扶持,做到既为媒体提供良好服务,又要让媒体为我所用,引导社会舆论向有利于突发事件处置的方向发展,向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向努力。这需要政府加强督促检查和引导,积极督促相关单位以社会责任为重,以促进社会安全,满足社会知情权,推动社会进步为原则,牺牲部门、行业和个人的私利,积极快速向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提供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

二是要加强与相关专家学者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突发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专家学者站在科学的客观的中立的立场,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对社会上的质疑进行科学解释,引导社会公众客观理性地认识突发事件。

三是充分发挥公关公司在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的作用,必要时聘用公关公司本着“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行和权威证实”的“5S”原则16制定危机公关方案,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修复与社会的关系,重塑部门或单位形象。

四是高度重视各类舆论领袖的作用。主动加强与舆论领袖的沟通与联系,主动邀请舆论领袖实地考察并听取舆论领袖的意见建议,主动为社会提供公众迫切需要的突发事件一手信息,有效满足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信息的需求。

(三)用“消费者需求”重组突发事件网络化治理的政社关系

在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中,了解并满足“消费者需求”也是极为重要的。国家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指出,“一遇突发事件,由于缺乏透明度,公众就会质疑你的公信力,你越是不敢讲,不愿讲,就等于拱手把椅子让给别人坐,麦克风让别人说,形成一个怪圈:事发——隐瞒——瞒不住——流言四起——被迫公布真相”,这就是“真话不说,谣言登场;大道不畅,小道必猖”17。当突发事件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权威信息又没有及时出现,就为网络谣言提供了发展空间。网络谣言成为人们获取事件信息的主要途径,并不断扩散变化”18。用媒体记者的话讲,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客观上有了解突发事件信息的巨大需求,如果真实的信息被封锁或语焉不详,就必然有大量的“谣言”或“小道消息”去填补,这是十分糟糕的状况。当前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表现不佳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在决定是否向媒体和社会提供相关信息时,考虑更多的不是消费者需求,而是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利益,担心媒体报道会损害本部门形象和本单位利益,所以才会出现面对新闻记者“你到底替谁说话”的质问。在这种思路指导下,一些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往往对社会公众关于突发事件信息的巨大需求充耳不闻,拒绝和抵制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结果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他人,造成舆论引导工作的被动。

“消费者需求”是网络化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消费者需求”强调,公民要求更多地掌控自身的生活,要求在政府服务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要求政府的服务更加多元化,这些不断上升的需求正好与私人部门已经繁殖的个性化(特制的)服务供应技术相吻合1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只有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才能适销对路,才能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并最终赢得市场竞争。哪一个市场主体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不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设计、生产产品并提供服务,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下来。苹果电脑公司曾是电脑行业的先行者,但由于创始人理念分歧和决策失误迅速衰落。1997年乔布斯重新回归入主苹

121

果电脑公司后,苹果电脑公司先后推出了Ip o d、Iphone、Ipa d等产品,有效引导了消费者需求,开始扭亏为盈并重新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I T企业。

按照“消费者需求”的理念,重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就要做到:

一是建立多途径、多渠道地听取市民意见建议的制度,真诚听取市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设身处地地站在市民群众的立场上想事情,做决策,真切地关切和回应市民对突发事件信息的需求,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做到第一时间调查核实突发事件真相,第一时间对外公布突发事件基本情况,主动地提供突发事件后续进展及原因调查、结果处理情况等,不断满足市民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不给谣言传播留下空间,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二是政府要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对社会单位的规范和制约,引导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着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水平,确保对社会的有效管理,防止出现由于政府难以掌握第一手真实情况而无法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的情况发生,防范由于政府反应迟缓、损害政府公信力事件的发生。

三是政府应定期与各类媒体、舆论领袖等建立紧密的联系与沟通机制,经常与媒体编辑、记者、舆论领袖交流,尊重、善待媒体记者和舆论,为媒体记者采访提供各种便利和帮助,积极认真地回应媒体记者代表社会提出的采访要求和问题,真诚回应社会各界对突发事件信息的需求,形成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主流声音。

当前,政府网站对外发布信息的情况并不乐观,尽管我国使用“.g https://www.360docs.net/doc/5a14057203.html,”域名的政府网站总数已经达到51,185 个20,但政府网站信息孤岛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是表现为政府网站群之间或特定政府网站各部门之间较为封闭,缺乏足够的联系和沟通,二是表现为政府网站与服务客体(网民)之间的疏离,政府网站信息资源稀缺,难以满足多数网民日益增长的政务信息需求,缺乏与网民的互动关联21。

网络化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这就意味着传统的结构主义的组织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被运用到对网络集体行动的研究中22。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和威廉·埃格斯指出,目前的先进技术能够使组织用以往不可能的方式与外部伙伴进行实时合作。伴随着电子邮件和其他沟通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将跨越组织界限之间的伙伴沟通和合作变得更好,更快,也更廉价。现代技术能够允许组织与组织四壁之外的伙伴共享数据,整合商业过程,并令他们实时分享产品供求和顾客喜好的信息。数字化革命已经能以一种崭新而不同的方式将复杂的系统组织起来。这些技术上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网络化组织模式的发展23。

