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primer读书笔记

C++ primer读书笔记
C++ primer读书笔记

C++primer读书笔记

标题:重载函数再论

重载函数是C++提出来的概念,但是在C中却未必没有。比如“1+3”和“1.0+3.0”,虽然都是加法,做的却不是同的操作:编译器要因操作数的不同而调用不同的加法操作。只是C语言中除了内部类型变量可以参与运算以外,没有“类”这么高深的概念。“结构体”也只是内存数据的组织方法,而不涉及对整个结构体的处理。所以,在C语言时代编译器明明做了类似于重载的事情,却可以像雷锋一样“做好事不留名”。

C++发展出了类,并且赋予了“类”很高的期望,类的对象也能像内置类型对象一样参与一切运算。那么,就拿加法运算来说,编译器如何知道对某类对象的加法该调用哪一个详细的操作代码?于是,即使不出现普通函数的重载,至少运算符是要重载的。

林锐博士在《高质量C++/C编程指南》中为重载函数的必要性提了另一个理由:类的构造函数名称必须与类名相同,而类却经常要定义多个不同的构造函数。那就只好重载了。

对于普通程序员来说,我们完全可以不用考虑得这么深。重载函数给我们至少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不用记忆多个不同的函数名了,也不用为了给函数起名而绞尽脑汁了。不过本书还给出了一个建议: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有必要重载函数的,有的时候不同的函数名可以直观地带来好多信息,滥用重载只是牺牲了名称中的信息。

标题::重载函数的概念

引用:出现在相同作用域中的两个(可以是两个以上——偷猫注)函数,如果具有相同的名字而形参表不同,则称为重载函数。

本节开头第一句话就给出了重载函数的定义:重载函数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出现在相同的作用域中、二是函数名字相同而形参表不同。

其中第一个条件一般人往往是不去想的,其实函数名相同而作用域不同的函数大大存在,比如在MFC中就有。它们是完全不相干的函数。

第二个条件还可以详说一下:函数名字相同当然不在话下,这是函数被称为“重载”的根源。之于形参表不同,可能表现在形参个数不同、可能表现在形参类型不同、还可能表现在形参顺序不同。

如果要扩展开来说,还可以举出许多不是重载函数的情况。

一、如果既在同一作用域下、名称也相同、形参表也相同,则后者被视为前者的重复声明。——函数可以重复声明,因为函数的声明并不产生目标代码,但是函数的定义不允许重复出现。

二、如果既在同一作用域下、名称也相同、形参表也相同,但是返回值不同,则后者被视为错误的声明。函数不可以只凭返回值来区分,因为调用函数的时候只凭名称和形参来选择函数,而不凭返回值。再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函数的返回值可以被丢弃;二来即使不丢弃,将返回值赋予另一个变量之前没必要检查我需要什么样的返回值,而能否赋值也与函数本身无关。

三、有些时候看起来形参表不同,实际上是完全相同的,书本第229页讲了四组这样的例子:

Record lookup(const Account&acct);

Record lookup(const Account&);//区别在于有没有给形参命名

typedef Phone Telno;

Record lookup(const Phone&);

Record lookup(const Telno&);//只是给类型取了个别名

Record lookup(const Phone&,const Name&);

Record lookup(const Phone&,const Name&="");//区别在于给形参提供了默认值

Record lookup(Phone);

Record lookup(const Phone);//区别在于是否const

其中第三组可能会让人产生函数的形参个数不同的假像,其实可缺省的形参并没有减少形参的个数。第四组有点不容易搞清:因为有的时候可以凭是否const来重载,比如引用传递和指针传递。

标题::文件的组织

一个程序往往由多个源文件组成,这些代码究竟应该放在哪个源文件里、哪些代码可以放在同一个源文件里、哪些代码必需分开放。这是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

说它是管理层面的问题,是因为这些代码的组织往往没有惟一的准则。但是它们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首先,软件的维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代码的组织应该有利于维护。应该尽量把直接相关的内容放在同一文件、不相关的内容放在不同的文件里。如果这些代码还有亲和疏,那就要分不同的文件夹来存放了。

其次,软件的代码是一个严格的组织体系。不同的内容之间可能是并列的,也可能有必要的先后关系。于是在“#include”的时候要注意顺序。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有些代码在同一工程中可以重用(或必须重用),有些代码在同一个工程中只能出现一次。可以重用的有类的声明、函数的声明、变量的声明等,不可以重用的是类的实体、函数的实体、变量的定义等。那么,把可以重用的内容放在h文件中,把不可以重用的放在cpp文件中是一个好办法。

拿类的声明和类的实体为例,如果把一个类的所有内容一古脑放在同一个文件中,将可能出现问题。因为在其它用到类实例的地方都必须让类的声明“可见”,所以我们往往在文件头部加个“#include”,结果类的实体也被编译多次,在连接时产生冲突。

在前文中曾提到过,内联函数是惟一允许(也是必须)在编译时让函数实体可见的的函数。所以内联函数可以放在h文件中。C++规则中有一句正好与此照应:在类的声明中直接写出的函数被认为是内联函数。

Visual C++给类的文件起默认名时,文件名往往与类名一致。如果类名由“C”开头,则文件会是除去开头的“C”字以外的其它文字。如类“CMyClass”,它的代码存放在以下两个文件中:“MyClass.h”和“MyClass.cpp”中。原因是VC++建议类名以C开头,至于为什么在文件名中不出现开头的“C”,可能是出于微软的习惯吧。

标题::类的构造函数

引用:构造函数是特殊的成员函数。

笔记:构造函数的确是一类“特殊”的成员函数。它的特殊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的调用不用程序员操心,只要类对象被创建它就会被调用,而且它不允许被程序员显式地调用。二是它们是必需的,如果程序员偷懒,编译器将自动创建简单的构造函数。三是它们的名字不用程序员多考虑,直接与类名相同。四是它们没有返回值。

下面详说这几个特性:

一、它们在类对象被创建时自动调用,创建对象可能有以下方法:程序中用声明变量的

语句直接声明创建,或者在程序中用new关键字动态创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创建单个对象,也都可以创建对象数组。只要有一个对象被创建,构造函数就被调用一次。

如果程序员想显式地调用构造函数那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构造函数中还有一种特定的部分叫“初始化列表”,通过它程序员可以调用基类或成员的构造函数。必竟类的设计千差万别,如果某个类的基类或(和)成员有多个构造函数,那么,该类必须能够指定用哪一个构造函数,否则类的功能将大打折扣。调用构造函数不是程序员的事,程序员不应该管也管不了。初始化列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生,所以只有构造函数才有初始化列表,其它函数不能有。

上面说到的“大打折扣”究竟是怎样的折扣呢?如果不能指定基类和成员用哪一个构造函数,那就只好让编译器去挑了,构造出来的对象往往不符合要求,只好调用基类和成员的其它函数,比如赋值函数或其它进行参数设定的函数——当然,基类和成员必须包含这样的函数。这样就浪费了资源。

二、类必须包含构造函数——确切地说是必须包含无参数构造函数和拷贝构造函数——原因是因为它们的调用是自动的。如果这两个函数根本就没有,你让系统如何调用?所以,C++也不含糊,你要是懒得写,它就帮你写一个简单的。简单就意味着至少要丧失一些功能,如果类设计得比较复杂(比如包含指针操作)还可能引起灾难性事故。

三、函数名与类名一致。构造函数的名称是必须特殊的,即使这个特殊不表现在与类名相同,也必须找到另一个规则来实现。因为系统要自动调用这些函数,你就必须让系统知道哪些函数是构造函数。

第四个特性直接改变了C/C++语言的一条规则:C语言规定,如果函数没有明显指出返回类型,那么C语言认为返回值是int型。C语言之所以可以有这条规则,一是因为返回int 的函数很多,二是因为即使没有返回值,也必须指明void。当时制定规则的人无法预料到,C++中居然会出现“连void都不是的返回值”的函数,void虽然表示不返回任何值,必竟与类构造函数的“没有返回值”是两码事。于是,C++新标准规定:在定义或声明函数时,没有显式指定返回类型中不合法的。当然类的构造函数除外。

构造函数的出现有它的可行院捅厝恍浴?尚行允怯捎贑++的类允许包含成员函数,既然类可以包含普通的成员函数,那么包含特殊的函数自然也不在话下。必然性是由于类的对象往往必须经过特定的初始化。C++到来之前,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只是内置类型。对于内置类型对象,如果忘了初始化,大不了这个对象失去作用,但是不会导致大的问题。比如一个int型值,无论内存如何随机,它的取值范围都不会超过int能表达的范围,对它进行运算也不会产生危险(溢出不能算危险,即使初始化过的数据也不能保证不溢出,而且溢出只是一种逻辑问题)。但是现在的类不这么简单了,忘了初始化往往将带来运行错误。于其每次都要考虑数据的初始化,还不如把这个初始化写成统一的函数,让系统自动调用来得既安全又方便。

标题::类的成员函数

类与C语言中的结构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类可以带函数,而结构体只是一个内存组合。所以,要提类就不得不提成员函数。

类的成员函数与普通函数(全局函数)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实现了类的封装性。封装性的第一个表现是访问权限:都是函数,但是你能访问哪个不能访问哪个却可以设定。第二个表现是直观,通过类成员(或指针)来调用函数,给人的直觉就是“这是类提供的功能”。你好像“Bird.Fly();”一样一目了然。

