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员工福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福利,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员工的劳动付出除了得到金钱的回报,享有福利这样的生活待遇,可以给员工很大的激励。因此福利对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包含国有企业。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状,虽然国有企业的福利待遇很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并不能体现出福利应有的价值。现在的很多国有企业在给员工发福利的时候,往往不重视员工的需求,强制性的发放福利,并且所发的福利并不能以价量来计算,使员工并不能清楚福利的价值,不会产生对企业的感激之情。这样的福利状况不仅不能够激励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效益,相反企业还因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

本文给出了国有企业员工福利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的员工福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分配员工福利及分清薪酬与福利的重要性。并对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员工福利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字:国有企业员工福利福利问题解决对策

目录

前言 (1)

正文 (1)

一、相关理论概述 (2)

(一)概念界定 (2)

(二)福利的内容 (2)

(三)员工福利的作用 (3)

(四)员工福利的形成 (4)

二、国有企业员工福利的现状 (5)

(一)工资结构复杂 (5)

(二)增资制度 (5)

(三)福利性项目与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关系 (5)

(四)国企福利政策 (6)

三、国有企业员工福利存在的问题 (7)

(一)国有企业对员工福利的错误认识 (7)

(二)福利与薪酬的边界不清晰 (7)

(三)福利激励失效 (8)

(四)福利管理成本较高,管控有待加强 (8)

四、解决国有企业员工福利问题的对策 (8)

(一)注重福利制度与企业战略的有机结合 (8)

(二)注重文化因素对福利管理的影响 (9)

(三)实行弹性福利 (9)

(四)采取有效的福利措施 (10)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前言

随着国有企业之的不断发展,福利高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特点,这也给员工在工资方面有一定的保障,劳动者纷纷涌入国有企业。但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工作人员拿的是死工资,一般不会出现裁员现象,导致员工缺乏危机感,对福利产生错误的认识;由于在国有企业福利薪酬边界不清晰,导致员工不清楚福利的价值,福利对员工的激励作用被削弱。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只定性的发放工资,而不考虑员工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及员工本身的能力,致使企业效率低下。那么怎么改变这种福利现状,增加企业的效益是国有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方面,在学术界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本次论文针对国有企业员工福利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了一些具有可实施性的解决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深了学术上在国有企业员工福利存在的问题问题和解决对策的研究。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1、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或称国营事业或国营企业。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

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乃至到20世纪末,国有企业一直是政府支持和扶植的对象,国有企业的建立,其中政府税收的很大部分都投入到国有企业中,大量的国有企业因此建立和出现,有的国有企业还是由原来的政府部门转变而来的,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原来是邮电部,改为电信局,后来在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改组成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国有企业的分类相当复杂。国际惯例中,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即为国有企业;而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的国有企业,一般指单纯的国有资产投资的企业。当然法律对国家参股的企业也有所规范。

2、员工福利

员工福利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福利是对员工生活的照顾,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除工资与奖金之外的一切物质待遇,是劳动的间接回报。

福利是员工的间接报酬。一般包括健康保险、带薪假期或退休金等形式。这些奖励作为企业成员福利的一部分,奖给职工个人或者员工小组。福利必须被视为全部报酬的一部分,而总报酬是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的重要方面之一。从管理层的角度看,福利可对以下若干战略目标作出贡献:协助吸引员工;协助保持员工;提高企业在员工和其他企业心目中的形象;提高员工对职务的满意度。与员工的收入不同,福利一般不需纳税。由于这一原因,相对于等量的现金支付,福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员工就具有更大的价值。福利适用:所有的员工,而奖金则只适用于高绩效员工。福利的内容很多,各个企业也为员工提供不同形式的福利,但可以把各种福利归为以下几类:补充性工资福利、保险福利、退休福利、员工服务福利。目前的趋势是福利的整个报酬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福利的内容

福利的内容很多,现行职工福利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5个部分:

1、为减轻职工生活负担和保证职工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各种补贴制度。如职

工生活困难补贴、冬季职工宿舍取暖补贴、独生子女费、拖儿费、探亲假路费、

婚丧嫁待遇、职工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职工病伤假期间救济费、职工住房补贴等。

2、为职工生活提供方便而建立的集体福利设施。如职工食堂、托儿所、理

发室、浴室等。

3、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而建立的各种文化、体育设施。如图书馆、阅览室、

体育活动场所等。

4、逢年过节时发给员工的福利,比如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过年礼盒等商

品,可以去商场、批发市场,也可从网上采购比如去京东、易趣、福利在线、中粮我买等网站;