因此,有必要全面反思并检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数字科技的应用情况。政府部门应定期总结和检讨政府网站信息的更新情况和访问情况,查找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整改,改变政府网站信息孤岛的困境。政府新闻发言人及其公关专业团队是否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舆论领袖等通过短信、电子邮件、Q Q 群、论坛、微信等途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从而保证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舆论领袖等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本部门、本行业突发事件的第一手真实信息和相关意图。政府和单位发言人及其专业公关团体是否建立了自己的微博群和微信群,是否与主流媒体、都市媒体互加关注,微博、微信是否经常发布信息,是否存在“死博”、“死信”等现象,微博、微信的社会关注度如何,是否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第一时间向社会通报突发事件的第一手真实信息,等等。政府新闻发言人及其公关专业团队是否能够快速学习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最新的数字科技工具,使最新的数字科技工具成为突发事件网络化治理的得力工具,从而不断提升政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效率。

三、讨论与小结

全媒体时代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对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课题,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本文提出的突发事件网络化治理只是一个初步的思路框架,主要涉及政府运行、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媒体等关系的重组与改善等诸多方面,显然,其完全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能够持开放、公开和合作的态度,逐步改变目前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不足的状况,提升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水平,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122

注 释

1 所谓“手机媒体”,也叫移动网络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

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参见聂静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载于《学术研究》2009年第2期。

25 聂静虹:《“第五媒体时代”的政府公共关系刍议》,载于《学术研究》2009年第2期。

3 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载于《探索》2002第2期;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载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5期。

42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

6 即Bulletin Boa rd Syste m 的简写,电子布告系统。

7 即social networking ser vices的简写,社会性网络服务。

8 代玉梅:《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载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5期。

9 “塔西陀”陷阱来源于古罗马执政官塔西陀的一句名言,“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得罪

人民。”意是指当一个公共机构或官员失去了公信力,或遭遇了公信力危机时,无论怎么说、说什么,都没有人信;即便说的是好话、做的是善事,也会被质疑、被炮轰,甚至被否定。

10 唐德龙:《从碎片化到网络化:治理何以转向?》,载于《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9期。

11121423 [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9、 8-9页。

13 转引自[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14页。

15 “黄金四小时媒体”原则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首次提出的,主要指能产生快速舆论传播的网络媒体,以微博客、QQ群、人

气高的BBS论坛等为代表。在数小时之内,“黄金四小时媒体”就可能将突发事件传播、发酵为有重大舆论影响的事件。

16 “5S”原则是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真诚沟通原则(Sincere)、速度第一原则(Speed)、系统运行

原则(Syste m)和权威证实原则(Sta nd a rd)。参见游昌乔:《危机公关:中国危机公关典型案例回放及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 葛倩等:《掌握信息的人越封堵谣言越盛行——对武和平的专访》,《南方都市报》,2012年4月9日。

18 白树亮:《网络谣言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载于《新闻界》2010年第4期。

19 参见[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15、 16页。

21 翟光勇:《网络计量学视角下的政府网站“信息孤岛”实证研究》,载于《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年第6期。

22 李俊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载于《汉江论坛》2012年第6期。

[责任编辑 袁方成]

123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论突发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

毕业设计论文《突发事件中媒体舆论引导的策略》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肖志鹏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Ⅰ) 引论 (Ⅱ) 一。舆论引导的分析 (5) 1.突发事件报道与舆论引导的概念 (5) 二..舆论引导在突发事件中表现为什么特征? (5) 2.1.当前舆论引导的消极问题 (5) 2.2突发新闻采播中把关不严及信息不过滤的消极影响 (6) 三.突发事件下媒体舆论导向的不良表现 (7) 3.1.媒体失语,谣言疯传,虚假言论泛滥 (7) 3.2.新闻失真,媒体随波逐流,不尽责 (8) 3.3.煽情炒作,舆论暴力,扭曲放大危机 (8) 3.4.媒体公信力下降,舆论引导受阻 (9) 四:媒体舆论引导的解决策略 (10) 4.1.舆论引导的有效协调方法 (11) 4.2加强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 (11) 4.3.公开透明的媒体形象 (12) 4.3.注重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引导作用 (12) 五.参考文献 (13)

摘要 当前我国媒体应对危机事件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挥,甚至出现了异常状况,尤其是在处理这类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突发事件前期,一些媒体反应迟钝、煽情炒作、诱导公众,混淆是非,解释和疏导不够,甚至澄清力度也大打折扣,导致舆论暴力泛滥,人心恐慌和社会混乱,舆论引导也陷于被动局面。究其原因是媒体缺乏科学精神和理性分析,解决方法和传播过程落后保守。应对舆论,媒体要处理好“双边关系”,即媒体与政府的密切合作关系,媒体与大众的传、受及反馈的交流信任关系。同时,媒体要利用本身已有形象和手段在新闻原生态中引导舆论,达到舆论和谐的最佳状态。 关键词:舆论引导、突发事件、媒体、政府、策略、信息公开、传播把关、采编控制、意见领袖。

