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神话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上

第十一讲 神话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上
第十一讲 神话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上

下编神话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人类对神话的探索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前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时代,人们即已开始了对神话的探寻。像许多学科一样,对神话的早期探索可以在古希腊时期找到依据。荷兰莱顿大学名誉教授弗里斯(Jan de Vries)在《神话研究史》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把从希腊时代开始到今天为止,在神话研究领域里已被阐明的论点作一概括的话(除个别情况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们的连续性。希腊人的创造性天才,尤其明显地反映在下面一点上,即几乎所有神话解释上的假设,在当时都已被提出来,而且,这些假设尽管后来在形式上多少有些变化,但是直到现在仍然在反复出现着。

弗里斯指出了神话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神话学史上许多流派、观点,都可以在古希腊时代找到其滥觞。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自古希腊时代以来神话研究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恰恰相反,现代学术意义上的神话研究的兴起是18世纪以后,尤其是19世纪后半期的事情。在此之前,有关神话的各种理论往往是“猜测性的、抽象的”,而此后的理论则“更多地立足于不断积累起来的资料之上”。以后,神话研究不断开阔新的视野,也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神话研究是一个国际性的、跨学科的事业。活跃在这一领域里的学者的研究兴趣、视角和方法多种多样:“古典学学者主要致力于阐释古希腊和中东神话;《圣经》研究者探索《旧约》中的神话因素;人类学家们研究神话包容的文化模式,例如社会组织的方式;宗教史专家则于神话在宗教体系和仪式中的规则上下工夫;民俗学家着意于在不同地域的和文化的区域内各种神话类型的分布状况;心理学家寻求将神话理解为根本的人类困难处境或冲动的奇异反应。”②尽管对神话的研究跨越了诸多学科,但是对三大问题的关注和解答将这些研究有机联结,从而构成“神话学”这一研究领域:神话的起源(origin)、功能(function)以及主旨(subject matter)。“起源”问题要追问和解答的是,神话为什么产生,又是如何产生的?“功能”问题要追问和解答的是,神话缘何延续,如何延续?“主旨”问题要追问和解答的是,神话的指涉物(referent of myth)是什么?——例如,有的理论从字面意义上阐释神话,神话的指涉物便是直接的、显在的,比如神祗;而有的理论则从象征的层面解释神话,神话的指涉物就可能是所象征的任何事物。神话学家罗伯特·西格尔指出,神话研究领域中各种理论和视角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同,也在于它们提出的问题不同。有些理论着重回答起源问题,有的主要回答功能问题,而有的则重点解答主旨问题。只有很少的理论尝试回答所有的这三个问题;同时,有的理论在探索起源和功能时,或者解答“为什么”(why),或者解答“如何”(how),而不是两个都回答。

若要了解神话学到底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可以运用哪些视角和方法来研究神话,首先需要看看从事这一学科的学者们已经做了或者正在做什么,这些做法的长处和局限都在哪里。下面我们将介绍神话学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因而常被称引的一些研究成果,以从中考察探索神话的各种可能的途径。

第十一讲神话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上)

第一节神话与历史——欧赫美尔主义与帕莱法特斯主义

在世界范围内,早在古希腊时期已经出现了几种探索神话的主要观点和视角,如欧赫美尔主义与帕莱法特斯主义(Palaephatism)、寓意说等,另外这个时期也已经注意到了神话的借用和传播现象。欧赫美尔主义与帕莱法特斯主义相辅相成,二者与寓意说有着共同的认识论根源——理性主义或者合理主义(rationalism),即思想家们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神话,一方面,把神话作为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排斥,另一方面又试图给予合理化的解释。

前文第六章已经简略地提到了欧赫美尔主义。欧赫美尔主义(Euhe—merism)是以古希

腊思想家欧赫美尔(Euhemerus或Euhemeros)名字命名的一派学说。欧赫美尔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的宫廷中,写有《神圣史》(Sacred Scripture)一书。这本现已佚失的书虚构了一个乌托邦的故事:在南方的潘奎亚岛上,他发现了一根金柱子,柱子上刻有文字,记述着宙斯的生平以及他的父亲克洛诺斯、祖父乌拉诺斯的事迹。在欧赫美尔看来,神是死后被人崇拜的英雄,而神话是这种神的事迹的记录。他认为,由于主神宙斯的创造文明的活动,使人类从未开化走向文明的状态。

欧赫美尔主义又常被称做“神话史实说”,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认为神话中含有史迹,神话中的神和半神最初都是历史上实有的帝王或英雄,神话是被扭曲了的历史,因此,神话的根源应当在真实的历史中找寻。换句话说,神话中的神以及有关他们的叙事追根究底都来源于历史人物及其事迹,宗教和神话中的神或特定的神,都是被神化(deified)了的人,相应地,有关他们的故事也是对实际事迹的夸大性陈述。

欧赫美尔主义在历史上一直延续不断,到了19世纪还出现了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这样的代表人物。曾有许多中外学者指出,在中国神话学史上,欧赫美尔主义是贯穿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神话学史的主要学术视角和观点之一(参见第六章第四节)。法国汉学家马伯乐在《书经中的神话》一书中甚至说:“中国学者解释传说从来只用一种方法,就是‘爱凡麦’派的方法。为了要在神话里找出历史的核心,他们排除了奇异的、不像真的分子,而保存了朴素的残滓。神与英雄于此变为圣王与贤相,妖怪于此变为叛逆的侯王或奸臣。”他写作该书,就是要在“充满着纯神话的而误认作历史的传说”的《尚书》中,“在冒牌历史的记叙中寻找神话的底子或通俗故事来”。该书分析了三个“性质最明显”的神话传说——羲与和、洪水以及重黎绝地天通,认为中国古籍中往往被认作真实的上述所谓“史实”,其实不过是神话。马氏引用傣族的天地分离神话与之相比较,认为重黎绝地天通的记载,其实说的就是“在原始时,天与地是相互交通的,致使一些神能自天下降于地;后来上帝命重黎绝地天通之后,于是人神间的关系也停止了”,而在古代的欧赫美尔主义的趋势下,史官们去除了神话中的神奇之处,把这段神话变成了历史,于是便有了《书经·吕刑》和《国语》中的相关记录。

美国古典神话学家威廉·汉森(William Hansen)则指出,中国学者通过各种阐释,排除神话中的神奇元素,从而将神话予以历史化的做法,在世界神话学史上其实另有名称,叫做“帕莱法特斯主义”,它与欧赫美尔主义理论相反又相成。相比欧赫美尔主义而言,“帕莱法特斯主义”一词的使用虽然并不广泛,但同样有启示作用。“帕莱法特斯主义”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作家帕莱法特斯(Palaiphatos或Palaephatus)所使用的阐释神话的方法。他写作的《论难以置信的故事》(On Unbelievable Tales)写于公元前4世纪晚期,是目前可见的西方世界里最早进行神话阐释的书。帕莱法特斯主义试图将神话性的叙事予以合理化,认为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奇叙事因素,起因于人们对各种外在现象以及语言用法的误解。比如,希腊传说中相传亚马逊人(Amazons)是一群居住在希腊东部的女武士,她们与来自其他族群的男子交合,但是仍然居住在自己的群体中并将子女抚养成人。在希腊英雄史诗中常常见到她们的身影。帕莱法特斯认为,对于亚马逊女武士的想象,其实是对男性武士的误解——正如他自己所处的时代一样,男性武士穿着长袍、刮脸、绑扎头发,因此也许看起来像妇女。由于在他所生活的年代里没有俘虏过女性的战士,帕莱法特斯因此断言,在古代也不会有女战士,因此所谓亚马逊女武士的传说,是源于对外在现象的误解。

汉森认为,欧赫美尔主义与帕莱法特斯主义是理性主义的不同体现形式,事实上,帕莱法特斯主义是欧赫美尔主义理论的先驱。

欧赫美尔主义与帕莱法特斯主义的阐释视角与方法在以后的神话研究中余音不断,在下文即将谈到的自然神话学派及人类学派对神话的阐释中,都可以发现它们的影响,尤其在中国神话研究领域使用较为普遍。例如,历史学家常金仓认为,中国古代那些与自然神发生过

纠葛并或多或少具有神异故事的人物,如窃息壤以填洪水的鲧、得应龙鸱鹦的帮助而疏通江河的禹、射九日保禾稼的羿、上宾九天的启等,都曾是历史上为民兴利除害的英雄,在战国时代盛行的方士仙术的渲染下成了半神半仙之人。帕莱法特斯式的将神话予以合理化的做法更为常见,有时这一方法与欧赫美尔主义混合交织,成为“神话历史化”的重要途径。如有人认为,女娲补天之“天”,应该是指远古人类穴居野处所居住的山洞的“洞顶”。由于远古时发生了空前规模的巨大地震,引起山崩地裂、洪水泛滥,人类所栖身的山洞的“洞顶”崩裂、坍塌,引发“天柱折,地维裂”,“地陷东南,天倾西北”的巨大恐慌,才产生了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伟大创举,而山西太行山区正是“女娲补天”史实的“原发地”,女娲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而且是一位确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她从事补天和造人等重要活动的区域,是在山西的黄土高原。

那么,欧赫美尔主义与帕莱法特斯主义的做法是否抓住了神话的本质呢?

