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的公关艺术

谈判的公关艺术
谈判的公关艺术

谈判的公关艺术

谈判的公关艺术

周恩来是一位足智多谋的谈判者。——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社论

世界是张谈判桌,人人都是谈判者。大到国际政治舞台,小到人与人之间平常生活中的讨价还价,谈判,这种人类使用最古老最广泛的交际艺术之一,作为协调人们行为的基本手段之一,无时无处不在。作为一种复杂的公关活动,谈判是国与国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公众之间经常进行协商、沟通的有效途径。周恩来的一生,有许多时间是在谈判桌上度过的。民主革命时期,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经常和国民党谈判;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经常进行各种外交谈判。谈判,耗去了周恩来无数的心血和智慧;谈判,使周恩来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谈判艺术,如抓住时机,掌握主动,创造条件,打破僵局,坦诚相见,寻找共识,互谅互让等,周恩来因此在国际上得了“谈判高手”的美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周恩来的公关艺术在谈判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谈判的公关艺术

巧者善度

人们常把谈判和下棋相提并论。其实,二者除了都是在对立的双方之间进行这点之外,相同的地方并不多。棋有明确的规则,而谈判过程不拘一格、风诡云谲,大多无规则可言,主要靠谈判者的胆识和智慧。谈判,作为对立双方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讨论、协调,需要双方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便是双方都有谈的意愿,否则孤掌难鸣。怎样判断对方有否谈的意愿,什么时候开谈,这是一个如何把握时机的问题;在谈的过程中,什么时候提出问题,什么时候作适当让步等,同样也是一个把握时机的问题。谈判作为非单方面的合作行动,总是需要一定的时机。高明的谈判者首先就高明在看准“火候”,把握时机,及时开谈,此所谓“巧者善度”。

在公共关系舞台上,有些谈判是在双方已有共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协作;也有一些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为了不同的利益进行激烈的斗争之后,一方无可奈何作出和解姿态,另一方见好就收,双方于是在谈判桌边坐下,舌战取替其他形式的交锋。“见好就收”就是及时把握住了时机,否则,错过时机,争执也许就旷日持久的了。

在国际公关——外交舞台上,周恩来为了使中国走向世界,不止一次地适时开展我国与外国政府间的外交谈判,不断开创了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众所周知的中美、中日建交谈判,都是在周恩来亲自谋划指挥下进行的。中美建交谈判,选择在70年代苏联霸权主义扩张、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以牵制苏联的时候;中日建交谈判,则选择在中美关系

出现松动之后,使一向追随美国对华政策的日本抛开顾虑,抢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关系中,及时把握谈判的时机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在50年代初期的朝鲜战争中,周恩来看准机会,适时开展停战谈判,为我们理解“巧者善度”,适时掌握火候,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事例。

1951年6月30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的一周年零五天,“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突然发表声明称,愿同我方举行停战谈判。谈还是不谈?周恩来和毛泽东研究之后,毅然表示:谈。7月1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便以声明的形式答复李奇微,同意派代表与美方代表会晤。表面看我方的答复似乎异乎寻常的迅速,实际上是周恩来认为火候到了。5个月前,1951年1月11日,美国也曾提出停战谈判的建议。当时,志愿军已连续进行了三次战役反攻,将美国赶到了“三七线”,解放了汉城。美方提出和谈并无诚意,只是一种缓兵之计,企图借和谈阻挡我军的攻势,伺机反攻。作为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洞悉美国的意图,认为谈判还不是时候,他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并征得同意后,志愿军调集兵力,组织了几次大的反击,决定彻底打消美国假和谈的企图。到1951年6月,志愿军和人民军并肩作战,已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二十二万余,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

此时,美国不再那么神气了。他们在侵朝战争中吃到了苦头、尝到了厉害,其兵员和物质消耗比他们在“二战”头一年的消耗还多一倍,国内已无增兵可派,英、法等国也不愿再随美国打无希望之仗,美国人民更是怨声载道,反战厌战呼声日高,美国统治者集团感到很难在军事上取胜了,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决定。于是,通过李奇微,美国再一次抛出了和谈的气球。周恩来立即接住了,到这时,他才认为时机成熟了。因为一是美国人真的想和谈了;二是从我方军事力量来看,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武器装备落后,这一劣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长期打下去的确对我不利。经过综合分析、反复推敲之后,周恩来认为既然速胜不可能,那么客观上出现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可能性时,应当抓住这个时机。

这样,李奇微6月30日发表声明,金日成、彭德怀7月1日作出答复,李克农、乔冠华7月2日启程赴朝参加谈判,7月10日停战谈判开始,一切都那么从容、顺利,这完全是周恩来安排有方的结果。在送李克农、乔冠华等人离国赴朝时,周恩来引用了一句古话,叮嘱他们在谈判中“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句话也正好表达了周恩来自己掌握火候的功夫。

谈判的公关艺术

美妙的伴奏(1)

唱歌要有伴奏,音乐要有过门,谈判需要气氛。事实上,任何谈判都是在一定的气氛中进行的。谈判的气氛往往直接影响到谈判的成败。气氛是可创造的,正是谈判者的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谈判气氛。谈判者的形象礼貌、举止言谈、表情动作等,都是对谈判气氛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热情接待,可能使谈判者身心愉悦;一段妙语连珠的开场

白,会使谈判者如坐春风;一个会意的笑容,可使人心相通;一句中肯的格言,能切中谈判主题;而一个严肃的表情,则使人感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真态度。善于创造气氛的谈判者犹如一个高明的琴师,或快或慢,或紧或松,配合得当,总能让演出圆满成功。周恩来在谈判中既是演员,又是琴师,该唱的时候唱,该拉的时候拉。周恩来特别善于创造有利谈判的气氛,使谈判顺利。犹如拉出美妙的伴奏,促使演出成功。

在谈判还没开始前就创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是周恩来的拿手好戏。

1971年7月9日,北京时间中午12时15分。基辛格秘密访华的专机在北京郊区的南苑军用机场降落。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外交部礼宾司长韩叙等前来迎接。这时,中美双方官员的表情都是严肃的、拘谨的,气氛冷峻,握手是例行公事的礼貌。基辛格等一行人脸上肌肉紧缩,没有一丝笑意。

下午4时半,周恩来出现在基辛格等下榻的国宾馆客厅门口,一番交谈之后,气氛完全变了。

见面时。基辛格抢先一步伸出了手,动作还有些僵硬。

周恩来立即会意地微笑,伸出那只不能扳直而有点弓屈的右手和基辛格握着,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

基辛格将自己的随员介绍给周恩来,令他们吃惊的是周恩来对每个人都那么熟悉。

“约翰?霍尔德里奇。”基辛格指着大高个。

周恩来握着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我都讲不好。你在香港学的吧?”

基辛格又介绍:“理查德?斯迈泽。”

周恩来握着斯迈泽的手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

洛德没等基辛格开口,就自报姓名:“温斯顿?洛德。”

周恩来握着洛德的手摇晃:“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周恩来也跟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

十分钟前紧张、拘束的神态从基辛格一行人的身上消失了,周恩来的翩翩风度和轻松的语言令他们大开眼界,也为之倾倒。共产党中国的总理不是也颇具风趣么?但愿谈判时也是这么轻松。他们在内心期望。

谈判开始了,基辛格照本宣科念了一通早已写好的讲稿,未了,才离开讲稿,随口道来:“已经有很多人访问过这个美丽的国土了,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神秘的国土。”

一直从容倾听的周恩来摆了摆手说:“你会发觉,它并不神秘。你熟悉之后,它就不会像过去那样神秘了。”

基辛格说:“由于很多原因,造成了我们两个大国的对立与隔绝。”

众所周知,造成两国关系紧张根源的主要是台湾问题,周恩来这时没有就此多作发挥,只是点到为止,说:“博士先生,我们终于坐下来了,就可以相互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有充分的了解。”

基辛格等人本来以为周恩来会在谈判伊始就揪住台湾问题不放,甚至发生争吵,那样谈判就会进行不下去,现在悬在他们心上的这块石头落了一半。周恩来当然知道台湾问题是中美谈判的焦点,而且迟早会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争执,但他清楚地意识到,只有第一次会谈在轻松缓和的气氛中进行,以后才好继续。

有人说,外交是人类虚伪的登峰造极,这种观点有其观察事物的角度。但在周恩来身上,人们看不到“虚伪”和逢场作戏,周恩来尊重谈判对手,哪怕是敌手,并尽可能体谅人家。因为他知道,谈判桌上利益虽不相同,但也需要相互信任,否则不会有结果。尊重、理解有时比动听的言词更能创造和谐的气氛。因为它包含着心灵相通。

周恩来和基辛格的第一次会谈开始不久。周恩来说到这样一段话:“我是大致同意尼克松总统7月6日在堪萨斯城演讲的观点。总统讲到当今世界存在‘五极’,也就是力量中心……”

堪萨斯城演讲?五极?基辛格和助手们愕然了,迷惑地反问。基辛格对于尼克松关于世界力量变化的说法是知道的,尼克松曾多次和他商量过,认为从苏美为首的两极世界到60年代后期,随着中苏分歧,已演变成了中、美、苏三极的局势了。但基辛格来华谈判后,尼克松又正式在公开场合推出“五极”理论,却没有给他打招呼。此时此刻在谈判中由周恩来指出,一下子使基辛格处于不利境地。

周恩来敏锐地感觉到了,问:“你们是不是在路上没有看到总统的讲话?”

基辛格尴尬地点点头。

周恩来随即真诚地为他们介绍尼克松的观点。第二天早晨,基辛格的助手们正准备吃早餐,宾馆服务员送来早餐的同时,托盘里还捎了一份英文稿子。服务员将稿子交给基辛格说:“基辛格先生,这是周总理叫我交给你的。”

基辛格一看,正是尼克松7月6日在堪萨斯城演讲的英文稿。稿子上有周恩来在旁边写的一行小字——“阅后送还,仅此一份。”

他们传阅着,一边抱怨尼克松事先不打招呼,一边感叹说:中国怎么连一台复印机也没有?!看了还要送还。周恩来倒是很真诚。基辛格更是十分感动地说:“我看如果换了赫鲁晓夫,早就借此搞小动作了。”

如此体谅,能不赢得人家的信任尊重?这次会谈是成功的。基辛格离开北京时兴高采烈。

谈判的公关艺术

美妙的伴奏(2)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的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当尼克松伸出手时,周恩来紧紧握住并面带微笑说:“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了啊!”寓意深刻的话语使尼克松立即感到了周恩来的友好和不凡。在欢迎尼克松一行的宴

会上,周恩来又笑着说送两只熊猫——中国的国宝给美国人民,此举不仅令尼克松夫妇十分惊喜,而且通过电视直播把美国人的心也征服了。正是这一系列看似平常、实则不凡的举动,为尼克松访华及中美谈判创造了一种良好的气氛。

在和尼克松的交谈中,周恩来也总是从容自如。尼克松这样描绘说:“随着非正式的宴会和观光活动增加,我们的互相了解加深了;周恩来的姿态也更加开朗,表情更加丰富了。他经常靠在椅背上,用富于表现力的手势来增强谈话效果。当要扩大谈话的范围,或是从中得出一般性结论时,他经常用手在面前一挥;在搁浅的争议有了结果时,他又会把两手放在一起,十指相对。在正式会谈中,他对一些俏皮话暗自发笑;在闲聊时,他又变得十分轻松自如了,有时对善意的玩笑还发出爽朗的笑声。”显然,尼克松对自己和周恩来相处和交谈时的气氛是十分满意的。

原日中贸易促进会事务局成员森川和代曾回忆60年代周恩来在关于中日贸易三原则的一次会谈中如何消除日本客人的紧张心理的情景。

1960年,森川和代随铃木一雄来到中国,就周恩来提出的日中贸易三原则进行会谈。当周恩来出现时,和代的眼里闪现出异彩。廖承志介绍完客人后,周恩来用汉语对秘书兼翻译、坐在最边上的森川和代说:

“你是在哪学的中国话呀?”