论媒体沟通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当前,随着传统媒体的深刻变革和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新闻和信息发布变得愈加便捷和普及,尤其是网络媒体,凭借其实时、快捷、廉价、有效等独特优势,受到众多网民的青睐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使其极易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的关注,一方面可以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为干群沟通建立良好的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如果舆论导向偏离,也可能混淆是非,误导群众,损坏公务员队伍形象,影响政府工作。能否正确运用媒体这把“双刃剑”,引导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争取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形象和政府工作发展全局。新闻报道的媒体策划、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和舆论引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一、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全国已发生多起因社会舆论应对不力而导致的严重群体性事件,如贵州“瓮安事件”、沸沸扬扬的“杭州飙车案”、铁道部“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在解析这些群体性事件时,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有关部门在舆论处置上犯 了两个相反的错误:一是有关部门处理过慢。“瓮安事件”中,因官方未及时回应群众越来越激烈的请求,使矛盾越来越激化,直接导致发生严重暴力事件,后来才由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二是有关部门处理突发事件时过急、过于草率。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各种社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也使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特别是在征地拆迁中,干群对立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而有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对少数问题不假思索地“曝光”,降低了政府威信。尽管政府部门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尽量解决各种矛盾问题,缓解干群关系,但是此类事件愈演愈烈,使部分地区政府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某些政府部门舆论引导工作相对滞后,在舆论引导形式上呆板单一,依旧满足于在报纸上、电视上刊发些类似公文的消息,群众接受程度十分有限;在组织策划上,缺乏系统的宣传策划,宣传力量时强时弱;在时效上,断断续续,没有形成持续、有效的宣传舆论攻势,从而导致了政府舆论宣传工作受众面小、传播范围窄,有“王婆卖瓜”之嫌,甚至受到群众的抵触和反感,宣传效果事倍功半。客观地说,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工作,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迅捷多变的舆论监督的需要。 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面对新形势,舆论引导的观念没有与时俱进。相关人员没有准确把握舆论引导发展 趋势,观念陈旧,导致舆论导向偏差。当前,还存在一种观念:一提宣传首先想到的就是“夸”。个别领导认为宣传就是写给上级领导看的,轻视社会舆论宣传的力量,对媒体报道不能冷静对待,只能见好的,不能见坏的,见了正面报道就洋洋得意,见了负面报道就暴跳如雷,不是扪心自问自身行为中的不妥之处,而是指责媒体报道不实,给人以权压人的感觉,在公众中产生不良的影响。有的单位和领导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仍停留在吃吃喝喝勾兑关系上,不知道换位思考,不考虑媒体的生存规律和运作方式,未能策划出满足媒体需要,又对政府部门、人民群众有利的多赢的宣传舆论方案。一些宣传干部缺乏媒体应对能力,对受众的心理需求置若罔闻,新闻宣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与媒体的沟通中普遍缺乏应对的经验和技巧,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11传媒学院新闻二班赵敏 2011415436 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在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技术的不断变革使媒体传播发生了深刻的革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经历着从传播方式到内容的双重变化。新的传播方式使新媒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民众生活、社会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各阶层实现了网上平等对话。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结构,形成了舆论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 新媒体日益成为民众利益表达的第一通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互联网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逐步成为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更加顺畅,为民众表达意愿和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决策制定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公民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也为更好地推动社会民主政治进展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民意直通车。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解压阀的功能逐渐被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所取代。特别是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人们利用手机,或者网络媒体,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缓解恐慌情绪,或者利用新媒体交互性与开放性,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从而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社会解压阀”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结构性压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生成、存在与传播方式,不断对既有的社会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现如今,新媒体已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与匿名性,给新兴的网络民主提供了平等的行动机会与空间。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媒体舆论形成与传播的载体不断丰富。各种媒介越来越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而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公众通过网络反映民情、表达民意,就社会热点问题、公共话题发表评论和意见,有力地促进政府与群众的沟通和交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着社会舆论场的生成与存在方式,各种声音都可以在网络空间找到自己的传播对象。越来越多的普通网民扮演起了“报道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形成与传播的非中心化越来越明显,每一个人都成为舆论的散播源,每一个人都成为搅动舆论海啸的那只蝴蝶。 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掌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做好现场舆论引导; ●学会网络舆论引导技巧。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一、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处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取决于六个方面: 1.一把手 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一把手不理性、不明智,就很难处理好事情,所以一把手是排在首位的关键因素。 2.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尤其是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要有对事件做出决断的魄力,要有征服公众的魅力。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会使人们对事件形成一个刻板成见。 4.媒体环境 一个媒体能否有公信力、影响力、权威力,就在于是否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系统、全面、深入地报道。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媒体一定是追逐负面新闻的。 5.受众 受众指的就是人的认识、公众的认识。 6.新闻发言人制度 在对一把手、新闻发言人、社会环境、媒体环境、受众都有深刻地认识的基础上,还应当要有制度作为保障。 要点提示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关键因素: ①一把手; ②新闻发言人; ③社会环境; ④媒体环境; ⑤受众; ⑥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技巧 具体来说,突发事件的现场舆论引导就是管好两个地方:现场舆论引导和网络舆论引导。 1.现场舆论引导技巧 现场舆论引导技巧主要包括: 时间就是生命——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这是《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规定。 所谓第一时间,就是要把握好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记者到达前的第一时间、媒体报道前的第一时间、舆论形成前的第一时间。 直接当事人——火源 面对直接当事人,企业要做好四个S: 第一个S是闭嘴,不要争论; 第二个S是把自己想做的、要做的展示出来; 第三个S是保持愚钝; 第四个S是让大家满意。 此外,在新闻发言人领域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让自己处于弱势。须知当自己越强势、越强悍时,对方对自己就越具有攻击性,所以新闻发言人要适当地学会处于弱势。 【案例】 ××××事件家属索赔沟通标准手册 2011年11月份一场大火震惊了全国人民,事故方为做好媒体沟通和家属沟通方面的一些工作,制定了一个对当事人的沟通标准手册。 这个标准手册里面主要含有以下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作者:————————————————————————————————日期: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新闻学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策略 李倩 【摘要】由于我国主流媒体性质和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工作上的重要性。舆论引导强效有力,是主流媒体面对未来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强力保证。因此,作为我国主流媒体,要在充分认识新时期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能动性和策略性,不断适应和塑造符合社会发展的舆论生态,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策略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新兴的信息传播载体不断演变,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也间接地影响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接受方式。不仅如此,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信息和观点,从表面上看,虽促进了信息繁荣和信息民主,但是也容易形成一个分散的、失真的、不受约束且易被人利用的舆论生态环境。这将在客观上减弱了受众对于主流媒体的信任度,同时也增加了主流媒体对于舆论引导的难度。 主流媒体作为我国重要舆论阵地,具有整合舆论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舆论引导的实质,就是主流媒体对社会上产生的重要舆论进行梳理优化,采取必要手段确保社会舆论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必须顺应社会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及主导文化趋向,必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①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随着人们自我表达意识的提升以及表达渠道的多元化,社会舆论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随之也出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新闻学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舆论引导 叶红媛 【摘要】随着微信、微博和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的舆论空间和话语表达权得到进一步延伸和释放,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及特征,参与主体走向“草根化”,这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如坚持舆论引导原则不改变、转变舆论引导的思路方法、完善新媒体舆论引导的保障措施、构建应急机制以实施程序管理等。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引导信息传播 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开放、互动和平民化,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传播介质群得到了极大延展,新传播介质不断渗入日常生活,任何地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很快就能知道,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事一样。新媒体改变着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客观上为民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针对新媒体的特点,提出转变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思路,改善既往的舆论引导方式和监控体系,从而对新媒体时代下舆论场的声音进行引导和监控。 一、新媒体传播有别以往传统媒体时代的特性 1、信息量更大 新媒体的出现,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信息发布者。公众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设置的议题。但与此前传统媒体的权威不同,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大多是匿名发布。所以在新媒体中出现的信息,既有实情,也有流言和虚假信息,真假难辨。 2、传播范围更广