从神话与历史的相互关联人手去探究神话本质的理论,不仅仅只有欧赫美尔主义与帕莱法特斯主义,后来的人类学派也尤其擅长从这一角度考察人类的演进历史。应当说,这是认识神话的一个重要维度,具有相当的合理性。我们知道,神话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思维情感等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内容深深打上了它所赖以产生和流传的文化与社会的烙印,具有一定的真实内核。神话以某种方式蕴含、反射着历史,对于这一点,研究者们已经相当明确地予以肯定。神话常常是一个民族口传的神圣历史,群体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如战争、王位更替、宗教改革、自然灾害等,常以特殊的形式反映在神话中,并由此保存在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之中。神话学家们发现,有些神话中的神或文化英雄实有其人,他们常常是一个民族的始祖,或者是在民族历史上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在印度土著居民中,甚至那些卓越的使他们感到恐惧的欧洲人,死后也会被授予神的资格。哥伦比亚阿尔瓦科人的文化英雄达奇也许是昔日传教士的化身,而玻利尼西亚的战神奥洛可能是上古时期一位显赫的将领。至于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洪水神话,学者们几乎一致肯定在该神话的外壳下包含着史迹,它发源于“对实在发生过的灾变的记忆”,至于这一灾变是地域性的洪水、地震、海啸,还是第四冰河期的世界性洪水泛滥,则众说不一。

正因为如此,探寻神话中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就成为认识神话的起源与本质,进而探究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变迁之路的一条重要途径。至今,从神话与历史的联系,特别是从神话中所折射的人类文化史的角度进行研究,依然是常用的视角和方法。

不过,神话终究是人类心灵的产物,是经由想象和幻想而建构的另二个世界,它与现实世界显然是有区别的。欧赫美尔主义与帕莱法特斯主义对于这一点缺乏充分的了解和重视,常把神话与狭义的历史事实相比附。正如大林太良指出的,并非神话中出现的所有神祗和英雄都是历史上实际存在过的人物,神话中所讲述的他们的事迹,虽然可能含有某些历史事件的因素,但这要经过精纽的研究才能加以证实。

第二节神话·寓意·自然——寓意说与自然神话学派

寓意说(Allegorism)也是古希腊时期提出的重要观点之一。这一学说也用理性主义态度看待神话,不过它认为神话的基础在于抽象的自然原理或者心理和伦理原则。

迄今最早提出寓意说的是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晚期的古希腊思想家泰奥格尼斯(Theagenes of Rhegion),他主张从寓意而不是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荷马史诗中的冲突性描写。有不少批评家对荷马在史诗中(例如《伊利亚特》的第二十章)表现神祗的“不体面”感到不快,但是泰奥格尼斯却主张,该章描述的实际是自然元素之间的冲突,因此史诗描写的场面根本不是神祗之间的冲突,而是以隐蔽的形式传达着有关宇宙本质的更高真理——干燥与湿润、炎热与寒冷、轻与重、水与火等等之间的战争,荷马将这些自然的冲突用神祗战争的形式诗意地表现出来:他用阿波罗或赫利俄斯(Helios)等代表火,波塞冬或司凯曼德河

(Seamander River)代表水,阿耳忒弥斯代表月亮,赫拉代表空气,雅典娜代表理解,阿佛洛狄忒代表欲望,赫尔墨斯代表判断力等。

像泰奥格尼斯一样,寓意说的持有者多认为神话的基础在于自然现象,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神话中蕴涵着抽象的道德伦理原则或心理现象(泰奥格尼斯也同时指出神话中反映着理解、欲望、判断力等原则)。寓意说的解释,以后在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前384一前322年)等人的著作中都有反映,并一直影响到19世纪的自然神话学派以及20世纪的心理学派,直到今天,探寻神话中可能蕴涵的寓意与象征依然是不少研究者孜孜以求的。威廉·汉森曾经对寓意说以及帕莱法特斯主义的意义和影响作过一个简要的评论:“寓意说和帕莱法特斯主义代表了两种阐释神话的基本方法,有着持续而旺盛的生命力,它们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它们代表了对待神话的两级态度——即要么按照字面意义完全接受神话传统,要么干脆拒绝神话——的中间之道,用特殊的方式来理解神话。

从而拯救了神话传统。寓意说首次象征性地阐释神话,主张对神话中描写的事象和事件应当隐喻性地理解;而帕莱法特斯主义则将理性主义取向予以整理(codified),认为应当从字面意义上理解神话,神话中不切实际的因素都来源于对于历史事件的误解。对寓意主义者来说,神话是真理的宝库;而对理性主义者而言,神话则是装载着人类谬误的破旧汽车。”

寓意说的观点在19世纪初的自然神话学派那里得到了响应和发扬。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于对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新的理想的探索和追求,孕育了19世纪初欧洲艺术和科学领域中的浪漫主义思潮。以海德堡派诗人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者,出于把一切染上中世纪色彩的欲望,以巨大的热情来搜集和研究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等民间文学作品,以从中发现民族文化的根脉,重建民族精神。在这种浪漫主义的历史氛围中,诞生了以格林兄弟为先驱的神话学派,也由此拉开了欧洲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序幕。与此同时,当浪漫主义思潮给德国思想界以巨大影响的时候,也是印欧比较语言学勃兴的时期。这个时期,证明了古代印度的梵文与希腊语、拉丁语以及近代欧洲的主要语言,属于同一语系,即印欧语系。这一语言学上的新发现也给神话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以这一新发现为背景,19世纪后半叶有一批印欧比较语言学家投身于神话研究,他们借助于语言学的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去说明神话现象。由于他们认为一切民间创作大都来源于神话,因此被称做“神话学派”,又由于他们在解释神话的起源时,将神话的本质全部地或者主要地归结于各种自然现象,因此也被称为“自然神话学派”。

麦克斯·缪勒(Max Muller,1823--1900)是自然神话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德国,曾先后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和柏林大学,长期在英国牛津大学执教,写作了大量有影响的学术论著,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推崇。他在《比较神话学》(Comparative Mythology,1856)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中心论点:神话的核心和神祗本身大多是太阳的象征。他的理论基础就是有名的“语言疾病说”。

缪勒认为,在原始共同语中没有抽象词汇。每一个表示抽象概念的单词最初都有具体的涵义,远古的人们在创造这一类词汇时,总要把它们和具有某种能力、某些特点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他们为了用语言表达像“春”、“夏”、“天”、“地”、“白天”、“黑夜”这些概念,不得不赋予这些词汇以个别的性质、性别或其他特征。“在我们的谈话里是东方破晓,朝阳升起,而古代的诗人却只能这样想和这样说:太阳爱着黎明,拥抱着黎明。在我们看来是日落,而在古人看来却是太阳老了、衰竭或死了。在我们眼前太阳升起是一种现象,但在他们眼里这却是黑夜生了一个光辉明亮的孩子……”此外,在古代语言中,还存在着一名多义和多名同义等现象。时间一长,这些古老词汇中的隐喻被忘记,或者后来词汇赖以派生的词根原义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改变了,一种新义便会应运而生。比如,“太阳神因其具有金色的光芒而被说成‘有金手’,于是手也用和光芒同样的词来表达。当同样的称号用于阿波罗或因陀罗时,神话就产生了,正像我们在德语和梵语神话中发现的那样,神话告诉我们因

陀罗失去了他的手,而换上了金手”。

缪勒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对古老语言中的这些词义性别、多义词、同义词以及诗的隐喻等特性做了错误的解释,神话便应运而生。因此,如同珍珠产生于蚌的疾病一样,神话产生于语言的疾病。借助于比较语言学的分析,“神话学方面的迷雾将逐渐消退,使人们看到思想和语言黎明时期的浮云背后,长期隐而不露的神话学的真谛。”