在理解this指针以前要想彻底理解成员函数是有困难的,我就曾以为在类的实例中保存

了函数的副本。要不然,为什么同一个类的不同对象调用这个函数有不同的效果呢?原来,在函数所有的形参之外,还有一个不用你操心的参数this,它是一个指针,该指针的目标就是函数的调用者。这么一说就明白了。

函数形参表后加入const就成了“const成员函数”,这样的函数保护了调用者自身不被修改。如CString的GetLength()函数,你只能获取它的长度,不能修改它的内容或长度。加入const的作用倒不是怕调用者修改,而是防止编写函数的人不小心改动了对象。因为百密总有一疏,万一在某个不该修改数据的函数中改变了数据(比如将“==”写成“=”),或者万一调用了另一个非const的成员函数都将可能引起错误。在编写函数前就先加上const可以记编译器来帮你检查。

这个const加在形参表的后面显得有些怪怪的,造成“怪怪的”原因就是因为函数的形参表中没有this,也就没有能用const来修饰的东西了。林锐说“大概是因为其它地方都已经被占用了”并不是根本原因。

标题::内联函数

内联函数应该是为了改善C语言中的宏替换的不足而产生的吧。因为宏替换是预编译中直接展开的,展开过程中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典型的有“#define MAX(a,b)(a)>(b)?(a): (b)”。“result=MAX(i,j)+2;”将被展开为“result=(i)>(j)?(i):(j)+2;”。虽然外面再加一对括号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但是“result=MAX(i++,j);”被展开后将导致i被自增1了两次。(以上例子摘自林锐博士的《高质量C++/C编程指南》第66页,林锐管这叫做“边际效应”)C++用内联来取代宏替换,大大提高了安全性。虽然内联函数也是编译时展开的,但是它能进行安全检查,还能处理类的成员函数(原因是内联函数能够处理this指针,宏却不能)。

引用:内联对编译器来说只是一个建议,编译器可以选择忽略这个建议。

笔记:也就是说,有些函数你想内联,编译器也不一定会采纳。因为内联函数虽然减少了函数调用的开销,却增加了程序的体积。

内联函数是唯一允许实体多次被编译的函数。原因是编译器必须先编译这个函数体,才能在编译函数调用的地方进行合理地展开。这就说明在多个CPP文件组成的工程中,可能有不止一个CPP文件中要有函数的实体。既然这样,就放进头文件吧。

对本文本的评论有:

我觉得象这个max()和以前的数组越界一类的事,都可以归纳为一句话,那就是,C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那些不会使用的人才会出现这种错误.连个数组越界也管理不好的,还是去写武侠小说比较好.

比如火药发明了以后,我们可以用来炸山开路什么的,难道因为有人用于战争,就怪这个火药功能不够完善吗?

是这样的,我们不应该怪C标准不好,

虽然它不能让result=MAX(i++,j);这种问题得到解决,

产生i被自增两次这样的结果,程序员应该自己去避免。

但是,如果标准有进步了,我们倒是因为祝贺它一下。

标题::局部对象与静态局部对象

本节首先向读者说明了“名字的作用域”和“对象的生命周期”这两个概念,不难,理解了就行了。前者是空间概念:指程序还处在代码阶段的时候这个名字的可见范围,后者是时间概念:指程序运行过程中对象的存在时间。

函数的形参以及函数内部声明的对象都是局部对象,它们的作用域就是函数内部,但是

它们的生命周期却未必是函数的执行过程。这看起来有点摸不着头脑,原因在于C++的函数中允许存在以关键字“static”声明的静态对象。

也就是说,静态对象是这样一个对象:它的生命周期很长,可以跨越该函数的每次调用,哪怕该函数每24小时才调用一次,它也是全天候存在的。但是要想访问她,却只有函数正在执行的时候才行。

签于以上特性,我专门写了两个测试函数,该函数试途返回局部对象的引用或指针:int&GetInt()

{

int t=3;

return t;//警告

}

int*GetInt2()

{

int t=3;

return&t;//警告

}

以上两个警告产生的原因是函数返回了临时对象的引用或地址。但是如果将t的声明改成“static int t=3;”就不再显示警告。

静态局部对象似乎为节约系统开销做了准备。不过我认为这个特性不应该被滥用。只有确实有必要让对象生命周期跨越多次调用时才应该把它声明为静态(比如统计函数被调用的次数)。否则将提高造成BUG的可能性,使“高效率”的程序成为空中楼阁。

标题::默认实参

没什么比偷懒更舒服的了,所以我喜欢允许默认实参的函数,我还喜欢写允许默认实参的函数。

在形参表中,如果允许某些形参具有默认值,则它们必须按从右到左的方向排列。以上这个规定C++与BASIC是一样的,但是C++与BASIC还有一点区别,就是在函数调用时,C++必须从右边开始缺省实参,而BASIC却可以任意缺省而不顾次序(只要有逗号表示那里缺了个东西即可)。所以,同样设计函数,C++比BASIC要多考虑一个问题:“设计带有默认实参的函数,其中部分工作就是排列形参,使最少使用默认实参的表参排在最前,最可能使用默认实参的形参排在最后。”

形参的默认值竟究写在声明中还是实体中?我曾经试过,在某些情况下写在声明中或实体中一样可行。但是,事实上写在实体中是错误的做法。只有当函数实体和函数调用在同一个源文件中,而且函数实体在调用前被编译时,将形参的默认值写在实体中才可通过编译。实际上对于这种情况,函数根本就不用声明。

将默认值写在实体中不仅仅是能否通过编译的问题,还关系到程序设计的理念。“一是函数的实现本来就与参数是否有缺省值无关,所以,没有必要让缺省值出现在函数的定义体中。二是参数的缺省值可能会改动,显然修改函数的声明比修改函数的定义要方便。”(《高质量C++/C编译指南》第63页)

读到这里,本书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诧:原来默认实参的默认值还可以是任何表达式。以前,我一直是这样写的:“int GetInt(int i=3);”虽然没人跟我这样说过,但是我始终以为后面的默认值只能是常量。想不到还可以是需要求值的变量甚至是更复杂的表达式:

int GetInt(const int i=3);

int GetInt2(const int j=GetInt());//居然可以这样写

学习了,感谢《C++Primer》!

标题::函数的声明与实体

注:本书中提到了“声明”与“定义”两个词。我倒是认为将后者改为“实体”更好。

函数的实体就是实实在在的函数内容,它规定了这个函数怎样执行,这没有什么好说的。那么函数为什么还要有声明呢?

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告诉编译器:虽然你还没有见到函数本身,不知道函数是怎样执行的,但是我先告诉你这个函数的名称、参数与返回值,你就先编译吧。至于这个函数究竟干什么,等到连接的时候再说。

设计合理的程序,其代码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函数的实体只能有一个,存放在某一个源文件中。其它源文件中如果要用到这个函数,就在这个文件中加入函数的声明。

这样做的目的之二是函数的提供者与使用者往往不是同一个人,甚至不是同一个企业。出于种种目的,函数的提供者可能并不想(或不必)让使用者知道这个函数的具体内容,只要使用者能调用就行。这种情况下,函数的提供者只需要提供一个声明给使用者即可。——C 语言的库函数就是这样的。

然而“在需要用到函数的文件中加入函数的声明”也有好办法与笨办法。将声明语句重写一遍自然不难,但是这样做有两个明显的缺点:一是烦琐易错、二是不易修改。所以,函数的声明应该放在头文件中,哪儿要,就在哪儿包含。这就好像我家没有摆许多盆鲜花而是摆了许多面镜子。我在哪儿都能看到鲜花,浇水却只要浇一盆。

这个理论也适用于C++的“类”,类的声明写进头文件,而实体却写进程序文件。不同的是,类的声明不像函数的声明那样只有一句话,而是一个完整的结构。

标题::递归

引用:直接或间接调用自己的函数称为递归函数。

引用:递归函数必须定义一个终止条件,否则函数将永远递归下去,这意味着函数会一直调用自身直到程序耗尽。

初识递归的时候,的确有些不容易搞明白。记得当时的教科书为此画一个图,用一组箭头来表示要计算A必须先计算B、要计算B又要先计算C、……,用另一组箭头表示算好了C就可以算B、算好了B就可以算A。……实例程序与一个图结合,如此摆事实讲道理,要说明递归自然稍容易些。

要写递归函数就得领悟递归的妙用,要写没有错误的递归函数则要领悟其数学原理。我倒是觉得这样的函数与“数学归纳法”有些相通之处。不同的是,数学归纳法总是先求边界条件,再去往无穷方向归纳。而递归是从无穷方向向边界计算的。函数如何执行,与我们如何写没有必然的关系,于是,我们在写程序的时候也可以先写边界条件。这样做可以在程序开头先把可能的问题给排除掉。“永远递归下去”的可能性自然被降低。比如求阶乘的函数://程序一、书上的例子

int factorial(int val)

{

if(val>1)

return factorial(val-1);

return1;

}

//程序二

int factorial2(int val)

{

if(val<=1)

return1;

return factorial2(val-1);

}

程序二的写法与程序一没有区别,但可以告诉自己递归必须有终止条件。防止一不小心就写了个“永远”。

似乎绝大多数递归函数都可以用循环来解决。这两种方法迁就了不同的对象:循环用少量的计算机资源、大量的人力来解决问题,递归则用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少量的人力来解决问题。所以,在计算机速度和存储量都不大的年代,曾有人反对递归。

汉诺塔问题据说是只有用递归才可以解决的问题,其实只有要求解汉诺塔的移动过程才必须用递归,如果只要求解移动次数,那么用循环也不成问题。

对本文本的评论有:

阶乘的函数写错了.

int factorial(int val)

{

if(val>1)

return val*factorial(val-1);

return1;

}

晕,我忘了相乘了,哈哈。

标题::return语句

引用:return语句用于结束当前正在执行的函数,并将控制权返回给调用此函数的函数。

引用:return语句有两种形式:reutrn;return expression;……第二种形式提供了函数的结果。

笔记:以上第一句话说了return的两个作用之一:结束函数。return的作用之二是提供函数的返回值。

对于return语句的两种形式,情式一只能用于无返回值的函数,情式二可以用于有返回值的函数也可用于无返回值的函数。

如果函数有返回值,就必须用形式二来结束,这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没有返回值的函数,可以不写return语句,“隐式的return发生在函数的最后一个语句完成时”。也可以用形式一来结束,这种用法一般用在函数中间,判断某些条件之后就立即结束,后面的语句不再执行。如果用形式二来返回,那么express必须是另一个没有返回值的函数。如:

void FuncA();

void FuncB()

{

return FuncA();

}

个人认为这种写法不是好习惯,因为看起来FuncB有了返回值,如果逻辑上有这需要,我认为写成以下格式更好:

void FuncB()

{

FuncA();

return;

}

在BASIC中,函数的返回值与结束是由两个不同的语句实现的。前者是一个给函数名赋值的语句,后者则是“Exit Function”语句。这种设计除了不如C++精练以外,还容易出事。比如在函数开头先给函数名赋一个默认值,然后根据某些条件给它赋其它特定的值并Exit。如果写函数时不小心漏了某个赋值语句,函数将产生BUG。C++则不会产生这种类型的BUG。

引用:千万不要返回局部对象的引用。

引用:千万不要返回局部对象的指针。

笔记:以上两句是黑体的标题:,书中专门进行了讨论。不过这个错误虽然严重,却不难理解。知道了就好了。

main()是一个很特殊的函数,它的特殊性在这里还有体现。引用:“返回类型不是void 的函数必须返回一个值,但此规则有一个例外的情况:允许主函数main没有返回值可结束。……编译器会隐式地插入返回0的语句。”

标题::传递数组的函数与字符串函数

如果将数组作为实参来调用函数,函数接收到的形参其实是一个指针。数组名是可以转换为指针的,但是数组名和指针毕竟不等价。所以,这样传递的结果是丢失了数组原有的一些特性。最大的损失莫过于sizeof对数组大小的测试。试看以下程序:

void FuncA(int*temp)

{

cout<

}

void FuncB(int temp[])

{

cout<

}

void FuncC(int temp[20])

{

cout<

}

int main()

{

int a[10];

cout<

FuncA(a);

FuncB(a);

FuncC(a);

return0;

}

三个函数的写法各有不同,但是结果却是一样的。其中FuncC的写法尤其容易产生误解。因为编译器不管你传递的是多大的数组(甚至不管是不是数组),但是函数的写法却在暗示程序员这个数组有20个成员。如果实参成员超过20个,结果就是没有起到完全的作用,

如果实参成员不到20,那就指针越界了。

为避免这样的尴尬,有时我们将指针与容量一起传入函数:“void FuncD(int temp[], _size_t Size);”,或者传递两个指针:“void FuncE(int*Begin,int*End);”。这样做当然好,不过C++还有另一种办法可以不用这么麻烦,那就是引用传递:“void FuncF(int(&temp)[10]);”。这样的函数只允许将int[10]实参传入,大小不符的数组或非数组的指针都无法传入。这样就保证了10这个值的正确性,连sizeof都省了。

C语言的字符串处理函数大概是仅有的可以不受此约束的函数了。字符串就是字符数组,但是在传递字符数组时,可以只传指针而不管大小。因为C语言中的字符串都是以NULL 尾的。前阵子有人在论坛提问,问及字符串和字符指针的关系。回答是:C语言的字符串是用字符数组存放的,而处理则是借助于字符指针。但是,要能进行这样的操作,有两个条件必须满足:一是所有字符连续放置在以指针开头的内存中、不跳跃,二是有一个规定的结束符。int[]数组之所以不能这样做,是因为第二个条件无法满足。

标题::函数的引用返回值

引用是给变量取一个别名,所以引用传递会直接进行变量本身的传递。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把别处对变量的改变保留下来,第二好处是它提高了性能:如果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引用,那么,如上文所说,它会节约一组构造、赋值和析构过程。但是,函数返回引用往往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比如返回临时变量的引用。

//一个错误的函数

int&Max(int i,int j)

{

return i>j?i:j;

}

以上函数的错误在于,i和j在函数结束后会被释放。对它们的引和也将失效。如果用这个返回值给别的变量赋值,将会获得一个垃圾。VC++.Net会对以上return语句显示警告。

那么,如果返回一个全局变的引用呢?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一来程序设计中不建议使用过多的全局变量,二来全局变量即使不返回也可以访问。这样做的唯一用途就是把函数做右值来给其它变量赋值。

int m;//全局变量

int&MaxByGlobal(int i,int j)

{

return m=i>j?i:j;

}

int a,b,c;

c=MaxByGlobal(a,b);//用法一、用返回值赋值

MaxByGlobal(a,b);c=m;//用法二、不用返回值赋值

当然,以上这个MaxByGlobal函数也不是一无是处,能用返回值来进行赋值会给程序带来更好的可读性。只是这样的函数设计本身不被建议。

那么,函数返回引用用得最多的就是返回形参了。因为形参可以用引用传递,引用的形参不是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这样做是可取的:

int&MaxByRef(int&i,int&j)

{

return i>j?i:j;

}

上面这个函数和上文中的“int Max(int i,int j)”函数如此相似,但是它省去了三次构造、赋值和析构。

另外一种用法就是在类的成员函数中返回类对象自身了,典型的是“operator+=”函数之类。

MyClass&MyClass::operator+=(const MyClass&other)

{

//某些语句

return*this;

}

以上函数返回的是自身的引用。因为类的成员函数也可以写成全局函数“MyClass &operator+=(MyClass&Left,const MyClass&right)”,而且在类成员函数的调用中实际存在着this指针的传递。所以,以上这个函数依然可以看作返回了形参的引用。

对于返回引用的函数,还有一个好玩的现像。即返回值还可能可以被赋值。如“(a+=b) =c;”这样的形式。这种写法明显不伦不类,但是如果函数返回了非const的引用,这个表达式的确是合理的。所以,上面的“operator+=”函数还要修改一下,将返回值由“MyClass&”改为“const MyClass&”。

返回引用并不是处处可用的,正如《引用传递的应用范围》中提到的一样:不能用引用来传递临时值。有时候我们的确要产生一个临时对象并返回它,那就不能返回引用。典型的有“operator+”函数:

const MyClass MyClass::operator+(const MyClass&other)const

{

MyClass Temp;

//某些语句

return Temp;//这里只能返回对象,因为Temp必须是局部变量

}

标题::函数的非引用返回值

函数最多可以返回一个值,也可以不返回任何值(也有“返回void”的说法)。之所以最多只能返回一个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表达式中使用。比如“y=Sin(x);”,如果Sin函数返回多个值,这个表达式就失去了意义。之于为什么可以不返回任何值,经历过BASIC的人应该更能理解。因为BASIC中把有返回值的程序段叫函数,没有返回值的程序段则叫做“子程序”。很显然,“子程序”就是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后结束的程序段。

函数的返回值没有类型限制,可以是内置类型变量,也可以是类对象。无论是内置类型还是类对象,都有着一样的规律。但是,这些规律在C++到来之前很少有人去理会,毕竟内置变量类型太复通,以至于程序员根本不去考虑那么多“为什么”。

在C时代,所有的返回值都是局部变量。如下列程序:

//程序一:

int Max(int i,int j)

{

return i>j?i:j;

}

//程序二:

char*StrCpy(char*Target,const char*Source)

{

char*Temp=Target;

while(*Source)

{

*Temp++=*Source++;

}

return Target;

}

程序二给人一个错觉:认为该函数返回的不是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错误原因在于没有理解指针的本质。其实程序二和程序一一样,返回值是形参之一。而形参就是作用域为函数内部的局部变量。

理解了“返回值是局部变量”还不够。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没弄清。比如:

int a,b,c;

char d[10],e[10],*f;

//其它语句

c=Max(a,b);//语句一

f=StrCpy(d,e);//语句二

以上注释的两行语句都有同一个问题:如果返回的变量作用域仅限于函数内部,那么函数结束以后该变量就已经不存在了,那么给c和f赋值的是什么?