5、为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基础福利,如兴建职工宿舍等。

(三)员工福利的作用

1、员工福利对员工的作用

首先,员工福利可以满足人们在生理和安全上的低层次物质需要。员工福利的初建阶段所表现出的则是更多的对员工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满足。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类保险和企业补充保险,就可以满足人们的安全需要。比如企业年金可以使员工免于为年老后的生活担忧。

其次,员工福利可以满足人们在情感上的社会需要。这主要体现在各种各样的实物性福利项目上。例如,目前许多企业提供的休假,这种福利形式可以使员工在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之后调整生活节奏,放松身心;当然,员工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丰富感情生活,满足亲情和友情的需要。

再次,员工福利的一些项目可以使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公平感和成就感。例如,员工福利计划当中的利润分享计划。通过这一计划,一方面让员工能够真正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工作,将企业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功,以次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这一计划在形式上一定程度地改变了以往雇主与员工之间的那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可以使员工认为自己是以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与雇主所拥有的物质资本站在平等的立场上来共同分享企业的经营利润,从而员工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获得一种公平感。而公司提供的教育及其他发展机会,有利于使员工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

2、员工福利对雇主的作用

表面上看,对于福利的供给方———雇主来说,是对于员工支付工资与福利是一种成本支出。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福利的某些特点使得在相同数量额度下的工资和福利,为雇主带来的实际成本事实上是不同的。员工福利对于雇主的作

用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政府政策的支持,提供员工福利可以使企业以对较低的成本,为员工提供较高的保障效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雇主为员工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是以员工的基本工资为基数的,因此增加工资就意味着雇主所要缴纳的保险费也要随之相应增加。

(2) 雇主可以利用员工福利计划,间接增加某一类型员工的实际收入,而避

免违反相关的反歧视法律事实证明,已婚员工、尤其是已有小孩的员工的流动率

要相较其他员工要低得多,且这些员工的生产率相对更高。

(3) 带薪假、休息日这样的福利有助于员工调整其身心状态,减少差错的发

生,间接降低企业的成本,也有助于建立和维护雇主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首先,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连续紧张的工作往往会造成人们身心疲劳、

精神不振等现象的出现,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员工很容易发生差错,从而给企业

带来了较高的差错成本,雇主给员供适当的休息便可以减少这类事情的出现,从

而减少企业本身的内部差错成本和外部差错成本。其次,员工福利计划可以减少

员工的忧虑,可以改善员工的行为和工作效率。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能够吸引工

作力强的员工,降低员工的流动性并能增加员工的工作效率。

总之,积极推动员工福利的发展,即可以使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大力激发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企业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得以实现;员工福利也使得员

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基本需求获得满足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自我的价值,获得

更大的满足感;与此同时,在员工福利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社会价值也是不容

忽视的。员工福利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提供社会保障的负担,促进了

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四)员工福利的形成

1、经营原因

员工福利的建立和发展大多出于多种经营需要。雇主要吸引和留住有能力的员工,必须有较好的员工福利来帮助实现这一目的。公司提供有效的既有公平又有激励作用的福利制度,能够使员工群体团结一致,在这样的公司中,员工的兴趣更加集中,更愿意为实现公司的目标动员起来,付出不懈的努力,更愿意牺牲个人的眼前利益,更关心达到公司的目标。同时,雇主提供的员工福利既增加了员工的财富,促进了社会公平原则的实现。

2、集体谈判

集体谈判制度对员工福利计划的发展产生了主要影响。集体谈判能够克服个别劳动关系的失衡状态,是增进劳资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连接了劳资双方的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区国资国企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然存在制约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学习中央、北京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研究央企、市企重组整合的趋势和经验做法,思考区国企重组整合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认识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趋势 1、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旋律主要是国企、央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同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通过重组踏上新的征途,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是,重

组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企兼并重组也经过了一个逐渐理性的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 ?经营责任制、承包、租赁等 ?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是与外商合资,出售和破产 ?1985年之后进行过股份制试点等探索,开始涉及国有产权的重组 第二阶段:1992-1995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的改组多属企业内部和少数企业之间的重组,试图通过制度建设搞好每个国有企业 ?1993年出台《公司法》 第三阶段:1995-2003 十五大 ?着眼于从整体搞好国有经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深层次的重组展开 ?主辅分离资产重组 ?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煤炭、电子等行业国有大企业重组上市 ?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580家债转股企业 ?银行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债务重组 ?中央企业对516家分属各企业的房产公司进行重组