与缪勒的“太阳神话说”不同,自然神话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昆(Adalbert Kuhn,1812—1881)提出了“气象说”,认为绝大多数神话的基础在于雷、电、雨、云等自然现象的神化。他认为,“印欧人的最古老最重要的神话,其核心是建立在他们的自然观念之上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用自身生活的现象来解释他们并不理解的大自然的现象。随着对自然力的神化,便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神,关于这些神的种种说法便成了神话”。如英雄救出幽闭的公主,使之重见天日的故事,在昆看来说的不过是黑暗恐怖的雷云拥蔽了日光,而后有神出现,扫除了云雾。

自然神话学派在19世纪曾经引发巨大争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它引发了人们对神话的探索兴趣。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多尔森(Richard Dorson)在《太阳神话学的湮没》一文中说:“作为19世纪理性主义发展的一部分,太阳神话学有着很光荣的地位。它的专心致志的努力,为民俗学领域的新发展贡献了酵素,并且引起了许多传统叙事文学的读者与研究者的注意。”A.斯麦斯·帕尔默也在为《比较神话学》一书所写的导言中充分肯定了该书的功绩,说这部“造诣高深”、“论证严谨”、“划时代,,的‘‘首创性的论著”,‘‘开拓了当时无人问津的领域的新途径:从它撒下谷种的土地上,已经出现一大批茁壮的论述神话学和宗教史的著作”。第二,自然神话学派发扬了寓意说“神话的基础在于自然现象”的观点,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为理解和阐释神话提供了新的富于解释力的途径。例如,用多尔森的话说,比较神话学一个最主要的成功,是提出了特尤斯一宙斯的等式,它使希腊的至上神与吠陀的诸神相关联。特尤斯是吠陀中的天空之神,这样一来希腊神话中克洛诺斯和宙斯父子相残的可怕秘密便得以揭开——以往“几乎没有哪一种理论能为青年一代解开希腊神话的奥妙!但是现在我们清楚地看到:乌刺诺斯与该亚结婚,表现了天空与大地的结合;克洛诺斯对父亲的同类相残,意味着天空被乌云吞没以及后来乌云的消散;宙斯的行为代表天与地的最后分离,以及人类历史的开始”。第三,在一些共同体的神话中,自然现象的确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心理学家奥弗指出,在世界各地的创世神话中,最常出现的两个主题就是太阳和水,这显然与早期人类的自然生活状况有关——太阳和水是早期人类生活中与人生死攸关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帕尔默在考察了巴比伦、埃及、西亚以及美洲等地不少民族的诗歌、神话和信仰之后,支持缪勒的太阳神话说的合理性:“太阳在眼睛可以看到、思维可以理解、内心可以感受其巨大影响的所有各民族的神话里,以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扮演着引人注目的角色。”因此,从自然现象来阐释神话的本源,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正因为如此,在自然神话学派湮没不久,从20世纪初直至20世纪后半叶,又先后出现了新自然神话学派、泛巴比伦主义与新泛巴比伦主义,都一再重申自然天体与神话的密切关系。

但是,自然神话学派自出现以来,便遭遇不断的反对和嘲讽,特别是人类学派的一位代表人物安德鲁·兰(Adrew Lang,1844—1912)对以麦克斯·缪勒为代表的自然神话学派进行了激烈而持久的批评。松村武雄曾经将兰的批评意见归纳为四点,这些批评至今看来依然不失中肯:

1.自然神话学派所采用的神话解释方法,是对神话中出现的神名进行语言学的比较研究。为了使这种方法产生确实的效果,需要以其音韵对应规律已经确立为前提。·可是在19世纪后半叶,还不完全具备这一点。

2.自然神话学派在解释神话时,完全依赖语言学上的证明,错误地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文化证据。

3.一元论地看待神话的主题,认为神话就是自然现象的反映,无视人文神话的存在。而且,从许多自然现象中只抽取一种特定的现象(如太阳),并把它看做贯穿一切神话的主题,显然有些偏颇。

4.把神话视为固定不变的东西,无视神的名称所指明的事物在许多情况下不一定成为神话叙述的对象的事实,而直接从神的名字推断神话的意义。

说到对自然神话学派进行过激烈的批评,并直接促使太阳神话说湮没的安德鲁·兰,就必须谈谈神话学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人类学派。

第三节神话与文化遗留物——人类学派

作为一门学问,人类学产生于西方,它建立于近代科学观念的基础上,期待在人类的自然特性和文化创造两个方面客观地认识人,避免神创论的影响,实证地讨论人的由来与现状。一般说来,人类学包括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等分支学科。人类学的原初观念大致是在15世纪以后逐步孕育的,与西方探索世界、对外扩张的历史密不可分,直到19世纪中叶,欧洲仍继续着探索世界的努力。随着欧洲的世界性扩张,一大批商人、探险家、传教士、学者有机会看到人类的种族与文化差异的面貌,这催发了当时的人类学家对于人类差异的研究。而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种种研究提供了最为方便而有效的方法,近代人类学领域里的“进化论学派”由此诞生。

在神话研究领域,由于进化论学派出现较早,其神话理论比较完整,在它风靡欧洲之时,人类学其他派别的神话理论尚未盛行,所以又被称为“人类学派”,以区别于19世纪较早出现的神话学派、语言学派等。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安德鲁·兰和弗雷泽等。弗雷泽的观点我们将在下一节讲,这里先介绍一下泰勒和兰的理论。、泰勒是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代表,曾任英国人类学会会长、牛津大学第一任人类学教授。他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对原始民族的诸多文化现象以及人类的文化发展进程作了考察和分析。他在名著《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1871)中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万物有灵观(Animism)和遗留物说(Theory of Survivals)。

泰勒认为,人类社会漫长历史的主要发展倾向,是从蒙昧状态向文明状态的过渡,文化的发展是“依据蒙昧状态、野蛮时期和文明时期的阶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运动”,“高级文化就是从人类的初级文化逐渐发展或传播起来的”。根据泰勒的研究,处于低级文化阶段的人,在思考人的生与死的差别、清醒与睡眠的状况、健康与疾病的原因、梦中的所见等问题的过程中,推导出灵魂的存在,进一步又推导出灵魂能够离开肉体,进入其他物体体内,支配并影响它们。泰勒发现,万物有灵观包括两大信条,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一,相信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灭后,仍然能够继续存在。第二,相信各种神柢可以升格,进入威力强大的诸神行列。神祗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这种信仰自然会发展成为对它们的崇拜。据此,泰勒提出了万物有灵观的宗教起源论,他认为:“万物有灵观既构成了蒙昧人的哲学基础,同样也构成了文明民族的哲学基础。”

为了把握文化现象之间的历史联系,泰勒提出了“遗留物”的学说,作为解开文化现象演进之谜的一把钥匙。他认为,旧有的文化现象如某些工具、设备、艺术形式、仪式、风俗、观念等,由于习惯的力量,会从一个初级文化阶段转移到另一个较晚的阶段,它们是初级文化阶段的生动的见证或活的文献,是新文化从旧文化演化出来的例证。这种现存的旧有文化现象便是“文化遗留物”(Survival in Culture)。通过它,人们可以追溯旧有的文化结构,并由此追溯人类文化的整个发展史。

泰勒对神话也给予极大的关注,不过,他的兴趣不在于神话的本体研究,而更多是把神话当做认识人类思想的历史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他说:“在现代文明的氛围中,民族学家最终会发现,研究古代神话的价值,不在于神话本身的内容,而在于其样式,或者说,主

要在于为其形成时代的思想提供文物鉴定似的证据”,“我的目的是比较人类各民族神话发展的一些最重要阶段,尤其是要决定蒙昧部落的神话与文明民族的神话之间的一般关系”,以此重建人类思想的演进历史。

为此,泰勒强调研究“蒙昧民族”神话的重要性。他认为,现存蒙昧民族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代表,作为原始文化最接近现代的代表者,这些民族可以帮助学者们在文明时期追溯人类最初的神话概念。为此,泰勒强调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世界各地、从古代和现代各民族中找到类似的资料,整理排列成比较群,然后探究其中的根本思想和演变过程。泰勒的许多观点,经过英国人类学家、民俗学家安德鲁·兰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在神话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兰在《现代神话学》(Modern Mythology,1897)一书中介绍:他在牛津大学读书时曾读过缪勒有关神话学的著作,不能使他信服;毕业以后,他读到一些原始民族的神话,更坚定了他对缪勒理论的怀疑,促使他作出与此相反的假设。与缪勒长达10多年的论战中,他在给太阳神话学派及语言疾病说以致命打击的同时,也不断阐明人类学派的观点,成为人类学派的集大成者。