“在中国学的。”

“噢!中国的什么地方?”

“是!在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军区医院跟一起工作的中国同伴们学的……”森川和代有些紧张,想再说点什么,可是,嘴却不听使唤了。

“那么,这很不得了嘛。你吃过窝窝头吗?”

听到周恩来这句话,森川和代顿觉窝窝头这个词十分亲切,于是笑着大声回答:

“是的,吃过很多。”

“好吃吗?”

“是!很好吃。”对窝窝头记忆犹新的森川和代条件反射地答道。

周恩来笑着说:“还是不要勉强的好。”接着又和蔼地点着头说:“你尝过窝窝头的味道,你是对于我们的解放事业给予过帮助的国际友人呐,非常感谢。”

森川和代与在场的人都被周恩来吸引住了,会谈在十分友好的气氛中开始。森川和代回忆说:“周恩来总理的微笑中,和蔼与慈祥同在,而且,他总是悉心地照顾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和周恩来有过接触的人,无不为他善于创造友好、和谐气氛的天赋所倾倒。

谈判的公关艺术

出奇制胜(1)

坐到谈判桌边来的人都想成为赢家,这是谈判者共同的心理要求。谈判者背后的实力是决定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谈判技艺对谈判本身的进展来说往往具有重要意义。怎样在谈判中掌握主动权,这是一个事关能否成为赢家的关键问题。一个在谈判中处处被对方牵着鼻子走的人,很难设想他会赢;但掌握主动也绝不是不切实际地凌驾于对方之上,强迫人家同意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全面分析形势,掌握彼此力量对比的情况下,提出某种建议,使谈判朝着有结果的方向发展。有时,这种主动可能是一个对方可以接受的建议;有时,可能是一个与谈判本身内容无关但可以促进谈判的行动;有时甚至可以是一个使对方意外的让步。但在很多情况下,主动权的取得靠出其不意的举动,所谓乘其不备,出奇制胜。因为从谈判所具有的严肃性、针对性和对立性来说,会场犹如战场,能否取胜,除了武器装备是否优良,还要看现场指挥者的计谋和策略。掌握了主动权,可以使谈判朝有利的方面发展。周恩来在掌握谈判中的主动权方面,常常有惊人之举。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首都日内瓦召开了有多个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5月27日,周恩来指示我国代表团发言人向新闻界宣布:中国愿就被押人员问题同美国举行直接谈判。世界的目光都被中国代表团的这一宣布吸引住了,这可是中美两国刚刚结束了在朝鲜战场上的较量之后,杜勒斯在会上对中国代表团极不友好之时!难怪人们要吃惊了。只有中国代表团的成员知道:这是周总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采取的一个主动行动。

原来,美国虽然敌视中国,以致美国代表团在会上都不和中国代表团接触,但它也有一桩心事要和中国交涉,这就是美国有一批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军人和在中国犯了罪的平民尚押在中国,美国公众对此反应强烈,认为美国政府僵硬的对华政策使这些在押人员成为牺牲品。美国政府受此重大压力,既想要求中国送还那些在华人员,又不愿同我方直接接触,以免造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既成事实,因此就通过当时已和我国建立代办级关系的英国方面来沟通此事。

得到这个消息,周恩来连夜召集中国代表团研究对策。周恩来认为我们不该拒绝和美国接触。在中美关系非常紧张,美国对华政策如此敌对和僵硬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抓住美国急于要求在华被押人员获释的愿望,开辟双方接触的渠道,何况中国也有一些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于是,周恩来主动采取了直接谈判而不必借助第三者的方法。中国政府的这种态度,一经中国代表团宣布,美国立即处在要求和中国政府接触呼声的内外包围之中,不仅国内公众如此,美国的盟国也希望通过中美接触,促进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在这种气氛下,美国同意和中国代表团直接会谈。

这样,尽管事前并没有料到会在这次会议上打开中美会谈的大门,但是,由于周恩来的审时度势,主动出击,意外地在中美之间的巨大鸿沟上架设了一座中美官员接触的桥梁。之

后,中美双方就被押人员问题举行了三次会谈,在周恩来的指导下,中方的态度积极主动,通情达理地处理了一些问题,也适时提出一些要求。美方则由于政策僵硬,常常把自己推到被动的地位。但无论如何,从此拉开了今后十五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序幕。

如果说,日内瓦中美会谈是周恩来主动推进的结果。那么,1955年5月27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所发表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声明,进一步为中国赢得了外交上的主动,声明说:

“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缓和远东局势的问题,特别是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

这个不足百字的声明,如巨石投水,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它表明了中国人民真诚地热爱和平的立场,使那种鼓吹“中国人好斗”的谣言不攻自破,消除了一些亚非国家对我国的疑虑。中国又主动了,美国怎么办?美国政府不得不再一次考虑中国的声明,终于在7

月13日通过英国主动提出,中美双方互派大使级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

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消息一公布,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各国的重要报刊几乎都将其作为头版头条新闻加以评价和预测。然而,当聚集在日内瓦的新闻记者还沉浸在这件事引起的激动之中时,周恩来又做了一件令他们更为激动的事情。

8月1日,第一次会谈举行。当我方代表团成员王炳南等提前到达会场时,附近“记者之家”的酒吧已喧闹开了。原来有些记者已经打听到中国政府将在此次会谈中宣布释放十一名美国间谍的消息。有个美国记者闻此消息,禁不住脱口说道:

“啊,周恩来又抢去了主动!”

旁边,有的外国记者不无讽刺地对美国记者说:美国也可以采取主动,只要美国国务院紧跟着发表一个声明,宣布撤退保护蒋介石的第七舰队,对远东国家采取友好态度,不就把谈判的主动权抢到手了吗?

在会谈时,先宣布释放十一名美国间谍,这一连美国代表也没想到的意外举动,看似中方的一种单方友好姿态,实则是周恩来为创造会谈的良好开端,使我方在会谈中先夺取主动,抢在美国之前走出的第一步。事前,有人主张先谈好后放人,从此举的实际效果看,周恩来先放人再谈是成功的策略。它使国际舆论在吃了一惊之后很快意识到,精明的中国人是在借此表明对会谈的诚意,因此也就在感情上赢得了各方的好感:中国人是积极主动的。

这次会谈是比较顺利的,双方达成了遣返侨民的协议,但是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分歧毕竟不是一两次会谈可以解决的,双方的谈判人员都紧紧守住防线不放,这在谈判桌上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周恩来指示我方代表大胆进行私下接触,他认为个人接触、会外有“会”,可以沟通思想,促进谈判,也是推进谈判的主动步骤。

当时,美方代表约翰逊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想了解我方的态度,又要避开记者的视线,便在一个僻静的山上找一个别墅,悄悄地邀请我方代表去吃饭,在饭桌上解决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王炳南将此事向周恩来作了详细汇报,后来为了同样的需要,周恩来指示我方代表又在同一地点请约翰逊吃饭。可见,即使一件小事,也能看出谈判者的见识,主动权永远掌握在那些冷静观察、胸中有数的人手中。

谈判的公关艺术

出奇制胜(2)

1956年,台湾海峡局势紧张,中美大使级会谈漫无结果,王炳南已经不抱希望了,周恩来却在积极思考,抓住一切机会促进会谈。

这年8月,中国又向世界扔了一颗“重磅炮弹”:单方面宣布取消不让美国记者进入中国的禁令,而且向美国十五个重要的新闻机构发出电报,邀请他们派记者来华作为期一个月的访问。

在当时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严格的新闻封锁,不准任何人对新中国进行真实报道的情况下,中国的宣布和邀请震动了美国新闻界。也给美国政府出了一道难题,那些接到电邀的新闻机构纷纷向国务院提出访华申请。国务卿杜勒斯头痛了:批准吧,等于放弃美国政府不让任何美国人到中国旅行的立场,被周恩来牵着走路;不批准吧,作为一个号称崇尚个人自由的民主国家,竟对本国人民的旅行自由横加干涉,这是宪法和道义上都不能容忍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磨蹭,在新闻界持久的压力下,杜勒斯终于也沉不住气了。他悄悄地同一些新闻界代表举行协商,不得不作一些妥协。最后宣布,美国将准许二十四个新闻机构派遣记者到中国访问。

周恩来的主动出击又成功了!许多美国记者赞扬说,周恩来这一着棋下得很妙,他成功地让美国新闻界去反对美国国务院。

从50年代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断断续续进行了十五年时间,今天看来,中美两国从官员会晤,大使级会谈到建交会谈,这一系列步骤的形成,是由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意愿,但认真回顾这一段历史就会发觉,每当谈判出现阻碍时,周恩来总是适时主动地采取适当的策略,使中美谈判继续下去。

谈判的公关艺术

坚持与让步(1)

谈判者都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来的。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有时要“坚守阵地”,特别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但如果以为只要寸步不让,坚守到底,就可取胜,那就是忘了最重要的前提——你是在谈判,不是打仗,人家也有自己的目的。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则此路不通。聪明的谈判者总是遇到问题绕道而行,这样使谈判不致因小失大,迂回的目的仍在使谈判成功,只不过换了一种方法——“以退为进”。周恩来不愧是一个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得天衣无缝的谈判高手,每当谈判中出现“红灯”信号时,他总是尽可能绕道而行,既不犯规,同样也功成事遂。

1971年10月,基辛格为尼克松访华打前站来到北京,就以后将公布的中美联合公报内容和周恩来开展谈判。中美关系中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周恩来一开始就表明中国的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点立场,是不变的。”但是基辛格老是强调美国不能背弃台湾,要求“换一种方式表达美国的观点”。

基辛格说:“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表明基辛格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也包含了他的良苦用心,不说“美国承认”,而说“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在保全美国的面子。周恩来笑着称赞基辛格:“博士到底是博士,这可是一项奥妙的发明,”在周恩来看来,考虑到美国的一贯态度。说出了“一个中国”的意思是基本可以接受的,不过周恩来认为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如说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更准确。基辛格说在英语里没多大差别,周恩来说在汉语里却有质的差异,“省”比“部分”准确,“省”是行政上对政府的归属。但是周恩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既然人家基本上满足了我们的要求,不必因此拖延了谈判的进行,便作了一点让步,表示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

在中日建交谈判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周恩来沉着应战,处置有方,或坚守阵地,或主动退让,使谈判桌上风云迭起,高潮一个接一个,令人叫绝。

1972年7月7日,田中被日本国会任命为新首相,他随即着手中日复交谈判,唯恐落后于美国,“搭不上最后一班车”。9月25日,田中率代表团到北京。他和周恩来的第一轮首脑会谈就在当天下午进行。

田中在这次会谈中提出中日建交,但要以保持日美安保条约为前提。并说请中方谅解,希望中国不要把它看成是威胁。

“这不成问题,”周恩来回答很干脆,“日本和美国的关系好坏是日美之间的问题,我们不干涉。日美安保条约对日本非常重要,坚持这个条约是理所当然的。”

本来,日美安保条约当年签订时是针对苏联和中国的,中国要提出质疑也是有理由的;但考虑到二战以来日本一直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下,放弃条约,对日本不利;日本既然确有诚意与中国建交,周恩来就在这个问题上表示了对日本政府的理解和宽宏大度,作了一个高姿态的让步。阻拦日中邦交正常化的一大阻碍就此得以解决。