C和C++有一个机制保证以上赋值正常进行:在函数结束前,先将要返回的局部变量临时拷贝一份到栈内存(这个内存程序员无须知道,也无法知道)。然后将局部变量销毁,函数正常结束。接下来用栈中的临时变量对目标变量进行赋值,赋值结束后再把临时变量销毁。

以上这个过程凭空多出一次变量构造、复制与销毁过程,好在对于内置类型变量来说,这样的过程所需的性能赋出并不太多。但是C++到来以后,函数的返回值类型可以是类类型。而类对象的构造、复制与销毁可能很复杂、很占用系统资源。于是“引用传递”再一次发挥了它的威力。

标题::引用传递的应用范围

经过三篇文章的细述,函数的参数传递应该比较明朗了,经过一番对比,似乎引用传递是最优秀的一种传递方式。第一、它用法很简单,类似于值传递,第二、它功能很强大,类似于指针传递,第三、它很安全,可以避免指针传递带来的危险,第四、它效率高,函数中不必要进行对象的创建、赋值与释放。第五、如果不希望实参被改变,可以使用const修饰形参……

但是,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午餐!引用传递不是倒处能用的。举个例子:

void Swap(int&a,int&b)

{

int temp=a;

a=b;

b=temp;

}

以上函数可以进行两个int变量的交换。但是,很多情况下该函数不能调用:

int ia=ib=1;

short sa=sb=2;

const int cia=cib=3;

Swap(ia,ib);//正确

Swap(sa,sb);//错误,short不是int,虽然可以隐式转换为int,但是这个变量不存在

Swap(cia,cib);//错误,这两个参数是const的

Swap(4,5);//常量不是变量,类似于将short变量传递给函数

Swap(ia+ib,ia-ib);//错误,表达式求值后产生的临时值不是变量

其中将const参数传递进函数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有些荒诞,实际上某些时候会不经意间做的。某个变量在定义的时候并不是const的,但是在调用某个函数的时候将它作为const 形参传入,而该函数内部再调用Swap()函数时,这个变量已经成了局部的const变量。

以上这个特性反过来应用是很有用的。在多人协作写程序的时候,或者写一个大型程序的时候。你不知道某函数是否用const来保护参数,但是你想保护参数。那么,你就在自己写的原调函数中将该参数保护起来。这样,当你调用某个没有显式指定const引用参数的函数时,编译器就会报错。

void funca(const int&a)

{

funcb(a);//发生错误

}

void funcb(int&b)

{

...;

}

int t;

funca(t);

以上程序会在注释的那行停止编译。因为在它调用了函数b,而b没有声明参数为const。虽然函数b中未必改动参数。

标题::形参与实参的关系之引用传递

C++有了“引用传递”后,“形参的改变不影响实参”被判无效。因为传递给函数的并不是一个值,而是变量自身。在函数中定义的形参虽然还是局部变量,但却是一个引用。虽然这个引用的作用域仅限于函数内部,但是由于它与实参就是同一回事,所以对它的操作完全等同于对实参的操作。比如你叫“黑旋风”去买鱼,或者叫“铁牛”去买鱼,去的都是同一个人。

C++为什么要有“引用传递”这回事?一种说法是只有引用才能达到操作符重载的目的,这个以后再谈。但是,撇开这个不谈,形参是不是引用,直接影响了程序执行的效率。前面提到过,函数调用时要用实参的值去初始化形参,初始化的过程包含了定义一个变量、然后给它赋一个值两个过程,如果这个变量并不是内部变量,而是一个类对象,那么,定义一个类对象可能很复杂,而初始化这个对象一样会很复杂。而引用只是给对象取一个别名,不涉及定义与初始化,离开作用域时也不用释放。

相比之下,用指针传递可以避免类对象的定义、初始化与释放。只需要付出指针变量的定义、初始化与释放的代价。但是,指针的杀伤力太大。即使是熟练的程序员,也不能保证绝不出现“野指针”,野针的代价几乎无一例外是程序崩溃。

引用也不是吃素的,如果说指针传递是“帮你配了一把我家的钥匙”,那么引用传递就是直接把我家的财产都交给了你。有时,我们使用引用传递仅仅是为了效率,而不希望实参被修改,那就要记得把形参标记为const,如“UINT GetLength(const CString&)”。

顺便说一句,指针传递也可以这样做。把形参定义为指向const对象的指针(而不是const 指针),可以降低杀伤力,保护实参所对应的内存。如果是普通的值传递,那么有没有const 对函数外部并不影响。但是,我个人认为,有时候加上const也是一件好事。如果程序的逻

辑并不需要改变参数,而实际上误写了代码,加上const可以让编译器帮我们找出BUG,如:int Max(const int a,const int b)

{

return a>b?a:b;

}

VB没有指针的概念,却有“值传递”和“地址传递”两个概念。比如“Function Func(ByRef i As Integer)As Integer”,变量i接受了实参后,它的改变能影响实参。它的实质就类似于C++中的引用传递。

标题::形参与实参的相互关系

“形参的改变不影响实参”这句话说起来轻巧,但是要完全理解,似乎还有几个玄机。

在我发表《函数的定义》一文后,有朋友发表意见,提到了“函数调用过程中的入栈与出栈”,在此首先作个说明:我读的是《C++Primer》,而不是《编译原理》,入栈与出栈不归我讨论。在现在讨论的尺度内,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形参是函数内部的一个局部变量,该局部变量在函数开始执行时被初始化,而初始化它的值则来自实参的值。也就是说,它的定义与初始化类似于“int i=3;”。只是被分成两行写了,形参的定义写在函数的定义中,如:“int ttt(int b)”,初始化写在了调用中“cout<

那么,在函数中无论怎样改动b的值,被改的始终是形参这个局部变量,函数结束时,离开这个局部变量的作用域,变量被释放。

但是,C语言的“指针传递”总是给人“形参能改变实参”的感觉,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对于指针传递来说,函数的形参是一个指针,传给它的实参也应该是指针(或者能转为指针的值,比如数组名、能转换为指针的类等)。在函数中,如果改变了该指针(对指针的改变就等同于让这个指针指向别处),不会影响主调函数中的实参。但是,由于指针对应着一个内存地址,通过它可以改变内存的内容。所以,无论在函数内部的形参还是外部的实参,它们都可以影响同一内存的值。所以,指针传递可以把函数内部的影响带到函数外,但是,带到函数外的绝不是形参,而是形参所指的内存。

这就好比我把我家的钥匙给你配了一把,我手里的钥匙是实参,你手里的钥匙是形参。你无论是把钥匙折断还是磨短,都与我的钥匙无关,但是你用它开了我家的门却可以把我家洗劫一空。你影响的不是我的钥匙,而是我的财产。

上文说到,C++有了“引用传递”后,“形参的改变不影响实参”被判无效。这就得提到“引用传递”的概念了,下文再续。

对本文本的评论有:

简单地说,每次调用函数的时候,形参把实参克隆了一次,你再怎么折腾形参,也与实参无关. TNND就是一个入栈与出栈过程嘛,你可以去学学汇编.

举例:

mov cs1,100//cs1=100;

push cs1//把cs1入栈;

pop cs2//把栈中的内容出栈给cs2;

这与另一句话等价:

mov cs1,100

mov cs2,cs1

为什么会使用上面的那种用法呢?

因为push和pop占用更少的CPU周期.所以,一般调用函数都用入/出栈来备拷贝参数.

标题::形参与实参概念

说到形参与实参,在C++出来之前其实很简单,就一句话:形参的改变不影响实参。这个状态直到C++有了“引用传递”才有改变。

要弄清这个,首先得弄清形参与实参是什么东西。因为函数是一段“可以重用而不必重写”的代码,每次重用当然未必完全相同(不可否认有些函数每次重用都完全相同),那么不同在哪里呢?又怎样产生不同呢?一种方法是依靠随机,随机是个好东西,不要说客户了,连程序员都无法控制每次调用的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凭客观条件(比如运行时间、机器配置)。但是这些函数应用很窄,类似于“y=Sin(x)”这样的函数就绝不能这样做。

那么,从“y=sin(x)”的形式看来,能决定函数怎样运行的唯一因素就是x的值了。函数的某次运行是受某一个x值的影响并控制的,而下一次运行,则会受另一个x值的影响。那么,调用函数者就有必要告诉函数:我要用哪个值来控制你,而函数自己则有必要保存这个值,直到函数结束。

为此,在函数内部建立一个临时的、局部的变量,该变量的作用域就是函数内部,该变量的作用时间就是从函数开始执行到结束执行。如果同一函数在同一时间有几个副本在执行(这种情况在多线程程序中会出现),那么它们是互不相干的,它们内部的变量也是互不相干的。这个变量就叫做“形参”,全称形式参数。

“形式”是跟“实际”相对的,另一个参数就是实际参数,叫“实参”,在调用函数时,这个值将决定函数内部的形参的值。实参在函数中是否可见?这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实参的作用域,二是有没有被形参覆盖。先说第一个因素,如果只谈C语言,那么所谓的作用域就是全局与局部两种,但是C++中还有“类作用域”这一概念,由此第一个因素变得复杂了。第二个因素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如果没有引起程序员的注意,那么造成的问题是很难发现的。试看下以下程序:

int a;//全局变量

int ttt(int a)//该函数的形参也叫a

{

cout<<++a<

return a;

}

int main()

{

a=3;

cout<

cout<

cout<

return0;

}

该程序中有一个全局的a变量,但是在ttt()函数中却被另一个a覆盖了,所以,++a没有影响到全局的a,如果把函数定义改为“int ttt(int b)”则有不同的结果。

以上把“形参”和“实参”提了这么多,主要目的还是讲清“形参的改变不影响实参”这句话。字数不少了,留到下篇文章再续吧。(我觉得我写得不像读书笔记,倒像是教材了。呵

呵)

标题::函数的定义

不记得在哪本书上看到过,函数的定义为“有名称的一段代码”。这大概地说明了函数的实质:首先、它是一段代码,其次、这段代码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必重复编写,第三、它是有名字的,在需要重用的时候凭名字来调用。

这个说法到了C++中变得复杂了。原因之一是C++支持函数重载,也就是说出现了同名函数。虽然编译器在编译时产生不同的函数名,但那必竟是编译器的事,对于程序员来说就是同一个函数名。原因之二是C++支持运算符重载,可以用一个类似于“+”号的运算符来调用函数。运算符重载明摆着是为了配合类对象的运算,因为如果没有类,仅针对内置类型,运算符是没必要重载的。——我试验了一下,自定义了一个“int operator+(int i,int j)”函数,结果没有通过编译。