兰在神话学方面的著述颇多,写有《习俗与神话》(Custom and Myth,1884)、《神话、仪式与宗教》(Myth,Ritual and Religion,1887)、《现代神话学》等书。他从人类学派的立场出发,对以麦克斯·缪勒为代表的自然神话学派进行了激烈批判。在《现代神话学·导言》中,他明确指出人类学派与自然神话学派的不同:“根本问题在于:语言——特别是在‘疾病’状态中的语言——是全世界神话的主要来源,或者神话作为一个整体,并非起源于语言,而是一个古老阶段的人类思想的遗留物——而文明人已经逐步把他们自己从那个阶段中解放了出来。”缪勒持前一种观点,人类学派则持后一论断。在该导言中,他明确阐明了人类学派看待神话的基本观点:

我们的体系只不过是进化论的一个方面,或者说,只不过是进化论在神话学领域的运用。……神话学中的人类学派也采用相同的办法。在文明宗教和神话中,我们能找到残存的遗留物,僵化的仪式和教义,与所处环境的道德、哲学以及希腊和印度的科学绝不相容的观念。在低级的,甚至食人部落的教义和仪式中,我们也能找出类似的、与文明如此不协调的事物;但是,在那里,这些教义和仪式并不是与人们的知识和文化环境不相容的。在那里,它们就像燧石矛和抢婚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认为,希腊人和印度人中间那些难以理解的、不协调的宗教和神话信仰以及仪式,都是从它们那个曾是自然而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其中的时代,即野蛮时代就一直存留下来的。这就是我们的基本观点。

和同时代的许多人(包括缪勒)一样,兰对神话中存在的那些看似野蛮与非理性的质素,感到惶惑不解,但他从人类学派的立场出发,把这些视为原始人生活与思想的文化遗留物,并与不断丰富起来的有关野蛮民族与农民传统的大量同类资料作比较,以此来重构人类生活与文化的早期阶段。例如,他认为神话和动物故事中不断出现的人兽变形情节,正是一种遗俗,在现代野蛮民族中也有类似的以为凡物都有精灵乃至奉为图腾而崇拜的情形,这是因为在原始文化阶段人们具有万物有灵的观念。与自然神话学派从自然现象追溯古希腊克洛诺斯神话的本源不同,在兰看来,克洛诺斯吞下自己的每一个孩子的神话,充满了食人的野蛮与不合理因素,其实这是人类发展史上同类相食阶段的产物——在现代野蛮民族如澳洲土人、南非布西曼人、红印第安人等部落中,类似的活神话正在开演。

人类学派在19世纪后半叶的欧洲具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原因是由于进化论在当时的诸多思想和文化领域居于支配地位,许多富有活力而多产的学者,都坚持进化论的解释;另一个原因是兰和缪勒的长期激烈论争,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据说,“在1856年至1900年间,所有的人都关注着太阳神话学家与‘原始的’民俗学家战斗的进展。新的材料一出现,就被热切地浏览,并很快被论争双方引入各自的辩证法中。……它吸引了每一个有文化、有理性

的公民,使他们对人类的早期思想,表现出狂热的兴趣”。20世纪初,人类学派的理论和方法被介绍到中国,为一些向往新思潮的进步知识分子接受,由此对中国的神话学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五四前后,茅盾、鲁迅、周作人、钟敬文、郑振铎、赵景深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人类学派的理论,同时又对之加以改造,以探讨中国神话和世界神话诸问题。神话学家马昌仪认为:“不妨说,中国近代神话学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处在人类学派神话学的影响之下了。”

钟敬文在走上民间文艺学道路不久,就接触到人类学学派理论,并运用这派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神话和故事,成为当时“这大潮流中的一朵浪花”。据他自己回忆:“我年青时在踏上民俗学园地不久,所接触到的这门学科的理论,就是英国的人类学派,如安德留·朗的神话学,哈特兰德的民间故事学等。不仅一般的接触而已,所受影响也是比较深的。从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我陆续写作了好些关于民间文学及民俗事象的随笔、论文。在那里,往往或明或暗地呈现着人类学派理论的影响。例如,1932年发表的论文《中国的天鹅处女型故事》中的第10节,对于变形、禁忌、动物或神仙的帮助、仙境的淹留、季子的胜利、仙女的人间居留等故事要素的指出和论证等,就是例子。此外,从那稍后所作的《中国神话之文化史的价值》、《中国民谣机能试论》等文章里,也多少可以看出那种理论影响的存在。”

在写于1936年的《槃神话的考察》一文中,钟敬文开篇便明确指出粲瓠神话的文化史价值,显示出浓厚的人类学派的影响:“在这个神话中,我们可以窥见原始人生活、习惯及思想的一斑。如果把从古到今世界上各民族的同类神话搜集起来,进行精密的整理和研究,这对于阐明人类幼年期的文化史,无疑将会有所帮助。”②该文随后征引了大量中国古代及现代对于该神话的文献和口头的记述,以及在澳洲、亚洲以及美洲等地的土著人中流传的把动物或植物当做亲人而加以崇拜和祭祀的图腾信仰现象,以证明常常被视做“怪诞”的檠瓠神话,其实是我国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在其氏族时代产生的关于自己图腾祖先的一种传述。

人类学派对于钟敬文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他20世纪90年代所写的《洪水后兄妹再殖人类神话》中,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派学说生存的痕迹。

直到今天,运用“取今以证古”的方法,即通过对现存所谓“原始”民族(部落)的神话、信仰及风俗的搜集和考察,去了解并恢复古代神话的面貌,力图由此探寻并重建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历史的做法,在神话研究领域也并不鲜见。

总体来看,人类学派的主要长处在于:第一,肯定了神话与原始人的生活及思想的关系,把神话研究的范围从以往神话学派关注的印欧民族扩展到全世界,从文明人扩展到未开化的野蛮人;第二,开辟了对世界范围内的同类神话进行比较研究的崭新道路,直到今天,比较神话学(Compar—ative Mythology)依然是神话学中重要而成就斐然的一支;第三,他们不将神话的本源归结为语言的疾病和自然现象,而是用人类历史上的思想、信仰和习俗作为解释神话的根据,这无疑更能切近神话的本质。迄今,从文化史的视角探究神话产生的文化历史背景与其中可能蕴涵的制度与观念,依然是洞悉神话本质的途径之一。

不过人类学派也有明显的局限。

第一,它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而进化论包含着一种西方中心的普遍主义思想。19世纪的进化论者往往简单地把英、法、德的穷苦农民与欧洲以外的其他民族等同看待,视他们为低级的、蒙昧的、野蛮的古老文化,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将这些文化排列组合成一定的时间顺序。这样一来,他们的著述对“他者”的论述以及对人类历史的重构,就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等级主义的烙印。

第二,只强调利用所谓蒙昧民族的神话来解释存在于文明民族中的类似“文化遗留物”,而忽略了神话对于那些蒙昧民族的社会和文化究竟具有什么功能。

三,遗留物的学说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曾经尖锐地指出:

遗俗的概念是包涵有“文化的安排可以在失去了功能之后继续生存”的意义。一切人类学者所不能了解的事物都可以归入“遗俗”中,作为他们猜度幻想的出发点。我们若对于一文化认识愈深,可称作遗俗的为数也愈少。除非全部人类学是可以建筑在“认识不够”的基础之上,任何进化论的探究之前,必须先有一番功能的分析。

的确,文化的发展、演进是相当复杂的。许多文化事象,如女娲的神话及信仰、放风筝、演傩戏等,其产生之初也许都具有浓厚的信仰和巫术的目的,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初的功能或多或少都发生了改变,不过并未成为毫无意义、僵死无用的遗俗,而是根据人们的不同需要与趣味,不断发生着适时、适势的变迁,其内容、形式、功能甚至本质都发生了改变,它们借此获得了进一步存在与延续的生机,并在新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中扮演着新的角色。所以,用“遗留物”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文化,就未免有些迂阔而不得要领了。

要点及思考题:

1.什么是欧赫美尔主义?

2.你认为将神话的产生归因于“语言的疾病”是合理的吗?为什么?

3.人类学派阐释神话时的主要理论主张是什么?什么是文化遗留物?