但在另一件事关我国尊严的事情上,周恩来坚持立场,态度之坚决,令对方心虚。问题出在田中的一句话。

在当天晚上周恩来主持的欢迎日本客人的宴会上,周恩来先致词说: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结成了深厚友谊,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牢牢记住。”

轮到田中致词了。田中也提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说:

“……过去的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期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

中方人员听了“添了麻烦”这句话,顿时停住了鼓掌,现场气氛由热烈转为紧张。中方代表觉得,日本接连发动了满洲事变、卢沟桥事变和太平洋战争,用这样一句话表示道歉太轻描淡写了。不过,周恩来在田中致词结束时仍然带头鼓掌,给他圆了场。但这是出于礼貌,对于日本方面任何企图抹杀或减轻侵华历史及其罪责的言行,周恩来是毫不姑息的。

第二天,周恩来会见了田中,严厉指出:“在昨天的晚宴上,田中首相讲‘添了麻烦’。这句话好像是弄湿了过路女人的裙子,向人家道歉似的。”“这句话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因为普通的事情可以说是‘添了麻烦’,‘麻烦’在汉语里意思很轻。”

田中不得不作出解释。后来在双方议定的方案中,日方写道:“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此事才算了结。

周恩来认为,不能抹杀或减轻日本侵华历史及其罪责,但他也认为,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造成的灾难,与日本人民无干,因此他代表中国政府在谈判中主动放弃了对日要求战争赔偿的权利,表明中国人民愿与日本人民友好的诚意。

在台湾问题上,日本政府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的政府,并决定自建交之日起,外交关系就转到中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对此,周恩来也是这样坚持的。但当田中问:

“从明天起,现有的外交关系就转到你们这边来了,但现在实际存在的日台关系还是要保持。这是我们的殷切希望。你们对此也许不同意,但是否可以表示‘理解’呢?”

周恩来略思片刻,当即表示:“可以理解。”周恩来清楚,日台关系已有多年,一下子不可能完全消失,只要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有明确的立场,实际运作过程中的困难是可以体谅的。这个答复表现了周恩来的大度和灵活。

一个人过于强硬,不知变通就显得死板;而过于灵活,不知坚持则会被认为没有主见,这两点在谈判中是最忌讳的。能把握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不是每个谈判者可以做到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有“不字外长”的外号,就是因为他经常用“不”字来否定对方的提议,少有变通,相形之下,周恩来则灵活得多。

谈判的公关艺术

坚持与让步(2)

不仅在国际公关活动中需要灵活周旋,主动让步,有时在与敌对一方的谈判中同样需要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该让步的地方也得作适当让步,有时甚至是较大的让步,否则谈判就不会有实际结果,因为谈判的目标不是要将对方置于死地。一场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应该是胜者。否则,如果一方已有绝对优势,又何必要坐下来谈呢?

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在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的多年政治谈判中,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既坚守原则,又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一些问题,有时主动作出让步,以推动谈判的顺利进行。

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之前,国共两党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有过多轮谈判。周恩来代表我党一开始就提出谈判的五项原则:1.可以服从三民主义,但放弃共产主义信仰绝无

谈判余地。2.承认国民党在全国的领导,但取消共产党绝不可能。3.红军改编后,人数和编制可适当缩小。4.红军改编后,共产党组织转为秘密,拒绝国民党组织,政训人员自行训练,可实施统一的政训纲领,但不能反对和辱骂共产党。5.苏区改为特别区后,俟共产党在非苏区公开后,国民党亦得在特别区活动。这个方案既强调了必须坚持的原则,也包括了主动的让步,熔原则性和灵活性于一炉,表现了周恩来非凡的谈判艺术。据此方案,我方在谈判中始终处于主动,游刃有余;相反,国民党代表死守教条不放,大小事都须取决于蒋介石,显得被动笨拙。

在著名的“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周旋有方的谈判技巧折服了许多敌视共产党的国民党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商“目前各种重要问题”。中共中央明知蒋介石和谈是假,重开内战是真,但为了教育人民、揭露真相,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获得和平,决定由周恩来、王若飞等陪同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由于国民党对这次谈判并无诚意,国民党方面对中共代表提出的十一项讨论基础方案概不接受。怎么办?我们是为和平而来,不愿空手而归。周恩来当晚发表谈话说:“具体问题的解决,不免遭遇困难,这在意料之中,但为了求得问题的解决,我方准备做尽可能的让步:第一、暂时不提成立联合政府事,只要求各党派参加政府;第二、国民党认为召开党派会议产生联合政府的方式有推翻政府之嫌,我们此次不提党派会议;第三、虽然中共不能放弃普选产生国民大会代表的主张,但不因此反对参加国民大会,并不另行召开会议。中共愿以此让步作为此次谈判的政治基础。”

熟知当时情况的人不难看出,周恩来的谈话确实表明中共作出了很大的让步,这样做并不是中国共产党不敢和国民党较量,而且考虑到:一、抗战刚刚结束,人心思定,盼望国共和谈成功给国家带来和平;二、向民主党派表明中共以大的让步求和平、避内战的真诚立场;

三、以主动让步使谈判有一个好的开始。

由于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前途、人民利益为重,不惜作出让步,赢得了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赞成,在此情况下,国民党不得不坐下来认真谈判。这可以说是以退为进,以让步逼国民党谈判的一个成功的事例。

谈判的公关艺术

曲径通幽(1)

谈判中,因为双方观点、目标不同常常发生矛盾,有时甚至出现极不愉快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况,谈判者既不能回避,就要想办法解决。明智的谈判者会冷静观察和思考,最终能找到一条通幽的曲径。周恩来认为,谈判中的分歧是双方观点的交锋而不是双方人员的冲突,只要工作做到家,以诚相待,善于从“人”身上下功夫,谈判总会有结果。

在尼克松访华谈判过程中曾发生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周恩来是怎样解决的呢?

美国的白宫与国务院之间向来有矛盾,就连尼克松来华访问的代表团内部也不统一。1972年2月26日晚宴之前,给罗杰斯国务卿当翻译的章含之向周恩来汇报:罗杰斯及其手下的专家们对已达成协议的《中美上海公报》大发牢骚,并说到上海后要大闹事情。

虽然这是美国人内部的矛盾,但坐视不管却会影响到中美谈判的结果,果真如此,岂不前功尽弃?

周恩来认真对待这件事,思考为什么这样、有什么办法。稍一思索,周恩来联想到了一件事: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时,按职务,罗杰斯排在基辛格之前,应当同去,但尼克松却只带了基辛格去,难怪人家有意见。周恩来点了点头,明白事情的由来,他决定第二天到上海后,特地去探望罗杰斯,补上一课。

2月27日,当周恩来来到罗杰斯居住的锦江饭店时发现,罗杰斯等人住在第十三层,这是西方人忌讳的数字。周恩来面对怒容满面的罗杰斯及其助手,泰然处之,面带微笑与他们握手,在说话中特别提到“这次中美两国打开大门,是得到你罗杰斯先生主持的国务院大力支持 的……” 当罗杰斯等人怒气渐消后,周恩来又说:“有件很抱歉的事,我们疏忽了,没有想到西方风俗对‘十三’的避讳。”接着又风趣地说:“我们中国有个笑话,一个人怕鬼的时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里不怕鬼了,到处上门找鬼,鬼也不见了,……西方的‘十三’就像中国的‘鬼’。”众人听后哈哈大笑。

周恩来走后,罗杰斯的助手问:“怎么办,还找麻烦吗?”罗杰斯摇摇头说:“算了吧,周恩来这个人,真是令人倾倒。”

一件可能影响谈判结果的麻烦就是这样巧妙地被避免了。既不提起《中美上海公报》之事,也不说别的,只是一次礼貌的拜访,一句恰当的称赞,一个隐喻的笑话,就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可以算得上是“曲径通幽”。

在不知不觉中解除对方的敌意和不满,还有一个例子也十分巧妙。

那是基辛格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第一次秘密访华期间发生的事。当基辛格及其随员到北京后,在他们所住宾馆的每一间房子里都有一份英文的宣传性公报,封面印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此,基辛格在后来的回忆中说:“我不能接受这种侮辱,尽管我非常重视美中关系。我指示我们的一位工作人员把我那份小册子交给中国礼宾司的一位官员,并且评论说:一定是以前的一个代表团丢在这里的。我把所有其余的公报都收集起来,不加评论交给中国人,他们一声不响地都收下了。”基辛格这不动声色的一招分明在问:既然欢迎,为何在此地发生这些不友好的行为?

周恩来知道后并没有去当面解释,而是用一种委婉含蓄的方式表明中国人是欢迎基辛格一行的。

10月22日晚上,基辛格等被安排去观看文艺晚会。当他们在叶剑英、姬鹏飞等领导人陪同下走进礼堂时,惊讶地发现,已经有近五百个中国的中级官员坐在那里了。随即,叶剑英带头鼓掌,观众也跟着大声鼓掌。基辛格回忆说此事“肯定使观众了解了一点:这些美国人是特别受欢迎的人”。他大概不知道,这可是周恩来有意安排的。不知不觉中,基辛格不再怀疑中国人对他们的欢迎了,他感到,中美敌对的坚冰已经融化了,缓和的春风已在中国官员和公民的政治态度的转变上表现出来。

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两句话的协议”一事,更是出其不意、化解矛盾的又一生动事例。

1954年6月15日,这一天召开日内瓦会议期间解决朝鲜问题的最后一次会议。两周前,美国代表团就接到一定要使会谈破裂,不许达成任何协议的明确指示。于是,美国代表团急忙在幕后活动,采用说服和压制手段,终于使十六个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同意执行这个指示。这些国家拟定了一个“十六国宣言”,由比利时外长斯巴克在6月15日的会议上宣读。当时中、苏、朝三国不知内情,仍抱善良愿望,决定在会上为达成某种协议而努力。

这天英国外相艾登宣布开会后,记者退场,大会发言开始。

朝鲜代表南日外务相首先发言,提出一个关于保证朝鲜和平状态的新建议,真诚地希望打开僵局。

周恩来、莫洛托夫紧随其后发言表示支持。

由于南日的新建议确实客观、公平、合理,“十六国”代表出现了骚动,展开了讨论,因为他们并非铁板一块。于是,美国代表团和南朝鲜〖ZW(〗〖ZK(〗1948年8月15日,在南朝鲜成立了大韩民国。为实现东亚地区的和平,我国与韩国在1992年8月建立外交关系。本书以当时语境描述,下同。〖ZK)〗〖ZW)〗代表团利用休会时间开了四十分钟秘密会议,统一思想。

休会后,第一个发言的美国代表史密斯,完全否定了南日和莫洛托夫的建议。接着,澳大利亚、菲律宾、比利时等国也跟着发言否定。否定的理由很简单,正如比利时代表斯巴克的发言所讲:“不接受这一建议的理由就是因为刚才美国代表反对这一建议。否则,这一建议本来是可以接受的。”一句话道出他们的无奈。

史密斯瞧着斯巴克,不满地皱眉头,但也不能说什么。

周恩来在聚精会神倾听发言时,眼睛在捕捉每一个发言者的表情语气。他明白会议已到面临破裂的关键时刻,但十六国不是铁板一块,还可以作最后努力,争取不到协议,至少可以争取人心。

原来的建议肯定不能重提了。周恩来在短短的时间里,以其少有的聪明智慧提出了一个方案。他语调平缓、充满真诚地说:“我完全同意莫洛托夫外长关于与会各国发表共同宣言的建议。很遗憾的是,就连这样一个表示愿望的建议也被美国代表毫无道理地断然拒绝了。情况虽然如此,我们仍然有义务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达成某种协议。”说到这里,周恩来目光扫视一遍会场,放低声音沉缓庄重地说:“我提一个两句话的协议草案……”