财企《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财企[2009]242号《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解放军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各中央管理企业: 为加强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国家、股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等有关精神,现通知如下: 一、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一)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二)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三)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企业重组涉及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 二、企业为职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讯待遇,已经实行货币化改革的,按月按标准发放或支付的住房补贴、交通补贴或者车改补贴、通讯补贴,应当纳入职工工资总额,补再纳入职工福利费管理;尚未实行货币化改革的,企业发生的相关支出作为职工福利费管理,但根据国家有关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统一规定,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 企业给职工发放的节日补助、未统一供餐而按月发放的午餐费补贴,应当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三、职工福利是企业对职工劳动补偿的辅助形式,企业应当参照历史一般水平合理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的比重。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由个人承担的有关支出,企业不得作为职工福利费开支。 四、企业应当逐步推进内设集体福利部门的分离改革,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职工福利待遇问题。同时,结合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整的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将职工福利纳入职工工资总额管理。 对实行年薪制等薪酬制度改革的企业负责人,企业应当将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福利性货币补贴纳入薪酬体系统筹管理,发放或支付的福利性货币补贴从其个人应发薪酬中列支。

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

中国国有企业的现状 ——大而不强 摘要:全球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在,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国际化,对我国国有 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坚持渐进式的发展道路,整个国有企业体系是一个伴随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在改革与调整中求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每隔5至8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在内容上就会有新突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是以中央企业、大企业为主体,以发展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目的是想保持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的一个趋于常态、相对稳定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企业规模较大,但实力不强。国有企业从国退民进到国企股份制这一阶段,走上了曲折的改革之路。论文从国有企业现状的分析提出国企“大而不强”的原因。并提出良好的改良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而不强,改革,战略选择 正文: 一、国有企业的现状 分析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可以看出,此次500强入围门槛从上年的93.1亿元上升为105.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而且,中国企业500强在世界企业500强中的比重继续攀升,收入利润率等绩效指标首次超过世界及美国500强。 但中国企业500强只能定义为500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多数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低,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企业。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例如民航业有6家企业进入500强,却仅有两家企业盈利,行业亏损达145亿元。 二、国有企业大而不强的原因 (一)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由于产品销路不畅,库存积压增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影响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企业设备利用率普遍较低,巨大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在第三次工业普查中,在调查的 402 种工业品中,有 83% 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或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一些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国有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只有 0 . 65 。技术进步迟缓导致许多国有企业消耗过大,成本过高,浪费严重。 (二)资产负债率高,不良债务较多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19-06-10T16:28:02.6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作者:郭娜[导读] 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实施效率。冀中能源井陉矿业集团临城煤业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作为支柱企业,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以利润作为评价标准,国有企业管理也应重视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思政工作。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实 施效率。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问题;探究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国有企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作为支柱企业,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以利润作为评价标准,国有企业管理也应重视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促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实施效率。 一、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拐点。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对我国经济发展走向有着直接的影响。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列为第一任务。”而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地位重要,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率先进行改革,以自身思想来引导其它企业进行变革,进而形成多元经济发展的态势。 在这其中,国有企业的思政工作就显得异常重要。这是因为,为了适应十九大报告中的企业改革,国有企业必须要进行改革,而只有引导员工正确认知改革、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认知,才能使国有企业改革顺利。从这点来看,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思政工作内容死板枯燥囿于国企领导层僵化的思维,国有企业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仍然延续旧有的内容和思路,这导致国企思政工作内容死板枯燥,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不大。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已深入到员工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要求思政工作应该与时俱进、多利用网络。但是,很多国企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仍采用讲话、谈话的方式,这势必会影响员工的接受效率。 (二)思政工作重理论、轻实践现阶段,很多国企的思政工作都强调理论,思政工作开展时往往强调把国家的政策方针灌输给员工,让员工完成学习任务即可。但国企的思政工作并没有多少实用性,根本不能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解决具体的问题。这导致诸多国企的思政工作仅仅“走走形式”。 (三)思政工作开展缺乏灵活性现阶段,大部分国企仅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国企很多思政人员对自身的职权和工作内容并不熟悉,这导致思政工作在开展时结构老化、方式不够灵活。 三、新时期改善国有企业思政工作的策略探究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开展思政工作以人为本强调企业要重视每一位员工的个人状况,要从具体的人入手开展思政工作。 具体来说:一是企业要尊重员工的人格,保障员工的利益。一方面,企业领导层要对员工和蔼可亲,禁止用“高高在上的面孔”约束员工;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精神奖励保障员工的利益,给予员工“宾至如归”的感觉。二是企业在开展思政工作时要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进行结合。一方面,企业可以严格督促员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要宣传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体性,倡导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都积极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二)丰富思政工作内容,更新思政工作方式只有与时俱进的丰富思政工作内容、更新思政工作方式,才能赢得员工的拥戴和认可。 具体来说:一是思政工作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思政工作可以采用员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这样有利于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思政工作也应该从企业的实际生产出发,在开展思政工作时不仅让员工思想受益,也能让思政工作指导员工实践。二是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加强思政工作宣传。可以说,利用互联网不仅拓宽了思政教育的传播范围,也更新了思政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一方面,企业可通过网络及时更新党和国家的最新思想,方便党政方针的宣传;另一方面,企业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微信、微博进行思政教育工作宣传,从而方便员工对党政方针进行了解。 (三)提高企业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国有企业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对于党政方针宣传落实至关重要。假如国企思政教育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就会影响思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具体来说:一是国有企业应严格思政教育队伍的选拔制度,在选拔人员时要注意考察其思想性和政治性以及工作能力;二是国有企业要定期对思政教育队伍进行培训,通过讲座、培训和学习的方式展开交流,拓展思政教育队伍人员的知识面;三是健全思政教育队伍的考核体系,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员工在此过程中接受思政内容,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有企业思政工作正在进行中。国有企业必须要认识到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要对思政工作的内容、方式、传播进行多方面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前提下发挥思政工作的功能,才能提高国有企业员工的素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员工福利制度的变迁