4.试以钟敬文为例,谈谈人类学派对中国神话学的影响。

关于神话

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的创作与远古时代人民争取生存、向自然力抗争的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往往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

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像出来的。 神话中有远古人民种种幼稚的思索和追求,多方面地反映了原始人的宇宙观。其中往往寓含着原始科学、原始哲学、原始宗教的因素。相信有超自然的主宰,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和神灵的存在等种种原始观念和意识,以及图腾崇拜、巫术信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组成远古人民世界观的因素。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乃至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都被赋予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神话中的奇禽奇兽、怪神怪物以及氏族神、部落神、雷神、雨神等夸张与想像的形态,都不能和这些观念分开。神话中对于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某些因素联系的认识与想像,是作为处于神话时代的人们意识形态的种种表现而存在下来的。 古代神话传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所表现出来的奇妙的想像力、瑰丽的色彩、奔放的情感,对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以及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后世的小说也导源于神话传说。像魏晋志怪小说、

神话研究综述(一)

神话研究综述(一) 我国神话学在长期持续拓进的基础上,1996、1997两年来的研究越发展示出其内在的思维张力。不仅以“世界眼光”做“中国学问”的看法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人们的观念、视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研究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进展有序,而且学者们勇于多方面探索,不断补充、调整、更新现行的研究方法,尤其是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推广运用,更加拓展了神话学的探索空间,更加强调了动态地研究神话,从而使神话研究充满了新的活力。而现实生活中大量新资料的发现,更促使学者们思索神话研究的现代性转型问题,强烈的现代意识和现实感构成了当今神话学者的研究特色。总之,1996、1997两年的神话研究于稳健发展的同时,在某些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相继出现的几部极有学术品格的专着和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充分显示出了两年来的学术成果。 一、几部富有开拓意义的学术著作和论集 1.在庆祝袁珂先生八十诞辰暨神话研究五十周年之际,四川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袁珂着的《袁珂神话论集》(1996.9),它不仅是一部“与前不同,面目一新”的论集,而且与1982年出版的袁珂《神话论文集》衔接,能比较全面地反映50年来袁珂对神话理论的研究成果。 《袁珂神话论集》共收有论文48篇,分为4个单元。他的诸多的成果都集中地反映在这本论集中了,而其中最核心的,则是他的广义神话理论。第二单元的17篇文章专门讨论广义神话的涵义,中国神话学发展的途径和研究的范围,以及作为广义神话内容的仙话、神话小说、民间传说等问题,而所收其他的各种序言和杂论等也始终贯穿着他的广义神话的观点。袁珂提出研究神话,特别是中国神话,必须走“广义”的道路。他认为狭义的神话,专指上古神话,确实是兴起自原始社会,直到封建社会初期就逐渐衰竭了,但广义的神话却是生生未已,每个朝代,每个时期,天南地北,都有新的神话产生,所以广义神话是扩展后的神话。广义神话包括了狭义神话,却并不否定狭义神话,狭义神话仍然是学者们研究的核心与基础。而广义神话的概念使中国神话研究领域呈开放的局面,能够荟萃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神话,融会具有神话因素的仙话、传说、故事等于一炉。这就扩大了神话研究的视野,使神话从先前狭小的圈子里解放出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广义神话论”的提出,曾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早在80年代学者们就对此展开过激烈的讨论,今天这场讨论仍在继续,然而从这几年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已有许多学者接受了这一观点,运用这一理论发掘和研究原始社会以后的神话论着逐年增多。袁珂“广义神话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在中国神话研究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2.冷德熙的《超越神话——纬书政治神话研究》〔1〕是一部很独特的著作。他从神话学的角度研究纬书,或者说从纬书发掘出一个神话体系,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冷德熙的研究可以说走的是广义神话的路子。他认为,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神话本身并未消失,它不但可能仍然以原始神话的形式存在于宗教、文学、民俗等文化之中,而且还可能以再生的形式在阶级社会中执行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这种神话形式我们称为“文明神话”,如“政治神话”、“种族神话”、“现代商业神话”等等。冷德熙在这本书中明确地提出“政治神话”的概念,并通过对纬书的研究使这个概念得以成立,这是他的一大成绩。 “政治神话”的提出,与中国神话独特的发展道路有关。中国神话常把“历史神话化”,又把“神话历史化”。“纬书神话”表现了两个方面的特点,而这两方面又或多或少与政治目的相联系,而成为“政治神话”。作者分析说,纬书政治神话的产生决非偶然,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诸形态发生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和规律性,它是汉代社会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它虽是为着政治目的被创造出来的,但它是以神话的形式被创造出来的,因此,它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的范畴。 作者提出纬书政治神话又以体系神话的形式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中自《山海经》诸神系统和春秋战国历史神话系统以来的又一个神话系统,每一个神话次系统都是一个特殊的神话系列,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 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 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 的灵魂安静。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虽然在欧美奇幻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神 话传奇中,它们却以尊贵无比的四圣兽身份出现。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 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

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 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奇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 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 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许多以 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相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 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因 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而朱雀却是 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在日本的漫画和游戏里,朱雀都是作为强力呼唤兽或者妖兽出现的,比如漫画《幽游白书》和依据漫画改编的同名游戏。 玄武,也叫“真武”,俗称“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 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 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以前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 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 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称北冥,听到这个名字估计许 多读者又联想起北冥归海,还有金庸老先生笔下人物逍遥子的《北冥 归海》。 【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的山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可是 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终年四季如春, 是一片富足漂亮的乐土。

论述类文本《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 ①科学确实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不过还好科学家们忙着做实验,报纸杂志上写文章的主要还是人文学者。人文学者说,科学只是科学家们建构起来的,未必基于客观真实,而是通过自己的抽象概括甚至想象形成观念、认识,他们以这种“建构主义”来批评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一些极端的人文学者甚至主张:科学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就像另一个神话故事。 ②这种局面惹恼了纽约州立大学的一个物理学家索卡尔,他写了《超越界限:走向超形式的解释学》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他介绍了不少现代科学结论,然后把这些科学结论驴唇不对马嘴地用来支持某些人文学者的主张。他把这篇长文寄给一家最权威的人文杂志——《社会文本》。不久,这篇文章登了出来,然而一个月后索卡尔在另外一个杂志上发了另一篇文章,说他在《社会文本》发表的是一篇“诈文”,里面引用的所谓科学成果在科学界是些人所共知的东西,而这些成果根本无法支持那些人文学者的结论,其中的推导完全是荒谬的,有科学常识和素养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好几个月里,建构主义人文学者目瞪口呆。他们中了索卡尔的套,怎么办呢?一些大牌人文教授只能反击说你索卡尔这样做是不对的,不严肃,缺德。 ③在我看来,建构主义人文学者回应索卡尔时曲为辩解,不肯检讨自己这边出了什么毛病,是自己不严肃,是浪费了一次反思的机会,比如他们认为科学的价值和希腊神话、几内亚传说相似,仿佛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逃脱科学主义的罗网了。另外,人文学者反对科学,很多时候并不在意说服别人放弃科学的观点,他们的立场很大程度上是防御性的,他们的目标是保护人文生活的领地不落入科学的霸权而已。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这样迎战科学主义未免轻率,几乎可说放弃了思想者应有的智性责任,丝毫没有触及科学的本质,因此也根本算不上对科学主义的迎战。 ④科学认知对我们的道德诉求和艺术理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我们无法因此拒绝科学。科学提供了从大爆炸开始一直到我们周围世界的一幅严整画面,这样一个画面是神话以及常识、传统哲学完全无法提供的。 ⑤科学不仅提供对世界的系统的理性解释,而且它通过可测量可重复的数据、对事件的预言以及技术性生产,证明了它的真理性。甚至科学的破坏力量,很多也是通过科学才知道的,比如臭氧层出现空洞就是一例。 ⑥总的说来,科学显然不是和神话并列的一种意识形态。按照我们今天一般对真理的理解,而不只是按照科学主义对真理的理解,科学是真理而神话不是真理。人文研究者据创世神话推算出世界是在公元前几千年创造出来的,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错的: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地球的年龄大约是45亿年。 ⑦两类学者对地球的准确年龄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这不同看法已经不同于关于某个神话的真实性的争论:科学体系有办法修改自己,从而提供更正确的结论,而对于神话来说,不存在更正确的东西。 ⑧若说科学是另外一种神话,那它和我们本来一般意义上的神话大不一样,不一样到了把它叫作神话对我们理解相关问题毫无益处且只会造成混乱。 (有删改)4.第①段中的“建构”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第②段叙述的索卡尔事件在文中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证明人文学者在科学面前的无知和不堪一击。 B.以一个实例来显示人文学者对待科学的错误态度。