于是,到了C++中,函数的概念被修改为“函数由函数名以及一组操作数类型唯一地表示”,依我看,这样说还不够。严格说来,应该说“函数由作用域、函数名以及一组操作数类型唯一地表示”,理由很简单,因为在不同的作用域中可以出现名称相同、参数类型也相同的函数,除非把“作用域::函数名”合起来看作一个函数名。

函数对函数体没有任何强制性要求,哪怕函数体为空也可以。不过,无论是空、一句语名,还是多句语句,花括号一定不可少。在这里,包括在花括号内的若干行语句不能再视为一个复合语句了——因为能放复合语句的地方也能放简单语句,而简单语句可以不使用花括号。

不管你如何看待这组花括号,有一点是肯定的:花括号内部是一个作用域。那么,内部定义的变量就只有在内部使用了。这就是局部变量,在任何函数(包括main())内部定义的变量都是局部变量——初学者可能以为在main()内部定义的变量是全局变量。

有一种内部变量的定义与以往的定义方式不一样,那就是函数的参数。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它们用逗号分隔,二是不允许用“int i,j”这样的方式定义一组变量。我想,也许正是因为所有定义用逗号分隔,才造成不允许后者的吧,毕竟这样会带来歧义——j没有指定类型。如果用分号来分隔,那么后者的方式也许就可以了。这是C++标准的事,我没有能力来为标准出谋划策,只能妄加猜测了。

函数的返回值也是一个类型,与变量的类型一样,它可以是内置类型,也可以是类类型,还可以是引用和指针。

引用:在C++标准化之前,如果缺少显式返回类型,函数的返回值将被假定为int型。

笔记:据我测试,在VC++.NET中,这样做是可以的。照这么说,VC++.NET仍然没有按照C++标准做?或者说VC++.NET迁就了老程序员?

对本文本的评论有:

函数的参数当然不能使用类似int i,j的方式,因为调用函数的时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定义参数,还有把要处理的变量入栈,调用的函数运行前的第一件事,是把被入栈的变量出栈.

这与int i,j定义变量做的事完全不同,所以,不按定义变量的方式写,也很正常.

如果偷猫兄一定要写得一样,那就自己做一个编译器吧.

标题::函数概念

进入第七章学习。

“函数”这个概念在C/C++里头是很烦人的。原因在于,好多C语言入门书的第一章第一节都说“C语言是由函数组成的”,初学者学到这里,就好像是刚推开C的大门就被一个麻袋套在头上,什么也看不见了。那些书本还举了一个例子,然后对照着例子说“这个程序是由

main()、scanf()、printf()函数组成的……”。我晕啊,初学者第一天上C的课,哪里会管什么函数不函数的。

这点BASIC做得不错,倒不是说BASIC比C++好,而是BASIC容易入门。在开头几节课不必理会这么复杂的东西,学了“Let语句”、“Print语句”就可以涉足简单的算法了。然后提到的“函数”是包括数学函数在内的“内部函数”。我们在数学里学过“函数”概念,知道“y=Sin(x)”是一个函数,现在在BASIC里学到一样的函数,自然容易入门。等这一切都熟悉了,再去学习自己写的函数——自定义函数,会更加理解程序中的“函数”概念。

VB与早期的BASIC相比,使用了“事件驱动”原理。画完界面就得面对函数了,但是VB用“事件”这个说法来回避了。初学者可以不知道“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究竟代表什么,只要知道那是“按钮控件被单击后执行的代码”就够了。等到后来,学习了“自定义函数”后,必然会恍然大悟。

回到C++中,学习之初用到的函数的确是现成的库函数,但是正因为过早地提到了函数概念,导致了初学者无所适从。有没有别的办法呢?当然有了,至少《C++Primer》这本书一直到第七章才开始提“函数”二字。

另外:VB中有“函数”和“子程序”两个不同的概念,如今“子程序”又叫“过程”,除了使用不同的关键字以外,它们的惟一区别是有没有返回值。C将它们合并了,都叫函数。其实,VB里的函数也可以丢弃返回值,只是VB里没有与“void”对应的词,无法定义不返值的函数,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标题::try、catch和assert

程序员是要慢慢成长的,比如错误处理这种事情,就不是一开始就面对的。当我们编的程序还很小,小到“cin>>i;cout<

没有什么比追踪错误更难过的事了,记得有一回我在追踪一个VB程序的错误。经过长时间测试,我发现程序在运行中突然发生很大的跳跃:函数A调用B,B调用C,在C的执行过程中,居然会突然跳到A中。后来追查发现,原来A中有一行“On Error Goto”语句。这一个语句,影响了我调试C函数。从那以后,我明白了,除非程序要发布了,否则别启动错误处理。

C++与VB不一样,VB用一句“On Error Goto”启动了错误处理后,在该函数结束之前一直有效(除非显式地关闭它)。如果发生了异常,处理代码要根据异常的值来分析异常的类型。而C++可以选择可能出现异常的内容放进try后的块中。一个函数内部可以有多个try 块,而每个try块又可以附带多个catch来处理。应该说,C++中的异常处理更灵活,当然也更容易出错。我前阵子发生的错误就是在ADO处理后只有“catch(_com_error*e)”,但是实际上出现的异常却不是“_com_error”类的,结果仍然抓不往异常。

异常处理和assert之间的关系有些让人难以捉摸。一方面它们各有各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们有时会互相影响。我就曾经在这上面吃过亏:我的程序是在服务器上运行的,从来没人会盯着服务器看,所以我的程序不允许弹出对话框。我写了比较完善的异常处理,无论出现什么错误,都记录进LOG文件,然后继续运行。但是我却是用DEBUG模式编译的,结果异常到来时,try没起作用,倒是assert起作用了,弹了个对话框在那儿。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别以为自己是程序的客户就可以用DEBUG模式编译。

对本文本的评论有:

错误捕捉是很烦人,我的感觉是能在try代码段外解决的错误,就尽量在外头自己解决,尽量少依靠try来处理捕获错误.

在网络编程中,有些错误是无法预知的,比如网络连接断了,数据库当了...好象在这些情况下,用try比较好.

我有一次写的一个服务程序,用户用了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异常中止,查来查去查不出原因,后来才发现是ORACLE的日志满了,这个错误显然我在写程序的时候没有想过,丢脸啊...

标题::break、continue和goto

break和continue的使用范围比较一致,两都可以用于循环,其中break还可以用于switch。功能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break就相当于退学,continue则相当于跳级。对于break,程序究竟跳到哪儿比较好理解。但是continue究竟跳到哪儿去了,初学者可能有些疑惑,不妨就当它跳到了循环体最后一句语句的后面。

如果它们处在由多重循环和switch组成的圈圈里,那么它们就对包括它们的最里层起作用。于是,设想一下子跳出多重循环的人可能忘不了goto。

引用:从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不主张使用goto语句。……所有使用goto的程序都可以改写成不用goto。

笔记:goto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语句,语多书本建议少用或不用它,我个人的习惯是坚决不用。不过,至于“上世纪60年代”这个说法,我倒是一直不知道。因为我自己学习BASIC 已经是1994年,那时候学的是带行号的GW-BASIC,goto是必须用到的语句。莫非当时我们学校开设的课程居然是落后二十年的内容?

林锐博士对goto另有看法,他说:“错误是程序员自己造成的,不是goto的过错。goto 至少有一处可显神通,它能从多重循环中咻地一下子跳到外面,……就像房子着火了,来不及从楼梯一级一级往下走,可从窗口跳出火坑。……”(《高质量C++/C编程指南》第32页)我写的程序目前还没有超越三级循环。从最里层往外跳,如果跳一层,就break,如果跳两层或三层,一是这种可能性很小,二是如果真的碰到了,我就用其它条件来控制外层循环是否继续break,自从1997年进入结构化的程序设计以来,我的确完全抛弃了goto。——VB 中的“On Error Goto”除外,出现错误,自然不管在哪一层,都给我跳进错误处理中。

goto的目标是一个标号,这个标号的起名倒有点意思,因为标号只用于goto,所以它的名字可以与任何变量名以及其它标识符一样而不产生重名。以前的程序是带行号的,所以就“goto行号”,现在程序不带行号了,但是允许在任何地方加标号。编译器在碰到它们的时候,大概就是凭其后头的冒号来判断这个名字不需要检验合法性。那么,C++中已有的“public:”算不算标号呢?

为此,我做了个实验:实验内容一是我在类的声明里加入了一行“pub:”,二是我在程序段中加入了一行“public:”。结果发现两都都不能通过编译。也就是说,实验一说明在类定义这样的地方不允许使用标号(也用不着,因为它不在任何函数内部,goto是运行时的事,与编译无关,而且goto不允许跨函数跳越。),实验二说明在程序段中的标号不允许使用保留字。

对本文本的评论有:

不主张使用GOTO语句是为了让程序看起来顺眼而己.看:模块化的代码.其实的确没什么大不了的.记住,当你的程序被编译成机器代码以后,里面的跳转全是JMP,相当于GOTO.

自从和草莓对骂以来,你就学会了狡辩。

我有跟你讨论机器码吗?