中国人身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考 试2009年考试 EB2 《员工福利计划:政策与外部环境》考试大纲 1.2009年EB2 《员工福利计划:政策与外部环境》科目考试内容以以下考试资料的基本理解重点为主; 2.基本理解重点中,又会着重在: a.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 b.员工福利制度建设所面临的政策与法律环境 c.员工福利计划与企业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3. 本年度的考试大纲比往年新增了1个法规补充资料,并以附件的形式放在全文的末页。请务必进行了解。 附件一:《美国401K计划》第一章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该部分包括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发展,员工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员工福利制度与文化发展。其知识点如下: (一)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发展 1.社会公平与员工福利 社会公平的定义、员工福利制度对社会公平的促进作用。 2.贫困问题与员工福利 贫困理论、城市贫困的现状和主因、员工福利制度所能起到的缓解社会贫困的作用。 3.人口问题与员工福利老龄化的定义、家庭结构的变化、员工福利制度在家庭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社会福利危机与员工福利 福利国家的危机、福利国家消减社会福利并突出员工福利

的改革趋向。 5.社会风险与员工福利 新的疾病、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风险、员工福利制度在化解社会风险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二)员工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与员工福利制度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员工福利制度的关系、员工福利制度的经济效应。 2.劳动力市场与员工福利制 度 劳动力市场与员工福利制度的相互影响。 3.经济体制改革对员工福利制度的影响。 (三)员工福利制度与文化发展 1.员工福利制度与社会文化 2.员工福利制度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构成、员工福利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来自 ....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第二章国外员工福利制度的变迁及其经济与政策环境 (一)美国员工福利制度 美国员工福利制度两次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日本员工福利制度 日本员工福利制度第一次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第二次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 (三)英国员工福利制度 英国员工福利制度第一次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第二次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 (四)韩国员工福利制度 韩国员工福利制度变革的主要影响因素。