由于新媒体所借助的各项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所包含的传播工具逐渐得到普及,同时所拥有的传播工具数量越来越大。从互联网的大范围应用开始,智能手机也逐步普及,近两年掌上电脑、平板电脑开始流行,移动电视等也随处可见。这几大平台的融合,使信息可以毫无障碍的在新媒体中流转,从而大范围地传播信息。 3、传播速度更快 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体需要特定的接收器和购买行为带来的限制。由于新媒体的便携化和多元性,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跟随在信息接受者身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融合也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有了新的载体。信息接受者感兴趣的话题可以通过订阅和提醒来实现,具有大面积传播意义的信息可以通过推送平台、短信群发等主动传给受众。同时这些内容只需信息接受者指尖的触碰就可以轻易发送给其他人,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4、接纳性更强 新媒体可以承载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超链接等多种信息要素,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各项传播特点糅合在一起。受众可以全方位了解信息的内容,感受信息传播者的用意。这些都弥补了传统媒体的缺陷,在视、听、读方面实现了“三位一体”。 5、互动更频繁 传统媒体时代下,受众往往扮演被动接受信息者的角色,与媒体之间的互动仅限于读者来信、现场连线等,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把信息传递给其他受众。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发布者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每个人都有成为信息发布者的可能,自媒体成为新的名词。对于新媒体的信息,接收者可以跟