会场陡然静下来,不少代表都不解地看着周恩来。两句话?不可能吧。可是,周恩来已经一字一顿地口述出来了:

“日内瓦与会国家达成协议,它们将继续努力,以期在建立统一、独立和民主的朝鲜国家的基础上达成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协议。”

“关于恢复适当谈判的时间和地点问题,将由有关国家另行商定。”

多么绝妙的协议,既不重复原来的内容,又实际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这既照顾了受到美国压力的十六国中某些国家的处境,又可以借此暴露美国的蛮不讲理——如果它反对的话。

会场静了几秒钟,便出现交头接耳的现象。立即又恢复肃静。几乎所有的目光都盯住周恩来,那目光有惊讶、感动、赞赏,也有惶恐、不安和窘迫。

谈判的公关艺术

曲径通幽(2)

周恩来浓眉一耸,提高声调:“如果这样一个建议都被‘联合国军’有关国家所拒绝,那么,这种拒绝协商和解的态度,将为国际会议留下一个极为不良的影响。”

会场响起嗡嗡声,与会者无一例外都动容动情了。南日外务相首先大声表态支持,这不意外。出于美国意料的,那些曾紧跟美国,亦步亦趋的国家纷纷“叛变”,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表示赞成周恩来的建议。担任会议主席的英国外相艾登,最后也居然宣布说:“周恩来总理的建议应当受到最认真的考虑,如果没有不同意见,我将宣布周恩来总理的建议成为会议双方的一致意见。”

南朝鲜代表急了,一边举手一边失声喊道:“比利时不能代表联合国军十六个国家,也不能代表南朝鲜!……”他忘了十几分钟前,正是比利时外长代表他们宣读“十六国宣言”!

与会者此时把目光一齐转向美国代表史密斯,会场一片寂静。众目睽睽之下,史密斯如坐针毡,头冒冷汗,进退维谷。表示同意,将违反美国政府命令使会议破裂的指示;表示反对,美国将陷入孤立。史密斯终天硬起头皮说:“在未经请示我国政府的情况下,我只能拒绝这项建议。”

会上又一阵骚乱。这恐怕是美国代表在国际会议处境最为狼狈的一次。周恩来则在这一刻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中国的声誉也在国际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谈判面临绝境的情况下,急中生智,提出一个除非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则就无法拒绝的合理建议,这是多么令人叫绝的谈判艺术!作为一个大国的外交家,周恩来从日内瓦会议上走向了世界。

谈判的公关艺术

善解僵局

要谈判就要准备争论,有争论就有可能相持不下。双方的观点不同而达不成协议就会出现僵局。除非是十分顺利的谈判,出现一两次僵持的局面是十分平常的事。绳子上的死结难解,谈判中的僵局难解。但周恩来却是一位善解僵局的高手。

1971年10月24日,周恩来和基辛格在钓鱼台会谈,关于中美关系的谈判在他们之间进行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会谈一开始,周恩来就明确地说:“毛主席已经看了你们拟的公报草案,明确表示不同意。这样的方案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基辛格口气坚定地说:“我们初稿的含义是说,和平是我们双方的目的。”

“和平是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的。”周恩来说,“你们的初稿是伪装观点一致。我们认为公报必须摆明双方根本性的分歧。”

基辛格不让步:“我尊重总理的信仰,但是……”

周恩来仍坚持:“如果我们用外交语言掩盖了这些分歧,用公报来伪装观点一致,今后怎么解决问题呢?”

基辛格的助手斯迈泽说:“我们起草的公报,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惯例。”

周恩来:“我觉得这类公报往往是放空炮。”

基辛格:“列出双方不同的观点,岂不等于告诉全世界,中美双方在吵架么?”

观点不同,分歧很大,双方针锋相对,再说下去空气都要紧张了。

周恩来不愧是一个谈判专家,他不再硬碰硬,话锋一转说:“我们两国打过仗,敌对和隔绝了二十多年了。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跟外界打交道,我们有自己的观点。”随即周恩来微笑着提议:“现在该吃烤鸭了。我们将在下午提出一个公报的初稿。”

吃烤鸭,转移了关心的焦点,去做一件完全不相干的事。这真是一个解脱困境、双方都欢迎的好主意。

吃完了烤鸭,周恩来拿出了我方公报的草案,并笑着说:“公报由双方各自阐述不同的立场观点。我方已列了我们的观点,下面留下了一些空白面由你们阐述你们的观点,然后双方再进行讨论。”

基辛格和助手们看了,面面相觑。各说各的公报他们还是头一回看到。基辛格沉默一会儿,对周恩来说:“总理先生,这样的方案,我看,在国际上和美国国内都是无法接受的。”

看来,吃烤鸭只是暂时“休战”,问题还是存在。

周恩来耐心解释:“漂亮的外交辞令掩盖分歧的典型公报,往往是祸根。既不解决问题,又会导致更深的矛盾。”

点到了要害,基辛格口气有所松动:“我们不能光是列举不同的观点,而是必须向着未来有所前进。”

好,这等于已同意“各说各的”,周恩来抓住基辛格的话头,进一步说:“公开地摆明分歧,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也是通向未来的第一步。”

第二个回合,等于周恩来意见被认可了,只是基辛格他们不服气,还想提点别的。周恩来见势收住,再一次提出建议缓解紧张:“我们稍休息一会好吗?”

休会时间,基辛格的助手既失望又不服气:“我们花了多少心血写的初稿,等于扔进了垃圾堆。”

基辛格也在动脑筋,他把周恩来的话反复地在脑子里过了几遍,两眼突然放光,禁不住脱口而出:“公开摆明分歧,难道不就是使双方的盟国与朋友放心么?这说明他们的利益得到了保护,还会使各方面的人确信公报是真诚的。”

“对呀,正因为我们公开承认存在的分歧,我们那一致的部分才显得难能可贵与真实可信。”基辛格的助手也转过弯来了。

休会片刻之后,基辛格告诉周恩来,接受中方初稿的基本做法,在此基础上作些补充。

僵持的局面解除了,基辛格不得不称赞周恩来高明巧妙的手法。

谈判作为周恩来一生主要的政治活动和国际公关活动之一,无处不显示着他无与伦比的公关艺术,我们所举尽管只是其中一部分,但已足以让人感到周恩来是一位少有的国际公关艺术大师。

亲自宣传的公关艺术

亲自宣传的公关艺术

如果说当今世界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有了更好的了解,这主要是由于这位非凡的人。——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

公共关系实际上是一门追求“人和”的艺术。公共关系活动的过程,主要就是一个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的过程。任何组织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都有其目的,即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而这也就是宣传。

宣传与传播、大众传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传播是对信息在信息发出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流传及反馈的总称。大众传播则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及电影等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人提供消息、知识、见解、娱乐、广告等的活动。而宣传,是人们传播观念和思想以影响受众并控制其活动的一种行为。宣传与传播和大众传播相比,宣传更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归属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宣传者进行信息传播,是为了使受者的心理、行为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理解、接受、赞同、支持自己的观点、主张、思想、所作所为。任何政府、政党的公共关系离开了宣传,都不可能成功,甚至不能存在。

领导人亲自宣传,是任何社会组织尤其是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手段。周恩来在这方面堪称杰出的公关艺术家。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中国对外宣传活动的创始人和光辉典范,周恩来在近半个世纪政治生涯的磨炼中,亲自宣传的公关艺术可谓出神入化,炉火纯青,世人为之倾倒。

亲自宣传的公关艺术

精彩演讲动人心弦(1)

周恩来少年时代就精于演讲。他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是演讲会副会长,曾两次代表学校,参加天津中等学校校际演说比赛,南开学校两次都获得第一名。在长期的政治生涯中,他的精彩演讲,赢得了无数朋友,鼓舞了广大同志,打击了敌人的气焰,用“动人心弦”一词来形容,是丝毫不过分的。

1936年12月,为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周恩来奉命到西安。当时的西安,外有国民党“讨伐”派的威胁,内有国民党特务的挑拨离间,东北军、西北军内部在一些问题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迷惘像浓雾一样笼罩在许多军官的心头。

为了正确引导军官们的团结抗日,周恩来在东北军的一次军官会议上发表了演讲。

周恩来首先热情洋溢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赞扬了东北军官兵在西安事变中采取的逼蒋抗日的正确立场。然后,他语重心长说:

“国难当头,我们一定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决不能上日寇和汉奸特务的当,自己人打自己人。那样一来,日本人就会乘虚而入,中国就会灭亡,你们也就回不了自己的家乡,见不了父母亲 人……”

周恩来的演讲,深深打动了东北军军官们的心,报告常常被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

演说结束了。军官们还恋恋不舍离去。周恩来爽朗地问:“大家唱个歌好不好?”大家齐声响应:“好啊!”一个军官很尊敬地提议:“请周将军给我们指挥!”周恩来客气地笑了笑,就指挥大家唱起《松花江上》这首歌来: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悲愤,激昂的歌声,把军官们的心,带到了他们可爱的家乡,带到了那惨遭日寇蹂躏的松花江上,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共鸣和反响。当他们唱到: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军官们不禁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握紧了拳头。

周恩来的演讲是一次多么生动有力的政治鼓动啊!

1940年9月后,国际上德意日法西斯气焰十分嚣张,英国在敦刻尔克大溃退后,为了绥靖日本,封锁了滇缅路。美国也在东京和华盛顿两地同日本会谈,搞对日妥协、牺牲中国的远东慕尼黑阴谋。由于英美财政援助减少,物资运不进来,中国物价飞涨。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民党政府本不坚定的抗战决心更加动摇,也更露骨地反共。

国际局势究竟会出现什么局面?中国团结抗战的局面会不会破裂?抗战能不能打下去?

这些问题像巨石一样沉重地压在人们心头。

人们希望能够得到正确的答案。

1941年春,周恩来在中华职业教育社举办的演讲会上发表了《国际局势和中国抗战》的著名演讲。

演讲的消息一传出,就轰动了整个山城。演讲地点本来预定在市区实验剧院,参加演讲会的工人、学生、妇女、军人、职员、公务人员等,很早就从四面八方赶来,楼上楼下已经挤满了人群,由于人数太多,不得不临时把地点改在能容纳更多听众的张家花园的巴蜀小学操场举行。

会场人山人海。但群众全神贯注,数千人的会场,秩序井然。

周恩来以高昂有力的声调,透彻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抗战的前途,指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正在持久扩大,我们既不能忽视利用国际上有利于中国抗战的每一变化,又不能对任何帝国主义的外援存在幻想。争取抗战胜利,主要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要坚持团结,抗战到底,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他说:“我们的作战,只有人、财、粮、弹四个最低的要求,只要有了最低限度的生活,就可以抗战到底。”

周恩来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

著名美籍华裔作家韩素音女士对周恩来的演讲艺术永生难忘。她回忆说:

对我个人来说,1941年春天在重庆发生的一件重大的事,就是周恩来发表演讲。演讲的地点是两座小山丘之间的空旷地,旷地两旁都有人工挖掘的防空壕。周来到以前,会场已

经挤满了人群,有些人爬到电杆上,有些人从家里带来了桌子椅子,把它们堆叠起来,为了看清楚周……

周解释共产党对于国民党对它发动的攻击所持的态度,他清楚地说明,一切要服从民族的斗争,同时也不能向那些“决心出卖中国人民的真正利益向敌人投降”的人屈膝。他说明某些事情暂时要服从抗战的最高利益的政策。他解说得那么准确,那么清楚,这是一个委婉说明问题的杰作,但其中包含不可妥协的原则……