SG集团采购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SG集团采购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采购管理在企业发展与运营过程中具有战略性意义和作用。受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对称政策管制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国有企业一直处于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发展,这也导致部分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要落后于同等规模的外资企业和本土民营企业。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格局逐渐打破了过去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不得不离开政府的“羽翼”,独立面对市场竞争问题。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环境,国有企业就需要不断优化采购管理等工作。 基于此,本研究将以SG集团为研究对象,就该企业的采购管理改进问题展开研究。SG集团目前正在进行采购业务的整合,在此时机研究该企业的采购管理改进问题,具有实际操作的现实意义。SG集团作为陕西省重点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研究结果对于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研究也具有代表性的意义。采购管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通过对SG集团现状的分析,本论文从问题较大的采购计划管理,采购组织与实施管理,采购控制管理三个维度出发,研究SG集团在采购管理方面的问题。 采用了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对SG集团目前面临的采购管理问题加以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使用MRP法对采购计划管理进行改善;通过案例分析根据不同的采购业务应用不同采购流程,为了提升供应商评估准确性,利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建立丰富的评估指标,以供应链管理等思想为指导,注重供应商关系维护;在采购控制方面,用风险矩阵应用原理进行采购风险评估,并不断完善采购监督管理机制。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现阶段SG 集团采购管理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给出具体的改进对策和建议,为SG集团的采购管理改进工作略尽薄力。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 引言: 雄厚的国有资产及强大的国有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国有企业则是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不可或缺的支柱。毫无疑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国有经济体制改革,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一、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 国有企业的改革至今已走过二十多年的历史,回顾这个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6年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传统的国有企业是委托人即政府垄断了企业近乎全部的剩余产品的积极性。因此国有企业势必会长期处于了低效率运行状态。由此不难看出,让渡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必然会对经营者积极性产生激励,进而有利于改变过去权力集中与外部化的状况,使企业成为“自我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针对传统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经营者缺乏自主权和低效率运行的弊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办不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文件,推动了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做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文件的决定,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管理体制改革文件,并在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根据中央政策,政府向企业让渡了生产自主权、原料选购权、劳动用工权和产品销售权等十四项经营权。经营权的让渡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经营权层面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放权让利是以中央政府的利益让渡作为切入点,受益群体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种利益主体。 在各利益主体均可获得收益下的改革,不仅推动起来阻力小,且还会对各个经济主体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有利于调动各个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第二,经营权层面的改革是在原有经济体制内进行的改革,是不改变原有的所有权框架,而只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利益调整,这种调整并不涉及“姓公姓私”或“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问题,因而来自社会意识和传统观念方面的阻力较小,改革能够被全社会所接受。第三。放权让利虽然表现为中央政府利益的部分损失,但于经济总量增加,中央政府收益的绝对量也是增加的;同时,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又会带来其他社会成员收入的改善。因此,因此,以放权让利为内容的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是一种社会绝大多数成员都受益的帕雷托改进。 第二阶段:1987-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从经营权向所有权层面的过渡,从1986年开始,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从经营权向所有权层面过渡,但在涉及财产关系的深层改革上,同时出现了量种不同思路和对改革制度的两种不同选择。 一种思路是将国企改革任然限制在原有财产关系之内,而进一步推进经营权层面的改革,与这种认识相对应得制度选择就是企业承包责任制,中央政府决策部门倾向于这种改革思路忽然改革方案,于是从1987到1992年,国有企业经历了两轮承包制改革。 两轮承推进伊始,确实调动起企业忽然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了国有经济的发展,1987年比1986年我国工业增长速度封闭额为14.1%和20.7%。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1987乃比1986年增长8.0%,1988年比1987年你增长18.2%,亏损面业逐年下降,

国有企业投资并购研究.docx

国有企业投资并购研究 一、国有企业投资并购的基本问题 (一)国有企业并购的基本含义及类型企业并购,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是企业法人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资金补偿与被收购方签订合同协议,最终达成兼并收购的目的[2]。当然,这一经济活动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国有企业的并购类型依照行业特征一共分为三种类型: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同一产业或同一行业的并购,二者之间生产经营的产品为同一种类。横向并购最大的目的就是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占领市场份额,减少竞争同类。但相对应的,横向并购也会造成行业垄断,不利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3]。2.纵向并购纵向并购是与企业某个生产环节中有关联的企业或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并购,常常发生在企业的采购环节中。企业为了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或希望原材料供应能够自给自足而进行的并购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加强了产业链和价值链之间的整合,也减少了采购环节中出现的经济损失。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指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的并购行为,是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范围、进行多元化经营而进行的经济活动。混合并购可以改变企业的产业结构,降低企业在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经营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国有企业并购的特点1.以已经开展的业务为基础,谋求绝对控股外来资本为了抢占先机,在中国市场上迅速扩大销售规模,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以控股或直接收购国有企业占领中国市场[3]。国有企业

有着其独有的地域优势,外资只需要将企业资源和结构进行整合就可以在中国市场上参与竞争。2.强强并购趋向明显强强并购是为了利用双方的地域优势或延伸企业的经营范围而进行的并购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双方共赢。有研究数据表明,在并购行业中,制造业仍然是并购行为发生的高聚集地,其次是电子通讯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最后是纺织行业[4]。3.企业并购地域分布不均衡由于我国的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沿河一带经济发展最快,其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优质的资源,企业的发展也相对成熟,再加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此并购活动更为频繁。而我国中西部地处内陆,发展相对比较缓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无法吸引外资的目光,呈现了当前并购分布不均衡的局面。 (三)国企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投资并购的必要性1.顺应改革方针,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一部分国有企业还保留着传统的经营模式,再加上受到国有体制的限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经济方面长期亏损,难以看到发展前景。而国家出台国企改革的方针就是为了扭转国企亏损的局面,让国企的发展能够适应市场,不被市场淘汰。同时也降低国企对国家经济的影响,促进国企与民营企业同步发展。 2.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企业制度创新化目前,中小规模的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的绝大部分,这就说明很多企业受到其规模的限制,生产效率低下,资金存储较少,且技术水平也难以创新发展。而并购就是为这些中小规模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能够让这些企业在获取更多资源的同时也能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在市场上更有发展潜力[5]。 3.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弥补资金