究竟什么创造了神话艺能by韩饭

20,19,18 这是神话出道时各自的年龄。20岁的神话真是非常青涩啊。穿着现在看来很滑稽的衣服,还有过分垂下的刘海。拿着麦克风说话的时候,保持着高音调的状态。 出道3个月后第一次参加了综艺节目:《好奇心天国》。作为试验者,待遇却不及作为试验物品的杯子,说了几次‘哇~’之后,便从摄像机镜头里消失了。 但是,这个充满霸气的组合的成长势头却是惊人的。出道2年后的《神话创造2000》,出道3年后的《神话的X-File》等,不但出演了以组合名字命名的节目,还书写了无数综艺历史,成为了偶像综艺的最强者。 而且,在如今的2012年,时隔4年回归后出演的每个节目都有着2到3周的播出分量和爆炸性反应的同时,炫耀着自身的内功并作为永远的现役活动着。神话出演的综艺节目有意思这件事在很久以前就被除了歌迷以外的一般人所熟知和接受。 没有存在感的《好奇心天国》中的试验歌手神话,和‘具有品质保证的艺能之神’神话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在漫长的14年时间里神话填补了什么,究竟神话的综艺为什么有趣,神话有着怎样与众不同之处,神话的‘艺能定式’是如何造就的,一起来寻找吧。 1. 成员各自既定形象产生的趣味 神话的一大优点是,能够抓准作为艺人的角色。Eric和金烔完是演员,李玟雨是Dance歌手,Junj in擅长运动出身于《无限挑战》,Andy参演过《我们结婚了》,申彗则是抒情歌手。年长的观众也多少知道一些这个叫作神话的Dance组合。 能够被年长观众层所熟知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首先,了解那个人是干什么的,职业是什么,这对于理解综艺节目是很有帮助的。了解了他们的形象之后,自然就能和那些笑点联系起来。 那些不太看综艺节目的观众如果大概知道每个成员的特性、过往综艺的活跃点等事项的话,便能更有趣的观看神话的综艺节目。这种基本形象成为了综艺节目里字幕插入、话题选取和构成的出色素材。所以这也是神话出演的节目通常都有丰富谈资的原因。 2. 紧密相连的成员关系,团队协作 这样构成的个性角色在成员之间显得更耀眼。 比如,金烔完在综艺节目里特有的冷场搞笑。客观来说,如果只有金烔完一人的话,不会显得这么有意思。但是,面对金烔完的搞笑,成员们表现出嫌弃的样子+觉得可怜而勉强给予回应的样子+偶尔做出更囧囧有神行为的样子,将冷场搞笑有机转化成了笑点。 还有,最近申彗星在《神话放送》中展现了放下自我的艺能。申彗星如果不是在神话节目中,而是在其他节目上这么做的话,肯定会变得凄凉且有与艺能格格不入的危险性。但是,成员们边看着申

第一讲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文化寓意笔记

第一讲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文化寓意 一、中国古代的分期 1. 通识版:远上中近、近现当 远古:170 万年前一到前公元前2070 年夏朝建立 上古:夏商周秦汉 中古:魏晋南北朝隋唐 东汉灭亡, 三国(220年-280年)主要有曹魏、蜀汉及孙吴三个政权。 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曹魏(司马昭时期)灭蜀汉建西晋,西晋灭孙吴,西晋统一。【公元1年是耶稣诞辰年】西晋后期五胡十六国,东晋南迁后混乱。 南北朝(420年—589年)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因为南北两势长时间对立,所以称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隐士,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致使一时间隐士数量空前增长,这时的隐士不再是隐居山林自娱自乐了,更多的是看破世事无奈后的悲凉,近古:宋元明清——鸦片战争 近现当:近代:184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就是通常说的“两半社会” 现代:1949年之后 当代:文学界说是五四运动之后,史学界说是1949年之后(即和现代同义) 2、专业版:三古七段,现当 上中近:夏商周秦汉,现当 上古(两段):夏商周秦汉——基础,文字,士大夫 特点: 中国文学打基础的时候,淳朴时期,文学婴孩时期。文字:方块字,由靠语言到靠文字,士大夫:周天子到诸侯到三公九卿(肉)到士大夫(孔子孟子是士大夫,标配是鱼。鱼,鱼我所欲也。庶民标配是蔬菜)这时期文学主要由士大夫创作。例如《国风》虽然采自民间,但是编著者还是士大夫。 分为两段: (1)第一段,先秦:特点——个体“屈原"、诗乐舞(不分)、巫史(不分离)史重人事,巫事鬼神 第一个特点,群体转为个体,代表人物:屈原。 第二个特点,诗和音乐舞蹈不分家,关雎,诗歌唱+音乐演奏+舞蹈=婚礼进行曲。巫史:黄河以北,掌管文化的官员。 第三个特点,巫史(不分离)史重人事,巫事鬼神。巫:黄河以南,南方奔放浪漫,鬼神主要靠想象力;史:北方朴实现实,记录人的事情现实的事情。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 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1、含义及表现: 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 (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 (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 (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 (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学并立即参与创作。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 3、民间口头创作和书面文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交融。 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变异性的形成: (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因为民间

20世纪神话研究综述_上_

第29卷第1期2003年1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 Xuzhou Normal Uni.(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9,No.1Jan.,2003 [收稿日期]2002207215 [作者简介]黄震云(1957— ),男,江苏灌南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20世纪神话研究综述(上) 黄震云,杨胜朋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关键词] 神话学;20世纪研究;综述 [摘 要] 20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以“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文革”结束为分界点,经历了萌芽、建 构、低迷、繁荣四个阶段。资料搜集由1920-1930年代的“整理国故”逐渐转向田间作业。建国后,形成搜集民间神话的高潮;在翻译介绍西方理论‘资料方面,也经历了从建国前简单的混合介绍到“文革”结束后分门别类的全面展开。中国神话学研究从理论到个体形象,从美学特征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神话史学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港台神话研究1950年代突起,有“乾嘉”遗风,成绩斐然;国外的神话研究以日本、苏联为代表,各自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其他各国的研究者在传播中国神话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图分类号] B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6425(2003)0120022206 一、神话学研究的历史进程 (一)1900年至1919年的神话学研究 “五四”运动前的中国神话学研究处于萌芽状态。研究者大多经历晚清王朝与辛亥革命,怀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关注西方文明成果。按其思想激进程度可分为改良派和革命派,前者有蒋观云、夏曾佑、王国维、梁启超等;后者以鲁迅、章太炎、刘师培等为代表。 改良派源于“康梁变法”,倡导文学的启蒙作用。蒋观云于1903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指出:“一国之神话与一国之历史,皆于人心上有莫大的影响”,“神话、历史者,能造成一国之人才”。将神话研究与启迪民智的历史使命相结合。这是我国第一篇神话论文,标志着我国现代神话学的开始。与蒋观云并称“诗界三杰”的夏曾佑则从史学的角度首次提出“由开辟至周初,为传疑期,因此期之事,并无信史,均从群经、诸子中见之,往往寓言、事实两不可分,读者各 信其所习惯而已。”(《中国历史教科书》1905)指出:“中国自黄帝以上,伏羲、女娲、神农诸帝,其人之形貌、事业、年寿,皆在半人半神之间,皆神话 也。”[1](P5、11) 并首次将进化论观点应用于神话研 究,探寻神话人物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经济条件。王国维是一代宗师,在哲学、文学、史学、考古学等方面成就卓著,也是楚辞专家。他的《屈子文学之精神》比较细致地探索了南北方文学风格的不同及其对屈原文学精神形成的作用;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观堂集林》卷9)、《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上下)(《观堂集林》卷5)、《说 商颂》(《观堂集林》卷2),则从古文字学等角度涉 及了神话学研究。 鲁迅、章太炎、刘师培等革命派对古典文化的精通使他们不可能忽略中国神话的存在。同时他们大多留过学,善于吸收西方先进的方法理论,因此,他们对中国神话的见解,深刻、独到,发前人之所未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中鲁迅于中国神话研究有开创性的贡献,早在1908年发表的《破恶声论》中就深刻地解释了神话的由来、性质及我们对它应该采取的态度。对于前者,他说:“夫神话之作,本于古民,睹天地之奇觚,则逞神思而施以人化,想到古异,亻叔诡可观。”对于后者,他 说:“虽信之(神话)失当,而嘲之则大惑 也!”[2](P30) 章太炎在《 书》 (1900)中用原始社会和母系制度、图腾主义来解释中国古帝王产生神