周恩来的演讲,总是那样迅速抓住人心,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华北形势日趋恶化。华北抗战能不能坚持下去?怎样坚持下去?成为许多人焦虑的一个问题。11月16日,周恩来在临汾各界群众大会上发表《目前抗战危机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的著名演讲。他分析上海、太原失守后的抗战形势与坚持华北抗战的任务,继续强调发展华北游击战争的意义。他说:

敌人的兵力没有可能统治全华北,不仅是乡村占不了,城市也占据不了太多,即使是铁路公路要道,也不能普遍占据。因之,敌人不能不用汉奸部队来统治许多城镇,用他的重兵火力巩固他的交通要道,用他的主力来和我们的部队作战。正好,我们便以游击部队消灭汉奸,武装民众,以一部轻装部队袭击、截断敌人大道交通,劫夺敌人辎重弹药,并以主力部队在山地寻求敌人一部而消灭之。

他在分析坚持华北持久抗战的种种有利条件后指出:

这一切有利的条件,将决定着华北持久抗战的极大可能。这个抗战的性质,在极困难的时候,将成为以游击战争为主体,来坚持华北抗战。

亲自宣传的公关艺术

精彩演讲动人心弦(2)

它的持久战,将影响和推动着全国抗战的开展,掩护全国新的军队的组织;全国抗战的开展,也正支持着它,同时也使着日本无法结束它的战争,而要影响着全世界援助中国抗战的运动。因此,这个游击战将有胜利的前途。它要在持久战中,壮大自己,武装人民,恢复许多城镇,破坏敌人交通,消灭部分敌人,最后得到全国生力军的参加,可以转到胜利的反攻,收复失地,驱逐日寇帝国主义出中国!

周恩来的演讲,为人们指明了方向,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看到了指路的航标一样。 1944年9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联合政府”的口号一提出来,立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在各民主党派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口号呢?10月10日,周恩来在延安各界庆祝双十节集会上发表题为《如何解决》的讲话。他劈头就提出一连串发人深思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目前战争情况,是欧战节节胜利,不久便可直捣柏林,太平洋战争亦着着前进。可是,我们中国,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却成相反的对照:在正面是节节败退,在敌后是节节胜利。

为什么我们正面战场这样不能配合盟国胜利呢?为什么我们只能有敌后战场的胜利呢?这是中华民国胜败兴衰的关键,这是中国命运的转变关头,我们必须唤起全中国人民来注意它,解决它。

这个问题是怎么样造成的呢?周恩来接着指出:

这绝非偶然。这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历来片面抗战、消极抗战、依赖外援、制造内战的失败主义的政策所造成。这是由于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域实施一党专政、排除异己、压迫人民、横征暴敛的法西斯主义的政策所造成。因此错误的积累和发展,国民党统治的区域遂在敌人进攻的面前,呈现出抗战以来空前未有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严重危机。

周恩来说:

这种错误的失败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政策,如果再不改弦更张,而仍要倒行逆施下去,则种种危机,还会继长增高,还会更加严重。我们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眼看着中华民族解放的事业,在这光明胜利的前途上,横梗着这种种危机,真是忧心如焚,焦急万分。

如何解决呢?周恩来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为挽救目前危机,为配合盟邦作战,并切实准备反攻起见,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主张由国民政府立即召集全国各方代表,召开紧急国事会议,取消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改弦更张,以一新天下之耳目。

他最后呼吁说:

时机太紧迫了,我们切望国民党当局、全国爱国志士、全国人民,奋起急图,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战幸甚!国家幸甚!

有时,一次成功的演讲甚至能影响历史的命运。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著名演讲就是如此。

1955年4月下旬,印度尼西亚幽静的山城万隆忽然沸腾起来,亚非国家会议在这里举行了。

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当时的中国,不仅受到殖民大国的敌视,而且也不为某些亚非国家所了解。有的国家心存疑惧。特别是经过朝鲜战争,某些同美国结盟的国家还有对立情绪,对邀请中国与会都持异议。在会上,有人主张既要反对殖民主义,也要反对共产主义。有人认为中国同印度、缅甸分别签署发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没有什么好反对的,但不愿照搬,甚至认为“和平共处”这个词是共产党的语言,反对采用。还有人对中国的政策表示怀疑,害怕中国对别国搞颠覆活动等等。这些情况,不仅对新中国不利,而且也决定着会议是否能取得成果和取得多大成果。

4月19日,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十多个国家代表团团长要在会上发言。他们的发言将决定会议向什么方向发展。

那一天,会议还没有开始就已经伏在打字机上紧张工作的美国记者们,都忙着把这样的消息发出去:“亚非会议将在今天碰到难关……”

上午,埃塞俄比亚、日本、约旦、老挝、利比里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苏丹等代表发了言。尽管绝大多数都提到了对和平、友好的愿望,对殖民主义的憎恨,但也有人唱反调,认为亚非会议任务不是向殖民主义斗争以取得独立,而是要同像美国那样的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于是,本来就紧张起来的空气,现在更紧张了。许多熟悉联合国情况的人愈来愈担心:这个会议会像联合国大会那样陷入无休无止的争论而不能在短短的七天会期以内得到什么样结果。

下午,在叙利亚、泰国、土耳其代表相继发言后,主席宣布:“我现在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发言。”

会场顿时爆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人们都希望听听中国讲什么。

周恩来首先声明要把他的发言稿印发给大家,不再宣读了,但是在听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发言之后,他还愿意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周恩来的第一句话就扣住了全场的人心,人们感到会上的气氛马上变了。

然后,周恩来说: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代表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而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进会场的人越来越多了。最靠边的人很多站在椅子上。

亲自宣传的公关艺术

精彩演讲动人心弦(3)

周恩来接着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意五国总理茂物会议所宣布的关于亚非会议的四项目的,而不另提建议。”

“本来中国代表团很可以提议会议讨论美国一手造成的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问题,也很可以提议讨论承认和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的问题。但是中国代表团没有这样做,因为它不想使会议陷入对这些问题的争论而得不到解决。”

开会以来,时常可以感到有一只黑手想把会议拖向相反的方向跑,现在,另外一只更强有力的手把它轻轻推开了。

会场鸦雀无声,安静得连翻纸的声音都可以听见。大家静听周恩来讲下去: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不同的见解。”

会场上的许多人在点头。

接着,周恩来谈到两天来会议上有人提出的一些问题。

《政府公共关系》第四次作业

试卷 政府公共关系第四次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 第1大题 第2大题 第3大题 第4大题 第5大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小题,共10分)(总分10.00) 1. 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内容是() (1.00分) A. 提供商品信息,以吸引观众 B. 介绍自己产品的情况,宣传自己产品的功能和效果 C. 在最短的时间里,直接推销某种产品或服务 D. 宣传某项社会公益服务和公益事业 2. 政府公共关系广告的主体是() (1.00分) A. 消费者 B. 国际、国内的社会各界公众 C. 各类企业 D. 政府机构及其政府公共关系部门 3. 庆典型政府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典礼仪式的类型包括() (1.00分) A. 赞助体育活动,赞助文化活动,赞助学校

B. 赞助教育事业,赞助各种社会福利事业 C. 奠基典礼、落成典礼、揭幕典礼、签字仪式、剪彩仪式、就职仪式 D. 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和开放参观 4. 宴请型政府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常见的宴请形式有() (1.00分) A. 展览会和开放参观 B. 宴会、招待会、茶会、工作进餐 C. 签字仪式、剪彩仪式、就职仪式 D. 奠基典礼、落成典礼、揭幕典礼 5. 双边谈判是指() (1.00分) A. 以某种经济目的为谈判内容的谈判 B. 谈判主体只涉及我方和对方,不涉及第三方,也没有第三方参与谈判 C. 就一个简单的项目进行的谈判 D. 谈判主体涉及第三方或者更多的组织或者个人 6. 在谈判开局之前,谈判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下面不属于准备阶段要求做好的工作,是() (1.00分)

(公共关系)第九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九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的方法和技巧,能够策划简单的公共关系活动。 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把握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各类不同专题活动策划的特点,并能对简单的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策划。 [教学要点] 1.掌握公关赞助策划的方法 2.把握新闻发布会的技巧。 3.了解举办展览、开放参观活动等策划技巧 本章包括四节内容,学时在5~6学时之间 【核心内容讲述】 第一节公关赞助 公关赞助是指组织通过无偿地提供资金或物质对各种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以提高社会声誉,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公关专题活动。公关赞助是举办专题活动最常见、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因为它既可以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同时又可以为各类组织的不断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越来越多的盈利性组织纷纷以自己收益的一部分回馈社会公益事业,以表示它们乐于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一、公关赞助的重要作用 企业之所以对社会公益事业慷慨相助是因为赞助对塑造组织的公关形象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赞助社会公益事业,能够表明组织作为社会成员愿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乐于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追求企业的社会效益。 (二)通过赞助社会公益事业,能够证明组织的经济实力,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三)通过赞助社会公益事业,能够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通过赞助社会公益事业,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的社会知名度和提升组织的整体社会地位。 (五)通过赞助社会公益事业,能够增强企业宣传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六)赞助有助于产品的销售。 二、公关赞助的类型 公关赞助可以存在于组织活动的方方面面,是组织的重要公关活动手段,使用得当对组织和社会都有益,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因此,掌握公关赞助的分类与方法至关重要。 (一)从赞助的对象来看,赞助的类型可以分为: 1.赞助环保。 2.赞助文艺。 3.赞助科教。 4.赞助公益。 5.赞助体育。 (二)从赞助的形式来看,赞助的类型可以分为: 1.组织参加赞助,即对其他组织或企业的赞助邀请做出响应。 2.组织发起赞助,即一个组织为实现某项公关目的而主动发起的赞助活动,是创意性的。 三、公关赞助的策划 (一)赞助的目的。 公关赞助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促进理解,提高声誉,树立形象。但是每一次赞助活动往往还要选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二)筹备与实施。 1.组织参加赞助。 对于组织参加的赞助应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筹划:(1)要考虑所赞助的活动与本组织能否很和谐自然地使公众联想在一起,能否对本组织产生有利的影响。(2)要考虑所赞助的活动的社会影响,如媒介报道的可能性、报道频率和报道的广泛性,受益人是谁,受影响的公众的分布情况,影响的持久程度,活动本身能否引起人们的注意,能否产生“轰动效应”等。 (3)要考虑本组织在活动中与公众见面和直接沟通的机会有多少,以及赞助费用的多少和赞助的形式、。(4)要考虑赞助的监督情况,如通过何种方式对赞助活动予以控制?赞助活动是否合法?发起单位的社会信誉如何?赞助费用如何落实到受益人等等。(5)应考察赞助活动对本单位的产品销售有无赞助价值。如果发现值得赞助,便可着手落实赞助。在具体落实赞助时应有专人负责,落实过程中要主动了解活动的筹备与进展情况,争取把握有利机会。(6)赞助活动结束后,还应对参加赞助的效果进行评价。一方面依据媒介报道和广告传播的情况

公关谈判论文(原创)