浅论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浅论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 与改革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意义 内容提要: 1、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既需要探索和解决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也需要配套改革措施和法律法规建设及时跟上,因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总目标和长远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还要研究提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的、规范的标准,明确分阶段的具体目标,有计划地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进行下去。 3、打好当前“三年两个大多数”的攻坚战,有利于澄清模糊认识,坚定信心;有利于为实现长远目标打好基础;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引言 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把握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攻坚的关系”。这一指示,对于我们努力完成当前正在进行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阶段攻坚任务,并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长远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困难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需要进行许多探索。比如,如何才能在保持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何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健全的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何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既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使其得到有效使用,实现保值增值,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进行理论探索,又需要积累实践经验。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难度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所有者(投资者)主体的多元化,就没有真正规范化的公司。我国的《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但是同时也规定了只有个别特定行业和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才可以成立国有独资公司。从改革的实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虽然改组成了国有独资公司,但这些公司却很难实现政企分开,很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这说明,在国

2020年(员工福利待遇)福利费

(员工福利待遇)福利费

企业加强员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 财企[2009]242号 为加强企业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维护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国家、股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XX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等有关精神,现通知如下: 壹、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 (壹)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壹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 (二)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 (三)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 (四)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企业重组涉及的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重组有关职工安置费用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117号)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

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企业家人才缺乏,技术人才流失 虽然从1992年起,我们确立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95%的商品物资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但是,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许多企业的中上层领导,习惯于按计划、按规章和按上级指示办事,不习惯于市场调节;重生产管理,轻市场营销;重固定资产投资,舍不得在广告、品牌、商标等方面投资;重增加了多少资产和产值,轻资产负债率、产品成本效益;重生产工艺,轻法律、经济、财务、公共关系;重自己的生产管理经验,轻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咨询等业务和知识;重短期利益,轻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重借钱要钱,轻还钱挣钱。企业的领导和中下层干部,按照规模有一定的行政级别,实际是政府官员在企业中的一种延伸。有许多企业领导从心底里重官而轻商。因此,真正善于开拓市场、精心算计成本、讲究效益的企业家较少。一个大多数企业近乎由行政人员领导的地区与一个有较多企业家领导企业的地区是无法在投资、成本、营销方面进行有效的竞争,更无法与国外企业抗衡。 据笔者的调查,技术人才在国有企业中难以发挥作用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多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向乡镇、“三资”、民营企业流动,有的技术人才虽然名义上在国有企业中,但只担任“星期日”工程师,他们将自己的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扩散给这些非国有企业,提高了其产品的质量,反过来与国有企业进行竞争;有的兼职技术人才在非国有企业工作充满精力,而在国有企业工作则没有积极性。二是国有企业原有的技术人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更新困难,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国有工业企业工作,有的只是将国有企业当作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一个阶段,之后再到其他工资和待遇较高的企业去应聘。三是由于科研和技术开发经费不足,工作条件差,领导不重视技术和产品更新,工资和其他待遇较低,一些技术人才不能在国有企业中为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一个企业,只有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在全国市场上占有它应占有的份额,才能生存和发展。如果产品不能理想地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和销售,资产再多、工业基础再雄厚、技术人才再多,也不能说明这个企业有多么优秀,实际上,这反而使一部分资源被闲置和浪费。近年来,国有企业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社会商品零售额中,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非国有企业所占的比重日益上升,特别是国外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许多国有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时,其产品在国内还有一定的知名度,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到了90年代,因广告投资不力,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没有更新换代,人员过多、社会负担过重、成本过高,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行为体,其体制和行为还没有与市场经济对接,其计划经济下的体制和行为还远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它们的调节。 三、国有企业缺乏规模经济 现代经济中,规模经济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从我国的国有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企业规模应该大的不大,应该小的不小,难以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规模经济企业。据有关方面分析,1995年我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集团机械的总资产和销售额只相当于美国同行业企业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1.97%和1.39%,仅是日本同行小松制作所的2.22%和2.15%。我国最大重型设备制造企业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的总资产和销售额仅是德国同行曼内斯曼(Mannesmann)的1.79%和0.45%,相当于日本石川岛播磨的2.27%和0.89%。我国为数众多的轿车制造厂,迄今还没有一家达到当代技术所要求的最小经济规模。由于企业规模和实力与国外企业存在巨大的差距,