程序设计的风格是为了程序维护,

不是为了编译。

标题::while、for语句

while中有一个怪事:类似于“while(int i=GetInt())”这样的语句,在条件中定义一个变量,在for中非常常见,也很好理解。但是用在while中却有所不同,如果用在while中,那么每次循环都会经历一次创建和撤销的过程。——天,还是不要这样写吧。幸亏我总是在while 前面定义并初始化变量的。

do-while与while有着不一般的关系,所以几乎所有的书本都是把它们放一起讲的。当年学BASIC时,花了不少的功夫去学习“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的确,当型和直到型都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程序的确有这两种逻辑需要。于是C、BASIC以及PASCAL等程序语言都提供了这两种循环。不过提供归提供,怎么用却是程序员自己的事。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喜欢用当型循环。因为当型循环可以模拟出直到型循环的效果来。比如以下四段代码,它们是完全一致的:

//代码1

do

{

循环体;

BoolVal=表达式;

}while(BoolVal);

//代码2

BoolVal=1;//先赋True值

while(BoolVal)

{

循环体;

BoolVal=表达式;

}

//代码3

do

{

循环体;

}while(表达式)

//代码4

while(1)

{

循环体;

if(!表达式)break;

}

for语句的执行顺序和执行逻辑是最难讲清的了。如果知道了,就是这么回事。如果不知道,不费上半天口舌是说不清的。原因在于for包括四个互相关联的语句,其中三个在“for”后面的括号里,另一个作为循环体存在。这也难怪BASIC要将for语句定义为“For i=M To N Step t”的格式。

for括号里的三个语句是可以省略的,最牛B的省略莫过于“for(;;)”了。会这样写的人,要么是彻彻底底地明白了for的逻辑的人,要么是一点不懂的人。我觉得,如果要我这样写,我不如写“while(1)”了。

标题::if、switch语句

本书不愧为经典书,在if这地方能避免说教,讲得绘声绘色,真叫人佩服。

大体上if要注意的就只有else的配对问题了。如果在else前方有多个没有配对的if,那就找最近的一个配对。如果要改变这种默认的“拉郎配”,就加上花括号。

还是引用林锐博士的一句话吧:“if、for、while、do等……不论执行语句有多少都要加{}。这样可以防止书写失误。”(《高质量C++/C编程指南》第16页)

if语句曾有一个令我疑惑了好久的东西:“else if”究竟算什么?因为BASIC里有“ElseIf”这个关键词,而C++中所谓的“else if”是两个关健词组成的。中间插了个空格。我们都知道,C++的语句与语句之间插入若干个(包括0个)空格、TAB、回车都是一样的,那么,如果我把else后插入一个回车,不成了另一种结构的if语句了么?后来我仔细地分析一下逻辑关系,才豁然开朗:原来是BASIC的“ElseIf”干扰了我的理解。C++中用哪种方法去理解都没区别。

都说switch是为了简化if而出现的,但是switch虽然可以简化if,却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使用。使用switch有两个先决因素:一是所有的条件都必须是编译时常量。也就是说如果要在程序运行时再决定case后的条件,那是不行的。另一个因素是只能拿出若干个整数值来比较是否相等,既不能是浮点数,也不能比较大于或小于。

switch最容易出错的就是丢失break语句了。因为按常规思路,人们总以为两个标号之间的语句才是应该执行的。从BASIC过来的人更加痛苦,因为BASIC里不需要类似于break 这样的语句来表示结束。

我的做法是,在打程序框架时,先把case标号和break写了,其余的再去完善。即使逻辑上不需要break语句,也要写上“//break;”,这样可以提醒自己和团队的伙伴:此处并未丢失break,而是的确不需要。

丢失default是最理直气壮的了。因为的确有许多时候并不需要default,但是我的经验是要加上default以及它后面的break,原因同上,提醒自己和伙伴我没有遗漏。

标题::简单语句与复合语句

祝贺进入第6章的学习。

简单语句就是只有一句的语句,“复合语句”也叫语句块,是由多句语句组成的一个整体。虽然BASIC也有语句块的概念,但是它们却是不同的概念:BASIC将简单语句视为特殊的语句块,而C++则将语句块视为特殊的简单语句。个人认为,C++中复合语句的存在是为了补充C++没有“end if”之类语句的缺陷。

BASIC中,if有end if(行if除外)、while有wend,do有loop。也就是说,有头就有尾,所以,BASIC编译器不担心无法确定语句块的大小。C++则不同,它的这些关键字都没有结束语句。没有结束标记,谁知道它的主体究竟是几行呢?所以,C++只好规定:所有这些结构的语句体都只能包含一句,而且必须包含一句(有且仅有一句)。换句话说,如果要多句,你也得做成一句的样。

将多行做成一行,就是所谓的“复合语句”了。

说到简单语句,空语句和空块是不能不提的。空语句(块)也是语句(块),只是它啥也不干。空语句存在的原因,无非也是因为C++中规定了语句体必须是一句。刚才说了,那些结构的语句体是“有且仅有一句”,不仅仅“多于一句要写成一句的样”,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任何内容,你也得伪造一句出来。于是“空语句”问世了。

以下语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int s=0;

for(int i=1,s=0;i<101;s+=i,++i);//空语句

空语句的存在为C++徒增了难度与危险性,很多初学者弄不清哪些语句要以分号结尾,哪些语句不要,错误地在for()后面加了个分号,结果使循环体被取消了循环的资格,而且有可能出现死循环。

标题::显式转换

引用:显式转换也称为强制类型转换。

笔记:我觉得要提强制类型转换,得从C风格的说起。这里面可能有我个人的原因。因为我个人习惯了C风格的强制类型转换。

在C语言中,强制类型转换就是用借助一对括号同时把类型名和表达式列出来,比如“(int)t”和“int(t)”就是把t转为int型。

引用:因为要覆盖通常的标准转换,所以需显式使用强制类型转换。……显式使用强制类型转换的另一个原因是:可能存在多种转换时,需要选择一种特定的类型转换。

笔记:从外文图书翻译过来的中国图书有个通病,就是语言不伦不类。本书算是翻译得非常好的了,依然无法摆脱这种影响。上文的意思无非是说:我不希望使用默认的转换规则的时候,就可以显式地规定按我的要求转换。如果要举个例子,可以拿上文《类型转换之隐式转换》中一个现成的例子:

int a=-3;

unsigned b=3;

if(a==b)//隐式转换将转为unsigned int

if(a==(int)b)//显式指定转换为int

这种用法更多地用于指针类型的转换。因为指针类型就是指针所指向对象的类型,而指针本身是没有类型区别的。所以,指向任何类型的指针可以互相转换。最典型的就是void*和其它类型之间的互换了,比如:“int*p=(int*)malloc(sizeof(int)*MaxSize);”

还有一种用法就是在编译器不允许进行隐式转换的时候,比如将const对象转为非const 对象。如:

const int t=3;

int*p=(int*)&t;//本来要写作const int*p=&t;

这种用法还是少用为好,理由很简单,编译器之所以不允许进行转换,就是为了保护数据,你非要破坏这种安全性自然不好。即使能确信这样做不产生恶果,这样做至少是没有良好风格的。

C++中为显式类型转换提供了四种不同的操作符:static_case、dynamic_cast、const_cast、reinterpret_cast。个人认为与C风格的相比似乎都没有什么进步。

引用:强制类型转换关闭或挂起了正常的类型检查。强烈建议程序员避免使用强制类型转换,不依赖强制类型转换也能写好很好的C++程序。

标题::类对象的隐式转换

与算术类型相比,类的转换更复杂。因为算术转换只涉及到精度的问题,而类对象的转换却涉及到能否转换以及怎样转换的问题。

隐式转换就是隐式转换,它会出现在你没有注意的地方。参看以下代码:

class CMyInt

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

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 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5 篇为了提高我们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修学校培训部举办了“特岗教师”“热爱岗位、热爱学生”培训活动。我作为一名特岗教师,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此次培训共邀请了四位名师与我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与历程。通过此次培训,我感受颇深。 一、让爱在坚守中绽放“让爱在坚守中绽放”,这是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苗老师通过多年的执教生涯得到的感悟。在讲座过程中,苗老师告诉我们: 1、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因为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你必须至少要有一桶水。 2、做一个爱事业的教师。在讲座开始前,苗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有些人是为了生存而生活,而有些人是为了生活而生存。那么在座的各位属于那种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过。可是现在我不纠结了,通过这次培训我找到了答案: 我要为我的生活、我的事业而生存!