在买卖中论“谈判” ——记自己的一次买鞋经历 一、商品名称:回力秋季单鞋 商品种类:轻质、平底运动型、男士单鞋 价格范围:80元——180元 二、市场分布: 回力新款秋季单鞋,官网推荐,2012青岛各实体鞋店制定热销,现为社会实践需要,调查范围仅限于城阳几家专营店面,由于店址处地不同,针对城阳店卖情况进行市场调查后,得知面向社会的销售价格与数量也有着不尽相同。 三、三个目标市场初步确立 经过网站搜查,基本确立三家专营鞋店,即:①青岛农业大学校内(海都地下商场)。针对学生为主体消费类群,以追求时尚为流行前线,可以说是“学生的专属鞋店”。②城阳大润发超市(春阳路附近)。针对社会与学生为主的共同消费群体,与超市组合在一起,易打造品牌热度。③青岛城阳国货批发集贸市场。针对广泛的上班族消费群体,主要销售目标符合多样,邻近集贸批发市场。 四、分析目标市场利与弊 ⑴便店地址一:青岛农业大学校内(海都地下商城) 对于此店的具体描述可以从利弊加以解说,由此可以解析出这个目标市场的有利一方面: ①大学内部的连锁鞋店,显而易见的消费群体则是学生,学生的 消费水平尤其是大学生,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可以称的上“白领”

级别,以学生为市场是此鞋店最大的支柱市场。 ②海都地下商超,逃避了露天位置的繁华,选址在店面租金上又 占尽优势,可以称得上是以低成本赢取大利润。 ③占据一方,无竞争对手。它的存在补全了地下商城的营业范畴,为 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 然而弊端在于: ①针对的消费对象较为单一,仅限于校内学生为主,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营业额需求。 ②远离街区,繁华程度不足,与繁华地段店面客流量相去甚远,此为弊 端之二。 ③虽为明码实价,但根据季营业额度高低,易形成店主随意定价的现象, 此为弊端之三。 ⑵便店地址二:城阳大润发超市(春阳路附近) 城阳大润发超市为立体式、多元化大型超市,一楼多种商铺组合,便民利民,可以称得上小型的地域经济商业中心,鞋店在此选址自有利处:①面向的消费群体更广一步,形成上班族与学生族的符合消费群体,同时,各类店铺林立,也有利于形成受人追捧的品牌热度效应。②依托大型超市,日客流量较大,如果对商品进行打折促销活动的同时,能够增加顾客的广泛购买欲望,促成市场营销高峰。③店面装修精致,空间广阔,有尊贵感。④明码实价(除优惠促销品外)。 目标市场利弊共存,其弊端在于:①地处繁华街区,连锁店面广阔,且租金较高。②在学生假期间,则易形成消费群体“空洞单一“现象。③毗邻多加鞋店,容易丧失价格优势,竞争激烈。

沟通和谈判的13个技巧和案例

沟通和谈判的13个技巧案例 (一)激励法 1、请领导吃饭,席间谈到他只生了一个小孩,以前他太太甚至不 想生的时候,我就说“您这么优秀的基因,不传承下去岂不是太浪费了”。 2、哇,你越来越年轻了,您太有本事了,企业管理得这么轻松。 (二)投其所好破冰法 1、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2、Xxx投靠前老板:我很怀念以前和您拍档的日子…… 3、触龙说赵太后。 4、亚森如何与柯达公司创始人伊士曼(一般人见面只给5分钟) 建立友情,成为终身合作伙伴? (三)激将法 1、记者对张学良:假如没有西安事变,你连你父亲都不如。(一 句话,张学良就开口说西安事变的事情了)。 2、诸葛亮说服周瑜抗曹(1、周瑜投降是为了保护妻儿;2、二乔) 3、陈毅说服化学专家齐仰之先生:齐仰之先生,您虽然是国内外 闻名的化学家,可是有一门化学,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4、儿子总是拖拖拉拉怎么办?---同学和同事会说你拖拖拉拉, 就像个女人一样。 5、如何说服一个老板购买高级IBM笔记本电脑?---您拿出一个 本来,能是一般东西吗?您不但代表了您自己,您还代表了您

和您公司的一个公关形象。 (四)换位思考法---为对方的幸福、希望或责任而沟通 1、国王画像:国王一只眼睛是瞎的,一只脚是瘸的,如何画?--- 单腿半跪射击。 2、婆婆非常讨厌媳妇,多方刁难,如何说服婆婆接纳儿媳妇?--- 成佛必须做到包容。 3、侄子在厨房里洗碗,姑妈进来,侄子向姑妈抱怨妈妈老是让他 洗这么多碗,姑妈说“老天是公平的,你现在多干点,将来可以少干点,或者将来你干一样的活,老天就会给你更多”。4、员工犯错怎么批评?---你出了个错误,但比我曾经犯过的错 误来说,你的错误要轻得多。 5、公共汽车上坐满了人,一个母亲抱着一个小朋友,摇摇晃晃的, 旁边就是一个年轻人,这个时候,假如你是乘务员,你会怎么处理呢?---一边拉着小朋友,一边轻轻地拍拍年轻人的肩膀,说“小朋友,快谢谢叔叔,叔叔给你让座了”。 6、公共汽车上,一个年轻人嗑瓜子,瓜子壳就吐地上,你是乘务 员,你会怎么处理?----给他一个袋子,他再往地上吐,乘客都会憎恶他了。 7、顾客不耐烦骂人的处理:(1)反击---火锅店,服务员也是人! 一锅倒过去,最后火锅店倒闭了。(2)以礼服人---他妈的,没见过早餐劵,嚷嚷嚷嚷个不停!把劵捡起来,贴好,先生,请慢用。最后酒店生意越来越好!

《公共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关系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公共关系学 授课对象:2008级工商管理本科1、2、3、4班 总学时:54 学分数:3 适应专业:工商管理本、专科、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物流管理与旅游管理本科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与传播学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公共关系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公共关系(公众关系)就是组织在经营管理中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组织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保证事业成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学问。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经营管理科学、信息传播学、人际关系学构成其理论基础,它的思想原理又吸收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行为科学、广告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学生通过学习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公关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使公共关系成为一种有理论指导的自觉行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了解公共关系的涵义、历史、职能、构成要素、工作程序等,明了公关人员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与素质,掌握公共关系的某些应用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掌握以下内容: 1、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定义、基本要素与研究范畴。 2、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社会条件和中国公关事业的历史机遇。 3、公共关系的角色、功能和原则。 4、公共关系组织机构的类型及其特征。 5、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类型及其工作范围,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和选拔。 6、公共关系工作开展的基本程序和“四步工作法”的实施。 7、不同类型公众的特点与分类公共关系工作。 8、不同类型公众的心理特点以及公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9、各类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及选择的原则。 10、大众传播的写作技巧和发布技巧,新闻与公关广告。 11、人际传播的特点、线路及手段。 12、公关谈判、演讲、劝说、沟通的技巧。 13、赞助、庆典、开放组织、展览、危机公关、举办会议等公关专题活动的技巧。 14、公共关系与组织CI设计的关系及CI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法。 15、公关礼仪的性质与公共关系的个人礼仪、组织活动礼仪。 16、企业公关中公共关系与整合营销、名牌战略、CS战略的关系。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4学时】 1、教学要求 了解:学界关于公共关系定义的不同看法

公共关系学第8章-人际的传播与沟通

1传播学学者克劳佩弗根据对人类社会的全面观察,提出了一种G形网络理论,认为它是信息高效传播的方式。错 2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这主要得益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对 3谈判的情况与打仗有相似之处,谈判人员除了进行实力的比较,还要进行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公关人员应当经常注意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训练,对谈判中的困难有充分的精神准备,要做到有“三心”,即有信心、有恒心、有静心。错 4界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错 5狭义的人际传播可以包括人类的一切信息交流活动,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特点。错 6人际传播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包括不包含着直接、迅速、明显、持续不断的反馈。错 7人际传播的形式并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且所发送的信息不一定都是有意的。对 8人际传播中的语言交流除了可以用于两人的面谈外,还可用于大型会议、演讲、谈判、报告、新闻发布会等。对 9谈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谈判人员要想在谈判中取得预想的结果,事先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有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和人员准备。错 10手势的运用不仅可以表达某种信息,同时也可以使整个演讲更加生动,加强某些内容的力度。对

11组织成员之间地位平等,相互之间有着广泛的接触,但是没有中心人物的传播网络是( c )。 选择一项: A. 辐射式网络 B. 链式网络 C. 环形网络 D. G形网络 12组织成员之间联系少,群体气氛不一定和谐,很难产生信息的激励效应的人际传播模型是(b )。选择一项: A. 链式 B. 辐射式 C. 交结式

D. G形网络式 13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个人距离是指( b )。选择一项: A. 米以内 B. —米 C. —米 D. —9米 14在人际交往中,谈话双方的距离也是传达态度的一种信号。社交距离是指( c )。选择一项: A. 米以内 B. —

第九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九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一节记者招待会 一、记者招待会 又称新闻发布会,是一个组织集中发布新闻,扩大社会影响,搞好媒介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因由和时机。 除了高级的政府机关,一般社会组织都不举办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在举办新闻发布会前,一定要慎重地选择发布会的因由和时机。为此要注意两点: 1.是否具有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新闻价值,也就是确定主题。有许多的事件对于一个企业是大事,但新闻单位的人却不一定那么看。如果他们认为企业举行发布会的内容新闻价值不大,可能就不出席。即使出席了新闻发布会,也不在新闻媒介上发消息。一般而言,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经营方针的改变,组织领导人的更换,企业的合并,组织的周年庆典,发生了重大事故等等,都是举行新闻发布会的主题。 2.选择发布会的最佳时机。最佳时机的选择,一方面是要考虑企业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上的形势,使自己的新闻发布会尽可能与社会大环境合拍,利用社会的声势,使自己的新闻发布会尽可能与社会大环境合拍,利用社会的声势扩大影响。 (二) 新闻发布会的准备工作。 1.邀请记者。 2.统一宣传口径。 3.选择主要发言人。 4.准备报道提纲和答案要点。 5.准备好会场。 6.会议主持人的准备工作。 7.准备辅助工具。 8.安排好记者活动。 第二节展览会 一、展览活动的特征及类型 (一)展览活动的特征。 组织主办展览活动是因为展览活动具有其他传播活动所不具备的特征: 1.展览活动是一种复合性的传播方式。 2.展览活动是一种非常直观、形象和生动的传播方式。 3.展览活动能给某一组织提供与公众进行直接双向沟通的机会。 4.这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高效率的沟通方式。 5.展览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活动,往往能成为新闻媒介追踪的对象,是新闻报道的好题材。 (二)展览活动的类型。 展览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综合性展览和专题性展览。 综合性展览通常是由专门性的组织机构或单位负责筹办,不同组织应邀参加的一种全方位的展示活动。综合展示的规模一般很大,参展项目繁多,参展内容全面,综合概括性强。例如世界著名的“日本筑波国际博览会”、我国举办的“改革开放成果展览会“等,都是在世

公关的语言技巧

公关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公关语言是公关实务及人际关系中一种有意义的媒介物,在公关活动中,注重言语表达的准则与技巧,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对于彼此间的沟通,作用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在公关活动中要熟练掌握语言的技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明确,情真意切 在公关活动中,所有的行为和手段都是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公关言语的表达亦应如此。语言要素的选择、语言表达手段的运用及交际方式、传播媒介的选择运用,都必须为准确传递组织信息、实现特定的公关实务目的服务。同时,要想公关活动取得成功,公关者的言语表达还要富有真情实感,尊重、同情与理解要发自内心,表里如一、推心置腹。唯此,才能收到以情感人的沟通效果,在最短时间内互建彼此诚信。 二、注重语境,灵活变通 1.文化背景 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公关活动的语言交流中,公关人员选择语言材料及场合语境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重视社会的文化背景,可以避免、克服与特定背景不协调、不适应的情景,从而实现有效的语言交际。