政府机关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如何与新闻媒体沟通和网络舆情应对 余仁山 余仁山,生于20世纪70年代,豫南商城县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先后任职于《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时报》、《华夏时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栏目组、社会新闻部《法治在线》,历任中央电视台社会新闻部策划人、新闻采编部策划人至今。 一、什么是媒体 (1)如何认识媒体。 媒体是什么?按性质可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传统媒体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现代媒体包括:网络和网络上各种与之相关的手段。现代媒体范围相当广,介质也相当多。需要我们开放视野。通过一切可能存在的媒体进行宣传同时又要防止一切可能在媒体上的负面影响。 按地域可分为中央和地方媒体。但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地域差异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任何一个地方小的新闻事件在全国都有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同样,全国大新闻事件在地方也能找到印证。 另一个分类就是所谓“喉舌”与商业媒体。“喉舌”就是党报党刊、主流媒体,是政府的喉舌,商业媒体的生存的本质就是靠新闻。 (2)媒体在哪里? 媒体的从业者无处不在,包括:通讯员、观众、线人及记者。 推荐媒体:《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晚间新闻》、《朝闻天下》推荐网站: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人民网、凤凰网、天涯论坛 (3)媒体何时发力? 无休无止、随时出击,媒体舆论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 (4)媒体报道什么? 报道内容包括有正面和负面,有真的和假的,亲身经历的和道听途说的。报道范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媒体监督的对象,都代表着国家机关,代表着公权。媒体监督什么:1、个别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或不法行为。2、涉及政府部门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3、群众最关心、最直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2018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典型案例 2016年末至2017年末,红黄蓝幼儿园发生教师针扎学童事件,先后经历了刑事审判和民事审判两个阶段,历时一年,特别是在后期民事审判阶段,受北京红黄蓝虐童事件舆论共震波及,此事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范围的影响,现将有关情况梳理汇总如下。 (一)事件经过及舆论引导情况 2016年12月,有自称我市铁西区红黄蓝幼儿园学童家长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孩子疑似被教师针扎的贴文及图片,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发现此舆情后,及时向市委宣传部有关领导汇报,并按市委宣传部要求第一时间将此舆情专报转至市教育部门和铁西区相关部门。同时,网贴被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媒体发现并给予关注,联系市委宣传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鉴于红黄蓝幼儿园为铁西区教育部门审批的民办教育机构,同时幼儿园驻在地和事件发生地也在铁西区,并且事件调查处置主要由铁西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市委宣传部并不直接了解事件情况及处理进展,故将铁西区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与中央级媒体记者间做好衔接联系,并指导铁西区委宣传部做好媒体应对和舆论引导工作。铁西区按照市委宣传部指导建议,第一时间将事件调查进展情况通过我市政务微博等官方渠道向广大市民群众通报情况,回应社

会关切,理顺家长情绪,压制不良炒作,同时通过向新华社、央广等中央级权威媒体提供及时、准确、透明的信息,引导国内媒体舆论走向,调控舆情,保持平稳,至2017年1月中旬,随着调查结果的逐步公开,舆情得到有效控制。此后,随着案情进展,相关人员被刑事拘留和刑事审判结果等关键环节的信息,也通过我市政务微博和新华社等权威发布渠道向社会推送,充分保障媒体、大众知情权。 2017年10月,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发生虐童事件,在国内产生较大波澜,央视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因此对我市红黄蓝虐童事件刑事审判处理情况再次关注,11月中旬三名记者专程赴平采访报道,并与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要求采访铁西区公安、法院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市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向省委宣传部和我市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同时派出专人专车陪同记者开展采访工作,联系沟通铁西区教育、公安、法院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将刑事审判过程中有关真实、权威信息,部分提供给央记记者并接受采访。12月上旬,该案民事赔偿案件正式开庭审理,央视三名记者再次来平,联系市委宣传部要求对庭审进行采访。我们及时将情况向市委和省委宣传部做了汇报,并按照省委宣传部相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不给央视记者提供通稿和信息,市中级人民法院也按照省高院要求没有给他们提供庭审画面。目前,央视记者对本案中我市各部门的采访和民事审判部分还没有发出相关