3、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他的神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教育者应该坚信苏格拉底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的名言。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4、做一个不易轻言放弃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曾经是我参加工作以后最讨厌的一句话。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改变了我的想法。虽然“朽木不可雕”,但是我可以让这棵朽木成为不可雕的朽木中最有用的一棵。虽然不能点石成金,但是我可以让这块顽石成为最坚硬的石头。 二、万物有道、学海无涯作为新时期的特岗教师,教育系统中的新鲜血液,我们既要拥有我们的特色,还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理性、感性、悟性和灵性。我们还要学会反思与创新。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要勇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即时反思。让创新成为一种追求。 另外,周建军老师在讲座中将工作态度分为三种: 敷衍的状态、努力完成的状态和追求完美的状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精选 多篇) 第一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教育部于xx 年指定并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不停在实践与研究,但是不是很深,通过再次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诲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 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地实行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底子.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使用种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条件.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康健,丰富的生存和运动情况,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必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履历.幼儿园应该尊重幼儿的 品德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纪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根本运动,保教并重,存眷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的个体发展。 关于幼儿园教育目的代价取向的题目,我认为,在幼儿阶段动 作技能的教育主要是对大小肌肉的锻炼和使其精良的发展,至 于掌握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对幼儿来说实在是有肯定难度的,所以在动作技能方面的学习上,教师应只管即便简朴和清晰化,以便幼儿学习。情感教育,应该参加得当的波折教诲,熬炼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帮助幼儿心理素质的进步。而关于举动教诲,笔者认为行为其实只是教诲的详细表现形式,所以我比较倾向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即认知范畴情绪范畴,行动技能范畴。只是教育理念应该与社会的现实环境联合起来,将布鲁姆的教

育目标分类学良好的运用到当代幼儿的教诲中。而且将其详细和简单化,使家长能够明白的更透彻。更好的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家长的职业也是决定价值取向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本身是西席的幼儿家长,由于恒久与孩子,与教诲打交道,所以他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有所不同。而作为农夫的幼儿家长,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职位地方的差别,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应有所不同。居住地是对周围环境的关键解释,而文化程度本身就表现了人的社会阅历。同时,家长的收入应该对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也有肯定的影响,收入越多,往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相应会多。除此之外,应该说越年轻的家长越追求进步,越懂得怎样的教诲才是最好的教诲。笔者相识到对付此项研究,我国学者只对西北屯子做了相干研究,但是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存在屯子与都会的差异。各种教诲机构,各种周边环境都影响着幼儿教育以及幼儿园的教诲目的,家长本身的价值取向也是决定幼儿教育发展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家长还是认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关键阶段。而对幼儿园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将来。而教育目标的确定已经基本上确定了幼儿园的教诲模式和发展偏向。家长对幼儿园的选择也可以表现家长的代价取向。事实上,纲要与其他有关幼教的行政法规一起构成 一个受配合原则引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的层次差别的幼教 法例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法制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历程,促进幼教朝更加康健准确的偏向进步.纲要鲜明的表现着国度的 意志。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素质全面、调和发展的目的。“全面”,指体、智、德、美发展的整体性,缺一不可;“和谐”,指体、智、德、美的有机性,不可分割。说明在实施幼儿教育目的的教诲历程中,“四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又相互融合的有机结合体。单从幼儿生理发展讲,例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公共管理导论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公共管理 就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依法行使公共权力,有效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及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2、公共行政 新公共行政理论主张在批判主流行政学的效率经济观的基础上提出价值考量,主张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主张改革的,入世的,与实际过程相关的公共行政学,主张构建新型的政府组织形态,提出民主行政的理念。 3、公共性 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 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 4、服务性 服务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一种原则,一种行为模式,也是一种制度体系。 从根本上说,公共管理的服务性来自这样一种理念: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公共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公众直接或间接的授权,他是公共权力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5、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内涵: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手段是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④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和增进公共利益 特征:①公共管理在不改变公用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到公共部门管理上 ②公共管理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并不是将公共服务完全市场化

③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 核心 ④公共管理不同于政府管理,他是与私营部门,非营利性部门和个人相互合作的 一种模式 ⑤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①管理目标不同: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 ②管理权威不同:政治权威和经济权威 ③管理理性不同:多元理性和经济理性 ④权力制约不同:制衡性和自主性 ⑤调控机制不同: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 7、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①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公共组织共同构成的公共管理的主体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体现平等,公平,正义,民主 ③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权力的公共性所决定 ④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8、公共管理的服务性原则 ①回应性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反应,不 得无故拖延或没有下文,必要的时候应当定期主动的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②公正透明公共部门的透明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关系到公民 参与的广泛性与有效性,关系到公民对公共管理者的有效监督。 ③高效便民要求在单位时间内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尽可能好的社会效果,要求所 获得的绩效符合社会公众的多样化的需求,给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和更多的福利。 ④责任在公民提出直接的诉求时积极的有所作为,没有直接提出诉求的时候,也要主 动有所作为,创造性的履行对公民承担的各种责任。 ⑤以人为本不再是管制文化而是一切从公众出发追求顾客满意的公共服务文化。 9、公共行政学的局限性 ①理论框架的局限:由政治性和管理学构成,应该将政策分析,社会学,尤其是经济学 纳入其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读书笔记

机电工程学院 读书笔记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 学号: XXX 专业:机械工程学生姓 名: xxx 2012 年11 月 站在时代前列的祖国 XXX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正式召开,站在这个时间去看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会让人就得振奋、感激、感慨。从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到一个

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的所在。放眼回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每次的回顾,会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如同窒息般的疼痛,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现在的中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也有着惊天动地的奋斗。鸦片战争以后, 列强的侵入使祖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 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才鼓起亿万人民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的勇气,才有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到社会变革,都是在寻找适合中国的道路,一次次的失败与教训奠定了我们重要翻身的基础,我们对新的社会力量的渴望,对建设新社会的寻求,迫使我们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一一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使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奋斗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更加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我们这一代人只能通过历史去感知祖国的伟大,但我们的成长也见证了祖国的发展,祖国的进步,在我们内心中国是世界中的一个奇迹,我们时刻充满着骄傲与自豪。我眼中的祖国是如何? 一、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始终坚信的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此道路上接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它们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

特岗教师培训笔记范文1500字

特岗教师培训笔记范文1500字特岗教师培训笔记1 20_年7月28号到29号,我参加了__教育局举办的2018年特岗教师岗前培训。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实践经验还是非常缺乏,参加这样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听过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后收获良多。在这里感谢教育局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感谢各位老师教给了我那么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此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育新理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基础课程改革情况、教学常规、班级学生管理、教育政策法规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时间只有两天,但内容却是充实的,对我们新教师来说必定会是终身受益的,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本次培训中,听了有关教师职业专题报告后,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

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另外,我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内涵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艰巨,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含辛茹苦、默默耕耘.新时代下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夫和业务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召力.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实在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威胁的话.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二、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本次培训中,通过小学教学常规内容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六认真要求,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备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教材、学生、教法、语言、实验、提问、板书、练习八个环节。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了多少东西。不仅要求老师课时备课,还要善于在长期的教育教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关于教育类读书笔记5篇 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教育类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篇1:《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时间过得飞快,也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同为人师,为何一些简单不过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运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为看魏书生书的同时时常徘徊在脑海中的问题。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关的。也只有这样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反思过去,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很强真是把他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可是今天想来,自己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

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古代社会摩尔根的读书笔记 篇一:《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法学1101班刘春竹 学号1111040111 《古代社会》 路易期?亨利?摩尔根,是美国著明的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据了解,摩尔根是历史上少见的在东西方世界都广受尊重的科学家之一。他曾于185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进步委员会会员并于1875年入选美国科学院。关于《古代社会》这本书,也是社会学和历史学领域中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摩尔根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他对印第安人的实地考察、对从朋友手中获得的资料的整理及对一些历史典籍的阅读。摩尔根的艰辛研究为后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例如

恩格斯就是在摩尔根的研究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的。 《古代社会》的第一编是《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作者认为:“发明、发现是互相建立在累进的关系之中的,各种制度则是立于展开的关系之中的”,并且指出:“政府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归纳于两个一般行的方案之内:第一个方案是一个人为基础,是纯粹一人的关系为基础的东西,组织单位为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第二个方案是一领土及财产为基础的,可以区别的一种国家。”作者在后来的论述中也是延续着这种思想来论证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从第一方案过渡到第二方案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人类社会也从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摩尔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而体现出

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作者的进化论观点。在《生存的技术》一章中,摩尔根提出了人类食物的五种类型:在有限的住地上以果实草根为为食物的自然生活——天然食物;鱼类生活(最早的人工食物)——鱼类食物;借栽培而来的淀粉性食物生活——淀粉食物;肉类及乳食的生活——肉类和乳类食物;由农业而发生的无限制的食物之生活——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 第二编为《政治观念的发展》,在此张摩尔根真的是煞费苦心。本章的主要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对易洛魁部落联盟进行考察,收集了许多可靠、翔实、丰富的资料。因为摩尔根曾为塞内卡部落与白人地产投机公司打官司,维护了该部落的土地权利,从而赢得了印第安人的信任,并被该部落的鹰氏族认作义子,赐予“裂缝间的桥”的名字。这就便利了他对印第安人社会组织、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婚姻家庭的研究。

2018年特岗教师通关笔记整理

2018年特岗教师通关笔记整理 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的主体是:教师所 工作和服务的学校。 3.负强化本质上仍然增加了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而惩罚减少了 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4.上课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这句话是错误的,学校 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改变单纯依靠上课培养学生品质的状况,应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5.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教育法规是1981年的《学位条例》。 6.接受性学习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具有研究性学习所不可 替代的优点,是不能抛弃的。 7.创建学生的档案,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属于发展性 评价的方法。 8.某初中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 属于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9.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农民。

11.教学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活动。这句话是错误的,教学是有教师 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经验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包括学生学习活动。 12.智力影响学习的发生、学习的速度、数量和质量。这句话是错 误的。智力不影响学习的发生,影响学习发生的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分为两个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具体的讲应该是学习需要引起学习的发生。学习需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状态。 1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是: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方向 性原则、可观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14.创造力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非智力因素为动力,以创 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一种综合力。所以说,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创造性思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要注意和第5条区分。 16.对于任性的学生要注意培养其意志品质的自制性。 17.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被撤销教师资格者自 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8.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 会儿在本子上写些什么,这位小学生的注意状态是转移的,而不是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大全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上班族们不能向学生那样坐在课堂里学习,而读书就成了我们最有利的知识武器,通过书本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方便的学到新的东西,扩展新的思路。总的来说,读书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好处可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