新时期以来对《故事新编》中神话创作的研究综述

汉语言文学 专题研究 题目:新时期以来对《故事新编》中神话创作的研究综述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

新时期以来对《故事新编》中神话创作的研究综述 学生姓名:王科人 学号:200963120219 班级:09—02 所在院(系): 文法学院 指导教师:曾小月 完成日期: 2011年11月6

新时期以来对《故事新编》中神话创作的研究综述 摘要 《故事新编》是鲁迅一部独特的小说集,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神话创作在《故事新编》中占据了大半的篇幅,其独特的创作方法和复杂的思想内涵也一直成为后世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在本文中,笔者就《故事新编》中的神话创作开掘入手,简单归纳和总结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至今)研究者对《故事新编》中神话创作的研究成果,从中找寻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拓展新的空间。 关键词:新时期;鲁迅;故事新编;神话 本文将新时期作为研究《故事新编》的时段,是有一定意义的。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随着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文化随之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新时期里。在这个时期,文学得以焕发青春,思想得以自由游弋。于是,一大批有见地有水平的著作和论文纷纷涌现,这给《故事新编》中的神话研究带来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研究者对于《故事新编》中的神话创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由此,本文主要选取新时期以来作为研究的时间段。 一、有关《故事新编》 (一)作品简介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其中用神话素材进行再创作的作品有《补天》、《奔月》、《理水》、《铸剑》这四篇文章。这些作品的语言秉承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幽默风趣,婉而多

神话传说的现实意义

外国文学结课论文 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现实意义 姓名∶王辉 专业∶哲学 队别∶学员六队 学号:3102008014 年级∶ 2008级 评阅人∶ 古希腊神话传说的现实意义 神话是指原始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它表达的是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的愿望。马克思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人类文明的根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神话传说是现实文化的基础。“神学家探索《旧约》中的神话因素,人类学家研究神话中包含的文化模式,宗教史专家着力于神话在宗教体系和仪式中的规则,民俗学家关注不同地域文化中各种神话类型的分布状况,心理学家将神话理解为人类困境或冲动的奇异反映”(摘自《西方神话学读本》)。神话传说是原始时代原始人类创作的最早的关于天神、鬼怪的文学故事,是人类文明的最早的表现形式,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开端。物质决定意识,所以神话传说也是人类通过与自然界斗争而产生的对自然界的最早的认识,是人类文明的种子,孕育着今后的文明。 神话传说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况。黑格尔说:“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地理环境状况影响着民族的

形成,从而影响着各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从而影响各民族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各具特色的神话传说和文化内涵。地中海的古希腊文化孕育了西方的文化,面对浩瀚的海洋,原始的希腊人首先产生的是那种崇拜大海的自由的情怀,追求现实的生活,同时大海的变幻莫测,使希腊人富有一种冒险好斗的精神,而海洋便利的交通和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使希腊人倾向于经商,商业随之出现繁荣。因此,古希腊神话中那些神不仅具有人的形象,而且也跟人一样,个性鲜明,感情丰富,他们跟人一样,有的专横残暴,有的任性忌妒。他们同样具有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他们也恋爱,甚至还争风吃醋。他们像人 间社会一样,也有严密的组织,也搞政变,争夺权利。正如高尔基所说:“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并非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一种幻想的东西,而是持有某种劳动工具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们的师傅和同行”。而东方中国的神话中神的形象则是完美道德的化身,神仙没有七情六欲,是完美的,是等级森严的。所以反观现在仅存的各种神话传说,就可以探知当时我们祖先的生存状况、思维方式和心理状况。现在世界上各民族的生存状况,反过来也是其祖先的侧面描写。 神话传说是祖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最求。有什么理想追求,社会就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祖先的幻想和想象正是现实社会发展的一个蓝图和图纸。远古时代的古希腊以商业为主要的生存手段,他们向往金钱,所以才有了现实社会西方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重视彼此之间的金钱利益关系,而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好关系,社会中缺少关爱,空气中充斥着冷漠和鄙视。所以要深刻理解现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必须首先要了解这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了解这个民族成长的童年时代,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各种现象的根源。 神话传说是原始人类当时生存状况的反映,是人类成长进步的童年。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很简单,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制造工具、搏击野兽、征服自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祖先们无法认识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现象,无法了解生存的意义,在自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所以就通过想象和幻想来解决各种自然现象,记录这种想象、幻想的方式就是通过神话传说。在神话传说中,有很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五篇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五篇 面筋故事大多数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多采用象征形式,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民间故事1从前有对老夫妇,在路边开了一片客店。一位住店的小商人,想要进山朝佛,便把手头的一袋青稞,寄存在老夫妇那里;商人还有三个金币,他怕带在身上会丢失,也装在青稞袋子当中。过了些日子,老头儿说:“唉,咱们该做青稞酒了?”老太婆说:“对不起,青稞已经用完了。”“不是那个小商人还寄存了一袋吗?等他回来时还他好了。”老头儿馋得没有办法,想出了这个主意。老太婆把青稞倒进“嘎倒””里,准备做酒。突然,叮铃当啷,从青稞里滚出三个黄澄澄的金币。老俩口眼睛都看花了。老头儿说:“快!快!快把金币藏起来,把青稞装进袋子,在原地方放好!”“要是小商人闹起来,那该怎么办?”老太婆有点怕事。“笨蛋!”老头儿骂道:“只要我们俩不认帐,连魔鬼也没有办法。”过了些日子,小商人回来了,在青稞里找不到三个金币,便去问老俩口。老俩口说;“你的青稞放在墙角上,咱们别说没动过,连看也没看过一眼,不知道什么金币银币!”小商人没有办法,把这桩案子告到“称康”。在法官面前,小商人说老俩口偷了他的金币,老俩口说他污赖好人,还说:“在我们店里住过的人成千上万,头一回遇到象你这样不讲理的客商!”法官说:“你们这样争来争去,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让你们都受一点惩罚算了。”说完,从里边推出两口大木箱,叫小商人背一口,沿着村庄从左至右绕一圈;又叫老头儿背一口,从右至左绕一圈。老头儿背着箱子,累得吭哧吭哧,只好放下来歇一歇,说:“唉,这箱子把我的骨头都快压断了!老太婆,你来替我背背吧!”老太婆说:“住嘴!都是你说拿了金币,连魔鬼都不知道,才弄得这个下场!”再说小商人背着箱子走了一段路,也累得满头大汗。一边走,一边叹气说:“唉!我信任这两个店主,才把金币放在青稞里,没想到他们竟是这么昧良心的人!”老俩口和小商人背着箱子,一前一后都回到“称康”。法官当着他们的面,当场打开箱子,从箱子里走出两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小伙子把在路上听到的话,原原本本讲出来。客店老板没有办法,只好把金币还给了小商人。民间故事2很久很久以前,在大山脚下有座美丽的小山村,住着一些善良淳朴的穷苦人。有一户人家特别穷,家里只有爷俩。父亲年老体衰、久病不愈,一脸蜡黄,咳嗽起来身子抖得像塞子一样,儿子傻柱子人高马大,说傻不傻说奸不奸,二十好几的人智力就像十几岁的孩子。除了吃,啥也不会干。父亲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心想让傻柱子去财主家做工混口饭吃。傻柱子不去,嘴撅的老高。父亲对他说:“傻孩子,财主家的长工干得好的给单吃东家有肉的小灶,工钱加倍。”傻柱子一听有的吃,嘿嘿笑着答应了,嘴里嚷嚷着:“爹!这就去,这就去。”老父亲送他走的时候,忍不住流了几滴浑浊的泪水,几次想喊住他,都强忍住了,这把老骨头就快散架了,这傻孩子跟着他咋活?去闯闯吧!好歹混口饭吃……傻柱子到了财主家,其余的长工见他傻兮兮的,都对他特别照顾,教他怎么种地,怎么打扫院子,怎么修剪花草,傻柱子为了能吃上财主家有肉的小灶,学得极其认真。他更怕自己干少了被人比下去,于是他起早贪黑,别人不干的他干,别人睡了他还在干。长工们见他只知道傻干劝他道:“傻柱子睡觉吧!活是干不完的……”傻柱子一边整理着工具一边嘟囔道:“叫什么叫,不多干点哪能吃上东家有肉的小灶……”财主注意到这个能干的傻小子,夸他小伙子能干是块好料,可他听财主夸他呜呜的哭了起来。财主纳闷的问:“夸你!你哭啥?”“我爹说,在东家做工做好了,能吃上东家有肉的小灶能拿双倍工钱。如今东家只是夸我,却不见有肉的小灶和双倍的工钱,我能不哭吗?”傻柱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道。财主听完愣了,“这谁定的规矩呀?”傻柱子愣头愣脑的说:“我爹说的。”财主不怒反笑,“好吧!我承认你干的很好,从明天开始你就可以吃东家有肉的小灶,拿双倍的工钱。”傻柱子听完兴奋的大叫:“俺爹没骗俺!俺爹没骗俺!”他的大叫,惊动了院子里觅食的一群大白鹅,有一只领头的,伸长脖子,向他的身边扑过来。他后退几步,白鹅一点也不退缩,仍然把长长的脖子伸向前去,长着红黄色的大口,要咬他。他退在墙角,哇哇地叫着,忽然伸出一只手来,抓住了白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问题 江苏理工大学朱云峰章文芳 会计理论是人类在长期的会计实践基础上、经过思维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也就是概念、观点的体系,反过来又用于指导会计实践。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就是在会计实践的基础上如何达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从供的方法;也是为了会计理论研究的精确化,趋于完善对会计特定研究对象具有技术性的具体方法。 我国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还不很深入,虽说我国在建国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会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研究中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这样那样的方法,但对研究方法的专题研究还是不够的。 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理论、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没有国界的,至少西方国家的研究方法应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西方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究其本质主要有三种时间上先后相继,空间上并存的研究方法,这就是: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和实证法。描述性方法通过描述现行实务“是什么”,归纳形成的概念结构。这种方法强调会计实务,认为会计实务是发展会计理论的基础。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所形成的会计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很实用。但“存在不等于合理”,而且对于存在的东西很难说明其道理,由于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因而规范法随之而产生。 规范性方法,主要运用演绎和归纳等逻辑方法,从会计活动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会对应当“是什么”。但要建立一套首尾一致、前后一贯的会计理论却很困难,有可能会造成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局面。同时,运用归纳法时.很难概括或者引出各都可以适用的原则;演绎法一般是以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为其假设或前提,如果假设、前提是虚伪的、错的,那么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是虚伪的、错的。当然归纳与演绎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无论是描述性方法,还是规范性方法形成的会计理论,用于指导会计原则或准则的制定,使会计实务得到规范化都应得到实践的检验。因为这种理论缺乏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论证,找不到充分的依据证实他们的观点,所以他们可能被人们信任也可能不被人们信任。为了克服传统会计理论中主观臆想的缺陷,出现