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几点不足和建议

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几点不足和建议 摘要: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除司法、立法、行政之外的第四种力量,如何能够利用好舆论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而在引导舆论方面,我们的传统主流媒体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可替代的优势。提高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不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对我国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长远作用。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不足或缺失,很容易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与此同时,传统主流媒体还可以通过自身优势对新兴媒体的某些误导加以指正,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曲折和损失。 关键词:传统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不足建议 2008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去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做出了“更好地发挥党中央机关报的舆论导向作用”的指示及5点意见。其中,他明确提到了传统主流媒体应充分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在胡总书记提出“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引导舆论能力”之后,传统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的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首先,新闻真实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不足 真实才是对受众真正的负责。这里所说的真实不仅仅是指事件真实,更是指细节真实。一直以来,传统主流媒体承担着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任务,人们对于传统主流媒体充满着信任和依赖。虽然近几年新兴媒体的力量不断壮大,但是人们对于传统主流媒体的信任度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然而,一些传统主流媒体的不实报道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人们的信任。2007年北京电视台关于《纸做的包子》的报道让人记忆犹新,不实的报道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当然,像这样完全虚假的新闻并不多见,而更常见的是细节上的失实。一些传统主流媒体播出或者刊载的信息来源于网络,而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把关的环节比较弱,这就使得一些不实信息在网上流传。一旦这样的不实信息被传统主流媒体不加核实的引用和传播,对于舆论的引导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引导舆论的时机把握不到位 舆论的爆发是有一个过程和时间的,能否抢在舆论爆发之前做好前期的引导工作则是传统主流媒体仍然需要努力的一个课题。 在对7.23动车追尾事故的报道中,就是因为传统主流媒体没有抓住最有利的引导舆论的时机,导致了社会舆论出现了一边倒的现象。在事故发生第二天,媒体新闻报道的事故时间由前一天的20点34分变成了20点27分,而对事故时

主动应对媒体 有效引导舆论

主动应对媒体有效引导舆论 非常有幸参加这次科级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研讨班。参加这次培训的最大感受是这次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针对性、实效性非常强,在培训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创新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中专程外出到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参加的突发事件的媒体沟通以及模拟电视访谈等课程,更是让我们这16名学员记忆深刻、获益良多。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同学们普遍在如何与媒体沟通上有了更理性、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这肯定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我认为在与媒体的沟通协作中,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古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与媒体打交道,首先我们要认识媒体,了解媒体。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其次在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要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过去我们在突发事件应对媒体中有时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是不可取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我们更应该采取疏而不是堵的方式。所以对待媒体的态度,更好的方式是要主动掌握话语权,积极主动应对。 二、调查研究,充分准备 在接受媒体采访前,对采访可能涉及的相关事项要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做到胸有成竹。如采访涉及事件的真实情况、相关法律法规、

政策依据、事件发展态势、政府所采取措施以及达到的效果、下一步打算等,对媒体的性质特点(包括采访记者的相关信息、提问风格等)也要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才更能使采访有的放矢。在这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采访的内容、时机、地点以及接受采访者的心理调适、着装等方面也要有充分的准备。 三、灵活应对,有效引导 在采访中,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积极准备的前提下,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要灵活应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特别在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中更要始终注意通过媒体塑造政府正面形象,在事实层面还原真相,在价值层面重建信任,从而通过媒体这个第三方,更好有效地与群众沟通,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同时在采访中,我们还要注重细节,比如着装简单得体、端正大方,运用好语言的音效感染等等,这样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政府和媒体的联系更加密切,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更要提升与媒体沟通协作的能力,从而推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开展。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案例分析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案例分析 摘要: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的不稳定事端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环境。如何妥善处理好此类事件成为创建“平安高校”和“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频发,加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导致网络舆情环境恶化,甚至谣言四起,对党和政府创建和谐社会带来严重挑战,也使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形势。 关键词:高等院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 一、某高校学生坠亡事件描述 2011年4月30日凌晨3:26,广东某高校保安在宿舍楼下巡逻时发现有人躺在地面不起,立即报警同时向学校领导汇报、联系车辆就近送往区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学校领导随即也紧急赶往医院。警察到现场后,立即进行了现场勘验。后经调取学校监控视频,发现有人于凌晨3:19分左右坠楼。由于正值五一放假期间,学校根据坠楼者的体貌特征在全校留校住宿学生中展开排查,确定坠楼者为是本学院2007级学生涂某。随后学校通知学生家长。 二、学生坠亡事件的危机处理和舆论引导 1.快速发现,迅速反应,启动学校应急工作预案

高校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是考验学校平时工作实效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时刻,此时,高校内部一定要形成高度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统一协调的局面,并要及早启动应急工作预案,妥善处理发生的各项由该事件引发出的其他的突发事件。 本案例的学生坠落事件发生不到十分钟,刚好该学院的保安在执行夜间校园巡逻时发现了。该保安迅速向保卫处处长汇报了,马上报了110和120,保卫处处长及时将情况汇报给了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其他相关职能负责人以最快的时间赶到事发现场,部分学校领导赶赴医院开展学生抢救工作。 同时,学校启动了学校的应急工作预案,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应急处理小组,设立了多个工作小组,按照学校的应急预案有效开展工作,为下一步化解危机打下了基础。 2.及时澄清,权威发布,避免不实消息的负面影响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事件受媒体的关注度比较高,事件引发的不稳定事端的参与人员聚集力比较强,学生群体通过微博微信传播相关信息速度比较快,因此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旦被歪曲炒作,极易对学校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本案例的涂某为毕业生(性格较为内向,有心理咨询