关于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问题的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9-12-27T13:34:31.3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9期作者:姜长悦王宪德王秀青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招投标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也成为企业比较喜爱的一种竞争方式。 姜长悦王宪德王秀青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招投标制度逐渐得到了完善,也成为企业比较喜爱的一种竞争方式。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物资采购是一项重要工作,而加强物资采购环节的招投标管理对于促进国有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国有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采取合适对策进行改善与解决,以此来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关于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问题的研究;解决对策 引言 国有企业要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重视物资采购招投标的管理,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并结合当前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推动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后续活动的规范化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国有企业物资招投标管理的意义 在国有企业物资招投标管理的过程当中,首先,可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众所周知,当前有很多企业出现了腐败现象,因此如果在国有企业物资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出现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人们对企业丧失好感,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可以适当实现国有企业的透明化运作,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企业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国有企业应当对市场要求做出响应。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都将发展目标放置于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上,而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招投标管理制度进行构建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国有企业物资招投标管理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力度,还能够推动国有企业经济建设发展,最终响应社会主义市场要求。 2、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缺少工作目标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物资招投标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障物资的供应,与此同时,不断提升物资供应的标准,从而满足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然而当前很多国有企业在物资采购的过程当中采购方式仍然较为传统,采购思路较为单一,因此也缺乏对于成本控制的相关概念,没有建立科学完备的采购目标,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直接导致国有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的过程当中没有建立一定的保障措施,发挥不了物资招投标管理的真正作用。 2.2投标主体不均衡 一是投标主体资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私营的小厂也有国营大厂,这样就会造成竞标实力的悬殊,甚至部门投标主体本身就不具备投标资格;二是由于牵扯的一些利益问题,一些招标项目会在招标过程中设置不公正的标准或要求,以此排斥其他投标人,使招标项目变为内定标;三是直供户较少,存在比较多的中间商,这样就会导致招标效益的流失。 3、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的解决对策 3.1加强价格管理,科学评标、定标 首先要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价格信息库,指导价以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为主,然后结合相关单位与本单位的采购价对价格信息库进行及时更新与调整;其次要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与询价,以此来明确市场现价;最后以市场现价为基础,开展地区价格调差,制定标底价。 3.2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中有很多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都是不高的,并不了解信息技术,对于这种情况,国有企业必须要注重物资采购人员专业技能的加强。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教育的方法,使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可以具备多样化的采购方法,而且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有所认识,而且职业道德是相当高的。此外,物资采购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有关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规定,选择社会形象良好的供应商,而且利用有关的采购方法严格检测物质质量是否达标,保证采购物资质量是符合有关要求的。 3.3整合物资采购流程,提升物资采购工作效率 就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中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来讲,首先必须要整个物资采购工作流程,进而提升其采购工作效率。比如:有些国有企业机构管理体系不完善,申请物资采购项目费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问题,有关国有企业必须要将精简管理机构,让其采购申请在经过高层审批和管理部的过程中,不能够缩减时间;然后,对物资在保存中混乱的情况,物资采购部门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物资精细化保存机制,让物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不同类型的物资采取适宜的方法,让国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物资。此外,国有企业可以结合这些方式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大大地提升物资采购工作效率。 3.4物资采购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的物资采购中成本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采购计划不合理,国有企业忽视采购成本控制、供应商没有形成长期合作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采购成本和采购效率。因此,要保障企业经济效益,必须要制定出科学的采购方法,以及合理的采购机制,并保障供应商的规范性。之外还要优化企业物资采购的具体方式,通过招标采购的方式以及集中批量采购的方式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网上购买优化采购细节,提高采购效率,通过了解市场价格趋势变动,制定采购计划,适当的对采购物资进行储备。采购人员是物资采购的重要经手人,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通过业务培训来提高采购人员的采购水平、确保采购行为的规范性。为了控制成本,可以根据实际购买物资来进行通用购买,通过规模化购买来降低成本。要控制成本,还需

国有企业改革_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从国有改革的思路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国企改革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管理者收购 一、国企改革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大面积的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二)所有者缺位 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而经营权则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中国人民全体作为一个总体的概念没有办法来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所以只能由中国政府,也就是国务院来履行出资者职能,行使所有权。国务院也必须委托各个部委、省市等来代理行使职能,最终各部委、省市也只能委托其他的自然人来代行所有权并进