神话与科学完美结合的星座故事星座演化史画(一)

62太空探索  陈 丹 一 星座演化史画天上的星星就宛如地上的羊群 天上的羊 随年的羊天上的  是随季节而 变化的由此划 分出黄道星座 即今 天伊拉克一带星座的出现大概由以北极星为中心的 拱极区然后扩展到 黄道 形成许多星座 得知方位 根据月亮或太阳的视运动而编制的历法阴历或阳历 出现以后 其中可以看到 现代星座的雏形 Nebuchadnezzar I 时代建造的 土地界标石上 美索不达米亚及周边地图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美索不 达米亚星座通过来往于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传到埃及 和希腊 最下层中 央刻的是天蝎座 再上去是长蛇座 年代约为公元前1100 年 中央部分是一只蝎子和一头狮 子顶部图案代 表金星 一条纵贯顶部和 左侧的蛇是亚当与夏娃故事的主角 万方数据

宇宙画廊 63 深受美索不达米亚和希腊影响的埃及星座 美索不达米亚的星座逐渐流传到邻近 的地方 大约与美索不达米亚相 同时期 每年周期性发生的尼罗河泛滥 古埃及 人为了预先测知泛滥期 编制太阳历 例如天狼星是埃及的星神伊希 斯 在古埃及的星座中又加 入美索不达米亚的星座 埃及丹德拉的星座浮雕的说明图天文学家对这幅星座浮雕进行长期的考证与研究 指明埃及星座与美索不达米亚星座和希腊 星座的对应关系  埃及丹德拉的星座浮雕丹德拉在古埃及的首都底比斯附近 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反映的 公元前1700年左右在埃及看到的天象 Isis

希腊星座成为现代星座的基础 传到希腊的星座 例如公 元前9世纪的盲人歌手荷马的史诗 奥德赛 公元前270年 希腊诗人阿拉图斯 在其著名的天象诗 希腊的星座是由2世纪的大天文学家托勒密 汇集天 文学大成 整理出1022 颗恒星称 为经过中世纪流传到今天 奥林匹斯山上的12诸神以大神宙斯为中心的12 诸神都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林匹斯山上 优美的神话与灿烂的星空相结合 用肩扛起天球的 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阿特拉 斯 原作产生于 古希腊 由此可以看到许多我们非常熟悉的星座 64太空探索

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理贡献及局限性

Vol.33No.7 Jul.2012 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在我国,利用新的理论观点解释说明古代神话,大约起于晚清。例如史学家夏曾佑在他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将三皇五帝统统作为传疑时代中的神话传说人物,在当时还是一种惊世骇俗的见解。在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时期,新兴的学术界,对古代神话传说给予新的注意。章炳麟、刘光汉、黄节等晚清学者都曾用当时社会发展史学说中的新原理,例如图腾主义、感生论等解释古代神话[1]。当时的青年学者鲁迅,也对这块园地发生了兴趣。他对神话的性质及其与历史、科学的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神话是古代文化幼稚的人民,用想象(神思)去把自己还不能理解的自然人格化的结果[2]。这种见解在以后的《中国小说史略》等著作中得到进一步阐述[3]。另外,周作人在“五四”运动前已开始将欧洲人类学派的观点介绍到我国学术界并结合进行某些古代神话的研究。茅盾也是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开拓者之一,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茅盾对于中国神话的研究,一方面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是晚清以来我国学术界神话研究学术活动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对茅盾来讲,他的研究活动更多的具有开拓性质。在他之前的一系列学者,有的是从相关的学术研究涉足于神话领域,尽管其中不乏精辟、重要的见解,但难免带有断片的特征;有的则只进行过个别神话或局部神话的研究。而茅盾则首次对中国神话进行了全面梳理,并试图进行系统的整体研究。与以往的学者相比,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是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最显著特色。尽管它不可避免地 带有拓荒期间的某些局限,但它的学术开创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一 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他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神话学的观点,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学术实践意义,也为我们新的中国神话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此,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历史评价。 贯穿于茅盾整个神话研究的主导性观点,是神话产生上的反映论观点,即无论怎样荒诞离奇、千姿百态的神话,都是原始时代的人类生活和思想的反映。茅盾主要应用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欧洲人类学派的理论进行神话研究。人类学派在解释神话的产生时,尽管也肯定神话是原始人生活和信仰的反映,但是他们更加重视心意现象。在具体考察神话时,更侧重于原始人的信仰和心理活动,把它看作神话产生的主要原动力。但是茅盾却有所不同,他更多地接受而且进一步发挥了人类学派神话理论中唯物的因素和发展的观点,把它运用到神话研究的各个方面。原始人的生活和信仰,在他的手中成了解释各种神话和神话现象的解剖刀。他讲的生活,是原始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状况等客观世界;他讲的信仰,也主要偏重于由原始人的经验产生的信仰,而经验,是原始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产物;他也常讲原始人的心理活动,但是主要强调的是建立在人的经验、人的生活环境基础上的心理活动。这样,茅盾就建立了以原始人的生活 论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 张海鹏 (赤峰学院 学报编辑部,内蒙古 赤峰024000) 摘要:作为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茅盾差不多与他的文学活动同时开始了神话研究活动。在广泛进行中外神话比较的基础上, 茅盾主要应用当时欧洲人类学派的神话理论,对中国神话加以广泛梳理研究,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神话的产生、演化、系统、分类以及神话资料问题,提出了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中国神话观点和方法论原则。 在我们今天进行神话研究和建设新神话学时,应该认真总结他的这项学术活动,认识他的理论贡献,并实事求是地分析其中的局限性。 关键词: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理论贡献;局限性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075-05 75--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20个)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一): 女娲造人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大全!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化生万物,每一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二): 夸父逐日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大全! 最早出自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的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于是开始逐日。他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他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而他的身躯化作夸父山。一般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敢光明慈爱的淳朴人格。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大自然的困境、追求光明的完美愿望。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三): 精卫填海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大全!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 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精选(四): 盘古开天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大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