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与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与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与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公共管理学:对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研究。或对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部分和核心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研究。 一、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 公共:表示国家、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关,有较多的社会公众参与;表示一个众人的事务领域。 行政:处理事务、指导或监督执行、运用或引导。本质上包含为……服务的含义;管理:通过自己的行动引导、控制事务的过程,照料或看管。意味着控制或获得结果以及管理者为获得结果负个人责任。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和人员及办公室的管理(传统公共行政学及公共行政学院主要是培养政府的职业文官的学科或机构)。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指示办事及内部取向,更多关注的是结果(以最低成本取得目标)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所有组织管理都包含合作团体的活动; (2)所有大型组织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预算等)。 B、差别: (1)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没有更多有效运作的诱因。(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划分比较清楚;公共部门对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寻求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与私部门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复杂的政府活动,公共管理也在政治环境中运作。 3、“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概念 (1)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13《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作者简介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米尔斯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代表作有《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50年代初他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二、全书概述 《社会学的想象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在第一章米尔斯简述了本书的核心观 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家应该如何想象。在第二到六章,米尔斯考察了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一些偏向,展开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主要涉 及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与科层制。在评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后,在第七到十章,米尔斯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展望,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 重人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理性与自由,以及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角色。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移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独树一帜。在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得到了极大繁荣,同时许多社会学家跻身政府名门。米尔斯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界定社会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意义。具体确定有哪些努力在背后推动着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发展,点明这种想象力对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连带意涵,或许还要就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必备条件给出一些 建议。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今日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用途,并点到即止地谈谈它们 在美国当前的境况。” 总的来说,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研究都应该探讨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他反对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层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他认为,“可以被称为经典社夏 日之阳新闻传播广 告 考研

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

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 一、让爱在坚守中绽放 “让爱在坚守中绽放”,这是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苗老师通过多年的执教生涯得到的感悟。在讲座过程中,苗老师告诉我们: 1、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因为你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你必须至少要有一桶水。 2、做一个爱事业的教师。在讲座开始前,苗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些人是为了生存而生活,网TOP100范文排行而有些人是为了生活而生存。那么在座的各位属于那种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也纠结过。可是现在我不纠结了,通过这次培训我找到了答案:我要为我的生活、我的事业而生存! 3、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他的神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教育者应该坚信苏格拉底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的名言。思想是人的灵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4、做一个不易轻言放弃的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曾经是我参加工作以后最讨厌的一句话。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改变了我的想法。虽然“朽木不可雕”,但是我

可以让这棵朽木成为不可雕的朽木中最有用的一棵。虽然不能点石成金,但是我可以让这块顽石成为最坚硬的石头。 二、万物有道、学海无涯 作为新时期的特岗教师,教育系统中的新鲜血液,我们既要拥有我们的特色,还要继承优良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理性、感性、悟性和灵性。我们还要学会反思与创新。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要勇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即时反思。让创新成为一种追求。 另外,周建军老师在讲座中将工作态度分为三种:敷衍的状态、努力完成的状态和追求完美的状态。 我想四位名师在工作过程中都保持着追求完美的状态,范文网不然他们怎么会收获成功?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其实,付出与回报事成正比的,只有你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网第一、备课中的醒悟 贾伟祥老师所讲授的是备课方面的内容。他从对备课的误区到备课的程序仔细详实的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备课,使我能对备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备课不是单纯的背,更是自我的学识和对学生的了解的前提。从他的引导我明白备课的重要性。首先是知学生知自我理解课标,还要在钻研教材重难点分心内容,更见不能忽略的是设想教学过程,能够在激情启智中导入,循序渐进中展开,意味深化中结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教育新理念》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读书札记新 时 期新 理 念——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观台学区西艾口学校王志江新时期 新理念 ——读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有感 “念书是一种兴趣,一种情趣;一种向全世界古往今来的伟人和名人求教的方法;一种和他们展开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种种聚会,体验各种人物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革本身,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这是中科院院士、数学家王梓坤对念书的称赞。前些日子我认真阅读了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书中幽默、滑稽的语言,浅显易懂的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那种高妙的理论,而是存眷实际,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教学若干方面举行了深入的思索,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诲新理念。 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诲变化时期的西席,需要以一种怎样的姿态迎接这一转变呢?我个人认为应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养性,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良好人格能对学生孕育发生精良的影响,是形成学生品德的关键条件。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人格对付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诲奇迹的统统。在教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以西席的品德为依据,因为只有从教师的品德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诲的气力,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构造,无论假想的何等美好,都不能代替教育奇迹中西席的品德。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华形成性格。” 我教过一年的一年级学生,发现老师的一切都成了学生的学习工具,你怎么语言,做事??甚至有几个淘气的孩子学你走路。这两年不停都在教毕业班,特别明显感觉到西席师德的重要性,每一个班的学生的为人处事可以说与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热爱学生,做到对学生尊重与宽容 “教育是人学”。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成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出发点。 (一)尊重学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品德和自由意志,尊重学生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学生自动生动的呈献。恭敬是相互的,要是不恭敬学生,可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吗?

公共管理学-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 街角社会读书笔记范文威廉·富特·怀特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在哈佛大学青年研究员基金的资助下,1936 至1940 年间怀特通过对“科纳维尔”进行实地研究,撰写了《街角社会》一书。该书是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街角社会》是怀特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体会 《街角社会》是从科纳维尔的街角帮写起的。怀特以街角帮一员的身份,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生活中,首次将参与观察法引入城市社区的研究。怀特对街角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1、新方法的尝试 怀特在附录中提到,通过颇有兴趣的阅读林德夫妇的《中城》和卡罗琳·韦尔的《格林威治村》,怀特很有收益。但是随着他研究的深入,却意识到他所从事的社区研究并不是按照上述书中的研究路子。“当时能读到的其他许多社会学文献往往是从社会问题方面来看待社区,所以根本不存在作为一个有组织的社会系统的社区》。”之后,怀特通过阅读

社会人类学方面的文献——马林诺夫斯基关于原始部落的研究——发现虽然研究内容和领域不同,但是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并可以实施的。 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怀特得以真正的“进入”社区,并将这种方法从人类学领域扩大到了社会学领域。这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说以往的研究是一张社区整体状况的照片,那怀特的街角就是一部社区动态历程的电影。正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怀特重视对科纳维尔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研究,通过特定人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状况、互动模式以及规则等内容分析整个社区社会结构,而不是整体的描述街区概况。怀特这种研究方法的尝试对我也很有启发。社会研究的方法仅限于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引用到社会学的研究中。在面对具体研究对象时,要灵活的选取方法。 2、研究设计小处着眼 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往往残酷。怀特在最开始想要自己的研究同时涉及到科纳维尔的历史、经济、政治、政治、教育和娱乐模式、教会、公共卫生保健,以及——尤其是——社会态度。然而,这显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当怀特拿着这份计划书去寻求建议的时候,有人泼了一盆很好的冷水。“我这部巨作刚开始就被亨德森泼了冷水。他对我说,我在这个领域中几乎还什么也没做过,所以不应该只

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

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 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的范文有哪些?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特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的范文,仅供参考! 20xx年8月27号,我参加了西夏区教育局举办的20xx 年特岗教师暨免费师范生培训会。对于刚刚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实践经验非常缺乏,参加这样的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听过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后,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在这里,我感谢教育局给我们新上岗的教师提供了这样的学习机会,感谢各位资深的老师教给我们那么多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此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理想与规划、班主任培训、班级学生管理、课堂教学的四个问题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时间只有一天,但内容却很充实,并且对我们即将走上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必定会是终身受益的,现将我自己的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培训中,首先,张局长对师德师风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讲话,特别的告诉我们:切记体罚学生;要根据课程标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不能放任学生,不管不问;作为教师,必须要写教案,教案的撰写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对

课堂的预设,也是顺利开展课堂所必需的一个程序。同时,作为老师:1、爱国守法,作风正派。违规定教辅资料,实行一课一教辅,违规收费,有偿家教变无偿家教。2、爱岗敬业,乐于奉献。3、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公正平等对待全体学生。4、教书育人,实行素质教育,教育学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5、团结协作,努力创新。 6、为人师表,坚持高尚情操。其次,涂副局长以“把上好每一节课作为自己从事教育事业一生的使命”这一深刻的标题,提出三个质疑,谁在剥夺学生的幸福?谁在扼杀学生的兴趣?谁在折磨学生的生命?并且引用克里斯丁敬业信条,让我们明白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的态度。还有后面告诉我们的教师素质的修炼与训练,名师成长“九力”带给新教师的思考,优秀教师的十点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另外,我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内涵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艰巨,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而且,新时代下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感召力.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实在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威胁的话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一名

最新《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我的教育理想》读书笔记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叩问自已: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吧,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崇尚教师有一桶水,现在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应该是一

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惟其如此,才能让孩子更有所学、有所获!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这就要求:一要勤于读书,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知识海洋不断得到充盈,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感觉自己还相差甚远,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勤于学习,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不断向书本学习,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向身边老师学习,尤其要多向名师们学习,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课堂教育的机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去思索,不断去总结自己教育的得与失,勤于动笔、善于反思,记录教育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使自己不断向理想的教师靠近。朱教授在论及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的时候,他就说到了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充当的是教育警察和刽子手的角色,无限地放大学生的问题,在我们手上,失去了很多诺贝尔获奖者。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心,才会去赏识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读了他的这些论述,想想自己对学生的态度,看看周围的大多数同事对学生的态度,尤其在考试到来的时候,我和我的许多同事真的扮演着朱老师所说的那些可怕角色。 读了他的论述以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形象,只有真心爱学生、赏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得到发展,这也是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总之,我相信,只要我付出努力,并注意在教学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