舆情管理篇_第十八章 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舆情管理篇 第十八章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第一节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一、重大突发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根据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第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煤矿、非煤矿山发生火灾、瓦斯爆炸、冒顶、透水、坍塌等安全生产事故;尾矿坍塌事故;公路铁路民航、航运等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第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第四,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暴力恐怖案件;爆炸案件;大规模群体性聚集事件;劫持飞机、火车、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案件;恶性刑事案件。 第五,境外涉我突发事件。主要指在境外发生的,可能对我国公民和机构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根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本书所介绍的事件范畴,属于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事件。此外,国务院2011年公布的《国家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中,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和一般重大(Ⅲ级)等三级。 此外,还可根据重大突发事件的罕见性与不确定性的程度对其进行分类。 从罕见性的角度来说,有的重大突发事件的类型往往有一定的前兆,并因其发生的频率相对较多,而使得人们对这类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因此,对其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可参照先前处置经验并遵循某种规律。而有的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如十年不遇或百年不遇的事件等,或是由于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变迁而突然爆发,而完全没有先例,因此很难提前预测、预警,一旦发生,往往令应对工作措手不及。显然,这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从不确定性的角度来说,在网络舆情事件中,有一些事件由于影响因素少,因素之间的作用简单,事件的不确定性低;还有一些事件的影响因素多,因素之间作用复杂,事件的不确定高。事件的不确定性越高,可供选择的情景演变路线越多,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就越难,也越难做出有效的决策对其加以控制;而事件的不确定性越低,事件发展的趋势就越明朗,也就更容易准确预测并对其加以有力控制。这两类事件的应对策略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根据这两个维度,又可以把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类: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舆论及媒体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 尚自强 舆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是公众对社会上重大事件和争议的问题大体相同的看法。 舆论要素:公众、问题、意见。 舆论形成:一是来源于群众自发,二是来源于有目的的引导。其过程为:问题发生,舆论领袖发现,意见发生,事实与意见信息传播,意见互动与整合,舆论形成。 舆论的功能:信息功能,给社会公众传达某种信息,让人们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指导功能,对个人能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因而能够影响个人的言论和行为;沟通功能,使大众开始觉察到问题的存在,表明自己的态度,协调并宣示自己的立场;最终作用于社会实践、影响社会发展;监督功能,通过舆论引起社会公众的共鸣,形成讨伐之势,使舆论具备了一种监督功能。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媒体舆论监督类型:媒体报道海量的信息,让公众知道权力如何运用,使之透明化;媒体对事件做深度调查报道,这是一种亡羊补牢似的监督;媒体发表意见,刊登各种评论,对权力滥用及相关现象作出抨击、揭露。 媒体舆论监督方式:报道、评论、讨论、批评、发内参等,但其核心是公开报道和新闻批评。 舆论领袖: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业要善于做舆论的向导,把个人的分散意见经过宣传评述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使进步的、正确的舆论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同时对错误的落后的舆论注意引导,使之转化,对反动的思潮则予以批判,使之消解。 舆论危机:指某人或社会组织受到舆论攻击和谴责,陷入声名狼藉的境地,社会声誉暂时或长期低落。 舆论场:某一个具体的舆论在当时当地产生的特定的环境,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能使很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人们的交谈总是在一定空间和环境中进行的,舆论场同公众意见如影相随,根本无法分离。 舆论纸币:马克思和恩格斯谈到报纸的传播特点时使用的一种比喻。1850年他们评论法国报纸时说“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该比喻意思是,报纸在社会中的发行状况,取决于它反映社会舆论的程度,就像纸币必须代表金或银才能在商品交换中流通一样。报纸只有用自己的正确言论和真实报道,客观公正地表达社会舆论,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才能取信于读者,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 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两重性:新闻事业具有为全社会提供新闻,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社会性,但在进入阶级社会后,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新闻事业又具有为一定阶级服务的阶级性。 李普曼《舆论学》中有影响力的理论:“两个环境”理论,我们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拟态环境,前者,是独立于人的意志,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而后者,是被人意识或体验的主观世界,它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刻板成见”理论,指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如何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作者:发布时间:2010/01/20 责任编辑:陈晓红来源:金华报业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切实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大课题。作为地方党报,组织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抢占舆论制高点,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是掌握舆论主动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 一、深刻认识做好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现实意义 1.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中共中央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其中,专门提到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纳入整体应急管理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我们媒体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的需要。 2.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们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切实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近年看,我们面临的突发事件主要有自然性灾害,如台风、冰雪气候造成的灾害;事故性灾难,如地铁塌陷;公共卫生事件,如“甲流”;社会治安案件,如“杀人恶魔”董文语抢劫凶杀案、杭州“5·7”交通肇事案等。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本身会造成局部的危机,引发公众的心理波动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运用传媒的力量来减缓乃至化解社会矛盾和危机,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3.做好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是我们媒体应承担的责任。 对我们地方党报而言,做好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是实践“三贴近”、增强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突发事件考验着新闻媒体的新闻策划能力、组织报道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突发事件使群众对信息的需求最大化,媒体通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客观报道来体现自己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并且引导突发事件向消除误解、吸取教训、完善措施、平息事态的正面转化。正确把握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提高应急报道水平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媒体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媒体在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1.突发事件发生后,有些事件责任部门封锁消息,阻挠采访,导致小道消息满天飞的问题。突发事件因其“突发”,公众关切、关注;媒体无论是从职业特性还是从社会责任出发,都十分重视。然而长期以来,一些突发事件因有“负面作用”,一些事发地的基层党政部门和事件责任部门怕媒体曝光,怕舆论监督,怕影响当地形象和投资环境,因此,常常封锁现场,阻挠媒体采访,导致不真实或不准确的小道消息在社会上到处流传,并且愈加失真。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往往失去有利时机,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被动。杭州“5·7”飚车撞死在斑马线上行走的大学生就是典型案件。 2.突发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的舆论场与网络舆论场不对称的问题。 目前,中国互联网形成了世界最大的舆论场,网络与传统媒体互相渗透的传播格局也是前所未有的,由此产生的互动舆论场也是突发事件报道中舆论引导的新挑战。当前,传统媒体尤