2.时空因素 语境中的时空因素对公关语言运用具有一定的制约性:(1)公关语言受特定时代、特定氛围的限制和要求,必须遵循当前的事实原则。(2)公关活动中,谈话气氛、格调和语言材料、表达手段的选择以及话语总体规模的确定,必须适应时代的特色。 3.公众心理 公关活动中的言语表达要适应不同公众的不同特点、对象、场合、要求,灵活而动。可针对对方的前言后语、上下文、形象思维、逻辑关系,针对对方的言语风格、思维方式和修养、涵养程度等,恰如其分、顺理成章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理由、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此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对语言形式进行最佳选择,能充分营造融洽的沟通氛围,促成与公众进行富有成效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有效接受彼此的观点和需求。 三、技巧表达,变换说法 在日常的公关活动中,应注重说话的语调、语顿、语速、重音,可借助眉、目、鼻、嘴表情语以及体姿语、手势语的发挥,在保持一个积极的沟通态度时,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变换说法,选择积极的用词与方式。如此交流,定能与对方产生较好的沟通效果。 1.微笑表达

史上最全公共关系学网上考试题库2015

判断题 1.×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 2.√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3.√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4. ×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 5. 6.√广告并不等于公共关系,但是,公共关系工作可以采用广告的方式 7.√首要公众是指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他们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与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8.×一般来说,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这种状态是组织较为稳定和安全的状态(低知名度,高美誉度) 9.×1903年,艾维·李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才使社会上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1904) 10.×艾维?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宣传事务顾问所 11.√中国公共关系事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 12.√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第一本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形成》,该书被视为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历程碑 13.×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以美国的“揭丑运动”为标志(标志应该是“便士报运动) 14.√《原则宣言》的提出,标志着公共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是现代公共关系真正的开端 15.×卡特里普和森特在合作的权威著作《公众舆论之形成》一书中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双向对 称”是在《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中提出的) 16.×1985年9月,复旦大学率先招生国内第一届公共关系专业的大学生,是公共关系教育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深 圳大学) 17.×2003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宣布,把每年的12月21日定为“中国公关节”(12-20) 18.√产品形象是整个组织形象的基础 19.√一个组织的形象是由产品、员工、机构、管理、文化等形象综合反映出来的 20.√公共关系90%靠自己做得对,10%靠宣传 21.√在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公众的消费行为主要是由消费者心理支配的 22.√从定义上来看,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共之间的一种双向传播活动 23.×对一个处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塑造组织形象不是很有必要 24.√当代公共关系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就是组织形象符号化,便于公众理解和记忆 25.×企业与政府、事业单位不同,它需要面对两方面的公众(都一样要面对两方面的公众) 26.×公共关系管理过程中,组织只能提升组织成员的个人形象意识 27.×一般认为,公共关系的人才培养,就是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专才式和通才式) 28.√公共关系部是贯彻组织公共关系思想、实现公共关系目标的专业性机构 29.×公关人员的素质应该是性格、品德、智慧、教育和经验的组合 30.×技术型角色是公关部门从事专项技术的业务工作人员,他们是最普通的、最基层的公关人员(事务型角色) 31.×侧重于公共关系传播功能的公共关系部应隶属于接待部门(广告宣传部) 32.×美国一份调查显示,拥有25人以上的公共关系公司为中型公司(7~25) 33.×公关组织中的经理、部长、主任等担任着专家型公关角色 34.√按照相关理论研究,通常来说多血质气质的人更适合从从事公共关系工作 35.√优秀的公关人员需要具有开朗、有耐心、宽容的性格 36.√公共关系公司除了提供全部的公共关系服务之外,还提供专门技术性的单项服务 37.×在公关调查中,随机抽样法是一种准备率高,但又省时、省力、省钱的好方法(文献调查法) 38.√组织的自我期待形象,是一个组织自我希望具有的社会形象 39.×开放式问卷的特点是答案比较规范,公众回答方便,结果便于定量分析(闭卷) 40.√公共关系宣传要尽量选用中性的词语,以显得平易近人,慎用最高级的赞语 41.√服务型公共关系模式以提供各种实惠的服务工作为主,目的是以实际行动获得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组织的良 好形象 42.√公关调查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公众调查和组织形象调查 43.×一个组织形象的好坏,主要通过知名度来衡量(知名度还有美誉度) 44.√与其他调查方法比较,文献调查法能够超越时空条件的限制,获得其他方法所不能获得的信息 45.×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演讲等活动策划,属于交际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学》第八章问答题解答知识讲解

《公共关系学》第八章问答题解答 1、人际传播有哪些基本要素 答:在人际传播的构成要素问题上,美国学者理查德·L·威瓦尔提出“八因素说”,这八个因素是:(1)人际传播包含两个人以上。(2)人际传播包含反馈。人际传播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就是包含着直接、迅速、明显、持续不断的反馈。而大众传播的信息一般都是单向的,没有直接吸收反馈的渠道。(3)人际传播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4)人际传播不必是有意的。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许多的信息都是通过下意识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在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一般不存在这种情况。(5)人际传播都具有效果。(6)人际传播不一定使用文字语言。(7)人际传播受情景的影响。(8)人际传播受噪音的干扰。 2、人际传播的符号有哪些?人际传播过程中所选用的符号,大致包括以下几种:(1)语言。人际传播中的语言交流除了可以用于两人的面谈以外,还可扩大为大型会议、演讲、谈判、报告、记者招待会等。(2)、副语言。副语言包括语言以外的各种声音,如咳嗽、叹息、哭声、笑声等等。(3)、表情和目光。人际传播的情感影响力往往要超过大众传播,主要得力于说话人的表情和目光。(4)、身体动作。(5)、声调。(6)、距离。(7)、 实物。 3、公关谈判前要进行哪些准备工作? 答:谈判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作,谈判人员要想在谈判中取得预想的结果,事先就必须作好充分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准备。谈判人员除了进行实力的比较,还要进行一场心理素质的较量。首先要有谈判取胜的信心;其次要有在谈判中克服困难的恒心;第三要有一颗参加谈判的静心。(2)、资料准备。谈判的胜利不仅取决于谈判双方的心理,更取决于双方的信息准备。首先对我方信息情况的全面了解了解;其次详尽地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3)、技术准备。判的技术准备包括明确双方的价值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谈判纲 领。价值区域就是谈判者的利益在谈判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是谈判者讨价还价的依据。谈判双方的起点、界点、争取点、协议区、协议点是五个必须明确的观念。第一、起点是谈判者制定价格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全部谈判的价值基础;第二、界点是谈判各方的基本利益防线;第三、争取点是谈判各方期望获得的最大利益;第四、协议区是谈判双方真正争夺的利益范围,它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第、协议点是经过双方的协商,最后确定的成交点。 (4)、人员准备。谈判班子的成员应包括:第一、主谈人,谈判工作的总负责人,也是谈判的主要发言人;第二、助手,协助主谈人完成谈判的使命,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第三、专家,在复杂的技术谈判中,组织应成立

商务公关与谈判

《商务公关与谈判》结课报告 班级:国贸 学号: 姓名:

摘要 商务公关自二十世纪初在美国产生之后,便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渗透力、巨大的影响力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现代商业中,公关谈判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自从本学期学了公关课程以后,我就更加确定了这一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把商务公关作为一门倡导全新的经营理念与管理艺术的科学,作为一门协调沟通、塑造形象、构建友谊、广结人缘的艺术,已经成为一种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谈判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社会活动之一。它所涉及的领域十分的广泛,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知道日常生活,时时处处都有谈判行为贯穿其中。谈判是为了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协商而争取达到意见一致的行为和过程。 关键词:商务公关、公关谈判、协调沟通、达成一致

目录 一、商务公关部分 1.商务公关调研 (1) 2.商务公关策划 (1) 2.1分析现状 (1) 2.2指定最佳方案 (2) 3.商务公关的实施 (2) 4.商务公关评估 (2) 二、商务谈判部分 1.商务谈判的准备阶段 (3) 1.1调查研究产品、以及市场 (3) 1.2谈判人员的分工以及协调 (3) 2.商务谈判的开局阶段 (3) 3.商务谈判的磋商阶段 (4) 4.商务谈判的结束阶段 (4) 三.结束语 (5)

一、商务公关部分 1.商务公关调研 商务公关调研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的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相关因素,了解客观真像的自觉的认识活动。是商务公关工作程序的第一步。 通过我们这一段时间我们对商务公关这一门课程的了解,我们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了我们首次的商务公关调研策划活动,经过我们组的对校内外的调查,我们组最终所决定的调研对象是校外的蛋糕房,首先我们将我们小组内人员分为了两组,分别为杨玉萍和史伟娜、以及我和陈如梦两个组。我们在分组后,做了调查问卷,对蛋糕房的客源、蛋糕的口味、以及蛋糕房最近的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下调查所得的结果,以便日后做策划时用。(我们选用的问卷调查法,属于民意测试,它可以更广泛的获得来自公众的反馈信息利于制定或调整组织的公共政策;而且它的科学性也比较强,便于我们的整理统计,能够使我们迅速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这一方法,为我们节省了调研时间。 2.商务公关策划 商务公关策划是商务公关工作程序的第二步,从某种意义上说,商务公关的竞争就是商务公关策划的竞争。因此,商务公关策划不仅处于商务公关工作程序的核心地位,而且是整个商务公关工作成败优劣的关键。 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课本上的内容,让我们知道策划就是根据组织的现状和目标要求,分析现有的条件,谋划、设计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 2.1分析现状 我们将调查问卷全部统计出结果。之后,通过我们对蛋糕房的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这家蛋糕房客源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环保学院的搬迁有着很大的关联,其次蛋糕房的蛋糕口味,制作环境,以及优惠制度等、也可能是影响客源的一系列因素。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准备开始

公关谈判技巧实例

公关谈判技巧实例 篇一:公关谈判案例 关于购买电脑桌的谈判 一、商品名称、种类及价格范围 (一)商品名称:电脑桌 (二)商品种类 1.根据材质和组合方式的不同,比较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组合式和折叠式电脑桌; 2.根据放置位置不同,可以分为:转角电脑桌和床上电脑桌。当前床上电脑桌受到了部分住校学生的青睐。 (三)价格范围:15元—120元不等。 二、市场分布:学校内部及学校附近学生较多的地方以及办公用品批发市场。 三、确立目标市场: 1、海都餐厅负一楼 2、大润发超市内

3、学校内学生摊点 四、分析目标市场的利弊 (一)海都餐厅负一楼 1.优点: (1)位于学校内,距离近,购买方便; (2)目标人群以在校学生为主,价格相对便宜; (3)出现质量问题易于和卖家进行问题协商和解决。 2.缺点:价格便宜,质量难以保证。 anese implement the “hitting three birds with one stone” 篇三:商务沟通_危机公关案例 案例简介:王岚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姑娘,在她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北方人的热情和直率,她喜欢坦诚,有什么说什么,总是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她在上学期间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今年,王岚从西安某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她认为,经过四年的学习自

己不但掌握了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具备了较强的人际沟通技能,因此她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很高。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毅然只身去广州求职。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反复投简历和面试,在权衡了多种因素的情况下,王岚最终选定了东莞市的一家研究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公司。他之所以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该公司规模适中、发展速度很快,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处于尝试阶段,如果王岚加入她将是人力资源部的第一个人,因此她认为自己施展能力的空间很大。 但是到公司实习一个星期后,王岚就陷入了困境中。 原来该公司是一个典型的小型家族企业,企业中的关键职位基本上都由老板的亲属担任,其中充满了各种裙带关系。尤其是老板给王岚安排了他的大儿子做王岚的临时上级,而这个人主要负责公司研发工作,根本没有管理理念更不用说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他的眼里,