行经营管理。在这种多级委托代理条件下,由于“人人所有,人人没有”,“人人享有权利,人人不尽义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来真正努力经营好自己所管理的企业。 (三)出资人和管理者利益不同 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或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最终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为其占有,投资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简单化为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员只是资产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收入不等于企业盈利,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意味着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经理人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有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如果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完整,其可能会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扩大其权力基础,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或通过增加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达到个人享受的目的;或者通过增加或多报成本的方式侵蚀企业利润。 (四)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企改革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例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问题 一、国企改制中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解决了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来源问题,就涉及到经济补偿金的标准问题。根据改制主体的性质不同,其员工的身份也有所不同,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标准也有所不同。 (一)国企员工经济补偿金的一般标准 对于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根据财企[2002]313号文件精神,"企业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规定标准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标准的,按照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尽管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经济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不同,其主要规定还是参考了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 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具体标准为,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其中,员工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计发;员工月平均工资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或3倍以上的,可按不高于企业月平均工资3倍的标准计发。企业经营者也应按照上述办法执行。 (二)破产企业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标准

国有企业严重资不抵债,不再具备继续生产经营条件,可以申请破产,但是《破产法》并没有将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列入破产企业法定清偿范围内。根据《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的有关规定,在试点城市安置破产企业职工的费用,从破产企业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所得中拨付,不足部分从处置其他破产财产所得中拨付并可列入第一顺序清偿,安置费用的标准原则上按照破产企业所在试点城市的企业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计算。 (三)事业单位员工经济补偿金标准 由于中央和各地尚未出台有关事业单位改制员工经济补偿的规定,因此有关员工经济补偿具体标准将参照国有企业员工经济补偿标准。根据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和国资分配[2003]21号文件规定,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具体标准相同。 但是考虑到事业单位员工大部分是事业工人身份,其中有一部分还是国家公务员身份,由于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开设养老保险账户,一旦改制后,这部分员工的退休金也是个麻烦事。因此,完全参照国有企业的员工经济补偿标准执行对这部分人来说确实欠缺公平,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除经济补偿金外其他形式的补贴,具体标准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四)经济补偿金外的其他补偿 我们注意到,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文件规定中,"改制企业可用

支撑中国经济腾飞的“脊梁”——国有企业6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

支撑中国经济腾飞的“脊梁” 2010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中央企业有30家上榜,其中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均位列前10名。中国石油在今年更是一度排名全球市值第一。 面对中国国有企业漂亮的成绩单,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想到,直到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而在更早的1952年,全国的工业产值只有300多亿元。 企业是经济的微观基础。60多年来,广大国有企业与新中国一同成长,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 强国富民铸辉煌 新中国经济是在一片废墟上起步的。1949年,全国只有10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那时的中国,就连一根最普通 —国有企业6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 文= 白天亮

的铁钉也要依靠进口。 在20世纪,没有现代工业的国家注定无法强大,国有企业历史性地承担起重任。 新中国要有自己的钢铁! 在曾被日本人断定“只能种高粱”的鞍钢,几千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1953年12月26日,鞍钢三大工程竣工投产,兴奋的工人们特意把首批生产的无缝钢管作为礼物,送到了北京。 新中国要有自己的汽车! 用钢钎砸开冻土,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荒原上奠基,3年后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出了厂门。这种名为“解放”牌的汽车结束了中国被称作“万国汽车博览会”的历史,在此后几十年间,几乎跑遍了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 第一架飞机、第一块手表、第一台机床、第一个自动化电站……国有企业以不懈的努力、艰难的探索,铺就新中国经济的基石。 改革开放的今天,广大企业承载着强国富民的梦想,继续书写辉煌灿烂的篇章。 站在2008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前,人们无不为其晶莹剔透的模样而赞叹。9843个球和20670个杆组成的钢结构、展开面积达26万平方米双层气枕充气膜……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的“水立方”,是奥运工程中自主创新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建筑企业的实力见证。 如今的中国国有企业,活跃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背后,闪动着企业奋斗的身影。神舟飞船、嫦娥一号、“歼十战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排头兵,奉献着一项项科研成果。非典突袭、冰雪灾害、汶川救援……特殊时期,总有大量企业以强烈的责任感挺身而出。据统计,2002年到2009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加到11475亿元,年均增长21.62%,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5.4万亿元。数据研究显示,国有企业的税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企业。从资产的税收产出效率看,在占有同样单位的资产量时,国有企业提供的税收额要高于各类企业约45%;从人力的税收产出效率看,在占有同样单位的就业人数时,国有企业提供的税收额要高于其他企业约190%。 改革发展焕新颜 1985年,日本一位经济学家在对中日企业作对比后断言:中国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企业。这个结论或许不够客观,但足以提醒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去重新审视当时企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是什么?是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是随时根据市场变化作出理性反应的竞争主体。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工厂,虽然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的确离“现代企业”太远太远。 要让企业变成真正的企业!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经历利改税、承包制种种探索,直到1993年中央提出“必须建立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