从《新闻1+1》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李庆年 传媒个案从《新闻1+1》看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 、I/=今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观念大碰二j撞、文化大交融的多元化时代,人们对许多问题的判断标尺、价值观念正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亮出主流的声音,切实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新闻l+l》作为主流媒体的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在议题选择、舆论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方面履行着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同时体现出新闻人应有的新闻态度和社会精神。 《新闻l+13》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直播节目”,每周一至周五晚9:30首播,次日凌晨2点重播。《新闻l+l》采用。l+l竹即一位主持人和一位新闻观察员(白岩松,董倚联合主持)的双人谈话模式,就当天最新、最热,最快的新闻话题展开评述。栏目定位于深入解析新闻幕后错综复杂的背景脉络,还原新闻全貌、解读事件真相,力求以精度、纯度和锐度为新闻导向,呈现给观众最质朴的新闻。 嵌新闻l+l》作为一档日播新闻类节目,每天从国内外海量的新闻信息中选择一个新闻话题进行评述,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在受众头脑里就新闻议题进行排序,告知人们今天发生了哪些“大事”。倒如,2010年11月14日、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为期两天的APEC会议,《新闻l+l》适时推出了两期节目,名为《走过二十年,APEC还有用吗?》,《亚太:一盘散沙还是走向一体化?》,以评述的方式将APEC会议及相关议题等新闻信息告知受众,结合数据、实例,用评论的方式引导受众思考。再如,20lO年12月9日的一期节目名为《(糖醋活鱼:谁的糖?谁的醋?》,讲的是一道中国传统名菜。糖醋活鱼”视频在国外网站引发热议的事情。《新闻l+l》 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选择这一议 题向民众传达了文化差异,网络传 播、文化认同等信息。《新闻l+l》 作为主流媒体的一档新闻类评论节 目,在议题选择时自有其价值标准、 舆论导向,这即是在引导受众。怎 么想”。 大千世界,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新 闻事件,新闻媒体也不可能有闻必录, 在选择新闻议题的时候就涉及到“把关 人”及其所代表的机构、利益团体的价 值取向、立场问题。我国主流媒体担负 着建构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 命,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更 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新 闻l+l》主持人白岩松的评述,既是个 人对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同时也是代表 央视传播主流的声音,进行舆论引导。 如。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新 闻1+1》立即在7月6日至8日连续三 天播出题为《(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暴力犯 罪事件(上/下)》、《稳定第一》、《。7?5” 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三期节目,将 乌鲁木齐发生暴力事件的事实情况和最 新进展告诉大众,同时,董倩,白岩松 扮演着受众提问和评论员分析的角色。 通过一问一答的主持模式正确地引导广 大民众如何看待此次暴力事件以及以何 种心态面对暴力事件等后续问题(如物 质损失、心理创伤、社会秩序的恢复重 建等)。这也是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职责, 在对选定议题评述的同时,借主持人之 口进行舆论引导。 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也应 该发挥积极作用。《新闻l+l》在重大新 闻事件上采取跟踪式报道、分析、评述。 不仅赋予议题“显著性”,在一定程度 上还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 现。仍然以。乌鲁木齐7?5事件”为例, 持续三天对民众、事件、城市最新动态 的关注,除具有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外。 其传播的稳定情绪、理性思考、从容面 对的价值观即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种生 活态度,理念和方式。《新闻l+l》节目 专注于热点,甚至是敏感事件,以其开 放式的评论模式传达,发表有深度的评 析见解。除主持人、评论员自身具有较 高新闻素养外,其开放的新闻态度和社 会精神也是对受众负责的表现之一.这 种敢说敢议的评论风格在主流媒体传播 平台中独树一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Ⅸ中共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当 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时期。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人们对许多 问题的判断标尺,价值观念正悄然发生 着变化。这就需要我们亮出主流的声音,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思潮的社会整 合力,从新闻业务和传播理念上切实提 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 传媒学院) 青年记者?舶11年3"巾r石r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