(公关礼仪)什么是公关技巧和公关技能

什么是公关技巧和公关技能 公关的具体工作内容:好多人所理解的公关总被认为是陪喝喝酒,吃吃饭,走后门,拉关系。实际上这是狭义的,甚至是歪曲的公关行为,实际上广义上来讲,公关的工作内容要从公关行为的定义来决定,塑造形象,平衡利益,协调关系,影响公众。从这个定义广义上使广告宣传人员、谈判代表、形象代言人都是瓤扩在公关这个职业里面了。 举个例子来说,曾经有个非常有名的美国医药公司出产的阿斯匹林在进行临床医疗使用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并导致了病人的死亡,这件事情被媒体报道后致使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直线下降,于是该公司马上就进行了一长声势浩大的公关行动,1、首先他们请权威机构对这起医疗事故进行全面调查,得出事故报告,最后得出事故是由医生的不规范药剂用量导致的。他们马上通过各种平面,广播,电视媒体发布公告,公布事故报告,对整个事故进行澄清。2、在媒体上宣传该公司曾经生产过的影响深远,具有代表性的药品。3、降低该公司旗下所有药品的价格。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该公司的品牌在消费者的信任度又上升到事故钱水平,一场公关危机就这样消除了。这一系列的活动总的来说都可以统称为公关活动。 现在你知道公关到底是什么东西了吧

简单的说 公关就是维护品牌 维护信任 我国对公关人员的职业定义是: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公关人员也称为公关员。在欧、美国家,对公关人员的称呼有pr practitioner(公共关系从业人员)、pr man(公关人员)、pr officer(公关官员)。 公共关系是一门职业,公共关系的职业化道路是发展公共关系事业的必由之路。据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至__年止,从事公共关系的专业人员已近10万人,公关行业存在着潜在的巨大市场。____年5月,我国劳动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将"公共关系"作为一项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的大典中。__年3月被国家列入90个持证上岗的职业。__年11月起,在全国开始了每年两次的全国公关员职业资格统一考试。在全国32各省市自治区设立了近60个培训中心,负责职业资格的初、中、高三级培训。至__年已进行了全国统一鉴定的人数

公关谈判语言的特点

公关谈判语言的特点 引言 “谈判是人们为了满足各自的不同需要而交换意见、为了相互之间不同利益的交换而相互磋商的一种行为,是直接影响人际关系、对参与各方产生持久利益的一种过程。” [1](P6)我们这里说的谈判,与西方观念接轨,既指较为正式的会谈, 也指较为随意的会谈。 以谈判意图为标准,谈判可分为胜负谈判和公关谈判。公关谈判也称“双赢”谈判。它是公关人员经常运用的重要交际方式。谈判,离不开一个“谈”字。谈判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在谈判过程中,谈判双方所作的意见交换、看法的磋商,是一个“短兵相接”的过程,这既是一个思维高速运转的过程,也是一个要求具有高度语言运用艺术的过程。所有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都要切合语境,都离不开对语境的适应和利用。公关谈判的目的性很强,要求语言既要有技巧,更要有实效,但如果不切合语境,表达不得体,即使再美的语言也可能弄巧成拙,与成功无缘。 一、公关谈判 “所谓‘公关谈判’是指谈判者把谈判看成是满足双方需要的合作过程,在实现‘利他’的合作过程中寻求实现‘利己’,即坚持在谈判中双方都有所得,而不是一方独得胜利。所以,公关谈判也称‘双赢谈判’(WIN-WIN)。”[2](P6)由于公关谈判的优势,其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好评。公关谈判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谈判的主流。 需要指出的是:公关谈判追求“双赢”的目标,但并不保证每一次都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协议,而且,各方的收益也不一定是完全均等的,每一方都应该而且必须为己方争取最大的利益。竞争是必然的,甚至冲突也都有可能,关键是把握好“临界点”,力争谈判的成功。 二、公关谈判语言的特点 公关语言是一个组织(常通过其代表)为实现特定的公关目的而运用的语言,它与一般的交际语言有着明显的不同。功利性、礼貌性、情感性、控制性和规范性是公关语言的显著特点。公关谈判语言作为公关语言中的一种,公关语言的这些特点必然具备,除此之外,因为既要“合作”又要“利己”,这就决定了公关谈判语言还有着自身更为突出的特点:说服性、论辩性、技巧性、实效性和切境性。 虽然因谈判者个人的主客观因素不同而形成了或平实质朴,或委婉含蓄,或幽默风趣,或华贵典雅等风采各异的谈判风格,但上面所说的公关谈判的语言特色,却是各种风格的谈判人员都要注意,并表现出来的。

公关语言的八大表达技巧

公关语言的八大表达技巧 公关语言的八大表达技巧 发布时间:2020-03-2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公关活动中.注重言语表达的准则与技巧,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对于彼此间的沟通,作用是不容忽视和低估的。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公关语言的八大表达技巧,欢迎大家参考。 公关语言的八大表达技巧:语调 语调即句调,反映整个句子声音的高低曲折的变化。语调主要有平直调、弯曲调、降抑调和高升调四种类型。在一次演讲中,演讲者讲到法国次声武器实验所一起伤亡事故时说:“1968年——4月——28日——黄——昏 ……”演讲者巧妙地运用了降抑调,悲哀的气氛一下子笼罩了整个会场,收到了理想的表达效果。俗话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口头表达中一些弦外之音往往也是通过妙用语调表现出来的。在一次宴会上,一位先生要求讲几句,从宴会厅的左角却传来一句细语:“他是谁?”说话者运用短降调,传递了轻蔑、鄙视的弦外之音。 语调不仅能配合有声语言更有效地传情达意,而且可以代替有声语言传递各种情感。有一次,意大利悲剧明星罗西应邀参加一个宴会。席间,他用意大利语念了一段台词。尽管外宾们听不懂,却被他那悲惨凄凉的语调和悲悲切切的表情所感动,许多人都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可是,在场的罗西的一位朋友却忍俊不禁,只好跑出厅外大笑不止。原来,这位悲剧明星朗诵的并不是什么悲剧台词,而是宴席上的菜谱。罗西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充分发挥了语调的传情作用,将悲伤的情感倾注在多变的语调之中。 公关语言的八大表达技巧:语顿 语音的间歇或停顿就叫语顿。一般情况下,词语的语顿最短,句子间的语顿稍长,段落间的语顿最长。语顿是公关人际传播中重要的口语表达技巧。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的马克·吐温说:“恰如其分的停顿能产生非凡的效果,而这往往是语言本身难以达到的。 ”请看毛泽东同志的演讲记录:“最近有不少同志给中央写信,说我们好不容易到了党中央身边,怎么一到又叫离开呀?我说对呀,中央许多同志也同情这些同志的想法。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第9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公共关系学复习题:第9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为了某一明确目的,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精心策划的公共关系活动。对 2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错 3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特殊作用使组织对它有特殊的需求。公关人员在举办活动时必须掌握一个基本原则:既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错 4庆典活动,组织一般将其视为一种制度和礼仪。它可以是一种专题活动,也可以是大型公关活动的一项程序。对 5开放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错 6组织的任何一次对外开放活动都应确定一个主题,即通过这次活动让对象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取得了什么效果,达到什么目的。对 7危机公关并不是常规的公共关系工作,它只是在组织发生危机事件时才存在。对 8经过加强教育、建立危机防范机制,公关危机就可能不发生。错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客观现实,故“酒香不怕巷子深”。错

10.2008年11月初,重庆出租车停运风波,既是公关危机,又是危机公关。错 11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d )。 选择一项: A. 家庭事业 B. 社区事业 C. 个人事业 D. 社会事业 12成功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之所以会产生“轰动效应”,就在于它的( b )和开拓精神给公众留下难忘的标记和痕迹。选择一项: A. 实用性 B. 创新性

C. 正效型 D. 公益性 13一般情况下,组织每年搞庆典活动( c )。 选择一项: A. 1次就够了 B. 5-6次就够了 C. 2-3次就够了 D. 10次就够了 14开放组织可以做到双向沟通,能提高组织的美誉度。搞开放组织活动( d )。选择一项: A. 应完全公开

公关技巧

人生坐标: EQ(情商) 灿烂人生辉煌人生 大成就者大成功者 碌碌无为者怀才不遇者 灰色人生平淡人生 智商——人的智力水平。 情商——人的情感和社会活动技能的总称。包括:情绪控制、社会交际、口才表达、人格魅力、抗挫能力、责任心和同情心等。 1、学习顶尖,如果情商低,往往没有大的作为;学习中上等,如果情商高,却非常容易脱颖而出。 2、2080法则:一个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 第十名现象:学习成绩前3名的,在社会上出色的较少,成绩3名以后,尤其是第10名到第20名之间的,出色的非常多。 如:猎人捕鸟。是整个网的系统功能发挥作用,即人的综合素质 人的行为: 1、被动行为(他人作用) 2、主动行为(意识作用) 3、自动行为(潜意识作用) 习惯是具有相对稳定播种思想,收获行为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性的自动行为 1、关系:“朝里有人好做官”、“熟人好办事”等指的是钱权交易、不正之风的庸俗关系或私人关系。我们说的关系是血统和社会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 关系有亲疏、深浅、远近、好恶之分,不同的关系产生不同的效应。 、人际关系 企业(社会)=f(角色<人>,关系,文化) 1、礼仪的含义 “礼”即礼貌、礼节,“仪”即仪表、仪态、仪式、仪容。 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式、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 2、公关礼仪的含义 公共关系礼仪,是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为了塑造个人和组织的良好形象而应当遵循的尊重他人,讲究礼节,注重仪表、仪态、仪式、仪容等等的规范和程序。 1、施礼于公众,作用在“晕轮” 在人际知觉过程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第一印象”,人们常从第一次知觉到的对方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由个别去推及一般,由局部去猜测整体。这种知觉效应心理学上叫做“晕轮效应”。 人际印象的前四分钟在“第一印象”中最为重要,因此也称为“四分钟光环效应”。大鱼吃小鱼” 克服“社交恐慌症”的方法:

公共关系学第9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为了某一明确目的,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精心策划的公共关系活动。对 2出资赞助社会公益事业,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社会大环境。所以赞助活动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要目的的。错 3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的特殊作用使组织对它有特殊的需求。公关人员在举办活动时必须掌握一个基本原则:既可以成功,也可以失败。错 4庆典活动,组织一般将其视为一种制度和礼仪。它可以是一种专题活动,也可以是大型公关活动的一项程序。对 5开放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开放组织只能使公众了解组织的各项工作,但不能使组织了解公众。错 6组织的任何一次对外开放活动都应确定一个主题,即通过这次活动让对象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取得了什么效果,达到什么目的。对 7危机公关并不是常规的公共关系工作,它只是在组织发生危机事件时才存在。对 8经过加强教育、建立危机防范机制,公关危机就可能不发生。错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是客观现实,故“酒香不怕巷子深”。错 10.2008年11月初,重庆出租车停运风波,既是公关危机,又是危机公关。错 11赞助活动是指社会组织以不计报酬的捐助方式,出资或出力支持某一项社会活动、某一种(d )。

选择一项: A. 家庭事业 B. 社区事业 C. 个人事业 D. 社会事业 12成功的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之所以会产生“轰动效应”,就在于它的( b )和开拓精神给公众留下难忘的标记和痕迹。选择一项: A. 实用性 B. 创新性 C. 正效型 D. 公益性

13一般情况下,组织每年搞庆典活动( c )。 选择一项: A. 1次就够了 B. 5-6次就够了 C. 2-3次就够了 D. 10次就够了 14开放组织可以做到双向沟通,能提高组织的美誉度。搞开放组织活动( d )。选择一项: A. 应完全公开 B. 应加强保密工作 C. 只公开组织的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